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枕前位的分娩机制的实验报告
![枕前位的分娩机制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7e62a9fab069dc50220166.png)
枕前位的分娩机制的实验报告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临床上以枕左前位最多见,故以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为例。
1.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胎头以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由于枕额径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头枕骨在骨盆左前方。
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部分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2.下降是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
下降动作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1)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压力经胎轴传至胎头;(2)宫缩时宫底直接压迫胎臀;(3)胎体伸直伸长;(4)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
3.俯屈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降至骨盆底时,原处于半俯屈的胎头枕部遇肛提肌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使下颌接近胸部,变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周径为枕下前囟周径,以适应产道,有利于胎头继续下降。
4,内旋转胎头围绕骨盆纵轴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称为内旋转。
胎头于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动作。
5.仰伸当完全俯屈的胎头下降达阴道外口时,宫缩和腹压继续迫使胎头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力又将胎头向前推进。
两者的共同作用使胎头沿骨盆轴下段向下前的方向转向前,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逐渐仰伸,胎头的顶、额、鼻、口、颏由会阴前缘相继娩出。
当胎头仰伸时,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
6.复位及外旋转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度称为复位。
胎肩在盆腔入口继续下降,前(右)肩向前向中线旋转45度时,胎儿双肩径转成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转45度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称为外旋转。
7.胎肩及胎儿娩出胎头完成外旋转后,胎儿前(右)肩在耻骨弓下先娩出,随即后(左)肩从会阴前缘娩出。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https://img.taocdn.com/s3/m/021bec1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c.png)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1.衔接:胎头双顶经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呈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衔接,由于枕额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儿枕骨在骨盆前方。
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小部分初产妇可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若初产妇分娩已开始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有无头盆不称。
2.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下降。
下降贯穿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与其他动作相伴随。
下降动作是间歇的,宫缩时胎头下降,间歇时胎头有稍退缩。
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的压力,经胎轴传至胎头;宫缩时子宫底直接压迫胎臀;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胎体伸直伸长。
初产妇胎头下降速度较经产妇慢,系因子宫颈扩张缓慢及软组织阻力大的缘故。
临床上观察胎头下降的程度,可作为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胎头在下降过程中,受骨盆底的阻力发生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
3.俯屈: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后,继续下降至骨盆底,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枕部遇到肛提。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c614ea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4.png)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枕左前位是一种胎儿着生的位置,也称为枕骨前位,指的是胎儿的后颅骨(枕骨)位于母体的前部。
这种分娩机制相对较为复杂,需要较多的努力来保证顺利的分娩。
在枕左前位的分娩过程中,胎儿的背面在母亲的腹部左侧,头部向下,骶尖在前,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胎方位。
为了更好地了解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胎盆结构:正常情况下,母体的盆腔是一个宽度适中的类似于漏斗的结构,被骨盆骨架所组成,形状有助于孕妇的顺利分娩。
在枕左前位的分娩中,胎盆与其中的胎儿头部需要相互适应,以达到较为顺利的分娩。
2.胎儿的位置:在枕左前位的分娩中,胎儿的后颅骨位于母体的前部,头部向下。
胎儿头部与骨盆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胎儿通过剪刀的方式来适应空间狭窄的胎盆。
3.骶尖位置:在枕左前位的分娩中,胎儿的骶尖位于前部,这对于顺利分娩来说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在正常的胎位下,骶尖通常位于母体的后部,而在枕左前位下骶尖则需要在前部。
在顺利的枕左前位分娩中,胎儿的头部会逐渐下降进入骨盆,通过持续的宫缩力量推动胎儿向下移动。
胎儿的头部与骨盆之间会有一定的旋转,以适应空间。
通常情况下,胎儿的头部会转动90度,使得头胎位朝向左侧前方。
另外,胎儿的头部还需要适应骨盆的形状,而产妇的骨盆结构也会对胎儿头部的下降和旋转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枕左前位的分娩中,由于胎儿头部的位置比较特殊,相对较多的努力和时间可能会被需要。
因此,监测和管理分娩的进展,以及提供适当的助产技术和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总结起来,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较为复杂,要求胎儿头部与骨盆之间的适应和旋转,以及对分娩进展的监测和管理。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辅助分娩,以确保母婴的安全和顺利分娩。
昭昭老师分娩机制的讲课
![昭昭老师分娩机制的讲课](https://img.taocdn.com/s3/m/89db789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0.png)
昭昭老师分娩机制的讲课昭昭老师大家总结整理如下:胎位前露部在通过产道时,为了适应骨盆各面的不同形状,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使产道最小径线通畅。
由于临床上枕先露左前位多见,故以枕左前位的产程机制为例,详加说明: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胎肩、胎儿娩出等动作。
虽然分别描述了产程中的各个作用过程,但实际上是连续的。
1.连接胎头与骨盆入口面相连接,头颅的最低处接近或达到坐骨棘高度,称为连接。
在进入骨盆入口处时,胎头在枕额上接合。
因为枕额径比骨盆入口前后径大,所以矢状缝多在骨盆入口的右斜径上。
有些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接生,经产妇多在产后1~2周衔接。
2.胎头沿着骨盆轴前进的动作叫做下降。
下落贯穿分娩的整个过程,与其它动作同步进行。
子宫收缩时,胎头下降,间歇时胎头又稍微退缩,所以胎头和盆腔的相互挤压也呈间歇性,这样有利于母体。
导致胎头下降的因素有:①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胎轴向胎头传递压力;②子宫收缩时会直接压迫胎臀;③胎体伸直、伸长;④腹肌收缩引起腹压增高。
初产妇由于宫口扩张缓慢,软组织阻力大,胎头下降速度比经产妇慢。
临床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指标是观察胎头下降程度。
3.当胎头继续下降到骨盆底时,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遇到肛提肌阻力,从而进一步屈伸,使胎儿更接近胸腔,使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变为枕骨前倾,从而使胎头变得更靠近胸部,从而使胎头变得更靠近胸部。
4.内旋转当胎头下降到骨盆底部遇到阻力时,胎头为适应前后径长、横径短的特点,枕部向母体中线旋转45°,达耻骨联合后方,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的动作称内旋转。
在第一产程结束后,胎头完成内旋转。
胎头枕前露的时候,胎头枕部最低,遇到骨盆底肛提肌,肛提肌收缩将胎头枕推到前侧阻力较小、部位宽。
5.俯仰当胎头完成内旋转后,俯卧的胎头就会到达阴道口。
子宫收缩、腹压使胎头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又推动胎头向前推进,两者合力使胎头沿骨盆轴下段向下前移。
简述枕左前位分娩机制步骤
![简述枕左前位分娩机制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d1c866f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0.png)
简述枕左前位分娩机制步骤枕左前位分娩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它需要妈妈在分娩过程中采取特定的姿势。
最初,妈妈会将身体架在悬挂带上,双腿打开伸展,下肢支撑于支撑杆上。
妈妈会趴在床上,膝盖褪下,同时将脊椎向下抬起,以帮助放松腹肌。
它使宝宝能够更容易地穿过骨盆,以完成分娩。
一旦妈妈准备就绪,护理人员将开始检查宝宝的位置。
有时,妈妈可能会被要求移动她的腿,以帮助宝宝朝正确的方向移动。
避免任何肢体扭转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宝宝更加舒适地消除进入骨盆。
检查完成后,护理人员将开始滴灌羊水。
羊水有助于降低宝宝穿过骨盆的力量,并帮助妈妈放松腹部,以便宝宝能够更容易地移动。
滴灌后,护理人员会检查宝宝脐带,以确保它不短或太紧。
然后,妈妈将开始推动。
妈妈会在熟练的护士的指导下使用她的肌肉来推动宝宝前进。
她可能会被要求深呼吸,以放松腹部肌肉,并将宝宝推入骨盆,以完成分娩。
分娩过程也可能包括护士援助宝宝穿过骨盆。
护士可能会用手指头抓住宝宝的额头,向上托起,以帮助宝宝朝前移动。
一旦宝宝出现在骨盆,护士会试图用后推动宝宝,以帮助宝宝完全脱离骨盆。
当宝宝出生时,它会被支撑起来,以帮助它完成呼吸。
宝宝的脐带也会被绑扎,以防止出血。
宝宝的皮肤会被检查,以确保没有感染,然后被清洗。
在分娩结束后,妈妈会接受护理,以确保大腿部位不需要修补,以及血液流失的情况。
妈妈可能还会接受新生儿护理,以确保宝宝健康。
总的来说,枕左前位分娩是一种危险但常见的分娩方式。
妈妈应该与医务人员保持密切沟通,以确保它们能够正确地管理母婴关系,确保妈妈和宝宝的健康。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https://img.taocdn.com/s3/m/d64071722b160b4e767fcf5a.png)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转
1.衔接:胎头双顶经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呈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衔接,由于枕额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儿枕骨在骨盆前方。
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小部分初产妇可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若初产妇分娩已开始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有无头盆不称。
2.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下降。
下降贯穿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与其他动作相伴随。
下降动作是间歇的,宫缩时胎头下降,间歇时胎头有稍退缩。
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的压力,经胎轴传至胎头;宫缩时子宫底直接压迫胎臀;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胎体伸直伸长。
初产妇胎头下降速度较经产妇慢,系因子宫颈扩张缓慢及软组织阻力大的缘故。
临床上观察胎头下降的程度,可作为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胎头在下降过程中,受骨盆底的阻力发生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
3.俯屈: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后,继续下降至骨盆底,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枕部遇到肛提。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95059a3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d.png)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枕左前位是指胎儿头部朝向母体左侧,且前额部位向前伸展的一种分娩姿势。
它的分娩机制如下:
1. 下降期:胎儿头先进入骨盆,慢慢下降到骶骨出口,此时产妇会感觉到压力和疼痛。
2. 旋转期:胎儿头开始旋转,使其面部朝向母体的左侧。
这时产妇可能会感到阵痛增强和腰酸背痛。
3. 挤出期:胎儿头继续向前,压迫产妇的会阴部,此时产妇需要用力,进行“哼气”或“屏气”,从而让孩子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主要是胎儿自身的旋转和挤出,产妇只需要正确地使用哼气和屏气,以及遵循医生的指示,就能够成功完成分娩。
1、正常分娩——枕先露分娩机制
![1、正常分娩——枕先露分娩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8f55da3169dc5022abea0035.png)
胎肩、胎儿娩出
expulsion 胎儿娩出:胎儿前(右)肩在耻骨弓下先娩出,后左肩娩出
请替换文字内容
03
分娩动因——知识前沿
近 年 , 从分子水平探 讨与分娩发动有关的 旁分泌/自分泌因子
分娩的生理机制尚未确定 分娩动因是被关注的重点
炎症反应学说 神经介质学说 机械性学说 内分泌控制学说
小结
分娩是连续进行的过程 下降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请替换文字内容
定义: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 时间:贯穿分娩全过程 特点:间歇性 意义: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
俯屈
flexsion
请替换文字内容
11.3
9.5
时间:胎头下降到骨盆底 力量:宫缩与肛提肌的合力 变化:枕额径 枕下前囟径 意义:胎头最小径线继续下降
内旋转
internal rotation
胎肩进入骨盆入口平面的径线
复位及外旋转
restitution and external rotation
复位 胎儿双肩沿骨盆入口左斜径下降 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 胎头向左旋转45度
请替换文字内容
外旋转 胎儿双肩与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 右肩向中线旋转45度 保持胎头与肩的垂直关系 胎头在外面向左旋转45度
胎 儿
02
枕先露分娩机制
骨盆入口平面衔接
(engagement)
下降
(descent)
俯屈
(flexion)
中骨盆平面 内旋转
(internal rotation)
骨盆出口平面 仰伸 第二产程
(extention)
复位及外旋转 娩肩
(restitution and external rotation)
正常分娩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正常分娩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cdd322f705cc17552709fc.png)
正常分娩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枕左前位分娩机制正确的是:A.胎头矢状缝衔接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B.胎头内旋转时,其枕部向右转45°C.下降动作呈持续性D.内旋转动作完成于第一产程初期E.俯屈动作完成后,胎头以枕额径通过产道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2.下列哪项是正式发动分娩的主要表现:A.见红B.下腹隐痛C.宫颈变软D.先露固定E.规律宫缩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3.产妇进入第二产程的标志是A.规律性宫缩加强B.胎膜破裂C.胎先露下降D.宫口开全E.产妇有排便感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4.正常枕先露分娩时,仰伸发生于A.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B.胎头拨露时C.胎头着冠时D.胎头后囟在耻骨弓后时E.胎头枕骨在耻骨弓后时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5.关于子宫收缩力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整个分娩过程B.宫缩的节律性是临产重要标志C.正常宫缩是宫体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D.宫缩的节律性对胎儿有利E.宫缩间歇对胎儿有利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6.正常枕前位分娩时,先露部到达中骨盆,儿头的相应动作是A.俯屈B.儿头变形C.出现产瘤D.内旋转E.仰伸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7.临产后起主要作用的产力是:A.子宫收缩力B.腹肌及膈肌收缩力C.肛提肌收缩力D.圆韧带的收缩作用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8.关于胎儿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双顶径是胎头最大横径B.矢状缝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C.胎儿顶骨与额骨间为冠状缝D.胎头以枕下前囟径衔接E.臀位时胎头娩出困难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9.关于中骨盆平面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为骨盆最小平面B.为横椭圆形C.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D.两侧为坐骨棘E.后方为骶骨下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10.胎头的位置+2表示A.胎头颅骨的最低点在坐骨棘上2cmB.胎头颅骨的最低点在坐骨棘下2cmC.胎头颅骨的双顶径在坐骨棘上2cmD.胎头颅骨的双顶径在坐骨棘下2cmE.胎头颅骨的枕骨在坐骨棘上2cm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11.下列骨盆径线中最短径线是:A.入口前后径B.入口横径C.入口斜径D.中骨盆前后径E.出口前后径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12.潜伏期平均约需:A.6小时B.8小时C.10小时D.12小时E.16小时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正常分娩13.一产妇临产10小时,肛查:宫口已开全,先露为头,棘下4cm。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实验报告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b8cb3abaeaad1f346933fa1.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实验报告篇一: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
整个过程被分解为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动作。
现以临床常见的枕左前位为例说明。
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入盆)。
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呈半俯屈状态,由于枕额径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旋转至其矢状缝落在骨盆入口的右斜径上,胎头枕骨在骨盆左前方。
初产妇多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衔接。
篇二:课后记—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吾日三省吾身—《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课后记陈海英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
作为教师写课后记是下课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评析和反省。
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
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本篇是对我所教的《妇产科护理学》中的一个章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的一个课时的回顾与总结。
(一)对教材的理解。
本章节是《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的一个重点及难点教程。
使学生达到3个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并理解分娩机制及其中每个过程的概念。
2技能目标:能够根据分娩机制以枕左前位为例阐述整个分娩过程。
3情感目标:通过分娩机制的学习使学生对分娩过程有个明确的认识,对以后到临床上获得感性认识有个好的铺垫,并培养护生分秒必争的责任心,激发学习产科护理的兴趣。
本章节属于一个难点章节,我把分娩机制中的两个过程俯曲及内旋转作为重中之重,努力把难于理解的医学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
并且阅读课外的拓展知识丰富教材的内容。
通过本堂课的授教,知识目标,同学们能够掌握并理解分娩机制及其中每个过程的概念,达到预期效果,而对于技能目标,在一节课上就让同学们把分娩机制转化为自己已经理解的东西还是不很熟练,在以后的教程中要考虑如何让中专的学生尽快把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要把课堂尽可能的让给学生让她们多复述。
基于信息技术的《枕左前位分娩机制》的教学应用
![基于信息技术的《枕左前位分娩机制》的教学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fb4c17cfd0a79563d1e723b.png)
基于信息技术的《枕左前位分娩机制》的教学应用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育变革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
分娩机制是产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该内容极为抽象,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较弱,往往难以理解。
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后使分娩机制的内容更加形象化、视觉化,为今后学习分娩助产技术做好铺垫。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娩机制教学设计下面我以《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为例,将教学应用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改进说明。
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所选用的教材是十二五规划人卫版的《产科学基础》。
是中职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本教材紧紧围绕以培养与助产岗位要求相符合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提倡“做中学”的中职教育理念。
内容选自核心模板,旨在让学生掌握分娩机制的原理,为今后学习接生技术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1.授课对象为助产专业二年级学生,全为女生。
00后的他们对网络、智能终端等信息平台,很感兴趣且使用熟练。
2.学习基础具备一定的产科基础知识。
3.面临问题从教学平台数据分析与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助产岗位要求并结合课前学习反馈,确定以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分娩机制、衔接、俯屈、内旋转等概念及分娩机转的机制。
技能目标:能够利用分娩模型熟练讲解并演示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的完整步骤。
素养目标:加强护生对产妇分娩时的人文关怀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对胎儿分娩时一系列动作的理解,利用3D动画和教师演示落实重点;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而胎儿娩出的过程又是发生在母亲体内,是不可见的,所以本堂课的教学难点是演示枕左前位分娩机制的完整步骤,将利用可视化虚拟仿真技术,将抽象变形象,从而突破难点。
二、教学策略基于以上教学分析,制定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中学”的教学策略。
1.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通过完成学习平台任务,学生自主探究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实现学习任务自主化;2.信息化教学手段:考虑到产妇隐私,真人示教难以实现,即使真人示教也无法直观的看到胎儿是如何从母亲体内一步步娩出的,所以,及时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难题。
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6d4fbc571fe910ef02df801.png)
分娩机制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临床上枕先露占95.55%一97。
55%,以枕左前位最多见,故以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为例说明。
胎儿与母体的关系1.胎姿势: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称胎姿势。
正常为:胎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壁前,整个胎体成为头端小、臀部大的椭圆形。
2.胎产式:胎产式检查是指通过触诊观察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关系的检查,两纵轴平行者为纵产式,两纵轴垂直者为横产式,两纵轴交叉呈角度为斜产式。
3.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
头先露因胎头屈伸程度不同又分为枕先露前囟先露、额先露及面先露、单臀先露、单足先露和双足先露。
偶见头先露和臀先露与胎儿或胎足同时入盆,称为复合先露。
影响因素一、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1)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的全过程。
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能迫使宫颈管短缩至消失,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临产后的正常宫缩具有以下特点:①节律性。
②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以微波形式向中央集中,左右对称,称为对称性。
③极性:宫缩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称为极性。
④缩复作用: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放松,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而较前略短,这种现象称为缩复作用。
(2)腹肌、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腹肌及膈肌有力的收缩使腹内压增高,促使胎儿娩出。
腹压在第三产程还可促使胎盘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有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
肛提肌收缩有助于胎盘娩出。
二、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1)骨产道:指真骨盆,其大小、形状、轴、倾斜度都与分娩关系密切。
(2)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分娩期2--枕先露分娩机制
![分娩期2--枕先露分娩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40bf839752d380eb63946d5e.png)
胎头 仰 伸
FISH
LOA分娩机制
六、复位及外旋转:
胎头娩出后,胎头顺时针(或向外)旋转45°即 复位。并继续向外旋转45°,使双肩径与出口前后径一 致,即外旋转。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
FISH
胎头外旋转
FIS转后,下压胎头,使前肩在耻骨弓下先 娩出,然后上托胎头,使后肩从会阴前缘娩出,随即胎儿 肢体顺势娩出。
FISH
分娩机制
指胎儿先露部为了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 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 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以左枕前【LOA】为例
FISH
LOA分娩机制 一、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
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衔接。以枕 额径衔接。
初产妇多在预产期前1-2周内衔接,经产妇分娩
四、内旋转: 胎头为适应骨盆轴而旋转,LOA时胎头逆时针(或向内)
旋转45°,使枕骨位于耻骨联合下缘,矢状缝与中骨盆 及出口前后径相一致。
FISH
内旋转
胎 头FIS内H 旋 转
LOA分娩机制
五、仰伸extention
胎头枕骨位于耻骨联合下缘,以耻骨弓为支 点,使胎头逐渐仰伸,胎头的顶、额、面相继娩出。 此时,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
FISH
胎肩娩出 FISH
分娩机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动作之间没有明确 的界限,下降动作始终贯穿整个分娩过程中,胎头的各 种适应性转动都伴随着下降而逐渐完成。
开始后衔接。
FISH
LOA分娩机制
二、下降(descent) 沿着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下降 下降贯穿于分娩的全过程
FISH
LOA分娩机制
三、俯屈:
胎头继续下降至骨盆底时变衔接 时 的 枕 额 径 (11.3cm) 为 枕 下 前 囟 (9.5cm) 完成俯屈动作。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解释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b2e1510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1.png)
枕左前位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处于头位,头部稍微偏向母体的左前方。
这种分娩位置在医学上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娩姿势。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如下:
1. 下降阶段:在分娩开始时,胎儿的头部会逐渐下降到骨盆入口。
由于枕左前位的特点,头部倾向于进入骨盆的左前方。
2. 屈头阶段:在下降过程中,胎儿头部会屈曲,使下颏贴近胸部,从而更容易通过产道。
3. 内转阶段:当胎儿的头部到达骨盆入口时,头部会进行内转运动,使头部的枕骨与产道对齐。
这个内转运动有助于胎儿头部的顺利通过产道。
4. 伸展阶段:在内转完成后,胎儿头部会继续伸展,使头部的枕骨与产道的软组织相适应,从而更好地通过产道。
5. 旋转阶段:当胎儿头部通过产道的下段时,它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旋转,以适应产道的曲线。
6. 膨胀阶段:一旦头部通过产道的最宽处,即骨盆出口,胎儿头部会继续膨胀,使产道的软组织得以适应。
7. 退出阶段:最后,胎儿的头部完全通过产道,并顺利诞生。
总体而言,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与其他分娩位相似,但由于胎儿头部偏向左前方,可能需要一定的内转和旋转运动来适应产道的曲线。
这种分娩位在医学上通常被认为是相对较为有利的,因为胎儿头部进入产道的角度较好,有助于顺利的自然分娩。
图解分娩机制
![图解分娩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19fe721b14791711cc7917fc.png)
图解分娩机制分娩机转是指胎儿通过产道娩出时,为了适应产道各个部分的大小及形状以及骨盆轴的走向,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转动动作,也就是胎儿、产道、产力矛盾交替转化统一的过程。
临床上枕先露占95%,又以枕左前位最多见,故以左前位的分娩机转为例,加以详细说明。
一、衔接胎头双顶经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呈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衔接,由于枕额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儿枕骨在骨盆前方。
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小部分初产妇可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若初产妇分娩已开始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有无头盆不称。
二、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下降。
下降贯穿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与其他动作相伴随。
下降动作是间歇的,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的压力,由胎体传至胎头;宫缩时子宫底直接压迫胎臀;腹肌收缩;胎体伸直伸长。
初产妇胎头下降速度较经产妇慢,系因子宫颈扩张缓慢及软组织阻力大的缘故。
临床上观察胎头下降的程度,可作为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胎头在下降过程中,受骨盆底的阻力发生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
三、俯屈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后,继续下降至骨盆底,即骨盆轴弯曲处时,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枕部遇到肛提肌的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变胎头衔接时的枕额经(11.3cm)为枕下前囱径(9.5cm),以适应产道的最小径线,有利于胎头进一步下降。
四、内旋转胎头为适应骨盆纵轴而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称内旋转。
胎头于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动作。
内旋转使胎头适应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大于横径的特点,有利于胎头进一步下降。
枕先露时,胎头枕部位置最低,枕左前位时遇到骨盆肛提肌阻力,肛提肌收缩将胎儿枕部推向阻力小、部位宽的前方,胎枕自骨盆左前方向右旋转45°至正枕前位,小囱门转至耻骨弓下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位外旋转
七.胎肩、胎身娩出
前肩 ( 胎儿右肩 ) 于耻骨弓下先娩出, 后肩(胎儿左肩)从会阴缘后娩出,继之 胎身及下肢娩出,胎儿娩出完成。
取自人卫教材中专助产专业《产科学及护理》 第七章《正常分娩及护理》第二节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回 顾
1、分娩的定义及分期:
(1)定义:妊娠28周以后胎儿及附属物从临 产开始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 (2)分期 早产、足月产、过期产。 :
回 顾
2、决定分娩的四大因素:
产力、产道、胎儿、产妇的心理因素。
2、关于正常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下列哪项 是正确的( E )
A、下降、衔接、内旋转、俯屈、仰伸复位、外旋转
B、衔接、俯屈、内旋转、下降、仰伸复位、外旋转
C、下降、俯屈、内旋转、衔接、仰伸复位、外旋转
D、衔接、下降、内旋转、俯屈、仰伸复位、外旋转
E、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
二、考考你 1.何谓衔接?衔接的时间在什么 时候? 2.什么是下降?临床上判断产程 进展的标志是什么?
临床上可以通过肛门检查来了 解、判断胎头是否下降.
三.俯屈
胎头继续下降,遇中 骨盆及盆底阻力,由于 杠杆作用,使入盆时 的半俯屈位枕额径 11.3cm),变为俯屈位 枕下前囟径(9.5cm ),以最小的径线适 应产道。
俯屈
四.内旋转
枕骨向耻骨联合方向转45°,使矢状 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
三、课后练 习
建议大家如有机会去产房见习 时,能帮助她们进行一定的指导。
此时头与身体呈扭曲 状 (头转身体不动)
内旋转不完成则胎 儿不能下降娩出,从 而导致滞产。
五.仰伸
胎头内旋转完成后进行
①在宫缩压力向下压 二力合作 ②盆底肌收缩力向上推 当枕骨抵达耻骨联合下方时,并以 此为支点,迫使胎头逐渐仰伸,使 胎头顶、额、面、颏相继娩出。
六.复位及外旋转
(1)胎头娩出后阻力消失,头颈扭转解除 ,顺时针旋转45°,称复位。
3、宫缩的特点: 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缩复作用。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你想知道孩子是怎 么生出来的吗?分娩 要经过哪些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呢? 现在就为你介绍分娩 的秘密。
【分娩机制】
是指胎儿通过产道时, 为了适应骨盆各个平面的 形态及大小,被动进行的 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 最小的径线通过骨盆腔。 以枕左前位为例
一.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 骨的最低点已近或达坐骨棘水平,又 称入盆。
初产妇 90% 在临产前 1 ~ 2 周 内衔接,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 才衔接。
此时矢状缝位于入口 平面的 右 斜径上。
二.下降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 之,呈间断性的并始终贯穿分 下降 娩全过程之中。
临床上以坐骨棘为判断胎头下 降程度的重要标志。
总结与回顾:
衔接 内旋转 下降 仰伸 俯屈 复位及外旋转
前肩、后肩、胎身娩出
分娩机制 全过程动画
临 床 实 景
一、练一 练
1、胎头衔接是指胎头(
A、枕骨进入骨盆入 口 B、顶骨进入骨盆入口
E
)
C、双顶径达到坐骨棘水平
D、双顶径达到坐骨结节水平 E、双顶径进入坐骨入口,颅骨最低 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