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的方法
硅胶柱层析的方法硅胶柱层析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它基于样品成分在硅胶柱上的吸附和解吸过程,通过不同组分在硅胶上的吸附和解吸速度差异来实现分离和纯化。
硅胶柱层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制备硅胶柱、样品处理、样品加载、洗脱和分析收集等步骤。
第一步是制备硅胶柱。
首先,选择合适的硅胶填料,常用的有粉末状硅胶和硅胶凝胶。
粉末状硅胶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硅胶凝胶适用于柱层析。
然后,将硅胶填充到柱子中,通常使用的是玻璃柱,选择直径和长度适当,填充过程需要控制填充的均匀度和压实度,确保硅胶柱的质量。
第二步是样品处理。
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例如,如果样品中有杂质或固体颗粒,可以首先使用滤纸或过滤膜进行过滤;如果样品中有有机溶剂,可以先进行浓缩或萃取。
处理后的样品应保持干燥和无杂质,以免对硅胶柱的分离产生干扰。
第三步是样品加载。
将处理后的样品加入硅胶柱中,一般通过重力或压力的方式进行。
样品的进样量应适中,既不能太多导致硅胶柱失效,也不能太少导致分离效果不理想。
如果样品中有多个组分需要分离,可以采用多次加载的方式,每次加载后等待吸附完成再进行下一次加载。
第四步是洗脱。
洗脱是分离和纯化的关键步骤。
一般来说,先用无极性溶剂进行洗脱,逐渐增加溶剂的极性,以使吸附在硅胶上的样品逐渐解吸出来。
洗脱的速度和温度也会影响分离效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
在洗脱过程中,可以采集不同洗脱时刻的洗脱液,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检测。
最后一步是分析和收集。
通过对洗脱液的分析,可以确定各个组分的含量和纯度。
一般可以使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或其他检测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对样品进行收集,用于进一步的研究或生产应用。
总的来说,硅胶柱层析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分离技术。
通过合理选择硅胶填料、样品处理、加载、洗脱和分析等步骤的优化,可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的高效分离和纯化。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硅胶柱的选择、操作条件的调整和设备的维护等因素,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原理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
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硅胶柱层析分离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离技术,它基于样品成分在硅胶柱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对样品成分的分离。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主要包括样品分配、吸附和洗脱三个基本过程。
首先,样品分配是指样品成分在硅胶柱中分配系数不同的现象。
当样品混合物通过硅胶柱时,各成分会根据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在硅胶柱中分配不均。
这种分配不均导致了各成分在硅胶柱中的分离。
其次,吸附是指样品成分在硅胶柱固定相表面的吸附现象。
在样品混合物通过硅胶柱时,一些成分会与硅胶表面发生吸附作用,而另一些成分则会继续向前移动。
这种吸附作用也是硅胶柱层析分离的重要原理之一。
最后,洗脱是指通过改变流动相条件来使吸附在硅胶柱上的成分逐步释放出来。
在样品混合物通过硅胶柱后,通过改变流动相的成分或浓度,可以逐步将吸附在硅胶柱上的成分释放出来,从而实现对样品成分的分离。
总的来说,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是基于样品成分在硅胶柱中的分配系数、吸附和洗脱三个基本过程来实现的。
通过合理地控制这三个过程,可以实现对样品成分的有效分离,从而达到分析或纯化的目的。
除了以上基本原理外,硅胶柱层析分离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硅胶柱的颗粒大小、流动相的选择和流速等。
合理地选择这些因素,可以提高硅胶柱层析分离的效率和分离效果。
总之,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分离技术,它通过样品成分在硅胶柱中的分配、吸附和洗脱三个基本过程来实现对样品成分的分离。
合理地控制这些过程和影响因素,可以实现对样品成分的有效分离,为生物化学分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硅胶柱层析洗脱顺序
硅胶柱层析洗脱顺序
硅胶柱层析洗脱顺序指的是在硅胶柱层析过程中,不同的样品分子通过洗脱剂的不同浓度和种类,按照一定顺序从硅胶柱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通常,硅胶柱层析的洗脱顺序可以分为极性洗脱和非极性洗脱两种。
在极性洗脱中,样品分子会按照极性从柱子底部逐渐向上洗脱。
首先,用极性较弱的溶剂做前洗,去除杂质,然后用相对较强的极性溶剂洗脱目标化合物。
常见的极性洗脱溶剂包括甲醇、水、醋酸等。
在非极性洗脱中,样品分子则会按照非极性从柱子底部逐渐向上洗脱。
通常先用非极性溶剂做前洗,去除杂质,然后用相对较强的非极性溶剂洗脱目标化合物。
常见的非极性洗脱溶剂包括乙酸乙酯、正己烷、甲苯等。
在实际操作中,洗脱顺序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特性和实验目的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柱层析硅胶
柱层析硅胶
1.原理
柱层析硅胶的原理是根据原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移动速度不同的特性,将样品在填充于柱中的硅胶中进行分离。
硅胶作为非极性物质,能够吸附极性物质,不同的硅胶粒度对样品的分离效果均不同。
2.分类
柱层析硅胶根据不同的粒度、孔径及强度,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有:
①L类型:中等孔径(100-200Å),对大多数化合物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3.性质
柱层析硅胶的性质主要包括吸附性、表面积、孔径和粒径等。
其中吸附性越好,分离效果越好,但是也容易出现过度吸附的问题。
硅胶的表面积、孔径和粒径越小,其表面积和孔径比就越大,样品与硅胶的接触面积越大,吸附能力也就越强。
4.注意事项
在柱层析实验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硅胶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对分离效果的要求来进行。
②实验前要进行柱层析硅胶表面修饰,保证硅胶的表面活性。
③样品在加入前应先进行前处理,如过滤、浓缩或化学修饰等,以保证样品质量。
④严格控制柱层析条件,如移相剂的类型和浓度、流速、温度等,以保证分离效果。
⑤在柱层析后,对分离得到的物质进行鉴定和分析,以判断分离效果。
在实验中,应注意操作安全,避免化学品泼洒和误吸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5.总结。
硅胶柱层析注意事项
硅胶柱层析注意事项
1. 在操作硅胶柱层析之前,应当充分了解并熟悉相关实验室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并戴好实验手套和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2. 在使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时,应选取合适的溶剂体系和流速,以保证分离效果和纯度。
3. 在装填硅胶柱层析柱时,应先将硅胶柱层析剂固定在柱内,并严密密封,以防止溶剂流失和杂质的进入。
4. 在进行样品的吸附和洗脱过程中,应控制好溶剂的流速和温度,以避免硅胶柱层析柱破裂和溶剂挥发带走干燥样品。
5. 硅胶柱层析柱的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剧烈振荡和撞击,以免柱内填充物移位或破碎。
6. 在层析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样品和洗脱液的颜色和透明度变化,及时调整溶剂类型和浓度,以确保分离效果。
7. 在分离纯化后,应及时冻干或浓缩洗脱液,避免其再次污染或挥发。
8. 操作硅胶柱层析时,要注意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以防止杂质的污
染和误差的产生。
9. 在操作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实验仪器和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实验安全和数据准确。
10. 在结束实验后,要对硅胶柱层析柱进行彻底的清洗和维护,以保证下次使用时的质量和效果。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技术是一种用于分离和分析分子结构相似或略有不同的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分离技术。
这种分离技术既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纯化,也可用于单组分的准确分析。
硅胶柱层析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分离分析结果,它与其它分离分析技术相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方便和分析效率高。
硅胶柱层析分子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分离:一种是吸附,另一种是偏析。
在吸附过程中,溶质分子被吸附在柱粒子表面上,并且不会溶解,而在偏析过程中,溶质分子会在柱粒子表面上同时进行偏析和均相移动,也就是说,不同结构的分子会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分离混合物中的分子。
硅胶柱层析过程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是将硅胶柱放入柱层析装置中;第二步是向硅胶柱中加入待分离分析物;第三步是使用柱层析仪进行柱层析测定,即将分析物在柱中均匀地向下移动;最后一步是收集偏析后的分子产物。
硅胶柱层析技术在有机合成研究和有机分子分析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在分离有机混合物、有机废水处理、有机物种鉴定以及其他有机化学应用等方面非常有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微量组分;可以用于鉴定相似的有机物;可以用于检测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可以用于分离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如香料中的混合物;还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
此外,硅胶柱层析技术还可以用于食品分析,如可可粉、乳糖、蛋白质分析等,以及药物分析,如抗生素分析、降脂药物分析等。
它甚至可以用于环境分析,如溶解性有机磷、元素烃的分析,在进行环境污染检测中也有重要作用。
硅胶柱层析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简便、分析效率高以及结果可靠等优点。
硅胶柱层析技术也可以用于大规模分离复杂的物质,这使得它成为有机化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硅胶柱层析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研发、天然产物提取等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硅胶柱上的亲附力和解吸力的差异,实现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硅胶柱层析分离装置硅胶柱层析分离装置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1.柱子:用于装填硅胶填料的管状器具,通常由玻璃制成。
柱子的内径和长度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调节。
2.填料:用于填充柱子的硅胶,硅胶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可以用来吸附化合物。
3.固定相:填料中的硅胶被称为固定相,是硅胶柱层析分离的静态相。
固定相的颗粒大小常常通过筛网的目数来表示,如100-200目的硅胶表示颗粒大小在100目到200目之间。
4.流动相:也称为洗脱剂,在层析过程中用来洗脱在固定相上吸附的化合物。
流动相的组成和性质根据不同的实验需要选择,常见的有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物。
5.流动相槽:装有流动相的容器,与硅胶柱通过管道连接,用于将流动相输送到柱子中。
6.采集槽:用于采集由柱子中流出的溶液,通常是一系列收集瓶,以便分离和纯化目标化合物。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原理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亲附力和解吸力的差异。
亲附力是化合物与固定相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包括吸附、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等。
固定相上的化合物受到亲附力的作用,会停留在固定相表面上,而其他化合物则较快地通过固定相,进入流动相中。
解吸力则是流动相对于化合物的吸附力,通常由流动相浓度和pH值等因素决定。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样品加载: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样品)通过注射器或其他装置加载到硅胶柱上。
样品中的化合物会与硅胶表面发生相互作用,被固定在固定相上。
2.洗涤:将流动相通过样品,洗去样品中的杂质和不吸附的化合物。
洗涤时可以使用纯流动相,也可以添加其他溶剂来提高洗涤效果。
3.洗脱:通过改变流动相的性质(如溶剂组成、洗涤液pH值等),使得吸附在固定相上的化合物逐渐溶解到流动相中,从而实现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硅胶干柱层析的操作方法
硅胶干柱层析的操作方法
硅胶干柱层析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离和纯化方法,其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硅胶干柱:选择合适的硅胶粒径和填充长度,并在长颈漏斗或塑料柱内均匀填充硅胶。
2. 洗涤硅胶:用适量的洗涤剂或溶剂来洗涤硅胶,去除杂质和表面活性剂。
3. 将待分离混合物按一定的量和浓度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然后以毛细作用引入硅胶干柱的顶部。
4. 打开流速调节装置,控制溶剂以一定的流速通过硅胶干柱。
5. 观察溶剂在硅胶上的下降速度,逐渐减小溶剂流速,使溶质逐渐吸附于硅胶上形成各自的色谱带。
6. 当色谱带出现在硅胶干柱底部时,关闭流速调节装置。
7. 根据需要,可以将各个色谱带收集在不同的试管中,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或纯化。
8. 若需要进行连续分离,可继续添加溶剂,以移动特定的色谱带。
9. 使用无色的溶剂后,关闭流速调节装置,并将硅胶干柱保存在密封好的容器中,防止湿气和污染。
注意事项:
-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硅胶干柱的垂直和无空隙状态,以避免溶剂漏出或色谱带扩散。
- 操作结束后要及时将硅胶干柱清洗干净,并记录相关操作步骤和结果。
硅胶柱层析技术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 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 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 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 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 ,以及 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 很 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
3、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 氯仿 ,装上蓄液 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 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 氯仿 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 氯仿 ,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 定,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 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②小型色谱法.用普通的载薄片制成薄板,把欲分离的物质点载薄板上,放 于小型玻璃缸或广口瓶中展开,干燥后显色,观察斑点分离情况.
4.2.2 展开
薄层色谱的展开方法有上行法,下行法,双向展开法,径向展开法等,
▪ ① 上行法:使展开剂由下向上爬.
▪ ② 下行法:使展开剂由上向下.该法可使用极性较弱的展开剂.
4 溶剂的选择
溶剂的选择也许是整个柱色谱分离操作中最困难之处,也是实验成功的 最关键之处.溶剂通常先利用简便的硅胶薄层色谱进行筛选.
4.1 薄层色谱点样
把样品溶解在一种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 如氯仿,丙酮.甲醇.乙醇等 然后 用毛细管或微量点样管将试液点到薄层板上.点样量要适当,一般点样 量少些,则分离叫清晰.但要注意到检测灵敏度.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硅胶柱层析一、硅胶柱层析的原理利用吸附原理,即利用硅胶对中药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吸附能力的差异,而使混合物中各成分得以分离的色谱方法。
二、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1、装柱操作要点:装柱前柱底要垫一层脱脂棉以防吸附剂外漏。
有干法装柱和湿法装柱两种方法(1)干法装柱:将硅胶通过漏斗装入柱内,中间不应间断,形成一细流慢慢加入管内。
也可用橡皮槌轻轻敲打柱硅胶柱使硅胶装填连续均匀、紧密。
柱装好后,打开下端活塞,然后倒入洗脱剂洗脱以排尽柱内空气,并保持一定液面。
(2)湿法装柱:将最初准备使用的洗脱剂装入柱内,打开下端活塞,使洗脱剂缓慢流出。
然后把硅胶慢慢连续不断地倒入柱内(或将硅胶与适量洗脱剂调成混悬液慢慢加入柱内,),硅胶依靠重力和洗脱剂的带动,在柱内自由沉降,此间要不断把流出的洗脱剂加回柱内保持一定的液面,直至把硅胶加完并在柱内沉降不再变动为止。
然后在硅胶上面加一小片滤纸或少许脱脂棉。
根据加样量控制洗脱剂液面至一定高度。
匀浆法: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2、上样将欲分离的样品溶于少量装柱时用的洗脱剂中,制成体积小、浓度高的样品溶液,加入层析柱中硅胶面上。
如样品不溶于装柱时用的洗脱剂,则将样品溶于易挥发的溶剂中,并加入适量硅胶(不超过柱中硅胶全量的1/10)与其拌匀,除尽溶剂,将拌有样品的硅胶均匀加到柱顶(始终保持洗脱剂有一定的液面),再覆盖一层硅胶即可。
上样时注意沿着柱内壁慢慢加入,始终保持硅胶上端表面平整;上样量为硅胶的1/60~1/30。
3、洗脱洗脱剂的选用可通过薄层色谱筛选,一般TLC展开时Rf 值为0.2~0.3的溶剂系统是最佳的洗脱系统,采用梯度洗脱法洗脱。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一、硅胶柱层析原理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二、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三、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搅成匀浆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7.检测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层析柱硅胶
层析柱硅胶
层析柱硅胶是一种用于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固定相材料。
硅胶是一种多孔性材料,其表面具有许多质子化的硅-氧键,可以与分子中的氢键和范德华力进行作用,从而实现化合物的吸附和分离。
层析柱硅胶通常以颗粒的形式存在,颗粒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通常有40-63微米、60-100微米等。
硅胶颗粒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可用于吸附、分离和纯化各种化合物。
层析柱硅胶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液相层析和柱层析技术中。
液相层析是一种基于溶液移动的分离技术,通过在硅胶上建立溶剂流动时的非均相化学环境,可使样品中的化合物在硅胶上发生吸附和分离。
柱层析是一种按照化合物的亲和性或其他特性进行分离的技术,通过将样品溶液输入硅胶柱中,在柱内发生吸附和分离。
层析柱硅胶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生物科学等领域的分析和纯化工作中,可用于分离和分析药物、天然产物、有机化合物等化学样品。
它是一种简便、经济和高效的分离技术,在实验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层析硅胶 目
层析硅胶目
层析硅胶是用于柱层析的一种介质,通常有不同的粒度分布。
在柱层析中,硅胶的粒度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层析硅胶的基本信息:
1. 粒度分类:对于中低压柱层析,常用的硅胶粒度≤400目(即直径约≤38微米),而400-3000目的硅胶适用于高压柱层析。
2. 粒度合格率:粒度合格率会影响填料的分布均匀性,进而影响分离纯化过程。
合适的粒度分布可以使过柱和洗脱过程更加均匀,避免色带倾斜或过宽的现象发生。
3. 水分含量:层析硅胶的水分含量影响其极性,过高的水分含量会导致硅胶失去分离效果。
因此,根据实际需求对层析硅胶进行活化处理是必要的。
4. pH值:层析硅胶的pH值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会影响硅胶的表面性质和分离效果。
5. 应用领域:层析硅胶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植物提取、生化等行业,用于分离和提纯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
6. 选择依据:在选择层析硅胶时,除了考虑粒度,还需要考虑Rf值(迁移率)和所需的硅胶用量。
例如,在匀浆法中,通常会选择200—300目的硅胶,并根据上样量称取相应倍数的硅胶。
综上所述,层析硅胶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柱层析需求来确定,包括柱的压力范围、所需分离的物质特性以及分离纯化的目标。
正确选择层析硅胶的粒度和其他参数,对于实现有效分离至关重要。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一、硅胶柱层析原理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二、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三、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
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
搅成匀浆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
装柱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5.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6.过柱和收集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
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7.检测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硅胶柱层析实验
硅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原理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
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硅胶柱层析分离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离技术,它利用硅胶柱对混合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是生物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是基于化合物在硅胶柱中的吸附和解吸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实现混合物中化合物的分离。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根据化合物在硅胶柱中的亲和性差异,利用流动相在硅胶柱中的渗透作用,使得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在硅胶柱中发生吸附和解吸附,从而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在这一过程中,硅胶柱起到了吸附剂的作用,而流动相则是将化合物带入和带出硅胶柱的介质。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关键步骤包括样品加载、洗脱和收集。
在样品加载阶段,混合物中的化合物被加入到硅胶柱中,并随着流动相的渗透逐渐被硅胶柱吸附。
在洗脱阶段,通过改变流动相的成分和条件,使得吸附在硅胶柱上的化合物发生解吸附,并被带出硅胶柱。
最后,在收集阶段,收集洗脱后的化合物,完成分离过程。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原理可以通过化合物在硅胶柱中的吸附和解吸附过程来解释。
硅胶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
当混合物中的化合物进入硅胶柱时,它们会与硅胶表面发生相互作用,根据化合物与硅胶的亲和性差异,不同的化合物会以不同的速率被硅胶吸附。
在洗脱阶段,通过改变流动相的成分和条件,使得吸附在硅胶柱上的化合物发生解吸附,并被带出硅胶柱,从而实现了化合物的分离。
总之,硅胶柱层析分离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离技术,它利用硅胶柱对混合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
其原理是基于化合物在硅胶柱中的吸附和解吸附过程,通过样品加载、洗脱和收集等步骤,实现了化合物的分离。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原理对于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化合物分离和纯化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离技术。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技术,其实际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石油然、医药和食品行业到环境监测和地质探测等,均有较多的应用实例。
本文主要介绍硅胶柱层析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以及与传统柱层析相比,硅胶柱层析优势明显的方面。
硅胶柱层析是一种基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实现分离的化学分析技术,是一种在柱芯内以非常小的有机聚合物分子、离子膜、金属离子和其它活性体等作为分子亲和层,实现被测物质分子与分离剂的作用而实现物质的分离的技术,属于无溶剂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的分离原理是利用硅胶柱包覆的分子间的物质相互作用,利用不同的溶剂扩散和极性交互作用的强弱,实现物质的分离。
而柱芯分离机构,其正要运用的就是溶剂扩散和极性交互作用的强弱。
传统的柱层析方法,需要将分离剂和溶剂混合,由于分离剂本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使得其混合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分离,但是由于它们可以混合质量的不同,因此很难实现较高的分离精度,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溶剂渗透的存在,会大大增加实验的复杂性,准确性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与传统柱层析相比,硅胶柱层析有着许多明显的优势,其中首先要提到的是它不仅能够实现廉价易得的分离,而且还能够达到较好的精细程度,其效率和精确度能够明显提升。
另外,由于它可以大大减少添加溶剂,因此不仅仅能够提高实验效率,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实验的复杂性。
最后,当涉及到某些有毒物质的分离时,由于这种技术具有无溶剂的特性,因此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有效的保护实验环境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硅胶柱层析是一种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实现分离的无溶剂化学分析技术,与传统柱层析相比,它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廉价易得、效率高、精细程度高、不添加溶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等。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传统柱层析方法容易受到溶剂渗透的影响,而硅胶柱层析则能够很好的避免这种情况,因此今后由于硅胶柱层析的广泛应用,将会使得化学分析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
柱层层析硅胶cas
柱层层析硅胶cas柱层层析硅胶(Column Chromatography Silica Gel,简称CC硅胶)是一种用于化学分离和纯化的常见技术。
它是在硅酸盐基础上制备的,具有多孔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本文将介绍柱层层析硅胶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它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柱层层析硅胶的原理是基于物质在固定相(硅胶)和流动相(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实现分离。
固定相是填充在柱中的硅胶,它的粒径和孔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流动相是溶剂,可以通过改变溶剂的组成和性质来调节吸附和洗脱的效果。
在柱层层析过程中,样品溶液首先被加载到柱上,然后通过溶剂的流动,溶液中的不同组分会以不同的速度在固定相上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柱层层析硅胶的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柱子:选择合适大小的柱子,装入硅胶并均匀填充。
2. 预处理硅胶: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洗涤,去除杂质和水分。
3. 样品加载: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加载到柱子上,可以使用注射器或滴管缓慢加入。
4. 溶剂流动:选择适当的流动相,缓慢地通过柱子,使样品分离。
5. 分馏收集:通过收集不同时间或体积的洗脱液,分别收集不同组分的纯化产物。
柱层层析硅胶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有机合成中,它可以用于分离、纯化和提取目标化合物。
柱层层析硅胶的分离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硅胶的粒径和孔径大小、溶剂的选择和流速、样品的性质等。
根据需要,可以调整这些因素以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柱层层析硅胶还可以用于生物化学实验中的蛋白质纯化和寡核苷酸分离。
在这些应用中,硅胶通常需要经过修饰以增加特异性吸附。
此外,柱层层析硅胶还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检测等领域。
总结起来,柱层层析硅胶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和纯化技术。
它通过固定相(硅胶)和流动相(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实现样品的分离。
在化学实验中,柱层层析硅胶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生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硅胶柱层析一、硅胶柱层析原理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二、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三、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搅成匀浆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7.检测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8.送谱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
如果样品太少或为液体,可过一小凝胶柱,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
可除去氢谱1.5ppm左右所谓的“硅胶”峰。
四、操作1 装柱柱子下面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会被淋洗剂带到产品中的,可以采用四氟节门的。
干法和湿法装柱觉得没什么区别,只要能把柱子装实就行。
装完的柱子应该要适度的紧密(太密了淋洗剂走的太慢),一定要均匀(不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下来)。
书中写的都不能见到气泡,我觉得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些小气泡没太大的影响,一加压气泡就全下来了。
当然如果你装的柱子总是有气泡就说明需要多练习了。
但是柱子更忌讳的是开裂,甭管竖的还是横的,都会影响分离效果,甚至作废!2 加样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再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然后再打开活塞,如此两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
加入淋洗剂,一开始不要加压,等溶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4cm就够了),再加压,这样避免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
3 淋洗剂的选择感觉上要使所需点在rf0.2~0.3左右的比较好。
不要认为在板上爬高了分的比较开,过柱子就用那种极性,如果rf在0.6,即使相差0.2也不容易在柱子上分开,因为柱子是一个多次爬板的状态,可以通过公式的比较:0.6/0.8一次的分离度,肯定不如(0.2/0.3)的三次方或四次方大。
4 样品的收集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
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
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
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另外,收集的试管大小要以样品量而定,特别是小量样品,如果用大试管,可能一根就收到了三个样品,wuwu。
如果都用小试管那工作量又太大。
5 最后的处理柱分后的产品,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溶剂,其中的杂质也会累积到产品中,所以如果想送分析,最好用少量的溶剂洗涤一下,因为大部分的杂质是溶在溶剂里的,一洗基本就没了,必要时进行重结晶。
实验室常用的正向柱分离有加压、常压和减压等,我原是做天然产物全合成的,也做过少量天然产物分离工作。
还常用到反向柱。
五、正向柱分离1.TLC1)加压、常压柱,主点Rf 0.5左右,相近的组份要能分开。
2)减压柱,主点Rf 0.1左右,相近的组份要能分开,或次组份在原点。
2.硅胶或氧化铝等1)加压、常压柱,60到200目2)减压柱,300目以上大空树脂挺好,但自己用得少。
硅藻土很多时侯也很好。
3.柱径好分、量大,柱径可大些;难分、量小,柱径可小些。
4.柱长与柱径相似,好分、量大,柱长可短些。
5.制样减压一般是干法拌样;加压、常压可干法拌样,也可湿法备样。
6.洗脱液科研经费多,用加压、常压耗溶剂太多;省钱,给自己省时间,就用减压。
7.接液主点未出,多接;主点快出来及快出完,少接。
8.收率对同一样品且同量减压一般收率低;加压、常压一般收率高。
9.备柱无论减压、加压、常压;无论干法、湿法备柱。
填料要想法压实,且备柱或过柱时均不可有气泡、断层、干柱(减压除外。
),否则一切从头开始。
六、层析技术层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于植物各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工作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如中药丹参的化学成分在30年代仅从中分离到3种脂溶性色素,分别称为丹参酮Ⅰ、Ⅰ、Ⅰ。
但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除丹参酮Ⅰ为纯品外,Ⅰ、Ⅰ、均为混合结晶。
此后通过各种层析方法,迄今已发现15种单体(其中有4种为我国首次发现)。
目前新的层析技术不断发展,随着层析理论和电子学、光学、计算机等技术的应用,层析技术已日趋完善。
(一)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层析过程是基于样品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之间的分配系数之差(分配层析),组分对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吸附层析),和寓子交换,分子的大小(排阻层析)而分离。
通常又将一般的以流动相为气体的称为气相层析,流动相为液体的称为液相层析。
(二)吸附层析法(AdsorptionChromatography)吸附剂、溶剂与被分离物性质的关系:液一固吸附层析是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很多中等分子量的样品(分子量小于1,000的低挥发性样品)的分离,尤其是脂溶性成分一一般不适用于高分子量样品如蛋白质、多糖或离子型亲水住化合物等的分离。
吸附层析的分离效果,决定于吸附剂、溶剂和被分离化合物的性质这三个因素。
1.吸附剂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硅酸镁、聚酰胺、硅藻土等。
(1)硅胶:层析用硅胶为一多孔性物质,分子中具有硅氧烷的交链结构,同时在颗粒表面又有很多硅醇基。
硅胶吸附作用的强弱与硅醇基的含量多少有关。
硅醇基能够通过氢键的形成而吸附水分,因此硅胶的吸附力随吸着的水分增加而降低。
若吸水量超过17%,吸附力极弱不能用作为吸附剂,但可作为分配层析中的支持剂。
对硅胶的活化,当硅胶加热至100~110Ⅰ时,硅胶表面因氢键所吸附的水分即能被除去。
当温度升高至500Ⅰ时,硅胶表面的硅醇基也能脱水缩台转变为硅氧烷键,从而丧失了因氢键吸附水分的活往,就不再有吸附剂的性质,虽用水处理亦不能恢复其吸附活性。
所以硅胶的活化不宜在较高温度进行(一般在170cC以上即有少量结合水失去)。
硅胶是一种酸性吸附剂,适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层析。
同时硅胶又是一种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其表面上的硅醇基能释放弱酸性的氢离子,当遇到较强的碱注化台物,则可因离子交换反应而吸附碱性化合物。
(2)氧化铝:氧化铝可能带有碱性(因其中可混有碳酸钠等成分),对于分离一些碱性中草药成分,如生物碱类的分离颇为理想。
但是碱性氧化铝不宜用于醛、酮、醋、内酯等类型的化合物分离。
因为有时碱性氧化铝可与上述成分发生次级反应,如异构化、氧化、消除反应等。
除去氧化铝中绚碱性杂质可用水洗至中性,称为中性氧化铝。
中性氧化铝仍属于碱性吸附剂的范畴,本适用于酸性成分的分离。
用稀硝酸或稀盐酸处理氧化铝,不仅可中和氧化铝中含有的碱性杂质,并可使氧化铝颗粒表面带有NO3一或CI一的阴离子,从而具有离于交换剂的性质,适合于酸性成分的层析,这种氧化铝称为酸性氧化铝。
供层析用的氧化铝,用于拄层析的,其粒度要求在100~160目之间。
粒度大子100目,分离效果差:小于160目,溶浓流速大慢,易使谱带扩散。
样品与氧化铝的用量比,一般在1:20~50之间层析柱的内径与柱长比例在1:10-20之向。
在用溶剂冲洗柱时,流速不宜过快,洗脱液的流速一般以每半~1小时内流出液体的毫升数与所用吸附剂的重量(克)相等为合适。
(3)活性炭:是使用较多的一种非极性吸附剂。
一般需要先用稀盐酸洗涤,其次用乙醇洗,再以水洗净,于80Ⅰ干燥后即可供层析用。
层析用的活性炭,最好选用颗粒活注炭,若为活性炭细粉,则需加入适量硅藻土作为助滤剂一并装柱,以免流速太慢。
活性炭主要且于分离水溶性成分,如氨基酸、糖类及某些甙。
活性炭的有为吸附作用,在水溶液中最强,在有机溶剂中则较低弱。
故水的洗脱能力最弱,而有机溶剂则较强。
例如以醇-水进行洗脱时,则随乙醇浓度的递增而洗脱力增加。
活性炭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脂肪族化合物,对大分子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小分子化合物。
利用这些吸附性的差别,可将水溶性芳香族物质与脂肪族物质分开,单糖与多糖分开,氨基酸与多肽分开。
2.溶剂层析过程中溶剂的选择,对组分分离关系极大。
在柱层析时所用的溶剂(单一剂或混合溶剂)习惯上称洗脱剂,用于薄层或纸层析时常称展开剂。
洗脱剂的选择,须根据被分离物质与所选用的吸附剂性质这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在用极性吸附剂进行层析时,当被分离物质为弱极性物质,一般选用弱极性溶剂为洗脱剂;被分离物质为强极性成分,则须选用极性溶剂为洗脱剂。
如果对某一极性物质用吸附性较弱的吸附剂(如以硅藻土或滑石粉代替硅胶),则洗脱剂的极性亦须相应降低。
在柱层操作时,被分离样品在加样时可采用于法,亦可选一适宜的溶剂将样品溶解后加入。
溶解样品的溶剂应选择极性较小的,以便被分离的成分可以被吸附。
然后渐增大溶剂的极性。
这种极性的增大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称为“梯度洗脱”,使吸附在层析柱上的各个成分逐个被洗脱。
如果极性增大过诀(梯度太大),就不能获得满意的分离。
溶剂的洗脱能力,有时可以用溶剂的介电常数(ε)来表示。
介电常数高,洗脱能力就大。
以上的洗脱顺序仅适用于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
对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则正好与上述顺序相反,在水或亲水住溶剂中所形成的吸附作用,较在脂溶性溶剂中为强。
3.被分离物质的性质被分离的物质与吸附剂,洗脱剂共同构成吸附层析中的三个要素,彼此紧密相连。
在指定的吸附剂与洗脱剂的条件下,各个成分的分离情况,直接与被分离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