翻译论文(词类转换法在十七大报告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程度副词在政治文献中的对等翻译——以《十七大报告》为例

程度副词在政治文献中的对等翻译——以《十七大报告》为例

程度 副词在 政治文献 中的对等翻 译
以《 十七大报告 》为例
宋 兆 文 玉 娄 蜀 0 争 (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山东 日照 2 6 2 ) 7 86

要 :本文 以奈达对等翻译理论 为依据 , 探讨 了 《 十七 大报告 》中几种使 用频率较 高的程度副词 的翻译 策略 ,
译 文 :、e i sm letecet i f ft t te v l t ua ra vyo i y o h wli t h it e
r ae t xe t ma i z a t r o d cv o h r n n g e ts e tn , xmie fc o sc n u i e t a mo y a d
总结 了 治文献 中常见程度 副词 的处理规律 ,以期对程度 副词的翻译起到参考作 用。 政
关键词 :对等翻译 ;政 治文献 ;程度副词 中图分 类号 :H3 59 文献标 识码 :A 1.


引言
将奈 达 的功 能对 等理 论 用于政 治文献 的翻译 中尤 为恰 当 ,最终应以是否使译入语读 者获得 了与原语读者相 同 的反应为衡量好坏 的标 准。以下 我们将 以此为标准探讨 《 十七大报告 》中程度 副词 的翻译方法 。
随着中 国政治 、经济 、文 化各领域的飞速发展 ,我
国同世界各 国的交流 日益密切。而政治文献是对外宣传 的重 要途径 , 于他 国了解中 国国情 、方针政策 和政 治 对
立场 有着深远 的意义。 由于 中华 民族 自身的语言表达特点 ,中国的政 治文 献 多用程度副词 。这些程度副词的准确 、恰 当的翻译对
l3 0
信息 ,在此基础 I,同时曼考虑译文如何体现政治文献 这一特殊文体 的用词特点 ,尽可能使译文符合英文读者 的阅读 习惯 。对于有些程度副词 的处理 ,我们完全可以 选用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 与汉语 意思表达对等的词语 , 并 以此实现读者反应 的对等。

政论汉英翻译的四个关键——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及其英译本为例

政论汉英翻译的四个关键——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及其英译本为例

On C-E Translation of the Four Key Characteristics in Political Essays -- In the Light of the Report to 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and Its English
Version
作者: 孔德亮[1]
作者机构: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555
出版物刊名: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42-46页
主题词: 政论文;党的十七大报告;四个关键;汉英翻译;策略
摘要:根据政论汉英翻译应统筹兼顾,跨越中西语言文化沟壑.实现文本的顺利转换的要求,认为在实际翻译中把握好典型动词、修辞格、特色表达和长句四个汉语政论文的关键性语言特征,是做好翻译的关键。

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及其英译本,分析“四个关键”的特点及具体翻译策略。

浅析词类转换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词类转换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词类转换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作者:胡洁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8年第09期【摘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类等方面存在颇多差异,在翻译时很难实现两种语言的完全对等。

译者有必要突破源语的词类限制,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词类转换,实现译文的通顺达意。

本文在分析词类转换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具体例证了英汉翻译中词类转换的应用,提出词类转换应注意的问题,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关键词】语言;词类转换;英汉翻译【Abstract】As there are lots of disparities in parts of speech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achieve complete equivalenc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 qualified translator should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n parts of speech and use the right strategy of conversion to make translation more readab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conversion,this paper gives examples of conversion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hallenges that should be noticed so as to make translation more appropriate and idiomatic.【Key words】Language; Conversio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作者简介】胡洁,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研究生)。

两会报告翻译策略探究——以17年政府报告为例

两会报告翻译策略探究——以17年政府报告为例
另外,最后一句的翻译也是一个 难 点. 多 数 译 者 可 能 看 到原文 “������������ 的 ”会 立 即 想 到 of 结 构,即 thequalityof... and..i.mprovedgreatly.of结构的句 子 主 语 太 长 出 现 “头 重 脚 轻”现象.分析此句,我们知晓“经济 发 展”是 表 达 重 心,因 此 将 “economicperformance”提 前��������������������������������������������������������������������������������������������������������������������������������������������������������������������������������������������������������������������������������������������������������������������������������������������������
在上文分析原文要表达的重点之后,译 者 的 下 一 步 就 是 推 敲 词 语 . 选 择 词 语 时 会 用 到 的 翻 译 方 法 有 :词 性 转 化 法 ,
例2:大众创业、万众 创 新 广 泛 开 展,全 年 新 登 记 企 业 增 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 户,加 上 个 体 工 商 户 等,各 类 市 场 主 体 每 天 新 增 4.5 万 户 .
英汉两种语言表达重心在句式结构上表现也不同.笔 者通过研究最近几 年 CATTI考 试,汉 译 英 直 接 考 查 政 府 报 告的试题几乎没有,但 所 考 查 的 文 章 在 句 式、风 格 上 都 和 政 府报告很像,如考 查 的 中 国 梦、大 国 关 系 等 内 容. 因 此 研 究 政府报告英译本具有重要意义.

政论文中排比句翻译策略研究_以_十七大报告_及英译本为例_朱英毅

政论文中排比句翻译策略研究_以_十七大报告_及英译本为例_朱英毅

P201) 相似的句法逐一表述出来就是排 比[ 6] ( 。 ” 政论文中 的排比
主要有以下形式 : 1.二字格 。 例如 :通邮 、 通航 、 通商 的成功表明 大陆对 台政策深得民心 。 2.三字格 。 例如 :温总理指出在经 济危急之 下 , 我国应 该保增长 、 扩内需 、 调结构 , 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 3.四字格 。 例如 :劳动就 业 、 社会保障 、 收 入分配 、 教 育卫生 、 居民住房 、 安全生产司法和 社会治安 等方面关 系群 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多 , 部 分低收入群 众生活比 较困 难。 4.不限字数排比 。 例如 :人民生活 水平不断 提高 , 社会 管理逐步完善 , 社会大局稳定 , 人民安居乐业 。 从修辞学角度上看 , 排比修饰语的特点在于 : 1.气势蓬勃 , 节奏明快 。 2.内容清晰 , 条理分明 。 3.适于演说 , 具规劝性 。 我国政论 文中 排 比句 所 占比 例 较大 , 据 笔者 不 完全 统 计 , 排比句在 《 十七大报告》 占 六成以 上 , 分句较 多 , 内容 繁杂冗长 , 逻辑不清晰 , 翻译难 度较大 , 极 易处理成 “ 中式 英语” 。 本文将以党的 《 十七大报告》 及其英译 本为例 , 分 析政
A Study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Parataxis in Chinese Political Essays — — —Take the Report to the Seven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as an Example ZHU Ying yi
第 29 卷第 10 期 2010 年10 月
怀化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AIHUA UNIVERSITY

从汉英语言差异分析中国政论文英译_以_十七大报告_中英文本为例_高永丽

从汉英语言差异分析中国政论文英译_以_十七大报告_中英文本为例_高永丽
关键词: 汉英语言差异 《十七大报告》 中国的论文英 译 翻译原则和策略
一、引言 政论文是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的政策性文件或有关国家党 政领导人重要讲话的文本,内容上立意深刻、主题鲜明,语言结 构严谨、行文畅达,四字结构和排比句在该文体中较为常见;言 语口吻较为庄重,但也不乏生动形象、富有文化特色之用语;使 用的场合一般较为严肃,有时会涉及关乎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 的敏感话题。 因此,翻译时(特别是对外翻译)务必紧跟原文语 义和作者思想,绝不可随意更改或发挥,强加入译者的个人行 为和观点(贾文波,2004:64)。 中西方语言存在很大差异,熟悉 汉英语言间的差异对政论文的翻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本 文拟以《十七大报告》中英文本为依托,结合政论文的文体特 征,从汉英语差异角度分析中国政论文英译的原则和策略。 二、汉英语言差异的主要表现 中西方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 这就决定 了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熟悉两种语言的差 异直接影响着翻译质量。 汉英两种语言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语层面 汉民族重整体思维、 模糊思维, 而西方人崇尚科学和理 性,思维活动较为明晰、确定,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汉语中概括 词较多,搭配随意,而英语用词、词语搭配均较为严谨,比如, 汉语的 “卫生”, 前面加上不同的修饰语就指不同的卫生,如 “个 人 卫 生 ”、“公 共 卫 生 ”、“环 境 卫 生 ”等 ,但 英 语 一 定 要 有 新 搭 配 :personal hygiene,public health,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蔡基刚,2003:387)。 此外,汉语的词义表达笼统、模糊,而英 语较为具体精确,汉语可以说“学文化”、“学知识”、“学外语”、 “学 鸟 叫 ”等 ,都 用 同 一 个 “学 ”字 ,英 语 中 则 须 分 别 用 learn to read and write,acquire knowledge,study a foreign language,imitate birds 来 表 示 , 不 然 会 导 致 逻 辑 意 义 紊 乱 ( 贾 文 波 ,2004: 20)。 汉语讲究工整对仗、文采华丽,喜用大词和四字成语,如 “走南闯北”、“欢天喜地”、“平淡无奇”、“彻底粉碎”等;相比之 下,英语行文强调简洁,层次清楚,语言上追求自然流畅,忌重 复, 如上面四个成语在地道的英语中就应显得客观、 简洁: travel a lot,overjoyed,ordinary,smash。 (二)句子层面 流水句和竹竿句是汉语中的两个经典结构。 写作者只求 “意尽”,句子弹性大,语法形式灵活,可以一句接一句,无限制 扩 展 下 去 ,句 子 的 形 成 过 程 恰 似 “意 识 流 ”,“流 ”到 什 么 地 方 , 决定于听说双方的协调配合和环境的限制 (转引于蔡基刚, 2003:252)。 英语属于形态性语言,以主谓为基本框架构造句 子 ,徐 通 锵 (1996:344) 曾 作 过 这 样 的 比 喻 : 英 语 的 主 语 和 谓 语 如 两 根 “柱 子 ”,而 这 两 根 “柱 子 ”一 定 要 有 一 根 “梁 ”搭 在 它 们 上面。 这个“梁”就是主谓一致的语法关系,所以句子结构较严 谨,大的主谓结构犹如树干,定、状、补等句子成分就是“树干” 的枝叶。 因此汉英翻译中,译者须在汉语的流水句中找出一个

008浅谈词类转换法在翻译中的运用

008浅谈词类转换法在翻译中的运用

浅谈词类转换法在翻译中的运用【摘要】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英语学习者不能按原有的语义结构生硬地把英语翻译成汉语或者把汉语翻译成英语,而是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用一些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译文准确的反映原文的意思且能做到通顺、易懂,词类转换法正体现了这一目的。

【关键词】词类转换翻译在英汉互译(英译汉或汉译英) 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译者按原有的语义结构生硬的把英语逐词逐句的翻译成汉语或把汉语翻译成英语。

事实上,这样的译文尽管表面上看很协调,但因不能正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而使我们陷入尴尬的境地。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两种语言的差別。

我们知道,英語属于印欧语系的分支—日耳曼语,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 这两个语系在语法方面和词汇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翻译时,译者就有必要用一些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译文既能准确地反映原文的意思又能做到通顺、易懂。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常有的方法之一就是词类转换法。

词类转换法就是力求在不改变原文的意思的基础上使某些词的词性发生相应改变(如名词转换为动词等)。

当然,这样一来就可能使源语言的句型发生改变,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相应地调整句子结构使译文既保证原文的意思又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和特征。

下面我们就从英汉互译两个方面谈词类转换法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

一、英语翻译成汉语时的词类转换〈一〉、名词转换为动词英语中的很多词汇常具有多种词性,如“round”一词,即可以是介词、形容词,又可以是动词和名词。

另外,英语的动词自身也可以通过改变形态而转化成名词,这就为名词转换为动词打下了基础。

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名词转化为动词的方法。

1、动词化的名词+介词+名词(或代词)结构动词化的名词是指具有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功能的名词。

这一结构在翻译中常被译成动宾结构或主谓结构。

如:. The government call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ore technical schools.政府号召建立更多的技术学校。

英语教育论文:探究在英语新闻中词类转化现象的应用

英语教育论文:探究在英语新闻中词类转化现象的应用

探究在英语新闻中词类转化现象的应用1 词类转化现象词类是研究词汇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个词由一种词类转化为另一种词类,并为人们接受,这即是词类转化现象。

“所谓词类转化(conversion)也称之为零位派生法(zero-derivation)----就是不经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从一个词类转化为另一个词类,获得另一个词类所具有的语法意义。

”[1] 词类转化现象普遍存在各种语言里,如汉语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鱼肉百姓”等。

古汉语中的使动和意动用法,都是词类转化现象的典型用法。

词类转化现象也广泛地存在于英语中。

词类转化法已成为英语一种重要的构词手段。

广义上讲词类转化现象包含各种词类转化,一般来讲,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三种词类的转化。

2 英语新闻中的词类转化现象2.1 名词转化为动词1 表示人思想感情的抽象名词转化为动词He cautioned staff to “be careful when sending e-mail communications until this situation is resolved.” (BBC New York Times Website down after Suspected Hacking 2013-08-28)2 表示人体部位名词的转化为动词Mark Frons, the company’s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s,warned New York Times employees the attack was perpetrated by the Syrian Electronic Army, which backs Mr Assad, “or someone trying very to be them.” (BBC Us Ready to Launch Syrian Strike, Says Chuck Hagel 2013-8-27)3 表示数量的集合名词转化为动词Protesters have massed in at least seven Brazilian cities voicing disgruntlement about life in the country. (NYDailyNews Protests Breaking out again in Br azil’s Biggest Cities 2013-6-19)4 特殊词汇名词转化为动词…and subway fares but quickly ballooned into a national movement… (China Daily Tens of Thousands Protest Confed Cup Costs 2013-6-19)5 名词是动词的对象,通常可以表示为“用什么干什么”“Xi will make a speech to outline China’s Central Asia policy…”(China Daily Sino-Japanese Meeting at G20 Ruled out 2013-08-28)6 表示自然灾害的名词转化为动词…floo ded the streets of the country’s biggest. (NYDailyNews Protests Break out again in Brazil’s Biggest cities 2013-6-19)2.2 动词转化为名词1 The students lacked enthusiasm and did not have a basic grasp of English, … (BBC Liberian Students All Fail University Admission Exam 2013-8-26)2 It was a very public put down from Beijing and … (BBC China Rules out Top-level Talks with Japan at G20 2013-8-27)2.3 形容词转化为名词…because the alleged killer was a minor, AFP reports. (BBC South African Girl of Seven ‘Shoots Friend Dead’ 2013-8-26)2.4 副词转化为动词To further humiliate the country’s political leaders, …(BBC Brazil’s Leaders Caught out by Mass Protests 2013-06-18)3 词类转化现象在英语新闻中的表达效果新闻具有真实性,时效性,趣味性等特征,这要求新闻写作要简洁有力,生动有趣,能瞬间抓住读者眼球。

词性的转换策略在翻译中的应用

词性的转换策略在翻译中的应用

课程教育研究·122·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外文外语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能更好地去学习语言运用能力的学习,而且教材、教学过程都应该很好的适应这个过程,从而形成一个教材、教学、考试等等一系列的改革,也就必然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文化语能力。

4.合理利用现有教材,同时进行教材改编教材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从人们把交际能力作为英语的教学目标以来,英语教材的编写已经有明显改观,但是教材中重视语言形式而忽略其社会意义,忽视语言在真实语境中的运用的现象仍然存在。

因此,在教材和教参的编写中应充分考虑语用原则作为标准,把特定的习俗化的语言形式,汉英言语行为上的差异作为教材编写的关注点,或采用对语用问题加注释的方法,并尽可能进行汉英语用对比,从而引起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视。

三、结语面对高职学生语用能力薄弱的现状,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际语用学的角度寻求解决方案,力争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语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经济建设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1]何自然.什么是语际语用学[J].国外语言学,1996,(1).[2]何自然,吴亚欣.语用学概略[J].外语研究,2001(4).[3]安旭红.在外语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6).[4]段玲俐.语用能力的可教性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9).英语是很多学生的薄弱学科,尤其是在翻译方面,因为对于中英文表达方式和习惯的理解不足,很容易翻译出中国式的英语,也称“Chinglish”,也会出现在英翻汉时的语言逻辑不同等现象。

做好英语的翻译,对于词性的灵活运用很重要,因此,首先要明确中英文的表达习惯和特点。

1.中英文表达特点对比1.1 句子结构存在差异英语的句式结构相对于汉语来说比较紧凑,句子的组成一般是由从句结构、介词短语以及抽象名词等组成,结构比较严谨;而汉语的句子组成相对比较简洁明快,尤其是动词能够连续使用。

翻译技巧之词序调整法

翻译技巧之词序调整法

词序调整法在《十七大报告》汉英翻译中的应用王江(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09级05班序号:19号)摘要:《十七大报告》的翻译属时政翻译。

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颇多。

因此,译者在做汉英翻译时不能逐字逐句翻译,而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翻译此次报告时,为使译文流畅、易懂,译者从多个方面运用了词序调整法。

关键词:词序调整法、《十七大报告》、汉英翻译Application of Inversion in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Hu Jintao’s Report at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ChinaWang Jiang(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0905,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19)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of Hu Jintao’s Report at 17th Party Congress belongs to the translation of official tex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ccordingly,a translator can not translate the text word by word ,he needs to make some adjustments as required. And in order to let the translation smooth and understandable, the translator used inversion from several aspects to translate the report.Key Words:inversion; Hu Jintao’s Report at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引言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召开。

(全英文论文)归化和异化在政治文本英译里的运用十七大报告翻译为例

(全英文论文)归化和异化在政治文本英译里的运用十七大报告翻译为例

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焦虑对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影响(全英文论文)隐喻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应用(全英文论文)从冗余理论浅谈翻译技巧之增译法与减译法(全英文论文)论网络交际英语的语言特征(全英文论文)英语身体部位词的常规隐喻--以“back”为例(全英文论文)关于昆曲台词翻译的研究-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折子戏为例(全英文论文)中国青年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缺失(全英文论文)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中美文化差异及对策(全英文论文)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口语流利性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全英文论文)论美国文化的霸权(全英文论文)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哈克的人物塑造(全英文论文)影视字幕翻译研究-美剧复仇为例(全英文论文)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全英文论文)城市公共标识翻译技巧及问题分析(全英文论文)谈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技巧--以“六大古都”为例(全英文论文)文化因素对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的影响(全英文论文)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爱与恨(全英文论文)简爱--女权主义者(全英文论文)从目的论看大陆、香港、台湾电影片名翻译的异同本题目是全英文原创论文,需要完整可以联系QQ:799 7579 38 (全英文论文)莎士比亚四大喜剧的双关语的翻译技巧(全英文论文)从符号学理论角度探讨网络命名的文化倾向(全英文论文)英汉动物习语中的形象及其文化差异(全英文论文)论欲望号街车中的白人贵族--Blanche(全英文论文)从超民族主义角度分析英国病人的人物特征(全英文论文)论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师生间的问题互动(全英文论文)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全英文论文)湖南方言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全英文论文)论英语委婉语的应用领域(全英文论文)从功能目的论看中文电影片名的英译--张艺谋电影为例_英语论(全英文论文)旅游文本英译的研究--以南京景点为例(全英文论文)关于农村初中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意力的调查研究(全英文论文)英语专业八级新闻听力学习法(全英文论文)杀死一只知更鸟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形象解读(全英文论文)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汉语数字成语英译策略研究(全英文论文)浅析广告英语的特点(全英文论文)英语灾难新闻标题的语法和词汇特点分析(全英文论文)英汉颜色词比较研究及其意义(全英文论文)分析蝇王中的黑暗与邪恶(全英文论文)通过好的活动设计研究英语口语(全英文论文)远大前程中郝维仙小姐的悲剧(全英文论文)纯真年代中梅•韦兰和爱伦•奥兰斯卡的形象分析(全英文论文)论英语广告中的隐喻及其翻译(全英文论文)论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全英文论文)农村中学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研究—以XX中学为例(全英文论文)浅析夜色温柔中迪克“迷惘的一代”的人物形象(全英文论文)从禁忌语角度看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全英文论文)芭芭拉.史密斯的黑人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看宠儿的弑婴母题(全英文论文)商务合同中汉译准确性的研究(全英文论文)浅析中美婚礼习俗差异(全英文论文)从美国俚语探讨反文化现象(全英文论文)从认知角度浅析王尔德童话中隐喻的运用(全英文论文)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全英文论文)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全英文论文)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英语研究(全英文论文)目的论视角下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环太平洋为例(全英文论文)语篇范围内的构式研究-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作为案例(全英文论文)分析英语动词时和体(全英文论文)从汉英宠物词汇的内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全英文论文)兴趣在初中生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调查报告--XX中学的学生为例(全英文论文)中国“龙”意象的变化与翻译策略的调整(全英文论文)政治演讲的文体分析-以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两篇演讲辞为例(全英文论文)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的象征意义解读(全英文论文)论喜福会中母亲对女儿的影响(全英文论文)论欧亨利的写作技巧(全英文论文)情景语境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全英文论文)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全英文论文)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全英文论文)民族文化因素在中国和美国动画产业中的差异研究(全英文论文)浅析60年代美国嬉皮士文化---“逍遥骑士”(全英文论文)高三学生不同英语学习风格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全英文论文)概念隐喻视角下的图形背景论—以时间事件为例(全英文论文)我校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写作中名词短语的使用情况分析(全英文论文)高校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全英文论文)单词出现频率与英语词汇习得关系的实证研究(全英文论文)浅析圣诞文化对中国大陆社会生活的影响(全英文论文)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分析(全英文论文)中文旅游景点解说词的特点及翻译策略(全英文论文)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技巧(全英文论文)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全英文论文)英汉天气词汇的隐喻用法(全英文论文)西风颂和秋颂的对比分析(全英文论文)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对外宣传翻译(全英文论文)交际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全英文论文)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愤怒的葡萄(全英文论文)语用预设和大学英语听力(全英文论文)试从动物习语分析比较中英文化差异(全英文论文)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人物原型分析(全英文论文)论语外知识在口译中的重要性(全英文论文)美国家庭和越南家庭的差异(全英文论文)交际文化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全英文论文)英语广告翻译原则与技巧成语汉译英中数字的对等(全英文论文)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结局对比(全英文论文)英汉颜色词国俗语义对比研究(全英文论文)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中英商标翻译中的应用(全英文论文)傲慢与偏见中傲慢和偏见的成因。

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法综述

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法综述
1.英文中由名词派生出来的动词可转成汉语的名词。
英文中有许多由名词派生出来的动词.以及有一些名词 本身又可作动词使用。这些词在翻译时,在汉语中往往不容易 找到相应的动词,或者就根本没有相应的动词,这时可将该动 词转成汉语的名词。如:(1)The electronic computeris chiefly characterized by its accurate and rapid computation.(电子计算机 的主要特点是计算迅速、准确。)(2)What’8that?Itis shapedlike aball.(那是什么?它形状像个球。)例句(1)(2)中的“charac-
形容词.由形容词派生出来的名词也可翻译为形容词。
如名词necessi'tv.stupidity.depth都是由形容词necessary, stupid。deepl隈生而来。如:Independent thinking is an absolute ne- cessityin study.(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绝对必需的。)虽然原句可 译为“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一个绝对的必需。”,但此种汉语译法 听起来很不自然,也不符合汉语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的时候 还是要符合汉语习惯,适时地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形容词。 二、英文动词的转换
WaS up before sunrise.(那天他在日出之前 就起来了。)句中“up”虽为副词,但所表达的是一种动作,因而 具有动词含义。据全句的意义可译为动词“起床”。
company.(在我印象中,史密斯先生是该公司的董事长。)此句 中,原句带有一个同位语从句修饰“impression”.而汉语中很 少有这种表达方式,故impression可译为汉语的副词。这种翻 译通常用于翻译英语中的同位语从句。 3.英语中一些加不定冠词作表语的名词可以转化为汉语

政论文翻译的探索_十六大报告_和_十七大报告_英译本研究体会

政论文翻译的探索_十六大报告_和_十七大报告_英译本研究体会

2008年12月第8卷第4期湖南学报Journal of Hunan First Nor mal CollegeDec 12008Vol 18No 14收稿日期:2008—09—05作者简介:熊 丽(1982—),女,苗族,湖南常德人,长沙理工大学2006级研究生。

政论文翻译的探索———《十六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英译本研究体会熊 丽(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摘 要:政治文件中的很多事情极其微妙且涉及国家利益,所以语句的恰当与否至关重要。

在政论文翻译中,译者务必紧跟原文语义和作者思想,将原文语境意准确表达出来,彰显文本“个性”是十分重要的。

政论文翻译应该把握以下几个特点:(1)表达方式的多样性;(2)功能对等下的变通性;(3)不断创新的时代性;(4)发扬民族特色的文化性。

关键词:政论文;多样性;变通性;时代性;文化性中图分类号:H31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369(2008)04-0127-04 政论文是一种议论、说理的文章。

政论文作为一种政治文体在社会中发挥着具体的意识形态作用,是使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了解本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第一窗口。

政论文若要达到预期的对外传播效果,对汉语政治文章的翻译,即要在抓住原文主旨、领会原文精神的前提下,对原文语言的方方面面进行处理,或重组,或增删,或编辑,或加工。

作者以《十六大报告》①和《十七大报告》②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政论文翻译的特点,认为政论文的翻译不能简单地归纳为字对字翻译,或对等翻译。

为了使具有很强规范性的政论文翻译有其传播效果,作者总结了其特点如下: 一、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在时政翻译中,译者务必紧跟原文语义和作者思想,将原文语意准确表达出来,彰显文本“个性”是十分重要的。

用丰富多彩而又贴切得当的语言形式,把反复出现而又意思不变的句子、词组、成语、词语译得生动活泼,让读者赏心悦目,拍案叫绝也是翻译不可或缺的要求。

英汉翻译中词类转换法应用论文

英汉翻译中词类转换法应用论文

英汉翻译中词类转换法的应用【摘要】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有时必须改变原语(英语)的某些词语的词类或句子成分才能有效地传达出其所要表达的准确意思。

本文作者对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词类转换作了较为详尽的剖析,以期对英语学习者翻译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英汉翻译词类转换词类转换(conversion)是常用的英汉翻译技巧。

在翻译时,由于两种语言在语法和习惯表达上的差异,在保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译文必须改变词类,这就叫词类转换(或词类转移)。

英译汉中的词类转换在英译汉中尤其重要,因为如果处理不当,译文会出现两种倾向,一类是译文语义基本符合英语原文,但汉语表达有欠正确;另一类是汉语表达尚有可读性,但译文语义却与英语原文不符。

如果机械地按原语的词性去“对号入座”字字翻译,就会造成译文文理不通、寓意不明、语意含混。

一、英语名词转换成汉语动词、形容词、副词1. 英语名词转换成汉语动词在现代英语中,名词使用的范围比较广,不仅常用作主语、宾语、表语、同位语,还可以用作定语或状语。

按照英语句法,每个句子中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包括并列谓语动词的情况),因此动作名词的使用和动名词的使用是很经常的。

英语限定动词只能用作谓语,但是在汉语中就没有一个句子中只能使用一个动词的限制,因此汉语中动词出现的频率要比英语高。

汉语动词除了作谓语,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连动结构和兼语结构等之外,还可以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和补语。

这种客观情况决定了英语中的一部分名词应当转译成汉语中的动词。

因此与动词同根的名词、由动词转化而来的名词、含有动作意义的名词、动名词等均可视情况转换为汉语的动词。

笔者注意到,这些名词大都是抽象名词,而在其后一般都有一个介词短语,并与介词宾语之间有着逻辑动宾关系。

此外某些“介词+名词”及“介词+名词+介词”的短语也可转换成汉语动词。

二、英语形容词转换成汉语的副词、动词或名词1. 英语形容词转换成汉语的副词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有些英语形容词可以转换为汉语副词,这种转译法在由形容词修饰的名词转译成汉语动词时经常运用;另外,如果译成汉语动词的是英语中的动作名词,那么这个动作名词原来所带的形容词也相应地转移成汉语中的副词;还有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有些英语形容词难以转换成相对应的汉语形容词,可将其译成汉语的副词。

从传播学角度看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从传播学角度看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从传播学角度看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中国特色词汇作为外宣资料十七大报告的一部分,其英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外宣翻译往往按照汉语的字面意思和语序结构,用“对号入座”和“亦步亦趋”的方法进行生硬的“套译”,其结果是产生了大量不规范的英语,导致译文可读性差的问题。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将受众作为重要因素考虑,提出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原则及方法。

标签:中国特色词汇传播学翻译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及汉语热的兴起,中国特色词汇也备受关注。

党的十七大报告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多方面,这份外宣资料是国外友人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不容忽视。

但是,目前外宣资料的翻译往往按照汉语字面意思和语序结构,用“对号入座”和“亦步亦趋”的方法进行生硬的“套译”,其结果是产生了大量不规范的英语,导致译文可读性差的问题[1](P44)。

另外,《论汉语时政新词语英译的难点和原则》中,作者指出汉语时政新词由于其“新”的性质,译者在翻译此类词语时往往无例可循。

翻译时要注意“内外有别”的对外宣称原则,从受众对象出发[2](P154)。

传播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对翻译学的影响并不是那么深远,但它已经影响到国内翻译界。

南京大学吕俊教授坚信翻译原理可以当做传播学的一个分支。

他指出:“翻译的复杂本质是因为它是跨文化传播,这个原则被当做翻译的元理论。

”[5]从传播学角度看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是把翻译学置于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中进行研究。

根据传播的基本模式“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效果”可以看出:任何形式的传播都有它的受传者,即受众[3](P158)。

受众又可以理解为读者,他们不仅仅是传播活动的参与者,更是传播效果的反馈者。

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其目的是对外宣传,达到信息功能。

因此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并将受众作为首要因素考虑,能为译者提供一个广阔的视角,对译文可读性的提高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十七大报告英译本在功能翻译理论下的实例研究

十七大报告英译本在功能翻译理论下的实例研究

十七大报告英译本在功能翻译理论下的实例研究张旭琼(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124)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报告的英译本对对外宣传国家形象、党的宗旨和会议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应用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时政文体翻译的功能性,分析在十七大报告翻译中的运用实例.表明功能翻译理论在此类文体中的可应用性。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时政翻译十七大报告英译本引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所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

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十七大报告传达了党的宗旨及会议的精神.报告的英译本对对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精神和国家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20世纪70盔l z代起,德国学者提出了功能派翻泽理论。

功能翻译的主导理论是德国功能派学者费米尔和诺德等提出的“目的论”(Sk opos t heor y),强调翻译目的和文本功能。

该理论认为。

翻译的日的决定翻译的方法(The endi us t i f i es t hem eans)(N or d,200l:29)。

同时,对翻’洋文本类型的划分也为翻译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和对策。

本文旨在从应用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

研究时政文体翻泽的功能性.分析在十七大报告翻译巾的运用实例,表明功能翻译理论在此类文体中的可应用性,并给时政文体的翻译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功能翻译理论1.功能翻译理论的形成。

功能翻译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

它的形成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

凯瑟琳娜赖斯(K at hari na R ei ss)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

赖斯认为译者应将译文的功能特征放在首位。

其后,汉斯威密尔(H ansV er m eer)创立了“翻泽日的论”(Skopost heor y),这也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

威密尔认为。

翻译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

词类转译在科技论文摘要英译中的应用

词类转译在科技论文摘要英译中的应用

词类转译在科技论文摘要英译中的应用
刘丽智
【期刊名称】《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28)002
【摘要】英文摘要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英文表达方式或习惯的差异,在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时务必要注意词类转译现象,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动词、形容词转译成英语名词以及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转译成英语介词(短语)两类词类转译.恰当地使用两类词类转译有助于受众对论文的理解,扩大论文的影响.
【总页数】4页(P66-69)
【作者】刘丽智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浅析科技俄语翻译中的词类转译 [J], 陈士君
2.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词类转译 [J], 何慧娟
3.科技论文摘要英译中的失误与文化自觉 [J], 阮亚妹;张鹏蓉
4.英汉翻译中名动词类转译策略的应用——以《约翰•布鲁克斯园艺和景观设计》汉译为例 [J], 冯鲁洁
5.词类转译法在科技文本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J], 宋燕;熊立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论文学院:外语学院专业:英语班级:0902班(28号)学号:14091700357词类转换法在《十七大报告》汉英翻译中的应用——动词的转换(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0902班湖南岳阳414006)摘要:《十七大报告》的翻译属政论文翻译。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规律,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必须把词类适当地加以转换,尤其是汉语动词的转换,使译文通顺自然,译者把汉语动词转换成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形容词和副词等。

关键词:词类转换法、《十七大报告》、语言差异、汉英翻译Application of Conversion in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Hu Jintao’s Report at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Conversion of Verb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lass 0902,Hunan 414006)Abstract:The translation of Hu Jintao’s Report at 17th Party Congress belongs to the translation of official text. Owing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in order to make the translation match the English expression custom and rules, under being faithful to the target language, translators must convert the forms of the words to make the article smooth and nature, especially the conversion of the verbs. In this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convert the verbs into noun (phase), preposition (phase), adjective, adverb and so on.Key Words: the conversion of verbs; Hu Jintao’s Report at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anguage difference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引言: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此次会议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纲领;会议审议通过了党章修正案,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我们党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表明了此次会议是一次高举旗帜、坚定信念、指明方向的大会,是一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大会,是一次明确目标、全面部署、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大会,必定作为中华民族继续腾飞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永载史册。

政论文是一种议论、说理性的政治性文章,包括“关乎国家大政方针的政策文件”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贾文波,2004)。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这种文体来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阐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政论性文章与科技文章和文学作品等不同,它属于“表达型”文本。

所以准确恰当的《十七大报告》的翻译帮助全世界人们了解了中国,加深了与中国的交流。

一、词类转换法的定义、理据、功能与类型转换对应的英文是conversion,其在《朗文当代高级词典》(英英·英汉双解)(2007:413)中是“the act or process of changing something from one form, purpose, or system to a different one”,词类转换是指在翻译一句一定词形的词语不一定要变成了一个词的同一类型的译文。

一部分词(源语)往往被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目的语)中的不同词性的单词来使之符合目的语的习惯用法和行文习惯。

词类转换法则是翻译转换中的最基本的元素,在宋晓娜的《翻译转换理论在政论文汉译英中的体现》(2009)中指出:翻译转换是翻译中的普遍现象,指原文译为目的语时发生的语言变化。

有人将翻译定义为“译者试图在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间建立翻译对等的结果”。

由此可见翻译转换是一种在寻求等值翻译过程中通过调整语言形式来充分表达原文内容的方法,是译者在翻译中采取的有意识的积极的翻译策略。

而且高校常用的翻译教材,如张培基、吕瑞昌、冯庆华等编辑的翻译教材,均将词类转换列在第一位。

以上论述为词类转换法在《十七大报告》汉英翻译中的应用提供了理据。

翻译的实质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其目的在于把原语的全部信息输入译语,同时取得最大限度的等值效果。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有着各自的形式和特点。

各自的构词法和词义表达差异很大,要想确切地表达原作内容,就不能机械地按词类来翻译。

有时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规律,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必须把词类适当地加以转换,才能使译文通顺自然。

在汉英翻译中可进行各种词类的转换,例如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名词、形容词、介词等词性的词,汉语形容词或副词转换成英语名词、介词等词性的词,汉语名词转换成英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性的词等,就是为了达到刚好的翻译效果各种词性的词相互转化。

本文试着找出《十七大报告》及其汉英翻译的实例来进行分析,讨论词类转换法在《十七大报告》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二、词类转换法之动词转换在《十七大报告》汉译英中的应用词类转换法在《十七大报告》汉英翻译中的广泛使用,汉语动词的转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名词(短语)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英语句中只用一个谓语动词,在汉语中动词用的比较频繁,而在汉语句中可以几个动词连用,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把汉语的动词译成英语的名词。

1.转换成派生名词。

例如: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The Seventeenth Congress is one of vital importance being held at a crucial stage of China'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e theme of the congress is to hold high the great banner of socialism w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llow the guidance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Three Represents, thoroughly appl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continue to emancipatethe mind, persist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 pursue development in a scientific way, promote socialharmony, and strive for new victories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②.……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In this course the Party has gained invaluable experience in eliminating poverty, accelerating modernization, and consolidating and developing socialism …③.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This system represents the Party's adherence to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m-Leninism and Mao Zedong Thought and embodies the wisdom and hard work of several generations of ChineseCommunists leading the people in carrying out tireless explorations and practices.汉语中的动词由于没有词形的变化而且使用动词的运用的次数比较多,所以很多的动词在翻译的时候转化成相应的派生名词。

例①、②、③的动词“发展”、“指导”、“现代化”和“坚持”等的相应的翻译:“development”、“guidance”、“modernization”和“adherence”都是由其动词“develop”、“guide”、“modernize”和“adhere”加后缀派生出来的名词。

在《十七大报告》这种政论文中经常会使用到这种把动词转换成相应的派生名词,使得行文更加符合英语的行文,而且又不会改变原文的意思,还是确保了其准确性。

2.转换成动名词或动名词短语。

例如: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Emancipating the mind is a magic instrument for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ovide a strong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ing it…⑤. ……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