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香地知识
历代香史
传统香历史——春秋之前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中国用香的历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
距今6000多年出现燎祭,(燔燎祭祀的遗存物不易分辨具体物品,统称“燎祭”。
)“湖南城头山遗址”及上海“淞泽遗址”的祭坛说明4000~5000年前出现生活用香,作为生活用品的陶熏炉出现。
1.辽河流域发现了5000年前的陶熏炉炉盖;2.黄河流域发现了4000多年前的蒙古包形灰陶熏炉;3.长江流域也发现了4000多年前的竹节纹灰陶熏炉。
《皇帝内经》中的“香”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2、《素问·金匮真言》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
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
是以知病之在肉也。
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黄帝还说:“五气各有所主,唯香气奏脾”。
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有限。
多用泽兰(非春兰)、蕙草(蕙兰)、椒(椒树)、桂(桂树)、萧(艾蒿)、郁(郁金)、芷(白芷)、茅(香茅)等。
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丰富,有熏烧(如蕙草、艾蒿)、佩带(香囊、香花香草)、煮汤(泽兰)、熬膏(兰膏)、入酒等方法。
除了祭祀用香,还通常是被用做香身、辟秽、祛虫、医疗、居室熏香以及作为礼物互相赠送等多种用途。
“明德惟馨”,从先秦时期人们就把香气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的标准,古人认为真正道德高尚的人能够周身散发出本性之香。
“存心养性”,性命致和才是养生的真正目的。
而香气则是养性的良药,孟子曰香“为性性之所欲,不可得而命安”。
纯正的馨香之气既是人们修德养性所要追求的目标,同时纯正的馨香之气也是辅正驱邪滋养本性的瑰宝。
传统香历史——秦汉风韵自秦统一,国家疆域的扩大,文化的交融,香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
此时期香由于用料和用方庞大,故有浑厚大气、香韵宽博而深远的特点。
中国古代香文化(明清)
中国古代香文化(明清)一、明清简史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1644年,李自成大顺灭明,清军入关。
1840年,鸦片战争。
1911年,辛亥革命,清亡。
二、明清用香明清用香进一步民间化,对香料的总体需求量更大,但明清两朝的国策是闭关锁国,特别是明代开始的禁海令,禁绝海外贸易,导致海外的香料输入十分有限,国内的香料种植则繁荣起来。
香料大多产于热带地区,两广、海南是主产区。
例如国产沉香,即白木香(土沉香),在东莞[ guǎn ]大量种植,故又称为“莞[ guǎn ]香”,其中的极品称“女儿香”。
冒襄《影梅庵忆语》中说:“又东莞以女儿香为绝品,盖土人拣香,皆用少女。
女子先藏最佳大块,暗易油粉。
”莞香转运集散于香港岛的一个港口,香港因此而得名。
其他的香料也在南方大量种植,由于沉香、檀香、麝香等贵重难得,所以香方中更多使用日常香料,成本低而适合日常生活。
旺盛的用香需求使海外香料不可能完全禁绝。
郑和下西洋,足迹达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部,因为要传达皇帝的“怀柔远人”,在贸易上是“厚往薄来”,带动了许多小国来中国朝贡,贡品主要是香料。
胡椒是当时海外贸易的大宗商品,十五世纪前,胡椒在中国仍是珍品,郑和下西洋后大量输入,且国内开始种植,物多则贱,明中期胡椒已经变成普通物品了。
明人周嘉胄[zhòu]所著《香乘》,集明代以前香文化的大成。
三、明清用香方式元代时线香已出现,明代时因其方便易用,只需点燃插入香炉中即可,成为最主要的用香方式。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除了记载了许多香药的使用方法,还记载了如何制作线香:把白芷[zhǐ]、甘松、独活、丁香、藿香、角茴香、大黄、黄芩[qín]、柏木等制成香末,加入榆皮面作糊和剂,可以做香“成条如线”。
这是现存最早的线香制法。
宋代就盛行的“印香”(篆香),在清代有了更方便的器具,丁月湖设计的香具,分数层放置香具,能方便的制作印香,现多藏于南通博物苑。
[收藏]香道:寻香地图
[收藏]香道:寻香地图[收藏]香道:寻香地图沉香海南沉香品质好的沉香,与经纬度、生长的气候、地理环境、海拔高度、气温及昼夜温差、空气湿度等有密切关系。
海南岛四面环海,岛内江河纵横,少污染,所以海南滨海与江河淡水交会区域的山岭之中,多产好沉香。
广东沉香广东沉香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东莞地区,故此地沉香又名莞香。
明清之际,士人推崇莞香,才子冒辟疆就说东莞的沉香又叫女儿香,是香中的绝品,他的爱妾董小宛最是喜欢。
降真香降真香为古代和香的常用香药之一,特别是道家的香品,更是必用此药。
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中南半岛皆种植有降真香,而最优质的降真香则出产于海南。
海南出产降真的历史十分悠久,南北朝时期的《南州记》便有“(降真)生南海诸山”的记载。
川椒川椒是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花椒或青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它既是川菜中最著名的调料,又是自古以来非常重要的香料,其作为香料使用的历史已有数千年。
花椒最著名的产地当属四川盆地,尤以汉源、峨眉、洪雅一带出产的川椒最为著名。
麝香麝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制成香料,也可入药。
据《山海经》记载,麝香产于青藏高原一带,其中西藏麝香是举世公认最优质的。
麝香不仅是高级的香料,在古代还被用于制墨,不仅芳香清幽,还可防蛀。
零陵香零陵香是我国最早用于香品的香药之一,古人认为零陵香多生于现在广西东北部的海洋山。
我国适于种植零陵香的地区较多,但自古岭南的零陵香最受推崇。
《香乘》中谈到江淮一带也有土生的零陵香,但香味不如岭南一带的。
丁香丁香是原产于南洋热带岛屿的一种香树,由于公丁香状如鸡舌,故又名“鸡舌香”。
丁香以其“香口”的功效而受世人推崇。
汉朝尚书郎向皇帝奏事时须要口含鸡舌香,后世便以“含香”、“含鸡舌”指代在朝为官或为人效力。
在西方,丁香更是必不可少的调味料。
牡丹皮作为香材的牡丹皮并不是指牡丹花的表皮,而是指牡丹花的根,它自有一股含带凉意的香味,目前以菏泽的牡丹皮为上上之选。
秦汉时期中国香文化概述
秦汉时期香文化的发展
3、佛事用香开端,开启了宗教用香先河
宗教用香不得不提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用香。 悬壶济世 香可返魂 相传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去世,武帝悲恸欲绝,无限思念,命 画师将她生前的形象画下来挂在甘泉宫,又令方士配以上等沉 香炼制成灵药,放于熏香炉内,夜晚宫殿静悄悄,香烟引领夫 人的魂魄至焚香处,武帝在帐帷里观望,摇晃烛影中,隐约的 身影翩然,惟有泪千行,于是便有了汉武帝的千古重情人之说。 武帝痴痴的看着那个仿如李夫人的身影,凄然写下: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
赵飞燕&赵合德 汉成帝刘骜与赵氏姐妹荒淫无度的故事。 息肌丸: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会使人 肌肤胜雪,双眸似星。
秦汉时期香文化的发展
2、盛行于皇宫贵族为代表的上层社会 不但吃住行用香,丧葬也用香。
丧葬用香 中山王刘胜——错金银博山炉 陕西茂陵陪葬墓——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广州南越王墓——香炉、香料、熏笼
秦汉时期香品的种类、作用
祭祀,熏香:室内熏香、熏衣熏被、宴欢娱乐,香囊,香枕,香口,香药。
《博物志》记载,武帝时期长安瘟疫使用国外贡香祛除。武帝时,弱水西国有人乗毛牛车渡过弱水 来进贡香品,香品的样子“大如燕卵,三枚,与枣相似”,因其外观平常十分不受重视。后来长安城 中出现瘟疫,那位送香的使者又来求见汉武帝,并请求武帝焚烧其进贡的香一枚,并说这香可以辟 疫气。汉武帝不得已听取了送香使者的建议,焚烧了使者进贡的奇香,结果宫中得病者很快就痊愈 了,长安百里以外都可以闻到香气,芳香之气数月不散。汉武帝感激不尽,在使者离去时,武帝馈 赠厚礼并亲自设宴为其饯行。
秦汉时期香文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发展3、佛事用香开端,开启了宗教用香先河
佛事用香:霍去病破匈奴所得休屠祭天金人而开以香供佛先河
中国古代香文化(宋代)
中国古代香文化(宋代)一、两宋概况公元960年,经过五代十国的乱世,赵匡胤[yìn]建立北宋,一统中原。
契丹族建立辽国早于宋,是宋北方的强敌,双方签订澶[chán]渊之盟后相对安定。
1115年,女真族建金,灭辽与北宋。
1127年,赵构建南宋,后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称臣于金。
1206年,蒙古铁木真建国,号成吉思汗。
1279年,崖山海战,元灭宋。
二、宋代用香情况宋代对外贸易更加发达,巨大的商船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把南亚、西亚的各种香料,源源不断地运输到泉州、广州港。
1973年,在泉州湾后渚[zhǔ]港发掘了一艘宋代末年的沉船,是远洋归来的商船,装载最多的是各种香料木,总重达(未经完全脱水)4700多斤。
宋代香料的进口量大大超过唐代,是最主要的进口商品,宋代进口香料中最多的是乳香。
乳香是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及同属乳香树的树干伤口渗出的树脂,主产地是阿拉伯半岛东南部和非洲的索马里。
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因为广泛用于药物、洗浴、合香、宗教等,且价格亲民(北宋神宗时最末等的乳香一斤三百文),用量很大。
占城(越南中南部国家)在乾道三年(1167年)一次性进贡乳香100730斤,创下单次朝贡10万斤香料的最高纪录。
另一些常用的香料:没[mò]药,是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
安息香:是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树的干燥树脂,产于印尼、越南、泰国等地。
降[jiàng]真香:芸香科的降真香、豆科的降香檀和印度黄檀,都称降真香,焚香、药用的都是树的心材。
宋代最常用的还是合香,以合理的配方、严格的工艺配制而成的香丸、香饼,使用更加方便。
三、宋代用香方式宋代的用香群体扩散到普通市民,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刘家上色沉檀揀[jiǎn]香”铺,香广泛应用于生活,从皇室到市民,所差只是品级价格。
在宋代,焚香、烹茶、插花、挂画被称为文人四艺。
最能代表宋代香文化特点的是文人用香,黄庭坚总结了《香之十德》,香也是李清照词中的常客,《醉花阴》中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关于香道的知识讲解
关于香道的知识讲解关于香道的资料整理一什么是香?1.香的定义。
在《说文解字》中说:“香,气芬芳也。
”而馨香的“馨”,也就是香气远闻之意。
一般的香,大多是指由富含香气的树皮、树脂、木片、根、叶、化果等所制成的香之原料。
常见的香料有旃檀香、沈香、丁香、郁金香、龙脑香、薰陆香、安息香等丰富的种类,甚至也有动物的分泌物所形成的香,如龙涎香、麝香等。
香料大多出产于气候酷热的地区,由于热带地区人体容易产生体垢及恶臭,所以古来为了消除体臭,就将当地盛产的香木制成香料,涂抹于身上,称为涂香;或是焚香料薰室内及衣服,称为烧香或薰香。
随着香料的不同,也要以不同的方式来散发香气,才能造成特别的效果,用香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燃烧、薰炙及自然散发等三种方式,而配合不同的香器使用。
如,香草、沈香木及作成香丸。
线香、盘香和香粉的合香,就必须以燃烧的方式,而龙脑类的树脂性香品,则必须用薰炙的方式;也就是将香放在炙热的金属或炭块上,让其散发香味。
佛教中对香的定义则更为广泛,将鼻根所嗅的一切,都统称为香。
佛教并将人类生活中这种美好的经验,重新诠释,使香超越了原始的意义,而用香来象征修行者持戒清净的戒德之香,乃至圣者具足解脱、智慧的五分法身,可以说是解脱者心灵的芬芳。
例如,在《佛说戒德香经》中,佛陀就以香来比喻持戒之香,不受顺、逆风的影响,能普熏十方。
在《六祖坛经》中,也以香来比喻圣者的五分法身,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由于香美好的特质,在佛教中就成了供养佛菩萨重要的供品之一,甚至以香为说法譬喻、修持方法,让人依此而悟入圣道。
而香的气味能薰染真物,使环境芬芳美好的特质,也被用来比喻念佛者以念佛的缘故,薰染如来的功德,这就是所谓的“香光庄严”。
由于香与鼻根的密切关联,古德也有以闻香而悟道者,最着名的就是《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
在本书中介绍香的修持法门,祈愿读者以香入道。
焚香、装香料的香器,展现了香的具体之美。
也以成香的文化中颇为独特的艺术。
香文化知识点总结
香文化知识点总结导言香文化指的是以香为载体,通过鼓舞人心的香味,在精神层面上达到纯净心灵、平静身心、提升气质、增加气场等效果。
香文化已经在东方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逐渐传播到了西方。
在香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有影响力的香文化知识点。
本文将对香文化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能够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香文化。
第一部分香文化的历史渊源1. 古代香文化的起源古代的香文化起源于中国的深远历史中,最早可以追溯至商周时期。
据史籍记载,商周时期的商人就曾使用过香来祭祀神灵。
随着时代的变迁,香文化逐渐向全国各地传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香文化。
2. 香文化的发展演变香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经历了道教、佛教、儒家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多元化的香文化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香文化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香文化的传入西方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的香文化也逐渐传入了西方国家。
在西方社会中,香文化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喜爱,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也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第二部分香文化的种类和功效1. 香的种类目前,香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檀香、龙涎香、麝香等。
每一种香都有其独特的香味和功效,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2. 香的功效香具有舒缓情绪、增强气场、净化空气等功效。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使用香可以辅助修炼身心,提升气质,使人更加平和、专注。
在现代社会,香也被广泛用于舒缓压力、改善睡眠、净化空气等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第三部分香文化的艺术表现1. 香道艺术香道是一种通过点香的方式进行修行的艺术形式,起源于中国,传承于日本,并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香道注重修心养性,强调专注、平和、内省,是一种富有禅意的艺术形式,受到了众多艺术家和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2. 香文学香文学是将香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古代文人墨客常常以香为题材进行创作,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营造意境,使香在文学艺术中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展现。
香道基本知识
香道基本知识香道,又称为香艺、香技,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文化艺术。
它起源于中国,流传至日本,并在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
香道强调通过燃香的过程来达到心灵与灵魂的协调,以及舒缓身心的效果。
在香道中,香并不仅仅是一种气味,它更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体验。
香道的根基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道家和佛教文化。
在古代,燃香被视为一种修行和交流神灵的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道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香道的核心是鉴赏和享受香气,它要求人们用心感受香味的变化和香气所带来的情绪与情感。
在香道的修行中,重要的不是香味的种类和价值,而是对香气的觉知和对香味的领悟。
香道家们注重内观和专注力的培养,他们通过细致入微地品味香气的瞬间变化,来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和领悟力。
在日本,香道被称为“茶道之花”,与日本茶道密切相关。
香道在茶道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点香和品香的仪式来增添茶道的庄重与美感。
香道和茶道一起构成了一种完整的审美体验,给人们带来身心的宁静和平和。
在香道的实践中,使用的香料主要有天然植物香料,如檀香、沉香、没药、松脂等。
这些香料都具有特殊的气味和功效,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身心,提升意识和潜能。
香道家们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场合和个人喜好选择香料,创造出独特的香味组合。
在香道的传统中,香炉被视为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香炉不仅用来燃香,还象征着宇宙的本源和人类的心灵。
不同材质、形状和风格的香炉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感和象征意义。
香道家们会仔细挑选香炉,并根据香味的特点和个人审美来搭配使用。
除了香料和香炉,香道还与音乐、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紧密相连。
香道家们常常会通过播放柔和的音乐、吟诵诗歌或观赏绘画来增强香道的审美效果。
这些艺术形式能够和香气产生共鸣,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和体验。
总之,香道是一门富有哲学和艺术性的文化艺术。
通过燃香和品香的过程,人们可以体验到身心的舒缓和心灵的宁静。
香道强调感知和领悟的力量,帮助人们从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进入一个更加平和和自省的状态。
【知识百科】中国香文化
【知识百科】中国香文化【知识百科】中国香文化中国的香文化肇始于神农尝百草,历代用不同的香具、不同的出香方式,把不同的香料薰烧于礼仪、宗教、医疗、社交、居家生活、个人怡情等活动中。
香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香料、采用不同的出香方式进行的文化活动和生活举止,进而演绎出中国特有的香文化制度,即由文化现象上升为文化观念。
香文化伴随中国人特有的政治观、宗教观、文化观、生活观,融于中国传统的哲学体系之中。
宋徽宗《听琴图》中,宋徽宗身旁小几上摆放着香炉。
香文化的性质与内涵不仅仅是闻闻香料味道和香席仪式的展示,香文化是综合艺术文化,又具有修身养性的功能。
比如香具的功能、造型、纹饰等,是历代人们对艺术与哲学的思考后形成的,这是香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超越香料出烟、出香的“形而上学”。
概括起来说,香文化由香料、香具、香席等等的出香活动共同组成,实现从生理感受到心理感受的升华。
显然,博大精深的香文化不单单是品味香的味道和展示香席的仪式。
从香文化历史发展纵向轨迹看,原始的香文化是“神农尝百草,辨识百草香;先民驱虫疫,屡屡起烟霞。
”宋代丁谓所著《天香传》中云“香之为用,从上古矣。
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
”说的是用香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用来供奉神明,亦可达到辟秽清洁的目的。
我们无法证明史前先民已开始用绿植熏香,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徜徉,但是我们有理由推断,史前先民已开始用绿植熏烟,抗击蚊虫和瘟疫的袭扰。
汉晋时期的香文化是“百姓敬鬼神,凭香烟缥缈;贵胄玉临风,赖香送温情。
”周人升烟以祭天,称作“禋”或“禋祀”。
秦汉帝国,国家一统,拓疆扩域,南方湿热地区出产的香料逐渐进入中土,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传入了中国。
苏合香、鸡舌香、沉香、木香等在汉代都已成为王公贵族的炉中佳品。
道家思想在汉代的盛行以及佛教传入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时期香文化的发展。
中式熏香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式熏香知识点总结大全熏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古代就被广泛应用,被誉为“香道”的熏香文化更是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熏香的认识也逐渐深入,熏香不再只是一种香气的传播,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中式熏香的相关知识点。
一、中式熏香的起源与发展1.熏香的起源熏香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的熏香出现在西汉时期,当时的熏香制作工艺十分简单,主要是将某些木材或植物进行焚烧,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气。
据史料记载,熏香最早是用于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后来渐渐被引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2.熏香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熏香的制作工艺逐渐完善,不仅在原料的选择上更加讲究,而且在炼制技术上也逐渐提高,出现了各种不同风格和不同功效的熏香。
同时,熏香也逐渐被引入到宫廷文化和书画雅集中,逐渐成为文人雅士们的消遣之一。
二、中式熏香的种类与功效中式熏香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料熏香,一类是复配熏香。
单料熏香是指只采用一种原料进行炼制的熏香,如檀香、沉香等;而复配熏香则是指采用多种原料相互熏制而成的熏香,如龙涎香、麝香等。
1.檀香檀香是一种常见的单料熏香,其主要原料是檀木。
檀木具有安神定志、驱邪辟秽的功效,被广泛用于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
同时,檀香也具有较好的驱蚊驱蝇的效果,是夏日的良好去蚊驱蝇的选择。
2.沉香沉香是一种香味特别浓郁的熏香,其主要原料是沉香木。
沉香具有理气止痛、驱邪辟秽的功效,被广泛用于中医疗法和宗教仪式中。
3.龙涎香龙涎香是一种复配熏香,其主要成分是一些名贵的香料和药材,如檀香、龙脑、麝香等。
龙涎香具有调和气息、清明心神的功效,被广泛用于书房、客厅等需要清新空气的场所。
4.麝香麝香是一种香味浓烈的动物香料,其主要功效是驱邪通神、固本培元。
麝香常用于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香料。
三、中式熏香的制作工艺中式熏香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选材、配方、磨料、炼制、调香、成型等步骤。
传统知识小传教您古代中国香道中的制香方法
传统知识小传教您古代中国香道中的制香方法在古代中国,香道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宋代。
香道以烧香为主要仪式,通过香烟的飘扬,实现心灵的净化和静定。
制香是香道的重要环节,下面将为您介绍古代中国香道中的制香方法。
首先,制香的材料是关键。
古代制香所用的材料有许多,通常包括檀香木、檀香沉、沉香、松树树脂等。
其中,檀香木是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因为它具有浓郁的香气和持久的燃烧时间。
而檀香沉则是檀香木刨花后的副产物,含有大量的香油,常被用来制作香粉。
沉香则是一种来自南洋地区的香料,香气独特,用于制作高档香粉。
松树树脂则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常被用来制作粗制的香。
此外,古代还常用各种花卉、草药和植物的树脂来制作香料,如玫瑰、薰衣草、苏合香等。
其次,制香的工序十分繁琐。
首先,需要将原材料进行研磨。
檀香木需要被切成薄片,并用石磨细磨成末。
檀香沉需要通过水磨来除去纤维,然后晒干并用石磨细磨。
沉香则需要用水提取香油,过滤后晾干,并用石磨细磨。
松树树脂则需要熬煮、过滤,然后晾干。
接下来是配料的环节。
制香配料包括粉料、糨糊、调香药等。
粉料主要由研磨过的香材和其他辅助材料组成。
糨糊则是将粉末与胶水混合而成的一种黏合剂。
调香药则是用来调配香气的成分,通常由花卉、草药等植物材料制成。
然后是具体制作香粉的步骤。
首先,将粉料、糨糊和调香药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接下来,将混合好的材料在研磨碗内反复搓揉,直到材料和为一体,形成香粉。
然后,将香粉放入纱布袋中,用檀木锤轻轻拍打,使其均匀细腻。
最后,将香粉均匀地撒在竹制或金属盘子上,晾干保存。
最后是制作香块的过程。
将香粉加入糨糊中,搅拌均匀后压制成块状。
然后将块状的香料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保存。
香块的薄度和形状根据个人喜好可以自由调节。
古代中国的制香方法虽然复杂,但通过繁琐的工艺,呈现出了独特的香气和工艺美感。
在古代,制香常被视为一种文化艺术,不仅能给人带来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更能通过香气的散发,给人心灵的互动和神秘的体验。
(完整)第五讲中国古代的香文化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 《礼记》:“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 臭。”
❖ 《诗经》:“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
❖ 《楚辞》:“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泽兰与蕙草(蕙兰)
❖ 沉香的功效:“能下气而坠痰涎,能降亦能升,气香入脾, 故能理诸气而调中,其色黑。体阳,故入右臂命门,暖精助 阳,行气不伤气,温中不助火。” (《本草备要》); “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止转筋吐泻冷气” (《大明本草》); “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急,大肠虚闭, 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本草纲目》)
❖ 苏轼《翻香令》: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馀薰在,这一番、气味胜 从前。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 嫌怕断头烟。
❖ 苏轼《和黄鲁直烧香》二首: 四句烧香偈子,随香遍满东南。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第五讲 中国古代的香文化
阅读书目: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小说),浙江 文艺出版社 年版
“怜香惜玉”与“窃玉偷香”
“西施”与“宝钗”
一、香文化史
❖ 1、春秋至汉魏:香文化的初步发展
❖ 种类:泽兰(非春兰)、蕙草(蕙兰)、椒(椒树)、桂(桂树)、萧 (艾蒿)、郁(郁金)、芷(白芷)、茅(香茅)等
熏笼与熏球
博山炉与鎏金银节薰炉
一、香文化史
❖ 《晋书·王敦传》:“石崇以奢系于物,厕上常有十余婢侍列,皆有容 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厕者,皆易新衣而出。”
❖ 《迷迭香赋》 曹丕 播西都之丽草兮,应青春而凝晖。流翠叶于纤柯兮,结微根于丹墀。芳 暮秋之幽兰兮,丽昆仑之芝英。信繁华之速实兮,弗见凋于严霜。既经 时而收采兮,逐幽兰以增芳。去枝叶而特御兮,入绡縠之雾裳。附玉体 以行止兮,顺微风而舒光。
中国香道文化简介
中国香道文化简介香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元素,是一种通过使用香料来达到精神和身体健康的方法。
香道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从香道的起源、发展、特点、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香道的起源及发展香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当时人们将香作为祭品,用于向神灵祈求平安和健康。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香的烟雾不仅可以祭祀神灵,还可以驱除蚊虫和消除异味。
因此,香的用途逐渐扩展,成为一种精神和身体健康的工具。
在唐代,香道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当时的皇帝和贵族都非常喜欢使用香料,他们将香料视为一种奢侈品,用于装饰宫殿和家居。
同时,一些文人墨客也开始关注香道文化,将其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来研究和推广。
到了宋代,香道文化进一步发展壮大。
当时的文人墨客开始将香道文化与诗歌、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道文化。
同时,一些香道家也开始系统地总结和研究香道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力的香道经典和香道理论。
二、香道的特点香道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精神修养香道强调香料的精神作用,认为香料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因此,香道注重精神修养,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涵养。
2.追求自然和谐香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香料是自然界的馈赠,应该珍惜和保护。
因此,香道注重与自然的联系,追求自然和谐。
3.讲究仪式和礼仪香道是一种仪式性的文化艺术,注重仪式和礼仪。
在香道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仪式和礼仪,以显示对香料的尊重和敬意。
4.强调个性和创新香道是一种具有个性和创新性的文化艺术,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不同的香料和香道方式,以达到个性化的效果。
三、香道的意义香道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承中华文化香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香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优秀传统。
中国古代的香料和香道文化
中国古代的香料和香道文化在中国古代,香料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物品,它不仅被用来调制药品,还被用作焚香、制作香囊和熏香袋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料变得越来越普及,香道文化也越来越丰富。
一、古代香料1. 沉香沉香,也叫作檀香,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香料之一。
它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树脂,产地多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
沉香的气味清幽高雅,可以消除烦躁、疲惫和不安。
2. 龙涎香龙涎香是一种来自于鲸鱼的分泌物,有着非常独特的香气。
它的产地在中国南海周边地区、印度洋和太平洋。
可以用来制作义乌专卖店香粉、香油和香囊等。
3. 草果草果,又叫虎杖、胡椒,是一种可以生长在中国南方的植物。
草果的味道独特,辛辣而清香。
它可以调制食品、药品和香水。
二、古代香道文化1. 香道起源香道起源于古代佛教文化,将香料作为一种工具来达到精神净化的目的。
在唐朝时期,香道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人们通过熏香、品香的方式来体验香气的美好,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心灵的净化。
2. 香道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香道文化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宋朝时期,香道文化经历了一个巅峰期,许多文人士子都对香道产生了兴趣,并将其加入到他们的诗歌和书法中。
到了明清时期,香道文化成为了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人们通过制作香囊和熏香袋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和祝福。
3. 香道价值在古代中国,香道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首先,它是一种精神净化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调节心态、消除疲惫和压力。
其次,香道文化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感和修养,使人们更加懂得如何感恩和珍爱生命。
总之,在中国古代,香料和香道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它们不仅代表了古代的文化价值,还可以给现代人们带来很多美好的体验。
我们应当珍惜和传承这种文化,让它充满更加美好的生命意义。
香文化知识学习及体会
香文化知识学习及体会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香文化知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迪。
本文将从香的历史渊源、香的分类、香的制作工艺以及香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分享个人对香文化的一些体会。
一、香的历史渊源香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早在古代就在中国大地上广泛存在。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香是由人们在燃烧木柴时发现的,由此发展出一种将芳香物质燃烧产生香味的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香的认识日渐深入,香的用途也逐渐多样化。
二、香的分类根据香的材料和用途的不同,香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其中最主要的有:植物香、动物香、矿物香以及合成香等。
植物香是指以树木、花草等植物为原料提取香料制成的香,如檀香、沉香等;动物香则是以动物的分泌物制成,如麝香、龙涎香等;矿物香是从矿石中提取香料制成,例如琥珀香、珍珠香等;合成香则是人工合成的香料,如玫瑰香、茉莉香等。
不同的香料带给人们的享受和感受也不尽相同,每一种香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三、香的制作工艺香的制作是一个精细而繁琐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最终制成。
首先是选料,要选择适合的香料作为原材料;然后是研磨,将选好的香料加工成细粉末;接着是提香,利用溶剂将香粉提取成精油;最后是固化,将提取的精油与其他辅助材料进行混合,并进行加热、搅拌等处理,直至形成固态香品。
整个过程需要经历多次反复,技术要求非常高。
四、香与文化的关系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诗词、书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紧密相连。
香在文化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既可以用于庙宇香火,祭祀祖先和神灵,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崇拜;也可以用于文人雅士的修身养性,让人身心得到放松和舒缓;此外,香还可以用于治疗疾病、驱避邪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医疗和驱邪的功能。
总之,香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个人体会在学习和体验香文化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香所带来的舒适和宁静。
香文化知识学习及体会
香文化知识学习及体会香文化知识学习及体会背景:中国香文化起源于夏商周,发展于春秋,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明清。
中国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围绕不同香气对人体的作用及个人的需求,由此产生的各种香品的制作、香药的炮制、配伍等,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气质、民族文化、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制度、方法、习惯、制度和观念。
香道,即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方式对名贵香品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让在喧嚣生活中的人们回归自然,寻找自我,让浮躁的心沉淀、禅定!关键词:中国香文化——香道(一)目的中国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自古以来受到王侯将相、文人武士的青睐、推崇,它可聚财纳气、趋吉避凶、镇宅保平安。
在今天,香品的运用非常广泛,它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香文化知识,更值得我们去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
这不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好方法,更是一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和发扬。
(二)学习内容1、中国香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当前现状与发展趋势2、香品种类基础知识学习及日常运用3、各国著名产区沉香的品鉴4、香席的设计及香道具的识别香席中的香道具:香道瓶(香筷、羽尘、香压、香匙、香铲),香炉,香盒,香巾5、香道表演学习,主要包含下面五套:(1)线香、塔香和篆香(2)佛手印解说词:佛经说在风轮之上的香水海中有大莲华,此莲华中含藏着微尘数的世界,所以叫做莲华藏世界。
此最中央香水海,无边妙华香水海的大莲华之上,有世界,此世界总共有二十层,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就在该世界的第十三层。
净手禅定: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
莲花印:元音老人1998年在美国灌顶传法开示,表示我们心像一朵莲花,大莲花开口了,展开了。
小合掌:合十法界于一心,代表散乱的妄心,现合于一处,代表一心。
六根清净:远离眼、耳、鼻、舌、身、意,远离任何欲念。
大合掌:从容中道,不落两边,不住断常,不著空有。
中国古代的檀香种植
中国古代的檀香种植檀香是一种名贵的香料,它自古以来就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广泛种植。
檀香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有着独特的香味和药用价值,在中国古代就被人们广泛使用。
檀香的种植与利用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期,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檀香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国古代的檀香种植历史悠久,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檀香种植。
我们来介绍一下中国古代檀香的种植地点。
中国古代的檀香种植地点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其最集中的地区是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
这些地区的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于檀香的生长。
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开始在这些地区大规模地种植檀香,这些地区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檀香的主要产地。
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檀香的种植方式。
在中国古代,人们通过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来种植檀香。
檀香树生长较慢,需要较为湿润的气候,所以在中国古代,檀香主要种植在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的地区。
人们还会选择土质肥沃的地方来种植檀香,因为只有土壤肥沃,檀香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才能生长得更加茂盛。
檀香的种植有技术含量。
在中国古代,人们会选择适宜的时机来进行檀香的播种和培育。
一般来说,要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檀香的播种,而且要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以促进檀香的生长。
在檀香树生长的过程中,人们还需要对檀香进行适当的修剪和管理,以保证檀香长势良好,并且保持檀香的品质。
中国古代檀香的种植也离不开对檀香的照料和保护。
檀香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源和养分,为了保证檀香的生长,人们会在檀香树的四周进行灌溉和施肥,以确保檀香得到充分的滋养,从而可以生长得更加茂盛。
与此人们还要对檀香进行适当的喷洒药物,以预防檀香树被害虫侵害或疾病侵袭。
我们来说一下中国古代檀香的利用。
中国古代的檀香主要用于香料和药用。
檀香具有独特的香味,可以用来制作香薰、香炉等香具,也可以用来制作香粒、香包等。
在中国古代,许多寺庙、宫殿和富贵人家都会使用檀香来点香或作为香料来使用。
与此檀香也具有药用价值,它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疾病,比如感冒、头痛、风湿等,因此在中国古代,檀香也被广泛用于药物的制备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香的知识香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
从熏燃、悬佩到涂傅、饮用、乃至到奇思妙想地用来计时,都反映了古人对"香"这种海外来物的认识以及古人精致的生活情趣。
本文对古代人们的用香风俗作了细致的考察,希望对我们了解古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有所助益。
说到香,我们首先想到的多是宗庙祠堂和寺院道观里的香烟缭绕,于是香在我们眼里就成了一种祭祀和宗教的用物,其实香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真正的香料并不产于中国,而远在西域诸国,正如范晔在为《和香方》所写的短序中说的:"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 (《宋书·范晔传附孔熙先传》),所以宋代以前,除了朝贡以外,香料来源比较有限,香料种类也较少,除了祭祀和宗教用香外,香的使用并不广泛,是作为奢侈品而存在的。
汉代时即便贵为皇后的明德马皇后都说 "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帛布,无香薰之饰者,欲身率下也。
"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魏晋南北朝以降,香多为宫中贵族之家焚熏涂傅,平民百姓是无福享用的。
据史料记载东晋巨富石崇家的厕所"常有十余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厕者,皆易新衣而出,客多羞脱衣。
"(《晋书·王敦传》)一次平素崇尚节俭朴素的尚书郎刘寔去石崇家"如厕,见有绛纹帐,茵褥甚丽,两婢持香囊,寔便退,笑谓崇曰’误入卿内耳’崇曰’是厕耳’。
寔曰:’贫士不能若此’" (《晋书·刘寔传》)像刘寔这样显贵人家尚用不起,更不用说布衣之家了。
宋明以来,在朝贡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极大地扩大,各种香料通过海上之舟大量运入中国,民间各种修合之香也颇为盛行,香在人们生活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香的使用也更为广泛和多样化,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不过纵观中国古代生活中的用香,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一.熏燃之香中国古代的达官贵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香的妙用,通过熏燃香料来驱逐异味。
石崇家的厕所因为焚香曾经声名显著,成为一时笑谈。
在石崇以前熏香多出现于宫中。
那时香大多产于西域诸国,西域离中原路途遥远,同时中原的海外贸易还没有发展起来,宫中仅有的香料都是通过西域诸国的朝贡得来的,熏香也最早成为宫中的习俗,大多用来熏炙衣被。
《后汉书·钟离意传》记载,"蔡质《汉官仪》曰’尚书郎入直台中,官供新青缣白绫被,或锦被,昼夜更宿,帷帐画,通中枕,卧旃蓐,冬夏随时改易。
太官供食,五日一美食,下天子一等。
尚书郎伯使一人,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者。
伯使从至止车门还,女侍史絜被服,执香炉烧熏,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服’也。
"可见当时用香熏烤衣被是宫中的定制,并且有专门用来用香熏烤衣被的曝衣楼,有古宫词写到"西风太液月如钩,不住添香摺翠裘。
烧尽两行红蜡烛,一宵人在曝衣楼"。
当时熏香的器具很多,主要有熏炉和熏笼。
在河北满城中靖王刘胜墓中,发掘的"铜薰炉"和"提笼"就是用来薰衣的器具;湖南长沙的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也有为了薰香衣而特制的薰笼。
汉代更有博山香炉响誉于世。
唐代熏笼更为盛行,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或取暖。
《东宫旧事》记载"太子纳妃,有漆画熏笼二,大被熏笼三,衣熏笼三"。
反映此时宫中生活的宫体词也有很多都提到这种用来熏香的熏笼,如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红颜未老思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白居易《宫词》),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熏笼" (李煜《谢新恩》),"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锁千门"(温庭筠《清平乐》)。
就考古而言,在西安法门寺也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制品的熏笼。
雕金镂银,精雕细镂,非常精致,都是皇家用品。
除了大量的熏笼,还有各种动物形状的熏炉,用来取暖,特别是唐以后使用的比较广泛。
宋代一些官宦士大夫家比较流行的是鸭形和狮形的铜熏炉,称为"香鸭"和"金猊"。
和凝作的《何满子》中有"却爱熏香小鸭,羡他常在屏帷",周邦彦写的《青门饮》中有"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
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贺铸的《薄幸》词里也有"向睡鸭炉边,翔鸳进屏里,羞把香罗暗解",此处的"香鸭""睡鸭"都是用来熏香取暖的器具。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自己的生活时也多次提到熏香的器具,如在《凤凰台上忆吹箫》里写下"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在《醉花阴》里写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不惟李清照,还有周紫芝的词《鹧鸪天》里有"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徐伸的《二郎神》中"漫试着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词中的"金猊"、"金兽"都是这种用来熏香的器具,词中所写的闺闱绣闼或厅堂书房,围炉熏香,剪灯夜话则是古代士大夫之家充满情致的生活场面的具体反映。
一般来说,相对于北方而言,南方熏香更为普遍,原因一正如周邦彦《满庭芳》里所说"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二就是南方多瘴疠,用熏香驱邪辟秽去疾的观念非常普遍,正如明代屠隆在《考盘余事·香笺》里论香说的"仓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又可祛邪辟秽,随其所适,无施不可。
"《颜氏香史》中也说到"不徒为熏洁也,五脏惟脾喜香,以养鼻通神,观而去尤疾焉";还有就是南方多水,多水则蚊虫易于繁殖,熏香是驱除蚊虫的好办法。
二.悬佩之香古代很早就有佩带香的风俗,《尔雅·释器》"妇人之祎,谓之缡。
"郭璞注:即今之香缨也。
"《说文·巾部》"帷,囊也"段玉裁注:"凡囊曰帷。
"《广韵·平支》:"缡,妇人香缨,古者香缨以五彩丝为之,女子许嫁后系诸身,云有系属。
"这种风俗是后世女子系香囊的渊源。
古诗中有"香囊悬肘后"的句子,大概是佩带香囊的最早反映。
魏晋之时,佩带香囊更成为雅好风流的一种表现,东晋谢玄就特别喜欢佩紫罗香囊,谢安怕其玩物丧志,但又不想伤害他,就用嬉戏的方法赢得了香囊,烧了,成为了历史上的一端佳话。
后世香囊则成为男女常佩的饰物,秦观《满庭芳》里有"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的句子就是明证。
不仅仅身体佩带香囊,香还被用来散撒或悬挂于帐子之内,据载后主李煜宫中有主香宫女,持百合香、粉屑各处均散。
洪刍在《香谱》中则提到后主自制的"帐中香",即"以丁香、沉香、及檀香、麝香等各一两,甲香三两,皆细研成屑,取鹅梨汁蒸干焚之。
"不惟帐中用香,宋代贵夫人的车里也悬挂香囊,成为一时的风尚。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特别记下了当时的这种风尚"京师承平时,宋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鬟持香毬在旁,二车中又自持两小香毬,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
"在宋词中常有"油壁香车""香车宝马"这样的词,大概就是指的这种悬挂香囊的犊车。
如晏殊的"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李清照的"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三.涂傅之香此类香的种类很多。
一种是傅身香粉,一般是把香料捣碎,罗为末,以生绢袋盛之,浴罢傅身。
一种是用来傅面的和粉香。
有调色如桃花的十和香粉,还有利汗红粉香,调粉如肉色,涂身体香肌利汗。
一种是香身丸,据载是"把香料研成细末,炼蜜成剂,杵千下,丸如弹子大,噙化一丸,便觉口香五日,身香十日,衣香十五日,他人皆闻得香,又治遍身炽气、恶气及口齿气。
" 还有一种拂手香,用阿胶化成糊,加入香末,放于木臼中,捣三五百下,捏成饼子,穿一个孔,用彩线悬挂于胸前。
此外还有香发木犀香油,亦可为面脂,乌发香油,此油洗发后用最妙。
合香泽法,既可润发,又可作唇脂。
五代词《虞美人》"香檀细画侵桃脸,罗裾轻轻敛"此处的"香檀"就是指的一种浅红色的化妆品。
韦庄《江城子》"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这儿的口脂香大概就是用某种香料调配而成的。
在汉代还有上奏言事口含鸡舌香的风俗,为的是除去口气。
唐代妇女的化妆品中,已经出现了补鬓油和润面油,蜀地贡给宫中,也用到了乌沉香、白脑香,宫中称锦里油,此后经宦官之手传到民间,富人家大多称之为西蜀油。
见诸诗词的温飞卿《菩萨蛮》中有"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另有《归国遥》"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此处的"蕊黄"和"黄蕊"都是指的此间流行的一种眉妆,是贵族女子用花蕊研制成的一种黄色香料,涂在额角,以增美观,叫做额黄。
四.印篆之香一般的香粉,为了便于香粉燃点,合香粉末,用模子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然后点燃,循序燃尽,这种方式称之为"香篆"。
印香篆的模子称为"香篆模",多以木头制成。
《百川学海》"香谱"条中说:"镂木之为范,香为篆文。
"这是说香篆模子是用木头雕成,香粉被压印成有形有款的花纹。
据宋代洪刍的《香谱》载:"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
为篆文,燃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
"篆香又称百刻香。
它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就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漏",通过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
这种篆香,不仅是计时器,还是空气清新剂和夏秋季的驱蚊剂,在民间流传很广。
香篆也称香印,在焚香的香炉内铺上一层砂,将干燥的香粉压印成篆文形状,字形或图形绵延不断,一端点燃后循线燃尽。
由于取用的香是呈松散的粉状,点燃之前才以模造成绵延不断的图形,而且移动模子时很容易碰坏图形,因此使用时并不方便。
也许正是因为这,南宋杭州城的住宅区内的各种服务业中,就有专门为人"供香印盘"的服务业,他们包下固定的"铺席人家",每天去压印香篆,按月收取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