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合集下载

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系列之林分蓄积测定、标准林地

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系列之林分蓄积测定、标准林地

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系列之林分蓄积测定、标准林地林分蓄积量测定(⼀)概念在⼀定⾯积上⽣长着的林⽊总材积叫蓄积量,或简称蓄积。

蓄积的含义包括储蓄、积累和⽣长变化的情况。

(⼆)⽅法林业调查中,为节省⼈⼒和时间,常采⽤局部调查法,以局部⾯积的实测结果推断全林。

这种调查法我们称为“抽样”的⽅法但以局部估计总体的会有⼀定的误差,它的⼤⼩决定于局部⾯积调查的⼤⼩和局部地区反映或代表总体的程度。

因此,抽样调查度有精度要求。

抽样的⽅法有典型抽样⽅法和随机抽样⽅法(⼆)典型抽样⽅法在林分中选择最能代表林分特征的地段或林⽊进⾏调查,测定蓄积量。

这些地段称为“标准地”、林⽊称为“标准⽊”(三)随机抽样⽅法按照统计学原理,在林分中随机选择若⼲地段或林⽊进⾏调查,估测林分蓄积量。

这些地段称为“样地”、林⽊称为“样⽊”或“计算⽊”(四)蓄积量计算⽅法平均标准⽊法材积直线法材积表法形数法(形⾼法)1、⼆元材积表法以胸径和树⾼两个因⼦为材积的函数⽽编制的材积表,叫⼆元材积表。

⼆元材积表法使⽤的⽅法是:在被测林分中,先测定各径级的株数、平均⾼,查⼆元材积表得出各径级单株材积,乘以各径级株数,得出相应的各径级材积,合计各径级材积得出某树种材积,各树种材积之和就是林分的蓄积量2、形数法(形⾼法)单株材积:V= G1.3 ·H · f1.3林分蓄积:M= G ·H · f1.3M林分或径阶蓄积,G林分或径阶总断⾯积,·H · f1.32、形数法(形⾼法)H林分或径阶平均⾼, f1.3 形数。

习惯上,我们把形数与树⾼的乘积叫形⾼(H · f1.3 ),并把不同径阶对应的形⾼展开成形⾼表,便于查阅使⽤。

蓄积量计算⽅法标准地调查(⼀)标准地的概念标准地是⼀块能反映待测林分的平均标志的地段,它应该是整个林分的缩影,严格说,标准地与整个林分只有⾯积上的差别,没有质量上的不同。

简述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步骤

简述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步骤

简述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步骤
标准木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其步骤如下:
1. 选择代表性样地:在林分中选择代表性的样地,通常为正方形或长方形,面积一般为1/15公顷至1公顷。

2. 建立测量网格:在样地内布设测量网格,网格内部可以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小块,大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 选择标准木:在每个测量网格内随机选择若干株标准木。

标准木应具有代表性,即具有平均生长速度,无明显生长缺陷等。

标准木的数量通常是网格内株数的10%至20%。

4. 测量标准木的胸径:使用胸径尺测量每株标准木的胸径,即树干最粗的地方的直径。

如果标准木的树干形状不规则,可以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如使用测量带测量树围,然后计算胸径。

5. 计算标准木的蓄积量:根据标准木的胸径,使用相应的蓄积函数计算每株标准木的蓄积量。

常用的蓄积函数有杨氏蓄积函数、斯皮尔曼蓄积函数等。

6. 估算样地的总蓄积量:将每株标准木的蓄积量相加,得到样地内的总蓄积量。

再根据样地的面积和整个林分中的样地数量,估算出整个林分的总蓄积量。

7.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蓄积量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林分的蓄积量。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木法测定蓄积量的结果受标准木选择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标准木时应注意代表性和随机性。

同时,蓄积函数的选择也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蓄积函数。

测树学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

测树学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

评估森林经济效益
林分蓄积量是衡量木材生产潜力和经 济效益的重要指标,通过测定林分蓄 积量,可以评估森林的经济效益和价 值。
林分蓄积量测定的方法
标准地调查法
在林分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标准地,对 标准地内的树木进行每木检尺,根据 标准地数据推算林分蓄积量。
样地调查法
在林分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样地,对样 地内的树木进行抽样调查,根据样地 数据推算林分蓄积量。
测树学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 定
目录
• 林分蓄积量测定的基本概念 • 林分蓄积量的计算方法 • 林分蓄积量测定的实践应用 • 林分蓄积量测定的发展趋势 • 林分蓄积量测定的挑战与对策
01
林分蓄积量测定的基本概 念
定义与意义
定义
林分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林分中所有 树木的材积之和,是衡量森林资源的 重要指标。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确定经营目标
通过林分蓄积量测定,可以评估 森林的生长潜力和经营目标,制
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调整森林结构
根据林分蓄积量测定结果,可以 了解森林的结构和分布情况,合 理调整树种、年龄和密度等结构
因素。
森林采伐设计
确定采伐量
01
根据林分蓄积量测定结果,可以估算采伐量,确保采伐作业的
顺利进行。
2
AI技术可以处理大量的遥感影像和GIS数据,快 速生成林分蓄积量的估算结果,大大缩短了测定 时间。
3
AI技术还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森林的生 长趋势和变化,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 学依据。
林分蓄积量测定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
林分蓄积量测定与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领域密切相关,通过交叉研究可以促进相 关领域的发展。
林分蓄积量测定精度的影响因素

13实验十三、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测定

13实验十三、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测定

2.2967
(13-10)
d (lnV ) 2.2967d (ln D) (13-11)
(13-12)
可得
dV dD 2.2967 V D
因此
P PD V 2.2967
(13-13)
即材积生长率(PV)等于直径生长率(PD)的2.2967倍。 由此可知,只要知道系数和胸径生长率,就可以求材积生 长率。现仍以本实验表13—4的样地材料,说明用一元材 积指数测定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的方法步骤,按用表13— 4进行。
D D
6.结合样地(或林分)每木检尺的材料初出各径阶材积,各径阶材 积合计即为样地蓄积量。 7.样地(或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的计算: 各径阶材积生长量、等于各径阶的株数X各径阶单株材积生长量 或各径阶的材积生长率( P )×各径阶的材积)。合计各径阶的材 积生长量即为样地(或林分)的蓄积连年生长量。最后按公式:
(四)用进级法测林蓄积生长量
(一)林分胸径生长量表的编制
现行的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测定方法几乎都是以胸径生长量为 基础的,所以胸径生长量的测定是林分蓄积生长量测定的关 键,其方法步骤是:
1.资料收集 2.按径阶分组
3.胸径生长计算 编表 4.树皮数计算
1.资料收集
在调查地区分别树种(或树种组)机械或随机抽取测定胸 径生长的样木100株以上,要求各径阶均有相应的株数, 每株样木应实测带皮胸径(D′),精确到0.1cm。 用生长 锥方法测定树皮厚度(B)(精确到0.1cm)及最近n个年轮 的宽度(L),精确到0.01cm,列入表13-1。
落叶松胸径生长量计算表
去皮 胸径 (D) 5个年 轮宽度 (L) 5年间去皮胸径 中值 (d) 5年间带皮胸径 中值 (d′)

林分蓄积量测定

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5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采用标准‎木法、数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具体方法、步骤,以及一些数‎表的简要编‎制方法。

另外,在本章中简‎要介绍了一‎种较好的3‎P 样木法,该方法仅供‎教学中参考‎。

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 Volum ‎e ),简称蓄积(记作M)。

在森林调 查和森林经‎营工作中,林分蓄积量‎常用单位面‎积蓄积(m 3/hm 2)表示。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因此,林分蓄积量‎的基本概念‎为D GH f 3.1M =。

它又与单株‎木的材积有‎区别,因为林分是‎由树木的群‎体组成,它具有生长‎、积累过程。

因此,受林木直径‎、树高、形数及株数‎等因子的制‎约,并受树种、年龄、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直接影响而‎发生变化。

蓄积是鉴定‎森林数量的‎主要指标。

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标‎志着林地生‎产力的高低‎及经营措施‎的效果。

另外,在森林资源‎中,经济利用价‎值最大的仍‎是木材资源‎。

因此,林分蓄积的‎测定是林分‎调查主要目‎的之一,它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的数量依据‎。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分为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

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

在实际工作‎中,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

在营林工作‎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砸进行实‎测,然后按面积‎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积。

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

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木法、数表法等,目测法可以‎用测树仪器‎和测树数表‎作辅助手段‎进行估算林‎分蓄积,或根据经验‎直接目测。

第三章 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第三章 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标准地是一块反映待测林分平均标志的 地段,它应该是整个林分的缩影。通过它可以 获得林分的各种数量及质量的指标。严格来说 标准地与整个林分只有面积上的差别,而没有 质量上的差别。标准地的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 扩大,即得整个林分的调查结果。
一、标准地的选定与设置
1.选择标准地的基本原则 1)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3、其它项目调查 如伐标准木,地形、地势、郁闭度、 土壤、植被、坡度、病虫、防火、更新、 年龄等因子调查。 4、标准地各项调查因子的计算。
第二节 标准木法 Method of Sample Tree
一、平均标准木法
凡胸径、树高和形数等于该林分的平均直径、平均树高及 平均形数的树木称为该林分的平均标准木。 求算蓄积的步骤: 1. 根据每木检尺的结果,计算平均直径,并在树高曲线上确定 林分的平均高。 2.寻找1-3株与平均直径、平均高接近(相差〈±5%),且干形 中等的树木作为标准木。 3.伐倒选定的标准木,区分求积。 4.求标准地蓄积
2.等断面积径级标准木法 哈尔蒂希(Hartig R.,1868)首先提出,依径阶顺序,将 林木分为断面积基本相等的3~5个径级,分别径级选标准木 进行测算, 3、径阶等比标准木法 在每个径阶内,按同等株数比例选取标准木。如林分要 选取1/10的标准木,则每个径阶选取的标准木都占该径阶林 木的1/10。株数过少的两端径阶可与相邻径阶合并,累积各 径阶的蓄积即为总蓄积量。
三、三元材积表 三元材积表是分别形率级(形级)编制的二元材积表。 使用时要测定林木胸径、树高和一个上部直径来确定树干 材积的方法,故称为三元材积表。又称通用立木材积表。 虽然三元材积表的理论精度较高,但因使用较烦, 未能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以上三种,第二、三精度高,但使用不便。林业生 产中,广泛应用一元材积表。

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测定

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测定
0.0100 0.0192
径 阶 材 积
10
0.0323
12
落叶松一元材积表 14 16 18
0.0699 0.0950 0.1245
20
0.1586
22
0.1974
24
0.2411
26
0.2897
0.0491
用表12—3中的第(1)、(2)栏由表12—4转抄; 第(3)栏由表12—5转抄; 第(4)栏为材积差。 材积表上任何一个径阶的材积差都有两个该径阶的材积与其相邻上、 下两个径阶的每一 个材积都可以构成的材积差,即 V V1 与 V2 V . 第(6)栏为平均材积差,即相邻的上、—F两个径阶材积差的平均数:
2. 将 外 业 收 集 的 样 木 测 定 资 料 分 别 树 种 按 径 阶 分 组 , 求 得 各 径 阶 株 数 n、 平 均 2 倍 皮 厚 2B 、 平 均 带 皮 胸 径 D ′ 、 及 最 近 n 个 年 轮 的 平 均 宽 度 L , 如 表 12-2 。 表 12-2 树 4 7 15 24 合 平 计 均 号 胸 径 6.1 5.9 6.4 6.2 24.6 6.2 胸径生长量资料分组统计表 D(cm) 2 倍皮厚 2B(cm) 0.8 0.7 0.9 0.6 3. 0 0.8 径阶 6 株数 4
表 12-3 株 数 (n) (2) 4 9 7 16 17 15 6 9 6 7 4 100 平均带 皮胸径 (D′) (3) 6.2 8.1 9.5 11.7 13.6 15.9 18.1 20.1 21.9 24.1 25.9 2倍 皮厚 (2B) (4) 0.8 0.9 1.1 1.2 1.2 1.3 1.4 1.6 1.8 2.0 2.1
经验方程,并求算回归常数。 将各径阶组中值代人所求带皮胸径连年生长量经验方程,求得各径阶胸 径生长量。按径阶整列即为所编制的胸径连年生长量表 ( 用表 12 - 2) ,对于 慢生树种,亦可编制定期 (5 年 或 10 年 ) 胸径生长量表。 ( 二 ) 用材积 差法测 定林 分蓄 积生长 量 一元材积表是林分内不同胸径的单株立木的平方材积表,所以可以将材 积表上的胸径相差 lcm 时的材积差数,作为现实林分中林木胸径生长 1cm 时所 引起的材积生长量,故可以通过林分胸径生长量表上查出的不周胸径生长量 乘 以 由 材 积 表 所 计 算 出 的 胸 径 每 增 大 1cm 的 材 积 , 得 出 各 径 阶 立 木 的 单 株 材 积的生长量;结合样地实测材料,乘上各径阶的株数得各径阶 的材积生长量 ; 径阶材积生长量合计,得样地蓄积生长量,最后根据林分面积就可以算出林 分蓄积生长量。现结合某林场某树种样地实测资料如表 12 — 4 进 行 计 算 。

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一、填空题1.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和三要素构成。

2.在林分蓄积量测定中,应包括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测定和林分测定。

3.增加标准木的株数,一般可以林分蓄积量的测定精度。

4.根据立木材积三要素的理论,当两株林木的胸径相同,而两株林木的树干材积不相等时,这是由于两株林木的树高或树干不同所引起的。

5. 检量原木长度时,应量测原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处的距离。

6.平均直径、平均高、林木株数及林分蓄积量完全相同的两个林分,其材种出材量却不一定相同、且可能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可能不同。

二、概念题1. 蓄积量2. 标准木法3. 一元材积表4. 二元材积表5. 三元材积表6. 立木材积三要素7. 立木材积表三、简述题1. 简述“3P”抽样的特点。

2. “3P”抽样的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3.四、论述题1. 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2. 试述平均标准木法的步骤,并说明其它三种标准木法选择标准木的原则。

五、计算题1. 测得落叶松林分平均高为11m,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21.6 m2,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分别为36m2和212m3,则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是多少立方米?2. 测得标准地二株平均标准木:g1=0.05107 m2,v1=0.5226m3; g2=0.05027 m2,v2=0.44013m3;林分总断面积 G=10.84 平方米,试求林分蓄积量。

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

2.在林分蓄积量测定中,应包括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测定和林分面积测定。

3.增加标准木的株数,一般可以提高林分蓄积量的测定精度。

4.根据立木材积三要素的理论,当两株林木的胸径相同,而两株林木的树干材积不相等时,这是由于两株林木的树高或树干形状不同所引起的。

5. 检量原木长度时,应量测原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最短处的距离。

简易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简易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简易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林分蓄积量是林带木材储量的大小,能体现林带森林资源状况,是动态评价森林经营状况和评价林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森林生产力和生态安全评估、森林发展规划、森林资源政策征收等重要决策依据。

简易测定林分蓄积量,需要选定测区,并依据样线调查、植物钻杆测量等手段得到森林覆盖情况、树种分布情况、树木规模分布和胸径组成等数据,再结合森林调查所用的样线密度、采伐年龄、采伐级别等指标,运用森林调查辅助编制系统灰熊估算法进行综合评价,就可以得出林分株木质量及林分蓄积量的大小。

主要分以下步骤:第一步:样线调查。

样线调查在林学调查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关系到林分树木质量及林分总量的正确估算。

样线调查需要确定调查样地和样线,对每一样点进行全貌指标量和受操作质量量,受操作质量量分为林种类、树种、树木规模类型、胸径档次和全貌株数等五个类别,综合了上述调查数据,就可以准确估算林分株数和组成。

第二步:植物钻杆测量。

植物钻杆测量是得出林分树木质量及林分蓄积量的重要方法,可以准确估算出覆盖率、林 rebirth冠层、森林树种组成及树木规模细节等,或分析森林组成层次结构及树立胸径档次变化情况,进而估算出林分蓄积量大小。

第三步:森林调查辅助编制系统灰熊估算。

森林调查辅助编制系统灰熊估算是一种以调查数据和分析模型相结合的林分树木质量及林分蓄积量估算方法。

它利用林学调查基本因子及林级标准表,计算每一测量点各类型树木质量及林分总质量,最后根据各种要素将总质量和质量之和估算出林分蓄积量。

以上就是简易估算林分蓄积量的操作流程,只要做到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以最少的误差得到有效的数据,就可以简易测定林分蓄积量的大小,从而为合理规划森林经营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科学的依据。

第5章林分蓄积量测定(精)

第5章林分蓄积量测定(精)

第5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采用标准木法、数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具体方法、步骤,以及一些数表的简要编制方法。

另外,在本章中简要介绍了一种较好的3P 样木法,该方法仅供教学中参考。

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简称蓄积(记作M)。

在森林调查和森林经营工作中,林分蓄积量常用单位面积蓄积(m 3/hm 2)表示。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因此,林分蓄积量的基本概念为D GH f 3.1M =。

它又与单株木的材积有区别,因为林分是由树木的群体组成,它具有生长、积累过程。

因此,受林木直径、树高、形数及株数等因子的制约,并受树种、年龄、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直接影响而发生变化。

蓄积是鉴定森林数量的主要指标。

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标志着林地生产力的高低及经营措施的效果。

另外,在森林资源中,经济利用价值最大的仍是木材资源。

因此,林分蓄积的测定是林分调查主要目的之一,它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的数量依据。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分为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

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

在实际工作中,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

在营林工作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砸进行实测,然后按面积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积。

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

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木法、数表法等,目测法可以用测树仪器和测树数表作辅助手段进行估算林分蓄积,或根据经验直接目测。

5.1 标准木法用标准木测定林分蓄积,是以标准地内指定林木的平均材积为依据的。

这种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mean tree)。

而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称为标准木法(method of mean tree)。

林分蓄积量测定

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5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采用标准木法、数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具体方法、步骤,以及一些数表的简要编制方法。

另外,在本章中简要介绍了一种较好的3P 样木法,该方法仅供教学中参考。

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简称蓄积(记作M)。

在森林调查和森林经营工作中,林分蓄积量常用单位面积蓄积(m 3/hm 2)表示。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因此,林分蓄积量的基本概念为D GH f 3.1M =。

它又与单株木的材积有区别,因为林分是由树木的群体组成,它具有生长、积累过程。

因此,受林木直径、树高、形数及株数等因子的制约,并受树种、年龄、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直接影响而发生变化。

蓄积是鉴定森林数量的主要指标。

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标志着林地生产力的高低及经营措施的效果。

另外,在森林资源中,经济利用价值最大的仍是木材资源。

因此,林分蓄积的测定是林分调查主要目的之一,它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的数量依据。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分为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

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

在实际工作中,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

在营林工作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砸进行实测,然后按面积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积。

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

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木法、数表法等,目测法可以用测树仪器和测树数表作辅助手段进行估算林分蓄积,或根据经验直接目测。

5.1 标准木法用标准木测定林分蓄积,是以标准地内指定林木的平均材积为依据的。

这种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mean tree)。

而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称为标准木法(method of mean tree)。

第三讲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第三讲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三元材积表
• 三元材积表是分别形率级(形级)编制的二元 材积表。使用时要测定林木胸径、树高和一 个上部直径来确定树干材积的方法,故称为 三元材积表。 • 我国1958年根据B.A.韦斯托夫(ⅢYCTOB)提出 的通用立木材积式:
9 O.008 O.016 O.028 O.042 O.059 O.078 O.100 O.125 O.132 O.182 O.214 O.248 O.285 O.324
10 O.008 O.018 O.030 O.046 O.064 O.085 O.110 O.136 O.166 O.198 O.233 O.271 O.311 O.354 O.399 0.447
•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 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
M=f1.3GH D
• 它又与单株木的材积有区别,因为林分是由树 木的群体组成,它具有生长、积累过程。 • 受林木直径、树高、形数及株数等因子的制约, 并受树种、年龄、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直接 影响而发生变化。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
• 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 • 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 • 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 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 • 在营林工作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 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地进行实测,然后按面积 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积。 • 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 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 • 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V 0.534d hq2
2
q2=d1/2/d1.3
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实验八 林分蓄积量的测算

实验八  林分蓄积量的测算

附表8-6
标 准 木 实 测 各 因 子 统 计表
D
12.2 16.5 17.5 17.6 10.5 20.5 21.2 23.4 23.5 21.4 24.0 25.3 25.5 25.6 29.3 26.5 27.0 28.5 32.0 32.5 34.5 40.5 43.0 47.8
H
20.9 21.1 19.2 21.1 21.4 20.4 22.2 23.1 22.4 22.0 22.5 21.7 22.3 22.0 22.8 24.1 24.7 23.8 24.1 23.8 24.3 25.6 26,0 26.8
径 阶
株 数
树 高
断面积
林分蓄积
计算者:
200



用表8—2 材积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表
一元材积表 单株材积 径阶材积 径阶树高 二 元 材 积 表 单株材积 径阶材积






计算者:
200



用表 8—2
等株径级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表
计 算 标 准 木 g D H g 实 际 标 准 木 D H V
V
0. 0810 0. 2002 0.2518 0.2304 0.3086 0.3107 0.3133 0.4604 0.4311 0.4324 0.4816 0.4372 0.5226 0.5345 0.5218 0.5850 0.6800 0.7494 0.9083 0.8118 0.9542 1.3300 1.5698 1.9400
附表8—3
不同方法计算林分蓄积量表
四、思考题
• 1.材积表法的优点? • 2.简述上述各法特点及适用场合。

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测定

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测定

d ' d K B (精 确 到 0 . 001cm)
Zd=Zd · KB ( 精 确 到 0.001cm)
(12-4) (12-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即用 5 年间 的期中去 皮胸径 (d) 及 5 年间去 皮胸径 ( Z d ) 连 年生长 量分别 剩以 K B 值填入表 12-3 第 (9) 、 (10) 栏。 4 .胸径生长量表的编制: 通过上述计算 , 已经把各径阶 5 年间的其中带皮胸径 (d ′) 及 5 年间带皮胸径 连 年 生 长 量 (Z d ′) 都 已 经 求 出 。 即 可 利 用 图 示 法 或 最 小 二 乘 法 的 原 理 , 求 得 各 径阶的理论带皮胸径连年生长量。 这种生长量因林分条件不同可以呈直线,二次曲线或其它复杂的线型 , 用 x 表示 D ′, ( 或径阶中值 ) ,用 y 表示 Z d ′时一般的数学表达方式为 : (12-6) y a bx
0.0100 0.0192
径 阶 材 积
10
0.0323
12
落叶松一元材积表 14 16 18
0.0699 0.0950 0.1245
20
0.1586
22
0.1974
24
0.2411
26
0.2897
0.0491
用表12—3中的第(1)、(2)栏由表12—4转抄; 第(3)栏由表12—5转抄; 第(4)栏为材积差。 材积表上任何一个径阶的材积差都有两个该径阶的材积与其相邻上、 下两个径阶的每一 个材积都可以构成的材积差,即 V V1 与 V2 V . 第(6)栏为平均材积差,即相邻的上、—F两个径阶材积差的平均数:
(2) 5 年 期 中 的 去 皮 胸 径 (d) 的 计 算 ,

第五章__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五章__林分蓄积量测定

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4. 树高级材积
• 根据直径与树高的关系,把相同林分平均直径对应的不同 林分平均高分为若干等级 称作树高级。一般分3~7级, 用罗马数字表示。
• 按树种或树种组,分别树高级编制的一元材积表叫做树高
级立木材积表。 • 树高级材积表是介于二元和一元材积表之间的一种表。

用树高级材积表测算林分蓄积首先根据林分平均直径和
3. 三元材积表 (form class/three-way volume table)
• • • • 三元材积表是分别形率级(形级)编制的二元材积表。 使用时要测定林木胸径、树高和一个上部直径来确定树 干材积的方法,故称为三元材积表。 我国为解决云南亚热带林区森林资源调查树种很多的困 难试编过形率级三元《通用立木材级表》。 虽然三元材积表的理论精度较高,但因使用较烦,未能
Vi Vˆi V
i 1 i 1 n i


2
V
2
式中: p—方程参数个数; n—样本数。
y,x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小黑杨人工林一元材积式及拟合图
V 0.000343836 2.138717 D
• n=1150, SSE=0.43377, Sy.x=0.019447,R2=0.9942
(2)编制一元材积表的方法与步骤
① 资料收集与整理 • 分别树种、分别使用地区编制,因在不同地区树 高曲线的差异较大。因此,先确定编表树种的适 用范围。 • 样本数量:在一个地区(林业局)样本数量一般 要求在200~300株以上。 • 抽样原则:采用随机取样的原则,选取该地区不 同立地、不同径阶、不同树高的样木。 • 测定方法和要求:样木伐倒后用同一种工具、同 一种区分求积法计算其材积。

林分蓄积量实验报告(3篇)

林分蓄积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标准木法、材积表法和目测法等方法,测定林分蓄积量,并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为实际森林资源调查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标准地:面积为1公顷,树木种类多样,分布均匀。

- 标准木:选取标准地内平均胸径和平均高接近的树木作为标准木。

- 树高曲线:根据标准地内每木调查结果绘制。

- 材积表:包括一元材积表、二元材积表等。

2. 实验设备:- 卷尺:用于测量树高和胸径。

- 秒表:用于记录测量时间。

- 计算器:用于计算蓄积量。

三、实验方法1. 标准木法:(1)设置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

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林分平均直径(Dg)和林分平均高(HD)。

(2)在林分内按 Dg(1±5%)和 HD(1±5%),且干形中等标准,选取1-3株标准木,伐倒后区分求积,测算其材积。

(3)根据标准木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

2. 材积表法:(1)根据标准地每木调查结果,分别树种统计各径阶株数及标准地总株数。

(2)计算标准地总断面积、平均断面积及平均胸径。

(3)根据树高曲线,计算林分平均高。

(4)以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作为选择标准木的标准,在标准地内选伐标准木,并区分求积。

(5)根据材积表,计算标准地蓄积量。

3. 目测法:(1)观察标准地内树木分布情况,估算树木密度。

(2)根据目测结果,估算标准地内平均胸径和平均高。

(3)根据目测结果,估算标准地蓄积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木法:(1)选取标准木3株,分别测得胸径为18cm、20cm、22cm,树高为12m、15m、18m。

(2)根据材积表,计算标准木材积为0.08m³、0.11m³、0.14m³。

(3)林分蓄积量为0.33m³。

2. 材积表法:(1)标准地内树木种类为5种,总株数为1000株。

(2)平均胸径为20cm,平均高为15m。

(3)根据材积表,计算标准地蓄积量为0.35m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一、名词解释
1.林分蓄积量
2.标准木
3.树高级立木材积表
4.3P抽样
5.材积表、一元材积表、二元材积表与三元材积表
6.树高级
7.标准表法
8.塔里夫数
9.目测法
二、填空
1.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分为、等。

2.基于调查目的和精度要求不同,标准木法分为和_两类。

3.标准木法测算林分蓄积的准确度取决于。

4.材积表是按_与_之间的函数关系编制,主要有、、。

5.在生产中,一般认为,相对误差小于%,则说明所编的材积表满足精度要求。

6.蓄积是鉴定森林的主要指标。

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标志着的高低及的效果。

7.一元材积表一般是分别、分别编制。

8.3P抽样属于抽样。

三、简答
1.测定林分蓄积的方法有哪些?
2.简述平均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步骤。

3.简述直接编制一元材积表的方法、步骤及其应用。

4.简述二元材积表的编制及其应用。

5.如何应用标准表法测定林分蓄积?
6.简述目测法的应用情况。

7.简述标准表的编制方法。

8.简述3P样木的特点。

9.比较几种材积表的应用特点。

10.简述分级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及步骤。

11.简述平均实验形数法测定林分蓄积的步骤。

12.简评塔里夫表系统。

四、计算
1.在面积为10公顷的某杉木林中,设置标准地1块,其面积为
0.2公顷。

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标准地林分胸高断面积为
5.6771m3,标准地林木株数为330株。

标准地内部分林木测高数据整
理后示于表2中,杉木标准表示于表3,请根据以上给出的条件,测
算该杉木林分的蓄积量。

表2测高数据表
径阶8 10 12 14 16 18 20 22 株数 3 4 6 8 4 3 3 2 平均直径(cm)7.8 10.2 12.4 14.0 15.6 17.8 20.6 21.8 平均高(m)11.2 13.0 15.2 16.4 17.4 19.0 20.0 23.0
表3杉木标准表
林分平均高(m)每公顷断面积(m2)每公顷蓄积量(m3)
14 53.8 409
15 56.4 455
16 58.7 501
17 60.6 545
18 62.3 589
2.某马尾松林分,总面积为7.9公顷,设置标准地一块0.06公顷,
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标准地林分胸高断面积为 2.0144m2,林
分平均高为16.0m ,马尾松标准表见表1,计算该林分蓄积量。

表1 中南地区马尾松林标准表 林分平均高
(m ) 每公顷断面积(m2) 每公顷蓄积(m3) 林分平均高(m ) 每公顷断面积(m2) 每公顷蓄积(m3)
10 27.1 145 17 41.6 340 11 29.4 169 18 43.4 372 12 31.5 195 19 45.2 403 13 33.7 222 20 47.0 435 14 35.7 250 21 48.6 466 15 37.8 280 22 50.3 498 16 39.7 309 23 51.9 529
3.某混交林总面积14公顷,设标准地一块0.06公顷,
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如表2所示,计算该混交林树种组成及林分总蓄积量。

表2 标准地每木检尺表
表3、油松、柞树、白榆 一元材积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