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建设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成为了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凸显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丰富语文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写作等语文核心能力,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课程理念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和参与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2、综合性与开放性整合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打破学科界限,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保持开放,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
3、实践与应用强调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1、经典文学阅读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如古代诗词、明清小说、现代散文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写作技巧训练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指导,以及创意写作、书信写作等特色写作训练。
3、口语交际与表达开展演讲、辩论、朗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传统文化探究介绍中华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古代礼仪等,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5、影视文学鉴赏选取优秀的影视作品,分析其剧本创作、镜头语言、主题表达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语文综合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编辑校报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四、课程实施1、课程设置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每周设置一定的课时用于校本课程教学。
可以采用集中授课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如每周安排一到两次集中授课,其余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
2、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中学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中学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教育也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学特色课程的建设是为了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方案旨在促进中学特色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帮助学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步骤和措施1. 课程评估与调研通过对现有课程进行评估和调研,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确定中学特色课程的主题和方向。
同时,对已经开设的特色课程进行评估,了解其特色和优势,为后续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2. 制定课程设置方案根据评估和调研结果,制定中学特色课程的设置方案。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和教师的专业特长,确定各个特色课程的模块和内容。
3. 教师培训与引进为了保证中学特色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和引进。
培训内容包括特色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考虑引进外部专家和教师,为特色课程的实施提供支持。
4. 课程实施和改进在特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
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和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和改进措施。
同时,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特色课程的实施效果。
5. 宣传和推广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中学特色课程,学校需要加强对特色课程的宣传和推广。
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校刊、家长会等渠道宣传课程的特点和优势,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三、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中学特色课程的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
学校应该合理安排预算,适当增加特色课程的经费投入,确保其正常实施。
2. 教育资源支持除了经费支持,特色课程建设还需要教育资源的支持。
学校应该积极与外部机构和企业合作,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的支持,为特色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实施效果评估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效果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对中学特色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课程改进和调整的依据,也可以为教育部门对特色课程建设的评估提供参考。
2024年中学新课程设置和开设方案
2024年中学新课程设置和开设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中学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
为了培养更全面、合格的人才,我们在2023年决定对中学新课程进行设置和开设方案的调整。
下面是我们的具体方案,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需求。
一、核心课程的调整1. 强化语文教育: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增加人文和科技类的语文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2. 加强数学学科:增加计算机和数据科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拓宽英语教育:除了继续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还增加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化的课程,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加强科学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加实验和研究型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综合素质课程的增设1. 人文素养课程:包括历史、哲学、文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情关怀能力。
2. 艺术创作课程:包括音乐、舞蹈、绘画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
3. 社会实践课程:包括社会服务、志愿者活动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心理健康、体育、营养健康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三、选修课程的开设1. 初中学段:开设少量的选修课程,如编程、机器人、创客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 高中学段:增加选修课程的数量和多样性,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等领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发展。
四、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改进1. 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合作学习、翻转课堂、项目制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实行综合评价体系,包括考试、作业、个人项目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科能力、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的调整和改进方案,我们旨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中学生。
中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
中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中学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方案是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体现,也是支撑学校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课程,学校可以创建自己的特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学校管理的提升。
只有形成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学校育人目标和办学价值。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基础与条件1、学校背景分析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德育为先的人才观、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以“基础加特色,实践加创新”的工作理念为指导,以“绿色、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追求优秀卓越建设幸福校园”为愿景,以队伍建设、管理落实优化、智慧生成传递为内涵发展工作机制,围绕育人的核心目标,夯实德育、课程教学两个体系基础建设,落实基本规范,提高基本素养,全力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持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激活学校队伍建设活力、学校发展活力。
2、学校课程与办学思想目标学校传承优良传统,培育并发展学校特色品牌,丰富学校内涵文化,梳理体制机制,建设优秀队伍,真正落实在基础管理、制度管理、人文管理等科学理念作用下的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和全员管理,形成学校“规范—自觉”的和谐管理文化,使学校师生能自尊自律自主自强,进而达到学校建设定位的高品位、高质量,有品牌,有内涵,努力实现“多元共生、绿色和谐、优秀卓越幸福校园”。
学校课程建设以优化基础型课程、发展拓展型课程、完善研究型课程为策略目标,发展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在提倡学生自主研究的基础上,由基础课、拓展课引伸的研究性课程。
使课程内容和结构有利于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及创新精神和谐发展。
形成有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
学校响应县教育局的要求,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作为重点内容。
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古城卢龙》相整合,明确主题并注重过程。
同时,将校本必修课程《经典诵读与赏析》、《美文欣赏与写作》和语文课程相整合,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课程质量。
学年中学校本课程教育实施方案(3篇)
学年中学校本课程教育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组长:____(校长)副组长:____(教导主任)____(政教主任)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组长:____(教导主任)____(政教主任)副组长:学科组长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组长:____(校长)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四、课程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学年中学校本课程教育实施方案(三篇)
学年中学校本课程教育实施方案一、课程定位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
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____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____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____领导小组主要职责: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023年初中课程搭建与实施方案
2023年初中课程搭建与实施方案概述本文档旨在提出2023年初中课程搭建与实施方案,以确保教育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该方案将基于以下原则进行制定:独立决策、发挥法学硕士的优势、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和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目标1. 确保初中教育目标的达成。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方案1. 制定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核心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
2. 梳理知识体系:将各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类,确保知识的连贯性和递进性。
3.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目标和知识体系,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讲授、实践、讨论、研究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
4. 确定评估方式:制定评估方案,包括考试、作业、项目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5. 提供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使其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有效实施课程。
6. 与家长沟通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实施步骤1. 制定时间计划:确定课程搭建和实施的时间节点,合理安排各项工作。
2. 开展课程搭建工作:根据方案中的各项内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课程搭建工作,包括课程目标制定、知识体系梳理、教学活动设计等。
3. 教师培训和准备:组织教师培训,培养他们的教学能力和课程实施技巧,同时提供必要的教材和教具。
4. 实施课程:教师按照课程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达成课程目标。
5. 评估学生学习情况:根据评估方式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指导和辅导。
6. 与家长沟通合作: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共同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结论通过制定2023年初中课程搭建与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步骤进行有序的工作,我们可以确保初中教育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该方案将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全面培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初中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
初中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初中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初中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展开讨论,旨在为初中教育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方案。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课程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课程建设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等,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3.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课程建设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等,使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全面发展。
2. 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
3. 英语课程。
英语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具备全面的语言能力。
4. 科学课程。
科学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发现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
1. 注重启发式教学。
初中课程建设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注重实践教学。
初中课程建设应当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观察、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注重多元评价。
初中课程建设应当注重多元评价,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3年初中课程搭建与实施方案
2023年初中课程搭建与实施方案1. 项目背景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初中阶段的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项目旨在搭建一套全面、系统的初中课程体系,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 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使他们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方面取得扎实的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在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3. 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课程体系搭建1. 学科课程:按照新课程标准,设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课程,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
2. 综合素质课程:开设科技、艺术、体育等综合素质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身心健康。
3. 德育课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国际视野课程:增设英语口语、国际贸易、外国文化等课程,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实施方案1. 教学安排:根据课程设置,合理规划每周的课程安排,确保学科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德育课程和国际视野课程的均衡分布。
2. 师资配备:引进和培养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保证各学科教学质量。
3.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5. 学生活动:组织各类学术竞赛、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其综合素质。
6.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联系,定期举行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5. 预期成果1. 学生的学科成绩明显提高,基础知识更加扎实。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中学数学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中学数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中学数学一、背景分析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方案旨在通过课程建设,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建立和应用能力;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部分: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函数与方程、数据与统计等方面的内容。
2.问题解决部分:通过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能力。
3.数学思维培养部分:通过选取适当的思维训练题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讨论教学法:通过团队合作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性教学法: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建模、数学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评估与考核1.定期测验:每个学期进行定期测验,以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2.作业评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解决能力。
3.课堂表现评估: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
4.考试评估:每学期进行期末考试,以综合评估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中学数学教材作为教学参考。
2.多媒体工具:使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
3.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如计算器、几何仪器等。
七、教学改革与研究1.教师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学方法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中学 课程 建设实施方案
中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中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前言。
中学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阶段,课程建设是中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需要不断完善中学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
二、课程目标。
中学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学科知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课程建设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展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
1. 学科知识。
中学课程建设要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
2. 思维能力。
中学课程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3. 创新能力。
中学课程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实践能力。
中学课程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5.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中学课程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课程方法。
1. 多元化教学方法。
中学课程建设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化教学、问题化教学、合作化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创新。
中学课程建设要注重整合和创新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化资源、实践资源、社会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科交叉和综合实践。
中学课程建设要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实践,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课程评价。
中学课程建设的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注重综合评价和多元化评价,包括但不限于学科成绩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实践能力评价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XX初级中学课程设置和实施方案
XX初级中学课程设置和实施方案【指导思想】XX初级中学学校课程构建,强调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校的空间和教师资源,开设学校课程,并做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整合,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以培养“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背景分析】XX一初级中学创办于2018年9月,占地面积11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4895.51平方米。
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实验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餐厅、风雨操场、塑胶田径场,篮球场、多功能教室、电教器材室、全覆盖监控系统和网络系统,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2人,在编在岗教师114人,其中高级教师22人,一级教师66人。
【学校办学理念、愿景及培养目标】校训为:“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校风为:谦诚勤谨和美臻善。
教风为:育爱于心、寓教于乐。
学风:乐读善思、知行合一。
办学理念为:“崇尚科学弘扬人文突出个性创造卓越”。
学校愿景为:敞开胸怀,拥抱世界构建创新卓越精品校成就健康快乐读书人。
办学特色为:书韵飘香绘文雅学园名师工程铸特色强校。
德育理念为:让学生的情感扎根校园、让学生的责任洒满校园、让学生的成长留在校园发展理念为:质量为根育人为本科研为先特色为魂管理理念为: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用人理念为:聚智培贤人尽其才的各项理念,为今后学校进入良性发展快车道奠定了基础。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旨在通过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体现中国灵魂。
通过重设计(创新)、会讲故事、须整合(跨界能力)、给关怀(合作)、重意义(价值观)、会玩乐体现世界眼光。
培养学生做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学校管理理念是“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过程要求目标精准,过程精细,评价科学。
教师发展理念是“平台赢得起点,团队赢得过程,修炼赢得人生”,通过《教师的十二项修炼》践行发展理念。
学生管理理念是“让学生的情感扎根校园、让学生的责任洒满校园、让学生的成长留在校园”。
初中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初中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初中课程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初中课程建设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
1. 适应社会需求,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2. 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3. 增强学生竞争力,通过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其升学和就业的竞争力。
三、实施方案。
1.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提高课程实用性和针对性。
2. 强化教师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学能力提升,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3. 引入新教学手段,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加强课外拓展,开展各类课外拓展活动,如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保障措施。
1.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课程管理机制,明确各方责任,确保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和持续发展。
2. 加强评估监督,建立科学的评估监督体系,对课程建设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初中课程建设的实施。
五、预期效果。
1.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通过新课程建设,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2.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3. 学校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得到提升,学校声誉和社会认可度明显提高。
六、总结。
初中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
我们期待通过这一方案的实施,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中学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中学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引言中学校本课程是指针对特定学校特定发展目标制定的学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学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方面,探讨中学校本课程的建设实施方案。
二、学科课程设置学科课程设置是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础,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
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综合性和专业性:中学校本课程应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有明确的学科特色,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2. 学科门类齐全:中学校本课程应包含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学科等主要学科,并适当增加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等非学科课程。
3. 引入新兴学科:中学校本课程可以适度引入一些新兴学科,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中学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具体做法包括:1. 倡导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探索问题,并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入多媒体技术: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团队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四、评估方式评估方式是中学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要兼顾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具体做法包括:1. 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综合素质评价:除了学科知识,还要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3. 及时反馈:及时向学生提供评价结果和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习动力。
五、中学校本课程的挑战中学校本课程实施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克服。
具体挑战包括:1. 课程整合问题:如何将各学科课程整合起来,确保中学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中学课程安排实施方案模板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设置原则1. 突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3. 注重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4. 体现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三、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1)语文: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2)数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3)英语: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拓宽国际视野。
(4)物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5)化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6)生物: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7)政治: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8)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9)地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0)体育: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2. 选修课程(1)艺术类: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科技类:机器人、编程、天文、地理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体育类: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4)综合实践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实施1. 教学计划(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2)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教学组织(1)采用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3)开展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 教学评价(1)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五、保障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初中学校课程建设方案
初中学校课程建设方案•相关推荐初中学校课程建设方案(精选7篇)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学校课程建设方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学校课程建设方案1一、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关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信息交流能力的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兴趣,对科学求知识,科学探究勇气的培养,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教学中渗透STS观念,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具体措施1、成立物理课兴趣小组,由集体备课指导,研究物理教学。
2、加强理论学习。
每星期一早晨、第二节,全体物理组按要求理论学习和讨论,扎实地完善集体备课,落实集体备课。
3、确立教师发展的方向,物理教师是一个创造者,引导者、引惑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
⑴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⑵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⑶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⑷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⑸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护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⑹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4、组织全体物理教师观看优质课改录像课,并加以总结。
每学期观看的次数不低于5次。
同时鼓励物理教师向其他学科学习课改的经验学习,注重学科间渗透。
5、及时总结物理课教学过程的成果。
6、进行课后反思,着眼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及时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三、实施阶段安排1、准备阶段:确定实验教师,实验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改方案,学习课程标准解读,领会课改精神,明确自己的任务,制定课改实验计划。
中学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中学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愈发重要。
中学课程建设工程是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实施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将围绕中学课程建设工程的实施目标、任务和措施,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以期推动中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项目目标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构建多元化、综合化的课程体系。
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发展。
3.促进教学方法改革。
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推动学科整合。
促进学科之间的整合,提高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项目任务1.完善课程建设思路。
研究制定中学课程建设工程的总体规划,明确中学课程建设的理念和目标。
2.优化课程结构。
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编排,优化中学课程结构,推动学科整合,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促进教师发展。
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4.引进优质课程资源。
引进国内外优质的课程资源,促进课程资源共享和交流,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5.推动课程改革。
促进中学课程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6.建立课程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估机制,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保证课程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项目内容1.完善课程建设思路。
着力构建中学课程建设工程的总体规划,明确中学课程建设的理念和目标,制定课程建设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
2.优化课程结构。
对中学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编排,优化中学课程结构,推动学科整合,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加强对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的规划和引领,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3.促进教师发展。
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中学 课程 建设实施方案
中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
中学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阶段,课程建设是中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需要制定中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以确保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课程建设的目标。
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三、课程建设的原则。
1.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2. 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 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科学规划课程,合理安排教学进度;5.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四、课程建设的内容。
1. 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科学设置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合理安排课程进度,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2. 课程教材,选择优质的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注重知识的生动性和实用性,提高教学效果。
3. 课程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课程实施,注重课程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1.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2. 教学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 教育资源整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
4.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建立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好教育共同体。
六、总结。
中学课程建设是中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科学的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确保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课程是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支撑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创建学校特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学校管理的主要平台。
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它反映社会的需要、国家的意志,同时又传承和发展着人类的科技文化,推进人类文明发展。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始终把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特色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精心设计开发课程,认真落实实施建设课程,不断反思完善学校课程,以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只有形成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课程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校育人目标和办学价值。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基础与条件1、学校背景分析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德育为先的人才观、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坚持"基础加特色,实践加创新"的工作理念,以"绿色、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追求优秀卓越建设幸福校园"为愿景,以队伍建设打造、管理落实优化、智慧生成传递为内涵发展工作机制,围绕育人的核心目标,夯实德育、课程教学二个体系基础建设,落实基本规范,提高基本素养,全力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持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激活学校队伍建设活力、学校发展活力。
2、学校课程与办学思想目标传承优良传统,培育并发展学校特色品牌,丰富学校内涵文化,梳理体制机制,建设优秀队伍,真正落实在基础管理、制度管理、人文管理等科学理念作用下的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和全员管理,形成学校"'规范—自觉"的和谐管理文化,使学校师生能自尊自律自主自强,进而达到学校建设定位的高品位、高质量,有品牌,有内涵,努力实现"多元共生、绿色和谐、优秀卓越幸福校园"。
学校课程建设,以优化基础型课程、发展拓展型课程、完善研究型课程为策略目标,发展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由基础课、拓展课引伸的研究性课程。
使课程内容和结构有利于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及创新精神和谐发展。
形成有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
学校响应县教育局要求,积极开展课程建设。
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古城卢龙》相整合,明确主题,注重过程。
将校本必修课程《经典诵读与赏析》、《美文欣赏与写作》和语文课程相整合,即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程的质量。
继续增加学生喜爱的选修课,确定时间,确定选修课教室和指导教师,保证上课的质量。
每周安排0.5课时的写字课和阅读指导课,按照单双周上课,阅读指导课要求让学生走进图书阅览室,能够静下心来阅读,而不是流于形式。
将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法制和安全教育与班会课相整合,以综合实践小课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组织,即受到了教育又锻炼了能力。
另外,从前一阶段的学校课程建设可以看到:(1)教师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健全学校评价机制激发出来。
(2)教师的学科素养、思想眼界,决定了选修课的质量。
学校应该创造机会,鼓励教师不断丰富提高自己,促进教师的发展。
(3)在选修课的质量与保障上,要求教研组从宏观上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集全组之智慧、之力量开发课程。
(4)让学生们自己选择喜爱的学修课程,既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自我宣传的平台,也可以让学生选其所爱。
(5)将综合实践、地方和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合理整合,即保证了课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6)提高学校各部门认识水平,将三类课程同等对待。
(7)加强选修课的管理,保质保量,创造品牌,大力资助成熟的选修课讲义出版为校本教材。
二、学校课程理念1、统一思想,认识课程建设的意义。
课程建设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国家课程,集中体现国家意志,专门为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并依据这些公民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设计、开发的课程。
二是地方课程,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三是校本课程,学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计划,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教师承担,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并针对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评估、修改而开发的课程。
国家课程存在自上而下周期过长、缺乏灵活、滞后于社会变革、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等不足,无法兼顾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地方课程也有不能兼顾不同层次学校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之缺憾,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与缺憾,有利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开发与建设校本课程的意义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教育发展的层面,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和生成过程,学校教师拥有自主权,能根据具体情况经常进行评估、修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的差异问题,有利于课程向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方向发展,使教育体现出时代感。
二是学校发展的层面,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特别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而且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都是由学校教师来承担,使教师与其工作效能直接发生关系,这必将有利于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有利于学校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在职教育。
三是学生发展的层面,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和教师,他们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并能集中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中某些方面的优势,他们开发的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最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可以有效地解决"只有共性、缺乏个性"的课程体系所造成的"千校一面"的现象,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
课程建设是学校行为,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我校课程建设稳步推进的关键。
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至关重要。
健全学校评价机制,发挥杠杆调节、激励作用。
2、研讨论证我校课程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体现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凸显课程领导力。
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意义,营造上下同心同德的舆论氛围,扭转目前一些片面认识。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初步开展对课程的修改及整合研究,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借鉴兄弟学校开设三级课程、社团的成功经验,探索提高我校进一步改进的渠道和方法。
在国家课程计划的框架下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课程计划,健全选修课、拓展课、研究课及社团的申报、选报制度与程序,聚集校内外可以利用的优势资源,基本稳定这几类课程的师资队伍,编写有一定质量、一定水准的讲义资料和适合我校师生的系列教材。
三、健全课程管理机构,加强领导与管理。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有力支持,需要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所以建立健全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条规,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综合协调的管理机制,显得尤其重要。
分级管理:校长统一领导——分管教学校长具体负责——年级组具体承担制定有关章程和管理细则——教研组、备课组具体完成和落实。
分类指导:校长统一领导——分管教学校长分类协调——各类课程建设负责人具体实施管理策略。
落实到位:①准备方案:校长、年级组、教研组结合一起进行调查、访谈等,获取大量有益信息,为学校构建人文、科学教育课程的构架结构提出有益探索方案。
②组织队伍:注重培训指导教师,发动学生、学生家长和全校教师调整教育理念和学习心态。
③加强管理: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包括经费、教师培训,设施更新改造,信息资源开发等,需要加强管理与整合。
四、以课程的有机整合作为完善课程建设的策略课程建设和实施的策略:以各类课程的有机整合为基本原则,切实有效的评价体系为保障。
基础型课程:以每学期课程教学内容为主,部分课程校本建设为辅,重点优化课程内容,促进教学方式改进。
拓展型课程:一是基础课程的延伸和拓展,主要为与语、数、外、物、化基础课相关的拓展。
二是有利于学生潜能和特长发展和开发的校本课程建设,如科技制作等。
三是学校传统特色课程,如舞蹈、素描、手工、篮球等。
研究型课程:在倡导研究性学习基础上,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开展,以学生小组进行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
五、课程管理与评价学校课程建设是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的根本,也是学校的基础性工程。
课程建设不仅需要正确的观念引导,也需要制度保证和实施技术的正确。
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课程实施的管理。
并进行有效、正确的评价。
1、评价原则:①科学性原则:是学校课程评价的主要原则。
课程的开放中介入大量的社会、科技等信息媒介,必需依靠科学性原则去组织教材、组织教学。
因此,在设计学校课程开放性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科学性原则。
②动态性原则:学校课程的开发使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不断进取的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从而必然要求课程教材的动态发展与提升。
③可比性原则:对学校课程教材的质量评价有一个可比的参照系数,这对应于传统课程教材的可对比性。
在整个可比性评价中要对课程教材、教学的运作过程分设多项指标进行测评。
④可行性原则:学校课程评价要切合实际,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可操作的步骤,这样的评价有实效、有说服力。
可行性原则要求在课程实践中,形成可操作、可记录、可凭证、可核查、可解释,使评价的结果真实可信。
⑤民主性原则:学校课程评价主体要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鼓励社会及学生家长以适当的形式参与评价,学生、教师、学校领导、上级主管部门皆是评价主体。
特别要重视学生参与课程建设,充分尊重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意见。
2、评价方式:学校课程的学生评价,无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都有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组成。
过程性评价主要由学习态度、学习发展等组成,结果性评价有考试成绩(分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小论文、小组研究课题、课堂表演、演讲、竞赛等多种形式。
学科教学的评价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座谈记录、学生成绩、年级组及教导处检查反馈结果等方式综合评定。
3、保障措施:①形成校本研修常规管理制度,学校、教研组有相应的管理职责,有例会活动制度,做到学期有计划有总结、学年有考核。
②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③完善学校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名师的培养制度,注重过程管理和评价制度建设。
④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的研究和建设,将校本研修考核与教师业务考核、职称评聘、评优等挂钩。
⑤经费保障:每年有专项经费用于教师校本研修,积极为教师进修,外出考察、科研课题、学术研究等提供经费保障。
六、学校课程结构及实施原则优化基础型课程。
以基础型课程内容统整为抓手,各学科按学期或学年,分章节或单元增加、调整有关学科知识,确定本学科相对完整的教学要求(知识、原理、基本概念和相关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