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__秦汉时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4、在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正统 思想? 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 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 作用。(根本原因) 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的建议,采取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 的地位。
(3)汉武帝推崇。 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上,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扩大官员队伍,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统治基础。 教育上,兴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
A.开始使用曲辕犁耕作 B.牛耕已在淮河流域出现 C.汉朝绘画理论已经成熟 D.棉纺织业有了较大发展 答案 B
C
B
• 4、汉武帝统治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较秦始皇统治时期有了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 • ②形成“中朝”“外朝”体制; • ③建立对地方高官的监察制度; • ④确定了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
• 5、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 “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 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A.工官监管的夜市 •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 C.物流通畅的草市 •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学以致用
A
• 1、随着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产生与加强, 中国古代出现了避讳制度,即要避免使用 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 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 是 • A.秦朝初年改“正月”为“端月” •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不同点 :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时 代 奴 隶 社 会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 定的独立性,封位世 袭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 血缘关系为基础 封 建 社 会 与中央政 府的关系 影 响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 了国家的统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 按地域划分
划分标准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 影响: • 积极: 这种制度在当时有利于巩固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巩固新兴的地主阶 级的政权、有利于发展以华夏族为主体的 中华民族。 • 这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 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 所沿用。 • 消极:但它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并在封 建社会后期阶段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
1、秦朝: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都城:陕西咸阳)
(1)政治: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首创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②中央:三公九卿制(三公职能?作用?) ③地方:郡县制 (郡守、县令、县长由皇 帝直接任免)
左、右丞相 “百官之首”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副丞相) 执掌奏章 下达诏令 监察百官
特点:
1)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 在皇帝之手。又能防止皇帝决策的失误。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有的官职为皇室专设的,为皇帝服务。 3)比较完备。
评价: 秦朝创立中央行政制度,分工合作,由皇 帝直接任免,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是,国 家事务与皇族私人事务没有分开。到两晋 后逐步被三省六部制替代。
2)经济 1、农业: • 赵过推广耦犁,推行代田法。 • 西汉发明了犁壁和播种工具耧车。 • 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 陆续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坎 儿井” • 王景治理黄河 • 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2、手工业 冶铁业:用水排鼓风冶铁。 制瓷业:出现青瓷。 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外传。 3、商业:发展相对缓慢 佛教传入 工商业:重农抑商;“市”专门经营商 品交换场所,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汉武帝:盐铁官营、抑制商人经济和 社会地位。 外贸:西汉:“陆地、海上”丝绸之路。
B
• 6、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 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 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 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刚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7、从下面徐州出土的汉朝画像石中, 我们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材料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 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 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2: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 合之,天人一也。 ——《春秋繁露· 阴阳义》 请回答: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央集权 (2)“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三纲五常” 加强君权 巩固君权、维护社会秩序
(3)科技文化 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数学成就:《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 数法。 医学成就:战国问世、西汉编定《黄帝内经》中 医学奠基。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临床学的 经典。 农学: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汉赋创作(作品?)
二、重要考点: 1、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评价
中国古代史之二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公元220
——中华文明发展
一、秦汉时期阶段总体特征: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和初步发展时期。
政治方面: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的创立与巩固。 经济方面:小农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精耕细作技术逐渐成熟。 思想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受沉重打击,后 成主流思想。文学,艺术,科技领先世界。
2、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基本矛盾、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和作用是 什么? • 核心:君主专制独裁。 • 基本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 方的矛盾。 • 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理论基础:法家思想。 • 作用:促进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但容易 产生暴政。
3、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太 尉
军务
三公
(虚有其位)
九 卿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粟 内史 少 府 太 仆
皇帝 中央机构
郡 县 三公九卿
郡守、郡丞、郡尉 县令、县丞、县尉


三老、啬夫、游徼
里典
(2)经济文化措施 ①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 ②修驰道 ③开通灵渠 ④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收税 ⑤书同文(小篆、隶书) ⑥焚书抗儒 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严禁私学。
影响
积极: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
②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消极:①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局面,遏制了 学术思想自由发展。②带有封建神学色彩,封建 迷信思想泛滥。
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和区别
(1)继承:汉代儒学继承了先秦入学宣扬的“礼”“仁” 政”“民本”思想;
(2)发展: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 常”等理论,强调神化皇权和名分等级,符合君主专制中 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增加了“大一统”思想,融合了阴阳 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的一些思想,适应汉武帝加强统治 的需要; (3)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 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3)思想文化
(1)西汉初治国思想:道家黄老“无为而治” (2)汉武帝治国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 ①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春秋大一统”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②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 感应” ③ 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三纲五常”,巩 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2、两汉:“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西汉:长安(西安) 1)政治:中央集权的巩固 (1)中央:汉武帝: “中外朝”制度; 东汉光武帝:尚书台 (2)地方:汉初:郡国并行; 汉武帝:王国问题“推恩令”、“附益之法”; 地方监察:(十三州刺史),东汉成为州一级行 政长官。 (3)选官制度:汉武帝:察举制、 东汉:举孝廉
B
• 2、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 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 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 中 • 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 3、官僚政治指机能专业化、讲资格、按规 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 贵族政治指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 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 • A.分封制的推行 • B.“皇帝”制度确立 • C.郡县制的确立 • D.科举制的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