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机械专业《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材料》是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它从材料的组成(元素)出发,研究了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微观结构(组织)及其转变,再从微观结构引申到材料的性能,从性能联系到材料的应用.从而,形成了以材料的组成、组织演变为理论基础,以实用工程材料选择为目的的教学过程.工程材料的理论部分抽象、难度大;应用部分范围广,对没有专业基础的大二学生,很难理解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调节教学内容,理论与实用有机结合,是提高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质量、
落实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本人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提出了《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供同仁们参考和探讨.1
工程材料课程体系的现状
1.1工程材料包含的内容
工程材料课程是由传统的“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演变而来,而“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是将材料专业的“金属学原理”和“热处理”中的基本内容浓缩、简化后形成的教学内容[1],包括晶体学理论、凝固理论、塑性变形理论、相图、热处理和金属材料等,课程偏重于材料的理论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性.为此,“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材及课程体系都做出了重大的改革,课程名称改为了“工程材料”,适应新培养模式的教材也相
继出版[2,3].新教材以培养学生合理选择材料、正确加工材料
的能力为重点,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对理论部分进行了精简,而对应用部分进行了拓宽[3].形成了以材料性能、材料学基础知识、常用工程材料、材料选用等四大部分组成的知识体系.
四大组成部分的知识结构和要求有很大不同,材料性能部分属于基本概念和定义的问题,材料学基础部分强调理论,常用工程材料部分属于理论、应用并重,材料选用部分是以实际应用为基础,理论实用相结合.1.2工程材料课程面临的问题1.2.1
实践环节的滞后问题
工程材料课程的目的是掌握材料的性能和应用[5],谈到
应用就必需接触实际生产工艺.金工实习是学生接触材料热处理、材料加工工艺最多的实践环节,但由于受多门教学课程的影响,金工实习是在工程材料课程之后开设的.由于没有金工实习的感性认识,学生对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机械加工(刀具、结构件等)等基本概念不清楚,对具体零件的使用性能要求就更加困惑了.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将工程实际问题展现给学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1.2.2
理论抽象问题
工程材料课程即没有数学、力学、物理等课程的严密逻辑推导,也没有制图、计算机等课程的直观操作,大多是材料的组织转变问题,而在生产中组织是看不见的,也很难用公式计算那样去推导.学生对组织感到非常困惑,以至于失去了学习信心.但没有组织分析就没有材料研究的科学意义,如何引导学生懂得组织的重要性,学会分析组织的方法尤为重要.1.2.3
材料种类过多问题
在“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工程材料课程的常用工程材料部分包含了金属材料、
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三种,数量繁多.这些材料在化学成分、构成机理、性能上有很大的区别,即便是材料学专业的本科生,也按上述三种分类设置模块方向.所以,对于机械专业同时学习三种材料的难度很大.为降低学习难度,教学中以金属材料中的钢铁为重点,对高分子材料工程、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章节,只是简单的介绍了结构与性能特点,没有体现组织、性能、应用的连贯性,教学效果不佳.1.2.4
实验课设置问题
工程材料课程共40学时,实验占6学时,其中的硬度实验是测定不同材料的洛氏硬度或布氏硬度,属于性能检测部分的验证性实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是分析了不同合金的室温组织,也属于验证性实验.热处理实验首先是制定钢的热处理工艺,再进行淬火处理,最后检测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将工艺、组织、性能联系在一起,是典型的综合性实验,效果很好.实验环节的主要问题是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大,而且硬度实验只是使学生学会了硬度的检测方法,过于简单,没有理论性的指导意义.因此,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添
应用型机械专业《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王殿梁1,钟美鹏2
(1.嘉兴学院
南湖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2.嘉兴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
摘要:综合分析了应用型机械专业《工程材料》课程的课程体系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组织-性能的关系为主线,降低难度,以点带面,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改革理念,并以具体实例详细叙述了教改的落实情况.
关键词:工程材料;教学改革;机械专业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8-0263-02
Vol.28No.8
Aug.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8期(下)
2012年8月263--
综合性实验很有必要.
2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
2.1贯穿“组织决定性能”主线
材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自从世界上出现了人类文明,也就相继产生了材料.尽管材料的发展历程特别悠久、漫长,但材料作为一种研究性的科学也不过150年.1863年光学显微镜首次用于金属的微观研究,人们看到了金属的微观结构—组织,并开始研究组织与性能的关系,从而诞生了金属学理论.20世纪初出现的X射线衍射技术和电子显微分析技术,把人们带入纳米级的微观世界,使金属学理论及应用技术有了很大提升.因此,组织是材料科学的基础,也是灵魂.
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彻“组织决定性能”这一理念.做到分合相继,变分散为集中[4].如在讲解晶体结构部分时,从三个常见的晶体结构,联系到钢的同素异构转变,再引申到钢在常温、高温的性能(如塑形)比较.这样,将一个抽象的理论(组织)与直观的实际(性能)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组织”的重要性,激起学生对“组织”研究的兴趣,实际上也是教会了学生研究材料的方法.
2.2突出重点,降低难度
相图是分析材料组织演变的最重要理论依据.做为传统的Fe-C合金,不论是目前,还是在人们有预见的将来,都是不可代替的材料,因此,在诸多相图分析中,Fe-C合金相图部分无疑是重中之重.Fe-C合金相图将简单的匀晶、共晶、包晶、共析等相图基本知识融为一体,内容多而复杂,学生学习难度很大,是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如何做到即能确保重点,又能突破难点?是教学中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确保理论基础,从分析简单Cu-Ni、Pb-Sn、Pb-Sn等合金的相图入手,使学生掌握结晶、共晶、共析、质量百分数等基本理论,了解什么是相图?相图的作用是什么?怎样分析相图?其次是从工程实际出发,简化难度较大的Fe-C合金相图.Fe-C合金相图中,包含了三大类合金:工业纯铁、钢和白口铸铁,工业纯铁相变简单,白口铸铁应用很少,钢是用途广泛的材料.教学中重点讲解钢的平衡结晶问题,工业纯铁和白口铸铁部分只做简单介绍,也可以学生自学.另外,相图给出的是从高温的液相平衡冷却至室温,而实际工程应用大多是从奥氏体区冷却到室温,在分析钢的平衡结晶问题时,可以从奥氏体区开始分析.经过以上的简化,学习难度大大降低,重点内容也得到了保证.
2.3理论与实际的生动结合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可以巩固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我们采取的方法首先是调整实验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如将原来的验证性实验-硬度实验,改为综合性实验-低碳钢拉伸时的组织性能分析,改后的实验与工程力学课程相结合,清晰的展现了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组织演变与性能(强度、硬度)的关系[5],又保留了原实验中的布氏硬度检测部分,效果很好.另外,还开设开放性实验—渗碳钢的组织与性能分析,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其次是解决金工实习的滞后问题.工程材料中的诸多理论问题,都有相对应的实际应用,如凝固理论—铸造生产;塑形变形理论—锻造、轧制,钢的热处理—淬火、退火,工具钢—刀具、模具,结构钢—齿轮、轴等.这些生产工艺或零部件,在学生没有进行金工实习之前是接触不到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录制了相关的生产场景,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条件,将实践性的场面及问题移植到课堂上,再提出工程中所关心的问题,如温度、塑形、硬度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弥补了教学计划中的不足.最后是组织演变的直观化.由于材料组织演变的难以捕捉性,有很多是通过示意图的形式解释组织的演变,使问题变得更加抽象,也缺乏生动性.我们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如金相图谱,将教材中的示意图与真实组织进行对照,增加说服力,提高教学效果.
2.4以点带面,删繁就简
在工程材料的应用部分,涉及到的材料种类、工艺繁多,一一介绍是不可能的,采取表格、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各种材料的特点和应用也很乏味.我们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会选择材料的方法上,以机械行业的常用零件(齿轮、轴、箱体、刀具等)为例,从零件的使用要求(性能)入手,材料选择、制订热处理工艺、分析最终组织,深入贯彻了组织决定性能的理念.对于用途相对较少的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只做科普性的要求,留给学生课后自学.切勿图大贪多,枯燥的讲解各种零件的性能要求,再简单的去查表比较各种材料的性能,破坏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总之,贯彻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依据,不求深度与数量,但求质量与效果,树立组织决定性能的理念,学会分析选择材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叶宏,李晖,郑章耕.《工程材料》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4):97-98.〔2〕于艳丽,胡凤翔.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王章忠.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魏德强,王荣,薛兴,等.《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29(4):183-185.
〔5〕王殿梁,熊小青,黄发军.材料塑形变形过程中组织与性能关系的综合实验设计[J].热加工工艺,2010,40(16):13-15.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