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民间歌曲
土家族的歌曲有哪些经典作品?
土家族的歌曲有哪些经典作品?一、《菊花台》《菊花台》是土家族歌曲中的一首经典作品,该歌曲由音乐家周杰伦创作并演唱,于2006年发布。
这首歌曲以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歌词而闻名,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勇敢、坚强的精神。
二、《牧民新歌》《牧民新歌》是土家族歌曲中的又一力作,该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激情四溢的歌词,展现了土家族人民对家乡和牧场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这首歌曲将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充分展示了土家族的魅力和风采。
三、《草原之夜》《草原之夜》是土家族歌曲中的经典之作,由著名音乐家乌兰托娅演唱。
这首歌以其铿锵有力的歌词和震撼人心的旋律,展现了土家族人民对草原深情厚意的追忆与祝福。
乌兰托娅婉转动听的嗓音和充满感情的演唱,使得这首歌曲成为了土家族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四、《寻龙奇缘》《寻龙奇缘》是土家族歌曲中一首富有史诗感的作品,歌曲通过对土家族古老神话传说的演绎,展现了土家族人民对龙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同时,该歌曲将传统乐器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赋予了土家族音乐以创新的内涵。
五、《山歌好比春江水》《山歌好比春江水》是土家族歌曲中一首富有浪漫诗意的作品,歌曲以流畅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描绘了土家族山歌的美丽与壮丽。
这首歌曲通过山歌的歌唱方式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土家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感恩和对生活的热爱。
以上是土家族歌曲中的一些经典作品,它们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土家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对家乡、生活的热爱。
这些作品通过音乐的形式,向世人展示了土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将土家族的音乐传统代代相传。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经典之作,感受土家族的音乐魅力吧!。
土家稀奇哥演唱的歌曲
土家稀奇哥演唱的歌曲
一、《土家情歌》
《土家情歌》是土家族国家艺术大师杨洪基作曲,土家族歌唱家稀奇哥演唱的一首经典民歌。
歌曲旋律婉转动听,歌词表达了土家族人的爱情观念和情感世界,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二、《苦菜花》
《苦菜花》是稀奇哥演唱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土家族民歌。
歌曲以苦菜花为象征,表达了土家族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坚韧精神和互相鼓舞的情感。
三、《地久天长》
《地久天长》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土家族慢歌,由稀奇哥演唱,留声机唱片发行。
歌曲旋律简单而朴实,歌词深情而真挚,表达了土家族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厚爱和永恒思念。
四、《芦花开了》
《芦花开了》是稀奇哥演唱的又一首优美动听的土家族民歌。
歌曲以芦花为意象,歌颂了土家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五、《龙船调》
《龙船调》是一首传统的土家族民歌,经过稀奇哥演绎后,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土家族人对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热爱和传承。
歌曲旋律凝重雄壮,歌词寓意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热闹的龙船竞渡之中,感受到了土家族人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土家族母语《迎客歌》研究
土家族母语《迎客歌》研究《迎客歌》是土家族民间歌曲之一,反映了土家族热情好客、归纳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特点。
通过对该歌曲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刻了解土家族的语言文化,还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
一、《迎客歌》的基本情况《迎客歌》是土家族民间歌曲中重要的一首,广泛流传于湖南、湖北、重庆等地区。
这首歌曲通常被演唱者用于欢迎客人的场合,既可独唱,亦可合唱。
在土家族的婚礼、庆典、盛大宴会等重要场合,该歌曲的演唱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迎客歌》歌词简洁,押韵明显。
其中包括详细的意象描述和简单的句式变化,这使得这首歌曲既不失朴实的民间味道,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同时,歌曲中的情感表达也十分丰富,能够引起演唱者和听众共同的情感共鸣。
二、《迎客歌》的语音特点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据官方数据,仅在湖南、湖北、重庆等地区有超过450万的土家族人口。
土家族的母语是土家语,属于藏缅语系中达维洛尼亚语族的壮侗语支。
与其它的少数民族语言相似,土家语的语音特点也较为显著。
在《迎客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土家语的某些常见特征。
例如,该歌曲中出现了数个常见的漏音现象,这些漏音表现为语音中的重音或者元音被省略或缩略。
通常情况下,土家族人会把重音放在第一个音节上,而尾音则经常被省略。
这种漏音现象在语音学上被称为“语音省略”。
同时,《迎客歌》中也可以看到土家语中常出现的连音现象。
在土家语中,如果两个相邻元音相同,演唱者往往会将这两个元音借助一个恰当的辅音或半元音连读起来,这就是所谓的连音。
这种连音现象在语音学上通常被称为“元音连读”。
三、《迎客歌》的文化内涵首先,这首歌曲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文化传统。
土家族人民一向以热情好客而著称,为了表示欢迎,他们通常会用歌曲表达自己关心和尊敬客人的心情。
这种特殊的热情接待文化在土家族人民之间被广泛遵循。
其次,这首歌曲还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坚持自己文化传统的意志。
在中国,各民族之间都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传统。
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衬词的文化性内涵
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衬词的文化性内涵湖北恩施土家族民歌《龙船调》不仅是湖北民歌中的靓丽名片,而且是中国民歌乃至世界民歌中的经典,曾被评为世界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本文将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出发,以田野调查法和历史研究法探讨《龙船调》衬词的文化性内涵,旨在为新时代民歌创作和民俗文化传承作出绵薄之力。
标签:龙船调;衬词;文化内涵《龙船调》是湖北恩施利川一带流传的《种瓜调》演化而来,歌词是以歌唱种瓜这一农事活动为主的,经改编成为《龙船调》后不断发展,最终走出了土家,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龙船调》的衬词较丰富,整个衬词部分占歌曲三分之一篇幅,十分有特色,几乎每句都有衬词的烘托,在我国各族民歌中,能这么大篇幅的使用衬词,并把衬词连用形成一种独特气势的确实少有。
1.地域语言文化在《龙船调》歌词中,我们可以发现,衬词运用十分广泛并具有独特的风格,如:“依哟喂”“哇”“儿”“嘛”等等,这些衬词作为语言成份表达实义是有限的,大多是作为语气助词使用,它们与曲调结合后有很强的表情作用,这是土家族民歌特有的风格。
在鄂西土家族聚居之地,不同的片区,方言有一定的出入,故衬词的用法,也不太一样,但大多数都是方言中日常惯用语和口头语,这些地方语言形成了土家族的特色风格。
土家族民歌更多注重曲调和民族语言相结合,有时仅凭民歌的衬词用法可以判断是属于哪一个片区的。
由于湖北利川市地域上靠近四川和重庆,《龙船调》在演唱“我”“金银”“娃”等字的时候,后面依据当地的语言习惯加上尾韵,如:“我嘛”“金儿银儿”“妹娃儿”,这样的尾韵明显受到以川渝为代表的西南片区语言环境的影响,尾韵让歌曲更具有乡土特色,也让歌曲正词韵律更加生动活泼。
土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本族没有文字,一直使用汉字。
清朝之前,土家族人以土家语为沟通媒介,清朝实施“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和汉族的进行融合,这对土家族语言及习俗有很大的冲击,文化被严重同化。
谈焱焱在“论土家族民歌的衬词”一文说到“土家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历来使用汉字,因此,民歌中常有土汉混杂的现象,有的句子是土语汉字,有的句子是汉语汉字,或者纯粹把土语当衬词用”[1]。
土家歌曲歌词
十指尖尖十指尖尖手拍我郎肩嘛,(你搞么子嘛)手拍我郎肩对我小郎言哪哎嗨哟(那你就说嘛)别人都说你我俩相好嘛(瞎说)其实哪有舍这样的好事情哪哎嗨哟(这还差不多)十指尖尖我做了一双鞋嘛(你给哪个做的嘛)做了一双鞋送给我小郎哎嗨哟(那你送给我嘛)送来送去我还是送给你嘛(那我给你把钱)只要人好舍要个啥子钱哪哎嗨哟(那就难为你了)十指尖尖我收拾来打扮嘛(你到哪里去嘛)收拾打扮舍去见我小郎哎嗨哟(你小郎怎搞儿达)小郎为我得了相思病嘛(请个医生整嘛)请那个医生舍身无半分钱哪哎嗨哟(找别人借嘛)借钱借米还要三分利嘛(找你的亲戚朋友借)亲戚朋友舍跟我一样穷哪哎嗨哟(那我怕你小郎是死哟)小郎死了我也跟着死了(那你舍得你爹妈)舍得爹妈舍不得我小郎(你好狠的心哪)别怪我的心是这么样的狠舍,只怪玩耍时,二人一条心哪哎嗨哟鹤峰《绣香袋》一绣香袋开头绣,绣个狮子滚绣球,绣球滚在花园里,只见狮子不见球。
二绣香袋丝线长,绣棵板栗岩边长,板栗掉在岩脚里,只见板栗不见郎.。
三绣香袋绣桃红,桃红包在绿叶中,叶叶儿包着桃花红,哥妹几时才相逢。
四绣香袋绣四角,四角香袋绣梭罗,哥是牛郎妹织女v,牛郎织女过天河。
五绣香袋绣过头,怀藏香袋门外溜,手帕装进香袋里,香袋送给我的哥。
石榴开花叶叶翠恩施民歌演唱:雷淑敏石呀榴开呀花叶呀叶叶翠叶叶儿翠衣呀呀呀火衣呀衣呀火衣呀衣呀衣呀衣呀衣呀呀呀衣呀啊衣呀你呀家接呀我十呀十姊妹十姊妹衣呀呀呀火衣呀衣呀火衣呀衣呀衣呀衣呀衣呀呀呀衣呀啊衣呀一呀个石呀榴十呀十二格十二格衣呀呀呀火衣呀衣呀火衣呀衣呀衣呀衣呀衣呀呀呀衣呀啊衣呀今呀晚姊呀妹怎呀怎舍得怎舍得衣呀呀呀火衣呀衣呀火衣呀衣呀衣呀衣呀衣呀呀呀衣呀啊衣呀十呀姊十呀妹都呀都请坐都请坐衣呀呀呀火衣呀衣呀火衣呀衣呀衣呀衣呀衣呀呀呀衣呀啊衣呀听呀我唱呀个开呀开台歌开台歌衣呀呀呀火衣呀衣呀火衣呀衣呀衣呀衣呀衣呀呀呀衣呀啊衣呀东呀剪日呀头西呀西剪月西剪月衣呀呀呀火衣呀衣呀火衣呀衣呀衣呀衣呀衣呀呀呀衣呀啊衣呀当呀中剪呀起梁呀梁山伯梁山伯衣呀呀呀火衣呀衣呀火衣呀衣呀衣呀衣呀衣呀呀呀衣呀啊衣呀。
论土家族民歌《峡江情歌》的特色与演唱分析
论土家族民歌《峡江情歌》的特色与演唱分析
《峡江情歌》是一首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文化中的珍贵资产之一。
这首歌以描绘峡江美景和平民生活为主题,以独特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表达了土家族人民的感情和生活态度,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特色方面,首先是旋律的感染力。
歌曲以独特的音调转调,以及深情的歌词,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真挚的情感。
其次,歌曲富有地方特色。
歌中描述的峡江山水和土家族生活方式等元素,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景观,引人入胜。
最后,歌曲的语言文字也显得极为醇厚、亲切。
歌词表达了土家族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腻的情感,在听歌时亦能深刻感受到。
演唱方面,一般来说,《峡江情歌》的演唱的大多数具有民族色彩,并在音乐中渗入了大量的土家族音乐特色。
其演唱形式丰富多样,无论是男女独唱或重唱,或是群唱,都能展现出这首歌的魅力。
而演唱时的手势舞蹈,也体现了土家族文化的独特风格。
综上所述,土家族民歌《峡江情歌》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以及深情浓郁的表现方式,成为了土家族文化的杰出代表,抒发了土家族人民的感情和生活态度,不仅成为了这一地区人民的家庭经久不衰的民俗文艺精品,也被传承至今,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瑰宝之一。
浅析湖北土家族民歌《黄四姐》
浅析湖北土家族民歌《黄四姐》[摘要]土家族情歌是当今土家族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大部分是以老百姓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的内容形式。
土家族的人们在没有其他媒介的情况下,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并通过歌词来体现土家族人们对现实生活悲欢离合的情感表达,因为彼此相爱而激发出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
《黄四姐》这首情歌作为土家族民歌的重要代表,有着许多土家族音乐的特点。
本文以产生于土家族的《黄四姐》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赞美情歌《黄四姐》的内容进一步地分析“黄四姐”的起源和它的相关历史背景,最后再全面地分析它所具有的音乐特点,以此来传达这首歌曲所带有的抒情性以及赞美性。
[关键词]黄四姐创作背景音乐特点目录引言 (1)一、《黄四姐》的历史渊源与创作背景 (2)(一)土家族民歌介绍 (2)(二)歌曲《黄四姐》的创作背景 (2)二、歌曲《黄四姐》的音乐特点分析 (3)(一)歌曲《黄四姐》音乐结构分析 (3)(二)歌曲《黄四姐》旋律分析 (4)(三) 歌曲《黄四姐》的歌词特点 (5)三、歌曲《黄四姐》演唱的方法 (6)结语 (8)致谢语 (9)参考文献 (10)引言《黄四姐》是出自土家族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经典民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物。
歌曲《黄四姐》将土家人民热情、积极、淳朴的感情表现了出来,交流的演唱方式是表现在男女自由对答的表演形式。
它所涵盖的的音乐形式以及内容对土家族人民的世代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勾勒出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爱情带有美好憧憬的朴实性格。
《黄四姐》这首音乐作品节奏欢快、活泼,曲式朗朗上口,多次被文艺者改编,它是一个让我们可以很好地去理解土家族民歌的重要媒介,此外,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也是我们理解整个人类文化现象的一把钥匙。
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主要在于通过深入研究和探析《黄四姐》这首音乐作品,综合了解与它相关的艺术表现手法,这对今后学习和解决相关的音乐理论以及音乐美学问题,传承土家族民歌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试析土家族哭嫁歌
2、演唱形式独特
2、演唱形式独特
土家族哭嫁歌的演唱形式独特,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其中, 独唱最为常见,演唱者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婚姻、家庭的和对自由恋 爱的追求。而对唱则多用于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表达了彼此之间的爱意和依恋。
2、演唱形式独特
合唱则是一种集体表达的方式,通过众多女子的共同演唱,表达了对婚姻制 度的反抗和对自由恋爱的向往。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渊源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渊源
土家族哭嫁歌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根据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可以推 断出其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据史书记载,土家族先民在唐宋时期就已有“哭嫁” 之习。而现今的土家族哭嫁歌则主要流传于湘西、鄂西等地的土家族聚居区。
二、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内涵
1、婚恋观的体现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歌词内容情感丰富,寓意深远。其中既有对婚姻的 不满和控诉,也有对离别的悲伤和无奈,还有对生活的苦涩和幽默。歌词中常常 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命运的抗争。
一、歌词情感丰富,寓意深远
歌词常常采用比喻、象征、夸张等手法,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比如,在 哭嫁歌中经常出现的“蝴蝶双飞”、“鸳鸯戏水”等比喻,表达了新娘对自由生 活的向往和对夫妻恩爱的期望。又如,“一盏盏黄灯笼,一阵阵白茫茫”,这样 的描述既表现了
试析土家族哭嫁歌
目录
01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 历史渊源
02
二、土家族哭嫁歌的 文化内涵03ຫໍສະໝຸດ 三、土家族哭嫁歌的 艺术特色
04
四、土家族哭嫁歌的 传承与保护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土家族哭嫁歌,作为土家族女性重要的民间口头表达艺术形式,不仅具有丰 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本次演示将从以 下几个方面对土家族哭嫁歌进行深入分析。
和土家族相关的儿童歌曲
和土家族相关的儿童歌曲土家族有好多超有趣的儿童歌曲呢。
一、《六口茶》这可算是土家族很出名的一首歌曲啦。
虽然它不只是儿童歌曲,但小孩子们也超级爱唱呢。
歌词里是这样的“喝你一口茶呀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爹妈(噻)在家不在家”,就像是两个小朋友在聊天打趣一样。
旋律轻快,小孩子们唱起来的时候,摇头晃脑的,可好玩儿了。
每次听到小朋友唱这首歌,就感觉像是看到了土家族山寨里,那些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在互相逗乐,你问我答的画面,充满了童真。
而且这首歌很容易学,小朋友们学上几遍就能哼得有模有样了。
二、《黄四姐》这首歌也和土家族的风土人情紧密相连哦。
它的旋律优美动听,像涓涓细流一样淌进人的心里。
小孩子们唱起来的时候,声音清脆响亮。
“黄四姐呀,黄四姐,你喊啥子嘛,我给你送一根丝帕子”,歌词特别口语化,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
土家族的小娃娃们,在节日里或者闲暇的时候,聚在一起唱着这首歌,就像是在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那种感觉,就像是把土家族的生活画卷,通过歌声缓缓展开在大家的面前。
而且不同的小朋友唱起来,还会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呢,有的会把声音拖得长长的,有的会加快速度,充满了童趣。
三、《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也是土家族小朋友喜爱的歌曲之一。
“太阳出来啰喂,喜洋洋啰啷啰,挑起扁担啷啷扯,匡扯,上山岗啰喂”,光是听着歌词,就能感受到那种喜气洋洋的氛围。
土家族生活的地方山清水秀,当太阳出来的时候,小孩子们就像歌里唱的一样,欢欢喜喜地跑出去玩耍或者干活。
小朋友们唱这首歌的时候,眼睛里都闪着光,就好像他们自己就是那迎着太阳奔跑的小勇士。
那充满活力的歌声,能让整个村子都变得热闹起来。
而且在学校里,老师教这首歌的时候,小朋友们会跟着一起大声唱,那种热闹的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把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小朋友们的歌声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土家族的这些儿童歌曲,不仅仅是简单的旋律和歌词,它们还承载着土家族的文化、传统和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呢。
分析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的演唱特征
一、湖南土家族民歌的概述湖南土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土家族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有本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而湖南土家族民歌就是其民族特色文化的最好体现。
(一)土家族民歌的产生背景在土家族成立之前,湖南地区就对“巫楚文化”有记载。
据《汉书》记载,楚国地处湘水与沅水流域,当地人“信巫鬼,重淫祀”。
古代乐舞最初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祭祀神明,而后的民歌虽然融合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性与族群文明,但还是以古乐舞为基础形成,所以在土家族民歌的产生与发展中依旧能感受到“巫楚文化”的影子。
农耕时期族群的先辈虽然具备自给自足的生活条件,但地形、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多种因素阻碍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村落相邻却隔山而望,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书信来往也不太普及,所以喊唱成了他们交流的主要方式。
民歌因此也被先辈赋予了记录生活、表达情意的含义。
民歌渗透了土家族人的生活中,从产生到发展都在不断丰富着本民族的文化。
/ 彭天钰〔摘 要〕湖南土家族民歌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凭借其独有的创作特色和别具风格的表演形式颇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桑植县被称为“民歌之乡”,《马桑树儿搭灯台》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民歌中的代表性作品。
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对湖南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从整体阐述湖南土家族民歌的产生背景与民歌的分类,并对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作简要概述;第二部分从音乐特征的角度分析曲式结构、调式调性等内容,以便理解民歌的架构并为演唱奠定基础;第三部分是从民歌的演唱技巧出发,浅析本首湖南土家族民歌在演唱时需要注意的咬字、气息及润腔技巧,从而为学习土家族民歌的演唱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湖南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音乐特征;演唱技巧分析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的演唱特征音乐理论(二)土家族民歌的分类土家族民歌所包含的种类繁多,在现今的研究中也有多种分类方式,此处以较为普及的一种分类进行说明。
土家族民歌 土家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由来
土家族民歌土家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由来>土家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由来四川民歌(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又称为重庆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曲调清新质朴,悠扬舒展,郎朗爽口;歌词蕴涵着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劳动,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川乡土气息十足的表现形式深深感染了大家,以至传承了近60个春秋,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首经典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作者金鼓(原名:李犹龙),1917年生于重庆市梁平县。
(现在定居上海,已96高龄)从小喜爱文学和音乐,热爱家乡生活,年轻时就写过许多四川民歌。
其中最具有代表的就是这首《太阳出来喜洋洋》。
这首歌是金老1942年创作的作品,曲子是根据当地民间小调(小时候常听当地人哼上几句)进行改编,最后填上歌词。
在创作时,为了更好地适合大众演唱,在音域上只有6度,高、中、低音的歌手都能唱。
另外,歌中掺入大量衬词“啰儿”“郎郎扯匡扯”等是为了渲染锣鼓等打击乐器的热闹气氛。
真正问世是在50年代,有一天,金老在和挚友著名歌唱家蔡绍序先生(也是四川出身)聊天时,由于对家乡的思念,蔡绍序先生突然提出想唱一首反映出浓厚家乡韵味的民歌,于是就请金老替他写一首,当时金老就把这首现成的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推荐给他,并在蔡绍序先生试唱的同时,金老还作了略微的修改。
之后,一炮唱红了大江南北。
1951年第一张唱片问世后,有人问过金老,为何曲作者栏里没有署上金鼓的名字?金老说:考虑到曲是根据当地民间小调改编而成,自己只是改编而已,为此,就要求唱片公司在出唱片时,曲作者栏里就写四川民歌或四川山歌,这就成了后来所有出版这首歌的出版物的统一标识:四川民歌;金鼓词。
金鼓的名字也伴随着这首歌的闻名而闻名。
1953年周恩来总理来上海视察时,在观看由上海市委在兰心大戏院举办的文艺晚会上,总理点的唯一一首歌就是《太阳出来喜洋洋》,也是晚会开场的第一首歌。
高亢激越、热情洋溢的歌声,不仅打动了全场观众,也打动了总理,当著名歌唱家蔡绍序先生刚唱完,全场观众和总理一起站了起来,久久的掌声……但是,在文革期间,大多数的音乐作品无法正常与广大民众见面,因此在文革之后,《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作者金鼓老师的名字也被淡忘了。
土家山歌 (情歌)
土家山歌(情歌)郎走高山打伞来(解歌调)
1、(女):(唱,迈出场)
郎走高山打伞来,姐在家中做大鞋。
左手接到郎的伞,右手抱到郎的怀,你是何风吹起来。
2、(男):心肝肉肉我的妻,我是沙市转来的,去年许我花荷包,今年许我缎子鞋,不为鞋子不得来。
3、(女):心肝肉肉我的郎,鞋子做起还没上,你今我家歇一晚,明灯高照把鞋上,哥哥穿起好回乡。
4、(男):心肝肉肉我的妻,今日你家不歇的,去年你家歇一晚,回去受了妻儿气。
天天都睡光瞌睡。
5、(女):心肝肉肉我的郎,哪有丈夫怕婆娘,一日还她三顿打,三日还她九鞭棍,看她归顺不归顺。
6、(男):心肝肉肉我的妻,个人妻儿不打的,个人妻儿屋上瓦,人家妻儿瓦上霜,太阳出来一抹光。
7、(女):心肝肉肉我的郎,打死堂客我填房,早上还你洗脸水,晚上还你圾脚鞋,半夜还你浓茶来。
8、(男):心肝肉肉我的妻,个人妻儿还好些,早上还我洗脸水,晚上还我缎子鞋,半夜还我能蛋来。
9、(女):心肝肉肉我的郎,家花没有野花香,香的野花你不采,你也有心没得肠,茄子开花殃下场。
10、(男):心肝肉肉我的乖,(女):你想采花你就来,(男):金花不要银钱买,(女):罗裙不用钥匙开,(合):俩人一起上花台。
(众合):俩人一起——
金花不要银钱买,罗裙不用钥匙开,
俩人一起上花台。
俩人一起上花台。
土家族民歌及其代表作《直尕思得》研究
土家族民歌及其代表作《直尕思得》研究土家族民歌是中国民间文化中的一种瑰宝,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被广泛传唱。
其中,《直尕思得》作为代表作品之一,更是成为了土家族文化的象征,其深刻的内涵和出色的音乐艺术享誉全球。
本文将围绕土家族民歌及其代表作《直尕思得》展开深入研究,以探究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含义及艺术价值。
一、土家族民歌概述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土家族民歌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音乐特色,其中以叙事性、情感性、耐人寻味的歌词和适合群众传唱的旋律为特点。
由于土家族人口数量众多,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传统,因此土家族民歌又具有多样化的风格,包括抒情、戏曲、祭奠、劳动等多个方面。
土家族民歌是该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传承民族历史、反映社会现象、提高文化素养。
从历史渊源上看,土家族民歌可以追溯到唐代,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唐宋、明清和民国等多个历史阶段。
在成长和繁荣的过程中,土家族民歌吸收了汉族、藏族、满族等多种民族音乐形式,产生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作品。
二、《直尕思得》的文化内涵《直尕思得》是土家族著名民歌作品,也是目前致力于推广土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直尕思得》的文化内涵深厚、富有感染力,在土家族人民心中享有很高的美誉度。
该曲始于唐代,因其优美的旋律、深刻的内涵和高超的技艺,至今仍然受到广泛地传唱。
《直尕思得》是一个有关爱情故事的悲剧曲目,传说中男主角尕和女主角思得因为家族之间的仇恨而痴心自杀,以表示对自由与爱情的追求。
这首曲子的歌词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浸润和文化内涵。
其中,对于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求是这样表达的:“鸟自高飞自由在,我愿结彩穿楼台,思想着芙蓉花,定要一生一世来相守阮”。
歌信传达了尕和思得的思想感情,以及对爱情、自由和生命的烙印。
它通过具象化的方式,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由、爱情和忠诚的不可替代性,以及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
另外,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也是其美妙的一部分。
《乃呦乃》音乐课件
《乃呦乃》对于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 ,对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承与发展
《乃呦乃》不仅传承了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为民族音乐的创 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社会影响
传播民族文化
《乃呦乃》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传播了民族文化,提高了人们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促进文化交流
《乃呦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多次演出,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 的交流与融合。
激发创作灵感
《乃呦乃》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技巧,激发了众多音乐爱 好者的创作灵感。
历史地位
开创先河
《乃呦乃》在音乐教育领域开创了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 先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主题分析
主题总结
通过对歌词的解析,我们可以感受到 《乃呦乃》所传递的积极向上、热情 奔放的氛围,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 往和追求。
歌词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民族舞蹈 和欢快节奏,展现了少数民族的独特 文化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意象解析
意象概述
意象是歌曲中通过具象或抽象的 事物或场景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意 义,对于理解歌曲内涵具有重要
2023
PART 02
音乐分析
REPORTING
旋律分析
01
02
03
旋律走向
这首曲子的旋律以向上跳 跃为主,给人以欢快、活 泼的感觉。
音程跨度
旋律中音程的跨度较大, 如从低音的“sol”直接跳 到高音的“mi”,增加了 曲子的跳跃感。
重复与变化
旋律中有重复的乐句,也 有变化的部分,这种重复 与变化的结合使曲子既有 统一性又有变化性。
恩施士家民歌
聆听悠扬的旋律,聆听动人的音符,一同聆听《中国民族风》,大家晚上好,这里是每天和大家准时相约的《中国民族风》,我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姗娜!国民族风》,我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姗娜!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在这里我们也祝每一位考生能够沉着冷静,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考出理想的成绩~情趣酣畅的恩施土家民歌《龙船调》原名为《种瓜调》,最早是流传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柏杨镇一带的划采莲船的唱腔,共有12段,积累了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经过反复推敲锤炼,词义更加精炼,旋律更是极其流畅、优美动人,集中而风情万种地表现了土家么妹儿的娇羞、妩媚,秀才的酸腐、挑逗以及驼背艄公的幽默、野性,从而完成了从形式到内容的重大飞跃。
<龙船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1年10月公布的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被广为传唱的龙船调>是湖北恩施州士家族民歌的典范,浸透了浓郁的土家风情和山野气息。
土家民歌是沸沸扬扬的生命大容器,是惊世骇俗的人性审美资源。
清新凄艳、幽眇哀怨,乡土风俗、儿女情长,是土家民歌的主要特色。
《柑子树》是代表性很强的优秀民歌。
“柑子树来柑子叶,干姊干妹舍不得。
柑子成树树成林,干姊干妹长成人。
柑子结果姐出门,干姊干妹两离分。
”《柑子树》歌词巧妙运用谐音来咏叹干姊干妹的情恋,表达了土家先民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强烈追求。
《黄四姐》是流行于建始县境内的民间花鼓小调,是一首自娱性很强的群众娱乐歌曲,表演者为一男一女或二男二女,演唱时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
歌曲以风趣诙谐的表演腔调和表演动作表现了土家人对恋爱与婚姻的开明态度。
《黄四姐》歌词歌曲质朴,演唱形式简单,为当地人喜闻乐见,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只要通过简单的化妆,演唱双方就各拿蒲扇或扫把作道具,在堂屋中间以明快欢乐的节奏唱跳即可。
这些花鼓调大多是他们自己创作,虽词句简单,但却反映了土家儿女们的情和爱。
恩施人唱出的《清江河》,表现出了对清江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是人们由衷的心声,所以《清江河》是一首历史的歌、人民的歌。
土家族民歌分类
土家族民歌分类
土家族的民间歌曲传统上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山歌、薅草锣鼓、劳动号子、摇儿歌与儿歌以及风俗歌等。
1. 山歌:土家族的山歌以其独特的语言和声腔而著称,包括土家语山歌和汉语山歌两种。
这些山歌通常具有高亢激昂的旋律和自由奔放的节奏,结构上包括“一声子”、“三声子”、“四句头”、“五句子”等多种形式。
内容上,土家族山歌以表现情感为主,包括爱情、亲情、友情等,同时也有反映社会生活、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等主题。
2. 薅草锣鼓:又称薅草歌、合音锣鼓、挖土歌等,是一种伴随集体劳动而产生的民间歌唱形式。
薅草锣鼓通常由两个人配合演唱,一人执锣,一人执鼓,以即兴编唱的方式进行表演。
薅草锣鼓的内容多样,既有对劳动生活的赞美和歌颂,也有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叙述和评价。
3. 劳动号子:土家族的劳动号子是劳动者在从事体力劳动时所唱的一种民歌形式。
这些号子通常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律动感,能够激发劳动者的热情和力量。
劳动号子的主题与劳动生活紧密相关,包括船工号子、排工号子、挑担号子等。
4. 摇儿歌与儿歌:土家族的摇儿歌和儿歌是专为儿童创作和演唱的民歌形式。
这些歌曲通常具有朗朗上口的旋律和生动有趣的歌词,能够启发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
摇儿歌和儿歌的主题包括童趣、游戏、教育等。
5. 风俗歌:土家族的风俗歌是指在民间传统节庆和婚丧嫁娶等仪式中所演唱的民歌。
这些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土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风俗歌的主题包括节庆礼仪、婚恋嫁娶、祭祀祈福等。
《龙船调》课件
歌词的韵律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易于传唱。
03
《龙船调》的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体现
《龙船调》是流传于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民间歌曲,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龙舟竞渡活动。在歌曲中,人们通过 歌唱和舞蹈来表达对龙舟竞渡的热爱和祈求丰收的愿望。这种民间文化传统在《龙船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成 为其重要的文化内涵之一。
《龙船调》ppt课件
目 录
• 《龙船调》的起源与历史背景 • 《龙船调》的艺术特色 • 《龙船调》的文化内涵 • 《龙船调》的传承与保护 • 《龙船调》的应用与影响
01
《龙船调》的起源与历史背景
《龙船调》的起源
《龙船调》起源于中国湖北省利川市 柏杨坝一带,是土家族的传统民歌。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船调》逐渐发 展成为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 。
歌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最 初是土家族民众在划龙船时所唱的助 兴歌曲。
《龙船调》的历史背景
《龙船调》的历史背景与中国的传统 文化、民间习俗以及土家族的历史文 化密不可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歌曲逐渐被广 大民众所喜爱和传唱,最终成为土家 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
在清朝时期,土家族地区的划龙船活 动盛行,而《龙船调》正是这一时期 应运而生的民歌。
表现形式。
舞蹈作品中的应用
03
许多舞蹈作品以《龙船调》为背景音乐,通过肢体语言展现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独特的韵味。
对当地旅游的影响
吸引游客
《龙船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大量游客前 来当地旅游,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提升旅游体验
游客在当地可以欣赏到《龙船调》的现场表演, 增加了旅游的乐趣和特色。
《哭嫁歌》
一、《哭嫁歌》简介《哭嫁歌》,是土家族的习俗民歌。
姑娘在出嫁前一个月里,要唱《哭嫁歌》,用歌声来诉说土家族妇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运和对自己亲人的眷恋不舍之情。
按照习俗,姑娘要哭唱七天到半月,最多的要哭唱一个月,直哭得声音嘶哑仍不停哭。
《哭嫁歌》《哭嫁歌》的哭唱形式程序则根据出嫁的进程来划分的,分为:“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和“哭团圆”三种形式,“一人哭唱”即姑娘哭泣诉自己的命运、哭唱祖宗、父母的养育恩情、兄嫂姐妹的情谊、以及哭诉封建婚姻和媒人的可恶可恨的欺骗行径等。
二、《哭嫁歌》的文化溯源哭嫁作为土家族一种历史悠久的奇特婚俗,它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受到婚姻制度和婚俗的影响。
土家族的婚姻在早期是自由婚姻,具有本民族独特的婚俗习惯和婚礼仪式,男女之间经过交往、对歌、赛歌、跳舞、吹木叶等方式接触,相爱之后,经过土老师作证即可成亲,不索取任何财物。
然而,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雍正十三年(1735)实行“改土归流”制度之后,完全打破了“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古朴纯真的婚姻习俗、礼仪方式受到冲击和影响,自由婚姻也受到封建礼教的桎梏,染上“周公六礼”的痕迹,男婚女嫁需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
“篾门对篾门,板门对板门”,在官宦、土司、士绅人家便成了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似乎成为毋庸置疑的信条。
所以,即使是平民百姓中的自由恋爱联姻,表面上的“媒妁之言”也是少不了的。
昔日,土家人有这样几种婚俗:一是“凡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做“接骨种”。
“无论女之大小,竟有姑家女子年长十余岁,必待舅父之子成立婚配”。
“兄亡收嫂,称为‘坐床’”。
二是纯男性选择式。
无论何家女子,只要男方看中,买一串鞭炮去她家门口放了即为定亲,女方任何人不得反对。
若一女子被几个男子举行放炮定亲仪式,便惶惶然不知所措。
男方则千方百计争取婚姻,甚至歼灭婚敌,因此而有殃及女宾安全的。
土家族母语《迎客歌》研究
土家族母语《迎客歌》研究《迎客歌》是土家族的一首传统母语歌曲,该歌曲在土家族民间流传已久,以其朴实、自然、热情的歌词和悦耳动听的音乐而受到了广大土家族人民的喜爱。
本文将对《迎客歌》进行研究,以探索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迎客歌》的歌词情感真挚,赞美了土家族人民的劳动精神、美好生活和深情厚意。
歌曲以独特的节奏和旋律传达了土家族人民的热情、开朗和善良。
歌词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力量,通过歌曲的形式将土家族人民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迎客歌》的歌曲结构简洁明了,以四声二拍为基础,节奏清晰明朗。
整个歌曲在旋律上呈现出一种欢快、跳跃的感觉,与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和性格吻合。
旋律的音域较宽,音高跳跃性大,使整个歌曲更富于音乐感染力,更能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歌曲的歌词使用了土家族语言,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对客人的热情欢迎和祝福。
歌词简单明了,用词风格上朴实自然,表达了土家族人民的淳朴、善良和热情的特点。
歌词中出现了一些土家族的传统元素,如山、水、村庄等,使歌曲更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迎客歌》作为土家族的传统母语歌曲,不仅在音乐上具有独特的特点,还蕴含了土家族的文化内涵。
歌曲中展现出来的热情好客和真挚友爱是土家族人民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土家族社会的乡土情怀和家庭观念。
通过这首歌曲,人们能够了解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情感寄托和文化传统,加深对土家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对《迎客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土家族的文化和艺术特色。
这首歌曲不仅是土家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土家族文化的珍贵遗产。
我们应该加强对土家族母语歌曲的传承和保护,使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土家族的文化。
这也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家族民间歌曲
西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是一门新开的课程,由于资料都比较匮乏,老师在上这门课的时候也是下足了功夫,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下来我其实比较感兴趣的是土族民间歌曲。
土族的民间音乐主要以民歌和歌舞为主,没有独特的乐器和器乐曲。
土族音乐的调式主要有五声商、宫、羽、徵、角,其中五声商调式为骨干调式,五声宫调式出现最少,但富有特色。
曲式结构多为单、双乐句,也有三个乐句的曲式结构。
演唱中,以单乐句进行扩充和以此乐句为基础的变化结构表现较多。
结束音主要落在主音上,成为土族音乐旋律的主要特点。
由于演唱和舞蹈的场所不同,在曲调和歌词内容方面截然有别,其音乐特色各有差异。
土族的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
民歌依场合分家曲、野曲两类。
家曲是指在人们居住场合举行的各种仪式上经常唱演的歌曲,家曲包括婚礼曲、民间舞曲、赞歌问答、儿歌和大部分叙事长诗曲。
野曲包括传统情歌和少年。
土族在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内部各聚居地之间逐渐在语言、民俗等方面产生差异的同时,民间音乐方面的差异也日益显现,其民歌在具有较多共性的前提下,出现了相异、变化因素,形成了某些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与相对稳定的区域性特征。
土族民歌的唱词语言随着历史的进程也逐渐在发生变化,其唱词语言的使用主要有三种形式:只用土族语、只用汉语、土族语汉语双语演唱。
而土、汉双语演唱又有两种现象:其一,同一曲调根据演唱场合不同,既可用土族语演唱,也可用内容相同的汉语演唱。
此演唱用语形式中汉语唱词由土族语翻译而来,就像一首意大利或俄语歌曲歌词被译为汉语后演唱一样,在婚礼仪式曲和宴席曲中较为多见。
其二,演唱过程中土、汉双语交替使用。
其演唱形式多以唱词句子或词组为交替单位,先用土语演唱,而后用汉语将其重要部分(多为名词和动词)翻译并演唱之。
以上两种土族民歌唱词语言形式中前一种占多数,但后一种似乎更具特点。
土族民歌衬词使用频繁且曲调名(“花儿”中称“令”)常以衬词来命名土族民歌衬词使用颇具特点,除在乐句中或乐句前后使用单字、双字衬词外,有时还会整句地使用衬词演唱,独具一格,这不仅丰富了土族民歌音乐语汇,还使音乐表达更为生动、形象,表现力大为增强。
土族民间音乐不仅品种纷繁、曲目众多,而且地域、民族文化转化和积淀的特殊过程使得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称得上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但对土族民间音乐的研究至今还没有得到民族音乐研究者的足够重视,至少可以
说没有得到像民间文学、民俗、历史等研究者对土族民间文学、民俗、历史等研究一样的重视。
我们绝不能因种种不便考察等困难因素而忽视、甚至否认某些土族民歌存在的客观事实,从而使这一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湮没,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生产条件、社会环境、经济浪潮的冲击等诸多因素影响,土族习俗正在发生着迅速变化,作为当代音乐研究者,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和努力地投入到挖掘与保护民族文化这一神圣使命中去。
长安古乐有感
这学期的文献课是民族音乐方向的,我最感兴趣的是长安古乐,也许是本地人的缘由吧,对长安古乐总是有着一份偏爱。
长安古乐即是唐代宫廷的“唐大曲”,西安人又称它为“西安鼓乐”、“西安古乐”或“长安鼓乐”。
自唐朝至今已流传逾1300年,被音乐界称为“音乐活化石”。
它流传于中国陕西境内以古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一带,是至今保留在民间的优秀古老乐种。
长安古乐是以打击乐与吹奏乐混合演奏的一个大型乐种。
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传统的古乐演奏形式、结构、乐器、曲牌及谱式。
它的演奏形式分为行乐和坐乐两大类。
行乐是行走时演奏的乐曲,所用乐器较为简单,节奏规律、严整;坐乐为坐着演奏的套曲曲牌,乐器配备完整,人员众多,场面壮观,演奏者之间配合默契。
乐器有笛、笙、管、鼓、锣、钹、木鱼、大小梆子、水铃等20余种。
各古乐社使用的乐谱,依然是古代的半字谱,全系手抄传本,只有乐社的老艺人能够看懂。
目前各乐社尚保留有乐谱约百余册,曲目3000余首,套曲40多部。
长安古乐极具史料与学术价值,曾引起过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长安古乐不仅为探索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而且也对发展陕西地区音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动力。
对于长安古乐我关注的是对它的保护与发展,在中国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对它的保护不够,使之它没有了传人,使文化濒临消失,例如昆曲,十二木卡姆,纳西古乐等。
陕西李石根等音乐工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对长安古乐的收集、整理工作。
也曾有过大量的研究专著。
如李石根《关于日本雅乐
与西安鼓乐的比较研究》、李健正《论工尺谱源流》、吕洪静《初探唐代“拍”的时值》、赵复泉《清音独远_西安鼓乐与唐代大曲结构比较》等,这些专著为探索我国汉、唐音乐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80年代出版过部分西安古乐乐曲;80年代末,还曾拍摄《中国古代的音乐》的专题片,片中真实记录了当时各乐社的生存状况。
但是,这仅是对西安古乐的研究和利用,还没有抢救、扶持的具体措施。
长安古乐发展到今天,已远不是单凭热情抢救就能救得了的了。
不少曾热衷于古乐研究的专家面对古乐的现状已是心灰意冷。
演技衰退、后继乏人,是现阶段最为突出的问题。
目前老艺人有的已去世,在世的寥寥无几,而且因年事已高,能演奏的更是少之又少,古乐到了失传的边缘。
我觉得作为音乐学的学生,应该为长安古乐赋予青春和活力,不仅应该保护长安古乐,也应该为长安古乐注入新鲜的血液,使长安古乐后继有人,在此我有一个小的建议,我们学校在西安,对于研究长安古乐有很便利的条件,学校可以开设有关长安古乐的课程,请老艺人来教授,这不仅使古乐后继有人,也利于学生的研究。
长安古乐还有更大的发掘空间,希望长安古乐西安可以有新的发展,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