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实验报告
反相比例电路实验报告
反相比例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反相比例电路的调试方法,掌握反相比例电路的各项参数的测量方法,并对其工作原理及应用有深入了解。
实验器材:函数信号发生器、多用表、电容、电阻、运算放大器实验原理:反相比例电路由一个运算放大器和两个电阻组成。
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极大,因此两个输入端的电流极小,可以近似认为为零。
运放内部有一电路结构,能够输出一个等于负载电阻 R2 与输入电阻 R1 比值的放大倍数,与输入电压 U1 间成反比的电压 Uo,即:Uo = -U1*R2/R1其中负号表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极性相反。
实验步骤:1. 准备好所需器材和元件,并组装电路,注意电路的连接正确无误。
2. 将多用表的一个端口接入电阻 R1 的一端,另外一个端口接入电阻 R2 的一个端口,通过读出端口电压的大小计算出 R2/R1 的数值,并记录下来。
3. 接通电源,开启函数信号发生器,将输出信号的频率设置为 1kHz,幅度为 5V 。
4. 将信号输入到输入端口,并通过多用表测量输出端口的电压,记录下其大小,通过计算来验证实验结果。
5. 更改输入信号的幅度,并记录下输出信号的幅度变化情况。
6. 更改电阻 R2 的数值,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记录下输出信号的大小和计算出的放大倍数,来验证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1. 计算出 R2/R1 的比值为2.5 。
2. 当输入信号幅度为 5V 时,输出信号的幅度为-12.5V;当输入信号幅度为 10V 时,输出信号的幅度为-25V。
3. 当电阻 R2 值从1kΩ 变为2kΩ 时,输出信号的幅度也变化了,从 -12.5V 变为 -25V。
本实验利用反相比例电路调试方法,成功地组装了反相比例电路。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2. 反相比例电路与输入电压保持反向,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正相关,且放大倍数为负值。
3. 在固定输入电压的情况下,电路的输出信号幅度随着电阻 R1 和 R2 的变化而变化。
CMOS反向器版图设计实验报告
上海电力学院VLSI原理和设计报告题目:CMOS反向器的版图设计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年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刘伟景一、实验目的1、熟悉virtuoso editing、LSW设计窗口及操作2、熟练掌握设计快捷键的操作3、培养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中减小芯片面积的设计技巧和方法的能力4、认识版图数据文件二、实验设备硬件环境:英特尔I5 PC机、SUN BLADE工作站软件环境:solaris操作系统、Cadence集成电路设计软件三、实验内容实验一UNIX上机实验(1)实验内容及步骤:1.在主目录/home/student/stu231 或/home/student/stu231创建自己的子目录(姓名全拼)。
注意:以后的新建文件和目录全部都在子目录中进行。
2.对根目录进行详细列表并将结果存入自己的子目录下新文件lsl.log中,并用cat命令显示该文件内容,再用file命令查看该文件类型。
3.用cat命令将自己建立的lsl.log文件扩展3次形成一个新文件ls2.log,并用more命令显示该文件内容,统计该文件的行数,并将此信息追加到文件末尾。
4.对自己的子目录打包后压缩,查看形成的新文件信息后,在进行解压和解包。
5.为自己创建一个新的目录new,将自己原目录下的文件拷贝到新目录new中。
6.删除新目录及其下的所有文件。
7.用定向的方法把who命令形成的结果保存到文件who.log中,并查看该文件内容。
8.用chmod命令修改文件who.log的可执行权限使其成为可执行文件,并运行该文件查看结果。
9.进入VI编辑器再次修改文件who.log的内容,其内容为对目录的详细列表,并使改变who.log的可执行权限,使得其权限形式为“r w x r- x r - -”。
并执行之。
实验二:UNIX上机实习(续)10.进入VI编辑器修改lsl.log文件内容,利用全局替换命令将“root”修改为“stu”。
电动机正反转实验报告
电动机正反转实验报告电动机正反转实验报告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一、实验目的1、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手动控制正反转控制、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不同接法。
二、实验设备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挂箱等三、实验方法1、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1)按下“关”按钮切断交流电源,按下列图接线。
经指导老师检查无误后,按下“开”按钮通电操作。
(2)合上电源开关Q1,接通220V三相交流电源。
(3)按下SB1,观察并记录电动机M的转向、接触器自锁和联锁触点的吸断情况。
(4)按下SB3,观察并记录M运转状态、接触器各触点的吸断情况。
(5)再按下SB2,观察并记录M的转向、接触器自锁和联锁触点的吸断情况。
图1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ABCFR1KM1KM2Q1220VL1L2L3FU1FU2FU3FU4KM2KM1KM1KM1KM3、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1)按下“关”按钮切断交流电源。
按图2接线。
经检查无误后,按下“开”按钮通电操作。
(2)合上电源开关Q1,接通220V三相交流电源。
(3)按下SB1,观察并记录电动机M的转向、各触点的吸断情况。
(4)按下SB3,观察并记录电动机M的转向、各触点的吸断情况。
(5)按下SB2,观察并记录电动机M的转向、各触点的吸断情况。
220VL2L1Q1L3FU2FU3FU1FU4KM1KM2FR1SB2SB1图2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ABC四、分析题1、接触器和按钮的联锁触点在继电接触控制中起到什么作用?实验二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一实验目的1.掌握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基础原理;2.掌握变频器常用控制参数的设定方法;3.掌握由变频器控制交流电机多段速度及正反向运转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1.变频器;2.交流电机。
三、实验方法(一)注意事项参考变频器的端子接线图,完成变频器和交流电机的接线。
主要使用端子为RST;UVW;PLCFWDREVBXRSTX1X2X3X4CM。
电机正反转实验报告
电机正反转实验报告引言电动机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电力设备,在工业、农业和家庭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动机的正反转是其最基本的运行方式之一,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常见。
本报告旨在通过电机正反转实验,探究电动机正反转的原理与应用。
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电动机正反转的原理,并检验实际操作中电动机正反转的可行性与稳定性。
2. 实验原理电动机的正反转是通过调节电流方向或改变相序来实现的。
在直流电动机中,正向电流引起电枢和励磁线圈产生相同方向的磁通,即为正转;反向电流引起磁通方向相反,即为反转。
而在交流电动机中,通过改变电源的相序可以实现正反转。
3.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 直流电动机- 交流电动机- 电路板- 开关- 电源方法:a) 直流电动机正反转实验:- 将直流电动机连接至电路板上的直流电源,并通过连接线与电源相连。
- 调节电源开关,使电机正转。
- 改变电源开关的方向,观察电动机反转情况。
b) 交流电动机正反转实验:- 将交流电动机连接至电路板上的交流电源,并通过连接线与电源相连。
- 调节电源开关,观察电机正转情况。
- 改变电源的相序,观察电动机反转情况。
4. 实验结果与分析a) 直流电动机正反转实验结果:在直流电动机实验中,当电源开关正向时,电机呈正转状态;当电源开关反向时,电机呈反转状态。
通过实验观察得知,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较为简单可行。
b) 交流电动机正反转实验结果:在交流电动机实验中,通过改变电源的相序,可以实现电机的正反转。
当电源相序为正向时,电机呈正转状态;当电源相序为反向时,电机呈反转状态。
经过实验验证,交流电动机的正反转也是可操作的。
5. 实验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对电动机的正反转进行了探究和验证。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调整电流方向或改变相序可以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
这对于电动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控制非常重要,使其能满足各种不同的运行需求。
6.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电动机正反转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均可以通过调整电流方向或改变相序实现正反转。
2021年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反风实验报告
2021年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反风实验报告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要求,“矿井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反风试验,并测定主要风路反风后的风量”,我矿结合生产实际情况,于二0二一年十一月三日进行了矿井反风演习,现将此次反风演习实验进行报告:一.反风演习的目的反风演习是为了检验矿井主要通风机能否及时启动反转运行,也是考察主扇操作人员对反风操作的熟练程度,并检验反风装置及反风设施的建筑管理和维修质量,同时要求测定矿井反风后井下巷道的风流方向和有效风量,为矿井灾害处理提供技术参考依据,优化矿井通风网络,发现并解决反风演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矿井整体抗灾能力,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二.反风演习组织为了及时协调处理反风演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反风演习安全顺利进行,矿成立了反风演习指挥部,以袁宗明任本次技术总指挥,安全副矿长、生产技术部、安全、通风、机电负责人参加,及相关部门为成员的。
反风演习时从事地面指挥及作业的人员12人,从事井下作业的人员22人。
本次反风演习历时2个小时50分钟,反风演习前1#风机矿井总回风量1668m"/min,反风演习时矿井井下总回风量为867m"/min,矿井反风率为52%;反风演习前2#风机矿井总回风量1788m2/min,反风演习时矿井井下总回风量为913m*/min,矿井反风率为51%。
从指挥部下达反风命令到井下风流反向历时1-2分钟,符合规程要求能在10分钟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的供给风量达到50%以上,大于规程要求的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的40%,效果很好。
这次反风演习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主要有以下方面:1、组织严明。
矿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任总指挥、安全副矿长、各科室及坑口成员组成的反风演习总指挥部,在指挥部的领导下,保证了这次反风演习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准备充分。
矿对这次反风演习非常重视,由总工程师召集有关人员召开了反风演习预备会和反风演习计划及措施学习会,强调注意事项,明确职责划分,做到人尽其责。
电路实验报告_3
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一、实验目的1.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2.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方法3.熟悉实验台上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二、原理说明电路元件的特性一般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 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之间的函数关系I=f(U)来表示,即用I-U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电阻元件是电路中最常见的元件,有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之分。
实际电路中很少是仅由电源和线性电阻构成的“电平移动”电路,而非线性器件却常常有着广泛的使用,例如非线性元件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可以把交流信号变换成直流量,在电路中起着整流作用。
万用表的欧姆档只能在某一特定的U和I下测出对应的电阻值,因而不能测出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一般是用含源电路“在线”状态下测量元件的端电压和对应的电流值,进而由公式R=U/I求测电阻值。
1.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符合欧姆定律U=RI,其阻值不随电压或电流值的变化而变化,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1-1(a)所示,该直线的斜率等于该电阻器的电阻值。
图1-1 元件的伏安特性2.白炽灯可以视为一种电阻元件,其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一般灯泡的“冷电阻”与“热电阻”的阻值可以相差几倍至十几倍。
通过白炽灯的电流越大,其温度越高,阻值也越大,即对一组变化的电压值和对应的电流值,所得U/I不是一个常数,所以它的伏安特性是非线性的,如图1-1(b)所示。
3.半导体二极管也是一种非线性电阻元件,其伏安特性如图1-1(c)所示。
二极管的电阻值随电压或电流的大小、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它的正向压降很小(一般锗管约为0.2~0.3V,硅管约为0.5~0.7V),正向电流随正向压降的升高而急剧上升,而反向电压从零一直增加到十几至几十伏时,其反向电流增加很小,粗略地可视为零。
发光二极管正向电压在0.5~2.5V 之间时,正向电流有很大变化。
可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但反向电压加得过高,超过管子的极限值,则会导致管子击穿损坏。
cmos反向器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cmos反向器电路设计实验报告CMOS反向器电路设计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设计和实现CMOS反向器电路,验证其基本功能和性能。
通过实验测试,我们评估了反向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延迟时间和功耗等性能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CMOS反向器电路具有较高的性能和可靠性。
引言: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是集成电路设计中最常用的工艺之一,其具有功耗低、噪声抑制能力强等优点,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反向器是CMOS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门,其功能是将输入信号反转输出。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CMOS反向器电路,验证其基本功能和性能。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所需材料:- 电路设计软件(如LTspice)- CMOS反向器电路元件(晶体管、电阻、电容等)- 直流电源- 示波器2. 实验步骤:1) 在电路设计软件中绘制CMOS反向器电路原理图。
2)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晶体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
3) 连接电路并进行仿真测试,调整电阻和电容等参数,以满足设计要求。
4) 使用直流电源为电路供电,并使用示波器测量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波形。
5) 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并评估反向器的性能。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试,我们得到了CMOS反向器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
我们观察到,当输入电压为高电平时,输出电压为低电平;而当输入电压为低电平时,输出电压为高电平。
这验证了反向器的基本功能。
我们还测试了反向器的延迟时间和功耗。
延迟时间是指输入信号从发生变化到输出信号发生变化之间的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CMOS 反向器的延迟时间较短,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
功耗是指电路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的能量。
实验结果显示,CMOS反向器的功耗较低,符合低功耗设计的要求。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和实现了CMOS反向器电路,并验证了其基本功能和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反向器具有较高的性能和可靠性。
CMOS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的发展,为现代电子设备的制造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电路实验报告参考直流
+-U2U 1R 2R I +-VR V图 2-1AR A串入A R AmI IRI AI R图 2-2S可调恒流源实验报告参考〔直流局部〕实验一根本实验技术一、 实验目的:1. 熟悉电路实验的各类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指针式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测量方法及仪表误测量误差的计算。
3. 掌握线性、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4. 验证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
二、需用器件与单元: 序号 名称型号、规格 数量 备注 1 多路可调直流电源 LPS323D12 直流电流表 IEC60092–504 13 直流电压表 GB/T7676–1998 14 电路实验箱 YYDG-*A1 15数字万用表VCTOR VC9807A+ 1三、实验内容:(一) 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A 、根本原理:通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而电压表和电流表都具有一定的内阻,分别用R V 和R A 表示。
如图2-1所示,测量电阻R 2两端电压U 2时,电压表与R 2并联,只有电压表内阻R V无穷大,才不会改变电路原来的状态。
如果测量电路的电流I ,电流表串入电路,要想不改变电路原来的状态,电流表的内阻R A 必须等于零,。
但实际使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一般都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即它们的内阻不可能为无穷大或者为零,因此,当仪表接入电路时都会使电路原来的状态产生变化,使被测的读数值与电路原来的实际值之间产生误差,这种由于仪表内阻引入的测量误差,称之为方法误差。
显然,方法误差值的大小与仪表本身内阻值的大小密切相关,我们总是希望电压表的内阻越接近无穷大越好,而电流表的内阻越接近零越好。
可见,仪表的内阻是一个十分关注的参数。
通常用以下方法测量仪表的内阻: 1.用‘分流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设被测电流表的内阻为R A ,满量程电流为I m,测试电路如图2-2所示,首先断开开关S,调节恒流源的输出电流I,使电流表指针到达满偏转,即I =I A =I m。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实验报告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实验报告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实验报告引言:反相比例运算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路配置,广泛应用于电子工程中的信号处理、控制系统和测量仪器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搭建电路并进行测量,验证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目的:1. 了解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掌握搭建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的方法;3. 熟悉使用示波器进行电路信号测量和分析。
实验器材:1. 功能发生器;2. 反相比例运算放大器;3. 电阻箱;4. 示波器;5. 连接线等。
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电路图搭建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将功能发生器的输出信号连接到反相输入端,将电阻箱与输出端连接,示波器连接到电阻箱两端,以便测量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波形。
2. 调节功能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和幅度,记录不同输入信号下的输出信号波形和幅度。
3. 通过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并记录相应的测量数据。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和幅度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可以将输入信号的幅度按比例放大,并取反输出。
2. 输入信号的幅度越大,输出信号的幅度也越大,但是输出信号的相位与输入信号相反。
3. 改变电阻箱的阻值可以改变输出信号的幅度,阻值越大,输出信号的幅度越小,反之亦然。
4.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在一定范围内,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结果验证了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的线性放大和取反输出功能。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使用示波器进行电路信号测量和分析,提高了实验技能。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的应用广泛,对于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反相比例运算电路,提高电子工程技术水平。
反求设计实验报告
反求设计实验报告一.反求设计理论的分析1.1反求工程的概念与内容人们通常所称的设计,一般均指正向设计。
先是市场调研设计要求,然后设计师创造性的劳动,最后完成产品的设计。
而反求工程则是在己知某种产品的有关信息(包括硬件、软件、照片、广告、情报等)的条件下,以方法学为指导,以现代设计理论、方法、技术为基础,运用各种专业人员的工程设计经验、知识和创新思维,回溯这些信息的科学依据,即寻求这些信息的先进性、积极性、合理性、改进的可能性等等,达到充分消化和吸收,然后在此基础上改进、挖潜进行再创造,反求工程是己有设计的设计。
反求工程涉与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几何形状反求、材料反求、工艺反求等许多方面。
一般可以按反求对象分为以下三类:实物反求;软件反求;影像反求。
从狭义上说,反求工程主要指几何形状反求。
传统的几何形状反求的工作流程如下:图1.1传统几何形状反求的工作流程这种反求方式往往带来以下问题:a.仿制精度不足,翻制模具和手工测绘难以保证精度;b.加工工艺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熟练技工;c.处理方式有限,对于一些复杂曲面难以加工;d.花费成本太大,需要多种加工设备和工具;e.开发周期长,模具的制造要耗费大量的工时;f.改变设计困难,不便对产品进行改进。
总之传统的反求方式使得设计制造与开发产品的效率很低,而且主要是用来仿制已有产品,难以作为一种创新设计手段。
这些问题使反求工程的应用X围也因此受到了很大限制。
近十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曲面重构技术、快速原型制造等技术的发展与兴起,反求工程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家电、航空、汽车、轻工、医疗等领域。
较之于传统的反求技术,速度大为提高。
现有的反求工程就是指根据先进的测量设备从实物模型测得的数据,构造出该物体CAD模型,继而将这些模型和设计表征用于产品的分析和制造。
它可以方便快捷地提取难以用CAD设计的零件以与艺术模型的数据。
它在产品快速设计与快速制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和自锁控制及联锁正反转控制实验报告》
《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和自锁控制及联锁正反转控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特性。
2.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和自锁控制。
3. 掌握联锁正反转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设备:1. 三相异步电动机。
2. 电动机控制器。
3. 转动表。
4. 交流电源。
5. 电阻箱。
6. 电流表、电压表。
7. 开关。
实验原理: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是一种常用的电动机,它通过三相交流电源供电,产生旋转磁场,驱动转子旋转。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特性是:(1) 启动电流大。
(2) 转速变化范围小。
(3) 转矩较小。
(4) 负载能力强。
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和自锁控制(1) 点动控制点动控制是一种控制方法,通过按下控制按钮使电动机运行一定时间后自动停止,可用于定位、检测、调整等工作。
点动控制可用电路实现。
(2) 自锁控制自锁控制也是一种控制方法,通过按下控制按钮使电动机运行一次后停止,并锁定在停止状态。
自锁控制可用电路实现。
3. 联锁正反转控制联锁正反转控制是指,在电动机正转和反转时,按下另一个按钮将被联锁,使电动机停止后再按下原来的按钮才能启动电动机反向运转。
联锁控制可用电路实现。
实验步骤:1. 连接电动机和控制器(1) 将电动机的三条电缆分别连接至控制器的三条电缆;(2) 按照指示将控制器连接至电源上。
2. 点动控制(1) 打开交流电源,并启动控制器。
(2) 按下点动按钮,控制器工作,电动机转动;(3) 松开按钮,电动机停止。
3. 自锁控制(1) 按下自锁按钮,控制器工作,电动机转动;(2) 松开按钮,电动机停止,并锁定在停止状态。
4. 联锁正反转控制(1) 按下正转按钮,电动机正向旋转;(2) 按下关锁按钮,电动机停止;(3) 按下反转按钮,电动机反向旋转。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特性和点动控制、自锁控制、联锁正反转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并且通过实验获得了相关数据和图表,验证了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往返运行电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往返运行电路的工作原理。
2. 学习并验证电路中不同元件对往返运行电路性能的影响。
3.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往返运行电路是一种特殊的电子电路,其特点是能够在两种状态之间自动切换。
这种电路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信号处理等领域。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往返运行电路,观察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三、实验设备1. 实验箱2. 信号发生器3. 数字示波器4. 电阻5. 电容6. 二极管7. 晶体管8. 电源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包括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元件。
2. 调整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调整电路中的电阻、电容等元件的参数。
3. 观察现象: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出波形,记录波形特征。
4. 分析结果:分析电路中不同元件对往返运行电路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阻对往返运行电路的影响:- 当电阻值较小时,电路的往返速度较快,输出波形周期较短。
- 当电阻值较大时,电路的往返速度较慢,输出波形周期较长。
- 电阻值的变化会影响电路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2. 电容对往返运行电路的影响:- 当电容值较小时,电路的往返速度较快,输出波形周期较短。
- 当电容值较大时,电路的往返速度较慢,输出波形周期较长。
- 电容值的变化会影响电路的储能能力和响应速度。
3. 二极管对往返运行电路的影响:-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在电路中起到控制电流流向的作用。
- 改变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可以调节电路的往返速度。
- 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状态对电路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4. 晶体管对往返运行电路的影响:- 晶体管具有放大和开关作用,在电路中起到调节电流和电压的作用。
- 改变晶体管的放大倍数,可以调节电路的往返速度和输出幅度。
- 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状态对电路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有重要影响。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往返运行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了不同元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正反转的实验报告
正反转的实验报告正反转的实验报告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事物或现象的正反转,即在某种条件下,事物或现象会从正向转变为反向,或者从反向转变为正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探索正反转的原理和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整理了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一:温度对物质状态的正反转实验目的:研究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观察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正反转现象。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测量它们的温度。
2. 将一块冰块放入冷水中,观察冰块的状态变化。
3. 将一块冰块放入热水中,观察冰块的状态变化。
实验结果:在冷水中,冰块逐渐融化,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呈现正向转变的现象。
在热水中,冰块逐渐凝固,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呈现反向转变的现象。
实验分析:温度是物质状态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低温下,物质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导致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呈现反向转变的现象。
而在高温下,物质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弱,导致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呈现正向转变的现象。
实验二:光线对植物生长的正反转实验目的:研究光线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正反转实验步骤:1. 准备两盆相同品种的植物,并放置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一盆放在充足的阳光下,另一盆放在光线较弱的地方。
2. 每天浇水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茎长、叶片数量和颜色等。
实验结果:在充足的阳光下,植物茎长增长迅速,叶片翠绿丰满,呈现正向转变的现象。
在光线较弱的地方,植物茎长停滞不前,叶片变黄干瘪,呈现反向转变的现象。
实验分析: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光线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植物的光合效率。
充足的阳光能够提供充足的能量,促进光合作用进行,使植物能够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促进生长,呈现正向转变的现象。
而光线较弱则无法满足植物的光合需求,导致光合作用受限,生长受阻,呈现反向转变的现象。
实验三:压力对人体情绪的正反转实验目的:研究压力对人体情绪的影响,观察人体在不同压力下的正反转现象。
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和自锁控制及联锁正反转控制实验报告
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和自锁控制及联锁正反转控制实验报告图2-5 按钮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按图2-5接线,实验操作步骤如下:(1) 按控制屏启动按钮,接通三相交流电源;(2) 按正向起动按钮SB1,电动机正向起动,观察电动机的转向及接触器的动作情况。
按停止按钮SB3,使电动机停转;(3) 按反向起动按钮SB2,电动机反向起动,观察电动机的转向及接触器的动作情况。
按停止按钮SB3,使电动机停转。
实验完毕,按控制屏停止按钮,切断实验线路电源。
实验现象:按正向启动按钮SB1,电机正转,接触器KM1工作,按下SB3电机停止运行;按反向启动按钮SB2,电机反转,接触器KM2工作,按下SB3电机停止运行;2. 接触器和按钮双重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按图2-6接线,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通电操作。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图2-6 接触器和按钮双重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1) 按控制屏启动按钮,接通三相交流电源。
(2) 按正向起动按钮SB1,电动机正向起动,观察电动机的转向及接触器的动作情况。
按停止按钮SB3,使电动机停转。
(3) 按反向起动按钮SB2,电动机反向起动,观察电动机的转向及接触器的动作情况。
按停止按钮SB3,使电动机停转。
(4) 按正向(或反向)起动按钮,电动机起动后,再去按反向(或正向)起动按钮,观察有何情况发生?(5) 电动机停稳后,同时按正、反向两只起动按钮,观察有何情况发生?(6) 失压与欠压保护按起动按钮SB1(或SB2)电动机起动后,按控制屏停止按钮,断开实验线路三相电源,模拟电动机失压(或零压)状态,观察电动机与接触器的动作情况,随后,再按控制屏上启动按钮,接通三相电源,但不按SB1(或SB2),观察电动机能否自行起动?实验完毕,按控制屏停止按钮,切断实验线路电源。
实验现象:按下SB1,电机正向旋转,KM1正常工作,按下SB3电机停止运行。
按下SB2,电机反向旋转,KM2正常工作,按下SB3电机停止运行。
丝杠反向间隙实验报告
丝杠反向间隙实验报告引言丝杠反向间隙是影响丝杠副传动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丝杠副传动过程中,反向间隙会导致丝杠螺母在方向反转时产生一段位移,从而影响设备的定位精度。
为了研究丝杠反向间隙对传动精度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丝杠反向间隙对传动精度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验证理论模型并提出优化措施,以提高丝杠副的传动精度。
实验方法实验装置本次实验采用了丝杠副实验平台,实验平台包括一个丝杠、一个电动机以及与电动机相连的测量设备,如图1所示。
该平台能够实现丝杠的正向和反向旋转,并通过测量设备记录位移的变化。
![实验装置](experiment.png)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1. 将丝杠副实验平台调整至初始状态,保证丝杠和螺母之间无间隙。
2. 开始实验前,先将系统各部件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
3. 运行电动机,使丝杠以一定速度进行正向旋转,并记录测量设备测得的位移值。
4. 运行电动机,使丝杠停止,并立即反向旋转,记录测量设备测得的位移值。
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分别取不同的旋转速度来进行实验。
6. 结束实验后,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采集到的数据,我们得出了丝杠反向间隙对传动精度的影响。
首先,我们观察到在反向旋转时,丝杠螺母会产生一定的位移,该位移即为反向间隙。
随着旋转速度的增加,反向间隙也增大。
这可能是因为在高速旋转时,螺杆所受到的惯性力导致螺母无法立即紧密贴合螺杆,从而产生位移。
其次,我们发现反向间隙对传动精度的影响非常明显。
当反向间隙较小时,位移值较小,传动精度相对较高。
而当反向间隙较大时,位移值明显增大,传动精度下降。
这与理论模型中反向间隙对传动精度的影响是一致的。
最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优化丝杠副传动精度的建议。
首先,可以增加螺杆和螺母的配合精度,减小反向间隙的大小。
其次,可以使用简化改进的螺纹副结构,减小间隙的产生。
反向减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逆向减法实验,探究个体在执行认知任务时的反应时差异,特别是对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分析,以及性别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计算机、视觉刺激(文字和图形)、实验软件等。
2. 实验被试实验被试为20名大学生,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
3.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2(性别:男/女)×3(反应类型: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的混合实验设计。
4. 实验程序实验程序由以下步骤组成:(1)被试熟悉实验程序,了解实验要求。
(2)被试进行简单反应时实验,要求被试在看到特定刺激时尽快做出反应。
(3)被试进行辨别反应时实验,要求被试在看到不同刺激时辨别其类别并做出反应。
(4)被试进行选择反应时实验,要求被试在看到不同刺激时选择特定刺激并做出反应。
(5)对被试的反应时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三、实验结果1. 反应时数据实验结果显示,男性被试在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平均反应时间分别为(200±20)ms、(250±30)ms和(300±40)ms;女性被试的平均反应时间分别为(210±25)ms、(260±35)ms和(310±45)ms。
2. 反应时差异分析(1)简单反应时:男性被试与女性被试在简单反应时上无显著差异(p>0.05)。
(2)辨别反应时:男性被试与女性被试在辨别反应时上无显著差异(p>0.05)。
(3)选择反应时:男性被试与女性被试在选择反应时有显著差异(p<0.05),男性被试的平均反应时间显著低于女性被试。
3. 反应时与性别的关系(1)简单反应时:性别对简单反应时无显著影响。
(2)辨别反应时:性别对辨别反应时无显著影响。
(3)选择反应时:性别对选择反应时有显著影响,男性被试的平均反应时间显著低于女性被试。
反向凝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反向凝集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反向凝集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学习如何通过反向凝集实验检测特定抗原。
二、实验原理反向凝集实验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实验方法。
该实验原理是利用抗体致敏颗粒检测可溶性的抗原。
具体来说,将特异性抗体吸附于与免疫无关的颗粒(如红细胞、乳胶颗粒等)上,形成致敏颗粒。
当待测样本中的抗原与致敏颗粒上的抗体结合时,若发生凝集反应,则表明待测样本中含有相应的抗原。
三、实验材料1. 抗体致敏颗粒(如致敏红细胞、致敏乳胶颗粒等)。
2. 待测样本(可能含有特定抗原的样品)。
3. 缓冲液(如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等)。
4. 试管、移液器、吸管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抗体致敏颗粒用缓冲液洗涤2-3次,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2)将待测样本用缓冲液稀释至适当浓度。
2. 反向凝集实验(1)取3支试管,分别标记为A、B、C。
(2)向试管A中加入待测样本,试管B中加入已知含有特定抗原的阳性对照,试管C中加入不含抗原的阴性对照。
(3)向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抗体致敏颗粒。
(4)轻轻振荡试管,使样本、抗体致敏颗粒充分混合。
(5)观察各试管中的反应情况,记录凝集现象。
3. 结果分析(1)若试管A出现凝集现象,而试管B和C不出现,则表明待测样本中含有特定抗原。
(2)若试管A、B、C均出现凝集现象,则表明待测样本中含有多种抗原。
(3)若试管A、B、C均不出现凝集现象,则表明待测样本中不含有特定抗原。
五、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试管A中加入待测样本后,出现了明显的凝集现象,而试管B和C未出现凝集现象。
因此,可以判断待测样本中含有特定抗原。
六、实验讨论1. 反向凝集实验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优点,适用于临床诊断、疾病检测等领域。
2.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抗体致敏颗粒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2)待测样本的稀释和浓度控制。
(3)实验操作应规范,避免人为误差。
IOR返回抑制实验报告
IOR返回抑制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说到IOR返回抑制,可能很多人觉得有点晦涩难懂,没错,就是那种让你突然反应不出来的神秘机制。
简单来说,IOR就是“反向注意抑制”,是大脑处理视觉信息时出现的一种现象。
它的原理很简单:当你的眼睛被某个东西吸引过去时,大脑会有个瞬间的延迟反应。
这种延迟就是IOR。
就好像你在街上走着,突然看到一个大广告牌,但你的大脑并不会立刻去看它,而是可能先“忽略”它,转而把注意力放到其他地方。
等你回过神来,才意识到广告牌在那儿。
这种短暂的“忽视”,就叫做IOR。
这玩意儿其实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说,驾驶的时候你看到前方有个东西,但大脑瞬间的IOR反应能让你在几秒钟内不去直接盯着那个东西,而是先集中注意力在其他地方,避免发生碰撞。
简而言之,它让我们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更好地处理信息。
二、实验目的与方法实验的目的嘛,当然就是想弄清楚IOR这种现象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咱们知道,IOR是个挺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视觉注意力的分配。
那么通过实验,咱们能不能找出哪些因素会影响它呢?是不是人的注意力水平或者大脑的疲劳程度会让IOR的效应强度发生变化呢?这些都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方法上,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反应实验。
参与者坐在电脑前,屏幕上会出现一些视觉刺激。
为了让结果更真实,我们设置了多个实验条件,包括不同的刺激呈现方式、不同的时间间隔以及不同的视觉干扰。
实验期间,参与者的任务是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做出相应的反应,看看他们是否能在短暂的抑制期内正确反应。
为了确保结果的可靠性,我们还进行了多轮试验,调整了实验的时长、刺激的类型和参与者的状态。
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哦,这个实验过程还真有点意思。
先说说,参与者被要求眼睛盯着屏幕中间一个小点,接着屏幕四周会出现一些突如其来的视觉刺激,像是亮点或者图案。
然后,目标刺激就会出现,参与者的任务是尽量快地点击目标。
反向直接凝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反向直接凝集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该实验在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3. 学会使用标准化的实验流程进行病原体抗原的检测。
二、实验原理反向直接凝集实验是一种检测可溶性抗原的方法。
该实验原理是将已知抗体直接吸附于颗粒性载体(如红细胞)上,然后与待测的可溶性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导致颗粒性载体发生凝集现象。
通过观察凝集反应的强弱,可以判断待测抗原的存在与否。
三、实验材料1. 抗原抗体复合物2. 红细胞(O型)3. 抗血清4. 生理盐水5. 试管6. 试管架7. 移液器8. 移液器吸头9. 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制备抗体致敏红细胞- 将抗血清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制备成适当浓度的抗体溶液。
- 将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去除血浆蛋白等杂质。
- 将抗体溶液与红细胞混合,室温下孵育30分钟。
- 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2. 制备待测样本- 将待测样本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 将稀释后的样本与抗体致敏红细胞混合,室温下孵育30分钟。
3. 观察凝集反应- 将混合后的样本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
- 根据凝集反应的强弱,判断待测抗原的存在与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对照- 将已知抗原与抗体致敏红细胞混合,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
- 正常对照中,红细胞应发生明显的凝集反应。
2. 待测样本- 将待测样本与抗体致敏红细胞混合,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
- 若待测样本中含有相应抗原,红细胞将发生凝集反应;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有相应抗原,红细胞将不发生凝集反应。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对病原体抗原的检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抗体致敏红细胞的制备质量对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应确保红细胞表面均匀吸附抗体。
- 待测样本的稀释倍数应根据实际样本的浓度进行调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实验报告册课程名称:集成电路反向设计分析实验Ⅱ姓名:沈旭浪学号:2940710211院系:微电子技术系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教师:林国伟2012 年6 月20 日实验一:电路网表提取一、实验目的:1.研究芯片datasheet 剖析电路的整体框架;2.了解芯片的具体功能;研究芯片中的所有模块,分析芯片引脚。
3. 创建芯片工作区,追整体芯片整体布线;创建网表工作区,追线VDD、GND 及其他PAD,提取PAD周围器件,尽量判断PAD具体名称。
4.划分工作区,提取工作区器件。
5.完成工程线网连接,通过ERC检查,修改连pin时出现的错误,确保网表正确。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原理:根据芯片的图像和所学的理论知识,判别器件类型并提取,根据金属和多晶布线提取线网,并进行ERC检查。
1.查看芯片datasheet,分析芯片功能和模块。
2.创建工作区,追整体布线。
3.提取工作区所有器件4.提取线网连接pin脚,并做ERC检查。
5.导出hierux单元库。
三、实验步骤:1.打开芯片datasheet文档,并进行分析。
2.打开ChipAnalyzer软件,开工程Power_Manager_chip_1,创建工作区。
3.划分任务4.配置模拟器件类型5.提取器件6.进行单元检查7.连接pin脚8.进行ERC检查,并修改错误。
9.导出数据进行网表对比,修改错误。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1.电阻提取:a.POLYFUSEb.POLY电阻c.N注入电阻d. P注入电阻2.MOS管提取:a.PMOS管b.NMOS管3.MOS电容提取:4.数字电路部分提取:a.反相器a. 与非门b. 或非门1. 整个工作区提取完之后的图:2. 布完线之后的工作区如下图:五、实验总结:1. 提取器件的时候我们非常容易造成遗漏某些器件,忘记修改提取器件的名字,忽略MOS管的bn,电阻宽长搞反等。
懂得了细心的返回修改,如:提完遗漏的器件,重新量电阻的宽长等。
2. 做单元检查时我们很多名字不对,造成了错误。
把名字改正确就基本没有错误了。
3.连接PIN时我们出现了MOS管共用该链接那儿,电阻串并联如何链接等几处错误,通过我们两组对比,我们弄清了冲突的地方,知道了如何连接。
4.进行线网对比时,最初我们组的两个线网有差异很大,我们通过对导出的两组网表进行一一对比,细心的修改了每处错误,最终经历了长时间的修改及核对,我们两组导出的网表一样了。
5.通过本实验我懂得了如何提取工作区的器件,如何对提取的器件进行ERC检查。
同时明白了反向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细心、仔细。
实验二:电路整理一、实验目的:1.学习整理电路的方法2.整理提取网表电路二、实验原理和内容:1.实验原理:HxDesigner 电路分析器用来将平面化的电路图整理成层次化的电路图。
实现层次化的宏单元打包功能、自动搜索同构子电路、整理过程中始终维护网表连接性不变。
用来整理的平面化电路图通常是用ChipAnalyzer 提取并导出生成的,当工作区的电路网表提取完成之后就可以导出hierux单元。
这样在指定hierux项目库中就有一个有完整电路网表单元,可以用Hierux Designer进行整理,从而得到层次化的电路图。
2.实验内容:(1)进一步学习Hierux Designe软件。
(2)识别功能块(3)创建宏单元(4)将芯片功率管、开关电路、放大器、电压基准源、限流电路整理为宏单元。
三、实验步骤:1.设置服务器环境变量2.创建图像单元库*** —IMG,将图像文件拷到图像库文件里。
3.将提取的网表的脚本文件导入到图像单元库中。
4.设置交叉定位5. 整理POWER-MOS(1)看一下网表4个Powermos导入到子电路:操作选中右击(放入子电路)(2)点击追踪,将4个管子拉入到子电路。
(3)手工创建连线:点击引脚,按W划线。
(4)将子电路创建为新单元(5)修改Power_MOS电路视图端口和符号视图6.ON_OFF整理(1)看一下网表找到CE引脚,点击CE线网,在CE线网器件引脚(2)将CE线网器件拖动聚集,观察特点其中有两个NMOS EDS保护管,其他均为ON-OFF电路器件。
(3)整理CE引脚的ESD保护(4)将其他CE器件导入到子电路(5)逐步整理ON-OFF模块7.电阻、电容整理8.放大器整理9.电压源整理四、实验数据和结果:1. POWERMOS的电路整理a. 电路图如下:a.符号图如下:2. ON_OFF电路整理a. 电路图如下:b. 符号图如下:3. 放大器电路整理a. 电路图如下:b. 符号图如下:五、实验总结:1. 整理电路的过程中,我懂得了如何修改符号视图,遇到了符号视图在check 的时候出现格点报错问题,修改的方法就是,将PIN移动到格点上。
2.这个理ON_OFF的时候,我们需要从电源或地开始慢慢的整理,这样才能快速并且正确的整理出提取的电路。
3.通过整理电路,我掌握了一些整理电路的基本快捷方式,如何修改电路图。
学会了整理电路的一些基本流程。
实验三:电路仿真一、实验目的:1.将学习用Hierux Designe软件导出所需的电路仿真网表。
2.对整理放大器电路进行仿真,研究该饭大气电路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实验原理:根据整理电路中得到放大器的电路图和HSPICE网表,设置激励对放大器进行仿真,验证放大器在电路中实际功能。
实验内容:对提取放大器模块进行仿真。
三、实验步骤:1.打开HxDesigner将放大器HSPICE网表导出。
2.分析P165与N206在此放大器的作用。
3.V2=1V时,V1在1V电压波动时,使输出电压VO输出电压不失真,即放大器正常工作,求此时V1的范围?此时的增益是?4.对第一级放大器进行性能仿真。
(1)共模输入范围(CRMR)(2)输出摆幅(3)电源抑制比(PSRR)(4)压摆率(SR)四、实验数据和结果:1. 仿真的网表:* PM1_2012_SUB - AMP - schematic *.LIB "D:\2012ADC\lib\h05mixddst02v231.lib" tt*.lib 'D:\2012ADC\cz6h_hspice\cz6h_v20.lib 'biptypical*.lib 'D:\2012ADC\cz6h_hspice\cz6h_v20.lib' restypical*.lib 'D:\2012ADC\cz6h_hspice\cz6h_v20.lib' captypical*.options list node post.op*.dc vdd 0 5 0.1.tran 10n 20u.print tran v(VO)*vi2 V2 GND! 235mvvi2 V2 GND! 1vVi1 V1 GND! sin(1 1mv 100KHz)VB1i VB1 GND! 3.5v*Vb2i VB2 GND! 295mvVb2i VB2 GND! 1.2VVD VDD! GND! 5VB GND! 0 0vn OEN GND! 0vp OEP GND! 5******************************************************************************* * Library Name: PM1_2012_SUB* Cell Name: AMP* View Name: schematic******************************************************************************* *.SUBCKT AMP V1 VO V2 VB2 OEP VB1 OENMN195 VO P173_D GND! GND! MN W=20.0u L=5.0uMN196 N196_D P173_D GND! GND! MN W=60.0u L=5.0uMN197 N197_D V1 N196_D GND! MN W=25.0u L=7.0u M=2MN198 N198_D V2 N196_D GND! MN W=25.0u L=7.0u M=2MN205 P173_D P173_D GND! GND! MN W=10.0u L=50.0uMN206 P173_D OEN GND! GND! MN W=10.0u L=15.0uMN284 P166_G VB2 N197_D GND! MN W=10u L=2uMN285 P167_G VB2 N198_D GND! MN W=10u L=2uMP165 VO OEP VDD! VDD! MP W=10.0u L=20.0uMP166 VO P166_G VDD! VDD! MP W=20.0u L=1.5uMP167 P166_G P167_G VDD! VDD! MP W=10.0u L=3.0u M=2MP168 P167_G P167_G VDD! VDD! MP W=10.0u L=3.0u M=2MP173 P173_D VB1 VDD! VDD! MP W=20.0u L=10.0uMP174 P173_D VDD! VDD! VDD! MP W=20.0u L=10.0u*.ENDS AMP.end2.仿真的波形如下:a. 交流:b. 直流:五、实验总结:1. 通过对放大器电路进行仿真,我学会了在仿真以及放大器的时候,我们需要注释掉没有用到的管子。
2. 通过对电路的仿真,掌握了仿真网表的修改,学会了设置仿真激励,以及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