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

1、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见课件)2、试述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答: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其中总目标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总目标分4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作具体阐述.只是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互相交融的有机整体.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此4个方面的目标在三个学段中分别呈现,螺旋式上升发展.3、评析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答:对总体目标的认识:一、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二、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三、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对各课程目标领域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数学问题的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技能,它还应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4、什么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有几种方式5、答:课程内容的组织是指对选择和确定的课程内容进行组合与编排的方式.通常有(1)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叙事模式;(2)为学生留有探索空间,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具有明显的探索性;(3)插图、文字与图标的使用是内容的形式新颖活泼、图文并茂、板式多样、色彩明丽等.4、现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包括那几个领域各领域有哪些主要特点答:标准规定的数学内容分为四个领域,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内容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内容.在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和解决现实的问题.加强估算、重视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提倡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运算和探索规律等思想,有如下的主要特征:一、是在输的认识方面提出认识和感受大数,要求“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事物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在生活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二、是增加了对负数的认识,要求在生活的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三、是计算的内容上降低了大数目计算的要求,“笔算加减法以三四位数为主,一般不超过五位数”,“笔算乘除法以乘数、除数是两位数为主,一般不超过三位数”,四、是淡化了珠算的内容,增加了计算器的学习.图形与几何部分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和图形与位置四部分,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增加了图形的运动,确定位置和辨认方向等,二是强化了测量的方法与过程.三是削弱了单纯地平面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等计算,融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于探索与操作的过程之中.统计与概率内容特点,一是增加简单的概率知识,二是强化学习统计知识过程性和现实意义,三是削弱和淡化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以及统计概念的严格定义.综合与实践,作为数学知识技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不是在知识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和现实性,注意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标准在第一学段强调“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第二学段强调“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5小学生数学学习有哪些特点答: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是进行初步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是一种符号化形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着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影响.答: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学习观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课本知识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问题唯一正确的答案.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这些假设作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2)在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知识经验和信念起重要作用.(3)强调教学中的多向互助,主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丰富的、多想的交流、讨论,提倡合作式学习和交互式教学.(4)学习可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的不同层次.(5)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学习需要“走思维中的具体”.(6)重视活动性学习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数学学习的指导意义:(1)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它认为,儿童应该“通过与现实世界、材料以及与其他儿童的相互作用中建构、修正整合自己的观点”.(2)必须重视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知识不能被传递,也不能被打包,而是必须由每个儿童基于自己的经验智商独立地去建构.儿童是在从事数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概念的.(3)学习是发展、是改变观念.7、简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答:(1)习得阶段,即获得新知阶段.(2)保持阶段,即通过练习等活动,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3)提取阶段,通过问题解决使新的知识完全融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之中,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的过程.8、影响数学学习的迁移的因素有哪些答:(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2)对材料的理解程度(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4)定势作用9怎样帮助学生形成与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答:(1)恰当给予辅导与提示,让学生不要经常被难住;(2)减缓心理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3)满足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不断获取成功的喜悦与自信;(4)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或答:影响自信心的因素有动机、意志力、兴趣和成功的体验:....10、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培养.11、如何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答: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12、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答:所谓小学数学教学法,是指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制定的师生互相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它表现为“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教书的方法和育人的方法,以及师生交流信息、相互作用的方式.”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练习法、此外还有探究-讨论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尝试教学法等.13、如何看待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答: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以识记与模仿、练习为主,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理论的灵活应用、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兴趣的发展等都受到明显的限制,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02年展开的新课程改革特别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转轨.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学生“学会”和“会学”,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力求在克服传统学习方式不足的同时,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变机械式学习为有意义学习或发现式学习,以因应人的学习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以最佳发展.14、试分析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一些主要特点.答:第一,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变革教师施教方式,力求施教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最佳结合.第二、强调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交叉使用、相互配合,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第三、注重学习方式的研究和指导.第四、关注从现实情境和学生的只管感受、亲身体验中展开数学教学活动.15、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答:选择教法的基本依据有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特征、教学内容、和教师自身的特点等.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是“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对教育过程的一种目标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的、有科学根据的一种选择,是最好的、最适合于具体条件的课程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方案”.通常要求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要熟悉各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每种教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能有效的应用其中的每种教法.第二,在选择教法之前,先按教学目的和任务将教学内容具体化,找出重点、难点,并将教学内容划分为逻辑上完整的几个部分,然后选择对每个教学阶段最适用的方法,并把它们恰当的结合起来,形成该节课的最优教学方法.第三,教学方法的优化应考虑教学过程效率的高低.16、如何理解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含义、基本内容和设计过程答: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为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绘制蓝图的过程,是教学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它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分析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即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通常要分析和设计学习背景、学习需求、学习任务.(2)设计教学策略,亦即教学策略设计.(3)进行教学评价设计.而新课程的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2)任务分析.即学生的起点分析,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分析,达到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分析.(3)教学思路.包括创设的情境、活动的线索、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等.(4)教学反思.主要反思的问题是,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没达到的原因在哪里如何弥补和改进师生在过程中有无突发的灵感或独特的想法或问题等.设计过程一般首先要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目标等若干要素进行分析和设计,而后设计出恰当的学习方案.17、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及其相关要领.答:备课的基本要求:1、钻透教材;2、把握学情状况;3、确定教学内容,选定教学方法;4、调配应用好一切有价值的教育资源;5、设计教学过程;6、撰写并熟悉教案.18简述数学课堂教学类型及结构特征.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类型主要有:一、新授课,常见有讲练结合型和探究型;其中讲练结合课型的结构常为:(1)基本训练(2)导入新课(3)进行新课(4)尝试练习(5)阅读课本(6)独立练习. 而探究型课的结构科委:(1)提出问题(2)引导探索(3)巩固内化.二、练习课,结构可为(1)复习(2)练习(3)小结.三、复习课,一般结构是:归纳整理、重点复习、总结、布置作业.四、讲评课,一般结构是(1)分析作业或考试的整体情况(2)将错误进行归类、分析修正或对经典的解题思想方法进行提炼、概括、强化(3)总结经验.五、考查课,一般结构为考核、批阅、分析评价.六、实践活动课:一般结构是精心设计、动手实践、总结提炼发展.19、就数学课外活动的组织简述你的观点.答:课外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另一主要途径,因而要不失时机的适时开展,只是要注意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加强计划性;(2)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与教育性;(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做好引导工作;(4)活动规模以小型为主,不增加学生负担.20、选择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依据有哪些答:(1)教学目的(2)教学内容(3)学生的实际情况(4)客观条件.21、小学数学评价的内容有哪些答:小学数学评价可分为学生的学习评价和老师的教学评价俩方面.其中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内容包括:(1)数学知识和技能(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其中老师的教学评价传统标准下应包括:(1)教学目标制定和过程性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恰到好处(2)是否完成教学目标(3)教学过程是否严谨、即“丝丝入扣”(4)是否面向全体,让学生在最佳发展区内得以最佳发展,即“样样俱全”(5)教学效果.在建构主义教学论下,还应包括:(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4)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6)学生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22、教师如何对学生的分数进行解释答:“分数”是学生理论与解题技能学习的结果性测量,因而是重要的.但数学的学习任务是多方面的.因为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数学活动的过程;人的技能的发展、智力的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无不蕴含于过程性之中.从而我们既要注重结果性评价,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同时,要使每一个个性化的个体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就既要有横向比较,更要有纵向评价.因而,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不能简单的只看考分,应该是多方面、全方位.23、你认为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存在哪些弊端答:(标准解读P97)传统教育的评价观是静态的、功利性的,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把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简化为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把丰富的评价方法简化为单一的纸笔测验.这种评价是面向“昨天”的,只是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方面去寻找差异、分等排序,强调的是评价的鉴定、选拔功能.这种评价作为一种导向,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发展.24、建构主义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哪些理论依据答:(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2)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4)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25、如何理解小学数与代数内容的教育价值答:第一、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建立数感、符号感意识,初步形成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第三、能够从代数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发展.26、如何看待小学阶段的数感及其培养答: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的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可见,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学生数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加强对数感的培养.具体表现在:(1)在数概念教学中重视数感的培养.数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数概念的建立不是一次完成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概念要经历一个过程.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的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2)在数的运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对运算方法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计,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地技能性训练 ,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了”““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27、如何理解小学图形与几何的课程教学价值答:(1)“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2)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创新源于问题,往往发端于直觉.同时几何作为逻辑推理的体系,使学生会“合符逻辑地思考”;(3)有助于学生获得必须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4)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28如何看待小学阶段的空间观念及其陪养答: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实物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空间观念是在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的几何知识体验出发,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其培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生活经验的回忆、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和表示、联想、模拟、分析和推理等.29、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包括那几个阶段答:(1)弄清问题(2)拟定计划(3)实现计划(4)回顾30、数学问题的教育价值有哪些答:一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二是解决问题的意识的提高使学生更能体会数学的价值,三是促进各领域内容的理解与掌握.31、怎样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答:(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2)重视解题策略的培养;(3)鼓励学生质疑问题.32、什么是数学开放题开放题有什么特征答:答案不唯一或条件不完备的数学问题一般成为开放题.它有多样性、层次性、探索性等特点.。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一、引言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性。

因此,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1、基础性:小学数学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如数、形、量等基本概念,以及简单的运算和测量技能。

这些基础知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工具。

2、系统性: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安排具有系统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趣味性:小学数学课程注重趣味性,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1、直观教学: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直观教具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通过实物展示数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的含义。

2、启发式教学: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例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小学数学课程的评价小学数学课程的评价应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书面测试、实际操作、项目合作等。

同时,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应深入研究和探讨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试题2套及答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试题2套及答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1一、概念解释1. 数的运算2. 课堂教学模式3. 三算结合4.发现教学模式二、简答题1. 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的特点2. 小学测量方面的要求。

3. 低年级“数与代数”教材内容的呈现4. 整数混合运算和运算律的呈现三、论述题1.中年级“实践与综合运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写特点2. 发现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和局限性。

3. 中年级“统计与概率”教学目标确定4. 高年级“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2一、填空1.概念教学包括()、()、()、()。

2.规则教学的形式包括()、()。

3.“三算结合”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的()教法,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

“三算结合”教学的应用,引起课堂教学过程的一系列变化,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促使教学方法向()发展。

4.低年级“数与代数”的学段目标可以分解为()、()、()、()。

5.中年级儿童“数与代数”学习能力指标包括()、()、()、()、()。

6.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为此,人们公认他为现代发现教学的倡导者,在这之后,随着发现法教学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一种教学模式。

7. 中年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评估主要关注学生()的形成和对()学习的评价,应结合具体的情境,评价学生对图形基本性质的认识和空间观念的发展。

8.小学教材中()的概念是用相关联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商)一定或积一定来定义的。

教材一般会通过一些常见的(),联系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出正反比例的意义。

9. 高年级“空间与图形”教材内容的编排包括()、()、()、()。

10.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借助教师的(),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依靠自学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范式。

二、简答题1.小学低年级图形与变换的要求。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PPT课件教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PPT课件教案

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
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
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
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
着重要作用。

(五)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 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 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 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 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 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 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 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 心。
❖ 建模思想:简化的思想,量化的思想,函数 的思想,方程的思想,优化的思想,随机的 思想,抽样统计的思想。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
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模 型的方法来求得问题解 决的数学活动过程。 这一过程步骤如下:
观察实际情境 发现提出问题
修改
抽象成数学模型
得到数学结果
检验
不合乎实际
合乎实际 可用结果
40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节具有传统意义的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与分数内涵或外延相关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之后对于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而大小不变规律的发现与总结是学生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等相关知识的基础在分数知识结构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
一、《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相关内容
❖ 一个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 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三个学段: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 (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 (7~9年级)。
❖ 四个部分(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 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一、选择题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

既研究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 3、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3、按照我国比较传统的认识,将数学能力结构分为:(1)运算能力. (2)空间想象能力。

(3)数学观察能力。

(4)数学记忆能力. (5)数学思维能力。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分解为: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五大类。

有简单地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类.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呈现方式:1、情景呈现2、复习导入 3、直接呈现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2)、回旋式的组织形式3)多项式的组织形式 4)、反推式的组织形式7、弗莱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包括:(1)场所;(2)故事;(3)设计;(4)主题;(5)剪辑.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示型的教学方法2、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方法 3、自主型的教学方法9、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的:1、学生分析的内容 2、学生分析的任务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等四大领域.11、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一般是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12、学习评价的价值:(1)导向价值;(2)反馈价值;(3)诊断价值;(4)激励价值;(5)研究价值.1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1)、前期组织准备(2)、任务提出(3)、理解数学 (4)、学习评价.14、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四要素的构成方式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15、数学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1、生活化策略 2、操作性策略3、情境激疑策略4、知识迁移策略16、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儿童的经验,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儿童的思维水平等等。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后题答案第二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后题答案第二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后题答案第二版1. 下列算式中,运用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的是()[选择题] [单选题] *A、64×101B、125×66×8(正确答案)C、352×5×22. 去掉()末尾的0,这个数的大小就改变了。

[选择题] [单选题] *A、300(正确答案)B、6.80C、2.0203. 小方3分钟跳绳453下,小明2分钟跳286下,()的速度快。

[选择题] [单选题] *A、小方(正确答案)B、小明C、无法确定4. 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

()[选择题] [单选题] *A、99+1×23=100×23B、201×50=200×50+1C、75+34+66=75+100(正确答案)5. 把69900元改写成用“万元”作单位并精确到十分位的是()[选择题] [单选题] *A、6.9万元B、7万元C 、7.0万元(正确答案)6. 25×4÷25×4的结果是()。

[选择题] [单选题] *A、1B 、 4C、 16(正确答案)7. 117×3+117×7=117×(3+7),在计算时运用了( ) [单选题] *A乘法分配律(正确答案)B乘法结合录C乘法交换律8. 下列不是小数计数单位是()。

[选择题] [单选题] *A 、十分之一B、百分之一C、千(正确答案)9.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法 [单选题] *A加法B乘法C除法(正确答案)10. 已知4×▲一■×4=72,那么▲一■=( )。

[单选题] *A18(正确答案)B24C911. 计算25×4×125×8=(25×4)×(125×8),运用了()【填运算定律的名称】。

[单选题] *A乘法分配律B乘法结合律(正确答案)C乘法交换律12. 大于0.2而小于0.5的小数有()。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内容简介: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无论文本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体认、去再造、去落实。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

反思什么,如何反思,是这套丛书关注的焦点。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科的课程与教学遇到许多问题。

课程改革为我们开辟了大显身手的创新天地,学科教学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思想活跃,举措新颖、策略多样。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新课程不是幻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需要理论与实践作为支撑;新课程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突击,而是一个不断内化积淀的长期过程;新课程的实践不是纸上谈兵的部署,它需要一批批的志愿兵与生力军去冲锋陷阵。

让我们为新课程的崛起鸣锣开道,重塑教师新形象,重筑课程新文化,进一步焕发课程改革的勃勃生机!作者简介:孔企平曾经担任多年小学数学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目前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1 6年级)主编,曾担任多个国家级中小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主讲教授。

研究兴趣包括数学课程教材,数学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理论与案例分析,数学教学评价等。

曾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先后获理学学士学位(基础数学专业)和教育学硕士学位(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专业方向);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学习,并获哲学博士学位(数学教育专业方向)。

本书目录: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第一节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第二节就一轮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第三节近年来国际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第二章小学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第一节新课程的理念第二节新课程的目标体系第三节新教材的特点分析第三章小学数学学科的几个基本问题第一节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第三节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第四章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研究第一节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理论第二节什么是小学数学学习第三节小学数学学业习过程第四节小学数学学习的分类第五节转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第五章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研究第一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概述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第三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决策第六章数与代数的教学研究(上)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加强与削弱第二节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三节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七章数与代数的教学研究(下)第一节促进小学生数概念的发展第二节加减法的教学第三节乘除法的教学第八章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研究第一节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二节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三节空间与图形加强与削弱的内容第四节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第五节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基本策略第九章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研究第一节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改革第二节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三节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第十章解决问题与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第一节解决问题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第二节应用问题的教学改革第三节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研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The Theory of Primary Mathematical Course and Teaching课程编号:10093006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小学数学研究、教育概论、普通心理学后续课程: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总学分:3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总学时:54学时其中课内实践学时:16学时总体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形势和发展方向,掌握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具体包括:1、了解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正确认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

2、正确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确定、编排特点和分析方法,熟悉现行小学数学教材。

3、了解现代学习理论,以及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方式。

4、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方法、活动的组织、计划的拟定、实施和评价。

5、掌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教学的地位作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建议,具有一定的实际教学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意研究当前小学教育实际,广泛吸收小学教师的教学经验,充实教材内容,验证理论原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取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自学辅导、课例分析、情境模拟、讨论交流、课题研究等方法。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8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

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的特殊重要地位。

2、了解教学计划(或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改革特点。

3、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以及它与1992、2000年大纲的区别和联系。

4、了解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演变;理解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和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数学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小学数学,作为这一学科的基础阶段,更是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那么,小学数学课程究竟是什么?它又在教学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呢?让我们一同来探讨。

小学数学课程,简单来说,就是为小学生设计的一套系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和活动。

它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

在数与代数方面,小学生从最基础的数字认识、加减法运算开始,逐步深入到乘除法、小数、分数等知识的学习。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他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能,还开始理解数量关系和数学规律。

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则让孩子们对周围的空间有更清晰的认识。

从认识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到学习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孩子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锻炼。

统计与概率部分则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和随机意识。

这对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合理的决策和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与实践则强调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并非随意而为,而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它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在小学低年级,课程内容通常较为直观、形象,注重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内容逐渐抽象化、逻辑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小学数学课程在教学中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呢?首先,它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小学数学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对他们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学习资料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学习资料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一、选择题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

既研究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 3、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3、按照我国比较传统的认识,将数学能力结构分为:(1)运算能力。

(2)空间想象能力。

(3)数学观察能力。

(4)数学记忆能力。

(5)数学思维能力。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分解为: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五大类。

有简单地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类。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呈现方式:1、情景呈现2、复习导入 3、直接呈现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2)、回旋式的组织形式3)多项式的组织形式 4)、反推式的组织形式7、弗莱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包括:(1)场所;(2)故事;(3)设计;(4)主题;(5)剪辑。

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示型的教学方法2、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方法 3、自主型的教学方法9、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的:1、学生分析的内容 2、学生分析的任务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等四大领域。

11、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一般是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

12、学习评价的价值:(1)导向价值;(2)反馈价值;(3)诊断价值;(4)激励价值;(5)研究价值。

1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1)、前期组织准备(2)、任务提出(3)、理解数学(4)、学习评价。

14、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四要素的构成方式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15、数学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1、生活化策略 2、操作性策略3、情境激疑策略4、知识迁移策略16、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儿童的经验,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儿童的思维水平等等。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素养:懂数学价值对自己数学能力有信心有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学会数学交流学会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性质: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课程基本理念: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三,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四,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五,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

数感:只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符号意思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总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数学学科的任务,数学素养,和培养数学思维。

培养数学思维,一以数和形及其结构关系为思维对象,以数学语言和符号为载体,认识和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特点,概括性整体性相似性问题性。

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取向,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方案。

课程内容是指根据一定目标制定的某一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研究包括两方面,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呈现的方式。

课程内容选择依据,数学课程目标,学生发展需要,社会进步需要,数学自身发展。

(完整版)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完整版)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种科学!数学的基本特征: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生活性,现实性,体验性。

数学的发展过程: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只关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育活动中。

总体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小学数学学科的基本认识1、恩格斯曾对数学的属性作过如下的描述:数学就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种科学。

2、数学的基本特征:(1)理论的抽象性;(2)逻辑的严谨性;(3)应用的广泛性。

3、数学的发展过程:(1)、数学萌芽时期(远古~公元前5世纪)(2)、常量数学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17世纪)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撰写成的《几何原本》和《九章算术》,标志着古典的初等数学体系的形成。

(3)、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变量数学产生于17世纪,其标志有两个:一是解析几何的产生;二是微积分的建立。

17世纪上半叶,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将几何内容的课题与代数形式的方法相结合,在采用坐标法的同时,运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对象,从而产生了解析几何,这标志着变量数学时期的开始。

(4)、近代数学时期(19世纪)(5)、现代数学时期(20世纪)4、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1)生活性;(2)现实性;(3)体验性。

第二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1、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一)、“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是什么意思?答:教学大纲原名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批准的,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学科的教育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指明了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它们是教学质量评估、教材编写、教师进行教学以及考试命题的依据。

由此,我们可以从数学教学大纲或数学课程标准的变迁和发展来看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

2、、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1)、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前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了仿日本学制而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具体内容请看教材P11)第三节:《数学课程标准》概述1、《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2、《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①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②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③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④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标准(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统计与概率;(4)实践与综合运用。

第四节:小学数学课程资源1、小学数学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

没有对教材的深刻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理解、准确把握;没有对教材的“深入”,也就没有对教材的“浅出”。

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3)、分析研究教材中选配的练习题;(4)、分析教材中所渗透的思想方法;(5)、挖掘和分析教材的数学文化、德育、美育等非智力因素。

第二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第一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概述1、完成数学教学设计,教师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必须完成课程标准设置的要求。

针对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按照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2)形成设计意图。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形成科学、合理、实用、艺术化的设计意图。

这种设计是一种创造过程,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3)制定教学过程。

将设计意图转换为采用可操作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序地实施各个教学环节,拟定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促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达到既定目标。

教案具体如何设计请参照P30。

2、下面对上面提到的教案“三要素”分别作进一步的叙述:(1)、通常,教学目标有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

①远期目标可以是某一课程内容学习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可以是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②近期目标则是某一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中,或者某一学习环节(比如一节或几节课)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目标。

(2)、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分析教材内容,初步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参照课程标准,完善教学目标。

(3)、制定教学过程:请参照P36。

第二节: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1、小学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中有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本质属性的抽象。

概念反映的所有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总和,叫做这个概念的内涵。

适合于概念所指的对象的全体,叫做这个概念的外延。

2、小学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

小学数学中用到的定义方式有如下四种:属加种差定义;发生定义;外延定义;约定式定义。

3、小学数学概念的引入小学数学概念的引入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通过直观引入概念(2)、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概念(3)、在已有概念基础上引入概念概念引入应注意的问题:(1)、学习的必要性(2)、内容的实质性(3)、数量的适量性(4)、实例的趣味性4、数学概念的理解在引入数学概念后,学生要理解与掌握概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实质性的学习,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一般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1)、引导学生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2)、利用变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3)、变换本质属性的表达方式,从不同的侧面理解概念(4)、注意与相近的、易混的概念比较(5)、通过反面衬托(否定例证)揭示概念,加深对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认识第三节:小学数学规则教学设计1、小学数学规则之间的关系(1)、下位关系(2)、上位关系(3)、并列关系2、小学数学规则教学过程设计(具体的内容请看教材P50)规则教学一般有两种形式:例—规法;规一例法。

(1)、例—规法的教学是从若干例证中归纳出一般结论的教学,它的教学的基本步骤是:①回忆原有的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②提供丰富的例子引导发现,在这一环节,例证应尽量涵盖各种典型类别,以使学生发现规则和理解规则;③比较分析,概括规则;④利用正反例,明确规则的适用条件;⑤变式练习,巩固规则。

(2)、规—例法的教学是先给学生呈现规则,再用实例说明规则的教学。

呈现规则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直接陈述和推演式。

它的教学的基本步骤是:①复习旧知识,激活相关规则;②利用迁移,引入新规则;③呈现例证,支持新规则;④提供规则的正反例,理解规则;⑤尝试运用,巩固新规则。

第四节: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具体内容请看教材P55)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

下面举例说明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1、了解问题情境2、明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3、探求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求得解答并检验4、对数学问题进行回味和评价第三章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第一节: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方法1、小学数学教学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主要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操作实验法等。

(一)、启发式谈话法(1)、概念:启发式谈话法是教师使用谈话、问答的方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对所提问题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2)、注意问题:谈话前要先设计好所提的问题;谈话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吸引全班学生积极参加;谈话后教师要小结,使学生获得准确、完整的知识。

此外,还要注意创造谈话的民主气氛,可以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学生问、学生答。

以造成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二)、讲解法(1)、概念:讲解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结合适当的板书、板画,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数学概念、规则和规律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2)、注意问题:运用讲解法要求学生有一定听讲和理解能力,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能够从教师的讲述中记下要点。

要求教师能很好地组织教材;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讲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准确、精炼、生动;能正确运用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思维方法;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式讲解;注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并配以规范的板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讲解法常用于小学高年级。

(三)、练习法(1)、概念: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巩固知识和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并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注意问题:练习的目的要明确、层次要清楚、形式要多样、数量适当、时间安排合理、还要注意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有练习机会,并能及时反馈练习的效果。

(四)、演示法(1)、概念: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模型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2)、注意问题:要适当选用演示的教具;演示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演示的时机要恰当;演示前要给学生明确的观察和思考任务;演示时要与教师的讲解结合;演示后要及时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操作实验法(1)、概念:操作实验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掌握数学概念或规则的教学方法。

(2)、注意问题:课前要认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要亲自做几遍,摸清实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课前要学生准备好实验的器材;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方法和要求;实验时要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做好实验;实验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从中得出结论。

2、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效率。

第二节:小学生数学学习指导1、数学思维的分类(1)、数学思维方式按照思维活动的形式可以分成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类。

(2)、数学思维方式按照思维指向可以分成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类。

(3)、数学思维方式按照智力品质可以分成再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两类。

2、衡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数学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批判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

3、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1)、观察与实验(2)、分析与综合(3)、比较与分类(4)、抽象与概括(5)、归纳与猜想(6)、类比与联想4、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形式多样,可按学习组织的形式分为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可按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

新课程标准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