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1节碰撞教学案教科选修3-5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1 碰撞教案1 教科版选修3-5
碰撞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2)掌握弹性碰撞中等质量交换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看汽车碰撞试验视频,提出碰撞这个概念。
提问:能否举出生活中碰撞的实例?回答:如:球的撞击、打桩、锻铁以及分子、原子或原子核的互撞等,甚至如人从车上跳下、子弹打入墙壁等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看作碰撞过程。
碰撞的特点共性: 相互作用时间短作用力变化快系统动量守恒个性: 有些碰撞碰后分开,有些碰撞碰后粘在一起;有些碰撞沿一条直线,有些碰不在一条直线上;可能机械能守恒,有些过程机械能可能不守恒……(二)进行新课碰撞的种类及特点碰撞和爆炸的比较分类标准种类特点能量是否守恒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损失最大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共线对心碰撞(正碰)碰撞前后速度共线非对心碰撞(斜碰)碰撞前后速度不共线名称比较项目爆炸碰撞相同点过程特点都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生,相互作用的力为变力,作用时间很短,平均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所以可以认为碰撞、爆炸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能量情况都满足能量守恒,总能量保持不变不同点动能、机械能情况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动能会增加,机械能不守恒。
弹性碰撞时动能不变,非弹性碰撞时动能要损失,动能转化为内能,动能减少,机械能不守恒。
特别提醒:(1)当遇到两物体发生碰撞的问题,不管碰撞环境如何,要首先想到利用动量守恒定律。
(2)对心碰撞是同一直线上的运动过程,只在一个方向上列动量守恒方程即可,此时应注意速度正、负号的选取。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1节物体的碰撞教案粤教版选修3-5
(4)碰撞问题解答:提供一些碰撞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解释所用的物理原理和计算方法。
(5)碰撞现象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碰撞现象,如体育比赛中的碰撞,并记录下来,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
2.作业反馈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具体包括: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物体的碰撞”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物体的碰撞”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碰撞案例:鼓励学生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碰撞现象,如交通事故、体育比赛中的碰撞等,并尝试运用所学的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
(3)设计自己的碰撞实验: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实验室里设计自己的碰撞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4)参与在线讨论和学术研究:学生可以加入相关的在线学术论坛或研究小组,与他人交流碰撞与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问题,或参与相关的研究项目。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碰撞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基本定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模拟碰撞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模拟碰撞实验等活动,体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1 碰撞教案 教科版选修3-5-教科版高中选修3-5物理教案
1 碰撞一、碰撞1.碰撞的定义做相对运动的两个(或几个)物体相遇而发生相互作用,在很短的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一过程叫做碰撞.2.碰撞的分类(1)弹性碰撞: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能不变.(2)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能减少了.(3)完全非弹性碰撞:两物体碰后粘在一起,以相同的速度运动.3.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区分(1)从形变的角度:发生弹性碰撞的两物体碰后能够恢复原状,而发生非弹性碰撞的两物体碰后不能恢复原状.(2)从动能的角度:弹性碰撞的两物体碰撞前后动能守恒,非弹性碰撞的两物体碰撞后的动能减少,完全非弹性碰撞中动能损失最多.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两物体碰撞,它们的速度将发生变化.( √)(2)在做探究碰撞中动能如何变化的实验中,气垫导轨应水平放置.( √)(3)任何碰撞的两物体,碰撞后总动能一定减小.( ×)(4)完全非弹性碰撞中动能的减少最多.( √)二、探究碰撞前后物体动能的变化1.实验装置: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导轨上附有滑块和光电门,滑块上装有挡光条和弹簧片,如图所示.2.探究过程(1)先用天平分别测出带弹簧片的滑块1、滑块2的质量m1、m2,然后用手推动滑块1使其获得初速度v1,与静止的滑块2相碰(相碰时,两弹簧片要正对),测定碰撞前、后两滑块的速度大小,算出相关数据,填入表中.(2)再换用不带弹簧片的两滑块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读取实验数据,填入表中.(3)将滑块上的弹簧片换成橡皮泥,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1、滑块2的质量;使有橡皮泥的两端正对,让滑块1与滑块2相碰,测算出相关数据,并填入表中.碰撞前、后动能的计算某实验小组用课本中“探究碰撞前后物体动能的变化”的实验方案,探究碰撞前后物体动能的变化.探究中分别得到了两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m 1与静止的m 2碰撞,碰后分开(表一)m 1与静止的m 2碰撞,碰后粘在一起(表二)计算这两个表格中滑块碰撞前后的总动能.通过比较,你有什么发现?提示:从表一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两滑块碰撞前后的总动能几乎相等.从表二的数据可以看出:两滑块碰撞前后的总动能并不相等,碰撞后总动能减少了. 考点一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和动能的变化实验原理(1)一维碰撞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的碰撞.(2)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和动能变化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 1、v 2,如果速度的方向与我们规定的方向一致取正值,相反取负值,依次探究以下关系是否成立:①m 1v 1+m 2v 2=m 1v 1′+m 2v 2′②m 1v 21+m 2v 22=m 1v 1′2+m 2v 2′2③v 1m 1+v 2m 2=v 1′m 1+v 2′m 2④ΔE k =12m 1v 1′2+12m 2v 2′2-12m 1v 21-12m 2v 22 (3)实验方案设计利用气垫导轨使两滑块发生一维碰撞.装置如下图.且用以下三种方式分别探究.①如下图所示,用细线将弹簧片拉成弓形,放在两个滑块之间,并使它们静止,然后烧断细线,两滑块随即向相反方向运动.探究烧断细线前后不变的量.②如下图所示,在滑块两端装上弹簧,使两滑块相互碰撞.探究碰撞前后不变的量. ③如下图所示,在两滑块上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二者相碰撞后粘在一起.探究碰撞前后不变的量.具体步骤(1)用天平测量两滑块质量m1、m2.(2)调整导轨使之处于水平状态,并使光电计时器系统正常工作.(3)记录光电门挡光片的宽度Δx以及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Δt,利用公式v=Δx,计算出两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探究相互作用前后不变的量.Δt(4)将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填入如下表格.(m1=________;m2=________)代入m1v1+m2v2=m1v1′+m2v2′(矢量式),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例1】某同学运用以下实验器材,设计了一个碰撞实验来寻找碰撞前后的不变量: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纸带、表面光滑的长木板、带撞针的小车A、带橡皮泥的小车B、天平.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测出小车A的质量为m A=0.4 kg,小车B的质量为m B=0.2 kgB.更换纸带重复操作三次C.小车A靠近打点计时器放置,在车后固定纸带,把小车B放在长木板中间D.把长木板平放在桌面上,在一端固定打点计时器,连接电源.E.接通电源,并给小车A一定的初速度v A(1)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2)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中,比较理想的一条如图所示,根据这些数据完成表格.(3)根据以上数据猜想碰撞前后不变量的表达式为________.【解析】(1)按照先安装,后实验,最后重复的顺序,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步骤为ADCEB.(2)碰撞前后均为匀速直线运动,由纸带上的点迹分布求出速度.碰后小车A、B合为一体,求出AB整体的共同速度.注意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通过计算得下表.(3)由表中数值可看出mv一行中数值相同,可猜想碰撞前后不变量的表达式为m A v A+m B v B=(m A+m B)v.【答案】(1)ADCEB (2)见解析(3)m A v A+m B v B=(m A+m B)v某同学把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的弹簧,如图所示,将这一系统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烧断细线,观察两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探究物体间相互作用时的不变量.(1)该同学还必须有的器材是刻度尺、天平;(2)需要直接测量的数据是两物体的质量m1、m2和两物体落地点分别到桌面两侧边缘的水平距离x1、x2;(3)根据课堂探究的不变量,本实验中表示碰撞前后不变量的表达式应为m1x1=m2x2.(用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解析:物体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取左边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设两物体质量和平抛初速度分别为:m1、m2、v1、v2,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分别为x1、x2,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需要验证的方程:0=m1v1-m2v2,其中:v1=x1t,v2=x2t,代入得到m1x1=m2x2,故需要测量两物体的质量m1、m2和两物体落地点分别到桌面两侧边缘的水平距离x1、x2,需要的器材为刻度尺、天平.考点二碰撞的特点及分类1.碰撞的特点(1)相互作用时间短.(2)作用力变化快.(3)作用力峰值大.因此其他外力可以忽略不计.2.碰撞中能量的特点碰撞过程中,一般伴随机械能的损失,即:E k1′+E k2′≤E k1+E k2.3.碰撞的类型及区分(1)弹性碰撞:两个物体碰撞后形变能够完全恢复,碰撞后没有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即碰撞前后两物体构成的系统的动能相等.(2)非弹性碰撞:两个物体碰撞后形变不能完全恢复,该过程有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总动能减少.(3)完全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的特例:两物体碰撞后粘在一起以共同的速度运动,该碰撞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能量损失最多.【例2】一个质量为2 kg的小球A以v0=3 m/s的速度与一个静止的、质量为1 kg 的小球B正碰,试根据以下数据,分析碰撞性质:(1)碰后小球A、B的速度均为2 m/s;(2)碰后小球A 的速度为1 m/s ,小球B 的速度为4 m/s.【解析】 碰前系统的动能E k0=12m A v 20=9 J. (1)当碰后小球A 、B 速度均为2 m/s 时,碰后系统的动能E k =12m A v 2A +12m B v 2B =(12×2×22+12×1×22) J =6 J<E k0,故该碰撞为非弹性碰撞. (2)当碰后v A ′=1 m/s ,v B ′=4 m/s 时,碰后系统的动能E k ′=12m A v A ′2+12m B v B ′2=(12×2×12+12×1×42) J =9 J =E k0,故该碰撞为弹性碰撞.【答案】 (1)非弹性碰撞 (2)弹性碰撞如图所示,有A 、B 两物体,m 1=3m 2,以相同大小的速度v 相向运动,碰撞后A 静止,B 以2v 的速度反弹,那么A 、B 的碰撞为( A )A .弹性碰撞B .非弹性碰撞C .完全非弹性碰撞D .无法判断解析:设m 1=3m ,m 2=m碰撞前总动能12m 1v 21+12m 2v 22=2mv 2 碰撞后总动能12m 1v 1′2+12m 2v 2′2=0+12×m (2v )2=2mv 2 因为碰撞前后总动能不变,故为弹性碰撞,选项A 正确.重难疑点辨析利用光电门确定速度的原理如图所示,两次挡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是这样确定的,A 图中是双挡光片,挡光片两次挡光时间内运动的距离为d ,因为当a 边通过光电门时第一次挡光计时,c 边通过光电门时第二次挡光计时,两次挡光时间间隔物体运动的距离应为ac 两边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通常是已知的.B 图为单挡光片,一般是两个单挡光片同时使用,其原理与双挡光片相同.还有一种计时器是专门配合B 类挡光片设计使用的,使用时先清零,而记录的是整个挡光的时间(从a ′边挡光开始到b ′边挡光结束),利用单挡光片的宽度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在求气垫导轨上运动的物体的运动速度v 时,首先通过光电计时装置记录其运动时间,再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 =Δx Δt 而求得.要确定物体的运动速度v ,首先要确定物体的运动时间,而时间Δt是运用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挡光计时来测得的.常用的挡光片有单挡光片和双挡光片两种,要达到测量速度的目的必须同时运用两个单挡光片或一个双挡光片,因为每次挡光只能记录一个时刻,而求速度必须知道物体运动一段距离所用的时间.其中Δt=t2-t1即光电计时装置计时的两次记录之差.【典例】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光电门等组成.(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③接通光电计时器;④把滑块2(左侧装有弹性碰撞架,未画出)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位置使其静止;⑤滑块1(右侧装有弹性碰撞架,未画出)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⑥释放滑块1,滑块1通过光电门1后与滑块2碰撞,碰后滑块2和滑块1依次通过光电门2,两滑块通过光电门2后依次被制动;⑦读出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挡光时间分别为:滑块1通过光电门1的挡光时间Δt1=10.01 ms,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Δt2=49.99 ms,滑块2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Δt3=8.35 ms;⑧测出挡光片的宽度d=5 mm,测得滑块1(包括弹性碰撞架)的质量为m1=300 g,滑块2(包括弹性碰撞架)的质量为m2=200 g.(2)数据处理与实验结论:①实验中气垫导轨的作用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②碰撞前,滑块1的速度v1为________m/s;碰撞后,滑块1的速度v2为________m/s,滑块2的速度v3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③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本实验,同学们可以探究出哪些物理量是不变的?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说明理由.(至少回答2个不变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2)①气垫导轨可以大大减小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还可以保证两个滑块的碰撞是一维的.②滑块1碰撞之前的速度v 1=d Δt 1=5×10-310.01×10-3 m/s =0.50 m/s 滑块1碰撞之后的速度v 2=d Δt 2=5×10-349.99×10-3 m/s =0.10 m/s 滑块2碰撞之后的速度v 3=5×10-38.35×10-3 m/s =0.60 m/s ; ③a.滑块1和滑块2碰撞前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不变.理由:滑块1和滑块2碰撞之前m 1v 1=0.15 kg·m/s,滑块1和滑块2碰撞之后m 1v 2+m 2v 3=0.15 kg·m/s.b .滑块1和滑块2碰撞前后总动能不变.理由:滑块1和滑块2碰撞之前的总动能 E k1=12m 1v 21=0.037 5 J滑块1和滑块2碰撞之后的总动能E k2=12m 1v 22+12m 2v 23=0.037 5 J 所以滑块1和滑块2碰撞前后总动能相等.【答案】 (2)①A.减小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 B .保证两个滑块的碰撞是一维的②0.50 0.10 0.60 ③见解析光电计时器能快速、方便地测量物体的速度,通常与气垫导轨配合使用,能够更精确地完成多个物理实验.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实验方法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物理学习中,所以应了解其工作原理.1.(多选)关于碰撞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A.碰撞的过程时间极短B.碰撞时,质量大的物体对质量小的物体作用力大C.碰撞时,质量大的物体对质量小的物体的作用力和质量小的物体对质量大的物体的作用力大小相等D.质量小的物体对质量大的物体作用力大解析:两物体发生碰撞,其碰撞时间极短,碰撞时,质量大的物体对质量小的物体的作用力和质量小的物体对质量大的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选项A、C正确,B、D错误.2.(多选)两个物体发生碰撞( BD )A.碰撞中一定产生了内能B.碰撞过程中,组成系统的动能可能不变C.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可能增大D.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可能减小解析:若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系统的总动能不变;若两物体发生的是非弹性碰撞,系统的总动能会减小,但无论如何,总动能不会增加,所以选项B、D正确.3.(多选)如图所示,两个小球A、B发生碰撞,在满足下列条件时能够发生正碰的是( BD )A.小球A静止,另一个小球B经过A球时刚好能擦到A球的边缘B.小球A静止,另一个小球B沿着A、B两球球心连线去碰A球C.相碰时,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沿着球心连线时D.相碰时,相互作用力的方向与两球相碰之前的速度方向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解析: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如果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个力只改变速度的大小,不能改变速度的方向;如果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则速度的方向一定发生变化,所以选项B、D正确;选项A不能发生一维碰撞;在任何情况下相碰两球的作用力方向都沿着球心连线,因此满足选项C条件不一定能发生一维碰撞.4.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A与另一个质量为2m的物块B发生正碰,碰后B物块刚好能落入正前方的沙坑中.假如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已知物块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与沙坑的距离为0.5 m ,g 取10 m/s 2.物块可视为质点.则A 碰撞前的瞬间速度( C )A .0.5 m/sB .1.0 m/sC .1.5 m/sD .2.0 m/s解析:碰撞后B 做匀减速运动,由动能定理得-μ·2mgx =0-12·2mv 2. 代入数据得v =1 m/s ,A 与B 碰撞的过程中A 与B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选取向右为正方向,则mv 0=mv 1+2mv ,由于没有机械能的损失,则12mv 20=12mv 21+12·2mv 2,联立可得,v 0=1.5 m/s ,故选项A 、B 、D 错误,C 正确.5.如图所示,在实验室用两端带竖直挡板C 、D 的气垫导轨和带固定挡板的质量都是M 的滑块A 、B 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1)把两滑块A 和B 紧贴在一起,在A 上放质量为m 的砝码,置于导轨上,用电动卡销卡住A 和B ,在A 和B 的固定挡板间放一弹簧,使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上的压缩状态.(2)按下电钮使电动卡销放开,同时启动两个记录两滑块运动时间的电子计时器,当A 和B 与挡板C 和D 碰撞同时,电子计时器自动停表,记下A 运动至C 的时间t 1,B 运动至D 的时间t 2.(3)重复几次取t 1、t 2的平均值.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在调整气垫导轨时应注意用水平仪测量并调试使得气垫导轨水平;(2)应测量的数据还有A 至C 的距离L 1、B 至D 的距离L 2;(3)作用前A 、B 两滑块的速度与质量乘积之和为0,作用后A 、B 两滑块的速度与质量乘积之和为(M +m )L 1t 1-M L 2t 2或M L 2t 2-(M +m )L 1t 1.解析:(1)为了保证滑块A 、B 作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使气垫导轨水平,需要用水平仪加以调试.(2)要求出A 、B 两滑块在卡销放开后的速度,需测出A 至C 的时间t 1和B 至D 的时间t 2,并且要测量出两滑块到两挡板的运动距离L 1和L 2,再由公式v =x t求出其速度.(3)设向左为正方向,根据所测数据求得两滑块的速度分别为v A =L 1t 1,v B =-L 2t 2.碰前两滑块静止,v =0,速度与质量乘积之和为0;碰后两滑块的速度与质量乘积之和为(M +m )L 1t 1-M L 2t 2.若设向右为正方向,同理可得碰后两滑块的速度与质量的乘积之和为M L 2t 2-(M +m )L 1t 1.。
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一节物体的碰撞教学案粤教选修3-5
第一节 物体的碰撞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11.碰撞是力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牛顿等都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从最初对一些现象尚无法作出解释,到逐渐归纳成系统的理论,总结出碰撞的规律,直至明确提出运动量守恒的基本思想,都为后来的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2.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加速器技术和探测技术的发展,通过高能粒子的碰撞,实验物理学家相继发现了许多新粒子。
3.物体间碰撞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图1-1-1甲所示,两小球碰撞时的速度沿着连心线的方向,这种碰撞称为正碰,如图1-1-1乙所示,两球碰撞前的相对速度不在连心线上,这种碰撞称为斜碰。
图1-1-14.碰撞的最主要特点是:相互作用时间短,作用力变化快和作用力峰值大等,因而其他外力可以忽略不计。
碰撞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两节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靠碰撞连接,台球由于两球的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微观粒子之间更是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能量,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另一种粒子,物体在碰撞中遵循什么物理规律呢?本章我们将从历史上的碰撞实验出发,认识各种碰撞的形式,探究碰撞的规律—动量守恒定律,从守恒和对称的关系中感受物理学的和谐美。
5.如果碰撞过程中系统动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如果碰撞过程中系统动能不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如果两个物体碰撞后合为一体具有共同的速度,这样的碰撞叫做完全非弹性碰撞。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1对碰撞现象的研究1.碰撞现象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相对速度的物体相遇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叫碰撞。
2.碰撞的特点(1)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力变化很快,平均作用力很大;相互作用力远大于其他外力,其他外力可以忽略不计。
(2)碰撞过程是在一瞬间发生的,作用时间极短,所以可以忽略物体的位移,可以认为物体在碰撞前后仍在同一位置。
3.碰撞的分类按碰撞过程的能量损失情况可分为完全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1碰撞教案1教科版选修3-5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时,学生可能对碰撞类型、动量守恒条件的判断等方面存在困惑。此外,在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对速度、动能等物理量的计算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2)在线课程:推荐一些与碰撞与动量守恒相关的在线课程,如Coursera、edX等平台上的物理课程,让学生自主学习。
(3)学术文章:提供一些关于碰撞与动量守恒的学术论文,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4)科普读物:推荐一些关于物理学和碰撞现象的科普读物,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碰撞与动量守恒。
2.拓展建议:
1.碰撞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碰撞的定义、类型以及碰撞的基本特点。
2.动量守恒定律: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适用范围和表达式,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3.碰撞动量守恒的计算: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包括碰撞前后的速度、动能等物理量的计算。
4.实际碰撞问题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实际碰撞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1碰撞教案1教科版选修3-5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1碰撞教案1教科版选修3-5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选修3-5《物理》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的1节《碰撞》。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020_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3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案教科版选修3_5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板块模型教学内容分析板块模型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的物理模型之一,也是考查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很好落脚点。
板块模型是一种复合模型,是由板模型和滑块模型组合而成。
构成系统的板块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通过相互作用力做功,实现能量转化。
可以从动量、能量和牛顿运动定律等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
因此,板块模型是对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能力考查的重要载体。
且有很好的延展性,高考卷中多有涉及。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知识,但存在很多问题。
对物体受力分析不准确,研究对象找不对,分析过程混乱。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板块模型的特点2. 正确分析模型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3. 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解决问题。
4. 能应用能量观点分析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和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的氛围。
教学重点1.板块模型的特点.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和第三定律解决问题3.应用能量守恒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板块模型的受力情况和运功情况2. 能量守恒的应用.教学方法分析、讲授、讨论、练习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等课时安排复习课(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我们大家搬书桌时有没有注意过有时书会掉下来,尤其你搬得快时。
如果没有注意过,请看我手上的两本书,第一次加速运动书掉下来,第二次缓慢运动。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呢?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板块模型。
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下面请看例题一。
二.板块模型应用例1.如图甲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B(长木板足够长)的左端放着小物块A.某时刻,A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即F=kt,其中k 为已知常数.若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F f的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且A、B的质量相等,则下列图中可以定性地描述长木板B运动的v-t图象的是( ).详解:在A 、B 相对滑动前,对A 、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2F m =2kt m,故A 、B 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速度-时间图象是一向上弯曲的曲线;A 相对B 刚好要滑动时,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F m,由于2fF kt m m ,故t =2f F k;在A 相对B 滑动后,B 的加速度a =f F m为一恒量,速度-时间图象是一倾斜向上的直线,故B 正确.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
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1.3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用教学案粤教版选修3-5(new)
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用[目标定位] 1。
进一步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会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解决碰撞问题。
2。
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研究粒子物理中的重要作用.一、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分析所研究的物理过程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应用条件.2.设定正方向,分别写出系统初、末状态的总动量.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4.解方程,统一单位后代入数值进行运算写出结果.二、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应用1.在自然界中,大到天体的相互作用,小到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都遵守动量守恒定律.2.动量守恒定律是比牛顿运动定律应用更为普遍的定律.预习完成后,请把你疑惑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1问题2问题3一、对碰撞问题的理解1.碰撞(1)碰撞时间非常短,可以忽略不计.(2)碰撞过程中内力往往远大于外力,系统所受外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系统的动量守恒.2.三种碰撞类型(1)弹性碰撞动量守恒:m1v10+m2v20=m1v1+m2v2机械能守恒:错误!m1v错误!+错误!m2v错误!=错误!m1v错误!+错误!m2v错误!当v20=0时,有v1=错误!v10,v2=错误!v10推论:质量相等,大小、材料完全相同的弹性小球发生弹性碰撞,碰后交换速度.(2)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m1v10+m2v20=m1v1+m2v2机械能减少,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ΔE k|=E k初-E k末=Q(3)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m1v10+m2v20=(m1+m2)v共碰撞中机械能损失最多|ΔE k|=错误!m1v错误!+错误!m2v错误!-错误!(m1+m2)v错误!【例1】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质量分别为300 g和200 g的两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相向运动,速度分别为50 cm/s和100 cm/s。
(1)如果两物体碰撞并粘合在一起,求它们共同的速度大小;(2)求碰撞后损失的动能;(3)如果碰撞是弹性碰撞,求两物体碰撞后的速度大小.答案(1)0.1 m/s (2)0。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1.1 碰撞 1.2 动量导学案 教科版选修35
1 碰撞2 动量[目标定位] 1.知道什么是碰撞及碰撞的分类,掌握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区别.2.理解动量、冲量的概念,知道动量、冲量的方向.3.知道动量的改变量,并会求动量的改变量.4.理解动量定理的物理意义和表达式,能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一、碰撞1.碰撞现象做相对运动的两个(或几个)物体相遇而发生相互作用,在很短的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一过程叫做碰撞.2.碰撞的分类(1)弹性碰撞: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能不变.(2)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能减少了.(3)完全非弹性碰撞:两物体碰后粘在一起,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动能损失最大.二、动量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动量;公式p=mv;单位:千克·米/秒,符号:kg·m/s.2.矢量性: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动量是状态量.4.动量的变化量(1)定义: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也是矢量),Δp=p′-p(矢量式).(2)动量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的运算:选定一个正方向,动量、动量的变化量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从而将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此时的正、负号仅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想一想质量和速度大小相同的两个物体动能相同,它们的动量也一定相同吗?答案不一定.动量是矢量,有方向性,而动能是标量,无方向.三、动量定理1.冲量(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公式:I=Ft,单位:牛顿·秒,符号N·s.(2)矢量性: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2.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2)公式:Ft =p ′-p 或I =Δp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疑惑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一、碰撞中的动能变化及碰撞分类(1)发生碰撞的两物体,若两物体的形变是弹性的,碰后能够恢复原状,两物体碰撞前后动能不变,这样的碰撞叫弹性碰撞.(2)发生碰撞的两物体,若两物体的形变是非弹性的,碰后不能够完全恢复原状,两物体碰撞后动能减少,这样的碰撞叫非弹性碰撞.(3)若两物体碰后粘在一起,不再分开,此过程两物体损失的动能最大,这样的碰撞叫完全非弹性碰撞.【例1】 一个质量为2 kg 的小球A 以v 0=3 m/s 的速度与一个静止的、质量为1 kg 的小球B 正碰.试根据以下数据,分析碰撞性质. (1)碰后A 、B 的速度均为2 m/s.(2)碰后A 的速度为1 m/s ,B 的速度为4 m/s. 答案 (1)非弹性碰撞 (2)弹性碰撞 解析 碰前系统的动能E k0=12m A v 20=9 J.(1)当碰后A 、B 速度均为2 m/s 时,碰后系统的动能E k =12m A v A 2+12m B v B 2=(12×2×22+12×1×22) J =6 J<E k0 故碰撞为非弹性碰撞.(2)当碰后v A =1 m/s ,v B =4 m/s 时,碰后系统的动能E k ′=12m A v 2A +12m B v 2B=(12×2×12+12×1×42) J =9 J =E k0 故碰撞为弹性碰撞. 二、动量和动量的变化1.对动量的理解(1)动量的矢量性: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v的方向相同,遵循矢量运算法则.动量是状态量,进行运算时必须明确是哪个物体在哪一状态(时刻)的动量.(2)动量具有相对性:由于速度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一般以地球为参考系.(3)动量与动能的区别与联系:①区别: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②联系:动量和动能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大小关系为E k=p22m或p=2mE k. 2.动量的变化(Δp)(1)Δp=p′-p为矢量式.若p′、p不在一条直线上,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矢量差.若p′、p在一条直线上,先规定正方向,再用正、负表示p′、p,则可用Δp=p′-p=mv′-mv进行代数运算.(2)动量变化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例2】质量为0.5 kg的物体,运动速度为3 m/s,它在一个变力作用下速度变为7 m/s,方向和原来方向相反,则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为( )A.5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B.5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同C.2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D.2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同答案 A解析以原来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定义式Δp=mv′-mv得Δp=(-7×0.5-3×0.5) kg·m/s=-5 kg·m/s,负号表示Δp的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借题发挥关于动量变化量的求解1.若初、末动量在同一直线上,则在选定正方向的前提下,可化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2.若初、末动量不在同一直线上,运算时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三、对冲量的理解和计算1.冲量的理解(1)冲量是过程量,它描述的是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累积效应,求冲量时一定要明确所求的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2)冲量是矢量,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2.冲量的计算(1)求某个恒力的冲量:用该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2)求合冲量的两种方法:可分别求每一个力的冲量,再求各冲量的矢量和;另外,如果各个力的作用时间相同,也可以先求合力,再用公式I合=F合Δt求解.图1(3)求变力的冲量:①若力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变化,则可用平均力求变力的冲量.②若给出了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所示,可用面积法求变力的冲量.③利用动量定理求解.图2【例3】如图2所示,在倾角α=37°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5 kg的物体沿斜面滑下,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物体下滑2 s的时间内,物体所受各力的冲量.(g 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答案见解析解析重力的冲量:I G=Gt=mg·t=5×10×2 N·s=100 N·s,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的冲量:I F=Ft=mg cos α·t=5×10×0.8×2 N·s=80 N·s,方向垂直斜面向上.摩擦力的冲量:I Ff=F f t=μmg cos α·t=0.2×5×10×0.8×2 N·s=16 N·s,方向沿斜面向上.借题发挥求各力的冲量或者合力的冲量,首先判断是否是恒力,若是恒力,可直接用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若是变力,要根据力的特点求解,或者利用动量定理求解.四、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1.动量定理的理解(1)动量定理的表达式Ft=p′-p是矢量式,等号包含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两方面的含义.(2)动量定理反映了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3)公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若合外力是变力,则F应是合外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2.动量定理的应用(1)定性分析有关现象:①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力就越小.②作用力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动量变化量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动量变化量越小.(2)应用动量定理定量计算的一般步骤:①选定研究对象,明确运动过程.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的初、末状态分析.③选定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例4】跳远时,跳在沙坑里比跳在水泥地上安全,这是由于( )A.人跳在沙坑的动量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B.人跳在沙坑的动量变化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C.人跳在沙坑受到的冲量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D.人跳在沙坑受到的冲力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答案 D解析人跳远时从一定的高度落下,落地前的速度是一定的,初动量是一定的,所以选项A 错误;落地后静止,末动量一定,人的动量变化是一定的,选项B错误;由动量定理可知人受到的冲量等于人的动量变化,所以两种情况下人受到的冲量相等,选项C错误;落在沙坑里力作用的时间长,落在水泥地上力作用的时间短,根据动量定理,在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时间t越长则受到的冲力F越小,故选项D正确.【例5】质量m=70 kg的撑竿跳高运动员从h=5.0 m高处落到海绵垫上,经Δt1=1 s 后停止,则该运动员身体受到的平均冲力约为多少?如果是落到普通沙坑中,经Δt2=0.1 s 停下,则沙坑对运动员的平均冲力约为多少?(g取10 m/s2)答案 1 400 N 7 700 N解析以全过程为研究对象,初、末动量的数值都是0,所以运动员的动量变化量为零,根据动量定理,合力的冲量为零,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物体下落到地面上所需要的时间是t=2hg=1 s从开始下落到落到海绵垫上停止时,mg(t+Δt1)-FΔt1=0代入数据,解得F=1 400 N下落到沙坑中时,mg(t+Δt2)-F′Δt2=0代入数据,解得F′=7 700 N.对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理解1.现有甲、乙两滑块,质量分别为3m和m,以相同的速率v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发生了碰撞.已知碰撞后甲滑块静止不动,乙滑块反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为2v.那么这次碰撞是( )A .弹性碰撞B .非弹性碰撞C .完全非弹性碰撞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答案 A解析 碰前总动能:E k =12·3m ·v 2+12mv 2=2mv 2碰后总动能:E k ′=12mv ′2=2mv 2,E k =E k ′,所以A 对.对动量和冲量的理解2.关于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的物体,它的动量一定也大 B .动量大的物体,它的速度一定也大C .只要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物体的动量也保持不变D .质量一定的物体,动量变化越大,该物体的速度变化一定越大 答案 D解析 动量由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只有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大,动量才大,A 、B 均错误;动量是矢量,只要速度方向变化,动量也发生变化,选项C 错误;由Δp =m Δv 知D 正确. 3.如图3所示,质量为m 的小滑块沿倾角为θ的斜面向上滑动,经过时间t 1速度为零然后又下滑,经过时间t 2回到斜面底端,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始终为F 1.在整个过程中,重力对滑块的总冲量为( )图3A .mg sin θ(t 1+t 2)B .mg sin θ(t 1-t 2)C .mg (t 1+t 2)D .0答案 C解析 谈到冲量必须明确是哪一个力的冲量,此题中要求的是重力对滑块的冲量,根据冲量的定义式I =Ft ,因此重力对滑块的冲量应为重力乘作用时间,所以I G =mg (t 1+t 2),即C 正确.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4.(多选)一个小钢球竖直下落,落地时动量大小为0.5 kg·m/s,与地面碰撞后又以等大的动量被反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引起小钢球动量变化的是地面给小钢球的弹力的冲量B .引起小钢球动量变化的是地面对小钢球弹力与其自身重力的合力的冲量C .若选向上为正方向,则小钢球受到的合冲量是-1 N·sD .若选向上为正方向,则小钢球的动量变化是1 kg·m/s 答案 BD5.质量为60 kg 的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跌下,幸好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使他悬挂起来.已知弹性安全带的缓冲时间是1.5 s ,安全带自然长度为5 m ,g 取10 m/s 2,则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的大小为( )A .500 NB .1 100 NC .600 ND .1 000 N 答案 D解析 建筑工人下落5 m 时速度为v ,则v =2gh =2×10×5 m/s =10 m/s.设安全带所受平均冲力为F ,则由动量定理得:(mg -F )t =-mv ,所以F =mg +mv t =60×10 N+60×101.5N=1 000 N ,故D 对,A 、B 、C 错.(时间:60分钟)题组一 对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理解 1.下列属于弹性碰撞的是( ) A .钢球A 与钢球B B .钢球A 与橡皮泥球B C .橡皮泥球A 与橡皮泥球B D .木球A 与钢球B 答案 A解析 钢球A 与钢球B 发生碰撞,形变能够恢复,属于弹性碰撞,A 对;钢球A 与橡皮泥球B 、橡皮泥球A 与橡皮泥球B 碰撞,形变不能恢复,即碰后粘在一起,是完全非弹性碰撞,B 、C 错;木球A 与钢球B 碰撞,形变部分能够恢复,属于非弹性碰撞,D 错.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动能为E 0的钢球1与静止钢球2发生碰撞,碰后球1反向运动,其动能大小记为E 1,球2的动能大小记为E 2,则必有( ) A .E 1<E 0 B .E 1=E 0 C .E 2>E 0 D .E 2=E 0 答案 A解析 根据碰撞前后动能关系得E 1+E 2≤E 0,必有E 1<E 0,E 2<E 0.故只有A 项对. 题组二 对动量和冲量的理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动能为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B.物体受到恒力的冲量也可能做曲线运动C.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时,其动量一定不变D.动能不变,物体的动量一定不变答案 B解析动能为零时,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一定等于零,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选项A 错误;物体受恒力,也可能做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选项B正确;合外力不变,加速度不变,速度均匀变化,动量一定变化,C项错误;动能不变,若速度的方向变化,动量就变化,选项D错误.4.(多选)如图1所示为放到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物体开始时是静止的,则前3 s内( )图1A.物体的位移为0B.物体的动量改变量为0C.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为0D.前3 s合力冲量为零,但重力冲量不为零答案BCD解析第1 s内:F=20 N,第2、3 s内:F=-10 N,物体先加速,后减速,在第3 s末速度为零,物体的位移不为零,A错误;根据动量定理I=Δp,前3 s内,动量的变化量为零,B正确;由于初速度和末速度都为零,因此,动能变化量也为零,C正确;无论物体运动与否,某一个力在这段时间的冲量不为零,D正确.5.把质量为10 kg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2所示,在与水平方向成53°的10 N 的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在2 s内力F对物体的冲量为多少?物体获得的动量是多少?(sin 53°=0.8,cos 53°=0.6)图2答案20 N·s12 kg·m/s解析首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与水平方向成53°的拉力F、重力G、支持力F N.由冲量定义可知,力F的冲量为I F=Ft=10×2 N·s=20 N·s.在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53°=ma2 s 末的速度v =at 物体获得的动量P =mv =Ft cos 53°=10×0.6×2 kg·m/s=12 kg·m/s.题组三 动量定理的理解及定性分析6.从同样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其原因是( )A .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大,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小B .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大,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小C .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快,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慢D .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相互作用时间短,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作用时间长 答案 CD解析 杯子是否被撞碎,取决于撞击地面时,地面对杯子的撞击力大小.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设玻璃杯下落高度为h ,它们从h 高度落地瞬间的速度大小为2gh ,设玻璃杯的质量为m ,则落地前瞬间的动量大小为p =m 2gh ,与水泥或草地接触Δt 时间后,杯子停下,在此过程中,玻璃杯的动量变化Δp =-(-m 2gh )相同,再由动量定理可知(F -mg )·Δt =-(-m 2gh ),所以F =m 2ghΔt+mg .由此可知,Δt 越小,玻璃杯所受撞击力越大,玻璃杯就越容易碎,杯子掉在草地上作用时间较长,动量变化慢,作用力小,因此玻璃杯不易碎. 7.从高处跳到低处时,为了安全,一般都是让脚尖着地,这样做是为了( ) A .减小冲量 B .减小动量的变化量C .增大与地面的冲击时间,从而减小冲力D .增大人对地面的压强,起到安全作用 答案 C解析 脚尖先着地,接着逐渐到整只脚着地,延缓了人落地时动量变化所用的时间,由动量定理可知,人落地动量变化一定,这样就减小了地面对人的冲力,故C 正确.8.质量为m 的钢球自高处落下,以速度大小v 1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撞时间极短,离地的速度大小为v 2.在碰撞过程中,地面对钢球的冲量的方向和大小为( )A .向下,m (v 1-v 2)B .向下,m (v 1+v 2)C .向上,m (v 1-v 2)D .向上,m (v 1+v 2)答案 D解析 物体以大小为v 1的竖直速度与地面碰撞后以大小为v 2的速度反弹.物体在与地面碰撞过程的初、末状态动量皆已确定.根据动量定理便可以求出碰撞过程中钢球受到的冲量.设垂直地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对钢球应用动量定理得Ft -mgt =mv 2-(-mv 1)=mv 2+mv 1 由于碰撞时间极短,t 趋于零,则mgt 趋于零.所以Ft =m (v 2+v 1),即弹力的冲量方向向上,大小为m (v 2+v 1).题组四 动量定理的有关计算9.质量为0.5 kg 的小球沿光滑水平面以5 m/s 的速度冲向墙壁后又以4 m/s 的速度反向弹回,如图3所示,若球跟墙的作用时间为0.05 s ,则小球所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________N.图3答案 90解析 选定小球与墙碰撞的过程,取v 1的方向为正方向,对小球应用动量定理得Ft =-mv 2-mv 1所以,F =-mv 2-mv 1t =-0.5×4-0.5×50.05N =-90 N“-”号说明F 的方向向左.10.如图4所示,质量为1 kg 的钢球从5 m 高处自由下落,又反弹到离地面3.2 m 高处,若钢球和地面之间的作用时间为0.1 s ,求钢球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g 取10 m/s 2)图4答案 190 N解析 钢球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 0=2gh 1=10 m/s ,反弹时向上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t =2gh 2=8 m/s ,分析物体和地面的作用过程,取向上为正方向,因此有v 0的方向为负方向,v t 的方向为正方向,再根据动量定理得(F N -mg )t =mv t -(-mv 0),代入数据,解得F N =19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钢球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190 N.11.一辆轿车强行超车时,与另一辆迎面驶来的轿车相撞,两车车身因相互挤压,皆缩短了0.5 m ,据测算两车相撞前速度均为30 m/s ,则:(1)假设两车相撞时人与车一起做匀减速运动,试求车祸中车内质量约60 kg 的人受到的平均冲力是多大?(2)若此人系有安全带,安全带在车祸过程中与人体的作用时间是1 s ,求这时人体受到的平均冲力为多大?答案 (1)5.4×104 N (2)1.8×103N解析 (1)两车相撞时认为人与车一起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位移为0.5 m. 设运动的时间为t ,则由x =v 02t 得,t =2x v 0=130s. 根据动量定理得Ft =Δp =-mv 0,解得F =-mv 0t =-60×30130N =-5.4×104 N ,与运动方向相反. (2)若人系有安全带,则F ′=-mv 0t ′=-60×301N =-1.8×103 N ,与运动方向相反. 12.将质量为m =1 kg 的小球,从距水平地面高h =5 m 处,以v 0=10 m/s 的水平速度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求:(1)抛出后0.4 s 内重力对小球的冲量;(2)平抛运动过程中小球动量的增量Δp ;(3)小球落地时的动量p ′的大小.答案 (1)4 N ·s 方向竖直向下(2)10 N·s 方向竖直向下 (3)10 2 kg·m/s解析 (1)重力是恒力,0.4 s 内重力对小球的冲量 I =mgt =1×10×0.4 N·s=4 N·s方向竖直向下.(2)由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故h =12gt ′2, 落地时间t ′=2h g=1 s. 小球飞行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合外力的冲量为I ′=mgt ′=1×10×1 N·s=10 N·s,方向竖直向下.由动量定理得Δp =I ′=10 N·s,方向竖直向下.(3)小球落地时竖直分速度为v y=gt′=10 m/s.由速度合成知,落地速度v=v20+v2y=102+102m/s=10 2 m/s,所以小球落地时的动量大小为p′=mv=10 2 kg·m/s.。
高中物理 第1章 动量守恒研究 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 鲁科版选修3-5-鲁科版高二选修3-5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实验目的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二、实验原理1.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发生正碰,假设碰前m1运动,m2静止,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应有:m1v1=m1v1′+m2v2′.2.因小球从斜槽上滚下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知识可知,只要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在落地前运动的时间就相同.那么小球的水平速度假设用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所以只要测出小球的质量及两球碰撞前后飞出的水平距离,代入公式,即m1OP=m1OM+m2ON.假设在实验误差允许X围内成立,就验证了两小球组成的系统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式中OP、OM和ON的意义如下图.三、实验器材斜槽,大小相等质量不同的小钢球两个,重垂线一条,白纸,复写纸,天平一台,刻度尺,圆规,三角板.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碰撞球.2.按照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调整时应使斜槽末端水平.3.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4.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5.把被碰小球放在槽口上,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下图.6.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m1OP=m1OM +m2ON,看在误差允许的X围内是否成立.五、须知1.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判断是否水平的方法是将小球放在斜槽轨道平直部分任一位置,假设小球均能保持静止,那么说明斜槽末端已水平.2.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轨道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可在斜槽适当高度处固定一挡板,使小球靠着挡板,然后释放小球.3.入射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4.实验过程中确保实验桌、斜槽、记录所用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5.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m1、m2与OP、OM和ON的对应关系.6.应尽可能的在斜槽较高的地方由静止释放入射小球.六、误差分析1.小球落点位置确定的是否准确是产生误差的一个原因,因此在确定落点位置时,应严格按步骤中的4、5去做.2.入射小球每次是否从同一高度无初速度滑下是产生误差的另一原因.3.两球的碰撞假设不是对心正碰那么会产生误差.4.线段长度的测量产生误差.5.入射小球释放的高度太低,两球碰撞时内力较小也会产生误差.实验的操作与数据处理如图,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填选项前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 .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B .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2)图中O 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 1多次从斜轨上S 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 ,测量平抛射程OP .然后,把被碰小球m 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 1从斜轨上S 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 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A .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 1、m 2B .测量小球m 1开始释放的高度hC .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 .分别找到m 1、m 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 、NE .测量平抛射程OM 、ON(3)假设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假设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4)经测定,m 1=45.0 g ,m 2=7.5 g ,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 点的距离如下图.碰撞前、后m 1的动量分别为p 1与p 1′,那么p 1∶p 1′=________∶11;假设碰撞结束时m 2的动量为p 2′,那么p 1′∶ p 2′=11∶________.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p 1p 1′+p 2′为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他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4)中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m 2平抛运动射程O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cm .[思路点拨] 此题可根据平抛运动、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求解.[解析] (1)该实验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也就是验证两球碰撞前后动量是否相等,即验证m 1v 1=m 1v 1′+m 2v 2′,由题图中装置可以看出,不放被碰小球m 2时,m 1从抛出点下落高度与放上m 2两球相碰后下落的高度H 相同,即在空中做平抛运动的下落时间t 相同,故有v 1=OP t ,v 1′=OM t ,v 2′=ON t,代入m 1v 1=m 1v 1′+m 2v 2′,可得m 1·OP =m 1·OM +m 2·ON ,只需验证该式成立即可,在实验中不需测出速度,只需测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即可. (2)需先找出落地点才能测量小球的水平位移,测量小球的质量无先后之分. (3)假设是弹性碰撞,还应满足能量守恒, 即12m 1v 21=12m 1v 1′2+12m 2v 2′2, 即m 1·OP 2=m 1·OM 2+m 2·ON 2.(4)p 1p 1′=m 1·OP m 1·OM =OP OM =44.835.2=14∶11. p 1′p 2′=m 1·OM m 2·ON =45.0×35.207.5×55.68=11∶2.9. p 1p 1′+p 2′=m 1·OP m 1·OM +m 2·ON=45.0×44.8045.0×35.20+7.5×55.68≈1(1~1.01均可). (5)当两球发生弹性碰撞时,碰后m 2的速度最大,射程最大,由m 1·OP =m 1·OM +m 2·ON 与m 1·OP 2=m 1·OM 2+m 2·ON 2可解出ON 的最大值为76.8 cm .[答案] (1)C (2)ADE 或DEA 或DAE(3)m 1·OM +m 2·ON =m 1·OPm 1·OM 2+m 2·ON 2=m 1·OP 2 (4)14 2.9 1(1~1.01均可)(5)76.8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如下图为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A 、B 相互作用后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频闪的频率为10 Hz .开始时两个滑块静止,它们之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弹簧,滑块用绳子连接,绳子烧断后,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滑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200 g 、300 g ,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A 、B 离开弹簧后,A 滑块做________运动,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 /s ,本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由题图可知,A 、B 离开弹簧后,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时v A =0,v B =0,A 、B 被弹开后,v A ′=0.09 m /s ,v B ′=0.06 m /s ,m A v A ′=0.2×0.09 kg ·m /s =0.018 kg ·m /sm B v B ′=0.3×0.06 kg ·m /s =0.018 kg ·m /s 由此可得:m A v A ′=m B v B ′,即0=m B v B ′-m A v A ′结论: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质量与速度乘积的矢量和守恒.[答案] 匀速直线 0.09 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质量与速度乘积的矢量和守恒1.(多项选择)在利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哪些因素可导致实验误差( )A .导轨安放不水平B .小车上挡光板倾斜C .两小车质量不相等D .两小车碰后连在一起解析:选AB .选项A 中,导轨不水平,小车速度将受重力的影响,从而导致实验误差;选项B 中,挡光板倾斜会导致挡光板宽度不等于挡光阶段小车通过的位移,使计算速度出现误差,所以答案应为A 、B .2.(多项选择)在做利用悬线悬挂等大的小球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悬挂两球的细线长度要适当且等长B .由静止释放小球以便较准确地计算小球碰前的速度C .两小球必须都是刚性球且质量相同D .两小球碰后可以粘合在一起共同运动解析:选ABD .两线等长能保证两球正碰,也就是对心碰撞,以减小实验误差,所以A正确.由于计算碰撞前速度时用到了mgh =12mv 2-0,即初速度为0时碰前的速度为v =2gh ,B 正确.本实验中对小球的材质性能无要求,C 错误.两球正碰后,有各种运动情况,所以D 正确.3.(多项选择)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时,以下哪些操作是正确的( )A .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改变两车的质量B .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C .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D .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解析:选BC .车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没有必要一个用撞针而另一个用橡皮泥配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碰撞后两车粘在一起有共同速度,选项B 正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原那么是先接通电源,C 项正确.4.在利用平抛运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安装斜槽轨道时,应让斜槽末端的切线保持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入射球得到较大的速度B .入射球与被碰球对心碰撞后速度均为水平方向C .入射球与被碰球碰撞时动能无损失D .入射球与被碰球碰撞后均能从同一高度飞出解析:选B .实验中小球能水平飞出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使两个小球在空中运动时间相等.5.“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入射小球质量m 1=15 g ,原来静止的被碰小球质量m 2=10 g ,由实验测得它们在碰撞前后的x -t 图象如下图,由图可知,入射小球碰撞前的m 1v 1是________,入射小球碰撞后的m 1v ′1是________,被碰小球碰撞后的m 2v ′2是________.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题图可知碰撞前m 1的速度大小v 1=0.20.2m/s =1 m/s 故碰撞前的m 1v 1=0.015×1 kg ·m/s =0.015 kg ·m/s碰撞后m 1的速度大小v ′1=0.3-0.20.4-0.2m/s =0.5 m/s m 2的速度大小v ′2=0.35-0.20.4-0.2m/s =0.75 m/s 故m 1v ′1=0.015×0.5 kg ·m/s =0.007 5 kg ·m/sm2v′2=0.01×0.75 kg·m/s=0.007 5 kg·m/s可知m1v1=m1v′1+m2v′2.答案:0.015 kg·m/s 0.007 5 kg·m/s0.007 5 kg·m/s 碰撞中mv的矢量和是守恒的量6.用如下图的装置可以完成“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1)假设实验中选取的A、B两球半径相同,为了使A、B发生一维碰撞,应使两球悬线长度________,悬点O1、O2之间的距离等于________.(2)假设A、B两球的半径不相同,利用本装置能否完成实验?如果你认为能完成,请说明如何调节?解析:(1)为了保证一维碰撞,碰撞点应与两球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故两球悬线长度相等,O1、O2之间的距离等于球的直径.(2)如果两球的半径不相等,也可完成实验.调整装置时,应使O1、O2之间的距离等于两球的半径之和,两球静止时,球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答案:(1)相等球的直径(2)见解析7.把两个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金属球用细线连接起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置于摩擦可以忽略不计的水平桌面上,如下图,现烧断细线,观察两球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探究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的不变量.测量过程中:(1)还必须添加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需直接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两球被弹开后,分别以不同的速度离开桌面做平抛运动,两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均为t=2hg(h为桌面离地的高度).根据平抛运动规律,由两球落地点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x=v·t,知两物体水平速度之比等于它们的射程之比,即v1∶v2=x1∶x2,因此本实验中只需测量x1、x2即可.测量x1、x2时需准确记下两球落地点的位置,故需要直尺、纸、复写纸、图钉、细线、铅锤和木板等.假设要探究m1x1=m2x2或m1x21=m2x22或x1m1=x2m2是否成立,还需要用天平测量两球的质量m1、m2.答案:(1)直尺、纸、复写纸、图钉、细线、铅锤、木板、天平(2)两球的质量m1、m2以及它们做平抛运动的射程x1、x28.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甲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甲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乙相碰并粘合成一体,而后两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下图.在小车甲后连着纸带,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1)假设已得到打点纸带如下图,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并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那么应选________段计算小车甲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甲和乙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BC〞“CD〞或“DE〞).(2)已测得小车甲的质量m甲=0.40 kg,小车乙的质量m乙=0.20 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甲v甲+m乙v乙=________kg·m/s;碰后m甲v′甲+m乙v′乙=________kg·m/s.(3)通过计算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观察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点迹均匀的阶段BC应为小车甲与乙碰前的阶段,CD段点迹不均匀,故CD应为碰撞阶段,甲、乙碰撞后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打出间距均匀的点,故应选DE段计算碰后共同的速度.(2)v甲=BCΔt=1.05 m/s,v′=DEΔt=0.695 m/sm甲v甲+m乙v乙=0.420 kg·m/s碰后m甲v′甲+m乙v′乙=(m甲+m乙)v′=0.60×0.695 kg·m/s=0.417 kg·m/s.(3)在误差允许X围内,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mv之和是相等的.答案:(1)BCDE(2)0.420 0.417(3)在误差允许X围内,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mv之和是相等的。
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1节碰撞教案教科版选
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一、碰撞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初步了解碰撞现象及其特点2.通过实验,使学生能熟练测量质量、速度等大体物理量,能计算动能、动量之和、动能的改变量。
3.能通过实验中动能该变量的计算,对碰撞进行分类。
4.培育学生观察和计算的能力,初步培育学生用实验方式对同一现象从能量的角度进行分类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碰撞的特点及分类难点:实验测量、数据处置和归纳设计思想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大体守恒定律之一,是研究微观粒子所必需的知识,具体来讲,要学习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内容,动量的知识必不可少。
本章的核心是要表现学习中的探讨精神,强调物理学中“守恒量”的思想。
本章第一节“碰撞”,是通过实验为后面的教学展开打基础,因此本节课从生活中常见的碰撞事例入手,通过体验、观察和讨论,总结出碰撞现象的特点。
为整章的教学做好预备。
然后通过实验来探讨碰撞中的动能转变,使学生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归纳出碰撞的分类。
然后教师进行总结,结合相关的资料,把碰撞问题向学生不熟悉的领域适当拓展。
实验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气垫导轨(附光电门和滑块),弹簧片,数字计时器,天平,橡皮泥。
教学设计【课堂引入】碰撞是物质世界的常见现象,斯诺克中的碰撞给人以愉悦,汽车发生追尾给人们带来灾难,α粒子散射令人类熟悉了原子结构,在这些碰撞现象的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规律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3-5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的第1节“碰撞”。
【课堂学习】学习活动一:感受和体会碰撞进程请同窗们列举生活中的碰撞现象情境1:斯诺克中白球撞击花球。
情境2:公路上两车碰撞。
情境3:棒击球的一霎时。
情境4:跳高运动员落地。
(播放PPT)学生归纳:(1)必需是有彼此作用的系统(2)作历时刻很短教师引导并给出概念:做相对运动的两个(或几个)物体相遇而发生彼此作用,在很短的时刻内,它们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显著的转变,这一进程叫碰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碰__撞(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1)一、碰撞现象1.碰撞做相对运动的两个(或几个)物体相遇而发生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
2.碰撞特点(1)时间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时间很短。
(2)相互作用力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外力。
(3)位移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变时,位移极小,可认为物体在碰撞前后仍在同一位置。
试列举几种常见的碰撞过程。
提示:棒球运动中,击球过程;子弹射中靶子的过程;重物坠地过程等。
二、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动能的变化1.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滑块和光电门,挡光条和弹簧片等。
2.探究过程(1)滑块质量的测量仪器:天平。
(2)滑块速度的测量仪器:挡光条及光电门。
(3)数据记录及分析,碰撞前、后动能的计算。
三、碰撞的分类1.按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是否损失分为:(1)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动能不变,即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E k1+E k2=E k1′+E k2′。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有动能损失,即动能不守恒,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小于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
E k1′+E k2′<E k1+E k2。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物体黏合在一起,具有相同的速度,这种碰撞动能损失最大。
2.按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沿同一条直线可分为:(1)对心碰撞(正碰):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沿同一条直线。
(2)非对心碰撞(斜碰):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高中阶段只研究正碰)。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1)探究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1.探究方案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实现一维碰撞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v =ΔxΔt ,式中Δx 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Δt 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3)各种碰撞情景的实现:利用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设计各种类型的碰撞,利用滑块上加重物的方法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
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实现一维碰撞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
(3)不同碰撞情况的实现:用贴胶布的方法增大两球碰撞时的能量损失。
方案三:利用小车在光滑桌面上碰撞另一静止小车实现一维碰撞。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v =ΔxΔt ,Δx 是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可用刻度尺测量。
Δt 为小车经过Δx 所用的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
2.实验器材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
方案二:带细线的摆球(两套)、铁架台、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布等。
方案三: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
3.实验步骤不论采用哪种方案,实验过程均可按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参考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相关质量。
(2)安装实验装置。
(3)使物体发生碰撞。
(4)测量或读出相关物理量,计算有关速度。
(5)改变碰撞条件,重复步骤(3)、(4)。
(6)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分析比较,找出碰撞中的守恒量。
(7)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4.数据处理为了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将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填入如下表格碰撞前碰撞后m1m2m1m2质量v1v2v1′v2′速度m1v1+m2v2m1v1′+m2v2′mvm1v12+m2v22m1v1′2+m2v2′2mv2v1/m1+v2/m2v1′/m1+v2′/m2vm经过验证后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前后不变的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即m1v1+m2v2=m1v1′+m2v2′。
1.如图111所示为用气垫导轨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遮光片D在运动过程中的遮光时间Δt被光电计时器自动记录下来。
在某次实验中,滑块1和滑块2质量分别为m1=0.240 kg、m2=0.220 kg,滑块1运动起来,向着静止的导轨上的滑块2撞去,碰撞之前滑块1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光电计时器自动记录下来的时间Δt=110.7 ms。
碰撞之后,滑块1和滑块2粘连在一起,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214.3 ms,已知两滑块上的挡光板的宽度都是Δx=3 cm,问:图111(1)碰撞前后两滑块各自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相等吗,即m1v1+m2v2=m1v1′+m2v2′成立吗?(2)碰撞前后两滑块各自的质量与速度平方乘积之和相等吗,即m1v12+m2v22=m1v′12+m2v2′2成立吗?解析:(1)因为滑块遮光片的宽度是Δx,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是Δt,所以滑块速度可用公式v =Δx Δt 求出。
碰撞之前,滑块1的速度v 1=Δx Δt =3×10-2110.7×10-3 m/s =0.271 m/s碰撞之前,滑块2静止,所以v 2=0 碰撞之后,两滑块粘连在一起v 1′=v 2′=Δx Δt ′=3×10-2214.3×10-3 m/s =0.140 m/sm 1v 1+m 2v 2=0.240×0.271 kg·m/s=0.065 kg ·m/sm 1v 1′+m 2v 2′=(0.240+0.220)×0.140 kg·m/s=0.064 kg·m/s所以,在误差允许范围内,m 1v 1+m 2v 2=m 1v 1′+m 2v 2′成立。
(2)碰撞之前:m 1v 12+m 2v 12=0.240×0.2712 J =0.018 J碰撞之后:m 1v 1′2+m 2v 2′2=(0.240+0.220)×0.1402 J =0.009 J可见m 1v 12+m 2v 22>m 1v 1′2+m 2v 2′2答案:(1)成立 (2)不成立对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理解1.k1k2E k1+E k2,其中,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2.弹性碰撞:若两球碰撞后形变能完全恢复,并没有能量损失,碰撞前后系统的动能相等,这类碰撞称为弹性碰撞。
3.非弹性碰撞:若两球碰后它们的形变不能完全恢复原状,一部分动能最终转化为内能,碰前碰后系统的动能不再相等,这种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
如果碰撞后二者成为一个整体,系统的动能损失得最多,这种碰撞叫做完全非弹性碰撞。
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动能为E 0的钢球1与静止钢球2发生碰撞,碰后球1反向运动,其动能大小记为E 1,球2的动能大小记为E 2,则必有( )A .E 1<E 0B .E 1=E 0C .E 2>E 0D .E 2=E 0解析:选A 根据碰撞前后动能关系得E 1+E 2≤E 0,必有E 1<E 0,E 2<E 0。
故只有A 项对。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2)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例1]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 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 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112甲所示。
在小车A 后面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频率为50 Hz ,长木板的一端下垫着小木块用以平衡摩擦力。
图112(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112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离标在图上,A 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碰撞前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和B 碰撞后的共同速度。
(2)已测得小车A 的质量m 1=0.40 kg ,小车B 的质量m 2=0.20 kg ,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撞前两车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kg·m/s; 碰撞后两车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kg·m/s。
(3)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从分析纸带上打点的情况看,BC 段既表示小车做匀速运动,又表示小车有较大的速度,而AB 段相同时间内间距不一样,说明刚开始不稳定,因此BC 段能较准确描述小车A 碰撞前的运动情况,故应用BC 段计算A 碰撞前的速度,从CD 段打点情况看,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没稳定,而在DE 段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DE 段计算小车A 和B 碰撞后的共同速度。
(2)小车A 碰撞前速度v 1=BC t =10.50×10-20.02×5m/s =1.050 m/s ;小车A 碰前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为m 1v 1=0.40×1.050 kg·m/s=0.420 kg·m/s。
碰撞后小车A 、B 共同速度v 1′=DE t =6.95×10-20.02×5m/s =0.695 m/s ;两车碰撞后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m 1v 1′+m 2v 2′=(m 1+m 2)v 1′=(0.40+0.20)×0.695 kg·m/s=0.417 kg·m/s。
(3)碰前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等于碰后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即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为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
[答案] (1)BC DE (2)0.420 0.417 (3)见解析用能量的观点判断碰撞的类别[例2] 后A 球以1 m/s 的速度反向弹回,B 球以2 m/s 的速度向前运动,试分析:(1)碰撞过程中损失了多少动能。
(2)两球的碰撞属于何种类型的碰撞。
[解析] (1)碰撞前物体的动能E k A =12m A v A 2=12×5×32 J =22.5 J碰撞后物体的动能E ′k =E k A ′+E k B ′=12m A v A ′2+12m B v B 2=12×5×12 J +12×10×22J =22.5 J 。
故碰撞过程中无动能损失。
(2)由于碰撞过程中无动能损失,故两球的碰撞属于弹性碰撞。
[答案] (1)0 (2)弹性碰撞(1)物体间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后形变能完全恢复,碰撞系统的动能守恒;物体间发生非弹性碰撞后形变不能完全恢复,碰撞系统的动能有损失;物体间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形变完全不能恢复,碰撞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
(2)质量为m 的运动物体与质量为m 的静止物体发生弹性碰撞后,两物体交换速度。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3)1.在研究两物体的碰撞问题时,除利用气垫导轨外,还可以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试分析下列关于用打点计时器的研究正确的是( )A .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改变两车的质量B .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C .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D .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解析:选BC 车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改变小车的质量可以加砝码,没有必要一个用钉子而另一个用橡皮泥配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有共同速度,便于测量碰后的速度,选项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