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总21页)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https://img.taocdn.com/s3/m/a0074b223186bceb18e8bbb2.png)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第一章制度、职责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政策,制定全院感染控制规划及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并认真履行职责。
3、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具体问题。
4、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方案,对全院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等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5、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及时对新发传染病、新发病原体、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6、医院感染管理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各科室成立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贯彻落实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及相关的技术指导。
7、对全院各级各类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8、参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1、散发的医院感染病例,经治医师应及时报告本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并于24小时内通过院感软件,上报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予以确认。
2、对疑似医院感染诊断的病例,经治医生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进一步讨论分析,确认为医院感染病例的,上报感染管理科。
3、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4、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等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防保科,并按有关规定逐级上报。
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感染管理科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5、临床科室发现有多重、泛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病例应立即报告,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6、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指定专人登记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手册,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临床、医技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职责1、临床医技科室要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监测医师和监测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
![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https://img.taocdn.com/s3/m/e4db465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9.png)
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线和操作空间,尽量减少手部的不必要移动。
2)正确使用锐器,不随意把锐器放置在床上或其他易碰撞的地方。
3)在使用锐器时,要保持注意力集中,防止分心或被其他事情干扰。
4)使用锐器后,要立即将其放置在专用中,不要将其随意丢弃或放置在其他地方。
5)在处理医疗废物时,要注意将锐器放置在专用中,并尽量避免手动处理医疗废物。
6)在锐器使用完毕后,要立即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确保锐器的安全和卫生。
9.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医院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
同时,医院感染也会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降低医院的声誉和信誉。
因此,医院感染防控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
只有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才能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良好形象。
在医疗操作中,必须注意防止被锐器刺伤或划伤。
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不应该双手回套,如果需要回套只能用单手套,同时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手术传递锐器时,建议使用传递,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放渗透的锐器盒中,以防刺伤。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进行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WHO提出了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刻,包括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消毒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则是指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芽孢。
在医疗操作中,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的水平,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的水平。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
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需要注意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需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
衣帽穿戴要整洁,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
无菌包应注明物品的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学习培训详解演示文稿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学习培训详解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a21c55d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d.png)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5.哪些情况下穿鞋套?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从缓冲间进入 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6.哪些情况下穿防水围裙?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 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 应穿防水围裙。
• (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 (4)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第十三页,共23页。
三、消毒与隔离相关知识
• 1.什么是标准预防?
•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 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 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 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 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学习培训详解演示 文稿
第一页,共23页。
(优选)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学习培训
第二页,共23页。
2.那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 (请1在)此输无入明您的确文潜本。伏请期在此的输感入您染的,文本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
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 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 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第十九页,共23页。
2.佩戴手套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 (1)诊疗护理不同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 (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照规定程序
2019年医院感染应知应会手册医务人员版打印版
![2019年医院感染应知应会手册医务人员版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6672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5.png)
2019年医院感染应知应会手册医务人员版打印版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医院感染成为全球医疗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我们特别编制了2019年医院感染应知应会手册医务人员版打印版,旨在为医院内的各位医务人员提供全面、实用的防护指南和防控措施。
第一部分:医院感染的应知知识医院感染,又称卫生护理相关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接受诊断、治疗、护理,或居住在医疗机构内的患者所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常见的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血液/体液传播、接触传播等。
了解医院感染的途径和发生原因,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非常重要。
在手册的第一部分,我们详细介绍了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包括感染的定义、分类,主要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源等内容。
此外,我们还针对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感染问题,提供了应对方案和解决办法。
第二部分:感染防护指南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首先,我们强调了医务人员应牢记个人防护的重要性。
合理佩戴和正确使用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装备,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首要条件。
此外,定期洗手、正确消毒也是减少感染传播的重要手段。
针对不同的病区和科室,我们提供了具体的防护指南。
例如,在ICU(重症监护室)和手术室中,医务人员应采用严格的洗手和隔离措施,以减少与患者的直接接触;而在儿科和产科中,应特别注意婴儿和孕妇的感染防护。
除了个人防护外,我们还介绍了医疗设施的环境清洁和消毒措施。
定期清洁病房、手术台、器械和床上用品,保持洁净、无菌的环境,对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第三部分: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在第三部分中,我们讨论了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
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的暴发。
此外,合理使用和管理抗生素也是减少医院感染的必要措施,避免过度或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同时,我们还介绍了医院感染的质量管理和培训工作。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医院感染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对于减少感染的发生非常关键。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ppt课件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4a32d1cc1755270622088c.png)
编辑课件
18
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
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
编交辑换课件进行
第六步
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
19
编辑课件
20
指甲
指甲是手“工作平台”的一部分 人造指甲被证明容易造成细菌定植并引发
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管针、缝合针、 血糖 针、手术刀……
➢ 粘膜暴露:眼睛、伤口、粘膜……
编辑课件
44
医疗技术操作锐器伤构成
30
27.75
25.36
25
20
19.78
21.41
15
13.68
11.11
11.33
10
11.52
11.52
14.28
5 3.67 0
套针帽
1.57
采血
1.01
4.47
3.53 1.75 1.572.39
收废物 丢针头 缝合 换药 备皮 洗器械 开安瓿
编辑课件
45
医生
护士
预防锐器伤的原则
➢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损伤性废弃 物处理;
➢禁止手持针、刀片等锐利器具随意走动; ➢禁止将缝合针、刀片、针头等锐利器具徒手传递; ➢禁止将针头等锐利器具回套盖帽; ➢使用者必须将用后的缝合针、刀片、针头等锐利
医院感染 应知应会知识
编辑课件
1
• 需要各位了解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医院感染 手卫生知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医疗废物规范管理
编辑课件
2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版)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667e28700abb68a882fb3c.png)
目录第一部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1.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是什么?2.有关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标准是什么?3.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体系)有哪些?4.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哪些人员组成?5.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履行哪些职责?6.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是什么?7.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怎样的职责?第二部分医院感染基本知识1•什么是医院感染?2.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3.医院感染的三要素(感染链)是什么?4.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有哪些?5.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6.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7.我院常见医院感染部位是哪些?8.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9.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哪些?10.我院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报告的流程是?11.术前无感染,术后1月内出现的手术部位感染(无植入物)是否均算医院感染?上述病例到门诊复诊时发现需要报告吗?12.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算医院感染?上述病例到门诊复诊时发现需要报告吗?13.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14.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15.什么叫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16.临床一旦发现散发医院感染病例、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感染暴发时,报告的时限我院是如何要求的?17.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第一责任人是谁?18.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时应该如何处置?19.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什么?20.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什么?第三部分手卫生管理1•什么叫手卫生?2.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定义是?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4.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5.卫生手消毒或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常居菌还是暂居菌?6.外科手消毒可以减少常居菌还是暂居菌?7.速干手消毒剂的特点是什么?8.外科手消毒剂的突出特点是什么?9.有效的洗手设施包括哪些必备要素?10.手卫生合格的标准是什么?11.手卫生的四个重要时刻12.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哪些原则?13.对医务人员手有哪些特殊要求?14.洗手时间是多少?15.洗手不可忽视的环节有哪些?16.六步洗手法是指哪六步?(顺口溜:内、外、夹、弓、大、立、腕)17.如何保证卫生手消毒的效果?18.为什么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第四部分消毒灭菌1.什么叫消毒?什么叫灭菌?2.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3.消毒灭菌的基本程序?4.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哪些?5.医院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6.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分别是?7.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何种情况下必须灭菌?8.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何种情况下必须消毒?9.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要求是什么?10.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在什么情况下视为污染不能再使用?11.无菌物品打开后使用时间有什么规定?12.对外来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有什么要求?1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要求?14.我院使用“?”消毒泡腾片含有效氯浓度是多少?15.如何配制含5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2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呢?16.2%戊二醛用于浸泡灭菌至少需要多长时间?17.2%碱性戊二醛用于浸泡消毒至少需要多长时间?领苯二甲醛呢?18.酸性氧化电位水用于浸泡消毒至少需要多长时间?19.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第五部分隔离知识1•什么是隔离?2•隔离的种类和标识?3.空气隔离包括哪些关键措施?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4.飞沫隔离包括哪些关键措施?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5.接触隔离包括哪些关键措施?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第六部分职业暴露与防护1.什么叫标准预防?2.标准预防的理念(原则)是什么?3.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4.标准预防包括哪些关键措施?5.医务人员接触病原体时,其防护措施有哪些?6.何谓职业暴露?7.职业暴露的途径有哪些?8.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哪些?9.如何避免锐器伤?10.职业暴露后如何紧急处理与报告?11.试举5种容易导致锐器伤的危险行为?12.经血传播性肝炎(HBV、HCV HIV)的隔离预防措施有哪些?13.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措施如何?14.个人防护用品指的是什么?15 .怎样正确使用手套?16.怎样正确使用口罩?17.什么情况下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18.什么情况下应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19.何时应使用防护帽?20.何时应使用鞋套?21•什么是安全注射?22.实现安全注射的措施有哪些?第六部分重点部位的预防控制措施1.手术部位感染的核心预防控制措施是什么?2•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核心预防控制措施是什么?3.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核心预防控制措施是什么?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核心预防控制措施是什么?5.如何预防下呼吸道感染?6.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对术前备皮有哪些新的要求?7.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医师)、血培养留取时机?8.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护理)、血培养?第七部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什么是多重耐药菌?2.多重耐药菌特点?3.本院目标性监测的多重耐药菌(说出5个)(英文简称和中文全称)4.试举2种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5.细菌耐药预警机制?6.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通过什么传播,应采取什么隔离措施,有哪些?第八部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1.为什么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院感管理科应知应会
![院感管理科应知应会](https://img.taocdn.com/s3/m/1e6ba7b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9.png)
**区人民医院院感应知应会一、职责质控小组成员必须熟知和掌握本岗位职责,医务人员应该熟知和掌握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二、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管理组织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
三、医院感染暴发1、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 3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四、医院发现 5 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于12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确认发生 5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因医院感染暴发导致患者死亡、或导致 3 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时,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五、医院发生 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六、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 3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七、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 3 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病例,或者 3 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八、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九、全院医务人员必须掌握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流程。
十、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十一、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做好手卫生。
十二、洗手五个时刻:(1)接触患者之前;(2)在清洁/无菌操作之前;(3)在可能接触患者体液之后;(4)接触患者之后;(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之后。
十三、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https://img.taocdn.com/s3/m/da590d3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4.png)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由于医疗器械、设备、药品或医护人员等因素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医院内感染病。
医院感染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发生和传播。
本文将介绍一些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的措施。
一、手卫生的重要性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手都是最常接触到患者的部位,而手又是最容易传播细菌的载体,因此正确的手卫生措施非常重要。
手卫生包括洗手、擦手消毒等步骤,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在与患者接触前、接触后以及操作清洁或污染物品前进行洗手或擦手消毒。
在手卫生方面的培训、考核和监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环节。
二、医疗设备管理医院各种医疗设备、仪器设施使用不当,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管理医疗器械设备要建立严格的消毒流程和质量控制程序,并且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的清洁、消毒和维护记录完整。
对于那些术后的药物、护理、监测仪器设备,中途都有涉及到人体内体液或分泌物,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清洁。
三、空气与建筑物环境管理医院感染还可能由医院建筑物环境不良所引起,如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等。
在医院的空气质量管理中,需要做好空调、通风和空气清洁的管理,并且及时检测和更换滤网等防护设备。
对于医院建筑物内表面的清洁也需要做到定期清洁、消毒,并且消毒杀菌剂的使用要符合规定。
四、医院垃圾管理医院也存在着一些医疗垃圾或污染垃圾,这些垃圾也是医院感染的源头。
正确的医疗垃圾管理应该包括分包、分类、集中收集、填埋和焚烧等步骤。
对于那些未经消毒的医疗垃圾应该经过严密的环境保护手段在专门地点加以处置。
五、患者隔离与交叉感染控制在医院感染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隔离,防止病原体在患者间的传染。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应该采取单间隔离或者小区隔离的对策。
在交叉感染控制方面,需要做好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患者之间、以及医疗设备之间的防护。
对于经常接触高风险患者的医护人员,应该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和医学监测。
医院感染医务人员应知应会
![医院感染医务人员应知应会](https://img.taocdn.com/s3/m/830c7e8571fe910ef12df869.png)
医务人员“院内感染”应知应会1. 医院感染:住院期间发生和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不包括住院前已存在的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 医院废物: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相关医疗活动中产生的直接、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它危害性的废物。
3. 感染性废物:将医疗废弃物、病理性、损伤性废弃物统称为感染性废弃物。
4. 污物的消毒处理适用范围:“污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诊断、治疗、卫生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患者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及垃圾,这些废弃物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
5. 医疗污物的分类:A.医疗垃圾(1).破损的体温计、废针头、压舌板等器材和一次性适用的医疗用品。
(2).污染的纱布、绷带、脱脂棉等废辅料。
(3).血、尿、粪呕吐物等检验标本,化验用器材、试剂、培养基等废弃物。
(4).病例标本和排泄物。
(5).病区卫生清洁用擦布、拖布等。
B.生活垃圾剩余饭菜、果皮、果核、罐头盒、饮料瓶、手纸、各种包装纸、粪、尿等排泄物。
6. 医院污物的处理原则防止污染扩散,分类收集,分别处理。
尽可能采用焚烧处理。
设置三种颜色的污染袋,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用垃圾;红色袋装放射垃圾;针头等利器物品装入利器盒内。
要求垃圾袋坚韧耐用,不漏水,并建立严格的污物入收集制度。
患者用小型的污物袋,病房诊室,治疗室,化验室等用大型的污物袋7.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下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手术切口(70-80%)8..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物品、环境及时进行的消毒。
9.手卫生消毒(1) 目的:去除手部污垢、碎霄和部分致病菌,洗手的目的也是自身保护的需要。
(2) 手部污染的主要菌种表皮葡萄球菌占60.48%,金黄色葡萄菌占10.78%,甲型链球菌占9.58%。
(3)在不同的区域污染的菌种有所不同。
(4)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必要、最基本、最简易易行的方法。
(5)普通洗手:按六部洗手法步骤认真揉搓(流动水使用清洁剂)。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https://img.taocdn.com/s3/m/c71a233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2.png)
手卫生一、下列情况医务人员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前。
2.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3.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4.接触患者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二、下列情况应洗手: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2.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
三、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四、下列情况时医务人员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五、外科手消毒1.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2.外科洗手遵循以下方法与要求:(1)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修剪指甲,指甲长度不超过指尖。
(2)取适量的洗手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
清洁双手时,可使用清洁指甲用品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使用揉搓用品清洁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4)使用干手用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外科免冲洗手消毒方法(1)外科洗手;(2)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放置在左手掌上;(3)将右手手指尖浸泡在手消毒剂中≥5秒;(4)将手消毒剂涂抹在右手、前臂直至上臂下1/3,确保通过环形运动环绕前臂至上臂下1/3,将手消毒剂完全覆盖皮肤区域,持续揉搓10-15秒,直至消毒剂干燥;(5)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放置在右手掌上(6)重复3、4过程;(7)取适量手消毒剂放置在手掌上(8)揉搓双手直至手腕,揉搓方法按照“六步洗手法”要求揉搓至手部干燥4.注意事项:(1)不得戴假指甲、装饰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2)在外科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是水由手部流向肘部;(3)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4)术后摘除手套后,应用流动式+皂液清洁双手(5)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品、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清洁指甲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
2024年度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2024)
![2024年度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2024)](https://img.taocdn.com/s3/m/51434d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e.png)
17
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2024/1/27
青霉素类
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部 分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头孢菌素类
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发挥杀菌作用,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 青霉素酶等优点。
氨基糖苷类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杀菌作用,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
喹诺酮类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31
血液透析室清洁消毒流程优化
优化清洁消毒流程
制定详细的清洁消毒操作规范,确保每个步 骤都得到有效执行。
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
保持血液透析室环境整洁,定期对空气、物 表等进行清洁、消毒。
2024/1/27
强化设备维护与管理
定期对血液透析机、水处理系统等设备进行 维护、保养和消毒,确保其正常运转。
医护人员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手卫生操作,包括湿润双手、涂 抹洗手液、揉搓双手、清洗双手、用干手设施干燥双手等步骤。
2024/1/27
23
个人防护用品选用原则
2024/1/27
风险评估
01
医院应对不同岗位和操作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等级选用适
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用品清单
02
医院应建立个人防护用品清单,明确各种用品的名称、规格型
10
其他途径传播感染
尿路感染
由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尿路感染,主 要通过接触污染的物品或环境后触摸 口鼻眼等部位而感染。
医疗器械相关感染
使用污染的医疗器械导致的感染,如 注射器、导管等。
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由于手术操作或术后护理不 当导致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腹腔内 感染等。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基本知识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0338c1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d.png)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一手卫生1、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指什么?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2、什么叫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可以减少常居菌还是暂居菌?减少暂居菌。
4、外科手消毒可以减少常居菌还是暂居菌?清除或者杀灭暂居菌,减少常居菌5、速干手消毒剂的特点是什么?作用迅速,但不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6、外科手消毒剂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作用缓慢,但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7、有效的洗手设施包括哪些必备要素?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洗手流程图。
8、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9、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刻二前三后: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10、哪些情况必须洗手不能卫生手消毒?入厕之后手部有明显污染时接触可形成孢子的微生物之后11、对医务人员手有哪些特殊要求?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12、洗手不可忽视的环节有哪些?掌心、手背、指缝、大拇指、指关节、指尖。
二、消毒、隔离、防护13、标准预防的理念是什么?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水)、黏膜组织和破损的皮肤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播的感染原。
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所有患者,不论是疑有或确诊有感染。
预防感染原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传播。
14、标准预防包括哪些关键措施?遵守手卫生规范。
血液体液可能污染面部时,要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
血液体液可能污染皮肤或衣服时,要穿防护服。
每一个都要遵守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收治患者时要根据感染原的可能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仪器/设施和环境怀疑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污染后应清洁消毒。
收集患者使用过的织物时应避免抖动,以防污染空气、环境表面和人。
遵守安全注射的原则。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
![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https://img.taocdn.com/s3/m/5cc4b6c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2.png)
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感染管理成为了医务人员必须要掌握的重要知识和技能之一。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在院期间出现新的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务人员应该了解感染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管理方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
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
一、感染病例的识别与监测1. 了解感染病例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医务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的定义,并能够根据相关标准对感染病例进行分类和判定。
2. 掌握感染监测的方法和要点:医务人员应了解感染监测的方法,包括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并能正确应用这些方法进行感染病例监测。
3. 学习使用感染病例报告表和统计工具:医务人员需要熟悉感染病例报告表和统计工具的使用,保证准确、及时地上报感染病例数据。
二、感染控制与预防1. 了解感染传播的方式:医务人员应了解感染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掌握手卫生的重要性和正确操作方法:医务人员应明白手卫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了解正确的手卫生操作方法,并切实实施。
3. 学会正确佩戴与脱除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应学会正确佩戴与脱除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4. 掌握医疗器械和环境清洁消毒的方法:医务人员需要熟悉医疗器械和环境清洁消毒的方法,确保设备和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5. 学习正确处理感染废弃物:医务人员应具备正确处理感染废弃物的知识和技能,避免废弃物的二次污染。
6. 掌握隔离措施的执行标准和方法:医务人员应了解隔离措施的执行标准和方法,能够在患者需要隔离时正确采取隔离措施。
三、感染管理与指导1. 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应熟悉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并能够正确执行。
2. 掌握感染防控的组织与管理方法: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感染防控的组织与管理方法,包括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定相关流程与标准等。
3. 学会感染数据分析与提升措施的制定:医务人员需要学习感染数据分析方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知识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de39d3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3.png)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知识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知识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中住院或接受医疗服务期间感染的疾病,通常由各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巨大和繁重的挑战,因为它们可能导致患者的康复过程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增加,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了解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应知应会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一、感染控制的原则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是医院的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是一种集成的方法,通过清洁、消毒、隔离、使用个人保护装备和预防接触传播等策略来控制病原体的传播。
感染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防护原则:医护人员必须保护自身,避免成为病原体的携带者或传播者。
2. 环境卫生原则:医院必须定期清洁和消毒环境,确保环境卫生。
3. 暴露控制原则: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与可能的血液和体液接触。
4. 消毒和灭菌原则:必须对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进行消毒和灭菌,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5. 预防性隔离原则:必须针对高危患者实施预防性隔离或隔离,并采取防护性措施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二、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包括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对于预防和控制都有所不同。
常见的感染包括以下几种:1. 表面感染:在皮肤或切口处引起的感染,通常由葡萄球菌和其他细菌引起。
2. 呼吸道感染: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通常在呼吸道中引起炎症和感染,如肺炎、流感等。
3. 尿路感染:由细菌引起的感染,通常在尿道和膀胱中引起炎症和感染。
4. 腹部感染:由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感染,通常涉及到消化系统,如胃肠炎、腹膜炎等。
5. 血液感染:由细菌引起的感染,通常在血液中引起炎症和感染。
三、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最佳方法是遵循严格的感染控制流程。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1. 个人保护:使用个人保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
2. 医院感染的检测:必须及时对疑似患者进行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https://img.taocdn.com/s3/m/16ac6ec7c1c708a1284a44df.png)
1、医院领导班子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职责医院领导班子应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听取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感染管理科的合理建议,把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中心工作之一常抓不懈。
加大投入力度和整改力度,实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2、医院院长及分管院长职责(1)、院长应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章,依法管理,按章办事,从感染管理的组织建设、制度建立、人员配备、有关设备引进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和支持,并督促分管院长具体落实。
(2)、分管院长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责任人之一,应着有成效的组织、协调、监督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责成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有关部门全面做好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
3、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包括改建、扩建、新建)设计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3)、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4)、研究并确定本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5)、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7)、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4、医务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1)、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督促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考核评分分值不低于医疗质量控制总分的15%。
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
![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https://img.taocdn.com/s3/m/3b500131d15abe23492f4dbf.png)
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共1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1.医院感染的定义答: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规定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有哪些答: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新部位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内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规定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有哪些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4.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是指什么答: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
5.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职责是什么答:(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各项的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操作(包括手卫生)技术和规程以及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安全、经济适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医院感染病例能及时做出诊断。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以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积极治疗病人;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总2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医院感染的定义答: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规定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有哪些答: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新部位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内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规定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有哪些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4.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是指什么?答: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
5.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职责是什么答:(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各项的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操作(包括手卫生)技术和规程以及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安全、经济适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医院感染病例能及时做出诊断。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以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积极治疗病人;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职业暴露。
(7)严格执行医院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减少污染及损伤。
6.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有哪些?答: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导管室、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检验科、内镜室、感染性疾病科等。
7.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以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答: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8.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答: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处→感染管理科核实流行或暴发→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同时查找感染源→科学隔离患者→查找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 制定或修改防范控制措施,完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体系。
9. 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有哪些要求?答:(1)主管医生为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直接责任人,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的监督检查。
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采样送检,做到“有样必采”。
明确诊断后,由主管医生于24小时内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医院感染暴发)或短时间内出现5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5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疑似院内感染暴发),临床科室责任报告人应立即上报感染管理科。
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医务处和主管院领导,必要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讨论,确认医院感染暴发者应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规范》的规定12小时内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发生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临床科室责任报告人应立即上报感染管理科。
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医务处和主管院领导,并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规范》的规定2小时内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10.医院感染传播的三环节指什么?答: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
11.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主要是什么?答: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12.什么是标准预防?有什么特点?答: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得的一种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
标准预防基于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潜在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的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13.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有关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有哪些?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14.医院感染诊断依据是什么?答: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综合详细的病史、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及其他检查结果、结合接受侵入性操作等易感因素、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入院至发病时间、该感染平均潜伏期等判定。
15.什么是切口浅部组织感染答:指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②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③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16. 什么是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答:指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②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③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17. 什么是器官/腔隙感染答: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②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③.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18. 术前预防手术部位感染要点是什么?(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19. 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要点是什么?(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20. 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要点是什么?(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2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22.在置管时如何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