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数字化医疗洞察报告
社科院调研报告
![社科院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5fdfe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a.png)
社科院调研报告社科院调研报告是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发布的调研结果和分析报告,它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报告通常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多个领域,具有参考性和应用价值。
作为国内最具权威、最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承担着许多国家级、部委级的重点课题和调查研究,其调研报告也因此成为了社会各个领域信息获取、政策制定、学术研究的重要依据。
其中,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科院的经济领域调研报告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比如,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环保、文化等领域的投资以及民众对社会保障机构改革、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逐渐提高,这些报告的发布不仅有助于警醒社会对一些问题的关注,也有利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相关政策的完善。
例如,最近一次社科院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新冠肺炎疫情下社区治理能力不足,可能引起疫情再次暴发的风险。
该报告指出,社区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社区基础设施薄弱、人员流动性较大、社区卫生院设施不齐全等,这些问题都限制了社区疫情防控的有效开展。
这个报告的发布提醒了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社区治理建设,并倡导构建更为健全、更具可操作性的社区治理体系。
此外,社科院调研报告中还包括了政治领域的分析,例如《中国历史政治文化研究报告》等。
这些报告对于中国政治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民间团体的影响力、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历史发展和身份认同、党政军系统的结构和发展历程等都会在这些报告中得到详尽分析。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还会定期发布教育、科技、文化、法律和社会调查等方面的调研报告,这些调查报告都对政策制定和市场经济很有帮助,给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指引。
例如,社科院近期发布的《中国数字化生活报告2020》显示,数字化生活在中国快速普及,尤其在移动支付、网购、社交媒体、智能家居等领域博得了大量用户,是未来数字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这些报告,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看到社会领域的发展动态及其变化趋势,对未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决策。
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e4e1e3f111f18582d05a37.png)
CAGR:42.2%
CAGR: 44.7%
2020
CAGR: 40.0%
2015 线上门诊阶段 2.0
全生命周期 管理阶段
3.0
2.0 移动互联网时期
3.0 新兴技术时期
新兴的云技术、大数据帮助互联 网医疗行业能够基于数字化的IT 解决方案和互联网医疗的运营管 理,进一步将服务范围从院内延 伸至院外,为患者提供慢病管理、 院外护理、院外康复照护的全生 命周期的医疗服务
科研 教学
病案 管理
消毒 供应
药物 供应
体温 监测
心电 监测
血氧 监测
脉搏 监测
呼吸 监测
远程 监管
远程医疗
远程 会诊
自助服务
预约诊 疗服务
ICU 设备 跟踪
内窥镜 生命体 废弃物 追溯 征监测 追踪
婴儿 防盗
门诊自 助服务
床头自 助服务
:并列关系 :包含关系
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技术核心-知识图谱
依据知识图谱构建标准化程序,为智慧医疗提供解决方案
平台搭建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助推患者就医体验
互联网医疗诊后平台的搭建,可有效优化服务流程,减少原本臃肿的服务环节。平台搭建起到的良好效果包括:1)改变
了传统医疗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医疗效率;2)能够对医疗成本做出合理估算及有效管理,节约并充分利用了医疗资源;3)
加强了过程控制,有效提高了医疗以及护理过程的环节控制,一旦发现问题可提早处理,将事后管理变为事前管理;4)
处方外延
通过互联网医疗 诊后平台,医院 与医保部门及零 售药店之间互联 互通,开具外延 处方
复诊管理
通过线上复诊, 将患者信息与负 责医师之间挂钩, 管理患者的预后、 并发症、生存周 期等棘手问题
2020年医疗大数据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20年医疗大数据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149461c5da50e2524d7fc7.png)
2020年医疗大数据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0年1月目录1. 医疗大数据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6)1.1 医疗大数据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6)1.2 医疗大数据行业结构分析 (7)1.3 医疗大数据行业特征分析 (8)1.4 中国医疗大数据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8)1.5 医疗大数据行业PEST分析 (9)2. 医疗大数据行业政策环境 (11)2.1 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1)2.2 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2)2.3 宏观环境下医疗大数据行业的定位 (12)2.4 “十三五”期间医疗大数据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3)3. 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 (15)3.1 中国医疗大数据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5)3.2 中国医疗大数据行业市场增长点 (15)3.3 医疗大数据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6)3.4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6)3.5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6)3.6 医疗大数据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17)3.7 医疗大数据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18)3.8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19)3.9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19)3.10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0)4. 医疗大数据行业竞争分析 (22)4.1 医疗大数据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22)4.2 中国医疗大数据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4)4.3 中国医疗大数据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4)4.4 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25)4.5 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 (26)4.6 互联网巨头综合优势明显 (27)5. 医疗大数据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8)5.1 政策体系不健全 (28)5.2 基础工作薄弱 (28)5.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28)5.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28)5.5 技术相对落后 (29)5.6 隐私安全问题 (29)5.7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30)5.8 管理效率低 (31)5.9 盈利点单一 (31)5.10 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32)5.11 法律风险 (32)5.12 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32)5.13 人才问题 (33)5.14 产品质量问题 (33)6. 医疗大数据行业多元化趋势 (35)6.1 宏观机制升级 (35)6.2 服务模式多元化 (35)6.3 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35)6.4 社会化特征增强 (35)6.5 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36)6.6 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36)6.7 呈现集群化分布 (37)6.8 各信息化厂商推动"医疗大数据"建设 (38)6.9 政府采购政策加码 (38)6.10 个性化定制受宠 (39)6.11 品牌不断强化 (39)6.12 医疗大数据+互联网已经成为标配“风生水起” (39)6.13 一体式服务为发展趋势 (40)6.14 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 (40)7. 医疗大数据产业投资分析 (42)7.1 中国医疗大数据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42)7.2 大项目招商时代已过,精准招商愈发时兴 (42)7.3 中国医疗大数据行业投资风险 (43)7.4 中国医疗大数据行业投资收益 (44)本次报告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医疗大数据行业过去的发展进行细化研究分析,并专业预测医疗大数据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投资前景。
2020智慧医疗行业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2020智慧医疗行业趋势及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ad64226b307e87100f6965e.png)
2020年智慧医疗行业趋势及存在的问题2020年目录1.智慧医疗行业前景趋势 (5)1.1人工智能+ 大数据,助力医疗发展 (5)1.2NB-IoT + 物联网芯片= 移动医疗设备商用 (5)1.3政策扶持,智能养老产业开始发力 (6)1.4医药电商竞争,用户体验是关键 (6)1.5医疗电子元件厂商成长空间大 (7)1.6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 (7)1.7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7)1.8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8)1.9呈现集群化分布 (8)1.10需求开拓 (9)2.智慧医疗行业现状 (9)2.1智慧医疗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9)2.2智慧医疗市场规模分析 (12)2.3智慧医疗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12)3.智慧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 (15)3.1缺乏专业性人才 (15)3.2需求层次低 (15)3.3信息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 (16)3.4互联网+及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16)3.5高新技术有待突破 (16)3.6供应链整合度低 (17)3.7基础工作薄弱 (17)3.8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7)3.9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8)4.智慧医疗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9)4.1智慧医疗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9)4.2智慧医疗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9)4.3智慧医疗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9)4.4智慧医疗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20)5.智慧医疗行业竞争分析 (21)5.1智慧医疗行业竞争分析 (21)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1)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1)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2)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2)5.2中国智慧医疗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3)5.3中国智慧医疗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3)6.智慧医疗产业投资分析 (24)6.1中国智慧医疗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4)6.2中国智慧医疗行业投资风险 (24)6.3中国智慧医疗行业投资收益 (25)1.智慧医疗行业前景趋势1.1人工智能 + 大数据,助力医疗发展未来大数据分析,如何在疾病监控、辅助决策、健康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目前智慧医疗关注的重点。
2020年医疗信息化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20年医疗信息化行业深度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c196cf7c77da26924c5b023.png)
格局演进:集中度提升机遇期,四大因素影响格局 ........................................................ 13 市场集中度提升迎良机,中小医院或成下阶段争夺热点 ................................................. 13 因素一:产品化能力是市场格局变化的首要影响因素..................................................... 15 因素二:外延并购是业内公司快速扩张的最直接手段..................................................... 17 因素三:战略联盟将增强市场竞争力,抢占未来先机....................... 18 因素四:下游医联体建设影响向上游信息化行业传导..................................................... 20
投资建议 ......................................................................................................................... 32
2020年中国AI+医疗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中国AI+医疗行业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6acd3a6294dd88d1d26b8f.png)
➢ 1960s开始尝试研发模仿医生
决策过程的临床知识库
全 ➢ 1972年,利兹大学研发出第
球
一 款 医 疗 人 工 智 能 系 统 AAP
HELP,用于辅助诊断
➢ 1976 年 , 斯 坦 福 大 学 研 发
MYCIN 系 统 ; CASNET 、
PuFF等系统相继问世
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根据2019年卫生统计年鉴绘制。
2015Βιβλιοθήκη 2016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元)
2017
2018
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例(%)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根据2019年卫生统计年鉴绘制。
AI+医疗驱动因素:供给端
基层与医院、城市与乡村,医疗技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 2015年,开展AI+影响的相关 研究
➢ 2016-2017,市场出现相对 成熟的CDSS产品
➢ 2018年,AI开始应用于基因 检测领域
➢ 2019年,尝试利用人工智能 打造更科学的智慧病案
AI+医疗驱动因素:需求端
卫生总费用逐年上升,居民在医疗方面的付费意愿不断提升
201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达到近6万亿元,约为2010年的三倍,同时,2010年-2018年期间,卫生费用占GDP的比例缓慢 上升。从居民个人角度看,受农村整体经济条件及医疗水平等因素影响, 2015-2018年农村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 低于城镇居民,差距基本保持在700元左右。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支出占总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均有所上升,居民在医疗保健 方面的付费意愿不断增强。艾瑞认为,国家、社会各界及居民个人越来越重视卫生健康,未来AI不仅能帮助医院及药企的 管理与研发,而且能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水平,从而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BCG腾讯:2020数字化医疗洞察报告
![BCG腾讯:2020数字化医疗洞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95fd9343323968001c9200.png)
BCG腾讯:2020数字化医疗洞察报告过去十年,伴随着政策引导、科技和健康行业企业的共同推动与建设、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中国数字化医疗生态场景不断丰富,布局日趋完善。
岁末年初疫情的爆发进一步加速了各级政府的多项新政出台、提升了消费者的数字化医疗意识和需求、激发了医院和医生对线上诊疗服务的重视和供给、强化了医药行业企业对数字渠道的关注和投入。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行业发展将有怎样的新趋势,又将迎来怎样的新拐点?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携手腾讯广告TMI腾讯营销洞察,通过定量调研、深度访谈、案例研究,基于腾讯平台的消费者数字化医疗全旅程研究,以及近一年数字化医疗头部平台大数据分析,洞见数字化医疗行业未来发展大势,全方位解读当前消费者数字化医疗行为,为整个行业发展提供有效建议与指引。
新冠疫情催化,数字化医疗行业迎接新“拐点”数字化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政府的鼓励及重视。
在医改不断深化和“互联网+”双重推动下,数字化医疗服务范畴进一步扩大,加速了“医疗”、“医药”、“医保”在线上的“三医联动”。
顺应政策倡导和产业推广,上线提供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服务的公立医院,从疫情前的170家迅速增至5月的1,000余家;与此同时,线上平台注册医生也突破100万人,且医生在线上非常活跃。
据腾讯大数据显示,共有5,000+专家参与线上直播,总计时长突破7,000小时,全国共有三万医生通过腾讯微医平台参与线上义诊,为122万人次提供了便捷的线上服务。
作为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医药和器械企业也正持续升级数字化战略并提升能力建设,通过线上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和市场营销。
消费医疗类的产品开始从泛娱乐内容中建立产品与健康场景的关联,提升品牌认知;同时通过与相关领域KOL合作进行健康话题传播,利用社交分享、社群讨论影响受众对产品选择正逐渐成为主流。
从消费者端观察,过去三年数字化医疗用户平均增速高达30%,截至2019年底中国数字化医疗用户规模已接近移动互联网总用户数的七成,达到6.2亿。
2023年健康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健康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8a10e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6f.png)
2023年健康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健康医疗行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将从多方面分析健康医疗行业市场规模。
一、国内健康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国内健康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在近几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机构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健康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1.8万亿元,2020年预计将达到2.2万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0%。
其中,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例,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经超过4500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超过8000亿元。
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政府对医疗器械采购和使用的力度加大,以及人们对自我健康监测需求的增长。
另外,随着国家大力推行智慧医疗建设,数字化医疗市场逐渐成为热点。
据机构预测,未来数字化医疗市场将是医疗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020年数字化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56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140亿元。
二、全球健康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全球健康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同样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资料显示,全球健康医疗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5万亿美元,年增长率约7%。
其中,北美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健康医疗市场,市场规模超过3万亿美元,占据全球健康医疗市场的三分之一。
而亚太地区和欧洲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分别达到4.5万亿美元和3万亿美元。
三、市场规模增长的原因1.医疗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的加速和疾病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各种健康医疗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2.收入水平提高: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加上宏观环境持续稳定,人们可以花更多的钱用在健康医疗产品和服务上。
3.政策扶持:国家逐渐推进医改、义务教育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等政策扶持,为健康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科技创新: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不断出现,推动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从而加速了行业的发展。
医疗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对于提高医疗效率的分析--基于DEA模型
![医疗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对于提高医疗效率的分析--基于DEA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b40723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1.png)
概念,判断决策单元有无效率。
目前 DEA 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规模报酬不变的
CCR 模型,规模效率可变的 BCC 模型,规模效率非增的 FG
模型和规模效率非减的 ST 模型。由于医院并非简单的生
产企业,医院投入与收益受到现时国家政策、市场环境、技术
层面等多方面的影响,不适合用规模效益不变的 CCR 模型
战略运营
监管力度不够。第四,信息化程度较低。在各因素的共同作 用下,医院运行效率降低,不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可能会 延误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易发生医患矛盾,产生恶劣的社会 影响。
医院前核心管理系统(包括传统 HIS)和集成平台支撑 了整个医院信息化,但运行中显示出发展瓶颈。其存在的问 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系统创新开发不足。第二,数据 标准不统一。第三,应变能力较差,缺乏灵活性。第四,平台 工作繁杂,技术支持得不到保障。第五,业务运行不稳定且 速度慢等。
和对相关方法的评估来实现。
三、方法与模型
(一)数据包络分析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即数据包络分析)是
一种非参数估计分析方法,可用于测量目标决策单位的多投
入、多产出效率,该方法是基于数学规划模型计算后找出多
种组合中最有利的各组合点形成的边界,构成包络线,将所
有决策单元投射于几何图中,求得其边际效益,用相对效率
战略运营
医疗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对于提高医疗效率的分析
——基于 DEA 模型
马浩然 程可仁 陈宏捷 夏 禹 朱永坤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领域迅速发展,医疗档案等数据也在几何倍增加,数据冗余、信息孤岛的现象普遍存在。医疗数
字化平台的应用将会对医疗健康大数据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和预测,为医学决策提供合理依据。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安徽省
2020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58053d9f524ccbff0218412.png)
2020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2月目录一、缘起:YQ推动互联网医疗“风起” (7)1、现象:YQ引发需求激增,在线问诊破百万 (7)2、政策端:互联网医疗重磅政策发布,YQ防控中发挥优势 (8)二、变化:当前时点,互联网医疗新看点 (11)1、供需层:服务总量不足,医保、老龄化带动需求 (11)2、行业发展:高速发展阶段渗透率已达8%,投资走向“一全多垂直”新格局 (15)3、赋能传统医疗:五大主体联动,三阶段重构行业生态 (18)三、产业:横纵比较,各类平台的核心要点 (21)1、医生助手平台 (22)2、挂号问诊平台 (22)3、医疗知识平台 (23)4、健康管理平台 (23)四、模式:B端和C端双维度,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点 (24)1、C端:四大参与主体,五类平台服务 (24)2、盈利模式:线上平台引入流量,全产业链服务抽成 (27)3、B端:医院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两类客户分别布局 (29)五、需求:社会发展变迁,互联网医疗更受年轻人欢迎 (30)六、海外: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当前所处的情况 (35)七、机会:产业链受益公司 (43)1、港股&美股:互联网公司布局医疗产业,电商模式积累用户流量 (43)(1)平安好医生:全球医疗科技第一股,打造医疗健康生态网络 (43)(2)阿里健康:依托电商优势,全渠道推进医药电商业务 (45)(3)1药网:依托网上药店品牌,同时推进三大业务 (46)(4)众巢医学:中国医学培训第一股,引领互联网医学教育行业 (48)2、新三板:从医院信息化到医疗医保,在不同细分领域小有成就 (51)(1)弘扬软件:软件研发为核心,深耕医院与区域信息化两大领域 (51)(2)中迪医疗:立足医学影像信息业务,培育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51)(3)慧典云医:专注电子病历细分领域,提供移动医疗解决方案 (52)(4)中康国际:健康管理专门机构,移动体检业务推动商 (53)(5)源启科技:围绕外联平台,打造医疗综合解决方案 (53)(6)山大地纬:国内领先软件方案提供商,多种解决方案创新医疗就诊模式 (54)3、A股:发力B端+试水C端,传统软件商进军医疗信息化 (55)缘起:YQ推动互联网医疗“风起”。
2020数字化医疗洞察报告
![2020数字化医疗洞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a1c40da02d276a200292e8f.png)
2020数字化医疗洞察报告BCG X 腾讯联合报告卷首语2000年左右,一些在线医疗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数字化医疗开始萌芽。
到了2011年,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驱动之下,远程在线问诊/健康咨询等医疗形式正式进入大众视野,数字化医疗行业加速发展。
从2015年开始,国务院、卫健委等陆续发布互联网医疗的大政方针。
同时,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进步,数字化医疗一度热度空前。
之后,随着政策的变动,数字化医疗曲折向前发展。
到了2019年,预约挂号、检查结果查询、复诊续方、非处方药和处方药购买以及健康和慢病管理等服务已能广泛在线上开展,数字化医疗布局日臻完善。
2020年,突然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原本就关乎国际民生的医疗行业推到最显眼的位置。
在这个关键时期,数字化医疗大显身手,比如,医学专家利用5G技术,远程控制超声机器人,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快速响应上线,为全国百姓提供免费咨询和问诊服务。
与此同时,疫情期间,政府鼓励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服务,降低其他患者线下就诊交叉感染风险。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线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迅速搭建平台开通线上问诊;部分城市开通了医保线上支付,一部分医疗服务转向线上,医生和患者的习惯被迅速改变。
经此一“疫”,数字化医疗迎来了新“拐点”。
在新的变局面前,机遇与挑战同在。
BCG X腾讯《2020数字化医疗洞察报告》主题是“洞观健康大势、数见行业未来”,旨在厘清近期数字化医疗行业新趋势,通过洞察和启示助力更多数字化医疗生态相关方抓住创新发展的新机会,共同创造更多的数字化医疗服务的新模式,既为广大消费者(包括患者)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健康服务,也从业务运营中获得收益,提高商业价值,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主要研究方法说明基于腾讯平台的消费者定量调研基于腾讯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腾讯广告行业百宝箱洞察来源近一年数字化医疗关注度、头部平台月活、使用时长等数据疫情前、后优质案例精选1,492有效样本,覆盖消费者数字化医疗全旅程(了解信息、问诊、购药、疾病管理)样本规模数字化医疗生态成员成功案例数字化医疗市场趋势消费者数字化医疗行为洞察主要输出导读数字化医疗发展加速:政府积极出台推动数字化医疗的相关政策;头部APP 积累访问量达11亿;“互联网+”公立医院达1,000多家,线上平台注册并提供问诊服务的医生超过100万;药械企业数字化渠道占营销总预算的10%-30%。
2023年医疗服务行业的热门话题、受众洞察和消费趋势报告
![2023年医疗服务行业的热门话题、受众洞察和消费趋势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a258aa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4.png)
2023年医疗服务行业的热门话题、受众洞察和消费趋势报告概述新冠疫情之后,全球医疗健康行业不断发展,整体挑战的复杂性与风险越来越高。
从整合尖端医疗技术到预测患者需求,医疗健康行业需要深入了解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需求和市场力量。
“医疗与医药行业与品牌需要关注消费者的健康福祉,实时了解患者的经历和痛点。
融文可以帮助品牌动态了解消费者动机、需求和期待,建立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战略。
”— 融文消费者情报产品负责人Guillaume Decugis医疗健康行业正经历一场数字化变革,在患者、消费者、医疗保健供应方(HCP)、政府机构、制造商、品牌等各个层面引发了巨大的变化。
从数字医疗产品和服务的兴起,到医疗数据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各种变革都面临新的挑战。
社交媒体聆听和分析等融文解决方案可以为您提供所需的所有相关数据的实时洞察。
我们从医疗健康行业面临的四大挑战入手,与您分享以下问题的解决方法:1. 2.3. 4.•••医疗健康行业关键词提及2022年10月12日,在媒体报道辉瑞计划在美国对新冠疫苗收费后,医药和医疗相关关键词提及量达到峰值,为265万次。
75%的非中立提及是负面评价,比平均水平高出4倍。
热门趋势话题:心理健康建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2020年一年中,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猛增了25%。
三年过去了,围绕心理健康的讨论日益增多。
与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期间相比,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关于心理健康在新闻报道上提及量增加了15%。
这种增长也反映在社交媒体上,#mentalhealth的提↑73%及增加了 73%。
#mentalhealth的提及增加了 73%。
PoP*热门趋势话题: 心理健康建议海外社交媒体用户倾向于在Reddit上讨论心理健康问题、寻去相关建议。
Reddit上心理健康关键字提及最多的子版块是r/relationshipadvice 。
与此同时,r/adhdwomen 和r/NoStupidQuestions 的年度增长率最高,分别为12%和18%。
2020年医疗云行业分析报告1
![2020年医疗云行业分析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8d92295731126edb6f1a10fa.png)
2020年医疗云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8月目录一、共轭发展新时代下的医疗云 (6)1、共轭经济,新基建、数字经济与云计算 (6)(1)新基建开启数字化转型浪潮 (6)①基础设施建设演进到4.0时代 (6)②新基建在微观企业层面体现为数字化转型 (7)③数字化转型植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诉求 (8)(2)数字化经济2.0时代:云化转型 (8)2、医疗云发展情况 (10)(1)云计算进化史 (10)①资源到架构的全面弹性促使物理机虚拟化 (10)②半自动的虚拟化向全自动云计算共轭延展 (10)(2)中国医疗云发展史 (11)①2015年云服务商和医疗信息化公司优势互补,开启医疗云业务探索 (11)②2016~2018 年,技术与政策驱动医疗云市场拓展 (11)③2019年、2020年,医疗云建设需求不断得到释放 (12)(3)医疗云分类(公有私有;IaaS;软件硬件) (12)(4)医疗云实现形式 (13)(5)医疗云技术扩展:大数据+AI (16)二、医疗云乘大势之风前景广阔 (17)1、未来几年云计算将保持高增速 (17)(1)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达到1883亿美元,未来几年仍将维持高速增长 (17)(2)2019年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达到1334亿元,公有云市场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 (18)2、混合云将成为医疗云建设主要形式 (19)(1)医疗数据的安全性保障问题将使得混合云成为医疗云建设主要形式 (19)(2)我国医疗云市场规模占比较小,但增速较高且未来几年将保持上升趋势 (20)3、医疗云市场拓展前景广阔 (21)三、医疗机构上云的三级驱动 (23)1、一级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23)(1)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列的政策,从产业布局、顶层设计、用户培育等方面着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23)(2)产业数字化大背景下,医疗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在不断推进 (23)(3)医疗云时代的到来是产业数字化的重要代表,也是数字经济在医疗行业最新的拓展 (24)(4)医疗云化转型创新业务流程,构建机构之间,以及机构与患者之间的协作模式 (24)2、二级驱动:医疗云内在价值 (25)(1)云平台支撑起新的技术应用,也能支撑创新医疗业务的开发 (26)(2)云平台能够提升互联互通的能力和电子病历应用水平 (26)(3)云平台有利于整合升级智慧医疗生态系统,打造医院在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26)3、三级驱动:医疗云杀手级应用 (27)(1)互联网医疗 (27)(2)医联体 (29)四、我国医疗云IaaS 层集中度高,SaaS 发展初期生态日渐繁荣 (31)1、多重因素导致我国医疗云落地较难 (31)(1)我国云计算全球占比持续提升,但2019年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扔远低于美国,投资额度相对不足 (31)(2)从云计算支出比例来看,中国远低于发达甚至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投资相对不足 (32)(3)云计算公司提供IaaS层建设,根据介入领域构建PaaS层平台,细分领域IT 公司提供SaaS级应用,但需要云计算公司与该领域IT 公司能力都很强才能稳定对接 (33)(4)医疗数据保密性和敏感性特别强,因此对系统实时控制、隐私保护、数据安全要求较高 (33)(5)医院信息化地区与层级之间不平衡 (34)2、IaaS头部效应明显,SaaS应用集中度不高 (34)(1)云计算行业硬件固定成本投资巨大,存在明显的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34)(2)以公有云为代表,国内前4大云计算集团厂商IaaS市场份额占比高达59.90% (35)(3)与传统医疗信息化关联,医疗云SaaS目前集中度不高,但由于SaaS互联网特性,集中度将逐渐提升 (36)3、中国市场医疗云生态圈逐渐繁荣 (37)五、传统医疗信息化公司上云之路 (40)1、国内医疗信息化公司上云之路 (40)(1)公司产品以及服务模式 (40)①东华软件(东华医为) (40)②卫宁健康 (41)③万达信息 (42)④东软集团(东软熙康) (44)(2)公司专长及客户对比 (45)2、国外医疗信息化公司上云之路 (46)(1)国外医疗云发展状况 (46)(2)美国医疗信息化行业云化进展 (47)3、我国医疗IT 公司云平台机遇与挑战 (48)(1)机遇 (48)①云计算生态领域,医疗IT 企业相比基础设施提供商有客户优势 (48)②云时代医疗系统的标准化和产品化能够降低成本,有利于提升市占率 (48)③业务场景将不断丰富,单个机构的医疗云模块将不断,医疗云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展 (49)(2)挑战 (49)①医疗信息系统的方便可用性、互操作性有待提高 (49)②面临更大的安全与标准挑战 (50)③促进三医联动,提升医疗健康生态 (50)六、主要风险 (50)。
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报告(3篇)
![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3e1f3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1d.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
在健康医疗领域,大数据的应用正日益深入,为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分析,揭示其应用价值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健康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渠道:(1)国家及地方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2)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健康管理机构等产生的临床数据、诊疗数据、用药数据等;(3)互联网医疗平台、移动健康应用等产生的用户数据。
2. 分析方法(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整合、去重等处理,确保数据质量;(2)数据挖掘: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3)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推断性分析;(4)可视化分析:运用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数据特征。
三、数据分析结果1. 健康医疗大数据规模及增长趋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规模逐年增长。
截至2020年,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规模已超过500PB,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PB以上。
2. 疾病谱变化通过对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疾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
慢性病、肿瘤等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其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位居前列。
3. 医疗服务需求健康医疗大数据显示,我国医疗服务需求呈现以下特点:(1)基层医疗服务需求旺盛;(2)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3)慢性病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4. 医药市场发展趋势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表明,医药市场发展趋势如下:(1)创新药物研发投入增加;(2)仿制药替代趋势明显;(3)精准医疗成为发展趋势。
5. 健康管理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显示,以下健康管理需求较为突出:(1)慢性病管理;(2)个性化健康管理;(3)心理健康管理。
2020智慧医疗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2020智慧医疗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9c8ccf5f111f18582d05a31.png)
2020年智慧医疗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2020年目录1.智慧医疗行业现状 (5)1.1智慧医疗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5)1.2智慧医疗市场规模分析 (7)1.3智慧医疗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7)2.智慧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 (10)2.1缺乏专业性人才 (10)2.2需求层次低 (10)2.3信息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 (11)2.4互联网+及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11)2.5高新技术有待突破 (11)2.6供应链整合度低 (12)2.7基础工作薄弱 (12)2.8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2)2.9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3)3.智慧医疗行业前景趋势 (14)3.1人工智能+ 大数据,助力医疗发展 (14)3.2NB-IoT + 物联网芯片= 移动医疗设备商用 (14)3.3政策扶持,智能养老产业开始发力 (14)3.4医药电商竞争,用户体验是关键 (15)3.5医疗电子元件厂商成长空间大 (15)3.6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 (16)3.7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16)3.8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16)3.9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7)3.10呈现集群化分布 (17)3.11需求开拓 (18)4.智慧医疗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9)4.1智慧医疗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9)4.2智慧医疗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9)4.3智慧医疗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20)4.4智慧医疗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20)5.智慧医疗行业竞争分析 (21)5.1智慧医疗行业竞争分析 (21)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1)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1)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2)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2)5.2中国智慧医疗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3)5.3中国智慧医疗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3)6.智慧医疗产业投资分析 (24)6.1中国智慧医疗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4)6.2中国智慧医疗行业投资风险 (24)6.3中国智慧医疗行业投资收益 (25)1.智慧医疗行业现状1.1智慧医疗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中国智慧医疗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在新医改方案的指导下,各地方政府将会加大当地智慧医疗建设方面的投入,将会有更多的医疗机构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一些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医疗机构也将致力于建设更为先进的医院管理系统,提升自身竞争力,给广大居民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数字化医疗洞察报告BCG X 腾讯联合报告卷首语2000年左右,一些在线医疗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数字化医疗开始萌芽。
到了2011年,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驱动之下,远程在线问诊/健康咨询等医疗形式正式进入大众视野,数字化医疗行业加速发展。
从2015年开始,国务院、卫健委等陆续发布互联网医疗的大政方针。
同时,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进步,数字化医疗一度热度空前。
之后,随着政策的变动,数字化医疗曲折向前发展。
到了2019年,预约挂号、检查结果查询、复诊续方、非处方药和处方药购买以及健康和慢病管理等服务已能广泛在线上开展,数字化医疗布局日臻完善。
2020年,突然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原本就关乎国际民生的医疗行业推到最显眼的位置。
在这个关键时期,数字化医疗大显身手,比如,医学专家利用5G技术,远程控制超声机器人,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快速响应上线,为全国百姓提供免费咨询和问诊服务。
与此同时,疫情期间,政府鼓励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服务,降低其他患者线下就诊交叉感染风险。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线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迅速搭建平台开通线上问诊;部分城市开通了医保线上支付,一部分医疗服务转向线上,医生和患者的习惯被迅速改变。
经此一“疫”,数字化医疗迎来了新“拐点”。
在新的变局面前,机遇与挑战同在。
BCG X腾讯《2020数字化医疗洞察报告》主题是“洞观健康大势、数见行业未来”,旨在厘清近期数字化医疗行业新趋势,通过洞察和启示助力更多数字化医疗生态相关方抓住创新发展的新机会,共同创造更多的数字化医疗服务的新模式,既为广大消费者(包括患者)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健康服务,也从业务运营中获得收益,提高商业价值,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主要研究方法说明基于腾讯平台的消费者定量调研基于腾讯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腾讯广告行业百宝箱洞察来源近一年数字化医疗关注度、头部平台月活、使用时长等数据疫情前、后优质案例精选1,492有效样本,覆盖消费者数字化医疗全旅程(了解信息、问诊、购药、疾病管理)样本规模数字化医疗生态成员成功案例数字化医疗市场趋势消费者数字化医疗行为洞察主要输出导读数字化医疗发展加速:政府积极出台推动数字化医疗的相关政策;头部APP 积累访问量达11亿;“互联网+”公立医院达1,000多家,线上平台注册并提供问诊服务的医生超过100万;药械企业数字化渠道占营销总预算的10%-30%。
新拐点:新冠疫情催化,凸显5大新趋势消费者的数字化医疗旅程包括了解信息、远程问诊、线上购药、疾病管理四个主要场景,其中了解信息已超过六成渗透率,但是另外三个场景的渗透率依旧较低。
医疗场景5大新洞察:患者旅程场景渗透率提升,未来潜力可期数字化医疗六大典型消费人群分别是青中年保健爱好者、银发养生族、宝妈、青中年轻急症患者、慢病患者、重疾患者,他们使用数字化医疗健康相关服务的诉求和关注重点各有不同,保健品和药械企业应“以消费者/患者为中心”制定数字化策略。
6类典型消费者画像新思考:把握差异化需求是关键提升大众认知接受度、培养和固化消费者/患者线上习惯、提升线上资源质量,是数字化医疗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前提,参与企业需借鉴成功案例,在战略、营销、运营等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3大成功要素新攻略:共同实现行业爆发式增长目录第一章:数字化医疗市场趋势第二章:消费者洞察第三章:数字化医疗生态成员的启示第一章数字化医疗市场趋势中国数字化医疗生态布局日臻完善,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行业将迎接新“拐点”的到来用户6.2亿数字化医疗用户330多项数字化医疗政策出台1政府10%-30%数字化渠道占营销总预算药械企业医院/医生1千多家“互联网+”公立医院100多万线上平台注册医生4数字化医疗平台100多家第三方数字化医疗平台11亿头部APP 累积访问量2在深化医改和“互联网+”双重推动下,政府不断鼓励拓展数字化医疗服务范畴,实现线上“三医联动”2014 –20172020 –至今2018 –2019初期探索12+项政策颁布明确鼓励9+项政策颁布线上全能6+政策颁布医疗医保医药医疗医保医药医疗医保医药鼓励第三方远程问诊平台建设,作为线下渠道补充,允许医生兼职问诊《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诊疗互联网医院试点,允许复诊、电子处方,实现患者在医院线上平台问诊《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诊疗允许处方药在第三方平台销售,保证远程问诊后线上购药的延续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修订案药械尝试纳入首诊,扩大受众面《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诊疗疫情期间,逐步试点打通线上复诊医保支付《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医保数字化医疗用户数量迅速增长,已接近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七成2016-2019年互联网和数字化医疗用户数量7.37.78.38.92.83.64.56.224681020162017201820195%7%7%29%23%39%互联网用户数字化医疗用户互联网用户增长率数字化医疗用户增长率亿用户疫情拉动数字化医疗平台的用户活跃度大幅提升,用户对数字化医疗话题的关注度也进一步升温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数字化医疗整体行业舆情声量走势数字化医疗舆情声量5,00010,00015,00011x较疫情前平均关注度增长3x较疫情前平均关注度增长日期疫情平稳期关注度回落,但仍显著高于疫情前水平疫情爆发初期关注度激增2019年12月01日2019年12月15日2020年01月01日2020年01月15日2020年02月01日2020年02月15日2020年03月01日2020年03月15日2020年04月01日2020年04月15日2020年04月30日1110个省级平台黑龙江宁夏陕西青海江苏内蒙古四川湖北浙江海南疫情前疫情后(截至五月)1,000+家170家另一方面,顺应政策倡导和产业推广,公立医院也纷纷上线互联网医院提供远程服务公立医院加快建设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服务…………部分省份实现区域化的互联网医院平台学术龙头的大型公立医院:减少到院患者数量,提升运营效率,服务更多患者区域服务型的公立医院:提升医院知名度,吸引患者,加强疾病管理并促进分级诊疗推进互联网服务能够使……拓展医院覆盖范围:更多二级医院与社区医院加入互联网诊疗服务提升运营效率与数据共享:有效利用平台化运营,长期提供大数据机会长期来看,省级平台能够……12医生也通过第三方平台或互联网医院提供诊疗服务主治和副高仍将是线上渠道的主要医生资源~80%主治/副高(线上注册医生职称占比)~60%多平台使用已成为主流……>1个平台注册(人均注册平台数量分布)使用医院自建平台开展工作~35%医院自建平台越来越受青睐……资料来源:BCG 分析100万+线上平台注册医生13浙江省3家医院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提供复诊配药服务以疫情期间,微医全国平台为例3万医生参与122万人次问诊疫情期间,医院/医生积极参与数字化医疗,推动患者的部分医疗行为由线下转为线上5,000+专家讲者参与直播7,000+小时直播总时长疫情期间医生线上活跃度高图片来源:腾讯医典微信公众号;掌上浙江医院微信公众号;浙江医院微信公众号。
14医药企业关注数字化战略和相应能力建设,通过线上渠道进行品牌和市场营销健康场景内容营销•在泛娱乐内容中,建立产品与健康场景的关联,提升品牌认知社交渠道话题传播•与相关领域KOL 合作,进行健康话题传播•通过社交分享、社群讨论,影响群体的产品选择专业科普疾病教育•与大众/健康资讯类平台合作,大流量扩散疾病科普内容,提升大众疾病诊疗意识专家直播在线答疑•邀请名医专家,进行线上讲座式健康直播•在线与病患互动,有针对性回答疾病诊治典型问题名医义诊疾病问询•联合医疗服务平台,协助邀请名医开展专项疾病义诊,1对1进行患者在线问诊服务医药电商•参与电商促销节点,通过品牌日/品类日/健康日,集中拉动线上销售•建立安全的大数据合作,实现精准获客传统药店•协助线下药店数字化转型,实现线上到线下O2O 售卖链路打通慢病管理•与健康平台合作推广慢病长期管理、重疾术后管理,提示疾病风险,提升治疗依从性•提供医生客户端,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患者,追踪病患信息、提醒复诊续方•合作平台举例:腾讯健康、掌上糖医健康助手•为母婴人群、疾病高风险人群、老年人群等提供健康监测工具•帮助细分人群长期预防、保健,增强对目标人群的管理和认知营销/患教远程诊疗服务医药电商/配送疾病管理服务第二章消费者洞察16主要场景洞察17消费者的数字化医疗旅程包括四个主要场景,其中了解信息已超过六成渗透率,疾病管理不足一成关注了解保健养生、疾病诊治等相关信息,被教育和影响了解信息渗透率63%通过线上渠道购买保健品、非处方药、处方药、医疗器械线上购药渗透率31%通过数字化渠道提醒慢病用药、康复指导、健康监测等疾病管理渗透率8%通过互联网远程向医生咨询疾病诊断和治疗意见远程问诊渗透率21%资料来源:消费者调查(N=1,492)。
了解信息了解信息是患者数字化旅程的重要起点,平台渠道多样,仍以社交平台和搜索引擎为主各场景平台选择消费者目前偏好“专业人做专业事”,在不同场景使用不同平台,同一场景固定偏好1-2个平台远程问诊远程问诊的便利性与灵活性已获得消费者认可,目前仍然以轻急症和疾病确认为主疾病管理疾病管理仍然渗透率最低,主要由于患者看重的专业性、服务功能和服务体验有待完善线上购药以保健品和家用医疗器械为主,处方药占比少,看重口碑和品牌知名度5个场景洞察19社交类搜索类健康类新闻类泛娱乐类了解信息的平台多样,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主要渠道为社交平台和搜索引擎场景在线了解信息渗透率最高,是数字化旅程的关键起点了解信息场景渗透率63%社交类和搜索引擎是主要渠道……阅读浏览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主动关注、参与或搜索了解信息…..微信公众号50%微信朋友圈39%微信群29%小红书8%知乎18%新浪微博23%搜索引擎42%健康类平台22%腾讯新闻25%今日头条24%视频类平台127%搜索类点击浏览搜索主动主动社交类分享阅读入群主动主/被动推送浏览关注主动被动公众号、朋友圈微信群引擎资料来源:消费者调查(N=1,492)。
1. 包括长视频和短视频平台。
20消费者远程问诊多因其便利性和时间灵活,以轻急症诊断和购药指导占主导时间灵活、免等候和便利是远程问诊的主要原因…………远程问诊主要目的是轻急症诊断和用药指导11%13%26%51%59%15%24%27%37%59%心理咨询二次诊断寻求额外意见已知或未知的慢性病或严重疾病问诊用药/治疗指导感冒、发热、头晕等轻微症状问诊便利性和灵活性受到认同,但远程问诊仍受到医生少、支付难的影响,渗透率不足远程问诊场景渗透率21%场景亲戚/朋友推荐性价比高线上医生选择广不用排队免等候时间灵活且方便资料来源:消费者调查(N=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