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简答题(请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1)概括性。
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
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简述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即通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过程。
3.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
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选择题)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选择题、简答题)三、脑机能学说(选择题、简答题)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
神经元由胞体(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胞体的功能为整合神经冲动;树突较短,功能为接受神经冲动,再将冲动传至细胞体;轴突较长且一个神经元仅有一根,能够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到其他神经细胞。
2、突触突触是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
突触包含三个部分:①突触前成分(轴突末梢的球状小体)、②突触间隙(一个神经元末端与另一神经元始端间的缝隙)③突触后成分(树突末梢或胞体内的一定部位)。
原理:神经递质是神经冲动在突触间传递的化学物质的媒介。
当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梢,突触前成分的突触小泡内储存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经过突触间隙作用到突触后成分,改变突触后成分膜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了神经冲动的传递。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又称为化学传导。
分类(1)兴奋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兴奋作用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
(2)抑制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性的效应。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
由于结构和功能不同,可以将神经系统分成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1)周围神经系统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将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联系了起来。
由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组成。
①躯体神经系统: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支配感觉和运动器官。
包含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②自主神经系统:到达内脏系统的神经,又分为机能上相互拮抗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不受或很少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表现为人不能随意地控制内脏的活动。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具有绝缘性这对准确传递信息意义重大
三、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但 单个的神经元并不能单独完成神经系统的功能活 动,而是由许多神经元共同完成的。
神经元之间没有细胞质相连,它们之间的联系 只是靠彼此之间的接触——突触。突触是信息传 递和整合的关键部位。
身体运动的信息,对注意、睡眠具有调节的作用。
③ 中脑(midbrain):中脑中存在着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 ——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与生命相关的活动与
脑干有关。
脑干在全脑的位置
中脑 脑桥
延髓
➢网状结构 :脑干中神经纤维纵横交错,呈网状。 – 功能:上行激活系统和下行激活系统。上行系统 维持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下行系统能加强或者 减弱肌肉的活动。
脑的可塑性
在后天经验的影响下,脑的结构、形态、功能等方面 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结构或形态的变化: 21天的大鼠分成三组,饲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
丰富环境 枯结燥果环:境丰(富即环隔境离中环的境老) 鼠,大脑皮层更重,灰质厚,皮 标层准在饲脑养中条比件重大。
来自割裂脑的证据
癫痫病发作、切断胼胝体。 Seprry在60年代对裂脑人进行了系列研究。
把不同的物体,呈现在左、右视野,投射到不同 半球。
来自正常人的证据
Wada 测验:
给单侧颈动脉注射某种药物,选择性地短暂麻醉脑的左、右 球。
-左半球-产生失语症(2分钟〕;不能计数 -右半球-几秒的失语症,能计数。
3、双极神经元:如耳蜗神经节神经元 4、多极神经元:中枢内的神经元多属此类
二、神经兴奋及其传导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名词解释神经元去极化电位差全或无法则突触神经网络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大脑皮质感觉区运动区联合区反射反射弧脑电图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条件性抑制非条件性抑制扩散集中互相诱导分析综合二、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是 ( )。
A.神经元B.突触C.神经回路D.神经系统2.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树突较短,分叉多,负责接收刺激B.树突较长,只有一根,负责传出神经冲动C.轴突较短,只有一根,负责传出神经冲动D.轴突较长,分枝多,负责接收刺激3.通过对大脑两半球一侧优势的研究,( )功能的定位不在右半球。
A.艺术欣赏B.知觉空间关系C.逻辑推理D.幻想4.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最小单位是 ( )。
A.神经元B.胶质细胞C.突触D.反射弧5.当神经元处于安静状态时,( )。
A.轴突内外无电位变化B.神经元随时处于自发放电状态,产生的电位为动作电位C.细胞膜对所有离子具有相同的通透性D.细胞膜内外保持着一定的静息电位6.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 )。
A.静息电位B.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C.动作电位D.服从全或无法则的电传导7.早期颅相说为脑功能 ( )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A.定位说B.整体说C.机能系统说D.模块说8.大脑皮层是指 ( )。
A.大脑半球内面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的白质B.大脑半球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组成的灰质C.灰质与白质的总和D.灰质与部分白质的和9.正是通过对 ( )的研究,从而揭示了大脑两半球的不对称性。
A.动物脑B.失语症病人C.割裂脑D.脑成像10.机能系统学说是由 ( )通过对大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治疗中总结提出的。
A.布鲁德曼B.加尔C.弗洛伦斯D.鲁利亚三、多项选择题:11-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普通心理学 各章重点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心理学的由来及发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历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方法。
本章重点如下:(一)基本概念:感应性、心理、心理状态、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
(二)思考题:1、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怎样证明?答:动物对生物学刺激做出反应,说明心理现象产生。
蚯蚓试验证明。
2、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有何本质区别?答:语言的出现,产生了思维,对事物本质做出反应。
3、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如何证明?答: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脑的发展导致心理的发展。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如狼孩等);(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应。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有何根据?5、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意义?(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基本概念:神经元、突触、本能、反射、反射弧、反馈、兴奋过程、抑制过程、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二)思考题:1、简述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答:突触的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突触的机能主要是使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进行通讯联络,使神经冲动有效地在神经系统内传导。
2、为什么说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有何根据?3、简述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的功能。
4、简述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
(考过)5、哪些事实证明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非对称的?6、R.W.斯佩里对裂脑人的实验研究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7、第二信号系统对人的心理活动有何重要作用?答:第二信号系统是人们获得间接知识和经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
8、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有何区别?9、简述言语机能联合区的功能。
第三章需要与动机(一)基本概念:需要、动机、内驱力、成就动机、好奇心、自然需要、社会需要(二)思考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对这一理论进行客观的评价。
普通心理学(选择题库)
不定项选择题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通常是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人的个体心理,即( )。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思维过程和情感过程C.个性差异和心理过程D.思维过程和性格特征1、心理过程可分为( )、情感和意志过程。
A.认识B.人格C.情绪D.需要3、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心理特征 D.认识过程3.个体心理的发展与( )密切相关。
A.科学 B.语言的出现 C.脑的发育 D.文字的产生5、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我们必须清楚和毫无歧义地定义所有实验变量,以便其他研究者客观地评价研究结果。
心理学的这一特征说明( )。
A.心理学的发展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B.我们的经验世界是高度主观的 C.心理学是以事实和系统观察为基础的D.人的行为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6、一个研究者通过测量心率而作为人焦虑的指标之一。
在这个研究中,心率( )。
A.是一个混淆变量B.与焦虑成负相关C.一个自变量D.是焦虑的一个操作性定义l、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
A.灵魂 B.行为 C .行为与意识 D.躯体与神经2、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
A .1879年 B.1798年 C.1789年 D.1897年3、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叫作( )。
A.反射 B.反映 C.反应 D.感受性4、( )是心理的源泉。
A.感知觉 B.客观现实 C.记忆 D.内心世界6、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
A.冯特 B.马斯洛 C.华生 D.罗杰斯5、冯特是(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A.1869B.1879C.1889D.1899E.18971、“如果能对环境进行足够的控制,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孩子塑造成我们所期望的任何一种人。
”这一观点是( )研究取向的观点。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生物学 D.精神分析3、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 )。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讲义(普通心理学-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章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一)神经元1.神经元的概念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基本作用就是接受和传递信息。
2.神经元的结构(1)树突:较短,其作用为接受刺激,并把刺激传向胞体。
(2)轴突:较长,其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达到与之相连的各种细胞。
(3)胞体:形态和大小各异,其作用是对信息进行整合。
3.神经元的分类(1)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或传入神经元,其作用是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刺激,并传到脊髓和大脑。
(2)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或传出神经元,作用是将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相应器官活动。
(3)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介于内导神经元和外导神经元之间,起到联络作用。
4.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着重要作用:(1)为神经元生长提供支架。
(2)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髓鞘),是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
(3)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间过多的神经递质。
(二)突触1.突触的含义神经元与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分,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组成。
其中,突触前成分包含许多突触小泡,它是神经递质的存储场所。
2.突触的接触方式突触有轴突与胞体、轴突与轴突、轴突与树突三种接触方式。
3.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借助于神经递质完成。
这种以神经递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人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
4.神经回路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联系,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回路。
单个神经元只有在极少情况下单独执行某种功能,神经回路才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
反射弧是一种最简单的神经回路。
(三)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
其中,周围神经系统由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组成,躯体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植物神经系统又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普通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选题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得 B.罗杰斯 C.威特海默 D.斯金纳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B.社会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特 D.弗洛伊德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 )A.边缘科学 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8、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A.感觉与知觉 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 D.反映活动9、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10、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1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1876 B.1877 C.1878 D.18791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13、()在道德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魏特海墨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14、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A.心理的发生、发展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1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A.活动 B.客观现实 C.主观能动性 D.意志的努力1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A.情感过程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17、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B.人格和认识过程C.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人格18、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 B.构造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19、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A.研究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研究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研究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0.()以研究知党与意识为主,主张知觉是有组织的,是整体的经验A.精神分析学派 B.构造主义 C.格式塔学派 D.机能主义21.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2.行为主义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3.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4.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 B.人本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25.主张抛开意识,探索刺激与不良反应联系的心理学派别是()A.行为主义 B.人本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26、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派别是()A.格式塔心理学 B.人本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27.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者,认为环境因素要通过()来实现支配外部行为A.心理特征 B.认知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28.机能主义的目标是()A.解释心理如何帮助人们生存和适应 B.发展科学的、以实验室为基础的心理学C.决定心理经验的基本成分 D.纯粹运用推理来了解行为29.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A.产品分析 B.个案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30.由实验室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A.控制变量 B.自变量 C.因变量 D.无关变量31.研究者试图预测的行为被称为()A.因变量 B.观察对象 C.自变量 D.控制变量32.实验法是指()的方法A.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B.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C.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D.以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团体作为研究对象33.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34.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35.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生物学基础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生物学基础心理学课件
心理学课件
第一节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现象。
是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现象。
心理学课件
第一节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学课件
第一节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胞体、轴突、树突。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胞体、轴突、树突。
两个神经元之间的接触点称为突触,由突触前膜、两个神经元之间的接触点称为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构成。
触后膜、突触间隙构成。
心理学课件
第一节心理是脑的机能三、大脑两半球功能一侧化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尽相同,各有优势。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尽相同,各有优势。
如:布洛卡区在左脑裂脑人研究
心理学课件
第一节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学课件
第一节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学课件
第一节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学课件
第一节心理是脑的机能大脑两半球的不对称性与遗传、大脑两半球的
不对称性与遗传、环境等许多因素有关。
左半球在语言与语言有关的概念、抽象、左半球在语言与语言有关的概念、抽象、逻辑分析能力上占优势;
右半球在空间知觉、能力上占优势;右半球在空间知觉、音乐绘画等整体
形具体思维能力上占优势。
象、具体思维能力上占优势。
心理学课件
心理、第二节心理、行为和客观环境的关系一、心理、行为对客观现
实的依从性心理、二、心理与客观现实的能动作用
心理学课件。
普通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和生物基础
3
一、神经系统的进化
• 1、单细胞动物到多细胞动物的进化
– 单细胞动物
• 一个细胞执行所有机能:原生动物
– 多细胞动物
• 拥有多个细胞,各尽其责; • 网状神经系统,全身性的反应; • 腔肠动物:如水螅、海蜇、水母、珊瑚。
4
一、神经系统的进化
• 2、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 环节动物
• 蜗牛、沙蚕、蚯蚓、蚂蝗 • 链状神经系统
35
五、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 2、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 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 内分泌腺——脑垂体——下丘脑——神经中枢
– 激素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功能
• 脑中的血管——影响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
• 3、内分泌腺分类(P73)
– 甲状腺、副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性腺
36
– 髓鞘(myelin sheath)
• 由胶质细胞构成,包裹在轴突上呈现分节状,1毫米1个分节 • 分节间约有1微米无髓鞘,神经纤维裸露,称郎非氏结
• 髓鞘作用:绝缘;加速传递
12
二、脑的微观
• 3、神经冲动的传递(阅读P49-52)
– 静息电位
• 神经元就像电池一样,即便在静息状态下,也自发放电 •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 • 处于静息状态的细胞膜外正内负 • 电位差约为-70mv
33
四、脑的宏观:脑解剖
• 7、脑功能学说
– 机能系统说(P69)
• • • • 鲁利亚:脑是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动力系统(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 信息加工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 模块说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二章 心理的生物基础
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基础一.单选1.体表感觉区是(中央后回)2.____即是运动区,也是本体感觉投射区。
(中央前回)3.脑神经有____对,主要分布于头面部。
(12)4.中枢神经系统不包括(脑神经)5.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6.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7.人体感觉信息从脊髓传经____中转,再分别传送至大脑皮质的相关区域。
(丘脑)8.对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9.____是人体的生命中枢。
(脑干)10.脑干中对人的觉醒和警戒起主要作用的神经组织是(网状结构)二.名词解释1.全或无定律:是神经元的兴奋性传导的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即当刺激强度未达到某一阈限值时,神经冲动不会发生;而当刺激强度达到该值时,神经冲动发生并能瞬时达到最大强度,此后刺激强度即使再继续加强或减弱,已诱发的冲动强度也不再发生变化。
2.突触:指相邻神经元间可以传导神经冲动的小空隙。
3.事件相关电位:当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与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分,在给予刺激或撤销刺激时,在脑区引起的点位变化。
4.激素:内分泌腺所分泌,由腺细胞直接释放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然后再运输到全身各处的器官组织,从而对人体的许多重要生理技能起调节作用。
5.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是指个体的整个遗传天赋。
表现型则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一定基因型的个体遗传得以实现的程度。
三.简答1.简要说明各大脑皮质投射区的主要特点是:a.体表感觉代表区:(1)感觉传入的皮质投射是交叉的(2)感觉传入的皮质投射是倒置的(3)大脑皮质代表区的大小和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灵敏度有关。
b.本体感觉代表区:本体感觉指肌肉、关节的运动和位置感觉。
中央前回是运动区,也是本体感觉的投射区。
刺激中央前回也会引致病人企图发动肢体运动的主观感觉。
c.视觉代表区:视觉代表区在枕叶距状两侧。
刺激该区域,可以使患者产生简单的主观光感觉,但不能引起完善的视觉形象。
d.听觉代表区:在颞叶的颞横回。
普通心理学精讲课程—第二章 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章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元突触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及其机能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脑机能学说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说机能模块说神经网络学说一、大脑皮层及其机能(一)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包括:1.视觉区:位于枕叶的枕极2.听觉区: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3.机体感觉觉区:位于中央后回一、大脑皮层及其机能(二)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言语区主要定位于大脑左半球,它由广大的脑区组成。
其中有三个重要区域:(1)布洛卡区:言语运动中枢,在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侧裂处,该区域受损会引起运动性失 语症。
(2)威尔尼克区:言语听觉中枢,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它与理解口语有关,该区域受损将引起听觉性失语症。
(3)角回:言语视觉中枢,位于顶枕叶交界处,这个区域受损,将出现理解书面语言障碍,产生视听失读症。
一、大脑皮层及其机能(三)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信息通过胼胝体进行传递。
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功能。
右半球:主要负责空间关系、情绪、艺术欣赏、舞蹈雕塑等功能。
第三章感觉、知觉•知识结构简图•一、感觉概述(一)感觉的含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感觉概述(二)感觉的种类按照引起感觉的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外部或内部来分类。
1.外部感觉由体表感受器对外界事物属性的反应,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2.内部感觉由内部感受器对于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各内脏不同状态的反应,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等。
•一、感觉概述(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1、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是用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强度,即感觉阚限来表示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的关系。
2、绝对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感觉阈限表示的是绝对感受性。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心理学复习第一章绪论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 B.弗洛伊德 C.马斯洛D.詹姆斯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4. 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兴奋过程 D、抑制过程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程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B、乐极生悲C、见风流泪 D、谈虎色变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B、神经元C、中枢 D、突触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A.注意起伏B.注意分散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B. 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D.梦是一种无意想象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 )。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普通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选题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得 B.罗杰斯 C.威特海默 D.斯金纳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B.社会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特 D.弗洛伊德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 )A.边缘科学 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8、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A.感觉与知觉 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 D.反映活动9、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10、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1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1876 B.1877 C.1878 D.18791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13、()在道德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魏特海墨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14、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A.心理的发生、发展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1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A.活动 B.客观现实 C.主观能动性 D.意志的努力1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A.情感过程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17、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B.人格和认识过程C.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人格18、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 B.构造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19、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A.研究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研究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研究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0.()以研究知党与意识为主,主张知觉是有组织的,是整体的经验A.精神分析学派 B.构造主义 C.格式塔学派 D.机能主义21.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2.行为主义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3.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4.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 B.人本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25.主张抛开意识,探索刺激与不良反应联系的心理学派别是()A.行为主义 B.人本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26、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派别是()A.格式塔心理学 B.人本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27.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者,认为环境因素要通过()来实现支配外部行为A.心理特征 B.认知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28.机能主义的目标是()A.解释心理如何帮助人们生存和适应 B.发展科学的、以实验室为基础的心理学C.决定心理经验的基本成分 D.纯粹运用推理来了解行为29.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A.产品分析 B.个案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30.由实验室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A.控制变量 B.自变量 C.因变量 D.无关变量31.研究者试图预测的行为被称为()A.因变量 B.观察对象 C.自变量 D.控制变量32.实验法是指()的方法A.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B.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C.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D.以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团体作为研究对象33.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34.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35.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
2心理及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为了防止信息在神经元之间发生短 路即神经冲动向周围扩散,轴突必须以 某种方式进行绝缘(就像电线必须绝缘 一样)。在大多数轴突中,它是通过髓 鞘来完成的,它就像一件保护性的外衣, 将轴突像香肠一样包裹起来。
髓鞘
髓鞘还可以提高电冲动在轴突中的传 递速度。那些传递最重要、最急需信息 的轴突所包裹的髓鞘也最多。在某些疾 病中,包裹着轴突的髓鞘坏掉了,使本 该包裹住的一些部分裸露出来。这使脑 和肌肉间的信息传递发生了短路,并导 致无法行走、视觉障碍等症状。
躯体神经系统遍布于头、面、躯干及四 肢之肌肉内。它又分为脊神经和脑神经。脊 神经发自脊髓,由锥间孔穿出,共31对, 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脑神经共12对, 由脑部发出,主要分布于头面部。 躯体神经系统主要负责控制随意运动, 以及将信息传入并传出感觉器官。
植物性神经系统由分布于心肌、平滑 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的运动神经元所构成。
(二)神经系统的进化基础
(三)行为遗传学
二、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身体的另一个联络系统。 它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流遍全身,影响了身 体其他部分的功能或生长,并影响了泌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脑垂体腺 它是人体最重要的一种内分泌腺,位于 下丘脑之下,也被称为“主腺”,因为它分 泌多种激素(例如生长激素,性腺激素,泌 乳激素),并控制着其它内分泌腺的功能。
一个神经元通常有多个树突,但只 有一个轴突。从细胞体发出的这两种分 支,通常称为神经纤维。轴突的末端是 称为突触小体(球形小体)的小突起, 它将信息传至其它神经元。
神经元如何传递信息呢?我们现在 知道,神经活动都是因为轴突传导和突 触传导中的生理化学过程。 穿过神经元的信息在性质上完全是 电的。这些电信息在神经元中的传递路 线以树突开始,然后来到细胞体,最终 穿过管状的轴突。因此,树突接收来自 其它神经元的信息;轴突将信息带离细 胞体。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复习课程
3.给神经元输送营养。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
(一) 什么是神经冲动
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 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 动。
神经元具有兴奋和传导两种功能。 神经元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是一种对刺激的反
应能力,表现为神经冲动
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 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
大约有70毫伏——90毫 伏的负电位差,膜内比 膜外略带负电的电位差, 使细胞膜发生极化现象, 称为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
在静息状态下,在神经元的内、外部具有带电离子, 细胞膜外带正电荷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荷的 氯离子(Clˉ ),细胞膜内则是带正电荷的钾离子 (K+)和带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
昆虫:节肢动物
节状神经系统。 如蚂蚁,蜘蛛等 。
网状、梯形和放射状神经系统
三、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通型: 脊椎动物的体型左右对称,身体分为头部,躯
干和尾部三部分,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柱骨,称 脊椎。脊椎骨内有一条神经管,这是脊椎动物 神经系统所具有的同一形式,称为脊椎动物神 经系统的通型。
按机能分为4种: 一般躯体感觉神经 一般内脏感觉神经 一般躯体运动神经 一般内脏运动神经
脊 神 经 图
(二) 脑神经
由脑部发出,共有12对:
1.嗅神经; 2.视神经; 3.动眼神经; 4.滑车神经; 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 7.面神经; 8.听神经; 9.舌咽神经; 10.迷走神经;11.负神经;12.舌下神经。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 人脑是非常复杂的一种物质。它由130亿多个
神经细胞和1000亿个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 细胞之间的联系非常复杂,往往一个神经细胞 与其他神经细胞存在1万个以上的联系。形成 复杂的神经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
基础
一.名词解释
神经元去极化电位差全或无法则突触神经网络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大
脑皮质感觉区运动区联合区反射反射弧脑电图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条件性抑制非条件性抑制扩散集中互相诱导分析综合
二、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是 ( )。
A.神经元
B.突触
C.神经回路
D.神经系统
2.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树突较短,分叉多,负责接收刺激
B.树突较长,只有一根,负责传出神经冲动
C.轴突较短,只有一根,负责传出神经冲动
D.轴突较长,分枝多,负责接收刺激
3.通过对大脑两半球一侧优势的研究,( )功能的定位不在右半球。
A.艺术欣赏
B.知觉空间关系
C.逻辑推理
D.幻想
4.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最小单位是 ( )。
A.神经元
B.胶质细胞
C.突触
D.反射弧
5.当神经元处于安静状态时,( )。
A.轴突内外无电位变化
B.神经元随时处于自发放电状态,产生的电位为动作电位
C.细胞膜对所有离子具有相同的通透性
D.细胞膜内外保持着一定的静息电位
6.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 )。
A.静息电位
B.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
C.动作电位
D.服从全或无法则的电传导
7.早期颅相说为脑功能 ( )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A.定位说
B.整体说
C.机能系统说
D.模块说
8.大脑皮层是指 ( )。
A.大脑半球内面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的白质
B.大脑半球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组成的灰质
C.灰质与白质的总和
D.灰质与部分白质的和
9.正是通过对 ( )的研究,从而揭示了大脑两半球的不对称性。
A.动物脑
B.失语症病人
C.割裂脑
D.脑成像
10.机能系统学说是由 ( )通过对大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治疗中总结提出的。
A.布鲁德曼
B.加尔
C.弗洛伦斯
D.鲁利亚
三、多项选择题:11-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1.大脑中的胶质细胞具有哪些作用?( )。
A.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支架
B.起绝缘作用
C.给神经元输送营养
D.替代死去的神经元
12.大脑皮层上的初级感觉区包括 ( )。
A.视觉区
B.听觉区
C.嗅觉区
D.机体感觉区
13.机体感觉区的投射关系是 ( )。
A.左右对应,上下对应
B.左右交叉,上下倒置
C.投射面积大小取决于身体各部位的实际面积大小
D.投射面积大小取决于身体各部位实际机能重要程度
E.手、舌、唇的投射面积最大
14.根据负责的心理机能的不同,可以将大脑皮层划分为 ( )。
A.初级感觉区
B.初级运动区
C.言语区
D.联合区
E.高级联合区
四、简答题:15-18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5.简单说明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
16.什么是机能系统学说?
17.简要描述脑功能的模块说。
18.简述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
五、综合题:19-21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19.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对称吗?左右半球的功能是怎样分工的?有什么试验?
20.如何根据脑学说的发展,来认识大脑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21.试述大脑皮层的结构及其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C;4.A;5.D;6.B;7.A;8.B;g.C;10.D
二、多项选择题
11.ABC;12.ABD;13.BDE;14.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