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样本

合集下载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4.0h ,表面水力负荷)/(5.1~6.023h m m ∙,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 ,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1502d m kg ∙≤2.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园斗宜为55°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 ,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

8、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 /(s·m)。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 ,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 。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2设计计算 (1)沉淀池表面积2'max 7805.12360065.0mnq Q F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s ; 'q —表面负荷,取321.5m m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m FD 52.3114.378044=⨯==π取32m 。

2、实际水面面积222'25.8044324m D F =⨯==ππ实际负荷)/(45.1322360065.0442322max h m m D n Q q ∙=⨯⨯⨯==ππ,符合要求。

二沉池设计

二沉池设计

允许最大污泥体积进流量Qsv:(L/㎡·h)500SVI(mL/g)130表面负荷q:清水区h1(m):0.5最大回流比R:1分离区h2(m): 1.64761611浓缩时间tE(h):2池边水深(m):设计流量Q(m ³/h):42曝气池X(g/L) 4.5二沉池表面负荷(m ³/㎡·h):0.69SVI(mL/g)130日处理量(m³/d):1000校核固体负荷G:148.0496921沉淀时间t(h):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m) 1.38污泥斗上部直径D1(m): 1.5污泥斗底部直径D2(m):1污泥斗容积V1(m³):0.5381987圆锥体上部直径D:8.8圆锥体高度(m):0.1825圆锥体体积V2(m³): 4.435884542竖直段污泥部分高度(m): 2.06382421污泥区高度h4(m): 2.679336914设超高高度h1(m):0.2缓冲层高度h3(m):0.5沉淀池总高度H(m):(h1+h2+h3+h4) 4.75933691时流量(m ³/s):0.01166667中心进水导流筒流速取值0.6-1.0m/s,本次取值0.6, 则导流筒直径D:0.222575798中心进水导流筒B(m)0.1H(m)0.3稳流筒流速控制(m/s):0.025稳流筒内水流面积㎡:0.933333333二沉池有效沉淀区面积A:59.66二沉池实际表面负荷q:0.703989273验算二沉池固体负荷G:152.061683崔玉川详细计算法(中进周出计算得出二沉池各部分尺寸结论:正常值120-160kg/㎡·d;回流比在60%-120%之间符合要求;二沉池设计计算说明: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表面负荷计算(周雹计算法)0.68池深计算(周雹计算法)3.91X(kg/m³)4.5修正系数Fq:0.8缓冲区h3(m):0.5污泥浓缩区h4(m): 1.26992二沉池底部污泥(g/L)7最大回流比%:1池子直径D(m):8.80573取值半径R(m):4.4污泥区储泥时间h:2污泥区容积V(m ³):130.4347826污泥斗倾斜角:60污泥斗高度(m):0.433012702圆锥体下部直径D1(m):1.5池底径向坡度:0.05中心进水导流筒取值D(m):0.25中心进水导流筒设x 个出水孔,B(m)4则出水孔流速(m/s):0.19444符合≤0.2m/s 稳流筒直径D(m): 1.19957取近似值m:1.2进周出)正常值140-160kg/㎡·d;回流比在70%-120%之间符合要求;比在60%-120%之间符合要求;算水辐流式二沉池周雹计算法)0.683760684周雹计算法)3.917536947。

计算书-辐流式二沉池

计算书-辐流式二沉池

项目名称
SJY-BZ-V1-WS-02-辐流式二沉池
签字:
日期:
符号或计算公式
设计取值 计算值
设计取值
校核值 单位
参考书籍或规范
进水来源 生化池
进水来源 生化池
是否带压 重力流
状态 连续
平均 300 300.00 300.00
水量(m3/h) 峰值系数
1.2
1.20
COD(mg/L) 60.00 60.00 60.00 58.00 3.3%
m
尺寸(m) Ф26.0×5.9
7.0×5.5×4.5
标高(m)
地坪标高:0.000 池底标高:-3.000 池顶标高:3.200 池边高度:2.600
地坪标高:0.000 池底标高:-3.000 池顶标高:1.500 有效水深:4.000
单位 座

m3/h
m/s
0.50
m
m/s
m m m 个 m/s
污泥回流池
Q'=Q(1+R)= v1= D3=
v1'=Qmax(1+R)/3600/(π D32/4)=
D4= l= b= n=
v2=Q'/3600/l/b/n=
v3= f=Q'/3600/v3= D5=(4f/π+D42)^1/2=
600.00 0.90 0.49 1.02
1.50 0.80 0.30
序号
D1= D2=
α= h5=(D1-D2)/2*tanα= V1=πh5(D12+D1D2+D22)
/12= h4=(D-D1)/2*i= V2=πh4(D2+DD1+D12)/12=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教案资料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教案资料
外层布置的三角堰个数为
(4)出水管、排渣管和排泥管
出水管管径D=800mm (i=1‰),则水流速度为:
设置直径为D=500mm的排渣管和排泥管。
>12.68m3
(11)沉淀池总高度
式中:
—沉淀池超高,m,为0.5m;
—池中心与池边落差,m,为0.5m;
—沉淀池泥斗高度,m,为1.7m
(12)沉淀池池边高H’
H’=h1+h2+h3
则:H’=h1+h2+h3=0.5+4.8+0.5=5.8m
4.5.5进出水设计
(1)进水管的计算
式中:
——进水管设计最大流量,0.61m3/s;
(6)停留时间2.5~3h;
(7)表面负荷:0.6~1.5m3/(m2·h)。
4.5.3设计计算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
(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式中:
—设计日平均流量m3/h;
,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
—表面负荷,m3/(m2·h),本设计取1.5m3/(m2·h)
(2)池子直径
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11册P592查知(D>20,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选取周边传动吸泥机 ,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
表8 性能参数
规格型号
池径
D(m)
周边线速
(m/min)
电机功率
(kW)
压缩空气压力(MPa)
生产厂家
37
1.60
1.5
75
扬州天雨给水排水有限公司
(3)实际水面面积
实际负荷
(4)沉淀区有效水深
式中: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2)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2)

二沉池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4.0h,表面水力负荷0.6〜1. 5m3/( m2 ? h),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1 50kg /( m2?d)2. 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3. 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4. 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 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园斗宜为55°5. 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6. 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7. 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 / (sm)。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2设计计算(1)沉淀池表面积Q max 0. 65 3600 nq '21.5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m 3 s ;q '—表面负荷,取1.5m 3/ m 2 h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3、沉淀池有效水深 h 1 q 't式中t ——沉淀时间,取2h h 1 1.5 2 3.0m径深比为:D 32 10.67,在6至12之间 h 1 34、污泥部分所需容积780 m 22、 4F 4 780 —” 3.1431.52m 取32m。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样本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样本

二沉池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4.0h ,表面水力负荷)/(5.1~6.023h m m •,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 ,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1502d m kg •≤2.沉淀池超高不应不大于0.3m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5.活性污泥法解决后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不不大于2h 污泥量计算,并应有持续排泥办法6.排泥管直径不应不大于200mm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静水头,生物膜法解决后不应不大于1.2m ,活性污泥法解决池后不应不大于0.9m 。

8、二次沉淀池出水堰最大负荷不适当不不大于1.7L /(s·m)。

9、沉淀池应设立浮渣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适当不不大于50m 。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 ,刮泥板外缘线速度不适当不不大于3m /min 。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依照刮泥板高度拟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底坡不适当不大于0.05。

2.2设计计算设计中选取2组辐流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0.3253m 。

1、沉淀池表面积2'max 7805.12360065.0m nqQ F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s ;'q ——表面负荷,取321.5m m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 m FD 52.3114.378044=⨯==π 取32m 。

(完整word版)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完整word版)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1]:(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2)池径不宜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4)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6)停留时间2.5~3h ;(7)表面负荷:0.6~1.5m 3/(m 2·h )。

4.5.3设计计算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nqQ F =式中:Q —设计日平均流量m 3/h ; 池数(个)—n ,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q —表面负荷,m 3/(m 2·h),本设计取1.5m 3/(m 2·h) 23333.31111.1m 2 1.5Q F nq ===⨯ (2)池子直径.137.62m D === 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m 37=D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11册P592查知(D >20,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选取周边传动吸泥机37-ZBG ,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表8 35-ZBG 性能参数(3)实际水面面积222m 67.10744374=⨯=='ππD F实际负荷323222443333.3m /m h 1.6m /m h 237Q q n D ππ⨯==∙=∙⨯⨯()() (4)沉淀区有效水深qt h =2式中:2h —沉淀区有效水深,m ;t —沉淀时间,1.5~4.0h ;取3.0h21.63.0m 4.8mh q t ==⨯= (5)校核径深比2377.74.8D h ==,在6—12内,符合要求 (6)沉淀部分有效容积333333.3'3m 4999.95m 2Q V t n ==⨯=(7)沉淀区的容积 n S N T V 1000=式中:S —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为0.3~0.8,取=S 0.8 L/(人·d ) N —设计当量人口数,=N 25万T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取h 2=Tn —沉淀池座数,2=n430.8251028.3m 10001000224S N T V n ⨯⨯⨯===⨯⨯(8)污泥斗的容积设 60a m 1m 221===,,r r ,则m 73.160tan 12a tan )(215=⨯-=-= )(r r h ,取1.7m 。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二沉池的设计二、基本资料:1、生活污水平均流量:100000m3/d。

2、生活污水水质:CODcr BOD5SS N-NH3pH612mg/L 315 mg/L 200 mg/L 15 mg/L 6.53、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回流污泥三、设计内容:1、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辐流式沉淀池的工艺设计计算。

2、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辐流式沉淀池的设备结构图。

四、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一份。

设计说明书应有封面和目录,主要内容包括:处理构筑物选型说明,设计参数选择说明,设计计算(列出计算公式和采用的数据),计算草图、参考文献、设计体会等。

文字应简明、通顺,内容正确完整。

2、设计图纸一张(2号图纸)。

用计算机绘制,图纸幅面和标题栏均应采用国标的规定。

图纸按一定的比例尺(1﹕50~1﹕100)绘制,通过平面图、剖面图等表达,局部可以用详图表达;图中应表示出构筑物的工艺布置、管道设备的安装位置及其相应尺寸和高程;以中线表达构筑物、设备外形结构线,以点划线表达中心线,以细实线表达尺寸线,以粗实线或中线表达管道;应列出主要设备材料表和必要的设计说明等。

1. 沉淀池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沉淀法可以去除水中的砂粒、化学沉淀物。

混凝处理所形成的絮体和生物处理后的污泥,也可以用于沉淀污泥的浓缩。

沉淀过程简单易行,分离效果比较好,是水处理的重要过程,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是水处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单元过程。

沉淀池按工艺布置的不同,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初沉池的作用,以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同时可去除部分BOD5条件并降低其BOD负荷,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它是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辐流式沉淀池2.1 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辐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圆形为多,也有方形的。

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进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缓流动。

二沉池计算

二沉池计算

XX污水处理厂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一主要设计参数:1设计规模Q0=1000m3/d=41.67m3/h2总变化系数K z=1.53日变化系数K d=1.24时变化系数K h=1.255设计流量Q=K z XQ0=62.5m3/h=1500m3/d0.017361二设计计算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沉淀池个数N=1水力表面负荷q水= 1.00m3/h.m2二沉池总面积F总=62.50m2沉淀池直径:D=8.92m取D=9.00m实际水面面积:F实=63.62m2实际表面负荷:q实=0.98m3/h.m22出水堰负荷计算:单池设计流量:Q单=62.50m3/h单池过水堰长度:L=38.33m出水堰负荷:q堰= 1.63m3/h.m=39.1m3/d.m3沉淀池周边水深:沉淀时间t=3h沉淀池有效水深h1= 2.95m取h1=3m缓冲层高度h2=0.3m刮泥板高度h3=0.2m因此h0= 3.50m取h0= 3.50m4沉淀池总高度H沉淀池锥体部分高度h4沉淀坡度i=0.10h4=0.45m超高h5=0.3m所以H=h0+h4+h5= 4.3m 5进水系统计算a进水管单池处理水量Q单=62.5m3/h进水管设计水量(回流比按80%计算)Q进=Q单*(1+R)=112.5m3/hDN2001000i= 3.15V=0.99m/s核算平均日平均时进水流速Q=41.67m3/h=0.01m3/s 回流比为100%进水流量为:0.02m3/s单池进水流量:0.01m3/sDN1001000i= 1.46V= 1.29m/sb进水竖井井径采用 1.2m出水口尺寸 1.8x0.5=0.90m2出水口共四个,沿井壁均匀布置出水口流速V=0.009m/sc稳流筒直径d2= 3.50m高度H= 3.8m稳流筒下端距池底的高度h=0.1m稳流筒下端过水端面面积F'= 1.56m2稳流筒下端过水流速V'=0.02m/s稳流筒内水流流速V0=0.00m/s6出水系统计算单池设计流量Q单=62.5m3/h单池集水槽内流量Q集=0.5*Q单=0.009m3/s 采用周边集水槽,每个沉淀池只设一个出口a集水槽b=0.13m取b=0.5m槽内流速采用0.4m/s终点水深h2h2=0.04m取h2=0.6m集水槽坡度采用0.0025集水槽长度为:43.98m坡降为0.11临界水深h kh k=0.03m起点水深h1h1=0.60集水槽起点水深采用0.7m,跌水0.1m集水槽高度0.8m,水面高出槽顶0.07mb出水堰计算采用薄壁三角堰,堰口为900,自由式出流单池设计流量Q单=62.5m3/h出水堰周长L=38.33m每个三角堰尺寸为0.1x0.2m每个沉淀池三角堰数量K=191.64个取K=192个每个三角堰的流量q=0.09l/s查手册1的表16-1得过堰水深h'=30mmc出水管计算单池设计流量Q单=62.5m3/h每个沉淀池只设一根出水管DN5001000i= 2.16V=0.09m/s 7排泥系统计算出泥管回流比按1.0设计每日干泥量2.86吨/天,含水率99.2%每小时排泥量:14.90m3/h单池污泥量Q单=77.40m3/h每个沉淀池只设一根出泥管DN4001000i= 2.73V=0.17m/s 8放空管每池设一根DN400的放空管9排渣管每池设一根DN300的排渣管以上仅供参考。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3.6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3.6.1设计参数1、二沉池的设计按照以下规范:6.5.1二沉池的设计满足以下数据6.5.2 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6.5.3 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

6.5.4 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

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6.5.5 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除设机械排泥的宜按4h 的污泥量计算外,宜按不大于2d 的污泥量计算。

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 的污泥量计算。

6.5.6 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6.5.7 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初次沉淀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1.5m ;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6.5.8 初次沉淀池的出口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2.9L/(s·m);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s·m)。

6.5.9 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6.5.12 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 ,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2 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3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4 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设计流量Q=3.0m3/s=10800m3/h水力表面负荷q=0.9m3/m2.h,沉淀时间2h3、污泥回流比R=50%,SVI=83.3l /4000m g5.15.012000Xr R 1R X12000mg/l 3.8310Xr 6=⨯=⨯+=∴==∴ 3.6.2设计计算设计中选择八组向心辐流式二沉池,N=8座,每座设计流量为3.0/8=0.375m3/s ,从氧化沟流来的污水进入集配水井,经过集配水井分配流量后流入辐流式沉淀池。

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报告书样本

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报告书样本

目录第一章绪论 (2)一、设计背景 (2)二、水污染解决技术发展状况 (3)三、设计意义和目 (5)四、设计内容 (5)第二章工艺及参数选取 (6)第三章设计计算 (7)Ⅰ、重要尺寸计算 (7)Ⅱ、进水某些计算 (9)Ⅲ、出水某些计算 (10)Ⅳ、污泥某些计算 (12)第四章构造设计图纸 (13)第五章设计工艺分析及讨论 (13)参照文献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报告书第一章绪论一、设计背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特别是人口迅速增长、都市化与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原始资源型和污染型水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并成为亟待解决全球性问题。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所构成水危机也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严峻问题之一。

为此咱们要唤起民众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目的实现,为人类健康生存,为子孙后裔留下优质环境而努力完毕自己责任,应全面提高废水解决技术全面发展。

废水是导致环境污染来源之一。

这个污染源浮现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关注,治理水污染环境课题被列入世界环保组织工作日程。

废水解决要深化到全民族每位公民环保意识提高。

咱们不但要达到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做到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规定越来越高,因而老式废水解决技术难以满足越来越严格污水排放原则规定,并且老式废水解决人多数只有负经济效益,无疑这使许多公司无法承受额外废水解决费用,此外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水资源日趋短缺,客观上规定废水可以循环再运用。

在这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规定下,各种新型、改良高效废水解决技术应运而生。

二、水污染解决技术发展状况自19英国曼彻斯特活性污泥法二级生物解决技术问世以来,始终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当前发达国家已经普及了二级生物解决技术。

但由于活性污泥法存在着流程复杂、投资大、能耗高、运营管理繁琐等缺陷,各国研究人员对该技术不断进行改造和发展,为将它与物化法匹配,先后浮现了原则活性污泥法、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O、AA/O)、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法)、改良型SBR(MSBR)法、一体化活性污泥法(UNITANK)、BIOLAK法、两段法(AB法)、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氧化沟法,CASS、ICEAS、DAT-IAT、IDEA、BAF生物解决系统,生物流化床、生物滤地、土地解决系统(慢速渗滤解决系统SR、迅速渗滤解决系统RI、地表温流解决系统OF、污水湿地解决系统WL和地下渗滤土地解决系统UG)等。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1]:(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 (2)池径不宜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4)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6)停留时间2.5~3h ;(7)表面负荷:0.6~1.5m 3/(m 2·h )。

4.5.3设计计算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 (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nqQF = 式中:Q —设计日平均流量m 3/h ;池数(个)—n ,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q —表面负荷,m 3/(m 2·h),本设计取1.5m 3/(m 2·h)23333.31111.1m 2 1.5Q F nq ===⨯ (2)池子直径 441111.137.62m FD ππ⨯===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m 37=D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11册P592查知(D >20,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选取周边传动吸泥机37-ZBG ,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表835-ZBG 性能参数(3)实际水面面积222m 67.10744374=⨯=='ππD F实际负荷 323222443333.3m /m h 1.6m /m h 237Q q n D ππ⨯==∙=∙⨯⨯()() (4)沉淀区有效水深qt h =2式中:2h —沉淀区有效水深,m ;t —沉淀时间,1.5~4.0h ;取3.0h21.63.0m4.8mh q t ==⨯= (5)校核径深比2377.74.8D h ==,在6—12内,符合要求 (6)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333333.3'3m 4999.95m 2Q V t n ==⨯=(7)沉淀区的容积nSNTV 1000= 式中:S —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为0.3~0.8,取=S 0.8 L/(人·d ) N —设计当量人口数,=N 25万T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取h 2=T n —沉淀池座数,2=n430.8251028.3m 10001000224S N T V n ⨯⨯⨯===⨯⨯(8)污泥斗的容积设 60a m 1m 221===,,r r ,则m 73.160tan 12a tan )(215=⨯-=-= )(r r h ,取1.7m 。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最新整理)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最新整理)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1]:(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2)池径不宜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4)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6)停留时间2.5~3h ;(7)表面负荷:0.6~1.5m 3/(m 2·h )。

4.5.3设计计算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nqQ F =式中:—设计日平均流量m 3/h ;Q ,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池数(个)—n —表面负荷,m 3/(m 2·h),本设计取1.5m 3/(m 2·h)q 23333.31111.1m 2 1.5Q F nq ===⨯(2)池子直径37.62mD ===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11册P592查知(D >20,采用周m 37=D 边传动的刮泥机),选取周边传动吸泥机,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37-ZBG 表8 性能参数35-ZBG 规格型号池 径周边线速电机功率压缩空气生产厂家D(m)(m/min )(kW )压力(MPa )37-ZBG 371.60 1.52⨯75扬州天雨给水排水有限公司(3)实际水面面积222m 67.10744374=⨯=='ππD F 实际负荷323222443333.3m /m h 1.6m /m h 237Q q n D ππ⨯==∙=∙⨯⨯()()(4)沉淀区有效水深qt h =2式中:—沉淀区有效水深,m ;2h —沉淀时间,1.5~4.0h ;取3.0ht 2 1.6 3.0m 4.8mh qt ==⨯=(5)校核径深比,在6—12内,符合要求2377.74.8D h ==(6)沉淀部分有效容积333333.3'3m 4999.95m 2Q V t n ==⨯=(7)沉淀区的容积n SNT V 1000=式中:—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为0.3~0.8,取0.8 L/(人·d )S =S—设计当量人口数,25万N =N—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取T h 2=T —沉淀池座数,n 2=n 430.8251028.3m 10001000224SNT V n ⨯⨯⨯===⨯⨯(8)污泥斗的容积设,则60a m 1m 221===,,r r ,取1.7m 。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 (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2) 池径不宜小于16m ;(3) 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 (4) 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5) 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 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6) 停留时间2.5~3h ;(7) 表面负荷:0.6~1.5m 3/ (m 2• h )。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⑴:(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Qnq式中:Q —设计最大流量 m 3/h ;n —池数(个),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 q —表面负荷,m 3/(m 2 • h) , 0.6~ 1.5 m 3/(m 2• h) (3) 沉淀区有效水深h 2 qt式中:h 2 —沉淀区有效水深,m ;[1](2)池子直径 D37.62m4 1111.1t —沉淀时间,1.5~4.0h;取3.0h(4) 校核径深比D , 在 6-712内,符合要求h 2 4.8(5)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6) 沉淀区的所需容积 SNT 1000n式中:n —沉淀池座数。

(7) 污泥斗的容积匚二污泥斗上部半径60 h 5 —污泥斗的高度(m ,1) tan60 1.73 r 2—污泥斗下部的半径(8) 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h 4—圆锥体高度 R —池子半径(9) 污泥总容积V V 1 V 2 12.68 282 333.58m(11)沉淀池总高度H h 1 h 2 h 3 h 4 h 5式中:3333.3 3m 3 4999.95m 3S —每人每日污泥量, L/(人・ d ) — 般为 0.3~0.8 N —设计当量人口数,T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12仃(22 2 1 12) 12.68m 3V 2 -y (R 2 Rn 「) 0.8(18.52 18.5 2 22) 320.9m 3 Vnh1—沉淀池超高,m;h3—缓冲高度,m;h5 —沉淀池泥斗高度,m,为1.7m。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工艺标准设计.docx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工艺标准设计.docx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的工艺设计4.1 配水系统的设计配水系统的设计是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的关键所在。

周进式辐流式二沉池的只有沿圆周各点的进出水量一至,布水均匀,才能发挥其优点。

而常用的配水系统为配水槽和布水孔。

4.1.1 配水槽的设计目前的配水槽大多采用环状和同心圆状如图,也有牛角配水槽如图。

布水孔的形状分为圆形和方形。

布水孔间距有等距,也有不等距。

图 3.3 环状配水槽图 3.4牛角配水槽由于配水槽是混凝土施工,宽度曲线的施工精度不容易保证,牛角配水槽不易实现,因此本次设计选用环形平底配水槽,布水孔孔径和孔距不变的配水系统。

孔径为 800mm,孔距为 1040mm,并在槽底设短管,且短管长度为 50~100mm。

配水槽宽600mm。

根据结构设计分析,配水槽底厚一般为内壁厚度的配水槽和集水槽总宽为( 从沉淀池池壁内边计算) B b2倍 , 分别为 0.3m和0.15m。

2 (为配水槽内壁和集水槽堰壁厚度) 。

4.1.2 进水区挡水裙板的设计挡水裙板延伸至水面下 1.5m处,以保证良好的澄清絮凝效果。

与池壁的距离与配水槽的宽度相等。

4.2 出水装置的设计出水装置由集水槽和挡板组成。

4.2.1 二沉池集水槽的设计二沉池集水槽是污水沉淀过程中泥水、固液分离的最后一道环节和工序 ,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 , 常见有 3 种布置形式 : 内置双侧堰式、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 ,见图 3.5。

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均为单侧堰进水,设计堰上负荷基本一致 ,从构造和水力条件来看,两者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内置双侧堰式的集水槽因堰上负荷小、出水水质好而应用较多。

但在最近几年的工程设计与应用中发现双侧堰进水集水槽主要存在2个现象[27]:(1)集水槽两侧水质检测时 , 内侧水质优于外侧。

(2)因集水槽内平衡孔开孔过大使三角堰均匀集水作用降低。

内置双侧堰式内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图 3.5 二沉池集水槽布置形式在实际运行中 , 可常观察到一种现象 : 靠近池壁的出水溢流堰一侧 , 挟带较多的活性污泥絮体杂质, 而内侧出水溢流堰的絮体杂质相对较少。

辐流式沉淀池计算书-中进周出

辐流式沉淀池计算书-中进周出

沉淀部分有效 水深H2
h2
2
33
缓冲层高度
h3
0.3
m
5册P293
34
H=h1+h 沉淀池总高度 2+h3+h4 4.610058 +h5+h'
m
35
h1+h2+h 3 h4+h5
3.57
36
1.04

出水堰
1
过堰水深
0.0230
m
2
取堰上负荷
1.7000 n=0.5Q/ 148.0061 qh Q=1.4h^ 0.00011 2.5 103.0478
m3
15
t
16
污泥斗上边
r1
0.5500
17
污泥斗下边
r2
0.3500
18
角度
74
19
弧度转换
1.2915
20
污泥斗高度
h5 V=3.14* h5(r12+r 22+r1r2) /3 R
0.70
m
0.7
23
污泥斗容积
0.45
m3
24
池体半径
4.00
m
25
池底径向坡度
0.10
26
泥斗以上圆锥 体高度
(L/(m·s))
小于等于1.7 (L/(m· s))
3
堰个数
4
单个堰板流量
m3/s
5
堰个数
105
排水手册 P682
6
校核出水堰
7
实际出水堰个 数 q: 堰上负荷 0.5*Q/h. n (L/(m·s))

计算书3—二沉池

计算书3—二沉池

一、 二沉池设计参数为了使沉淀池内水流更稳、进出水配水更均匀、存排泥更方便,常采用圆形辐流式二沉池。

二沉池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幅流式沉淀池,共2座。

二沉池面积按表面负荷法计算,水力停留时间t=2.5h ,表面负荷为1.5m 3/(m 2•h -1)。

1) 池体设计计算①. 二沉池表面面积23.2085.12625m q N Q A =⨯=∙= ②. 二沉池直径m A D 29.163.20844=⨯==ππ, 取16.3m③. 池体有效水深 m t q h 75.35.25.1'2==⨯=④.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混合液浓度 L mg X /3000=,回流污泥浓度为L mg X R /9000=二沉池污泥区所需容积()()34.1562900030002130002/417)5.01(221)1(2m N X X X Q R V r w =⨯+⨯⨯+⨯=++=平 ⑤. 二沉池边总高度采用机械刮吸泥机连续排泥,设池底坡度05.0=i ,沉淀池进水竖井半径m r 0.11=。

沉淀池底部圆锥体高度()()m i r r h 36.005.00.12/3.1614=⨯-=⨯-=沉淀池污泥区高度()m A V V h w 61.03.2081115.815.836.034.1562225=+⨯+⨯⨯-=-=π二沉池超高为m h 3.01=,缓冲区高度m h 3.03=m h h h h H 32.561.036.03.075.33.04321=++++=+++=2) 进水系统设计①. 进水管计算单池设计污水流量s m h m Q Q /087.0/5.3122/6252/33====单每池进水管设计流量s m RQ Q Q /116.0058.05.0087.030=⨯+=+单进=选取管径DN500mm ,流速s m D Q v /59.05.0116.04422==单⨯⨯=ππ ②. 进水竖井进水竖井采用D 2=1.0m ;进水竖井采用多孔配水,配水口尺寸0.5m ×0.5m,共3个,沿井壁均匀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辐流式二沉池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设计参数如下[1]:
(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比值不不大于6; (2)池径不适当不大于16m ; (3)池底坡度普通采用0.05~0.1m ;
(4)普通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高或净水头排泥设施;
(5)当池径(或正方形一边)较小(不大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6)停留时间2.5~3h ;
(7)表面负荷:0.6~1.5m 3/(m 2·h )。

4.5.3设计计算
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 (1)沉淀某些水面面积 nq
Q
F = 式中:
Q —设计日平均流量m 3/h ;
池数(个)
—n ,本设计设立2座沉淀池; q —表面负荷,m 3/(m 2
·h),本设计取1.5m 3/(m 2
·h)
23333.31111.1m 2 1.5
Q F nq =
==⨯ (2)池子直径
37.62m D =
=
=
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
m 37=D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
》第11册P592查知(D >20,采用周边传动刮泥机),选用周边传动吸泥机37-ZBG ,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
表8 35-ZBG 性能参数
(3)实际水面面积
22
2
m 67.10744
374
=⨯=
=
'ππD F
实际负荷 3
23222
443333.3m /m h 1.6m /m h 237
Q q n D ππ⨯=
=•=•⨯⨯()() (4)沉淀区有效水深
qt h =2 式中:
2h —沉淀区有效水深,m ;
t —沉淀时间,1.5~4.0h ;取3.0h 2 1.6 3.0m 4.8m h qt ==⨯= (5)校核径深比
237
7.74.8
D h ==,在6—12内,符合规定 (6)沉淀某些有效容积 333333.3'3m 4999.95m 2
Q V t n ==⨯=
(7)沉淀区容积 n
SNT
V 1000= 式中:
S —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普通为0.3~0.8,取=S 0.8 L/(人·d ) N —设计当量人口数,=N 25万
T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取h 2=T n —沉淀池座数,2=n
430.825102
8.3m 10001000224
SNT V n ⨯⨯⨯=
==⨯⨯ (8)污泥斗容积
设 60a m 1m 221===,,r r ,则
m 73.160tan 12a tan )(215=⨯-=
-= )(r r h ,取1.7m 。

3222
221215
1m 68.12)1122(3
7
.1)(3
=+⨯+⨯=
++=
ππr r r r h V
(9)污泥斗以上圆锥体某些污泥容积:设坡度05.0=i m 83.005.0)25.18()(4=⨯-=⨯-=i r R h ,取0.8m 3222
1124
2m 9.320)225.185.18(3
8
.0)(3
=+⨯+⨯=
++=
ππr Rr R h V
(10)污泥总容积
321m 58.33328268.12=+=+=V V V >12.68m 3 (11)沉淀池总高度
54321h h h h h H ++++= 式中:
1h —沉淀池超高,m ,为0.5m ; 3h —池中心与池边落差,m ,为0.5m ;
5h —沉淀池泥斗高度,m ,为1.7m
0.5 4.80.50.8 1.78.3m H =++++=
(12)沉淀池池边高H’
H’=h 1+h 2+h 3
则:H’=h 1+h 2+h 3=0.5+4.8+0.5=5.8m
4.5.5进出水设计 (1)进水管计算
v
Q D πmax
121
4⨯=
式中:
max 2
1
Q ——进水管设计最大流量,0.61m 3/s ; v ——进水管水流速度,取为1.2 m/s ;
m 8.02
.161
.0421
4max
1=⨯⨯=⨯=
ππv
Q D
(2)二沉池集配水井设计
二沉池采用配水井进行配水,分别往两座沉淀池均匀进水。

①配水井中心管径 1
max
14v Q D π= 式中:
1v —中心管内污水流速,/m s ,s v /m 6.01≥,取 0.6m/s ;
max Q —集配水井设计流量,m 3/s ,=m ax Q 1.219 m 3/s
m 6.1m 6
.0219
.1441max 1=⨯⨯==
ππv Q D ②配水井直径 2
12
max 24D v Q D +=π 式中:
2v —配水井内污水流速,/m s ,s v /m 4.0~2.02=,取 0.2m/s ;
max Q —集配水井设计流量,m 3/s ,=m ax Q 1.219 m 3/s
m 2.36.12
.0219.14422
12max 2=+⨯⨯=+=ππD v Q D ③集水井直径
2
23
max 34D v Q D +=
π 式中:
3v —集水井内污水流速,m/s ,s v /m 4.0~2.03=,取0.3m/s m 9.32.33
.0219.14422
23max 3=+⨯⨯=+=ππD v Q D ,本设计中取4.0m 。

④溢流堰
配水井中心管污水通过薄壁堰溢流到配水井,薄壁堰过流量公式为[4]:
2
3
2H g mb q v =
式中:
max Q —集配水井设计流量,m 3/s ;
m — 薄壁堰流量系数,取 0.45;
b —堰宽,m ,m 03.56.11=⨯==ππD b ; H —堰上水深,m
将上式变换得,薄壁堰堰上水头为: m 25.0)8
.9203.545.0219
.1(
)2(
3
23
2max =⨯⨯⨯==g
mb Q H
(3)二沉池出水堰设计[6]
二沉池出水采用90°三角堰,出水槽沿池壁环形布置,环形槽中水流由左右两侧汇入出水口。

设设集渣渠深度为0.4;溢流渠深为0.8m 、渠宽为0.5m ,集水渠深为0.8m ,渠宽为0.8m ,出水堰跌水0.15m ;出水槽深1.6m ,长1.6m ,宽为1.2m 。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第一册第682页表16-1查知,当堰上水
深为h=0.03m 时,过水堰流量为s /218.0L Q =,则需要用到三角堰个数为:
1398218
.035
.12194141max =⨯==Q Q n (个) 槽宽为0.5m ,设堰厚度为0.3m ,则内外层堰板所在圆直径分别为: 集水渠层堰所在圆直径为:m 1.359.1371=-=D 溢流渠堰板堰所在圆直径为:m 5.335.3372=-=D 堰周边总长为:m 4.215)5.331.35(21=+=+=πππD D L 则三角堰宽为: m 15.01398
4.215===
n L b 内层布置三角堰个数为个73515
.01
.351
1≈⨯=
=
ππb
D n
外层布置三角堰个数为个70115
.05
.332
2≈⨯=
=
ππb
D n
(4)出水管、排渣管和排泥管
出水管管径D=800mm (i=1‰),则水流速度为:
s /m 21.18
.061
.042
=⨯⨯=
πv 设立直径为D=500mm 排渣管和排泥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