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地理统计图的判读(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地理统计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
图甲和图乙分别为我国某林地多年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单位:℃)和平均最低气温(单位:℃)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植被类型主要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季雨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与林窗西侧相比,12月林窗东侧的晴天平均最高气温较高,最合理的解释是( )
A.上午多雾,日照多在下午,林窗东侧日照较多
B.太阳从东南升,林窗东侧比西侧的日照时间长
C.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高大,东侧通风性好
D.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茂密,东侧湿度较大
解析:第1题,我国12月为冬季。
读图,该地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在25 ℃以上、平均最低气温也在15 ℃以上,冬季气温高,说明为热带地区,我国热带地区主要植被类型是热带季雨林,B对;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均在15 ℃以下,故A、C、D错。
第2题,冬季夜晚气温较低,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雾,上午因雾没有完全扩散,光照较弱;下午光照强,且下午太阳位于西边,太阳光照射的主要是林窗东侧的森林,导致东侧太阳辐射强,最高气温高于西侧,A对。
冬季太阳从东南升、西南落,东侧和西侧的理论日照时间相同,B错。
若东侧通风性好,则散热快,最高气温应偏低,C错。
东侧湿度较大,则白天削弱作用较强,最高气温较低,D错。
答案:1.B 2.A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蔬菜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
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
据此完成3~5题。
3.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
A.土壤沙化
B.土壤盐碱化
C.土壤酸化
D.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
4.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采用滴灌技术
B.适量掺沙改造
C.增施速效肥料
D.及时深耕土壤
5.该蔬菜大棚最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0~20 cm土壤的pH小于7,说明土壤呈酸性,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
第4题,读图可知,连作使大棚内表层土壤呈酸性,而深层土壤pH变化不大,故可采取及时深耕土壤的措施,以中和土壤酸碱度,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
第5题,读图可知,表层土壤(0~20 cm)耕作1年时呈碱性,说明当地土壤呈碱性,可能位于北方地区,排除A、B项;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排除D项,塔里木盆地中的土
壤主要为有机质含量低的荒漠土。
答案 3.C 4.D 5.C
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
读图回答6~7题。
6.可持续发展水平最好的一个城市为( )
A.日照市
B.潍坊市
C.青岛市
D.威海市
7.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
A.单位GDP消耗大
B.城市调控能力差
C.单位GDP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
解析第6题,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城市,应该是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的城市。
对照统计图可以看出,威海市环境污染程度指数最低、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最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最高。
第7题,M类城市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和N类城市大致相同,但环境污染程度指数比N类城
市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比N类城市高,说明M类城市单位GDP污染小、单位GDP消耗小、城市调控能力好、城市发展水平较高。
答案 6.D 7.C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
下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
完成8~9题。
8.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8题,由材料可知,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的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
读图分析可知,④城的四个指标最高,因此判断其城市发展水平最高,故
选D。
第9题,读图分析可知,③城和④城在创新带动能力指标较高,说明两城市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有优势,故选C。
答案8.D 9.C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按照各地区发展差异将国家划分为四大地区。
下图为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三种不同等级城市的数量统计(单位:个)。
完成10~11题。
10.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东北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10题,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其高等级的大城市数量比例越多。
甲地区的三类规模城市均是最多的,说明其城市化水平最高,A正确。
第11题,东北地区的范围小,城市总的数量比另外三个地区要少。
丁地区的三类城市数量均最少,符合东北地区的情况,选D。
答案10.A 11.D
读深圳、厦门建成区年均扩展曲线图。
完成12~13题。
12.深圳扩展速度明显快于厦门主要得益于( )
A.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B.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
C.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D.便捷的水陆交通运输
13.据图推测,深圳、厦门建成区面积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居民通勤距离增加
B.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C.大气降水下渗增加
D.地表径流流量减少
解析第12题,此题的选项混淆性较大,注意抓住核心问题。
深圳位于广东珠三角地区,毗邻香港和澳门,交通便捷,区域经济发达,经济地理位置优越,这是经济发展速度快速的根本原因。
厦门和深圳都是经济特区,也都是沿海港口城市,所以不选A、D。
第13题,读图可知,深圳和厦门的面积快速扩大,导致居住和上班的距离变远,上下班的交通距离变远,A正确。
城市建筑用地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增强,B错。
地面硬化导致地表径流下渗减少,遇到暴雨容易产生城市内涝,C、D错。
答案12.B 13.A
大洋暖池又称热库或暖堆,一般指的是热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东部多年平均海表温度在28 ℃以上的暖海区。
下图表示大洋暖池的一部分,图中曲线是海水等温线(单位:℃)。
据此回答14~15题。
14.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最容易形成台风(或飓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下列活动与暖池形成关系最小的是( )
A.太阳辐射 B.热量交换
C.海底火山活动 D.信风吹送
解析:第14题,西北太平洋海域最容易形成台风(或飓风),读图,根据图中经纬度和等温线,符合的是甲。
A正确。
第15题,大洋暖池是大洋中水温相对较高的海域,其热量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因此与暖池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太阳辐射;热量交换、信风吹送等也会对暖池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而海底火山活动和暖池形成关系不大。
选C。
答案:14.A 15.C
二、非选择题
16、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6年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2016年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一道两廊三群”,即大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发展沿江三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图1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图2为近十年江西省耕地减少比例统计图。
图1
图2
材料二城市群的竞争力包括先天竞争力、现实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
先天竞争力主要指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发展空间、劳动力数量和移民规模等。
(1)分析已经有了长江这一条航运价值很高的“黄金水道”,还要修建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原因。
(2)分析江西省生态退耕比例大的原因。
(3)指出长江三大城市群中先天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4)分析长江中下游经济圈的产业转入上游经济圈给转入地带来的影响。
解析第(1)题,修建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原因,可以从市场需求、交通建设的意义以及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优势等方面分析。
随着长江三大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沿线地区对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大,需要建设水—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该区域虽有长江作为水上通道,但是水运的速度较慢,且受河道及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大,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相对河运,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运速快的特点;而高速公路具有速度快、灵活性强的优势,更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现代交通运输的作用。
第(2)题,因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江西省地处河流的中上游地区,又以山地为主,过度的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洪涝灾害频发。
境内鄱阳湖周边的围湖造田现象严重,导致鄱阳湖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洪涝灾害,因此江西省需要退耕还林、还湖,这样的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减轻洪涝灾害的威胁。
第(3)题,根据材料提示,先天竞争力主要指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发展空间、劳动力数量和移民规模等,从这
几个方面对比分析可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优势明显。
第(4)题,注意审题,要求回答的是对转入地(上游经济圈)带来的影响,主要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1)三大城市群发展快,对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大,需要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水运的速度较慢,受河道及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大,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相对河运,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运速快的特点;而高速公路具有速度快、灵活性强的优势。
(2)江西省地处河流中上游,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和围湖造田导致该区域多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生态问题和灾害);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减轻洪涝灾害的威胁;有利于构建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入海口,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发展空间)地势平坦开阔,腹地宽广;(劳动力数量)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移民规模)城市群对外开放度高,能吸纳大量国内人口和海外移民。
(4)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
17、读我国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主要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主要城市)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2分)
材料一两大城市群面积及经济密度对比图。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13)
材料二上海和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来源地对比图。
(2010年统计数据)
材料三《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至2015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 415.27万人。
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 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同比下降1.5%,2014年度外来常住人口为996.42万。
这是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十五年来首现负增长。
(1)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密度比“长三角”城市群低的原因有哪些?(4分)
(2)分析上海和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来源地构成的异同之处及影响原因。
(8分)
(3)描述1978~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数量和增速的变化特征。
2015年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开始出现减少,有哪些原因?(10分)
解析第(1)题,城市群经济密度与经济发达程度、辐射能力(腹地)有关。
京津冀城市群地区有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北京和天津等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偏弱,导致经济密度较低。
第(2)题,结合材料二,可知上海、北京人口来源地都较广泛,周边行政区更多;由于两城市都是国家中心城市,要考虑辐射范围、城市职能;由于距离关系,周边省级行政区人口流入更方便。
但由数据显示,北京比上海的来源更广,其原因与北京的政治、文化等职能有关。
第(3)题,结合材料三分别去描述1978~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数量和增速两方面的变化。
答案(1)京津冀城市群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北京和天津等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偏弱。
(2)相同:来源地较广泛,周边行政区更多。
原因:上海和北京都是国家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广。
由于距离近,周边省级行政区人口流入更方便。
不同:北京来源更广泛。
原因:北京是首都(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辐射范围更大。
(3)上海常住人口数量:2015年之前一直增加,2015年开始减少;增速:1995年前波动下降且增速较慢,1995~2010年波动上升且速度较快,2010年之后增速较快下降且2015年为负数。
原因:上海近年来生活成本持续上升,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严重,对
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下降;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对普通劳动者的需求减少,而普通劳动者多为外来人口;上海对城市环境的整治和外来人口的控制也使外来人口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