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理解和认识

合集下载

EB病毒相关的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EB病毒相关的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可终生 携 带 ,并 是 多 种 人 类 疾 病 的 病 原 因 素 I4 。诸 LPD,后者 中包含 EBV—DNA阳性的 CAEBV。1989年 Kawa
如 :①感染 :急性类 型有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致 等发现在 7例颗粒淋巴细胞性 LPD(GLPD)患者 中 5例证实
死性 IM/X联淋巴增殖 综合 征 ,EBV相关 的 噬血 细胞综 合征 为 EBV感染的 NK细胞 LPD。此 后 ,相继 报道 EBV相 关的
(HPS)和 Gianotti—Crosti综 合 征 ;慢 性类 型 有 慢性 活动 性 NK细胞 LPD的病例 数增 加 ,诸如 GLPD、CAEBV、鼻和 鼻型 EBV感染 (CAEBV);② 血 液学 恶性疾 病 和非血 液学 恶性 疾 淋巴瘤、侵袭性 NK白血病 和蚊 咬过 敏 。NK细 胞 LPD异质
现代肿瘤医学 2009年 2月 第 17卷第 2期
· 357 ·
EB病 毒 相关 的 NK细 胞淋 巴增殖 性 疾 病 的诊断 和 治疗
王 学文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natural killere d isease
【Key words】Epstein—Barr virus;natural—killer cell;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diagnosis;treatment Modem Oneology 2009,17(02):0357—0361
【指示性摘要 】EB病毒 (EBV)常使淋 巴细胞和 上皮细胞两 者受染 ,并诱导 具复制性 的和潜伏 的 (持续 的)感 染 ,导致多种疾病 。淋 巴细胞潜伏 EBV感染 引发异质性淋 巴增殖性疾病 (LPD),如 B细胞 LPD和 T/NK细胞 LPD。源于 T细胞和 NK细胞的 LPD有时有重迭 的临床症状和组织学和免疫学特征 ,因为两种类型的细胞来 源于共 同的前体细胞 。但 细胞 系的测定 在淋 巴系新 生物分类 中是重要 的,在大多数场 合联合现代技术 可从 T 细胞 LPD中区分出 NK细胞 LPD。因为 NK细胞 LPD其临床特征 、预后 和诊断存在异 质性 ,有单 或多克隆性 (或寡克 隆性 ),本文阐明有关 EBV—NK—LPD最近 的研究和临床发现 ,以建立诊 断和治疗策略 。 【关键词 】EB病毒 ;NK细胞 ;淋 巴增殖性疾病 ;诊 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992一(2009)02—0357—05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
月甚至数年。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口密切接触传播,
细胞,导致炎症性细胞因子如干扰素、肿瘤坏死因
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一2受体、IL一 1、IL一6、IL一10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大量产
生并释放,产生高细胞因子血症(或称为细胞因子
风暴),引起组织细胞增生并吞噬自身血细胞。病理
特点是出现红细胞和有核细胞被组织细胞吞噬的
现象。本病预后差,半数以上患者死亡。临床上很难
与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鉴别[sl。
胞表面有EB病毒受体,EB病毒感染后可使B淋巴
细胞表面抗原改变,继而引起T淋巴细胞防御反 应,形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
4.3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组织学表现为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在所有器官增 生和浸润。该病在病程中以3种方式出现:在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程中发生、在慢性活动性EB 病毒感染过程中反复发作和(或)最终导致患者死 亡以及发生在EB病毒阳性NK/T细胞淋巴瘤患者 中。临床表现为高热、肝大、脾大、淋巴结大、全血细
胞减少、肝功能异常体增高和EB病毒DNA升高,
易发展为淋巴瘤、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间质
cyte,CTL)效应,直接破坏被感染的B淋巴细胞。
EB病毒可异位感染T淋巴细胞、上皮细胞及NK
性肺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进而发展为多脏器衰
竭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 龄,但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嘲。约50%的患者
万方数据
・58・
传染病信息2013年02月28日第26卷第1期Infect
Dis Info,V01.26,No.1,February 28,2013
IgG于感染后3~4周出现,持 续终生,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成人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EBV感染特征分析

成人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EBV感染特征分析

黑龙江医学第43卷2019年第2期101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Vol.43No.2Feb.2019·论著·成人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EBV感染特征分析*徐海婵,张红宇,冯佳,庞丽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血液内科,广东深圳518035摘要:目的探究成人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ASEBVT/NK-LDP)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EBV感染特征。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ASEBVT/NK-LDP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表型及EBV感染情况。

结果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少数出现蚊虫叮咬超敏反应;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患者肝功能异常、血沉加快。

30例患者中17例患者死亡,生存时间为(2.97±1.62)个月,中位生存年龄为2个月;患者出现淋巴结被膜增厚且伴纤维化,被膜中出现大量小淋巴细胞及不规则的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结中出现淋巴滤泡,淋巴结构破坏,且呈现出病理状弥散。

肝窦内及肝汇管区的淋巴细胞形状不规则且出现细胞浸润。

红髓结果出现显著扩张,而白髓结构不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

胃肠道黏膜出现糜烂、溃疡等情况。

造血细胞间出现不规则、含有小灶状的淋巴细胞。

CD4及CD8细胞比例有所增加,有10例患者T细胞以CD4阳性细胞为主,15例以CD8阳性细胞为主。

免疫组化对患者组织切片进行CD5及CD7染色,10例患者出现CD5丢失,5例出现CD5及CD7丢失。

EB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21例出现阳性结果,7例出现多克隆性增生。

结论ASEBVT/NK-LDP 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及肝脾肿大,病灶处活检显示组织损伤,并出现一定的细胞浸润,EVB感染的T细胞入侵器官导致患者死亡,一旦出现相应症状应及时进行ERBR原位杂交确诊,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感染及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感染及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抗病毒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更昔洛韦等,抑制EB病毒复制,
减轻症状。
支持治疗
针对EB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采 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如退烧
、止痛等。
免疫调节治疗
通过免疫调节药物,如糖皮质激 素、免疫球蛋白等,调节机体免 疫功能,减轻EB病毒感染的病情

EB病毒感染的预后和康复
预后评估
根据EB病毒感染的病情、治疗情 况等因素,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
植后EB病毒感染及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感染 概述
• EB病毒感染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 关系
• EB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感染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增强机体对 EB病毒的清除能力,如使用免疫 调节剂、免疫球蛋白等。
支持治疗
针对EB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采 取相应的支持治疗措施,如输血 、营养支持等。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感染的预后和康复管理
01
定期监测
康复指导
02
03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 EB病毒感染的迹象,以便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
隔离措施
对移植后的患者采取严格的隔 离措施,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降低EB病毒的传播风险。
免疫抑制管理
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降低免 疫抑制程度,减少EB病毒感染 的风险。
疫苗接种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的护理课件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的护理课件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PTLD的相关知识和护理要点。
增强他们对疾病的理解,有助于提高依从性。
教育与支持患者及家属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 持和辅导。
鼓励患者参与支持小组,分享经验。
教育与支持患者及家属 生活方式指导
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 和休息。
增强免疫力,降低PTLD的风险。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时间越长,风险越高。
识别PTLDΒιβλιοθήκη 症状与体征识别PTLD的症状与体征 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 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感染或并发症相似,需 谨慎评估。
识别PTLD的症状与体征 体征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关注淋巴结、脾脏等部 位的肿大。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辅助诊断。
谢谢观看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患 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了解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的概念 2. 识别PTLD的症状与体征 3.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4. 监测与评估患者反应 5. 教育与支持患者及家属
了解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的 概念
了解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的概念
什么是淋巴增殖性疾病
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是指在器官移植后,患 者的淋巴组织异常增生的疾病。
制定护理目标
确保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管理,并预防感染和其 他并发症。
目标应具体、可测量,并根据患者变化及时调整 。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实施护理干预
实施适当的护理措施,包括药物管理、营养支持 和心理支持。
与多学科团队合作,提高患者整体护理质量。
监测与评估患者反应
监测与评估患者反应 持续监测症状
定期评估患者的症状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 记录。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科普讲座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科普讲座
早期发现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器官移植患者,特别是使用了免疫抑制剂的 患者,风险更高。
儿童与青少年患者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谁会受到影响?
其他易感因素
感染EB病毒的历史、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都是潜在的风险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体内的免疫监视能力下降 。
谁会受到影响? 如何识别
定期的医学检查和监测,尤其是移植后的早 期阶段,能够及时发现PTLD的迹象。
医生会根据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来评估风险。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症状表现
出现持续的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 应及时就医。
及时的诊断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何时需要就医?
监测与随访
移植后定期随访是预防和早期发现PTLD的重要手 段。
有时需要使用化疗药物来控制病情。
治疗方案有哪些? 手术干预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肿大的淋巴组 织。
手术通常适用于局限性PTLD。
治疗方案有哪些? 监测和随访
治疗后仍需继续监测,确保病情得到控制,并防 止复发。
长期随访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复发的迹象。
谢谢观看
通常与EB病毒感染相关,患者免疫系统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抑制 ,风险增加。
什么是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
发病机制
PTLD主要是由于免疫抑制使得EB病毒感染得以活 跃,导致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
这类疾病多发生在接受了肾脏、肝脏等器官移植 的患者中。
什么是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体重减轻等症 状。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成人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殖病克隆性转化的研究

成人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殖病克隆性转化的研究

1 6 5 8。
中国实验血液 学杂志
J o u r n a l o fE x p e r i m e n t a l He m a t o l o g y 2 0 1 7 ; 2 5 ( 6 ) : 1 6 5 8 —1 6 6 3
文章编号( A r t i c l e I D ) : 1 0 0 9 — 2 1 3 7 ( 2 0 1 7 ) 0 6 — 1 6 5 8 — 0 6
Co r r e s p o n di n g Au t h o r :ZHANG Ho n g — Y u,S e n i o r Ph y s i c i a n . E- a i m l :z y i q u @ 1 6 3. c o n r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l y mp h o c y t i c c l o n a l e x p a n s i o n i n a d u l t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E p s t e i n — B a r r v i r 毒 相 关 淋 巴细 胞 增 殖 病 克 隆 性 转 化 的研 究
钟凤 鸾 , 张红宇 , 张倩 , 冯佳 , 张文 丽, 许 蕾, 徐 海婵 , 温娟娟 , 孟庆祥
北京 大学深 圳 医院血 液 内科 , 广 东深 圳 5 1 8 0 3 6
摘 要 目的 : 探讨成人 E B病毒相 关淋 巴细胞克隆性转化的 实验方 法, 为E B病毒相关淋 巴细胞增殖病的早期诊
断、 分 类、 预 测转归提供客观的判 断指标 。方法 :采集 5例 成人 E B病毒相 关的淋 巴组 织增 殖性 疾病( E B V+ L P D) 患者的外周血标本 , 另采集 4例成人传 染性单核 细胞 增 多症( I M) 外周血 标本 作为 阴性对照 , 3例急性 N K细胞 白血 病( A N K L ) 的外周血标本作为 阳性对照 。应 用流式 细胞 术 ( F C M) 检 测淋 巴细胞免 疫表 型 、 R T . P C R检 测 T细胞受

EBV相关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EBV相关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网络出版时间:h04)-3-2517:/9网络出版地址:htt p s://ki.nePkcms/detWA34.1073.R.20414365.1453.00).htmlEBV相关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杨欢,尹列芬摘要:EBV相关的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pstein-Barr vins-cssociateX T//atural killer-cell lymphoxrolifera/ve diseases,EBV-T/NK-EPDs)是与EBV感染密切相关的一组罕见的谱系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EBV-E/NK-EPDs包括四种亚型:儿童系统性EBV+T细胞淋巴瘤、系统型T细胞和NK细胞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及严重蚊虫叮咬过敏症。

各亚型的临床症状、组织学和免疫表型上相互重叠,在临床过程中可能相互转变,明确诊断和精确分类都面临极大的困难。

目前,EBV-E/NK-LPDs的病因学及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除造血干细胞移植外,暂无统一有效的根治方法。

该文就EBV-E/NK-EPDs的发病机制、分类、临床特征、组织学及免疫表型、预后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不同亚型EBV-E/NK-EPDs的认识。

关键词: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EBV;T细胞;NK细胞;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R73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01-7369(2041)03-0317-05doi:14.13315/ki.cjcep.2041.03.014EBV相关的T/NK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Epstein-Barr virns-associawf T//atural killer-cell lymphoxrolifera/ve diseases,EBV-T/NK-EPDs)指EBV感染T/NK细胞的一组具有谱系的淋巴组织疾病1]。

目前EBV-T/NK-EPDs的概念及精确分类尚未完全统一,其还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是一种由免疫抑制药物影响引起的罕见疾病,通常在器官移植术后出现。

本文将介绍该疾病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免疫抑制药物。

在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来抑制免疫系统对新器官的排斥反应。

然而,这些药物同时也会抑制人体抵抗病毒和肿瘤的能力,导致淋巴细胞异常增殖。

此外,EB病毒也被认为是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该疾病的症状多样,通常包括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

这些症状可以类似于其他疾病,因此对于移植患者来说,早期诊断非常困难。

一旦怀疑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淋巴结活检、造影检查、血液检查等,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的治疗包括减少或暂停免疫抑制药物的剂量,以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

对于轻度病例,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但对于重度病例,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

这可能包括放化疗、免疫疗法、手术和辅助疗法等。

治疗的具体方案应根据患者年龄、病变类型和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

尽管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疗效。

因此,定期的随访和体检对于移植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同时,研究人员也在努力寻找更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总结来说,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是一种由免疫抑制药物影响引起的疾病,通常在器官移植术后发病。

其症状多样,诊断困难,但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移植患者应定期接受随访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该疾病。

希望通过对该疾病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呈现出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PTLD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原位PTLD、多中心型PTLD、免疫缺陷相关的PTLD和晚期型PTLD。

EB病毒相关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EB病毒相关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EB病毒相关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刘利敏;邓朝晖【摘要】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是实体器官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罕见而致命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数量的增加,PTLD发病增加.目前认为PTLD的主要病因是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PTLD包含一系列疾病,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一旦确诊,应降低免疫抑制水平,并联合利妥昔单抗、化疗等方案进行治疗.该文旨在总结PTLD 治疗方法的进展,为临床上对PTLD患者的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提高PTLD患者的存活率.【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8(025)006【总页数】5页(P983-987)【关键词】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病毒;治疗;进展【作者】刘利敏;邓朝晖【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上海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上海 20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1.2Epstein-Barr病毒(EBV)相关的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 PTLD) 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及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SOT)后,在免疫抑制背景下,由EBV感染导致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是移植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儿童SOT后免疫抑制最强烈的第1年发病率最高,总体发病率为2%~15%[1]。

90%以上的PTLD患儿体内EBV为阳性[2],其总体死亡率高达50%,为移植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

PTLD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包含多种病理学类型。

EB病毒相关的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EB病毒相关的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EB病毒相关的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宋红梅
【期刊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8(023)021
【摘要】EB病毒(EBV)感染与多种临床疾病密切相关,特别是多种淋巴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慢性病程或经过凶险,大部分预后不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难点.现介绍部分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和治疗.
【总页数】4页(P1641-1644)
【作者】宋红梅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北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5
【相关文献】
1.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临床与病理分析 [J], 任发亮;张韡;朱进;欧阳莹;李红梅;向娟;杨欢;王华
2.成人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三例 [J], 张秋鹂;汪旸;涂平
3.1例种痘样水疱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病理分析 [J], 王娜
4.EB病毒相关性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相关进展 [J], 艾亮;张盛;王强;李夏;成柯
5.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例 [J], 吴韵沁;沈小雁;施若非;郑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什么是ebv病毒

什么是ebv病毒

什么是ebv病毒 EBV病毒,⼜称⼈类疱疹病毒4型。

⼤家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下⾯和店铺⼀起去看看EBV病毒是什么吧。

概述 EB病毒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次成功地将Burkitt⾮洲⼉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中⽤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认为该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如⿐咽癌)的病因之⼀,它主要感染⼈类⼝咽部的上⽪细胞和B淋巴细胞。

在中国南⽅⿐咽癌患病⼈群中⼤多都检测到有EB病毒基因组存在。

本病分布⼴泛,多呈散发性,亦可引起流⾏。

病毒携带者和病⼈是本病的传染源。

经⼝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虽有可能,但并不重要。

发病以15~30岁的年龄组为多,6岁以下多呈不显性感染。

全年均有发病,似以晚秋初冬为多。

⼀次得病后可获较持久的免疫⼒。

病理病因 发病原因 EBV呈球形,直径180~200nm,基因组为DNA。

属于疱疹病毒属,电镜下其形态结构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

EBV具有在体内外专⼀性地感染⼈类及某些灵长类B细胞的⽣物学特性。

⼈是EBV感染的宿主,主要通过唾液传播。

⽆症状感染多发⽣在幼⼉,根据⾎清学调查,我国3~5岁⼉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

EB病毒对⽣长要求极为特殊,需在⾮洲淋巴瘤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液、⽩⾎病细胞和健康⼈脑细胞等培养分离。

EB病毒在⼈群中⼴泛感染,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传染。

发病机制 EBV进⼊机体有3种不同途径:⼀是EBV感染⼈类B淋巴细胞并增⽣,渗⼊感染细胞;⼆是EB病毒长期潜伏在淋巴细胞内,以环状DNA形式游离在胞浆中,并整合到染⾊体内;三是EBV能被灭活后重新产⽣感染性,按原有⽅式再感染细胞或者病毒传⼊到另⼀个个体。

EBV最初复制部位是⼝咽部,在B淋巴细胞和⼝腔上⽪细胞内⽣长繁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量进⼊⾎液循环⽽造成全⾝性感染。

并可长期潜伏在⼈体淋巴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病毒活化形成得复发感染。

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的治疗及护理

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的治疗及护理
04
处理疾病问题
预防感染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 接触病毒
避免去人群密 集的地方,减 少感染风险
佩戴口罩,防 止飞沫传播
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感染
4
预后及随访
预后评估
01
预后评估的重要性:预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02
预后评估的指标:疾病分期、治疗反应、患者年龄、合并症等
手术风险:手术治疗存在 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 染、术后并发症等。
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 方式,如淋巴结清扫术、 脾切除术等。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进行 严格的护理,包括伤口护 理、抗感染治疗、营养支 持等。
放化疗
01
放疗:通过放射线照射肿瘤,杀死肿瘤细胞
02
化疗:通过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
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增 殖性疾病的治疗及护理
演讲人
目录
01. 疾病概述 02. 治疗方法 03. 护理措施 04. 预后及随访
1
疾病概述
疾病定义
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是 一种由EB病毒引起的淋巴系统疾病。
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乏 力、盗汗等症状。
主要发病人群为青少年和儿童,部 分成人也可发病。
03
预后评估的方法: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04
预后评估的注意事项: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等
随访计划
定期复查: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血 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监测症状: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乏 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及时就诊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确保治疗效果

EB病毒及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EB病毒及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EB病毒及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 型,属γ 疱疹病毒科。

1964 年Epstein 与Barr 首次在Burkitt 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中发现该病毒,并命名为EBV。

全世界约有95% 以上的人口曾感染EBV,绝大多是隐性感染,部分形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咽炎等急性感染。

此外,因在NK/T 细胞淋巴瘤、BL、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等肿瘤及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患者的组织中检测出大量EBV,从而认为EBV 与这些类型的淋巴瘤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其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系统或诱导不受控制的增殖导致肿瘤的发生。

一、E BV 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感染模式EBV 是线性双链DNA 病毒,呈球形,基因组长172 kb,主要编码产物包括EBV 增殖感染相关抗原:衣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VCA)、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膜抗原(membrance antigen,MA),以及EBV 潜伏感染时表达的抗原[ 潜伏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LMP),包括LMP1,LMP2A 和LMP2B。

EBV 核抗原(epstein-barr virus antibody,EBNA),包括EBNA1、EBNA2、EBNA3A、EBNA3B、EBNA3C 和LP]。

EBV 还表达两种小核酸RNA(EBV encoded RNAs,EBER),包括EBER1 和EBER2,以及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s)。

1例EB病毒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安宁疗护个案护理报告

1例EB病毒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安宁疗护个案护理报告

1例EB病毒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安宁疗护个案护理报告摘要:本文以1例EB病毒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的安宁疗护实践为例,探讨终末期患者的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及患者的心理痛苦、家属的哀伤辅导。

通过有效护理,患者症状控制良好,舒适度提高,心理痛苦缓解,家属顺利度过哀伤期。

可为今后淋巴疾病终末期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EB病毒;淋巴疾病;安宁疗护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是一类目前研究较少的疾病,其疾病表现形式复杂,症状多样,治疗方式不统一,疾病预后差异大[1]。

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有良性与恶性之分,有急性、慢性、爆发性等临床表现。

本病例病程短,进展快,症状重。

该病例在入院30天后自动出院,出院5天后去世。

研究者从安宁疗护基本理念出发,从身心社灵方面对患者和家属实施护理。

通过疼痛控制、睡眠障碍管理及患者的心理痛苦,家属的哀伤辅导等方面,给予患者和家属全方位的照护,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24岁,2023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腹泻、呕吐,患者外院就诊,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末端回肠多发溃疡(性质待诊)”,经中药治疗,症状未改善,且出现下肢水肿。

再次就诊,PET-CT提示“肠淋巴瘤可能性大”,外院住院治疗后,无明显好转。

患者无既往疾病。

于2023年6月29日入我科,入院诊断:肠淋巴瘤待诊。

1.2生理评估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

巩膜轻度黄染,皮肤陈旧性皮疹,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上肢肌力4级,下肢肌力2级。

主诉腹痛,皮肤瘙痒,精神差,进食减少,睡眠障碍。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估45分(中度依赖),跌倒风险评估中危,Barden压力性损伤评分16分(低风险),疼痛数字分级评分7分,为重度。

营养风险筛查评估5分,营养不良。

1.3社会心理评估患者未婚,无业,独居。

父母尚在,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均已结婚生子。

母亲为家庭主要照顾者,经济条件差。

家庭和社会支持良好。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诊治进展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诊治进展

•综述.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诊治进展马晓朋(综述)方拥军(审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210008通信作者:方拥军,Email:fyj322@【摘要】EB病毒是人类于1964年发现的第一个致癌病毒。

EB病毒感染在儿科较为常见,多无临床症状。

当患儿免疫功能降低或缺乏时,EB病毒可能会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等一系列良性或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这些疾病大部分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预后不良、病死率高,唯一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关键词】EB病毒;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诊断;治疗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0155);江苏省妇幼健康重点学科(FXK201742)DOI:10.3760/cma.j.issn.1673-440&2021.03.002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psteiBarr virus infection-relat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 inchildrenMa Xiaopeng,Fang YongjunDepartment of Hematology&Oncology,the Affiliated Children'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210008,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Fang Yongjun,Email•fyj322@[Abstract]Epstein-Barr(EB)virus is the first carcinogenic virus discovered in1964.EBV infectionis common in pediatrics and most of the infected children are asymptomatic.Whe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chil­dren becomes low or deficient,EBV may cause a series of benign or malign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such as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X-linked lymphoproliferative syndrome and so on.Most of these disea­ses have complex pathogenesis,divers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poor prognosis and high mortality.The only ef­fective treatment is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Key words]Epstein-Barr virus;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Diagnosis;TreatmentFund program: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670155);Jiangsu Provincial KeyDisciplines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FXK201742)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2021.03.002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疱疹病毒科Y亚科,也称人类疱疹病毒IV型,具有明显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嗜性⑷。

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

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

(一)概念
继发性HLH是指继发于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疾病、 药物等多种疾病的HLH。 EBV-HLH是继发性HLH中最重要的类型,多见于我国、 日本等亚洲人群,其病理生理机制为EBV感染的CTL细胞和 NK细胞功能缺陷,并异常增生,产生高细胞因子血症及巨 噬细胞活化,从而造成广泛的组织损伤。EBV-HLH的预后 较差,病死率超过50%。
(五)治疗原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糖皮质激素:发生咽扁桃体严重病变或水肿、神经系统病 变、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的重 症患者,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3~7 d, 一般应用泼尼松,剂量为1mg/(kg· d),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60mg。 (5)防治脾破裂:①限制或避免运动;由于IM脾脏病理改变恢 复很慢,IM患儿尤其青少年应在症状改善2~3个月甚至6个月 后才能剧烈运动;②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动作要轻柔;③注 意处理便秘;④IM患儿应尽量少用阿司匹林退热,因其可能 诱发脾破裂及血小板减少。
临床诊断病例:满足下列临床指标中任意3项及实验室指标中第4项 实验室确诊病例:满足下列临床指标中任意3项及实验室指标中第1-3 项中任意1项 I.临床指标 (1)发热;(2)咽扁桃体炎;(3)颈淋巴结肿大;(4)脾脏肿大; (5)肝脏肿大;(6)眼睑水肿 II.实验室指标 (1)抗EBV-VCA-IgM和抗EBV-VCA-IgG抗体阳性,且抗EBV-NA-IgG阴性; (2)抗EBV-VCA-IgM阴性,但抗EBV-VCA-IgG抗体阳性,且为低亲和力 抗体; (3)双份血清抗EBV-VCA-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 (4)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和(或)淋巴细胞增多≧5.0×10^9/L
EB病毒感染相关 疾病
EBV概述

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7、儿童EBV感染导致的成熟T/NK细胞增生及淋巴瘤 • T/NK细胞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淋巴结病(CAEBV) • 蚊虫叮咬超敏反应 • 种痘样水疱病(HV) • 种痘样水疱病样T细胞淋巴瘤(HVTCL) • 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8、成熟T/NK细胞淋巴瘤 • 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 • 肠病性T细胞淋巴瘤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L) •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L, NOS)
EBV感染方式
• EBV感染细胞的两种方式 • 潜伏性感染 • 增殖性感染
• EBV感染后,宿主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以及 CTL的杀伤作用而发挥抗病毒,长期潜伏状态存在 于宿主细胞而不致病
• EBV通过表达特定抗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病毒 基因及编码产物影响细胞基因的表达而导致疾病的 发生
• 中国是EBV感染率较高国家,EBV的问题已经摆在 我们面前,不可回避
• 肾癌(renal carcinoma) • 膀胱癌(bladder carcinoma) • 胆管癌 (bile duct carcinoma) • 子宫颈癌(cervix carcinoma) • 淋巴上皮癌 (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 • 胸腺瘤(thymoma ) • 平滑肌肉瘤 (leiomyosarcoma) • 肝肉瘤(liver Sarcoma)
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 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Pathologic Diagnosis of EB virus infecting diseases
王宏伟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病理科
1 EBV感增殖性疾病 目录 4 免疫缺陷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 5 总结

EB病毒状态对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特点及转归的影响

EB病毒状态对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特点及转归的影响

·199·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5年7月第3卷第4期 Prac J Organ Transplant(Electronic Version), July 2015,Vol.3,No.4Hepatology,1999,29(1):250-256.[6]Forman LM,Lewis JD,Berlin JA,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epatitis C infection and survival after orthotopic livertransplantation[J]. Gastroenterology,2002,122(4):889-896.[7]Berenguer M,Palau A,Aguilera V,et al. Clinical benefits of antivir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hepatitis C followingliver transplantation[J]. Am J Transplant,2008,8(3):679-687.[8]Neumann UP,Berg T,Bahra M,et al. Fibrosis progress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hepatitis C[J].J Hepatol,2004,41(5):830-836.[9]Blasco A,Forns X,Carrión JA,et al. 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identifies patients at risk of severe hepatitis C recurrence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J]. Hepatology,2006,43(3):492-499.[10]Samuel D,Bizollon T,Feray C,et al. Interferon-alpha 2b plus ribavir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after livertransplantation: a randomized study[J]. Gastroenterology,2003,124(3):642-650.[11]Carrion JA,Navasa M,Garcia-Retortillo M,et al. Efficacy of antiviral therapy on hepatitis C recurrence after livertransplant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Gastroenterology,2007,132(5):1746-1756.[12]Berenguer M.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treatment of established recurrent hepatitis C with pegylated interferon in combination withribavirin[J]. J Hepatol,2008,49(2):274-287.[13]Selzner N,Guindi M,Renner EL,et al. Immune-mediated complications of the graft in interferon-treated hepatitis C positive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J]. J Hepatol,2011,55(1):207-217.[14]Hulskotte E,Gupta S,Xuan F,et al. Pharmacokinet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epatitis C virus protease inhibitor boceprevirand cyclosporine and tacrolimus in healthy volunteers[J].Hepatology,2012,56(5):1622-1630.[15]Klintmalm GB,Fasola CG,Jennings L. Hepatitis C (HCV)-3Study:Decreased Incidence of Severe HCV Recurrence (R)Post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in Patients (Pt)Treated with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Particularly,in the Absence ofSteroids (Pred)[J]. Am J Transpl,2009,9:206.(收稿日期:2015-04-13)曹毅(译),宋红丽(审校). 丙型肝炎肝移植患者的治疗指南[J/CD].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5,3(4):197-199.·国外医学之窗·EB病毒状态对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特点及转归的影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者回顾了1990年2月至2013年3月单中心176例确诊为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的成年患者病例,分析患者EB病毒(EBV)状态与PTLD特点及转归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对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理解和认识2017-03-12 病理人才汇病理人才汇微信号blrch91360 功能介绍病理人才汇,一个面向病理专家、医生、学生等提供全新病理招聘信息的平台。

更有丰富的行业资讯、会议活动、医疗趣闻与您共享。

病理医生、医学生求职切莫错过。

本文经《中华病理学杂志》授权发布,其他媒体转载或引用须经《中华病理学杂志》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摘要近年来,有关EB病毒(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PD)的文章越来越多,EBV+LPD被使用越来越广。

然而,其中所指的含义却不尽相同,由此引发了理解的困惑和交流的障碍。

为此,我们通过文献复习和实际病例观察对EBV+LPD 的概念进行梳理和澄清,并阐述我们对EBV+LPD的理解和认识。

总体而言,目前主流观点认为,EBV+LPD是指EBV 感染的一组具有谱系的淋巴组织疾病,其中包括增生性、交界性、肿瘤性疾病。

根据这个概念,EBV+LPD不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和急性重症EBV感染(EBV+嗜血细胞综合征、爆发性IM、致死性IM、爆发性EBV+T-LPD 等),也不包括已经明确命名的EBV+淋巴瘤(如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

EBV+LPD目前包括:(1)EBV+B细胞-LPD:淋巴瘤样肉芽肿、EBV+免疫缺陷相关LPD、慢性活动性EBV 感染(CAEBV)-B细胞型、老年性EBV+B细胞-LPD等。

(2)EBV+T/NK细胞-LPD:CAEBV-T/NK细胞型、种痘样水疱病、蚊叮超敏反应等。

根据EBV+T/NK细胞-LPD的发展进程,通常可分为1级、2级和3级三个级别。

第1级为增生性疾病,第2级为交界性疾病,第3级为肿瘤性疾病。

EBV+LPD不同于单纯的增生性疾病(如IM)但又有重叠,也不同于典型的肿瘤性疾病(如NK/T细胞淋巴瘤)但也有重叠。

临床上提高警惕,尽早识别与EBV+LPD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的苗头,从而及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在并发症发生后积极治疗挽救生命,应作为管控这类疾病更重要的任务。

正文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英文原文是Epstein-Barr virus associat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由于EB病毒感染了淋巴细胞,并能在体内检测到EB病毒的存在,所以英文也常用Epstein-Barr virus positive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EBV+LPD)来表述,二者含义相通。

近年越来越多的文章使用这个名称,其所指含义却越来越混乱。

比如,有的用于增生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1,2],有的用于肿瘤性疾病(如Burkitt淋巴瘤等)[3,4],也有的用于从增生到交界再到肿瘤的谱系性疾病[如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即病程超过3~6个月、检测出EBV蛋白或核酸、排除其他慢性病[5]。

国际上曾试图对其进行规范,但仍未形成共识[6]。

鉴于目前有关'EBV+LPD'的概念比较混乱,已经妨碍了人们的正常理解和相互交流。

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梳理和澄清。

我们着重阐述作者对EBV+LPD的理解和认识。

EBV+LPD中的EBV好理解,没有混淆,造成混淆的主要是LPD以及与此相关EBV阳性的具体疾病。

因此,首先需要澄清的是LPD。

LPD是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的缩写,其中的lympho是指淋巴细胞或淋巴组织,disorder是指疾病,而proliferative则是需要澄清的关键。

Proliferative 是形容词,它的动词是proliferate,名词是proliferation。

Dorland医学诠释词典(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是这样解释proliferate:to grow by the reproduction of similar cells (通过相似细胞的复制而生长)。

是这样解释proliferation:the reproduction or multiplication of similar forms, especially of cells and cysts(特指相似细胞和囊泡的复制或倍增)。

由此看来,proliferation有两个含义,一是相似细胞,二是复制或倍增。

复制和倍增容易理解,不容易混淆。

而相似细胞可以理解为指同一类细胞,如淋巴细胞,但肯定不应该指混杂的多种细胞,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粒细胞等混杂的状态。

这些相似的细胞是否都起源于同一个细胞克隆,单从字面上得不出明确的信息。

为此,有作者将其理解为克隆性生长[3,7],也有作者理解为包括多克隆、寡克隆和单克隆生长[8]。

目前尚无统一的答案。

同样,proliferation也未指明细胞的性质(良性或恶性)。

如果要确定细胞的性质,除了有细胞数量的增多,还要看细胞的异型性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如浸润性、破坏性和转移性)。

由此看来,如果从广义来理解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似乎既可以用于增生性疾病也可以用于肿瘤性疾病。

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作者用于增生性疾病,有的作者用于肿瘤性疾病。

不过,它不同于hyperplasia(增生),hyperplasia通常只被用于良性增生。

然而,从WHO分类中已经明确的一些疾病来看,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多指具有增生性、交界性和肿瘤性谱系的疾病,其中包含了同类细胞的多克隆、寡克隆/部分病例单克隆、单克隆生长。

比如,免疫缺陷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包括了早期的反应性病变(多/寡单克隆)、多形性病变(部分病例单克隆)、单形性病变(单克隆)[8]。

淋巴瘤样肉芽肿(具有血管中心和血管破坏的EBV+B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包括了3级:1级(多形性病变/多克隆)、2级(多形性病变/部分单克隆)、3级(多或单形性/单克隆)[9]。

原发皮肤CD30+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也包括了恶性潜能未定的淋巴瘤样丘疹病(部分单克隆/良性临床过程)、交界性病例(从临床和病理均无法确定是淋巴瘤样丘疹病或原发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病例)、原发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单克隆)[10]。

另外,虽然儿童EBV+T-LPD(包括了儿童系统性EBV+T-LPD和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瘤)被明确认定为淋巴瘤(其ICD-O编码分别是9724/3和7925/3),但是,同年(2008年9月8—9日)在美国召开的关于EBV相关淋巴组织疾病的多学科研讨会上(其中包括撰写WHO分类中儿童EBV+T-LPD的三位作者)达成共识,认为EBV+LPD分为B细胞和T/NK细胞两类,每类都由不同克隆(多克隆、寡克隆、单克隆)性的谱系疾病构成[11]。

另外,从一些具有影响力较大的文献来看,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也是指具增生性、交界性和肿瘤性谱系的疾病。

如2008年Ohshima等[12]根据形态和细胞克隆性对EBV+T/NK-LPD进行了分类和分级。

A类:A1级(多形性/多克隆)、A2级(多形性/单克隆)、A3级(单形性/单克隆);B类(单形性/单克隆)。

A类具有慢性活动性的临床过程(与CAEBV有关或相对应);而B类的特征则呈爆发性临床表现(它可以起自于初次EBV感染之后,也可以继发于CAEBV)。

还有,2011年Dojcinov等[13]将西方老年性EBV+LPD分成了4组: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多克隆为主)、多形性结外LPD(多克隆为主)、多形性结内LPD(单克隆为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单克隆为主)。

综上所述,多数主流观点认为EBV+LPD是指EBV阳性的具有谱系的一组淋巴组织疾病,其中包括增生性、交界性、肿瘤性疾病。

按照这样的概念来理解,EBV+LPD应该包括:(1)EBV+B细胞-LPD:淋巴瘤样肉芽肿、EBV+免疫缺陷相关LPD、CAEBV-B细胞型、老年性EBV+LPD等。

(2)EBV+T/NK细胞-LPD:CAEBV-T/NK细胞型、种痘样水疱病、蚊叮超敏反应等。

而不应该包括EBV+嗜血细胞综合征(EBV+HLH)、Ohshima分类中的B类、爆发性IM、致死性IM、爆发性EBV+T-LPD等急性突发性、病程短、病情严重的EBV+淋巴组织疾病。

因为这些疾病在诊断时绝大多数都是单克隆性疾病,并无疾病谱。

也不应该包括已经明确的EBV相关淋巴瘤(如Burkitt淋巴瘤、NK/T淋巴瘤、HL 等)。

按照同样的概念来理解,2008年WHO分类中的'儿童EBV+T-LPD'并不完全符合EBV+LPD的完整概念[4],因为,其中所包括的两个疾病'儿童系统性EBV+T-LPD'和'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瘤'都被认定为淋巴瘤(ICD-O编码分别是9724/3和7925/3),而并非谱系疾病。

但是,由于其中具有一定复杂性,因此,需要分别进行深入分析。

1.儿童系统性EBV+T-LPD:被认定为恶性肿瘤,是一种威胁儿童和年轻成人生命的疾病。

其特征是感染EBV的细胞毒性T细胞呈克隆性增殖,通常在几天到几周的时间里疾病迅速发展到多器官衰竭、脓毒血症,甚至死亡[4]。

这种病包括两种起病方式:突然急性起病、病情迅速进展(包括儿童爆发性EBV+T-LPD、散发的致死性IM、中国台湾儿童爆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日本致死性EBV相关嗜血细胞综合征、Ohshima分类中的B类),我们建议将这种情况称为'急性重症EBV感染'。

在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基础上病情迅速加重(我们建议称为'重症CAEBV')。

前者起病急,起病时即为单克隆性,无多克隆和寡克隆阶段。

因此,不符合LPD的概念。

后者(慢活性加重者)起源于CAEBV,主要是克隆性阶段的CAEBV,相当于起源于Ohshima的EBV+T-LPD分类中的A2级和A3级,因此,符合LPD的概念。

由此看来,'儿童系统性EBV+T-LPD'并非都是LPD。

另外,儿童系统性EBV+T-LPD被认定为恶性肿瘤,这对于起源于CAEBV的病例容易理解,因为它有基础疾病的形态异型和单克隆性。

但是,起源于急性重症EBV感染的病例是否一定就是肿瘤?我们认为WHO将其定为肿瘤的依据有两点,一点是单克隆,另一点是几乎所有患者都迅速死亡了。

其实仅依据这两点来确定肿瘤,稍显力度不够。

虽然已知的急性EBV感染(IM/B细胞型)均为多克隆,且在短期内自愈[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