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葡萄球菌A蛋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存在于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可与人类等多种哺乳动物

IgGD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

2.内基小体:从可疑为狂犬病的脑组织切片或涂片中发现细胞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即为内

基小体。

3.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是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巨噬

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IgG 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如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的细胞。

4.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

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所致。

5.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不同实验室所鉴定的同一白细胞分化

抗原归为同一分化群。

6.潜伏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后可潜伏于细胞内,与机体处于平衡状态,无临床症状。但在

一定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出现临床症状并排除毒素。

7.质粒(Plasmid):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分子。质粒并非细菌

生长所必须,但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8.朊粒(Prion):是一种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结构异常的朊蛋白,不含任何核酸成

分,是人和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

9.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指体内的一类能捕获抗原、并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提呈给T

细胞识别的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等表达MHGⅡ类分子的细胞。

10.Dane颗粒:即大球形颗粒,是完整的HBV颗粒,有传染性,直径为42nm,具有双层衣

壳。

11.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过程中,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

引起特征性的中毒症状。

12.抗原表位(抗原决定基AD):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1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

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复等位共显性基因群。

14.汹涌发酵现象:在牛奶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其中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

体(H2和CO2),可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把液面封固的凡士林层上推,甚至冲走试管口棉塞,气势凶猛,称汹涌发酵现象。

15.卡介苗(BCG):获得毒力减弱而保留其免疫原性的变异株,即卡介苗。

16.抗原转变:指编码抗原的基因组重排引起的变异幅度大时,产生新的亚型,这种

变异为质的改变,往往引起流感的世界大流行。

17.温和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噬菌体核酸与细菌染色体整合,成为前噬菌体,

细菌变为溶原性细菌,建立溶原性周期,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18.卫星现象:乙型脑炎病变严重者神经细胞可发生核浓缩、溶解、消失,为增生的

少突胶质细胞所环绕,如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环绕一神经元,则称为卫星现象。

19.超抗原(SAg)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2%—20%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

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20.免疫调节:免疫系统感知和调节其自身应答的能力。

21.免疫耐受:是指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异性的无应答状态。

2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的方法。

23.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

病菌。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集聚部位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则可致病,如变形杆菌。

24.体细胞高频突变:抗原应答时B细胞抗原受体可变区基因DNA序列发生高频率变异,增

加该受体和相应抗体的多样性,为选择高亲和力B细胞克隆和抗体亲和力成熟创造了条件。此类突变只在体细胞中发生,不能通过胚系基因遗传。

25.菌血症:病原菌自局部病灶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

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26.缺陷病毒: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单独培养时不能复制出完整有感染性

的病毒颗粒,称缺陷病毒。

27.垂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及哺乳,病毒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感染方式。

28.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29.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收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

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

30.转化:是指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而获得新的生物学性状。

31.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包括外毒素或内毒素

等毒力因子所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

32.机会性感染:由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等特定条件下

引起的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

33.毒性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增殖,结果细菌被裂解建立溶菌性周期,这类噬菌体称

为毒性噬菌体。

34.菌毛:许多G ̄菌和少数G﹢菌的菌株表面有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的丝状物,称菌毛。

35.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

菌的过程称为接合。

36.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是否能引起皮肤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以判

断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

37.表面抗原: 是指包围在细菌菌体抗原外表的抗原,它的存在可干扰菌体抗原与相

应抗体的结合。

38.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红细胞或表面带有抗原的乳胶颗粒)与相应抗体结合,

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凝集团块的现象。

39.肥达试验:是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

型副伤寒、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40.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细菌培养滤液、细胞或组织的侵出液、血清蛋白等)与相应抗体

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沉淀物的现象。

41.DNA疫苗:一类新型疫苗。即用编码病原体有效免疫原的基因与质粒构建重组体,通过

直接免疫机体使之表达保护性抗原,从而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42.外斐反应(Well-Felix reaction):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的某些菌株有共同

的耐热多糖抗原,临床上常用这些变形杆菌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与病人或动物血清进行凝集反应,以检查病人或动物血清中相应的抗体,这种交叉凝集反应称为外斐反应

43.抗原性漂移:

44.双信号:第一信号来自TCR与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结合;第二信号来自APC或靶

细胞上的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的结合。

45.热原质:是由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合成的,极微量注入人或动物体内即

可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