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第8章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疾病(心身疾病)

合集下载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综合评估
采用全面评估,包括心理测量和体格检查等, 以确定疾病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药物治疗
根据具体症状和病因,采用药物治疗来缓解 疾病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症状。
心理疗法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和心理支持等 心理疗法,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改变不适应 的行为模式。
生活方式管理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规律的运 动、健康的睡眠和应对压力的方法,对心身 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很重要。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身相互关系的学科,心身疾病是一类身体状况受心理因 素影响的疾病。
心身疾病的定义和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身体疾病和心理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的疾病,包括身体症状受心理因素影响、心理因素 导致身体健康恶化等。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学变化、心理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等,综合影响导致身体和心理的不平衡。
心身疾病防治的策略
1.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加公众对心身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2. 加强心身医学的研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干预策略。 3. 建立心身医学团队,促进医生、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的合作。
心身疾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1
基因与心身健康
探索基因、表观遗传和心身疾病之间的关系,为疾病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心身疾病的常见类型
• 功能性疾病:如紧张性头痛、肠易激综合征等。 • 身体化障碍:体验到身体症状但无明确医学解释。 • 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 疼痛性疾病:如慢性疼痛综合征、疼痛失调等。
心身医学模型的应用
心身医学模型将心理因素纳入临床实践,通过整合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为心身疾病 的治疗提供综合性的方法。

护理心理学 第8章 心身疾病

护理心理学 第8章 心身疾病
血压过高引起严重后遗症而生活不能 自理、失去工作能力等后果。
• 偏执:多见于知识分子或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高 血压病人。
A型行为
• ①时间紧迫感:行为急促,速度快;办什么 事总想提前;脾气急躁,缺乏耐心,常因急 于考虑做什么事情彻夜不眠,甚至半夜起床 做事情;
(五)糖尿病
• 1、概念:以糖尿和高血糖为特征的多因性 分泌—代谢障碍,是由胰岛素缺乏或靶细 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引起的。
• 2、病因
• 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 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 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 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 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 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 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
• 3、心理特点
• 初患糖尿病新入院的患者,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的 缺乏,以及与医生、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下,常引发各种心理障碍。常见的糖尿 病心理障碍通常是神经症。主要表现为:过度焦 虑、癔症性、恐怖、强迫和抑郁。
• 具体表现:与别人过分合作协调、姑息,谦让; 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生活和工作中没有 主意和目标,不确定性多;对别人过分耐心; 尽量回避各种冲突;负性情绪控制能力强,特 别是愤怒;屈从于权威;追求完美、生活单调 等。
• 3、心理特征 • 1、肿瘤病人的心理反应分期 ¤休克-恐惧期 ¤否认-怀疑期 ¤愤怒-沮丧期 ¤接受-适应期
第六章 心身疾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 概述
一、心身疾病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
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二、与其他病症的异同
1、与一般躯体疾病:
二者都有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 改变或病理生理过程,即都有生物学基础;但 病因不同,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医学心理学课件PPT-临床心身问题

医学心理学课件PPT-临床心身问题
遗传、高血压、高血脂 吸烟、活动过少 心理社会压力大、不良情绪 A型行为
A型行为
时间紧迫感 竞争 敌意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致病因素
社会动荡肿瘤
肿瘤的致病因素
C型行为 情绪因素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C型行为
性格:压抑、克制、闷在心理 行为:过分谦让、姑息、忍耐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素
社会生活事件的应激 人格因素:过于认真、进取心强
、易怨恨、过于依赖、生闷气
心理动力理论 心理生理学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 综合的理论
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
时间关系明确 有器质性病理改变 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病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心身同治 分清主次
心身疾病的干预和预防
指导健全人格 指导行为矫正 减少或消除心理社会刺激 及时心理疏导
第三节 心身疾病各论
冠心病
冠心病致病因素
临床心身问题
主讲 马绍斌
第一节 概述
心理行为致病因素
生活方式 致病人格 行为习惯 生活观念
躯体疾病导致心理行为问题
影响感知 引起心理反应 导致心理障碍 生活质量下降
第二节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
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 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 障碍。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心身医学重点笔记

心身医学重点笔记

心身:单选30,简答4*8',论述8',案例2*15'【简1】、什么是心身疾病?以及其特点、诊断和治疗的原则?心身疾病,亦称心理生理疾病。

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或病理生理过程。

狭义上即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而广义则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特点:1、发病原因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或者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病中是重要诱因。

情绪通常起引发作用。

2、心理社会因素在存在与心身疾病的发生有时间上的相关性,病程的发展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成平行关系。

3、多具有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和体征,该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具有已知的病理生理变化。

4、通常涉及的是植物神经系统所支配的器官或系统、内分泌系统支配的器官。

5、在发生上和遗传、个性体征有一定的联系。

6、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7、不是神经症、精神病及心因性精神障碍。

诊断原则:1、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明确与其躯体症状有时间关系。

2、躯体疾病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变化。

3、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

诊断程序:病史采集(心理社会方面)、体格检查(心理行为反应方式)、心理行为检查、综合分析治疗原则:1、心理干预目标:A、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B、消除心理学病因;C、消除生物学症状。

2、心、身同治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治疗五阶段:1建立治疗的信赖关系,和自觉的治疗动机;2从应激状态下解脱,获得安定与症状消失的体验;3帮助患者对心身疾病相关的致病因素的理解;4学习掌握新的适应模式;5治疗和治疗关系告一段落。

【简2】心理应激常见的心理行为反应?心理应激,在某种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个体觉察(认知评价)到客观需求与应对能力不平衡而做出适应或应对时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包括:应激源(客观环境的变化)、中介(个体觉察的结果)、应急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心理行为反应)。

归纳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归纳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案例二:焦虑症与消化系统疾病
总结词
焦虑症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存在显著关联,焦虑症状可能导致功能性胃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 统疾病。
详细描述
焦虑症患者常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胃痛、腹泻、便秘等。这些症状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异常有关。焦虑情绪还可能影响肠道微生物平衡,导致肠道炎症和肠黏膜屏 障功能障碍,进而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长期患有慢性疾病或遭受身体损伤,可能导致心身疾病的出现。
CHAPTER 03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 言语、情绪等表现,判 断其是否存在心理问题

心理测验法
利用心理测验量表对患 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如焦虑、抑郁等。
访谈法
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的 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 、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关注心理健康
家庭和社会应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提供必 要的支持和关爱。
CHAPTER 04
心身疾病案例分析
案例一: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
总结词
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抑郁症患者更易患心血管疾病,且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易出现抑郁症状。
详细描述
抑郁症患者常伴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这些风险因素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进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此外,抑郁症还可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 疫系统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杂性。
探索心身疾病的早期干预策略
针对心身疾病的早期阶段,开展预防性和干预性研究,制定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 结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身疾病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医学心理学章节:8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章节:8心身疾病
广义:特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 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1818年德国精神病学家Heinroth 提出了“心身概念” 1980年美国心身医学研究所于正式命名心身疾病
Heinroth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发生了躯体器质性病变 心身疾病 只是躯体功能性改变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八)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一)诊断原则 (二)治疗原则 (三)预防原则
1.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 会因素,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 时间关系
2.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 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 理生理学变化
3.排除神经症性障碍或精 神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八)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 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 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二)特点
1. 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 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有关。 4. 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
过敏性膀胱炎、勃起功能 障碍、早泄、性欲低下、慢性 前列腺炎、性欲减退等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六) 心身疾病的分类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4.皮肤系统 5.肌肉骨骼系统 6.泌尿生殖系统 7.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功能亢进 糖尿病 低血糖 艾迪生病(Addison′s disease)等
应用心理系 苏园林
内容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定义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或称心理生理疾病 (psychopsysiological diseases)

全国护理大专《医学心理学》自考第八章心身疾病

全国护理大专《医学心理学》自考第八章心身疾病

第八章心身疾病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A型行为特征的是A、争强好胜B、办事急躁C、中度敌意D、时间紧迫感2、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将会从医疗中获益”的期望会引起A、改变环境B、安慰剂效应C、规律进食D、良好休息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心身疾病的是A、十二指肠溃疡B、恶性肿瘤C、原发性高血压D、肺结核4、下列心身疾病治疗中,特别适合使用自我调整技术和生物反馈技术的是A、原发性高血压B、支气管哮喘C、恶性肿瘤D、消化性溃疡5、心身疾病是指A、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机能紊乱B、广义的神经官能症C、心理因素参与的躯体器官的器质性变化D、心理因素引起的持久性躯体机能障碍6、某中年人,童年生活受挫折,个性克制,情绪压抑,经常焦虑、抑郁,又不善于宣泄,过分谨慎,强求合作与调和。

他的行为模式最容易患的躯体疾病是A、甲状腺功能亢进B、脑出血C、冠心病D、癌症7、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是A、药物治疗B、心理治疗C、心身相结合的原则D、培养健全的人格,获取社会支持8、心身疾病是指( )A、心理社会因素在病因上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B、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C、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器官系统的功能性改变D、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神经官能症9、《生活事件量表》的结果以生活变化单位(LCU)表示,LCU超过150的人中可能出现严重不适,抑郁或有心脏病发作的比例是( )A、50%B、60%C、70%D、80%10、按照心身医学的观点,下列疾病中,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A.精神分裂症B.抑郁症C.站立性调节障碍D.大叶性肺炎11、某患者过分耐心、回避冲突;老屈从让步,说话慢条斯理、缺乏主见,常和他人的意见保持一致。

该行为类型属于( )A.A型行为B.B型行为C.C型行为D.D型行为12、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作多与儿童对母亲的强烈依赖有关的心身疾病是( )A、头痛B、溃疡C、支气管哮喘D、类风湿性关节炎13、下列各项中,与心身疾病的诊断无关的是( )A、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特殊检查明确器质性改变B、疾病的发生有相平行的心理社会因素C、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疾病D、由某种躯体疾病引发心理障碍14.下列各项中,符合心身疾病特征的是()A.发病因素与情绪障碍无关B.大多与某种特殊的性格类型有关C.发病率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D.病程往往有痊愈的倾向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1、广义的心身疾病包括那些具有明显躯体症状的________或________。

医学心理学第八章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第八章心身疾病

生理因素
01
02
03
内分泌失调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 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身 体的生理功能,引发心身 疾病。
免疫系统异常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 免疫系统异常,使身体更 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神经系统异常
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神经系 统异常,影响身体的生理 反应和调节能力。
遗传因素
基因遗传
某些心身疾病可能与特定的基因遗传有关,个体可能因为携带这 些基因而增加患病风险。
04
CHAPTER
常见心身疾病及其案例分析
抑郁症
总结词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 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思维迟缓 等症状。
VS
详细描述
抑郁症可导致患者失去对日常活动的兴趣 和乐趣,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绝望感。严 重时可能出现自杀念头。案例分析:某中 年女性因长期工作压力和家庭问题,出现 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经过心理评估, 诊断为抑郁症,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后,症状得到缓解。
系列躯体症状。
心身疾病的分类
总结词
心身疾病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病因 、症状表现、发病部位等。
详细描述
根据病因,心身疾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心身疾病和继发 性心身疾病。原发性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为主 要病因,而继发性心身疾病则是由于其他躯体疾病导 致的心理生理反应。根据症状表现,心身疾病可以分 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消化系 统疾病等。根据发病部位,心身疾病可以分为神经系 统心身疾病、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呼吸系统心身疾 病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总结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于经历创伤事件而 导致的心理障碍。
详细描述
患者常常出现对创伤事件的反复回忆、噩梦、 逃避行为等症状,并可能出现情感麻木、焦 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案例分析:某年轻男 性因亲身经历车祸事故,出现持续的噩梦和 恐惧。经过心理评估,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 碍,经过心理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

医学心理学常见考点——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常见考点——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常见考点——心身疾病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心身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出题率也是在攀升,但是很多的考生往往重视医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的知识的复习,对医学心理学敬而远之,认为分值少还枯燥难记,就放弃了。

其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竞争力是很大的,要想取胜,细节是关键。

我们要关注医学心理学常见考点,不能轻言放弃,特别是心身疾病,那么心身疾病有哪些内容,哪里又是考点呢?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心身疾病的定义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肠道易激综合征等。

广义的心身疾病范围要广些,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

以前有人将心身关系分为三类:①心身反应,指精神性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当刺激除去,反应也就恢复;②心身障碍,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但没有器质性变化;③心身疾病,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器质性病变,但是一般都将心身疾病和心身障碍混合使用,因为这种区分在理论上易理解,但实践中难以明确界定。

2.心身疾病的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等)和情绪反应有关。

(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3.常见心身疾病(1)原发性高血压(2)冠心病(3)糖尿病(4)支气管哮喘(5)消化性溃疡(6)肠道易激综合征(7)经前期综合征主要的考点是心身疾病的特点,容易出多选题,常见的心身疾病多选题,单选题都可以出现。

医学心理学 第8章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疾病(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 第8章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疾病(心身疾病)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 性病,由于本病多在情绪紧张、精神创伤 或工作压力过大后起病或病情加重,故心 理因素可能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此类病人 的性格特征为较易紧张、焦虑、严谨、认 真、过分严格要求自己、有追求完美倾向。
案例 ××,女,46岁,性格争强好胜,自 我要求严格。其父患肺癌住院,母病(甲 状腺功能低下)在家,其夫胆囊炎住院手 术,其子适值高考。本人工作重担在肩, 不能脱身,每日除完成大量艰巨工作外, 还奔波于两院所医院,照顾父亲和丈夫。 回家后还要关心和照顾儿子的高考复习, 持续地高度紧张、忧虑导致突发性的应激 性消化溃疡。
世界心肺和血液研究协会(NHLBI)也于1978 年确认A型行为属于一种独立的冠心病危险 因素。
(三)心理因素
国内近年来使用问卷式A型行为调查 表进行临床研究也初步说明,我国冠心病 人的A型行为也明显高于正常人。
B型行为模式则为 随遇而安,无竞争性, 无时间紧迫感,温和。
(三)心理因素
C型行为模式 为易发生癌症的行为习惯, 其行为特征为: (1)过分压抑、克制; (2)过分与人合作与顺从; (3)情绪上易愤怒且不也向 外发泄,而生闷气,易焦虑、 抑郁等。
过去一年中LCU累积加分与疾病的关系 LCU(分) 0-150 150-199 200-299 >=300 严重程度 无明显问题 轻度生活危机 中度生活危机 重要生活危机 33 50 80 患病可能性(%)
(三)心理因素 1、心理应激或负性情绪 2、人格特征或行为类型
(三)心理因素
1、心理应激或负性情绪 心理因素是心身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心理因素影响躯体内脏器官,一般是以情绪 活动作为中间媒介而实现的。 消极情绪对心身健康有着十分不利的影 响,易导致心理失平衡,强烈而持续的心理 失平衡可引起心理和生理机能的病变,以至 发展成多种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第八章病人心理

医学心理学第八章病人心理

第三页,共29页。
第一节 病人(bìngrén)心理概述 一、 病人(bìngrén)
传统模式的病人概念:认为只有生物学病变并有求医行 为或处在医疗中的人才称为病人。
比较全面的病人概念:患有各种躯体疾病、心身疾 病、心理障碍或精神性疾病的人,不论(bùlùn)其求医与 否,均统称为病人。
第四页,共29页。
第二十三页,共29页。
第三节 各类病人的心理特征
三、手术(shǒushù)病人心理问题及干预


心悸、胸闷、

表现
尿频、腹痛

腹泻、睡眠(shuìmián)障碍


心理支持与指导
行为控制技术
过去的经验 对手术(shǒushù )疼痛的恐惧 术前的心理准备不足 对医务人员过分挑剔 对手术安全性缺乏了解
第十页,共29页。
第一节 病人(bìngrén)心理概述 二、 病人(bìngrén)角色(patient role) (五)病人(bìngrén)角色的转换和适应
正常状态
病人角色
与期望符合吗?


角色适应
适应不良
角色行为缺如 角色行为冲突 角色行为减退
角色行为强化
角色行为异常
第十一页,共29页。
第一节病人心理概述四病人的心理需要?患病期间的基本需要?患病期间的安全需要?社会联系和交往的需要?患病期间的尊重需要?患病时自我成就需要第二节病人一般心理特征与干预的基本方法一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病人一般心理特征情绪行为认知个性独立性降低自卑自责人格衰退孤僻和退缩主动性降低行为退化焦虑愤怒抑郁感知觉异常记忆思维能力受损第二节病人一般心理特征与干预的基本方法二病人心理问题的基本干预方法?支持疗法?认知治疗?行为治疗技术?健康教育和咨询第三节各类病人的心理特征一不同病期病人的心理特征焦虑恐惧行为退化抑郁心境主观感觉异常怀疑心理病人角色强化药物依赖和拒药心理错误认知不良情绪不健全人格康复期急性期第三节各类病人的心理特征一不同病期病人的心理特征改变观点理解尊重安慰鼓励增加安全感情绪管理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康复运动锻炼纠正错误认知培养积极心态动员心理的代偿功能调动积极的社会因素康复期急性期第三节各类病人的心理特征二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一临终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濒死期dying临床死亡期clinaicaldeathstage生物学死亡期biologicaldeathstage死亡过程分三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各类神经症:
二者发病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与人格特 质有关,都有躯体症状,但神经症仅为功能性 障碍和行为异常,没有器质性病变,心身疾病 则有组织器官的躯体性改变,即生物学改变。
二、心身疾病的特征
心身疾病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1.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 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体格检查可发现器质性疾 患或具有已知的病理生理过 程。 3.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 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三、心身疾病的范围
按系统分类: 1、皮肤系统 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斑 秃、脱发等。 2、肌肉、骨骼系统 书写痉挛、关节炎、腰背痛、局部肌痉 挛等。 3、呼吸系统 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 咳嗽、喉头痉挛等。
三、心身疾病的范围
4、心血管系统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心动过速、心律不齐、雷诺氏 病、闭塞性脉管炎等。 5、消化系统 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 炎、慢性胰腺炎、神经性厌食、 食管痉挛、贲门痉挛、幽门痉 挛等。
(二)社会文化因素
生活事件的定量研究 196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 专家霍尔姆斯(Homes)和雷赫(Rahe)他 们的观点是不管良性或恶性应激同样需要付 出努力来适应,这就会给躯体增加负担,巨 大应激与疾病发生率的升高相关。 他们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 包括43条,每条都有相应的生活变化单位 (LCU)分。
三、心身疾病的范围
Alexander最早提出七种经典的心身疾病: 溃疡病 溃疡性结肠炎 甲状腺机能亢进 局限性肠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原发性高血压 支气管哮喘
三、心身疾病的范围
心身疾病分布于各个系统,种类 甚多,主要受植物神经支配的系统与 器官。各家的归纳不一,用现代心身 医学观点来看,更难概括完全。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 性病,由于本病多在情绪紧张、精神创伤 或工作压力过大后起病或病情加重,故心 理因素可能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此类病人 的性格特征为较易紧张、焦虑、严谨、认 真、过分严格要求自己、有追求完美倾向。
案例 ××,女,46岁,性格争强好胜,自 我要求严格。其父患肺癌住院,母病(甲 状腺功能低下)在家,其夫胆囊炎住院手 术,其子适值高考。本人工作重担在肩, 不能脱身,每日除完成大量艰巨工作外, 还奔波于两院所医院,照顾父亲和丈夫。 回家后还要关心和照顾儿子的高考复习, 持续地高度紧张、忧虑导致突发性的应激 性消化溃疡。
医学心理学
湖北医药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心理学教研室 王 枫
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心身疾病的概念;(P181)
2、掌握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3、熟悉心身疾病的诊治原李×,女,25岁,经常不定期地加 班加点。大约在半年前,她感觉到下腹部 隐隐作痛,到医院做了多种项目检查,先 后排除了妇科、肾结石等疾病,最后经过 肠镜检查,查出患有慢性结肠炎。李某坚 持吃了一段时间药,可她一停药就又会感 觉到不适。令她感觉到奇怪的是,这种不 适感时有时无,工作越紧张,压力越大, 不适感就越强。
二、心身疾病的特征
4.遗传和个性特征对心身疾病的发生有一 定的关系,不同个性特征的人对某些心身 疾病的易感性不同。
5.同样性质或强度的心理社会因素影响, 对一般人只引起正常范围内的生理反应, 而对心身疾病易患者则可引起明显的病理 生理反应。
三、心身疾病的流行特征
据WHO报告,在欧洲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有 1/3到1/4的工作人员生活在不稳定、疲 劳、抑郁和焦虑状态中。 我国有报道在综合性医院门诊初诊病人中, 略高于1/3的病人是一般躯体疾病,不到1 /3的病人是心理疾病,其余l/3的病人是 心身疾病。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心身疾病的危险因素
(一)生物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个体心理因素
(一)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微生物感染、理化和药物损 害、遗传和成熟老化、营养代谢、先天发 育、器官机能状态、免疫和变态反应,以 及性别、年龄、血型、体型及生理始基等。 生理始基,即某些心身疾病患者发病前的 生理特点。它决定着个体对疾病的易罹患 性,及所患疾病的种类。
三、心身疾病的流行特征
心身疾病的性别分布,一般讲女性高于男性, 但有些心身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 喘、冠心病等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年龄分布以更年期最高,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和1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较低。 职业分布,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城 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 地区分布,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高于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
广义心身疾病
躯 体 疾 病
心 身 疾 病
心 身 障 碍
神 经 症
精 神 病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与一般躯体疾病:
二者都有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 理改变或病理生理过程,即都有生物学基础; 但病因不同,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的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重要特征
三、心身疾病的流行特征及范围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 或称 心理生理疾病(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s), 是一类发生、发展和防治都与心理社会因 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是心身医学的主 要研究内容。
三、心身疾病的范围
6、泌尿、生殖系统 神经性尿频、蛋白尿、性功 能障碍、月经失调。 7、内分泌系统 甲亢、甲减、糖尿病、肥胖 病、心因性多饮、尿崩症。 8、神经系统 紧张性头痛、偏头痛、多发性硬化症。 9、免疫系统 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结节性动 脉周围炎、过敏性疾病。 10、其他:癌症,术后肠粘连等。
(一)生理因素
胃蛋白酶原增高为溃疡病的生理始基;
高甘油三脂血症是冠心病的生理始基;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症的生理始基;
高蛋白结合碘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生理始 基。
(二)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一般指人们的生活和工 作环境、社会人际关系、家庭状况、角色 适应和变换、社会制度、经济条件、风俗 习惯、社会地位、职业、文化传统、宗教 信仰、种族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