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讲解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0.5
1.0
可编辑课件
18
§7.3地物与地貌的表示方法
7.3.1 地形图图式 用来表示实地的地物和地貌的各种符 号的总称。
可编辑课件
29
7.3.2 地物符号
地物 — 地面上天然形成或人工修建的固 定物体。如:房屋、道路、森林、 湖泊、河流等。
根据其形状不同,在地形图上有以下几种
表示法: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10
斜分比例尺:
如图中ab线段为2.64个单位长度,若地图比例尺 为1:5万,则实地长度为2.64km;若比例尺 为1:10万,则实地长度为5.28km。
2.64单位长
可编辑课件
11
复式比例尺: 又iii.称复成投式的比比影例 例比尺尺,,例系又尺由称主投,比影是例比尺例一与尺种局。部分根比经据例线尺比地组例图合尺 主 比例尺和和纬线地比图例尺投两影种。长度变形分布规律设 计的一种图解比例尺。
❖ 平面图:只表示地物,不表示地貌,且 将水准面看作水平面进行正射投影。
❖ 地图:在大区域范围,将地面点投影到
地球椭球面,用特殊的投影方式展绘在
图纸上制成的图。地图上各处的比例尺
有所不同。
可编辑课件
6
7.1.3、比例尺及其表示方式
1.
比例尺表示方法
2.
比例尺: 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
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之比,称
14
7.1.4. 比例尺精度及其应用
❖ 测量有误差,人眼绘图亦有误差。人眼分辨 角值为60″,在明视距离(25cm)内辨别两条平 行线间距为0.1mm,区别两个点的能力为 0.15mm。
❖ 因此,通常将0.1mm称为人眼分辨率。地形 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地 形图的比例尺精度。
第七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ppt课件(全)
比例 尺
1:50万 1:25万 1:10万
1:5万 1:2.5万 1:1万 1:5000
代码 B
C
D
E
F
G
H
图7-11 1:50万~1:5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号构成
二、矩形分幅
1、图幅西南角坐标编号方法
图7-12 图幅西南角坐标编号法分幅
二、矩形分幅
2、基本图幅编号方法
图7-13 基本图幅编号
收等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矿山总图管理、城镇详细规划
等 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厂址选择、初步设计等
三、比例尺精度
人们用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小距离为0.lmm,因此,把相 当于图上0.lmm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即:比 例尺精度=0.1M(mm)。
表7-2 常用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 1:500
一、经纬网国际分幅法
图7-3 北半球1:100万地形 图分幅和编号
图7-3 北半球1:100万地形 图分幅和编号
一、经纬网国际分幅法
图7-5 1:50万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图7-6 1:25万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一、经纬网国际分幅法
图7-7 1:10万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图7-8 1:5万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第三节 地形图的图外注记
1 图号、图名、接图表 2 比例尺和图廓线 3 经纬度及坐标格网 4 地形图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5 测图单位、时间、方式、人员
一、图号、图名、接图表
图号是统一分幅编号,以确定地图所在的位置。图名是 地图的名称,选用图幅内最著名的地名、最大的村庄、 突出的地物、地貌等的名称,沙漠等特殊地区也用图号 作为地图的图名。接图表是在地图图廓的左上方,画有 该幅图四邻各图名(或图号)的略图,中间一个画有斜 线的代表本图幅,如图7-1所示。
工程测量14第07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与测绘_OK
2021/8/24
21
等高线原理图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称为等高距或等高线间隔,在同一幅地形图上, 等高距是相同的,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d,称为等高线平距。由图可 知,d愈大,表示地面坡度愈缓,反之愈陡。坡度与平距成反比。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等高距选择过大,就不能精确显示地貌;反之,
选择过小,等高线密集,失去图面的清晰度。因此,应根据地形和比例尺
村庄的名称来命名 图号:地形图的编号。
根据分幅和编号方法编定的。
2021/8/24
13
2021/8/24
14
二、接图表
说明本图幅与相邻图幅的关系,供索取相邻 图幅时用。
2021/8/24
15
三、图廓
矩形图幅: 内图廓:坐标格网线,绘图边界线,四角注坐标。 外图廓:最外边的粗线。
梯形分幅: 内图廓:经纬线,图幅的边界线 分图廓:黑白相间的线条,表示实地经纬差1' 外图廓:最外边的粗线
2021/8/24
28
地形图是怎么测绘出来的?
人们看到一张张反映地球表面形态和面貌的地形图是相当复杂的。它们是怎样测绘出 来的呢?
首先要明确确定地形图上的每个点位需要的三个基本要素:方位、距离和高程。同时 这三个基本要素还必须有起始方向、坐标原点和高程零点作依据。
图板白纸测地形图:首先就要对
,这可根据事先测量的大地控制点作为起始
32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391500 0
80 0 60 0 40 0 20 0 391400 8400 0 0
2021/8/24
B
32.54
f
h
A 46.78
23.43 iD j e 27.81 g C 12.32
测量学四版 七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36
各种比例尺代码见表l—4
2-6
2-7
1 : 100万~l : 5 000
地形图的行、列编号
2-37
[例2—1] 1 : 50万地形图的编号(图2—38) 晕线所示图号为J50B001002。(B——1:50万比例尺代码) [例2—2] 1 : 250 000地形图的编号(图2—39) 晕线所示图号为J50C003003。 (C——1:25万比例尺代码)
内图廓:
西图廓是经线 109°00´
南图廓是北纬36°00´
1:1万~1:10万中小比例尺图还绘有: 四、 三北方向图:(真北,磁北,坐标北)
利用三北方向图可对图上任一方向的坐标方位角、真方位
角与磁方位角进行换算。
返回
§7-4 地物符号
地物: 地面上自然与人工形成的物体,可用地物符号将实地的 地物在图上表示出来.
B-3 C-3
B-4 C-4 C-5 C-6
作业:
思考题与习题
P136 1、2
返回
§7-3 地形图图外注记
一、图名和图号
•图名:本幅图的名称, 例: 王家湾
• 图号:标注在图名的下方,据分幅和编号方法而定;
二、接图表
在图纸的左上 方又叫邻接图表
说明本图与邻
图的关系,供索 图时用。
三、图廓 • 地形图图廓是一幅图的范围线。 矩形分幅和梯形分幅的图廓及图廓外注记有不同之处。 1、矩形分幅地形图的图廓 1)地形图图廓 •内图廓线: 坐标格网线,也是图幅的边界线。如图2-27 •外图廓线: 装饰作用的粗黑线。
短线间的长度表示实地经差或纬差1´。
工程测量 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当地物的轮廓尺寸较小,如三角点、水准点、独立树、
类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中表示地物中心位置
的点,叫定位点。
3、线形符号
线形符号是指长度依地形图比例尺表示,而宽度不依 线形符号的中心线即为实际地物的中心线。
4、地物注记 这种称为地物注记。分为文字注记、数字注记和符号注记 三种,如居民地、山脉、河流名称,河流的流速、深度, 房屋的层数、控制点高程、植被的种类。
补充概念
3S技术 RS: Remote Sensing 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4D产品 数字线划图 DLG 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 数字高程模型 DEM 数字栅格图 DRG
第二节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一、测图一般过程 明确任务,调查测区 编写技术设计书 地形控制测量 地形测图 检查与验收 图的清绘与整饰 编写技术总结,提交有关资料
二、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测地形图分为:白纸测图与数字测图。
(一)图纸的选用 主要有:聚脂薄膜——透明、不变形、可洗。坐 标格网一般已绘制。
1、比例符号 当地物的轮廓尺寸较大时,常按测图的比例尺将其形 状大小缩绘到图纸上,绘出的符号称为依比例符号。如一 般房屋、简易房屋等符号。
2、非比例符号
消火栓等,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测图的比例尺缩绘到图 纸上。但这些地物又很重要,必须在图上表示出来,则不 管地物的实际尺寸大小,均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在图上,这
(2)山脊和山谷 山顶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凸棱部分称为山脊。山脊的最高 点连线称为山脊线,又称为分水线 。山脊等高线表现 为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 相邻山脊之间的凹部是山谷。山谷中最低点的连线称为 山谷线,山谷线又称为集水线。山谷等高线表现为一组 凸向高处的曲线。 山脊线和山谷线合称为地性线 。
测量学第7章地形图基本知识
(1)数字比例尺
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数字比例尺注记在南 图廓外下方中央位置。
由式(7.1)可知,比例尺分母愈大,分数值愈小,比例尺就愈小;反之,
分母愈小,分数值愈大,比例尺就愈大。地形图按比例尺大小分为大、中、 小三种,1∶100万~1∶20万的地形图为小比例尺地形图;1∶10万~1∶2.
的代码组成。例如北京某地的经度为东经116°24′20″,北纬 39°56′30″,其所在1∶100万图的编号为J—50,如图7.2所示。
这里须说明的是,由于高斯投影六度带的带号是从零度经线起,自西向东分
带,而1∶100万分幅“纵行”是从180°经线自西向东分行,对于地处东半 球的我国而言,它们的关系为
号是在1∶1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相应的代号,例如J—50—72—B。
1∶2.5万的地形图是以经差7′30″,纬差5′,按一分为四的方法,将一幅 1∶5万的图分成四幅1∶2.5万的地形图,分别用1,2,3,4作为代号,其编
号是在1∶5万图幅号之后加上相应的代号,例如J—50—72—B—4。
1∶1万的地形图是以经差3′45″,纬差2′30″,按8行8列的方法,将一幅 1∶10万的地形图分成64幅1∶1万的地形图,分别用(1),(2),„,(
带号=纵行编号-30
图7.2北半球东侧1∶100万地图的分幅与编号
(2)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这3种比例尺地形图总的关系如图7.3所示。
1∶50万的地形图是以经差3°,纬差2°,按2行2列的方法,将每一幅
1∶100万的图分为四幅1∶50万的地形图,分别以A,B,C,D为图的代号, 其编号是在1∶100万图幅编号之后加上相应的代号,例如J—50—B。
第七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4) 地物注记 有些地物除了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外,对于地物的性质、名称等在 图上还需要用文字和数字加以注记, 如房屋的结构、层数、地名、路名、单位名、计曲线的高程、碎 部点高程、独立性地物的高程以及河流的水深、流速等。
三、地貌符号 1、 等高线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的 闭合曲线。 例如,当水面高为70m时,曲线上任一点的 高程均为70m; 将这些水涯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 的比例尺缩绘在图纸上,这就将小岛用等高线 表示在地形图上了。 2、 等高距与等高线平距 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contour interval) 。 同一幅地形图的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地形图的等高距也称为基本等高距。 大比例尺地形图常用的基本等高距为0.5m、1m、2m、5m等。 等高距越小,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细部就越详尽;等高距越大,地貌细部表 示的越粗略。 测绘地形图时,要根据测图比例尺、测区地面的坡度情况和按国家规范要求 选择合适的基本等高距,见表9-4。
1:1万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将1:10万图幅按经差3′45″,纬差 2′30″ 分为64幅,其编号是在1:10万图幅 后面加上相应的序号,如G-47-124-(25)
y=[(φ左上- φ)/2.5′]×8+( λ - λ左上) /3.75′+1
四、1:5000、1:2000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1:5000地形图按经差1′52.5″,纬差1′15″ 将一幅1: 1万地形图分为四幅1:5000地形图,其编号是在1:1万图 幅后面加上相应的序号,用a、b、c、d表示, 如J-50-72-(32)- a 1:2000地形图按经差37.5″,纬差25″ 将一幅1:5000 地形图分为9幅1:2000用数字1、2、 …… 、 9表示, 如J-50-72-(32)- a-9
第7章:地形图基本知识xp
§7-5 地貌符号——等高线
4. 等高线的分类
首曲线(基本等高线) 计曲线(加粗等高线) 间曲线(1/2等高线) 助曲线(1/4等高线)
§7-5 地貌符号——等高线
4. 等高线的分类
4.1 首曲线 在同一幅图上, 按规定等高距测绘 的等高线称为首曲 线,也称基本等高 线,用0.15mm实线 绘制。
第7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本章内容:地形图、地图、比例尺及
其精度、图名、图廓、图号、地物地 貌符号、识图。
§7-1 地形图概述
1. 地形
地物和地貌构成地形。
2. 地形图
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 定的符号表示地物和地貌平 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称为地形图。
§7-1 地形图概述
3. 地图
按一定的比例尺,有选 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 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 图,称为地图。 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 题地图。
§7-5 地貌符号——等高线
3. 典型地貌的等高线表示法
3.2 山脊与山谷 山脊、山谷等高线的疏密, 反映了山脊、山谷纵断面的起伏 变化情况,其尖圆或宽窄反映了 山脊、山谷横断面的起伏变化情 况。 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合称地 性线。
§7-5 地貌符号——等高线
3. 典型地貌的等 高线表示法
3.3 鞍部 是相邻山头之 间呈马鞍形的低凹 部位,也是两个山 脊与两个山谷汇合 处,也成垭口。
砼3 ×
× 黄 × ×
× ×
×
×
注记
注记
§7-5 地貌符号——等高线
地貌:是指地球自然表 面的起伏状态。 地貌包括:山地、丘陵 地、平原、洼地等。 地貌的表示法:等高线
砼3
× 黄 × ×
×
× ×
第七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2.山脊和山谷: 1)山脊: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山脊的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分水线)。 2)山谷: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贯穿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集水线)。 详见下图。
3.鞍部: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底凹部位。鞍部(S点处)往往是山区道路通过的地方,也是两个山脊与两个山谷会合的地方。
其长度可按比例尺缩绘,而宽度无法按比例尺表示的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 四、地物注记 用文字、数字或特有符号对地物加以说明者,称为地物注记。 1.文字注记: 2.数字注记: 3.特定符号:
7—5 地貌符号——等高线(contour)
一、等高线的概念 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7—1 地形图的比例尺
1.比例尺的定义: 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2.比例尺(scale)的表示方法:
(1)数字比例尺 用1/M表示。如1500,1 1000,1 5000,······ M为比例尺分母。M越大,比例尺越小。 (2)图示比例尺 可消除图纸伸缩的影响。
4.陡崖和悬崖: 1)陡崖:坡度在70°以上的陡峭崖壁。有石质和土质之分。 2)悬崖:上部突出,下部 凹进的陡崖。
四、等高线的分类:
基本等高线——首曲线(intermediate contour) (0.15㎜); 加粗等高线——计曲线(index contour) ( 0.25㎜); 半距等高线——间曲线(half-interval (contour)用长虚线表示; 1/4等高线——助曲线(extra contour) 用短 虚线表示。
等高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d。
二、等高距(contour interval)和等高线平距(地面坡度)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1:1000 1:500
几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
比例尺 1:5000 1:2000 1:1000 1:500
5
图幅大小 实地面积 1:5000图幅 每平方公里 /km2 /cm×cm 内的分幅数 图幅数 4 1 0.25 40×40 1 4 1 50×50 0.25 16 4 50×50 0.0625 64 16 50×50
二、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也称为等高线间 隔,用h表示。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 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用d表示。
h i dM
式中 M —— 比例尺分母。
地面坡度 i 与等高线平距 d 成反比。 地面坡度较缓,其等高线平距较大,等 高线显得稀疏; 地面坡度较陡,其等高线平距较小,等 高线十分密集。
白吉树村 15.0-10.0
1:1000
西面角坐标为x=15.0km,y=10.0km。
二、图号
为了区别各幅地形图所在的位置,每幅 地形图上都编有图号。 图号就是该图幅相应分幅方法的编号, 标注在北图廓上方的中央、图名的下方。
1.分幅方法
以1:5000地形图为基础进行的正方形分幅。
1:5000
1:2000
2.接合图表
为了说明本幅图与相邻图幅之间的关系, 便于索取相邻图幅,在图幅左上角列出相邻 图幅图名,斜线部分表示本图位置。
毛家镇 二道梁 北集 三顶丘 青山 白石湾 付家 沟口
白吉树村 15.0-10.0
1:1000
西面角坐标为x=15.0km,y=10.0km。
第三节 地物符号
地形图上表示地物类别、形状、大小及位置的 符号称为地物符号。 根据地物形状大小和描绘方法的不同,地物符 号可分为四种。
[课件]第七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PPT
2018/12/6
13
二、图的比例尺及比例尺精度 1、图的比例尺 (1)定义:图上任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 线段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图的比例尺 (2)类型:数字比例尺和图示比例尺。 ①数字比例尺:以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 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设图上一线段长为 d,相应的实地水平距离为D,则该图比例尺为
采用特殊符号表示。
2018/12/6 12
(3)注记和整饰要素
地名注记:
包括行政区划、称等。 说明注记: 包括文字和数字注记,用以补充说明对象的质 量和数量属性。 如房屋的结构和层数、管线性质及输送物质、比高、等 高线高程、地形点高程以及河流的水深、流速等。
第七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
第七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
7.1地形图的内容 7.2地物符号和等高线 7.3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本章小结
2018/12/6
2
传统概念上的地图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用规定
的图式符号和颜色,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 象,有选择地缩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如普通地 图、专题地图、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地图、 立体地图等。现代地图已出现有缩微地图、数字 地图、电子地图、全息像片等新品种。 地图的特征包括: 由于特殊的数学法则而产生的可量测性; 由于使用符号表象事物而产生的直观性; 由于制图综合而产生的一览性。 按区域范围分类:分为世界图、国家图、分区图、 省图、市县图、乡镇图等.
2018/12/6
17
2、比例尺精度 (1)定义: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为 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精度=0.1M(mm) (2)用途: ①确定测图的比例尺。按工作需要,多大的地物须在图
上表示出来或测量地物须精确到什么程度,由此可参考决定 图的比例尺; ②确定测图的精细程度。若比例尺确定,则可以推算出 测量地物应精确到什么程度。
第7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讲解
第7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讲解地形图是一种用于显示地面高程信息的特殊地图。
它通常使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
地形图不仅可以用于户外探险和环境监测,还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制作数字地图的基础。
以下是地形图的基本知识讲解。
1. 地形图的制作地形图制作的第一步是进行大地测量。
这包括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如全站仪和GPS接收器,收集地面高程数据。
然后,数据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处理,以生成用于表示地形的等高线。
2. 地形图的等高线等高线是地形图的主要特征之一。
等高线是连接地面上相同高度点的线条。
它们通常按照等高距间隔绘制,这意味着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海拔高度差为常数。
在地形图上,等高线的间距越小,地形的细节越丰富,图像就越精细。
3. 地形图的色彩与斜度阴影地形图在传达地形信息的同时,通常还会使用色彩和斜度阴影来增强其可视化效果。
色彩通常用于表示地面上不同区域的高度差。
斜度阴影则通过在等高线下方绘制黑色阴影来传达地面的坡度。
4. 地形图的用途地形图广泛用于户外探险和环境监测,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制作数字地图的基础。
在户外探险中,地形图有助于规划路线和决定最佳的登山路线。
在环境监测中,地形图可以用于监测土地侵蚀和洪水等自然灾害。
在GIS中,地形图可以作为底图来支持其他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
5.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等高线是地形图的核心元素,因此了解等高线的基本特征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等高线的基本特征:•等高线按照等高距离分为多层,每层之间的高度差相同。
•等高线不会相互交叉,因为如果交叉,则会表示同一点有两个不同的高度,这是不可能的。
•等高线形状可以表示地形特征,如山脊,沟谷,山顶等。
•等高线越靠近一组紧密排列的等高线,地形越陡峭。
6. 等高线的阅读方法当读取等高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等高线间距越小,地形越陡峭。
•多个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时,意味着一段非常陡峭的地形区域,例如悬崖或陡坡。
•当等高线从一个区域向下延伸时,表示地形处于下坡位置。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讲解
第七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和重点: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
重点内容是:比例尺精度、地形图的分幅、地物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等高线原理、等高线表示基本地貌、地貌特征点、地貌特征线。
7.1 地图、平面图和地形图将整个地球或者地球上某一区域的实体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参考椭圆体表面,得到的图形保持了与地面实体的相似性。
如果不是投影在椭圆体表面,而是投影在平面上,则必须采用特殊的方法才能使变形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种特殊的制图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若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应用地图投影的方法,将整个地球或地球上某一区域的实体按比例尺缩小后绘于平面上,这种图则称为地图,例如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对于一个小地区,不考虑地球的曲率,把地球椭圆体表面当作平面,将地面上的图形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绘在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平面图。
工程上所指的平面图仅仅表示出地物的形状和位置,而没有表示出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如果图上不仅表示出地物的位置和形状,而且把地面上的高低起伏的地貌也表示出来,这种图便称为地形图(图7—1)。
图7—1 1:2000地形图7.2 比例尺地面上的地物或地貌(高低起伏的地表情况)在平面上的投影,不可能按其真实的大小绘在图上,而是将其缩小。
经缩小后,地形图上直线的长度与其地面上相应直线的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设在地形图上直线的长度为l ,在地面上相应直线的水平距离为L ,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Ll M =1 (7.1) 比例尺通常将分子化为1表示,M 为比例尺的分母,即 lL M = 如5001,10001,100001 等。
假设某直线在地面上水平距离为92m ,而量出该直线在地形图上长度为4.6 cm ,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2000192006.41==M 以分数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的分母表示地面水平距离在图上缩小的倍数。
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
007第七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江江西西理理工工大大学学建建筑筑与与测测绘绘工工程程学学院院
§7.1 地图、平面图和地形图
在大区域内或整 个地球范围内测图 时,必须将地面各 点投影到地球椭圆 体面上,然后,用 特殊的投影方法展 绘到图纸上,这样 制成的图称为地图。 地图上各处的比例 尺是不同的,而平 面图上各处的比例 尺是相同的。
图廓和图廓外注记
1.图号、图名和接图表 2.比例尺
(数字、直线) 3.经纬度及坐标格网 4.三北方向图
(当地真北、磁北和 坐标纵轴方向的角 度关系) 5.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 图式0/10/17
4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地形图
2020/10/17
5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7.2. 地形图的比例尺
1. 比例尺
地形图上任意线段长度(d)与地面上相应线 段的水平长度(D)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一般用分子为1的整分数表示,即
d11 DDM
d
(7-1)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地形图
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水平投影到水平面上; 按一定比例尺缩绘成图纸。
地 形
地物
地
缩绘 形
比例尺
地貌
图
1、地物: 房、路、桥、河、湖、……人工形成; 2、地貌: 山岭、洼地、河谷、平原、……,高低起伏、自然形成 3、比例尺: 图上长度与实际长度之比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地图的比例尺表示方法
1 数字比例尺 2 直线比例尺
一般说来,在图上除写有数字比例尺外,还 有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这就是图示比例尺。 图示比例尺有直线比例尺和复式比例尺两种。
《地形图基本知识》PPT课件
由赤道开始,按纬差4º为一列,至南北纬88º各分成22横列,
依次用字母A.B……V表示,并在列号前分别冠以N和S.
(注意:在纬度60º-76º 之间双幅合并,即每幅 图的经差12º, 纬差4º; 在纬度76º-88º之间四 幅合并,即每幅图的经 差 24º、 纬差4º;在纬 度88º以上单独为一幅.
(1)具有统一的大地控制基础和叫地地图形投图影的分幅和编号.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包括 1:5000、1:1万、 1:♣21.:51万00、万1比:5万例、尺1的:1地0万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采:2用5万国(际原统1:一20的万“)、 1:经50万、1:10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
纬线分幅”和“行列式编号”;
其余7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统一规定的
主区.(地图集等多采用该分幅形式).
地图的分幅与编号
♣地图的分幅
●矩形分幅 ●经纬线分幅 ---每幅地图的图廓由经纬线构成,并按一定的经差
和纬差进行分幅。 世界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经差 6°, 纬差 4°
●经纬线分幅
世界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经差 6°,纬差 4° 由经度180º开始,按经差6º自西向东将全球分成60纵行,
第七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
•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 •(1)具有统一的的大地控制基础和地图投影 •(2)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 •(3)具有统一的图式符号系统和制图规范 •(4)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
地形图按组织测绘的部门及服务对象的不同, 可分为两大类: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依次用1.2……60表示。 由赤道开始,按纬差4º为一列,至南北纬88º各分成22横列,
依次用字母A.B……V表示,并在列号前分别冠以N和S.
第七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PPT课件
2、等高距(contour interval)、等
高线平距、地面坡度
h
h
h
等高d1 d2
d3 d4 d5 d6
等高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d。
h
h
地面坡度i:
h
i=—dh= tan
(为地面倾角)
i
h h
h
d1 d2
d3 d4 d5 d6
注:由于h为定值,所以 i 与d成反比。
(3)梯形分幅
1:100万按经差6°纬差4°分带
1:10万地图的分幅与编号
以1:100万图为基础,经差30'、纬差20'; 是1:1万图的基础,而1:1万图又是1:5000、1:2000
图的基础。
(3)梯形分幅关系示意图
1:100万 J-50
1:50万
A,B,C,D
J-50-A
1:20万
[1],[2],┉,[36]
contour) 1/4等高线——助曲线(extra contour)
5、等高线的特性
同一等高线上所有各点的高程相等。 是闭合曲线。 等高线越密,坡越陡。 山脊线、山谷线与等高线垂直相交。 过河时,要折向上游,过河后折向下游。 只有在绝壁和悬崖处才会相交。
第五节 地籍图简介
地籍图是一种专题地图。它是以土地权属界线、面积、 质量、数量和利用现状为主要内容的地图。
比例尺精度
(cm)
5
10
1 2000 20
1 5000 1 10000
50
100
§7.2 地形图的分幅与图外注记
一、目的
为了便于对各种比例地形图进行统一管理。
二、分幅的方法分类
1.梯形分幅(trapezoid map subdivision) ——按经 度、纬度分。
地形图基本知识课件
地形图基本知识
(2)图幅接合表(接图表)
✓ 图幅接合表绘在图幅左上角, 说明本图幅与相邻 图幅的关系,供索取相邻图幅时用。 ✓图幅接合表可采用图名注出, 也可采用图号(仅注 有图号时)注出。
密陡稀缓性:
等高线越密,等高线的平距越小,表示坡度陡; 等高线越稀疏,平距越大,表示坡度缓; 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
地形图基本知识
§7.2 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与图廓注记
地形图分幅有两种方法 • 正方形或矩形分幅——大比例地形图 • 梯形分幅——小比例地形图
地形图基本知识
一、正方形或矩形分幅编号与图廓注记 1、分幅
地形图基本知识
例如:可以用测区与阿拉伯数字结合的方法。如图所示, 将测区按统一顺序进 行编号, 一般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用阿拉伯数字1、2、3、4...编定(如xx-15)
地形图基本知识
3、图廓注记
1:500、1:1000、1:2000等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廓及图外注记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图名、图号
比例尺
1:5000 1:2000 1:1000 1:500
内幅大小 (cm)
40?0 50?0 50?0 50?0
实地面积(km )
4 1 0.25 0.0625
一幅 1:5000 的图幅 所包含本图幅的数目
1 4 16 64
地形图基本知识
2、编号
➢ 大比例地形图的编号一般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 公里数编号法,即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值(x-y)进 行编号 。 ➢大比例尺地形图往往是小地区或带状地区的工 程设计和施工用图,也可用各种代号进行编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和重点: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
重点内容是:比例尺精度、地形图的分幅、地物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等高线原理、等高线表示基本地貌、地貌特征点、地貌特征线。
7.1 地图、平面图和地形图将整个地球或者地球上某一区域的实体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参考椭圆体表面,得到的图形保持了与地面实体的相似性。
如果不是投影在椭圆体表面,而是投影在平面上,则必须采用特殊的方法才能使变形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种特殊的制图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若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应用地图投影的方法,将整个地球或地球上某一区域的实体按比例尺缩小后绘于平面上,这种图则称为地图,例如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对于一个小地区,不考虑地球的曲率,把地球椭圆体表面当作平面,将地面上的图形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绘在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平面图。
工程上所指的平面图仅仅表示出地物的形状和位置,而没有表示出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如果图上不仅表示出地物的位置和形状,而且把地面上的高低起伏的地貌也表示出来,这种图便称为地形图(图7—1)。
图7—1 1:2000地形图7.2 比例尺地面上的地物或地貌(高低起伏的地表情况)在平面上的投影,不可能按其真实的大小绘在图上,而是将其缩小。
经缩小后,地形图上直线的长度与其地面上相应直线的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设在地形图上直线的长度为l ,在地面上相应直线的水平距离为L ,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Ll M =1 (7.1) 比例尺通常将分子化为1表示,M 为比例尺的分母,即lL M = 如5001,10001,100001 等。
假设某直线在地面上水平距离为92m ,而量出该直线在地形图上长度为4.6 cm ,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2000192006.41==M 以分数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的分母表示地面水平距离在图上缩小的倍数。
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
工程建设上,使用较多的是5001,10001,20001,50001, 100001地形图,通常称这些比例尺地形图为大比例尺地形图;250001,500001,1000001称为中比例尺地形图;而5000001,10000001, 等则称为小比例尺地形图。
所谓比例尺的大小,是当一种比例尺与另一种比例尺相比较时,如某一种比例尺在图上对同一地物所画出的图形比较大,则该比例尺为较大的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给我们一种缩小程度的概念,地面上的长度经过计算后才能得到图上的长度,这当然感到不便。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使用三棱比例尺直接在图上量得某直线的长度,使用上既方便又迅速。
通常认为人们的肉眼能在地形图上分辨出的最短距离为0.1 mm ,因此,地形图上0.1 mm 所代表的实地长度称为比例尺的精度。
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以确定在地面上测量距离时应该准确到什么程度。
例如测绘10001地形图时,测量距离的精度只需0.1 m ,因为地面0.l m 在10001地形图上便是0.1 mm ,而地面小于0.1 m 的长度即使测量了,地图上也表示不出来。
反过来,根据比例尺精度也可算出要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某段距离应采用的比例尺。
例如要求在图上能表示出0.5 m 长度的物体,则所用的比例尺不应小于500015001.0 。
表7.l 列举了不同比例尺的精度,它为0.1 mm 乘以比例尺分母M 而得。
由表7.1可看出,比例尺越大,表示地形的状况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表示地形的状况越简略,精度越低。
但不能由此认为测图 表7.l 比例尺的精度比例尺越大越好,因为同样大小的测区面积,测图比例尺越大,耗费的人力物力越大,甚至在使用上也不一定方便。
一般情况下选定比例尺可以表7.2作参考。
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可进行商定,一般以满足设计需要为准。
7.3 图幅分幅、图名与图号地形图的图幅分幅方法随采用的比例尺不同而不同。
小比例尺图采用按地理坐标进行划分的梯形分幅法,大比例尺图大部分采用矩形分幅法。
各种大比例尺图的图幅规格见表7.3。
形图必须编号。
1.按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如图7—2a所示,一幅l:5 000图西南角的坐标x=30km,y=20km,则该图的编号为30-20。
按此方法编号时,1:l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公里数取至0.1 km,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公里数取至0.Ol km。
2.以1:5 000地形图图号为基础编号法当测区是采用假定坐标系统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方法通常是以测区所在的l:5 000比例尺图为基础进行编号,并作为包括在本图幅中的较大比例尺图的基本图号。
例如某l:5 000比例尺图幅的西南角的坐标值x=30km,y=20km,则其图幅编号为30-20(图7—2a);在l:5 000比例尺图号的末尾分别加上罗马字I,Ⅱ,Ⅲ,Ⅳ,作为1:2 000比例尺图幅的编号;同样,在1:2 000比例尺图幅编号的末尾分别加上I,Ⅱ,Ⅲ,Ⅳ作为该图幅内1:1 000图幅的编号;1:5 000图幅的编号按此类推。
3.流水编号法对区域较小的局部地区,如图7—2b所示,图幅编号是采用数字“从左到右,由上到下”的顺序编列。
图7—2 地形图的分幅此外,为方便用图,常在图的左上角绘制图幅接合表(图7—3),表格上斜线格代表本幅图,四周注明邻接的图号。
正规图幅,在内图廓线外应加绘外图廓线(本图仅绘出内图廓线)。
图幅的命名,通常以该图幅内最大的或最重要的居民地、厂矿单位名称或地名作为该图幅的图名。
对于图的方向,正规图幅上绘有10厘米见方的坐标格网线,规定纵坐标值较大的一端为北,较小的一端为南;横坐标值较大的一端为东,较小的一端为西。
如建筑场地甚小,测图面积不满一幅图而未绘制坐标格网时,则绘出方向符号标明图的方向。
图7—3 图幅接合表7.4 地形图图式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是用各种不同的符号来表示的。
地物的种类繁多,如房屋、道路、桥梁、渠道等属于人工地物;河流、池塘、湖泊、植物分界线等则属于天然地物。
为使各种地物都能表示在地形图上,并能使人们了解地形图上所表示的是何种地物,国家测绘机关制定了各种比例尺的地物符号、地貌符号作为绘制地形图的依据。
这些符号,统称为地形图图式,现将国家测绘机关制定的1:500和l:1 000比例尺地形图图式中一部分常用符号列示如表7.4。
地物符号又分为下面几种:1.比例符号按地物的形状和大小依测图比例尺缩小后绘于图上而成的符号,称比例符号,如房屋,运动场、河流、湖泊等面积较大的地物。
表7.4常用地物地貌符号表续表7.44.注释符号在图上用文字表示村、镇、学校、铁路、公路的名称及其去向;用数字表示等高线和地形点的高程及房屋的层数;用箭头表示水流方向;以特定的符号(按地形图图式规定)表示土地界线内的植物或果树种类等,都称为注释符号。
这些符号并不表示地物的大小和位置,只是对地物的性质作说明,是地物地貌符号的补充注释。
7.5 等高线7.5.1.等高线表示地貌的方法表示地貌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等高线法。
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成的闭合曲线称为等高线。
静止的池塘水面的边缘就是等高线的一个例子。
为了进一步说明等高线的意义,假想有一个小山头整个被水淹没了,其时水面高程恰为80 m(图7—5)。
后来,水面退落5 m,山的一部分显露出来,这时水面高程为75 m,水面与山头表面的交线即为地面75 m的等高线。
如果水面继续下降5 m,又可获得70 m 的等高线。
如此继续下去,可获得一系列的等高线。
显然这些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
如果把这些曲线投影在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便成为图上的等高线。
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位置,可以决定山的形态、大小和高低。
7.5.2.等高线和等高线平距相邻两根等高线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或等高线间隔,以h表示。
图6.5的等高距等于5 m。
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以d表示。
在一张地形图上,等高距必须是相同的,因此,地面坡度愈陡,等高线愈密集,平距则愈小;反之,坡度愈缓,等高线愈稀疏,平距则愈大。
地面坡度均匀则等高线平距相等。
可见,由等高线的疏密鲜明地显示出地面坡度变化的情况,这是等高线表示地貌的优越之处。
7.5.3.等高线的种类在地形图上,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用0.15 mm细实线绘出。
为了便于判读等高线的高程,从零米起算,通常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一条,用0.3 mm 粗实线绘出。
加粗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加粗等高线)。
为了更加详尽地表示较小的地貌形态,除绘制首曲线外,再加绘半等高距的等高线(图7—6),称为间曲线。
图7—5等高距图7—6间曲线显然,等高距选择小些,所表示的地貌就会详尽些;反之,等高距大些,表示的地貌就简略些。
但等高距过小,会造成等高线过于密集,反而使图形失去清晰之感。
选择等高距的原则,详见第八章§8.5及表8.4的规定。
此外,选择等高距时还要考虑工程上的特殊需要,测图前应与用图单位商定。
7.5.4.基本地貌及其等高线地面上地貌的变化虽然很复杂,但大抵是由山丘、山脊、山谷、盆地、鞍部等基本地貌所组成。
了解这些基本地貌的性质并掌握其等高线的画法,对测绘、判读和使用地形图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现将基本地貌及其等高线说明如下。
凸出而高于四周的高地,大的称为山岭,小的称为山丘,山岭和山丘的最高部分称为山顶。
山丘的形状和它的等高线如图7—7a.图7—7 几种基本地貌山脊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山脊上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山脊线。
下雨时雨水以山脊线为分界线,分别流向山脊的两侧,故山脊线又称为分水线。
山谷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山谷上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
下雨时雨水从两侧的山坡会集于山谷,故山谷线又称为集水线。
山脊线、山谷线的形状及其等高线如图7—7b。
两山脊之间的洼地称为谷地。
谷地中的水流必会聚而形成溪涧及河流,其最高点称为谷源,最低点称为谷口。
谷地是向一方延伸其下段有出口的洼地,而四周闭合的洼地叫做盆地。
盆地的形状和它的等高线如图7—7c。
两个相连的山头其山脊的底部形状像马鞍形,称为鞍部。
鞍部也是两山脊与山谷的会合处,而且在山区常常是道路通过的地方。
鞍部的形状和它的等高线如图7—7d。
山的侧面部分为山坡,山坡倾斜在20°~45°的叫陡坡。
几乎成垂直的山坡叫做峭壁或绝壁如图7—7e,下部凹入的峭壁叫做悬崖。
悬崖的形状和它的等高线如图7—7f。
梯田也是常见的地貌。
山坡上开成一块一块的可耕地称为梯田,有一定坡度的梯田其等高线如图7—7g。
在坡地上,由于雨水冲刷而形成的狭窄而深陷的深沟叫雨裂,雨裂逐步扩大成为冲沟,冲沟的等高线如图7—7h。
从上述基本地貌及其等高线可以看出,山丘与盆地的等高线大致相似,两者皆表示为一组闭合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