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章 前馈控制系统

合集下载

过程控制系统第五章 前馈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第五章 前馈控制系统

TC 为温度调节器;K v为温度调节阀门。
5.1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
b)系统框图 图5-1 换热器温度反馈控制系统
在图5-1所示的温度反馈控制系统中,当扰动(如被加热的物料流量 q、入口
温化的度,大使小1其 和或偏方蒸离向汽给产压定生力值控p制D作等20 用的,,变随通化之过)温调发度节生调阀后节的,器动将按作引照改起被变热控加流量热体偏用出差蒸口值汽温e的度流2量20发q生D2变, 从而补偿扰动对被控量 2 的影响。
2. 前馈控制只适用于克服可测不可控的扰动,而对系统中的其它扰动无抑制作 用,前馈控制具有指定性补偿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通常将前馈、 反馈两者结合起来,构成复合控制系统。可测不可控的主要扰动由前馈控制抑 制,其它的由闭环控制解决。
3. 前馈控制具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前馈控制只能对扰动的稳态响应有良好 的补偿作用,但静态前馈控制器只是一个比例调节器,实施起来十分方便。动 态前馈控制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补偿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故能极大提高控制过 程的动态品质,是改善控制系统品质的有效手段,但控制器取决于被控对象的 特性,往往比较复杂,难以实施。
(1)完全补偿难以实现。
前馈控制只有在实现完全补偿的前提下,才能使系统得到良好的动态品质、
但完全补偿几乎是难以作到的,因为要准确地掌握过程扰动通道特性 Wf (s)及
控制通道特性 W0 (s) 是不容易的。故而前馈模型 Wm (s) 难以准确获得;且被控
对象常含有非线性特性,在不同的工况下其动态特性参数将产生明显的变化,
(5-3)
5.1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
由此,可将前馈控制器的特点归纳如下:
1)前馈控制是“基于扰动来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故前馈控制又称为 “扰动补偿”。

过程控制工程第5章前馈控制系统讲义

过程控制工程第5章前馈控制系统讲义
T2sp
TC


前馈控制器 × RF k1
RVsp
RV
FC
蒸汽
- T1
T2
凝液
工艺 介质
特点:可克服对象的非线性,或具有变增益控制器的功能。
换热器反馈控制系统举例
换热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1
换热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2
结论

引入前馈控制的可能应用场合:
(1)主要被控量不可测; (2)尽管被控量可测,但控制系统所受的干扰严重, 常规反馈控制系统难以满足要求。
RVsp
FC
前馈 控制器 T1
RV
蒸汽
c p RF (T2 T1 ) HV RV
R 1
sp V
RF
工艺 介质 T2 凝液
Kv
RF (T T1 ) ,
sp 2
K v HV / c p
前馈控制的动态补偿
d(t) GYD (s) GFF (s) u(t) GYC (s)
+ +
y(t)
对于干扰与控制通道的动态模型,对通道模型要求弱,大多数情况 要求已知而且准确 无需对象模型
对时变与非线性对象的适应性弱
对时变与非线性对象的适应性与 鲁棒性强
换热器的前馈反馈控制方案1
T2sp
TC


前馈控制器 × RF k1

RVsp
RV
FC
蒸汽
- T1
T2
工艺 介质 凝液
换热器的前馈反馈控制方案2
换热器的控制方案(续)
蒸 汽 载 热 体 TC
TC
工艺 介质 凝液
换热器的控制方案(续)
扰动 RF (t), Ti (t) 热交换器 干扰 通道 控制 通道 + + 被控变量 T(t)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控制系统,其中输入信号经过预先设计的控制器处理后,直接作用于被控对象,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该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和被控目标,设计适当的控制器,并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预先处理,以提前预测被控对象的响应,并消除或最小化干扰对被控对象的影响,从而实现精确控制。

前馈控制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被控对象、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被控对象是指需要被控制的系统或设备,如机械臂、电机、飞机等。

传感器负责将被控对象的状态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以便输入到控制器中进行处理。

控制器根据输入信号和预先设计的控制算法,生成适当的输出信号,并将其发送到执行器。

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对被控对象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控制目标。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和被控目标,设计适当的控制器,并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预先处理来实现精确控制。

在设计控制器时,需要考虑被控对象的动态响应特性、控制目标以及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性能要求等因素。

预处理器是前馈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对输入信号进行预先处理,以消除或最小化干扰对被控对象的影响。

预处理器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如滤波、调幅、增益调整等,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改变。

在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设计是关键。

根据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和理想控制目标,可以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如比例积分控制(PI控制)、比例微分控制(P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控制器的设计要考虑稳定性、鲁棒性、性能要求等因素,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前馈控制系统的优点是能够减小被控对象对干扰的响应,提高系统的跟踪性能和鲁棒性。

通过预先预测被控对象的响应,并对控制器的输入信号进行合适的处理,可以消除或最小化干扰对被控对象的影响,从而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前馈控制的控制原理及应用

前馈控制的控制原理及应用

前馈控制的控制原理及应用1. 前言前馈控制是一种常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算法,它通过提前补偿预测误差信号来改善系统性能。

该文档将介绍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典型场景。

2. 基本原理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在控制系统中添加一个前馈通道,在其输入端加入一个预计误差信号。

该信号基于系统模型和期望输出值,预测了系统的未知干扰或负载的影响。

前馈控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于模型的前馈控制和自适应前馈控制。

基于模型的前馈控制依赖于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数学运算来生成前馈信号。

而自适应前馈控制则通过实时的系统反馈信息来不断修正前馈信号,以适应系统非线性和不确定性。

3. 应用领域前馈控制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3.1 电力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前馈控制可以用于电力传输线路的电压和频率控制。

通过提前预测负载变化和干扰信号,前馈控制可以及时调整电压和频率的输出,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2 自动驾驶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前馈控制可以用于车辆的方向和速度控制。

通过预测车辆目标点的位置和速度,前馈控制可以提前调整车辆的转向和加速操作,以实现准确的车辆控制。

3.3 机器人控制在机器人控制领域,前馈控制可以用于机器人的轨迹跟踪和姿态控制。

通过预测机器人的轨迹和姿态变化,前馈控制可以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和执行器,以实现精确的运动和操作。

3.4 冷却系统在冷却系统中,前馈控制可以用于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通过预测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系统的热载荷,前馈控制可以及时调整冷却系统的流量和温度,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4. 优点和局限性前馈控制具有以下优点: - 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 减小系统误差 - 适用于高精度和高要求的控制系统然而,前馈控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 对于系统模型的要求较高 - 对系统干扰和负载变化的预测可能存在误差 - 无法处理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5. 总结本文介绍了前馈控制的控制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动物生理学-前馈控制

动物生理学-前馈控制

7)反馈调节器控制规律:PID ; 前馈调节器控制规律:特定;
8)调节器的正反作用的确定:
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 反作用
Km+; Kv+;K02+;
Kc2+
主调节器的正反作用: 反作用
K01+; Kc1+
9)流程图和方框图 10)检验
燃料油流量q B
4)测量元件与变送器: 1、热电阻温度计,温度变送器 2、差压流量计
5)调节阀选型: 气开式
(安全性原则:没有控制信号时,阀应全关)
6)反馈调节器控制规律:PID ;前馈调节器控制规律:特
定;
7)调节器的正反作用的确定: 反作用
Km+; Kv+;K0+;
Kc+
8)流程图和方框图 9)检验
对时变与非线性对象的适应性与 鲁棒性强
前馈控制的特点
1) 前馈控制是一种开环控制;
2) 前馈控制是一种按干扰大小进行补偿的控制, 能及时有效地抑制干扰对被控参数的影响;
3)前馈补偿器不是通用调节器,它取决于过程的 特性; 4)前馈控制只能抑制可测不可控的干扰。
前馈控制的局限性
1)不可能对所有干扰进行补偿,这样既不 经济也不可能实现; 2) 对不可测的干扰无法实现前馈补偿;
前馈控制应用实例 加热炉前馈-串级控制系统
1)主被控参数: 炉出口温度T
2)副被控参数: 燃料油流量q B 3)前馈控制参数: 进料流量q F
4)控制参数:
燃料油流量q B
5)测量元件与变送器:1、热电阻温度计,温度变送器
2、差压流量计
6)调节阀选型:气开式 (安全性原则:没有控制信号时,阀应全关)
复杂过程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

主题:应用探讨——西门子驱动系统中的前馈控制2013-07-01 11:51:02楼主利用输入或扰动信号的直接控制作用构成的开环控制系统,称为前馈系统(Feedforward Control Systems)。

这类按输入或扰动的开环控制通常与包含按偏差的闭环控制共同组成反馈-前馈控制系统,称为复合控制系统。

在siemens驱动控制技术中,大量采用了前馈控制方式,比如在直流调速系统(6RA70/80)中的电枢电流预控,EMF预控,励磁电流预控等,在交流调速系统中,由于采用矢量控制算法,更是采用了前馈控制,这样矢量控制在本质上是建立在对控制对象(同步电机/异步电机等)模型系统的观测基础上的一类前馈控制,辅以相关控制量的闭环控制,形成反馈-前馈控制达到类似于直流电机的调速性能。

同样,在某些变频算法中亦采用前馈控制方式,比如交交变频器中的相电流控制器,对于三相电流解耦合,实现PI控制器下的正弦电流给定无差跟随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前馈控制也应用在大量控制应用中,比如转动惯量/摩擦补偿,负荷观测力矩预置等。

从siemens各类系统中的前馈控制来看,本质上都是对控制对象的观测,建立电机的模型方程,依据转矩/转速控制要求,通过变频器调制技术进行功率放大,直接输出电机需要的各类电量(电压/电流),从而实现期望转矩与转速控制要求。

这样,模型的观测对于前馈控制对各类驱动控制性能的高低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本次有关前馈讨论中,将涉及1)前馈在驱动控制系统的各类应用;2)模型的观测对于前馈控制的意义;3)模型的观测(所谓的电机模型辨识);4)所建立模型系统是否准确的判定;5)前馈控制的调试等。

希望大家集思广益,以便于深入了解驱动控制运行机制,利于进行调试,诊断,满足应用要求。

活动奖励:此次集中交流将持续至7月29日,其中所有精华帖作者将获得加倍精华奖励积分;最终所有有效留帖的网友将获得加倍发帖积分。

更多积分带给您更多奖品兑换的自由。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后习题答案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1-1 过程控制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解答: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2. 控制方案丰富3.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主要控制形式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1-2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解答: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组成:参照图1-1;1-4 说明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解答:分类方法说明:按所控制的参数来分,有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所处理的信号方式来分,有模拟控制系统与数字控制系统;按控制器类型来分,有常规仪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按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所完成的功能来分,有串级控制系统、均匀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等;按其动作规律来分,有比例P控制、比例积分PI 控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组成回路的情况来分,有单回路与多回路控制系统、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按被控参数的数量可分为单变量和多变量控制系统等;通常分类:1.按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划分:1定值控制系统2随动控制系统3程序控制系统2.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1-5 什么是定值控制系统解答:在定值控制系统中设定值是恒定不变的,引起系统被控参数变化的就是扰动信号;1-6 什么是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什么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解答: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稳态时控制过程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静态特性;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系统在动态过程中,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为控制过程的动态特性;二者之间的关系:1-7 试说明定值控制系统稳态与动态的含义;为什么在分析过程控制系统得性能时更关注其动态特性解答:稳态:对于定值控制,当控制系统输入设定值和扰动不变时,整个系统若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系统中各个组成环节暂不动作,它们的输出信号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静态;动态:从外部扰动出现、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自动控制装置开始动作,到整个系统又建立新的稳态达到新的平衡、调节过程结束的这一段时间,整个系统各个环节的状态和参数都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这种状态称为动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被控过程常常受到各种振动的影响,不可能一直工作在稳态;只有将控制系统研究与分析的重点放在各个环节的动态特性,才能设计出良好的控制系统;1-8 评价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常用单项指标有哪些各自的定义是什么解答:单项性能指标主要有:衰减比、超调量与最大动态偏差、静差、调节时间、振荡频率、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等;衰减比:等于两个相邻的同向波峰值之比n;过渡过程的最大动态偏差:对于定值控制系统,是指被控参数偏离设定值的最大值A;y与最终稳态值y∞之比的百分数σ;超调量:第一个波峰值1残余偏差C: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参数所达到的新稳态值y∞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C称为残余偏差,简称残差;调节时间:从过渡过程开始到过渡过程结束所需的时间;振荡频率:过渡过程中相邻两同向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时间间隔叫振荡周期或工作周期,其倒数称为振荡频率;峰值时间:过渡过程开始至被控参数到达第一个波峰所需要的时间;1-10 某被控过程工艺设定温度为900℃,要求控制过程中温度偏离设定值最大不得超过80℃;现设计的温度定值控制系统,在最大阶跃干扰作用下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1-4所示;试求该系统过渡过程的单项性能指标:最大动态偏差、衰减比、振荡周期,该系统能否满足工艺要求 解答:错误!最大动态偏差A :C C C A ︒=︒-︒=50900950错误!衰减比n :1:5900910900950=--=n错误!振荡周期T :(min)36945=-=TA<80C ︒, 且n>1 衰减振荡,所以系统满足工艺要求;第2章 思考题与习题2-1 某一标尺为0~1000℃的温度计出厂前经校验得到如下数据:求:1该表最大绝对误差;2该表精度;3如果工艺允许最大测量误差为±5℃,该表是否能用 2-2 一台压力表量程为0~10MPa,经校验有以下测量结果:求:1变差;2基本误差;3该表是否符合级精度2-3 某压力表的测量范围为0~10MPa,精度等级为级;试问此压力表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是多少若用标准压力计来校验该压力表,在校验点为5MPa 时,标准压力计上读数为,试问被校压力表在这一点上是否符合1级精度,为什么解答: 1基本误差δ=100%⨯最大绝对误差max =×10=2校验点为5 MPa 时的基本误差:%8.0%10010508.5=⨯-=δ %<1% ,所以符合级表;2-4 为什么测量仪表的测量范围要根据被测量大小来选取选一台量程很大的仪表来测量很小的参数值有什么问题解答: 1 22-5 有两块直流电流表,它们的精度和量程分别为1 级,0~250mA 2级,0~75mA现要测量50mA 的直流电流,从准确性、经济性考虑哪块表更合适 解答:分析它们的最大误差:1max =250×1%=;%5%100505.2±=⨯±=δ2max =75×%=;%75.3%10050875.1±=⨯±=δ选择级,0~75mA 的表;2-11 某DDZ-Ⅲ型温度变送器输入量程为200~1000℃,输出为4~20mA;当变送器输出电流为10mA 时,对应的被测温度是多少解答:104202001000T=--; T=500C ︒;2-12 试简述弹簧管压力计的工作原理;现有某工艺要求压力范围为±,可选用的弹簧管压力计精度有、、、和五个等级,可选用的量程规格有0~、0~和0~4MPa;请说明选用何种精度和量程见附录E 的弹簧管压力计最合适解答: 1工作原理:2根据题意:压力范围为+ MPa,即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max =错误!分析选用不同量程的表所需的精度等级:0~ MPa 量程:%125.3%1006.105.0±=⨯±=δ,可选级表;0~ MPa 量程:%2%1005.205.0±=⨯±=δ,可选或级表;0~ MPa 量程:%2.1%1000.405.0±=⨯±=δ,可选级表;错误!量程选择:被测最大压力=1/3~2/3量程上限0~ MPa 量程:32436.12.1〉=0~ MPa 量程:325.22.131〈〈0~ MPa 量程:313.00.42.1〈=综合分析,选用级或级,0~ MPa 量程的表最合适;2-13 如果某反应器最大压力为,允许最大绝对误差为;现用一台测量范围为0~,精度为1级的压力表来进行测量,问能否符合工艺要求若采用一台测量范围为0~,精度为1级的压力表,能符合要求吗试说明其理由;解答:工艺要求:最大压力为,允许最大绝对误差为; 分别求出两台仪表的最大允许误差,进行判断; 1精度为1级,量程为0~的表,其最大绝对误差: =×1%= MPa,> MPa, 所以不符合要求; 2精度为1级,量程为0~的表,其最大绝对误差:=×1%= MPa,= MPa, 所以最大误差符合要求,但是压力表的最大测量值应≤ 2/3仪表量程,否则压力波动会使测量值超出仪表量程; 所以,该表也不符合要求;2-14 某台空压机的缓冲器,其工作压力范围为~,工艺要求就地观察罐内压力,并要测量结果的误差不得大于罐内压力的±5%;试选择一块合适的压力表类型、测量范围、精度等级,并说明其理由;解答:根据题意知:压力范围~,允许最大误差:max =×+5%=+ MPa 1量程确定:应满足工作最大压力小于仪表量程的2/3处,即 MPa ×2/3= MPa 可以选量程为0~ MPa 的弹簧压力表; 2精度等级确定:求出基本误差,以确定满足要求的精度等级;%2.3%1005.208.0±=⨯±=δ ,允许的精度等级为级;综上分析,选择量程为0~ MPa,精度等级为级的弹簧压力表;=×+%=+ MPa,< MPa该表的最大绝对误差:max所以满足要求;2-17 什么叫标准节流装置试述差压式流量计测量流量的原理;并说明哪些因素对差压式流量计的流量测量有影响解答:1标准节流装置:包括节流件和取压装置;2原理:基于液体流动的节流原理,利用流体流经节流装置时产生的压力差而实现流量测量的;3影响因素:P47错误!流量系数的大小与节流装置的形式、孔口对管道的面积比m及取压方式密切相关;错误!流量系数的大小与管壁的粗糙度、孔板边缘的尖锐度、流体的粘度、温度及可压缩性相关;错误!流量系数的大小与流体流动状态有关;2-19 为什么说转子流量计是定压式流量计而差压式流量计是变压降式流量计解答:1转子流量计是定压式流量计P47虽然转子流量计也是根据节流原理测量流量的,但它是利用节流元件改变流体的流通面积来保持转子上下的压差恒定;所以是定压式;2差压式流量计是变压降式流量计P45是基于流体流动的节流原理,利用流体流经节流装置是产生的压差实现流量测量的;所以是变压降式;2-21 椭圆齿轮流量计的特点是什么对被测介质有什么要求解答:1特点:流量测量与流体的流动状态无关,这是因为椭圆齿轮流量计是依靠被测介质的压头推动椭圆齿轮旋转而进行计量的;粘度愈大的介质,从齿轮和计量空间隙中泄漏出去的泄漏量愈小,因此核测介质的粘皮愈大,泄漏误差愈小,对测量愈有利;椭圆齿轮流量计计量精度高,适用于高粘度介质流量的测量;2对被测介质的要求:不适用于含有固体颗粒的流体固体颗粒会将齿轮卡死,以致无法测量流量;如果被测液体介质中夹杂有气体时,也会引起测量误差; 2-22 电磁流量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对被测介质有什么要求解答:P511原理:利用导电液体通过磁场时在两固定电极上感应出电动是测量流速; 2对被测介质的要求:导电液体,被测液体的电导率应大于水的电导率Ωμ100cm,不能测量油类或气体的流量; 2-24 超声波流量计的特点是什么解答:超声波流量计的非接触式测量方式,不会影响被测流体的流动状况,被测流体也不会对流量计造成磨损或腐蚀伤害,因此适用范围广阔;2-25 用差压变送器测某储罐的液位,差压变送器的安装位置如图2-75所示;请导出变送器所测差压p ∆与液位H 之关系;变送器零点需不需要迁移为什么 2-26 用法兰式差压变送器测液位的优点是什么解答:P57测量具有腐蚀性或含有结晶颗粒以及粘度大、易凝固等液体的液位,在膜盒、毛细管和测量室所组成的封闭系统内充有硅油,作为传压介质,使被测介质不进入毛细管与变送器,以免堵塞;可节省隔离罐;2-27 试述电容式物位计的工作原理;解答:利用电容器的极板之间介质变化时,电容量也相应变化的原理测物位,可测量液位、料位和两种不同液体的分界面; 2-28 超声波液位计适用于什么场合解答:P60适合于强腐蚀性、高压、有毒、高粘性液体的测量;第3章 习题与思考题3-1 什么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控制器有哪些基本控制规律解答:1控制规律:是指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偏差信号之间的关系;2基本控制规律:位式控制、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比例微分控制和比例积分微分控制;3-2 双位控制规律是怎样的有何优缺点解答:1双位控制的输出规律是根据输入偏差的正负,控制器的输出为最大或最小; 2缺点:在位式控制模式下,被控变量持续地在设定值上下作等幅振荡,无法稳定在设定值上;这是由于双位控制器只有两个特定的输出值,相应的控制阀也只有两个极限位置,总是过量调节所致;3优点:偏差在中间区内时,控制机构不动作,可以降低控制机构开关的频繁程度,延长控制器中运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3-3 比例控制为什么会产生余差解答:产生余差的原因:比例控制器的输出信号y 与输入偏差e 之间成比例关系: 为了克服扰动的影响,控制器必须要有控制作用,即其输出要有变化量,而对于比例控制来讲,只有在偏差不为零时,控制器的输出变化量才不为零,这说明比例控制会永远存在余差;3-4 试写出积分控制规律的数学表达式;为什么积分控制能消除余差解答:1积分控制作用的输出变化量y 是输入偏差e 的积分:⎰=edt T y 112当有偏差存在时,输出信号将随时间增大或减小;当偏差为零时,输出停止变化,保持在某一值上;因而积分控制器组成控制系统可以到达无余差; 3-5 什么是积分时间试述积分时间对控制过程的影响;解答:1⎰=edt T y 11积分时间是控制器消除偏差的调整时间,只要有偏差存在,输出信号将随时间增大或减小;只有当偏差为零时,输出停止变化,保持在某一值上;2 在实际的控制器中,常用积分时间Ti 来表示积分作用的强弱,在数值上,T i =1/K i ;显然,T i 越小,K i 就越大,积分作用就越强,反之亦然;3-6 某比例积分控制器输入、输出范围均为4~20mA,若将比例度设为100%、积分时间设为2min 、稳态时输出调为5mA,某时刻,输入阶跃增加,试问经过5min 后,输出将由5mA 变化为多少解答:由比例积分公式:⎪⎪⎭⎫ ⎝⎛+=⎰edt T e P y 111分析: 依题意:%1001==pK p ,即K p =1, T I = 2 min , e =+; 稳态时:y 0=5mA,5min 后:mAedt T e P y y )7.05()52.0212.0(151110±=⨯⨯±±⨯+=⎪⎪⎭⎫ ⎝⎛++=⎰3-7 比例控制器的比例度对控制过程有什么影响调整比例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解答:P741控制器的比例度P 越小,它的放大倍数p K就越大,它将偏差放大的能力越强,控制力也越强,反之亦然,比例控制作用的强弱通过调整比例度P 实现;2比例度不但表示控制器输入输出间的放大倍数,还表示符合这个比例关系的有效输入区间;一表的量程是有限的,超出这个量程的比例输出是不可能的;所以,偏差的变化使控制器的输出可以变化全量程16mA,避免控制器处于饱和状态; 3-8 理想微分控制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为什么常用实际为分控制规律解答:1dtde T y D= 2由于理想微分运算的输出信号持续时间太短,往往不能有效推动阀门;实际应用中,一般加以惯性延迟,如图3-7所示,称为实际微分;3-9 试写出比例、积分、微分PID 三作用控制规律的数学表达式;解答:3-10 试分析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各自的特点,积分和微分为什么不单独使用解答:1比例控制及时、反应灵敏,偏差越大,控制力越强;但结果存在余差; 2积分控制可以达到无余差;但动作缓慢,控制不及时,不单独使用;3微分控制能起到超前调节作用;但输入偏差不变时,控制作用消失,不单独使用; 3-11 DDZ-Ⅲ型基型控制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如何解答:P791组成如图3-11所示; 2作用参照P79;3-12 DDZ-Ⅲ型控制器的软手动和硬手动有什么区别各用在什么条件下解答:1软手动操作是指调节器的输出电流I 0与手动操作的输入信号成积分关系; 硬手动操作是指调节器的输出电流I 0与手动操作的输入信号成比例关系; 2软手动操作:系统投运 硬手动操作:系统故障3-13 什么叫控制器的无扰动切换在DDZ-Ⅲ型调节器中为了实现无扰切换,在设计PID 电路时采取了哪些措施解答:P841调节器进行状态转换后,输出值不发生跳动,即状态转换无冲击; 2C M 、C I ;P85中;3-14 PID 调节器中,比例度P 、积分时间常数I T 、微分时间常数D T 分别具有什么含义在调节器动作过程中分别产生什么影响若将I T 取∞、D T 取0,分别代表调节器处于什么状态 解答:比例度P 含义:使控制器的输出变化满量程时也就是控制阀从全关到全开或相反,相应的输入测量值变化占仪表输入量程的百分比;比例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度的大小;积分时间常数I T 含义:I T 越小,积分作用越强;越大积分作用越弱;若将I T 取∞,则积分作用消失;微分时间常数D T 含义:D T 越大,微分作用越强;D T 取0,微分作用消失; 3-15 什么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在电路中是如何实现的解答:1正作用:偏差=测量值-给定值; 反作用:偏差=给定值-测量值; 2运放输入端的切换开关实现的;3-16 调节器的输入电路为什么要采取差动输入方式输出电路是怎样将输出电压转换成4~20mA 电流的解答:1采用差动输入方式,可以消除公共地线上的电压降带来的误差; 2参照P83下的输出电路;3-18 给出实用的PID 数字表达式,数字仪表中常有哪些改进型PID 算法 解答:1 P91式3-18 2改进的算法:第4章 思考题与习题4-1 气动调节阀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各起什么作用解答:1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2执行机构的作用:按调节器输出的控制信号,驱动调节机构动作;调节机构的作用:由阀芯在阀体内的移动,改变阀芯与阀座之间的流通面积,从而改变被控介质的流量;4-2 试问调节阀的结构有哪些主要类型各使用在什么场合解答:1类型:直通单座阀、直通双座阀;2直通单座阀使用场合:小口径、低压差的场合;直通双座阀使用场合:大口径、大压差的场合;4-4 什么叫调节阀的理想流量特性和工作流量特性常用的调节阀理想流量特性有哪些解答:1理想流量特性:在调节阀前后压差固定的情况下得出的流量特性称为固有流量特性,也叫理想流量特性;工作流量特性:在实际的工艺装置上,调节阀由于和其他阀门、设备、管道等串连使用,阀门两端的压差随流量变化而变化,这时的流量特性称为工作流量特性;2常用理想流量特性:直线流量特性、等百分比对数流量特性、快开特性4-6 什么叫调节阀的可调范围在串联管道中可调范围为什么会变化解答:1可调范围:反映调节阀可控制的流量范围,用R =Q max /Q min 之比表示;R 越大,调节流量的范围越宽,性能指标就越好;2由于串联管道阻力的影响;4-7 什么是串联管道中的阀阻比S S 值的变化为什么会使理想流量特性发生畸变解答:1阀阻比:用阀阻比o T p p S /min ∆=表示存在管道阻力的情况下,阀门全开时,阀门前后的最小压差min T p ∆占总压力p o 的比值;2在S <1时,由于串联管道阻力的影响,使阀门开大时流量达不到预期的值,也就是阀的可调范围变小;随着S 值的减小,直线特性渐渐区于快开特性,等百分比特性渐渐趋近于直线特性;4-8 什么叫气动调节阀的气开式与气关式其选择原则是什么解答:1气开式:无压力信号时阀门全闭,随着压力信号增大,阀门逐渐开大的气动调节阀为气开式;气关式:无压力信号时阀门全开,随着压力信号增大,阀门逐渐关小的气动调节阀为气关式;2选择原则:从工艺生产安全考虑,一旦控制系统发生故障、信号中断时,调节阀的开关状态应能保证工艺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4-9 如图4-24所示的蒸气加热器对物料进行加热;为保证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加热器的耐热材料不被烧坏,试确定蒸气管道上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解答:气开式调节阀;4-11 试述电/气转换器的用途与工作原理;解答:P1131用途:为了使气动阀能够接收电动调节器的输出信号,必须使用电/气转换器把调节器输出的标准电流信换为20~100kPa的标准气压信号;2原理:在杠杆的最左端安装了一个线圈,该线圈能在永久磁铁得气隙中自由地上下运动,由电动调节器送来得电流I通入线圈;当输入电流I增大时,线圈与磁铁间产生得吸力增大,使杠杆左端下移,并带动安杠杆上的挡板靠近喷嘴,改变喷嘴和挡板之间的间隙;喷嘴挡板机构是气动仪表中最基本的变换和放大环节,能将挡板对于喷嘴的微小位移灵敏地变换为气压信号;经过气动功率放大器的放大后,输出20~l00kPa的气压信号p 去推动阀门;4-12 试述电/气阀门定位器的基本原理与工作过程;解答:P115在杠杆上绕有力线圈,并置于磁场之中;当输入电流I增大时,力线圈产生的磁场与永久磁铁相作用,使杠杆绕支点O顺时针转动,带动挡板靠近喷嘴,使其背压增大,经气动功率放大器放大后,推动薄膜执行机构使阀杆移动;4-14 电动仪表怎样才能用于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火花是什么意思解答:1必须是采取安全防爆措施的仪表,就是限制和隔离仪表电路产生火花的能量;使其不会给现场带来危险;2安全火花:电路在短路、开路及误操作等各种状态下可能发生的火花都限制在爆炸性气体的点火能量之下;4-16 齐纳式安全栅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它是怎样限压、限流的解答:1结构:图4-19所示;2利用齐纳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特性进行限压,用电阻进行限流;第5章思考题与习题5-1 什么是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解答: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是描述被控过程在输入控制输入与扰动输入作用下,其状态和输出被控参数变化的数学表达式;5-2 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什么过程控制对数学模型有什么要求解答:1目的:错误!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及整定控制参数;错误!指导生产工艺及其设备的设计与操作;错误!对被控过程进行仿真研究;错误!培训运行操作人员;错误!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2要求:总的原则一是尽量简单,二是正确可靠;阶次一般不高于三阶,大量采用具有纯滞后的一阶和二阶模型,最常用的是带纯滞后的一阶形式;5-3 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要求和局限性解答:P1271方法:机理法和测试法;2机理法:测试法:5-4 什么是流入量什么是流出量它们与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解答:1流入量:把被控过程看作一个独立的隔离体,从外部流入被控过程的物质或能量流量称为流入量;流出量:从被控过程流出的物质或能量流量称为流出量;2区别与联系:控制系统的输入量:控制变量和扰动变量;控制系统的输出变量:系统的被控参数;5-5 机理法建模一般适用于什么场合解答:P128对被控过程的工作机理非常熟悉,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的变化都与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与转换有密切关系;5-6 什么是自衡特性具有自衡特性被控过程的系统框图有什么特点解答:1在扰动作用破坏其平衡工况后,被控过程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恢复平衡的特性,称为自衡特性;2被控过程输出对扰动存在负反馈;5-7 什么是单容过程和多容过程解答:1单容:只有一个储蓄容量;2多容:有一个以上储蓄容量;5-8 什么是过程的滞后特性滞后又哪几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解答:1滞后特性:过程对于扰动的响应在时间上的滞后;2容量滞后:多容过程对于扰动的响应在时间上的这种延迟被称为容量滞后;纯滞后:在生产过程中还经常遇到由物料、能量、信号传输延迟引起的纯滞后;5-9 对图5-40所示的液位过程,输入量为1Q ,流出量为2Q 、3Q ,液位h 为被控参数,水箱截面为A ,并设2R 、3R 为线性液阻;1列写液位过程的微分方程组;2画出液位过程的框图;3求出传递函数)()(1s Q s H ,并写出放大倍数K 和时间常数T 的表达式;解答:13322321R hQ R h Q dthd A Q Q Q ∆=∆∆=∆∆=∆-∆-∆ 2框图如图:3 3232321)()(R R s R AR R R s Q s H ++= 5-10 以1Q 为输入、2h 为输出列写图5-10串联双容液位过程的微分方程组,并求出传递。

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单纯的前馈控制一般不宜采用。在实 际生产中往往同时存在若干扰动,采用前馈控制,需对每个扰动 都使用一套测量变送器和一个前馈控制器,这使得系统庞大且复 杂,并且有的扰动还无法在线测量,这些因素限制了前馈控制的 应用范围。
为解决前馈控制上述局限,工程上将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结合 起来。发挥前馈控制能及时克服主要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又保 持了反馈控制能克服多个扰动影响,同时降低了系统对前馈补偿 器的要求,使其在工程上便于实现。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Gff
+
TC
FS
F
θ1
图上.换热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馈控制器
+ — —
执行器 测量、变送
对象
Wff(s)
f
Wd(s)
r _
Wc(s)
y
Wv(s)
Wo(s)
Wm(s)
前馈控制器应用场合
(1)干扰幅值变化大且频繁,对被控变量影响剧烈,仅 采用反馈控制达不到要求的对象。 (2)主要干扰是可测而不可控的变量。 (3)当对象的控制通道滞后时间较长、反馈控制不及时, 可采用前馈或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以提高控制质量。
limy(t)0 (f(t)0)
t
静态前馈系统就属于此类系统,其控制规律为
Wff
(s)

Wd (s) Wo(s)
这是一个比例环节,它是前馈控制中最简单的形式。
2 动态前馈控制系统
当工艺上对控制精度要求高,其他控制方案难以满足时,且存 在一个“可测不可控”的主要扰动时,可考虑使用动态前馈控制 方案。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原理
所谓前馈控制,它是与反馈控制相对而言的。反馈控制是在 系统受到扰动,被控量发生偏差后再进行控制,而前馈控制的基 本思想就是根据进入过程的扰动量(包括外界扰动和设定值变 化),产生合适的控制作用,使被控量不发生偏差。

第五章2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第五章2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东北大学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框图
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东北大学
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优点:
(1) 由于增加了反馈回路,大大简化了原有前馈控制系统, 只需对主要的干扰进行前馈补偿,其它干扰可由反馈控 制予以校正; (2) 反馈回路的存在,降低了前馈控制模型的精度要求,为 工程上实现比较简单的通用模型创造了条件;
K 1 K ] T2 s 1
T1 1时,有 T2 (T1/T2 )-1 T T s 1 1 1 1] K f 1 T2 s 1 T2 T2 s 1
W f ( s) K f [
东北大学
常规仪表实现时,由一个正微分器、反微分器及比值器串联而成。
K T s 1 正微分器的传递函数: W正 ( s ) d 1 T1s 1 T2 s 1 K d T2 s 1
Wm (s)
o ,则动态前馈控制器为
K f (T o s 1) Ko (Tf s 1) Km (T o s 1) Tf s 1
K o (T f s 1)
W f ( s) Wo (s)
如果 T f To ,则
Wm (s) Km (s)
显然,当被控对象的控制通道和干扰通道的动态特性完全相同时, 动态前馈补偿器的补偿作用相当于一个静态放大系统。实际上,静态前 馈控制是动态前馈控制的一种特殊情况。
(3) 负荷变化时,模型特性也要变化,可由反馈控制加以补 偿,因此具有一定自适应能力。
东北大学
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局限性: (1) 前馈控制器的输出与反馈控制器的输出相叠加后送至控制
阀,这实际上将所要求的物料流量与加热蒸气流量对应关系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补偿器
FT
ppt课件
6
前馈控制系统框图
GPD(s) GPC(s)
ppt课件
7
前馈控制的补偿原理
ppt课件
8
前馈控制的特点
♦ “基于扰动来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
又称为“扰动补偿”;
♦ 扰动发生后,前馈控制“及时”动作; ♦ 属于开环控制,只要系统中各环节是稳
定的,则控制系统必然稳定;
♦ 只适合于可测不可控的扰动; ♦ 控制规律取决于被控对象的特性; ♦ 一种前馈控制只能克服一种扰动。
31
b图的框图
ppt课件
32
前馈控制的选用与稳定性
♦ 实现前馈控制的必要条件是扰动量的可测及
不可控性
1 可测:扰动量可以通过测量变送器,在 线地 将其转换为前馈补偿器所能接受的信号。
2 不可控:扰动量与控制量之间的相互独立性
,即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与扰动通道的传递
函数无关联,从而控制量无法改变扰动量的
A/B
ppt课件
58
加热炉温度预估补偿控制
♦轧钢车间加热炉多点平均温度反馈
控制系统 系统主要配置:六台设有断偶报警 装置的温度变送器、三台高值选择 器、一台加法器、一台PID调节器 和一台电/气转换器
ppt课件
59
加热炉温度反馈控制系统流程图
TT1 TT2 TT3 TT4 TT5 TT6
ppt课件
ppt课件
43
大滞后过程的预估补偿控制
♦基本思想:按照过程特性,预估
出一种模型加入到反馈控制系统 中,以补偿过程的动态特性。
ppt课件
44
Smith预估补偿控制
ppt课件
45
ppt课件

第五章2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第五章2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东北大学
5.2.3 前馈控制规律
2.模拟仪表实施
• KF型前馈调节器:利用常规的比例调节器等仪表来实现。
WFF (s) K F

KF
T1 s T2 s
1 1
型前馈调节器:一阶超前-滞后的前馈控制器。
不考虑Kf时,这种前馈控制器在单位阶跃干扰作用下的时间特性表示为:
m
f
(t)
1
T2 T1 T2
T2s 1
-
+

输出
+
K
t
W
f
(s)

K
f
[
T2
K s 1

1

K
]
K T1 1 T2
令K T1 1时,有 T2
Wf
(s)

K
f
[(T1/T2 )-1 T2s 1

1

T1 T2
1]
Kf
T1s 1 T2s 1
东北大学
常规仪表实现时,由一个正微分器、反微分器及比值器串联而成。
(3)前馈控制模型的精度也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对象特性要 受到负荷和工况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漂移,导致扰动通道 的传递函数和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的变化。
东北大学
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3.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在稳态时,使系统在稳态时能准确地使被控量等于给定值; 前馈控制:在动态时,依靠前馈控制能有效地减少被控量的动态偏差,从而提高 控制质量。 在过程控制中这是一种较理想的控制方案.
误差分析: 由于对象干扰通道和调节通道的动态特性
不同所引起的动态偏差,这种偏差是静 态前馈控制无法避免的。

过程控制-第5章-前馈控制系统-xu

过程控制-第5章-前馈控制系统-xu
测量变送器
干扰
干扰通道
前馈控制器
执行器
Y1
-Y1 被控变量
对象
④只对被测量的可测而不可控的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校正作用, 而对系统中的其他扰动无校正作用。 即前馈控制具有指定性补偿的局限性。 ⑤前馈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取决于被控对象的特性, 因此,有时控制规律比较复杂。
测量变送器
干扰
干扰通道
前馈控制器
执行器
Y1
-Y1 被控变量
FS N W ff
X
Y2
cp hS
( X Y2 ), X 设定温度
cp hS
Σ
Mff FS
-
× N
×
FC
Cp/hS
Y
静态前馈控制原理图
2、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单纯前馈控制的存在问题: (1) 补偿效果无法检验:单纯前馈不存在被控变量的 反馈,补偿效果没有检验的手段,前馈作用并没有最 后消除偏差时,系统无法得知这一信息而作进一步的 校正。 (2)多个干扰成本大:由于工业对象存在多个干扰, 势必要设置多个前馈控制通道,因而增加了投资费用 和维护工作量。 (3)控制精度不高:前馈控制模型的精度也受到多种 因素的限制,对象特性要受到负荷和工况等因素的影 响而产生漂移,导致Wo(s)和Wf(s)的变化。
?前馈基于干扰控制反馈基于偏差控制?抑制干扰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及时有效?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系统反馈控制是闭环控制系统?前馈控制使用的是与实施对象特性而定的专用控制器反馈控制采用通用pid控制器?一种前馈控制只能克服一种干扰反馈控制只用一个控制器就可克服多个干扰前馈控制的应用场合??系统中存在着可测但不可控的变化幅度大且频繁的干扰这些干扰对被控参数影响显著单用反馈控制达不到质量要求时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是测取进⼊过程的⼲扰(包括外界⼲扰和设定值变化),并按其信号产⽣合适的控制作⽤去改变操纵变量,使受控变量维持在设定值上。

图2.4-1物料出⼝温度θ需要维持恒定,选⽤反馈控制系统。

若考虑⼲扰仅是物料流量Q ,则可组成图2.4-2前馈控制⽅案。

⽅案中选择加热蒸汽量s G 为操纵变量。

图2.4-1 反馈控制图2.4-2 前馈控制前馈控制的⽅块图,如图2.4-3。

系统的传递函数可表⽰为:)()()()()(1S G S G S G S Q S Q PC ff PD +=(2.4-1)式中)(s G PD 、)(s G PC 分别表⽰对象⼲扰道和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s G ff 为前馈控图2.4-3 前馈控制⽅块图制器的传递函数。

系统对扰动Q实现全补偿的条件是:)(≠sQ时,要求0)(=sθ(2.4-2)将(1-2)式代⼊(1-1)式,可得)(s Gff =)()(SGSGPCPD-(2.4-3)满⾜(1-3)式的前馈补偿装置使受控变量θ不受扰动量Q变化的影响。

图2-4-4表⽰了这种全补偿过程。

在Q阶跃⼲扰下,调节作⽤cθ和⼲扰作⽤dθ的响应曲线⽅向相反,幅值相同。

所以它们的合成结果,可使θ达到图2.4-4 前馈控制全补偿⽰意图理想的控制连续地维持在恒定的设定值上。

显然,这种理想的控制性能,反馈控制系统是做不到的。

这是因为反馈控制是按被控变量的偏差动作的。

在⼲扰作⽤下,受控变量总要经历⼀个偏离设定值的过渡过程。

前馈控制的另⼀突出优点是,本⾝不形成闭合反馈回路,不存在闭环稳定性问题,因⽽也就不存在控制精度与稳定性⽭盾。

1.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较图 2.4-5 反馈控制⽅块图图2.4-6 前馈控制⽅块图由以上反馈控制系统与前馈控制系统⽅块图可知:1)前馈是“开环”,反馈是“闭环”控制系统从图上可以看到,表⾯上,两种控制系统都形成了环路,但反馈控制系统中,在环路上的任⼀点,沿信号线⽅向前⾏,可以回到出发点形成闭合回路,成为“闭环”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名词解释生理学

前馈控制名词解释生理学

前馈控制名词解释生理学
前馈控制名词解释:
前馈控制是指一种控制系统,其中信号从控制器输入环境,控制器对其中的状态做出相应的调节,从而改变环境。

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有效的实现复杂控制定义的机制,它能基于环境中的输入信号,根据其中规则调整控制环境,以期达到控制系统的目标。

在生理学中,前馈控制是指生理系统中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的一种自动机制,通常由神经系统或免疫系统实现。

通过该机制,身体能够自动削减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实现稳定的状态,以维持机体的功能。

例如,当机体内的体温发生变化时,前馈控制机制会调节血液流速,改变汗液分泌量,以维持体温在一定的稳定水平。

- 1 -。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
冷凝液
换热器工艺流程
热流体 F2,T2
➢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指在被控变量偏离给定源自后,依据偏差,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补偿 扰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
蒸汽
TC 设定温度T0
P0,BF1 s TT
B2
冷流体 F1,T1
冷凝液
热流体 F2,T2
换热器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的特点
偏差
- 设定值
反馈控制器
执行器
Go(t)
前馈控制器模型为:
前馈模型框图
G
ff
(t)

-
Gf Go
(t() 全补偿条件) (t)
X(t):扰动量输入;Y(t):被控量输出
Gf(t):扰动通道传递函数; Gff(t):前馈控制器传递函数(包括测量部分) Go(t):控制通道传递函数(包含执行器)
➢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的缺点
补偿效果无法检验。 控制精度不高,受负荷和工况等因素影响。 若系统存在多个扰变量,需设置多个前馈控制通道,投资费用和维护量大。
系统负荷变化时,模型特性会发生变化,可由反馈系统加以补偿,因此系 统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
Gff Fs
SP2 FC
B1
X
B2
TC SP1
Y
换热器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
主回路通过温度调节器TC保证出口温度保持在设定值,副回路 通过流量调节器FC调节蒸汽流量以克服蒸汽带来的扰动。
➢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的特点
Gb(t):副回路反馈传递函数
Gff(t)
SP1
-
- Gc(t) SP2
Gb(t)

Go(t)

前馈-串级模型框图

复杂控制理论--前馈控制

复杂控制理论--前馈控制

滞后的“一阶超前/一阶滞后”环节来实现前馈补偿来近似。
如:
Gpd
(s)
K2 eL2S T2s 1
GPC (s)
K1 T1s 1
eL1s
G ff
(s)
GPd (s) Gpc (s)
K ff
T1s 1 eLff s T2s 1
式中:Kff=K2/K1;Lff=L2-L1
(2) 用软件实现
2、参数整定 ①单纯的前馈控制,可视工艺要求进行参数整定
③ 前馈控制器是基于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到的,任何模型的获得都是 在一定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建立的机理模型、或是通过辨识系统的结构参数 而得到辨识模型;无论什么模型不可能绝对准确,即无法求得理想的补偿 器,因而造成补偿不完全。
④ 补偿器从数学形式上看是两个传递函数的比值形式,若得到的结 果分子阶次高于分母,或前馈控制算式中含有超前环节或微分环节,在物 理上不可实现的,此时构成的控制器只能是一种近似结构,也不可能对干 扰进行完全补偿。
2、前馈控制算法的形式 对于时间连续的线性过程
G
ff
(
s)
Gpd Gpc
(s) (s)
一般可以写成:
Gff (s)
K
ff (1 1
b1s a1s
b2s2 a2s2
)
es
当分母和分子阶次较高、特别是有时滞或超前环节时,实施比较困难。
为此通常采用
G ff
(s)
K
ff
1 T1s 1 T2s
f1 Gp2(S) c2 Gp1(S) c1
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
Gff(s)
+ -
GC1(S)
++ -
GC2(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f
( S ) G PC ( S )
1 G C ( S ) G PC ( S )
应用不变性条件:
F ( S ) 0, 0
可推导出前馈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G PD ( S ) G G
ff ff
( S ) G PC ( S ) 0
(S )
G PD ( S ) G PC ( S )
F c p ( 1 2 ) F S h S
FS
Gff Mff
F
θ
2
θ
1
F c p ( 1 2 ) F S h S
Cp—物料的比热容 hs—蒸气的汽化潜热
FS F cp hS ( 1 i
2
)
由上式可求得,静态前馈控制方程式为:
FS F cp hS ( 1 i
• 本系统不但能通过串级副回路及时克服给 水流量的干扰,而且还能实现对蒸汽负荷 的前馈控制,在稳定工况下,给水量Q将等 于蒸汽量D的变化,从而维持了水位H的不 变。
5.5 前馈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
5.5.1 Kf的整定 5.5.2 T1、T2的整定
5.5.1 Kf的整定
重要性:如果正确的选择Kf,也就能正确地决定阀 位。如果Kf过大,则相当对反馈控制路施加了干扰, 将会输出错误的静态前馈输出。 Kf的整定方法: (1)开环整定方法: 开环整定是在反馈回路断开,使系统处于单 纯静态前馈状态下,施加干扰, Kf 由小逐步增大, 直到被控变量回到给定值,此时Kf 为最佳值。
一个固定的前馈 模型难以获得良好的 控制品质。为了解决 上述局限性,将前馈 与反馈相结合,构成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FFC-FBC)
TC Gff θ F Σ
2
Mff
FS
θ
1
当F变化时,前馈控制器改变加热蒸气Fs以补 偿F对被控变量θ 1的影响,同时反馈对其它干扰 如物料入口温度等按PID规律进行校正,这样两个 校正作用相叠加,使θ 1尽快回到给定值。
1(S ) F (S ) G PD ( S ) G
ff
( S ) G P 2 ( S ) G PC ( S )
'
'
1 G C ( S ) G P 2 ( S ) G PC ( S )
式中,G’P2为副回路等效对象的传递函数:
G
' P2
(S )
G C 2 ( S )G P 2 ( S ) 1 G C 2 ( S )G P 2 ( S )
F
θ
1
F
θ
2
θ
1
(a)反馈控制
(b)前馈控制
FS Gff Mff
F
GPD(S)
Gff(S) GPC(S)
θ
d
+θ + θ
c
1
F
θ
2
θ
1
前馈控制方框图
F
前馈控制 θ
1
ΔF
t
θ
前馈控制系统
c
t
的补偿过程
θ
D
F
F
GPD(S) Gff(S) GPC(S)
θ
d
ΔF +θ +
1
t θ
θ
1 C
θ
c
前馈控制方框图 θ
F
ΔF
t θ
F
GPD(S) Gff(S) GPC(S)
θ
d
θ
+θ +
1
1 C
θ
t
c
前馈控制方框图
θ
D
前馈控制器得传递函数:
G
ff
(S )
G PD ( S ) G PC ( S )
(2)静态前馈控制
定义:前馈控制器的输出Mff仅仅是输入量的函数, 而与时间因子t无关,称为静态前馈控制。 适用范围:一般对于补偿要求不高或干扰通道与 控制通道的动态响应相近,均可采用静态前馈控制。 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对象,有条件列写有关参数的 静态方程时,则可按照方程求得静态前馈控制方案。 例如:如图所示,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中,主物 料流量F与进料量温度θ 为主要干扰,忽略热损失。 则热量平衡式为:
G PD s
K2 T2 s 1
e
1 s
G PC
T1 s 1
f
s
s
K1 T1 s 1
e
2 s
G
ff
s
G PC S
G PD s
K
T2 s 1
e
f
式中:Kf=K2/K1—静态前馈放大系数
τf=τ 2- τ1
当τ2和τ1差别不大 T1>T2(超前)
Gff
Mff
Σ FS FC
Sp.
TC
F
θ
2
θ
1
F
Gff(S)
θ
1i
GPD(S)
θ
d
-
GC1(S)
+
- GC2(S)
GP2(S)
GPC(S)

1
前馈串级控制方框图
F
Gff(S)
θ
1i
GPD(S)
GP2(S) GPC(S)
θ
d
-
GC1(S)
+
GC2(S)

1
同样,可根据不变性条件推导G的传递函数。
D
t
前馈控制理论基础是“不变性原理”或“干扰补 偿理论”。
(S ) F (S ) G PD ( S ) G ff ( S ) G PC ( S )
(5-1)
GPD(s)、GPC(s)分别为对象干扰通道与控制通 道的传递函数。
系统对干扰F实现完全补偿的条件:
F ( S ) 0, ( S ) 0
可见,无论哪种形式的前馈控制系统,其前 馈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均可表示为对象的干扰通道 与控制通道的特性之比,并前面加以“负”号。
5.3 前馈控制规律的实施
前馈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均可表示为对象的 干扰通道与控制通道的特性。由于工业对象的 特性极为复杂,这就导致了前馈控制规律的形 式繁多。实践证明,相当数量的工业对象都具 有非周期性与过阻尼的特性,因此可用一个一 阶或二阶容量滞后,必要时再串联一个纯滞后 环节来近似它。例如:
5.2 前馈控制系统的几种主要结构形式
5.2.1 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 5.2.2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5.2.3 前馈-串级控制系统
5.2.1 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
(1)动态前馈控制 如下图所示换热器前馈控制系统即为单纯 的动态前馈控制。 作用:通过合适的前馈 控制规律的选择,使干 FS 扰经过前馈控制器至被 Mff Gff 控变量这一通道的动态 特性与对象干扰通道的 动态特性完全一致,并 θ 1 θ 2 F 且符号相反,以达到补 偿效果,此时
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回路是一个很好的随动系统, 可把副回路近似处理为:
G P2 (S ) 1
'
应用不变性条件:
F ( S ) 0, 0
可推导出前馈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G
ff
(S ) G
G PD ( S )
' P2

G PD ( S ) G PC ( S )
( S ) G PC ( S )
α =T1/T2

1.当α >1时,即 T1> T2,前馈 补偿带有超前性,适用于对 象控制通道滞后大于干扰通 道滞后。 2.当α <1时,即 T1<T2,前馈 补偿带有滞后性,适用于对 象控制通道滞后小于干扰通 道滞后。
T1>T2(超前)
T1<T2(滞后)
5.4 前馈控制系统的应用
前馈控制系统的应用原则: (1)对象的滞后或纯滞后(控制通道)较大,反 馈控制难以满足工艺要求,可以采用前馈控制 把主要干扰引入前馈控制,构成前馈-反馈控制 系统。 (2)系统中存在着可测、不可控、变化频繁、幅 值大且对被控变量影响显著的干扰,可采用前 馈控制大大提高控制品质。 (3)当工艺上要求实现变量间的某种特殊的关系, 则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实现控制。 在决定选用前馈控制方案后,当静态前馈 能满足工艺要求时,不必选用动态前馈。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作用: 前馈控制克服反馈控制不易克服的主要干扰,而 对其它干扰则进行反馈控制。 Sp.
TC
Gff θ F Σ
2
Mff θ
1
F
Gff(S)
θ
1i
GPD(S) GPC(S)
θ
d
-
GC(S)
+

1
前馈反馈控制方框图
干扰F对被控变量Θ 1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1(S ) F (S ) G PD ( S ) 1 G C ( S ) G PC ( S ) G
特别说明: 串级控制系统与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在 结构上的区别:(图5-14、图5-15)
T 2C T 1C
燃料
串级控制系统
原油
Gff
Σ
T 1C
燃料 原油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设计错误的串级控制系统
FC T 1C
燃料 原油
F
FT TC FC
GPD(S) GPC(S)
+
上图所示系统的方框图
• 根据不变性原理设计的前馈控制已广泛应用于石 油、化工、电力、原子能等各工业生产部门。但 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大多数采用前馈—反馈复 合控制系统,下面详细说明复合控制系统在锅炉 给水控制中的应用。 • 锅炉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动力设备。在锅炉 的正常运行中,汽包水位是其主要工艺指标。当 汽包水位过高时,会造成蒸汽带液,其结果不仅 降低了蒸汽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会损坏汽轮机叶 片;当水位过低时,轻则影响汽水平衡,重则会 烧干锅炉,甚至会引起锅炉爆炸。所以必须严格 控制水位规定的工艺范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