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寒夜》家庭悲剧的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何丹丹

学号:10011138

班级:10文13

论《寒夜》家庭悲剧的原因

摘要:《寒夜》以其细腻的笔法,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小家庭生活,深刻地反映了这个家庭的悲剧,抨击了造成该剧的黑暗与腐败的社会制度。

关键词:《寒夜》人物性格社会制度

《寒夜》作为巴金的最后一篇长篇小说,它所包含的悲剧内涵丰富、复杂、深刻,具有超越持定时空的永久魅力,对研究现代家庭悲剧根源有着积极的意义。作者通过细腻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来刻画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描写出了小职员汪文宣一家的悲剧。小说的创作时间跨越了抗战胜利前后将近两年时间,以抗战时期的国统区重庆为背景,濡染了浓厚的沉闷悲哀的色彩。“在《寒夜》中,作者只是要把他对生活的痛苦和孤独的感觉写出来,把‘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的想法表达出来。”a

本文将从小说的人物性格出发,来分析主人公家庭悲剧的形成原因。

一、汪文宣的软弱与对现实的忍受

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都是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学生,他们的理想是用自己的知识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但这个小小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是朦胧的。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困厄环境,使得他们的理想成为一个无法企及的梦,而当年那对满怀壮志、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恋人已不复存在。

“汪文宣是一个处于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迫害之下,在贫困、潦倒、疾病、歧视的境遇里挣扎而终于走到社会的绝路的小知识分子的典型。”b他是儿子、丈夫、父亲,这些身份要求他必须成为家庭经济和精神的主导角色。他也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来让家人在经济上没有烦恼,扮演好“强者”的角色,从而拥有男人的面子和价值。母亲希望他能将妻子收拾得服服帖帖,而妻子则希望他能妇唱夫随,摆脱现实的束缚,跟着她一起创办教育。但是,为了家人的生活,他只能做文字校对从事公司最底层的工作,忍受别人的嘲笑和厌恶。在妻子和母亲的矛盾中,他既怕伤了母亲,又怕伤了妻子。几年里,他整日以战战兢兢的心情对待不断的家庭纷争,婆媳不和的状况使得他所受到的压力越来越严重。经济和精神的双重

a乔世华《论解放后巴金对<寒夜>的阐释和修改》[J]. 陈思和、辜也平主编《巴金:新世纪的阐释》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

压力把他本该是顶梁柱的成年男性退化成了一个无能无助的孩子,面对母亲的训斥、妻子的可怜、儿子的漠视,他只能用“我不中用”四个字来逃脱男权文化下的性别使命。而正是他这种软弱与忍受的性格,使得母亲与妻子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家庭破裂。

《寒夜》突出表现了“汪文宣在家庭纠纷中的为难处境,以致给他带来无法排解的精神上的沉重负担,其根本原因在于塑造汪文宣的性格。这是一个既屈从于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懦弱性格,又妄图将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调合起来的时代的落伍者。”c汪文宣一方面迁就母亲的封建思想,另一方面又迁就妻子资产阶级思想。他认为,只要自己忍受一下,她们就能和平共处,而这两种思想也就会协调。

汪文宣是大革命后的知识分子,抗战前期他的生活是在学校和温暖的家中度过的,这样的生活造就了他善良软弱的性格。社会制度的黑暗迫使他的性格被扭曲成了安分守己、忍辱苟安、委曲求全。他的性格和命运代表了旧社会制度下千千万万贫苦知识分子的普遍命运。忍受是他这种软弱性格最突出的表现和集中地反映。他不满周围人的蝇营苟合,却没有反抗现实的勇气,只是默默地一次又一次地忍受一切生活艰辛和精神困苦,忍受一切不公平的待遇。最终,便在重病中,被局方因没有利用价值而一脚踢开,于贫困交迫中吐尽了“卖命”的最后一口血,在别人欢呼抗战胜利中悲惨地死去。

二、曾树生个性心理的矛盾

曾树生的言论、行动和她的内心世界有时和谐统一,有时却又那么充满矛盾和斗争。个性心理的不断冲突,最终铸成了她的悲剧性,以及这个家庭的悲剧。

作为女性,按照中国的传统意识来说,曾树生作为人妻,应凡事以丈夫为中心,相夫教子;作为儿媳,应唯婆婆马首是瞻,低眉顺眼。在家中,尽到自己的本分,做一个合乎标准的配角。但是,她年轻漂亮,不甘屈服于命运的摆布,所以她渴望过好一点的生活;同时她又是一个喜欢热闹,还有点虚荣心,不耐寂寞的女人,这就加深了她思想感情上的矛盾和苦恼。因此,她始终保持着更好的“生存”的欲望,从未放弃追求自由与幸福。

曾树生与婆婆之间,始终如战火般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而支撑曾树生十几年的,是她与汪文宣爱情的力量。她看到醉酒游逛的丈夫,便不顾自己的赌气搀

扶他回家。她为了在家悉心照料发疟疾的丈夫,就断绝了与外交往,对于婆婆的吵闹辱骂处处忍让。可是她在经营爱情的道路上还是做了个逃兵,没有坚决勇敢地捍卫自己的爱情。她喜欢和上司去咖啡店,喜欢跳舞,这些活动占用了她太多的精力,竟使她抽不出时间来陪生病的丈夫。她说“:我爱动,爱热闹,我需要过热情的生活。”可是回到家却恰恰相反,她感到冰冷、寂寞、苦恼,空虚。她觉得在家里多待一刻也不可能。面对着这个已失去了昔日朝气和热情,变得只会唉声叹气,永远一副可怜相的病入膏肓的丈夫,她的内心有着无尽的恐惧和压抑。她无法接受汪文宣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无法满足她的现状。家对她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她感到极度苦闷和压抑。

她要救出自己,为自己的幸福和自由着想,去奋力挣扎。她再也不甘心和汪文宣过那种清贫的日子。在所有的现实面前,她对爱情没有经受住考验。她心中无比爱着汪文宣,可是,却推不开爱情路上的绊脚石。她对爱情不够坚决,勇敢。最后,当她意识到自己最爱的还是汪文宣,克服重重困难回到重庆来找他,迎接她的只有“人去楼空”的悲伤和惆怅。她与汪文宣已阴阳相隔,难续爱情。曾树生任性而自尊,聪明而爱虚荣,追求物质享受,因此她不失时机地会去寻找生活所能提供的一切幸福,寻找她所需要的阳光、快活。她这时追求的已不是为教育而献身的理想,她所追求的是物质的满足,是能和她共进咖啡厅、共进舞厅的有钱有势的人。可是她却不能做到不择手段地得到这些,她还会时常感到自责和愧疚。她的内心是矛盾的。比如她和陈主任的交往,即使陈主任喜欢她并诱惑她,在她与汪文宣正式脱离夫妻关系之前,她没有逾越传统道德底线半步。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结束那种漫无边际的沉闷生活,曾树生既被文雅、富有的年轻上司所吸引,又抗拒着他对自己的诱惑,她要坚守为人之妻的信义。其实她始终在内心的坚守和外来的诱惑之间徘徊。只是她没有抵制住诱惑,酿成了婚姻上的悲剧。

三、汪母对旧道德的恪守

汪文宣的母亲曾念过书,但“受的是晚清国民教育,学到的是礼教的妇德”d。她是个勤劳而又自私、顽固、保守的女人。汪母的思想深处有着一套牢不可破的封建思想, 她认为女人的责任是管家,她自然无法接受自由恋爱和新式女人。她说:“我十八岁嫁到汪家来,三十几岁了,我当初做媳妇,哪里是这个样

d河村昌子《民国时期的中国女子教育状况与巴金的<寒夜>》[J]. 陈思和、辜也平主编《巴金:新世纪的阐释》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