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考研政治马原真题

合集下载

历年考研政治34题马原答案分析

历年考研政治34题马原答案分析

(2012、34) (1) 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4分)答: 材料1 讲述的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

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即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

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

“碎花瓶理论”是对碎花瓶这一个别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他事物。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了质的飞跃的原理。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4分)答: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实质上反映了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和谬误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真理和谬误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

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真理离不开谬误,任何真理都离不开谬误,离开了谬误,真理也不存在了。

谬误离不开真理,任何谬误都离不开真理,离开了真理,谬误也不存在了。

真理和谬误相互渗透,真理渗透着谬误,谬误渗透着真理。

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真理能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既要看到真理,又要看到谬误。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并不是抹杀真理和谬误之间的区别,而是指没有单纯的、绝对的错误,是指由于不能辩证地对待错误而失去在错误中发现真理的可能。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20道(附答案)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20道(附答案)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20道(附答案)2017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20道(附答案)考研政治选择题的分数一定要少丢分,不同于主观题,选择题的考察对你知识把握的精确度要高,选项有近似和细微差别,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20道(附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D.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2.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3.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

成天地者,气也。

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

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

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

”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5.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 剩余价值论B. 阶级斗争理论C. 辩证法D. 科学的实践观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A. 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B. 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C. 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D. 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8.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A. 实践B. 运动C. 静止D. 时间和空间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0.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认识,但为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提供前提条件的是:A. 时间B. 空间C. 绝对运动D. 相对静止11.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A. 变化B. 增加C. 创新D. 运动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A.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B. 形而上学的思想C. 诡辩论的思想D. 唯心主义的思想13.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同一性和斗争性C. 绝对性和相对性D. 对抗性和兼容性1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A. 量和质的相互转化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 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15.认为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A. 形而上学观点B. 诡辩论的观点C. 唯心主义观点D. 辩证法的观点16.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A. 与本质无关的现象B. 纯粹偶然的现象C. 人的主观错觉D. 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1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2009-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分类汇编马原(五)(六)解析版

2009-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分类汇编马原(五)(六)解析版

就可以计算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首先,根据已知的条件:商品价格总额(24万亿元)和流通需要的货币量(3亿元),可以得知货币的流通速度是:24万亿元/3亿元=8万次。

今年的商品价格总额增长了10%,则总额为:24×(1+10%)=26.4万亿元。

据此,就可以求出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即26.4万亿元/8万次=3.3亿元。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故排除其他选项。

2\(2011年考研3.)【解析】在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过程中,商品--货币--商品,商品生产者只有顺利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把商品换成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货币,商品生产者才能生存下去。

即通过商品交换,使用价值才能转化为价值,具体劳动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D。

3\(2012年19.多选)【解析】此题考查价值问题。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

商品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而彼此可以比较。

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本质上体现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答案】CD4\(2013年3.)【解析】资本论中的表述说裁缝和他的顾客,无论谁穿这个上衣都是一样的,指的就是上衣的使用价值在起作用的时候的无差异性。

A、B两项表述不同,但含义一致,当顾客穿着上衣时,上衣就起着价值的作用,但是如果裁缝穿着上衣时,上衣就没有价值可言了,故A、B都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大学生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基本原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真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__________。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辩证法。

D. 形而上学。

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__________。

A. 实证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形而上学。

D. 唯心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

A. 阶级斗争。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D.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贯穿于__________。

A. 社会制度。

B. 社会发展。

C. 社会变革。

D. 社会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

A. 公有制。

B. 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主义。

D. 资本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最终目标是__________。

A. 实现共产主义。

B. 实现资本主义。

C. 实现社会主义。

D. 实现封建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

1.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是__________。

A. 反对帝国主义。

B. 维护民族利益。

C. 维护国际利益。

D. 维护国家利益。

2. 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是__________。

A. 维护国家利益。

B. 维护民族利益。

C. 反对帝国主义。

D. 维护国际利益。

以上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些真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门课程,深入学习,掌握其核心理论,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原政治:120道选择题考研精选(答案附带)

马原政治:120道选择题考研精选(答案附带)

马原政治:120道选择题考研精选(答案附
带)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历史现象都是()
A. 社会意识的表现
B. 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意识的产物
D. 社会存在的决定因素
答案:B
2.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A. 经济基础
B. 上层建筑
C. 社会制度
D. 社会形态
答案:A
...(以下题目省略)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6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 公平、正义、法治、和谐
答案:ABC
67.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A.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AB
...(以下题目省略)
第三部分:判断题
120.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答案:√
答案解析
本套马原政治选择题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事政治等多个方面。

在做题过程中,我们需要
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考查的意图。

2. 对照教材和政策文件,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3. 注意区分易混淆的概念和观点,避免误选。

4. 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家政策和热点问题。

希望这份考研精选选择题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

考研政治冲刺:马原唯物辩证法历年真题解析

考研政治冲刺:马原唯物辩证法历年真题解析

考研政治冲刺:马原唯物辩证法历年真题解析考研初试临近,考生们在抓紧冲刺复习的同时不要忘了12月15日至29日的准考证打印。

考研政治是考研最后冲刺期提分最快的一门科目,在此分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最重要的考点:唯物辩证法历年真题分析。

一起来学习吧!原因和结果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

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4.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提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真题例证】1993年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是A.存在先于本质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统一于存在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A)【解读】本题既可归于辩证法关于本质和现象关系的考查,又可归于历史观关于人的本质的考查。

考研政治马原试题

考研政治马原试题

考研政治马原试题2023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A.马克思主义视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动身点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相识C.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阅历的科学总结D.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D.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3.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A.无产阶级革命学说B.无产阶级政党学说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志向是A.实现共产主义社会B.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D.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5.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正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比。

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

马克思逝世已101多年了,作为一个宏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它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B.其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具有广博学问C.它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它在实践基础上的批判性和创建性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作为马克思理论体系不行分割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表现在A.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根据世界的原来面目照实地相识世界B.力求全面地相识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D.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3.在1873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最新考研政治试题马原客观题解析

最新考研政治试题马原客观题解析

考研政治试题马原客观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马原部分1.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

静止是()A.运动的普遍状态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衡量尺度D.运动的存在方式【答案】C【思路剖析】本题属于案例型考题,即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去探究其中所包含的哲理。

题干所引对联的作者,是毛泽东和周恩来。

1960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一行视察长沙,工作之余,到江边散步。

遥望橘子洲头,百舸争流,万帆竞发,毛泽东逸兴遄飞,口占一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联动静相对,意境悠远,三个断句,两处“顶针”,“洲”和“舟”又是谐音,应对难度极大。

毛泽东对身边的周恩来说:“恩来,我一时江郎才尽,请你来个锦上添花如何?”周恩来才思敏捷,了解长沙,应声对道:“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天心阁系长沙市内一景,与橘子洲相对。

整个对联工整流畅、浑然一体,留下一段佳句和佳话。

从考试答题的角度论,最关键的是抓住题干中的最后一句:“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

静止是()。

“.运动的普遍状态”是胡编的干扰项,学术上没有这个说法。

故A.项错误。

“.运动的内在原因”是矛盾,故B项为错误。

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没有“运动的存在方式”这个说法。

C.项“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是正确的说法。

该说法的出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所包含的深层哲理是在对立中认识同一。

【必背考点】《马原》第2章之“运动和静止”。

【应试对策】本题的难度,主要不是来自考查的内容,而是来自于干扰项的设定。

“运动”、“普遍”、“内在原因”、“存在方式”等,都是我们学习哲学中经常碰到的基本概念。

如果没有理解作为支撑,并且采取临时抱佛脚的突击记忆方式,比较难做出正确的决断。

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

2012-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马原部分)

2012-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马原部分)

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1.【答案】A【解析】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从马哲角度上讲,人有思维,有意识,能对客观世界反映,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

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事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量变质变规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3.【答案】B【解析】这是一道识记性考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就是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使用价值是劳动,价值是工资。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选项B。

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级表示不满。

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A劳资冲突的集中体现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4.【答案】C【解析】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就是两极分化,剥削程度加深,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相对人口过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大学生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
考研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

以下是一些历年来的真题,供大家参考。

一、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是什么?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包括哪些方面?
3.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哪些方面?
二、论述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3.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何
重要意义?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我们认识和改造经济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三、分析题。

1.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的观察和改造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何共通之处?
3.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如何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何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经济社会?
以上是一些历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真题,希望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做好充分的准备,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大家考试顺利!。

考研政治马原真题

考研政治马原真题

考研政治马原真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

作为考研政治的重要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一道考研政治马原的真题,并进行逐步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题目】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国家存在的客观规律,并说明其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指导意义。

【正文】一、国家存在的客观规律国家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固化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国家存在的客观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 社会分工与阶级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分工是国家存在的基础。

不同的社会成员在分工合作中形成了不同的阶级。

这种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国家是否存在的重要标志。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国家的存在和变化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经济基础是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国家存在的法律、政治和意识形态等超结构。

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国家的存在形式和发展方向。

3. 国家垄断暴力国家的权力是通过垄断暴力来实现的,具有强制性和一元化特征。

国家垄断暴力的存在,使得国家有能力确保社会秩序和维护统一。

4. 国家的历史不可避免性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存在都是历史的必然。

国家的形式和性质会随历史阶段的变化而不同,但国家作为社会关系的固化体现的本质不会改变。

二、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具体分析。

1. 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国家要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这要求国家创造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产秩序,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国家要通过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人民满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的社会制度,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2020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常考考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020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常考考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020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常考考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001年理科第18题(改编多选)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内涵有()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C.人的本质是自由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2009年第4题(单选)卢梭在《论人累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自由理性的外化2013年第18题(多选).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的绝大多数B.从质上说是社会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2018年第3题(单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A.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理B.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C.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原理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公布答案】2001年理科第18题(改编多选)BD2009年第4题(单选)C2013年第18题(多选)ABD2018年第3题(单选)D。

考研政治马原计算题

考研政治马原计算题

马政经计算题所需公式及定义一、公式资本家总投资=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c+v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c/v利润(量)=剩余价值(量)=m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可变资本=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必要劳动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二、例题(2013.4)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为15万元,假定其资本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A.25%B.75%C.50%D.125%[解析]按公式推算:资本家投资100万=c+v;资本有机构成c/v=4:1;由此得出c=80万,v=20万;利润量=剩余价值量=15万=m剩余价值率m’=m/v=15万/20万=75%,即答案B(2016.3)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

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

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A.20%B.50%C.30%D.200%[解析]按公式推算:资本家投资100万=c+v;购买劳动力支付10万=v;由此得出,c=90万;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由此得出120万-100万=20万=利润(量)=剩余价值(量)=m剩余价值率m’=m/v=20万/10万=200%,即答案D(2017.3)某企业投资汽车生产,生产一辆汽车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万元、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该汽车的生产价格是A.20万元B.20.5万元C.21.5万元D.22万元[解析]: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

此题生产成本=生产资料价值为15万元+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20万此题投资一辆汽车一共花费20万,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10%,平均利润即为20万X10%=2万。

马原历年考研选择题真题

马原历年考研选择题真题

绪论[已考试题]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干脆理论来源是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阅历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C)(1997年)2.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A)(1993年)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建性的统一(C)(1994年)4.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学说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D)(1995年)5.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探讨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C.供应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B)(1998年)第一章[已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殊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四周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C)(1997年)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起先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行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2003年)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分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相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其次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D)(2008年)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实唯物论观点(D)(1998年)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C)(1995年)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C)(1995年)7.主见“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见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B)(1999年)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相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A)(1994年)9.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特别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确定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亲密(A)(2009年)10.“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见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见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确定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D)(2001年)11.广阔农夫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30题(附答案)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30题(附答案)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30题(附答案)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30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题,满分80分)1. 【2006年单选1】恩格斯说:“鹰必翔于千里之上,而视力有限;兽穴于千寻之下,而听力无界。

日月、星辰、电、光、热、声、功,在宇宙之间,无处不有,无处不无。

鹰不能飞翔于千里之上,兽不能穴居于千寻之下,只是分工所引起。

”这段话表明()A.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B.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D. 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答案:A2. 【2007年单选2】与“沧海桑田”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答案:A3. 【2007年单选8】下列属于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的是()A. 人们能通过实践认识规律B. 人们在实践中可以利用规律C. 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答案:C4. 【2008年单选1】下列属于发展的实质的是()A. 事物数量的增减B. 事物场所的变动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 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答案:C5. 【2008年单选5】下列属于唯物辩证法范畴的是()A. 原因与结果B. 必然与偶然C. 本质与现象D. 以上都是答案:D6. 【2008年单选8】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是由()决定的。

A. 社会生产方式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C. 社会意识形态D. 社会革命答案:B7. 【2009年单选1】某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使劳动生产率提高50%,在原有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获得利润总额翻一番。

这主要体现了()A.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 生产成本的降低C. 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D. 生产关系的调整答案:A8. 【2009年单选5】下列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是()A. 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B. 科学实验活动C.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D. 以上都是答案:D9. 【2009年单选9】商品之所以能按其价值进行交换,是由于()A.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B. 商品的价值客观存在C.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D. 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答案:C10. 【2010年单选1】某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管理,使劳动生产率提高50%,而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70%。

历年考研《马原》试题库完整

历年考研《马原》试题库完整

历年考研《马原》试题库完整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考研政治科目中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考研生来说,熟悉历年考研《马原》试题库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完整的历年考研《马原》试题库,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背景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关系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比较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 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4.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1.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论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3.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物质生活观4.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和社会观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学说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制度理论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3.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和解释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其他历史理论的对比第六章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观1.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观3. 马克思主义对国际问题的分析和解释4.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观与其他国际理论的对比第七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原理3.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规律4.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与其他政治理论的对比第八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1.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人类学观2.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传承和创新观3.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发展规律4.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与其他文化理论的对比第九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1.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观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观3.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现象的分析和解释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与其他科学理论的对比第十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1.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人类学观2.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创作和鉴赏观3.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发展规律4.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与其他文艺理论的对比这份历年考研《马原》试题库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观、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等多个章节。

考研政治真题19题:马原选择题真题分析及答案要点

考研政治真题19题:马原选择题真题分析及答案要点

考研政治真题19题:马原选择题真题分析及答案要点2015.19马克思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 )A.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B.杰出人物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C.杰出人物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D.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与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密不可分此题考查的是杰出人物的相关知识点。

(1)按照个人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普通个人属于人民群众范畴,他们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其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

在历史人物中,对那些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称之为杰出人物。

(2)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

因此,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3)个人历史作用是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①杰出人物的出现体现历史必然性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行属于物质性的、决定性的的因素。

由此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对于杰出人物的产生及社会作用而言,就体现为必然性。

杰出人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即“时势造英雄”。

任何杰出人物的出现都是历史必然性的产物。

②具体的杰出人物则具有偶然性杰出人物的出现和作用也取决于个人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机遇、智慧、性格因素。

每一时代必然会出现自己的杰出人物,但杰出人物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出现,由谁来担当杰出人物,则具有偶然性。

③历史人物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历史人物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章2010年第1题(单选)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唯物论哲学派别的划分1995年理科第2题(单选)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无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质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1997年理科第1题(单选)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000年文科第2题(单选)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呆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2009年第1题(单选)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物质和意识1992年文科第6题(单选)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1994年理科第1题(单选)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996年理科第1题(单选)《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2006年第1题(单选)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2014年第17题(多选)长江的年龄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

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

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

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2300多万年。

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A.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B.时间和空间是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015年第17题(多选)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母质是土壤形成物质基础的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

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

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工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

土壤的生产过程说明()A.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C.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D.事物的产生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013年第1题(单选)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A.运动的衡量尺度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普遍状态D.运动的存在方式1999年理科第1题(单选)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2002年文科第16题.(多选)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

这是因为()A. 意识根源于物质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 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 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2005年第1题(单选)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2007年多选第17题(多选)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 )A. 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 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 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 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2010年第17题(多选)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

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

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2017年第2题(单选).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

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A.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D.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和人类社会1995年理科第3题(单选)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性B.绝对实践性C.客观实在性D.直接现实性2008年第3题(单选)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2004年第1题(单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2017年第17题(多选)生物学史,可以说是显微镜的发展史。

17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了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

此后,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和成像质量不断提升,人类对细胞的认知也随之深刻和全面。

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X射线晶体学发现了DNA (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人类的观察极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结构。

我国科学家的重要科研成果“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背后,也站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冷冻电子显微镜。

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A.实践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B.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正是依靠中介系统才能够相互作用C.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实践条件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D.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1992年文科第20题(改编为单选)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本体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2002年理科第1题(单选)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A. 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C. 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 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2003年第2题(单选)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2004年第2题(单选)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2003年第1题(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2008年第1题(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第二节辩证法三大规律1993年文科第15题(多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E.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2010年第5题(单选)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