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_

合集下载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一、城市生态学的定义和背景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关注城市内部与城市周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城市内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城市气候、城市水循环等。

通过研究城市生态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由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组成。

在城市生态学研究中,我们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

2.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赖:城市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城市依赖自然环境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如空气净化、水源供应等。

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因此,城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找到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城市的空间结构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的布局、建筑密度、绿化率等因素会影响城市的气候、水循环等生态过程。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需要考虑城市的生态功能,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4.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

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自然资源,但过度的经济发展会导致环境的破坏,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需要探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5.人类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城市生态学的研究需要将人类纳入到城市生态系统中,关注人类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关系。

城市的发展应该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时也要保护自然环境,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

只有人类与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和谐共生,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的理想居住地。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探索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途径。

生态城市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建设和管理,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模式。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包括生态学原理、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等。

首先,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根据生态学原理,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重建城市与自然的平衡。

例如,要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湿地,提供生态廊道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其次,生态城市要倡导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利用。

通过建立垃圾分类、废水处理和能源回收等系统,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最后,生态城市要追求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考虑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推动城市的绿色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的实践途径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公众参与等方面。

首先,城市规划是实现生态城市的重要途径。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明确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的目标和措施。

其次,建筑设计也是生态城市实践的关键环节。

要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性,采用绿色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同时,要建立绿色建筑评价和认证体系,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

最后,公众参与是生态城市实践的重要方式。

要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培养,引导市民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通过开展环保宣传、组织志愿者活动和开展环境监督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生态城市的认识和参与度。

总之,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

通过生态学原理、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运用,结合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公众参与等实践途径,可以打造更加环保、宜居和可持续的城市。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为后代提供了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ppt课件城市生态学

ppt课件城市生态学

现代城市生态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初~60年代
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城,将生物群落学的原理和观点用 于研究城市社会的结果,该派的主要理论认为城市土 地价值的变化与职务对空间的竞争相似,据此形成3 种城市发展模式(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理论)。
卫星城——源于田园城市理论。三个发展阶段:卧城、半 独立的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
5 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load capacity)——某环境状态和结构对人类 生存发展不造成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类社会作用(规模、 强度和速度三方面)。
❖ 城市生态学研究现阶段研究方向
为使城市发展步入正常良性循环轨道, 为使日益严重的城 市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应该:
城市学(urbanology)——随着城市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深化, 尤其是城市问题出现后,城市学研究内容由单一向多元,由 简单向复杂。将城市研究的成果与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原理 结合可以为解决当代城市问题提供有效的思维和途径。因此, 城市学也是城市生态学的重要学科基础。
人类生态学(anthropo-ecology)——研究人与其环境的相互关 系及规律,常把人口、资源与环境当作一个巨系统来综合研 究。当人类面对种种危机,尤其是“五大”危机时,生物学、 人类学、经济学、心理学、地理学以及环境学等领域的专家 都从各自角度研究和发展了人类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相对人 类生态学而言其研究范围较小,重在研究城市居民与环境的 关系及规律。因此,人类生态学也是城市生态学的一门学科 基础。
城市生态学的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21世纪初
新建的大城市——吸取新的理论与技术,加之政府财力的 支持,建设新城。如印度的昌迪加、巴西的巴西利亚、 中国的深圳、珠海等。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国际计划——1975年,启动“关于人 类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态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城市⽣态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城市⽣态学》复习题⼀、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转化为城镇⼈⼝、农业⼈⼝转化为⾮农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员的⽣产⽣活⽅式、价值观念发⽣转变的过程。

2. 城市⽣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然环境系统和⼈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形成的统⼀体。

3. 城市⼈⼝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定⽣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平及具有⼀定活动强度的城市⼈⼝数量。

6. 景观⽣态规划与设计:⽣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法为⼿段,在景观⽣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区域景观优化利⽤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态地域规划⽅法,并提出相应的⽅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态评价:在⽼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象、地理、⽔⽂和⽣态等条件,对⼯业区、居民区、公⽤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态建设:按照⽣态学原理和⽅法,应⽤⼯程性的和⾮⼯程性的措施建⽴合理的城市⽣态系统结构,提⾼城市⽣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与⾃然的关系,使⼈类在城市空间的利⽤⽅式、程度等⽅⾯与⽣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态城市:从城市⽣态系统着⼿,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的城市。

11. ⽹络治理:以经济和⽣态环境协调发展为⽬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13. ⽣态⾜迹:1:维持⼀个⼈、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态⽣产⼒的地域⾯积。

是对⼀定区域内⼈类活动的⾃然⽣态影响的⼀种测度。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城市生态学的概念1. 定义: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关注城市环境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 研究对象:城市生态系统,这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和经济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

具体包括:- 生物成分:植物(如城市绿地、公园)、动物(如宠物、野生动物)、微生物(如土壤和水体中的微生物)。

- 非生物成分:水(如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如城市土壤特性和污染)、气候(如城市热岛效应)、建筑物(如住宅、商业建筑)。

3. 研究内容: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探讨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

- 城市生态因子的作用:分析城市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如何影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

-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 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提出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

二、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 萌芽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背景: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 代表性事件:关注城市卫生条件、绿化和公共健康问题。

2. 形成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社会生态学研究,特别是帕克和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 成果:城市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

3. 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特点: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如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

- 重要著作:如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提出了生态规划的理念。

4. 深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趋势:与其他学科如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交叉融合。

- 焦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修复。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城市⽣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城市⽣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基本原理1、“⽣态位”⽣态位: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所占的地位。

⽣态位的宽度据该种的适应性⽽改变,适应性较⼤的物种占据较宽⼴的⽣态位。

城市⽣态位(urban niche):城市给⼈们⽣存和活动提提供的⽣态位。

反映了⼀个城市的现状对于⼈类经济活动,⽣活活动的适宜程度,既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及其⼈⼝、资源、环境的优劣势。

2、多样性与稳定性⽣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是同⽣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呈正相关的。

⽣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扰的能⼒愈强,因⽽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在结构复杂的⽣态系统中,当⾷物链(⽹)上的某⼀环节发⽣异常变化,造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障碍时,可以由不同⽣物种群间的代偿作⽤给予克服。

⼈⼒资源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才的需求;⼟地的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类活动的展开;城市功能与交通⽅式的多样性,使城市具有更⼤的吸引⼒与辐射⼒;⾏业和产业结构的多样性,使城市经济稳定,整体经济效益提⾼等。

3、⾷物链(⽹)原理⾷物链: 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物之间的联系。

⾷物⽹:⽣物群落中许多⾷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于城市系统时,各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产原料,某⼀企业的产品是另⼀企业⽣产的原料;某些企业⽣产的“废品”也可能是另⼀些企业的原料。

如此可以对城市⾷物⽹“加链”和“减链”。

减链:除掉或控制那些影响⾷物⽹传递效益,利润低、污染重的链环。

加链:增加新的⽣产环节,将不能直接利⽤的物质、资源转化为价值⾼的产品。

⾷物链(⽹)原理表明:⼈类居于⾷物链的顶端,⼈类依赖于其他⽣产者及各营养级的“供养”⽽维持其⽣存;⼈类对其⽣存环境污染的后果最终会通过⾷物链的作⽤(即污染物的富集作⽤)⽽归结于⼈类⾃⾝。

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整体⼤于部分之和, 1>1/2+1/2.●⼦系统功能和系统整体功能相辅相成;●⼦系统都有⽆限制地满⾜⾃⾝发展的需要,⽽不顾其他个体的潜势存在。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地形因素 沿海地形(海陆风),谷地地形(不易扩散)
城市地物
建筑物、大小、高度、街道。(街道风)
其它污染
(1)城市水文、水污染(污水处理厂的设置通常在城市主要河流的下游 区域;工业废水排放,日本水俣病)
(2)城市土壤和土壤污染(近郊城乡结合部的土壤多作为蔬菜和副食 品生产基地,由于接近城市,受城市生产和生活影响比较显著,污水、垃圾 都影响到土壤,增强了污染)
(2)流动源是指排放污染物的地点不固定的污染源,主要指交通工具, 如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等。这种流动源与工厂等固定污染源相比,虽然 排放量小而分散,但数目庞大,活动频繁,排放出来的污染物总量还是不容 忽视的。其中,城市汽车是最大的污染源,主要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 氢化合物等。
城市空气污染 插图4-12
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简单的讲,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 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等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气候条件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外部因素,而城市化才是热岛形成的内 因。一般认为,热岛成因有五:
原因一
城市内拥有大量锅炉、加热器等耗能装置以及各种机动车辆)。这些机 器和人类生活活动都消耗大量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传给城市大气空间。
定义三: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 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 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 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 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 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 向四周和大气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 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 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 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 市热岛效应。
5.建设若干条林荫大道,使其构成城区的带状绿色通道,逐步形成以 绿色为隔离带的城区组团布局,减弱热岛效应;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一、城市生态位原理1)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所占的地位。

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2)城市生态位:反映—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反映一个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从而决定了它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以及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人群的吸引力和离心力。

包括生活、生产生态位。

二、多样化导致稳定性原理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愈强,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各部门和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导致城市经济的稳定性和整体的城市经济效益提高。

三、食物链原理城市各个部分、各个元素、各个部分之间既有直接、显性的联系,也有着间接、隐性的联系。

各部分之间相互依赖、互相制约。

人类位于食物链的顶端。

四、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理顺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改善系统运行状态,要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局部功能与效率应当服从于整体功能和效益。

五、最小因子原理处于临界量的生态因子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最大的影响力;有效地改善提高其量值,会大大地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产出。

六、环境承载力原理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其改变会引起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城市生态演替是一种更新过程;演替方向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强度是否与城市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密切相关的。

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

七、共生原理:城市之间具有:空间临近性、时间长期性、功能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需要城市通过健全城市共生单元,优化城市共生模式,改善城市共生环境,选择适宜的机制达成共生,竞争与共生协调来达到共生。

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一、生态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生态环境因素在人口分布及其格局变换中的作用:研究古代中国人口发现,北方南侵的原因之一是北方环境的生产压力,土壤沙化、沙漠南进。

城市环境与生态学:第1篇 原理篇 第02章 城市生态学概论及基本原理

城市环境与生态学:第1篇 原理篇 第02章 城市生态学概论及基本原理
全球层次
✓ 从全球的角度来研究生态学。 ✓ 人类面临的挑战:人口、食物、能源、资源、工业及城市膨胀
2.3.3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城市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角度
• 城市人口的结构、变化速率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 城市物质代谢功能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 • 城市发展(受限)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 • 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建立生态系统模型 • 城市环境质量与城市居民健康的关系 •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 • 城市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关系(农田、海阳与河流等) • 社会环境对城市居民及其活动的影响 • 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的合理标准 • 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规划的原理、内容与方法
•1 •2
2.4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2.4.1 城市生态位原理:促进城市发展的内在原因 2.4.2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城市稳定和活力的原因 2.4.3 食物链(网)原理:城市活动的能量、物质利用原理 2.4.4 限制因子原理: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原理 2.4.5 生态环境承载力原理:城市发展的局限性原理 2.4.6 共生原理:城市发展的关系原理
2.1 城市生态学概念
2.1.1 城市生态学概念 2.1.2 城市生态学的分支
2.1.1 城市生态学概念
城市生态学由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帕克于 1920年代提出:城市生态学是对人们的空 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如何受其环境影响这一 问题的研究。
芝加哥学派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代表的人类生 态学及城市生态学术思想的统称。以城市为研究对象,通 过社会调查及文献分析方式,以社区和邻里为研究单元, 研究城市的集聚、分散、入侵、分隔及演替过程。
2.3.1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学科基础 2.3.2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层次 2.3.3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第十章城市生态系统-生物探索

第十章城市生态系统-生物探索
发,把城市作为一种特定的生物环境,研究此种环境中各 种生物生态问题。
$
严格说来,这仍属于生物生态学范畴,或属于环境科学 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可将这一层次的研究范围加以拓展, 即:研究不同质量的城市环境对于城市人类生存及发展的 影响.
10
南开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基础》
2007
(5)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研究层次与研究内容
南开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基础》
2007
(2)城市生态学定义
现在城市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 围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 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在理论上着重研究 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 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理;在应用上旨在运 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改善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南开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基础》
2007
1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1)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的形成(三次社会分工与私有制)
1 第一次:畜牧业与农业分离—聚落(城市胚胎) 第二次:农业与手工业分离—产生聚落中心 第三次:手工业与商业分离—“市”(集)形成 2 私有制产生—聚落争斗防卫—“城”(镇)形成
$ B.城市生态系统层次:把城市作为以人类活动为主体的人
类生态系统来加以考察研究。生态是一种表明生物与环境 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性,这种关系在一般生物界,大多表 现为消极被动的适应性。
南开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基础》
2007
(5)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研究层次与研究内容
②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层次 城市生态学从宏观角度说,是对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经济 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如从研究层次 划分,则可分成如下三部分 :

城市生态学知识点整理

城市生态学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海绵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二元水循环水在社会经济系统的运动过程与水在自然界中的运动过程一样,也具有循环性特点。

社会水循环通过取用水、排水与自然水循环相联系,这两个方面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矛盾着的统一体—水循环的整体,即二元水循环系统3、什么是城市的雨岛效应?雨岛效应,,城市中高楼大厦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

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

4、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①城市化导致不透水面积增加②城市化的水文效应,改变了局部气候和下垫面条件,出现“雨岛效应”现象。

③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④下凹式立交桥等设施增加⑤城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善5、什么是LID?LID实现的措施。

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ID):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进行渗透、过滤、蓄存和滞留,防治内涝灾害。

①保护和修复城市天然河湖:划定河湖蓝线,立法禁止围填河湖及天然湿地。

对已渠化的河道进行生态修复②修建生物滞留池:一般修建于流域上游,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化学、生物及物理特性储蓄水量并清除污染物,从而达到水量和水质调控目的。

③湿滞带:是一种狭长的渠道,对来自于停车场、人行道、街道以及其它不透水性表面的径流进行过滤和入渗,与传统渠道区别的是其表面铺设有植被。

分为湿滞水池、干滞水池、人造湿地④植被覆盖:在不透水性建筑的顶层覆盖一层植被,是由植被层、介质层、过滤层以及排水层等构成一个小型的排水系统。

⑤透水性地面:表面由透水结构铺装,让初期雨水入渗,下部填筑多孔结构材料制成的垫层,垫层具有吸附降解功能,能够消纳初期雨水的污染。

6、核心思想“一片天对一片地”,实现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

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转基因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基因多样性
不同亚种的狗
不同基因的玉米
基因存在于脱氧 核糖核酸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个体生态学 物种的生活史 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
生态型
生活型
环境对个体的制约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种群生态学
同类生物所组成 的群体 年龄结构、性 比、大小等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的格局 格局形成的过程
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 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 性、复杂性呈正相关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 的能力愈强,因而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 的稳定状态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2 多样性与稳定性( diversity & stability)
在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网)上的某一环节发 生异常变化,造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障碍时,可以由不同生 物种群间的代偿作用给予克服
◎生态平衡失调 ◎生态危机
现实中生态系统常受到外界的干扰, 但 干扰造成的损坏一般都可通过负反馈机 严重的生态平衡失调, 从而威胁到人类 制的自我调节作用使系统得到修复, 维 的生存时,称为生态危机(ecological 持其稳定与平衡 crisis),也即由于人类盲目的生产和生活活 不过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动而导致的局部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 的失调的。当外界干扰压力很大, 使系统的变 化超出其自我调节能力限度即生态阈限 生态平衡失调起初往往不易被人们 (ecological threshold)时, 系统的自 觉察,如果一旦出现生态危机就很难在短期 我调节能力随之丧失。此时, 系统结构 内恢复平衡。因此,人类应该正确处理人与 遭到破坏, 功能受阻, 整个系统受到严 自然的关系,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 重伤害乃至崩溃, 此即生态平衡失调 同时,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与平衡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1、生态学:关于有机体与周围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一般学科,外部世界是广义的生存条件。

2、生态因子:生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它条件的总和。

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

3、生态系统: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4、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

5、城市生态学:是对人们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如何受其环境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6、城市生态系统: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地复合体。

7、城市生态规划:运用系统分析手段、生态经济学知识和各种社会、自然信息、经验,规划、调节和改造城市各种复杂的系统关系,在城市现有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下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的可行性对策所进行的规划。

8、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

9、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两大部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环境1、生态因子作用的方式(1)拮抗作用:拮抗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2)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这几种作用主要是非生物因子中的化合物对生物的毒性作用。

协同作用:共同作用时毒性超过单独作用之和,如王水。

叠加作用:共同作用时毒性等于单独作用之和。

增强作用:某化合物本身无毒,但与另一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使后者毒性增强。

(3)净化作用:部分生态因子具有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浓度的增加。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数量迅速增加,世界各地的城市如今拥有着繁忙的街道,大量的人口,丰富多样的娱乐场所,以及众多购物和服务设施。

城市有着吸引力,但它也具有显著的弊端。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科学。

它研究城市对人类健康、社会经济活动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衡量和改善这些影响。

例如,城市内的噪音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城市内部的植物和动物的影响等等。

城市生态学可以理解城市的复杂性,它研究的范围涉及多学科领域,包括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等。

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理解和衡量城市社区的生态效应。

这包括从建筑物到人口、从基础设施到行为的宏观和微观多功能分析。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旨在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以改善城市的生存环境和服务条件,从而为人们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

城市生态学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

它主要依赖于生态学、气象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工程学等许多学科的共同支持。

城市生态学也需要知识多样化,以提高对城市社区规划和发展的洞察力。

城市生态学对当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可以帮助规划者和城市管理者更深入地理解城市的自然环境,如何使城市更加可持续,以及如何提高城市的可操控性。

此外,城市生态学还可以为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提供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思路。

通过对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可以构建可操控的、可持续的城市未来社会。

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的可持续性,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

它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降低社会不公,增加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从而使城市更加宜居、宜健康、宜人类繁荣。

综上所述,城市生态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它可以提供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信息,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指导,最终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宜人。

城市生态与环境学学科基础

城市生态与环境学学科基础

城市生态与环境学学科基础城市生态与环境学学科基础一、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城市生态与环境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涉及城市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调查与分析;城市环境的质量和变化;城市生态安全与维稳;城市气候变化、疾病预防等;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景观等。

二、主要内容1、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a) 概念:城市生态与环境学是探讨城市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学术研究方法,既包括环境问题的分析,也包括生态学的理论方法。

b) 基本原理: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研究应遵循“自然-人文-综合-系统”的原则:即以生态系统运作的原则为基础,结合地理实体、人文活动、社会经济因素,理解城市生态与环境的“一体化”运行规律,为有效调控城市生态与环境提供基础理论与科学依据。

2、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内容a) 城市自然资源的调查与分析:其内容涉及城市自然资源环境(土壤、水文、森林、湿地、河流、湖泊等)的调查与分析;城市的自然资源状况(供水、供气、水质、气质、固体废物、温室气体、空气污染物等)的变化及其影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等研究内容。

b) 城市人文资源的调查与分析:其内容涉及城市的人文活动、社会环境和文化资源(居民空间、基础设施、能源系统、文化设施、城市景观等)的调查与分析;城市的人文环境变化(空间结构、形态特征、道路网、交通传输等)及其影响;城市的人文资源发展和持续利用与保护等研究内容。

c) 城市环境质量的评价:内容涉及城市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包括城市环境质量的目标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技术。

d) 城市环境问题的诊断、预警和应对:内容涉及城市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的定性诊断和定量分析,以及城市环境问题的发生预警和应对措施等。

e)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涉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模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系设计等。

f) 城市绿色景观的设计与保护:内容涉及城市植被的季节性变化、绿地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城市绿色景观的维护等。

城市规划师辅导:城市生态学的一般知识

城市规划师辅导:城市生态学的一般知识

(⼀)了解⽣态学的概念、起源及研究内容 1.概念 ⽣态学来源于⽣物学。

⽣态学(ecology)是由德同⽣物学家赫克尔于1869年⾸次提出的。

⽣态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有两个⽅⾯的关系,其⼀为⽣物之间的关系,其⼆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简洁的表述为:⽣态学是研究⽣物之间、⽣物勺环境之间的相⽿关系的科学。

2.类型 个体⽣态学、种群⽣态学、群落⽣态学、⽣态系统学。

基础⽣态学是以个体、种群、群落、⽣态系统等不同的等级单元为研究对象的。

3.研究内容 (1)⽜物⽣存环境 1)物理环境:包括⽣物的物质环境即由⼤⽓圈、⽔圈、岩⽯阉及⼟壤组成,有两个特征:空间性、营养性;其次包括⽣物的能量环境,能量柬⽩太阳,具有惟⼀性、区间性的特征。

2)⽣物环境:则是⽣物圈的集中反映。

由⼤⽓圈、⽔圈、⽯圈、⼟壤圈这⼏个圈层的交接界⾯所组成,这⼏个圈层交接的界⾯⾥有⽣命在其中积极活动,称之为⽣物圈,为⽣物⽣长,繁殖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所需的能量。

(2)⽣态因⼦ ⽣境:指的是在⼀定时间内对⽣命有机体⽣活、⽣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的总和。

组成⽣境的因素称⽣态因⼦。

⽣态因⼦包括:⾮⽜物因素即物理因素和⽣物因素。

(3)种群 指⼀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

具有整体性和统—性,种群特征反映了种群作为⼀个物种所具有的特征和其具有的统—意义的“形象”。

种群是物种、⽣物群落存在的基本单位。

(4)群落 指⼀定时间内居住在⼀定空间范围内的⽣物种群的集合。

可简单地分成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物群落三⼈类,也分为陆⽣⽣物、⽔域⽣物群落两种。

(5)⽣态系统 ⽣态系统⼀词最初由英国⽣态学家坦斯利于1935年提出。

⽣态系统是⼀定空间内⽣物和⾮⽣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相互作⽤、相⽿依存所构成的⼀个⽣态学功能单位。

(6)⽣态平衡阈值 ⽣态系统平衡失调是外⼲扰⼤于⽣态系统⾃⾝凋节能⼒的结果和标志。

不使⽣态系统丧失调节能⼒或未超过其恢复⼒的⼗扰及破坏作⽤的强度称之为“⽣态平衡阈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城市是一个高度集聚与高度稀缺的统一体。 (1)城市的集聚性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集中表 现。现代城市更是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体现,是社会政治 活动和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又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2)城市的稀缺性 城市的稀缺性指城市在多个自然环境因素方面的稀缺与紧缺特征。 如城市中植被稀缺、生物(除人类外)、水源、光照、清洁空气、 能源、土地等均呈不同程度的稀缺状态。
2.人们对自然环境(包括城市环境)的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导致 了人们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失误,使城市问 题不断加剧。
(二)城市发展需要生态学思想
第三节 城市生态学的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20世纪以前) 1.中国古代的生态学思想
2.国外古代的生态学思想
• 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就已有生态思想的萌 芽。
• 公元前600年,希腊地理学家美勒提出生态 区划设想。
• 公园前300年,古希腊哲学家提奥弗拉斯特 注意到植被分布与气候、土壤的关系。
• 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提出生态学的概念。
二、初级阶段
• 20世纪初,国外一批科学家将生态学思想运用于 城市问题的研究。
• 1904年格迪斯《城市开发》 • 1915年《进化中的城市》 • 1916年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发表了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
第一节 城市生态学定义
• 城市生态学由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of Human Ecology)的创始人帕 克(Robert Ezra Park,1864--1944)于本 世纪20年代提出。芝加哥学派是以美国芝 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代表的人类生态学及 其城市生态学术思想的统称。兴盛于上世 纪20~30年代,开创了城市生态学研究的 先河。其代表人物有帕克、伯吉斯 (E.W.Burgess)、麦肯齐 (R.D.Mckenzie)等。该学派以城市为研 究对象,以社会调查及文献分析为主要方 法,以社区即自然生态学中的群落、邻里 为研究单元,研究城市的集聚、分散、入 侵、分割及演替过程、城市的竞争、共生 现象、空间分布格局、社会结构和调控机 理;运用系统的观点将城市视为一个有机 体,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关系,认为它是 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最 终产物表现为它所培养出的各种新型人格。
研究计划 从1971年开始的MAB计划中第11项和13项 1974年建立城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季刊 健康的城市 城市气象 从1974年开始的可持续的城镇运动 资源丰富的城市、城市可持续性的指标、 地区环境特征 从1994年开始生态城市计划 从1986年开始的城市森林计划 城市生态学研究组
巴 西 库 里 蒂 巴
国际城市生态学研究机构及规划
国际机构名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国际生态学会(INTECOL) 世界卫生组织(WHO) 世界气象组织(WMO) 欧洲联盟(EU) 国际城市环境研究所(IIUE)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国际森林研究组织联盟(IUFRO) 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IALE)
•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 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学将城 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 在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 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调节和控制的机理;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 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 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系统关系,增加城市 活力。
•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城市生态学可分为 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和城市 社会生态学三个分支。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节城市生态学产生的背景
一、城市规划理论发展需要生态思 想的介入
• 1848年最早制订了《公众卫生 法》。
• 1898年由F.霍华德创立了“田园 城市”的规划理论,影响深远。 “田园城市”的概念主要是确定 职业与居民的正确关系,确定优 美的环境素质,土地使用模式以 及城市的财政、行政与城市最优 规模之间的关系,从而描绘出一 个理想的城市规划方案。“田园 城市”最后改称为:“IFHP”(国 际住宅与城市规划会议),谋求 现实地解决城市问题。
《城市:关于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 的几点建议》的著名论文,随后出版了 《城市》一书,将生物群落原理应用于 城市社会。美国芝加哥一批社会科学家 开展了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人类生态 学),多集中于城市问题和城市生态环 境与人的关系方面。 •1925年伯吉斯提出同心圆增长理论 (Concentric Rings Growth Model), 认为城市自然发展将形成同心圆形式, 这是竞争优势及侵入演替的自然生态的 结果。。 •1939年土地经济学家赫特提出了扇形理论 (Sector Theory),总的仍为圆形,从 中心向外形成各种扇形辐射区,各扇形 向外扩展时仍保持了居住区特点。 •之后,哈里斯和厄曼考虑到汽车的重要影响 提出多核理论(Multiple Nuclei Model), 指出城市的土地利用形式并不围绕一个 中心,而围绕离散的几个中心发展。
• 从20实际60年代开始,法国学者集中研究了“区域发展规划”,重 点是研究核心城市与其外围地区的发展关系。例如著名的英国“东 南研究计划”(south-east study),苏格兰的坎伯诺得 (Cumbernauld),英国中部第三期新市镇,美国的河流流域研究 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区域发展规划。
二、解决城市问题(包括城市环境问题)需要生态学思想 (一)城市问题产生根源
三、蓬勃发展阶段
• 1971年开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 (MAB)计划,使城市生态学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现阶MBA段研究的重点: (1)建立并检验城市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各
种模型,并用于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决策及一些福 利标准和环境质量的比较; (2)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流的关系及对环境作用的 研究; (3)通过对城市地区生物学产量的研究及能量、资 源的合理及循环利用的研究,以减少周围地区的负 荷和资源的供给。 (4)城市绿地管理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