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研讲义究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抑郁性神经症:
又称心境恶劣障碍 • 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 • 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 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 • 有治疗要求 • 生活不受严重影响
女性多见
(一)临床表现:
1、持续的、轻到中度的抑郁为主症。 2、伴有以下症状中至少三项: (1)兴趣减退,但未丧失。 (2)对前途失去希望,但不绝望。 (3)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 (4)自我评价降低,但愿接受鼓励和赞扬。 (5)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但被动接触良好。 (6)有想死的念头,但顾虑重重,留恋亲人。 (7)自觉病情严重难治,但又主从求治,希望能治好。 3、常有失眠,食欲、性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
记联锁
• 18q联锁 • 21号染色体联锁 • 与X染色体长臂末端连锁 • 与5-HT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关联 • 研究结果不一致——疾病的遗传异质性

遗传研究(四)
• 家系研究小结:
• 在情感障碍家系中,发生疾病的机率远 较一般
人口高;血缘关系越近,发病机率越高。
• 双生子和寄养子研究显示,遗传因素与发病有密
遗传研究(二) 双生子研究总结(McGuffin):ຫໍສະໝຸດ Baidu双相障碍主要由遗传决定 心境恶劣主要源于环境和非遗传因素 单相处于中间位置 寄养子研究:
双相障碍生物学亲属中情感障碍患病率为 31% 对照组患病率为2% 被收养和未被收养的双相障碍先证者的亲属 患病率类似(26%)
• 分子遗传研究(三) • 双相障碍与18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的标
–激越—伴有明显运动不安的严重焦虑状 态
• 易激惹
抑郁障碍与焦虑症的并存症状
焦虑症
• 过度担忧 • 神经系统症状
(如眩晕、震颤) • 大汗 • 口干 • 坐立不安 • 呼吸急促
抑郁障碍
食欲改变
睡眠障碍 • 抑郁心境
心血管/ 消化• 无价值感/罪恶感
系症状 注意力障碍
• 自杀观念
易激惹
精力减退
1、抑郁心境:昼重夜轻. 2、思维迟缓:反应迟钝、思路闭塞,
主动性语言减少,语速明显减慢,自觉“脑子不转了”
3、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自责、自罪
4、严重的自杀企图或自杀未遂的历史
4、意志活动减退:主动性活动明显减少, 生活被动,愿独处,自理能力降低。
5、躯体症状:入睡困难和早醒 体重减轻 心悸、胸闷、便秘、食欲下降
(4) 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内疚感,可达妄 想程度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
2、严重程度标准 (1)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2)社会功能受损 3、排除标准 不符合脑器质性诊断标准或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标准
1. Management of anxiety disorders: the added challenge of comorbidity, Dunner D 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2001;13:57-71
2. Zajecka J M, Ross J S.Management of comorbi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J Clin Psychiatry 1995; 56 (Suppl 2): 10–13
• 约1/3患者可伴有强迫症状 • 强迫观念多见,强迫动作少有 • 强迫现象
•睡 眠 障 碍 • 几乎见于所有病人 • 可出现各种形式睡眠障碍 • 早醒——忧郁症的生物学特征之一 • 个别睡眠过多,但不解乏
• 表情和行为改变
–迟钝性抑郁——抑郁面容 –激越性抑郁——焦虑、抑郁表情兼有 –消极 –衣着打扮陈旧 –动作姿势简单
切关系。
• 双相遗传倾向似较单相型明显。
• 遗传传递方式不明。
• 分子遗传研究结果不一致,难以定论。

生化机理(一)
• 去甲肾上腺素 • 抑郁症尿MHPG减少 • 抗抑郁剂使NE受体敏感性降低 • 电休克使NE受体敏感性降低 • 抗抑郁剂使受体介导作用延迟 • NE受体敏感性增高→抑郁
抑郁症研究进展
精品jin
抑郁症是心境障碍的一种,所谓心 境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 显著 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 一组疾病。包括躁狂和抑郁以及单向 发作性疾病。
一、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缓慢起病多见 抑郁心境(核心症状) 痛苦、悲伤、沮丧、绝望 自我评价过低 部分病例心境变化:晨重夕轻
• 兴趣和愉快感缺失
四、病 因— 遗传研究(一)
临床表现—家系调查-寄养子研究-双生子研究 -遗传模式分析-连锁分析-候选基因-基因组 扫描
遗传学研究家系调查:(1924-1954)躁郁症亲属 患病率
父母:3.2%~23.4%,平均 14.6 %
兄弟、姐妹:2.7%~23%,平均10.9%
Gorshon: 抑郁症家属抑郁症患病率16.6% 双相家属抑郁症患病率14.2% 为对照组3倍多 分裂情感亲属患病风险 37%
–对既往的兴趣活动减低或丧失
–缺乏愉快的体验
• 厌世与自杀
–有关死的问题(害怕、担心) →厌 世→自杀企图→自杀行为
–须心理支持、监护、控制焦虑、 冲动
• 精力丧失、迟滞和思考能力下降
–筋疲力尽
–思维的启动、组织和回忆困难
–犹豫不决
–书写困难
• 焦虑和激越
–焦虑是常见症状,许多患者焦虑抑郁并 存—共病现象
• 言语减少,音调低沉,重者碱默少语
–幻觉(假性幻觉为主)
–妄想:自罪、虚无、被害妄想为主
–木僵
• 发生于抑郁症的严重期有情绪改变为基
础,不应长期单独存在
•精 神 病 性 症 状
二、诊断标准 比如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持续至少两周, 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的四项: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活动明显减少
下降。
无下列各项症状的任何一项:
1、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2、昼重夜轻 3、严重的内疚或自罪 4、持续的食欲减退和明显体重减轻 5、不止一次的自杀未遂 6、生活不能自理 7、幻觉或妄想 8、自知力严重缺损
抑郁性神经症与 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 鉴别:
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
又称内源性抑郁症, 无明显心理社会因素而起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