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精编版)

合集下载

测定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测定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测定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1.1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涂料、油墨、清漆、罩光漆及其除颜料之外组分液态下密度的试验方法。

1.2 为得到更高的精度,当试验无颜料材料(干性油、清漆、树脂和相关材料)时,可用试验方法D 1963测定相对密度和密度。

1.3 本标准未说明其应用时有关的全部安全问题。

在使用本标准前,使用者有责任制定相应的安全和保健措施,并明确所限制的适用范围。

有关特殊安全预防措施的陈述见8.1.1。

2 参考文件2.1 ASTM标准D1193 试剂水规格D1963 测定干性抽、清漆、树脂和相关材料25℃/25℃密度的试验方法D 4052 用数字式密度计测定液体密度和相对密度的试验方法E180 确定工业化学品的ASTM试验和分析方法精密度的规程E 691 确定试验方法精密度的实验室间试验的实施规程3 术语3.1 定义3.1.1 密度物料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在本方法中以在规定温度下液体每毫升多少克表示;或者以每U.S加仑多少磅(英制)表示。

在没有其它温度规定的情况下即默认为25℃。

3.1.2 相对密度在规定温度下,物料单位体积的质量与同样温度同样体积蒸馏水的质量之比。

4 方法概述4.1 用蒸馏水在各个温度下(表1)准确已知的绝对密度来标定容器体积。

再测定涂料液体组分装入同一容器后,在标准温度(25℃)或在一个一致同意的温度下的质量。

计算在规定温度下组分密度,以每毫升的克数表示或以每加仑的磅敷表示。

表 1 水的绝对密度(g/mL) 温度/℃密度温度/℃密度150.999127230.997566160.998971240.997324170.998772 250.997072180.998623260.996811190.998433270.996540 200.998231280.996260210.998020290.995972220.997798 300.9956845 意义和用途5.1 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

油漆检测标准

油漆检测标准

性能检测标准1 附着力"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 1720-1979 〔1989 〕〕"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T 5210-2006 〕〔ISO 4624:2002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9286-1998 〕"用胶带试验测定附着力"〔ASTM D3359-2008 〕2 外观和透明度"清漆、清油及稀释剂外观和透明度测定法"〔GB/T 1721-2008 〕3 颜色"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 〔GB/T 1722-1992 〕"透明液体加氏颜色等级评定颜色第1 局部:目视法"〔GB/T 9281.1-2008 〕/ (ISO 4630-1:2004)"透明液体以铂- 钴等级评定颜色第1 局部:目视法"〔GB/T 9282.1-2008 〕/ (ISO 6271-1:2004)"透明液体的颜色〔铂钴法〕"〔ASTM D1209-2005 〕4 粘度"涂料粘度测定法"〔GB/T 1723-1993 〕"胶粘剂粘度的测定"〔GB/T 2794-1995 〕" 涂料黏度的测定斯托默黏度计法"〔GB/T 9269-2009 〕5 流出时间"色漆和清漆用流出杯测定流出时间"〔GB/T 6753.4-1998 〕6 细度"涂料细度测定法"〔GB/T 1724-1979 〔1989 〕〕"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细度的测定" 〔GB/T 6753.1-2007 〕〔ISO 1524:2000 〕7 不挥发物含量"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 1725-2007 〕/ 〔ISO 3251:2008 〕"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2793-1995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5 〕8 遮盖力"涂料遮盖力测定法"〔GB/T 1726-1979 〔1989 〕〕9 枯燥时间"漆膜、腻子膜枯燥时间测定法"〔GB/T 1728-1979 〔1989 〕〕"涂料外表枯燥试验小玻璃球法"〔GB/T 6753.2-1986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6 〕10 摆杆硬度"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 〔GB/T 1730-2007 〕"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ISO 1522:2006 〕11 柔韧性"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31-1993 〕12 耐冲击性"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GB/T 1732-1993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 耐冲击性试验) 第1 局部:落锤试验( 大面积冲头) "〔GB/T 20624.1-2006 〕/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耐冲击性〕试验第1 局部:落锤试验〔大面积冲头〕"〔ISO 6272-1:2002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 耐冲击性试验) 第2 局部:落锤试验( 小面积冲头) "〔GB/T 20624.2-2006 〕/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耐冲击性〕试验第2 局部:落锤试验〔小面积冲头〕"〔ISO 6272-2:2002 〕"有机涂层抗快速变形〔冲击〕的试验"〔ASTMD2794-1993(2004) 〕13 耐水性"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 1733-1993 〕"色漆和清漆耐水性的测定浸水法"〔GB/T 5209-1985 〕14 耐热性"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GB/T 1735-2009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6 〕15耐湿热性"漆膜耐湿热性测定法"〔GB/T 1740-2007 〕16 灰分"色漆和清漆颜料含量的测定第2 局部:灰化法"〔GB/T 1747.2-2008 〕(ISO 14680-2:2000)17 腻子膜柔韧性"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48-1979 〔1989 〕〕18 稠度"厚漆、腻子稠度测定法"〔GB/T 1749-1979 〔1989 〕〕19 回粘性"漆膜回粘性测定法"〔GB/T 1762-1980 〔1989 〕〕20 耐磨性"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GB/T 1768-2006 〕〔ISO 7784-2:1997 〕"涂料耐磨性测定落砂法"〔GB/T 23988-2009 〕"落砂法测定有机涂层耐磨性"〔ASTM D 968-2005 〕21 打磨性"涂膜、腻子膜打磨性测定法"〔GB/T 1770-2008 〕22 耐盐雾性"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 1771-2007 〕〔ASTM B117-2007 〕23人工老化"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滤过的氙弧辐射"〔GB/T 1865-2009 〕"色漆和清漆涂层的人工气候老化曝露曝露于荧光紫外线和水"〔GB/T 23987-2009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方法"〔GB/T 14522-2008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三局部:荧光紫外灯"〔GB/T 16422.3-1997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荧光紫外灯〕试验方法"〔GB/T 16585-1996 〕"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试验方法"〔GB/T 18244-2000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方法——第三部:荧光UV 灯"〔ISO 4892-3:2006 〕"色漆和清漆涂层的人工老化——暴露于荧光紫外线和水"〔ISO 11507:2007 〕"非金属材料暴露用紫外荧光设备的操作"〔ASTM G154-2006 〕"汽车外饰材料加速暴露用紫外荧光凝露设备"〔SAE J2020-2003 〕24 邵氏硬度"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 邵氏硬度) "〔GB/T 2411-2008 〕25 耐干热性"家具外表漆膜耐干热性测定法"〔GB/T 4893.3-2005 〕26 闪点"闪点的测定快速平衡闭杯法" 〔GB/T 5208-2008 〕(ISO 3679:2004)27 耐砂浆性"铝合金建筑型材第5 局部氟碳漆喷涂型材"〔GB 5237.5-2008 中5.4.10 〕28 铅笔硬度"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GB/T 6739-2006 〕〔ISO 15184:1998 〕"用铅笔试验测定漆膜硬度"〔ASTM D3363-2005 〕29 弯曲试验"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圆柱轴〕" 〔GB/T 6742-2007 〕〔ISO 1519:2002 〕" 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 锥形轴) "〔GB/T 11185-2009 〕30酸值"塑料用聚酯树脂、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局部酸值和总酸值的测定"〔GB/T 6743-2008 〕〔ISO 2114:2000 〕31 漆基皂化值"色漆和清漆用漆基皂化值的测定滴定法" 〔GB/T 6744-2008 〕〔ISO 3681:1996 〕32 密度"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GB/T 6750-2007 〕〔ISO 2811-1:1997 〕密度"液态胶粘剂密度的测定方法重量杯法"〔GB/T 13354-1992 〕密度"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2 局部:密度的测定"〔GB/T 13477.2-2002 〕33 贮存稳定性"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GB/T 6753.3-1986 〕34 涂刷性"涂料产品的大面积刷涂试验"〔GB/T 6753.6-1986 〕35 全锌含量"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A 〕36 金属锌含量"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B 〕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HG/T 3668-2000 "富锌底漆"中5.13 、"锌粉颜料和富锌涂料干漆膜中金属锌的含量的测定"〔ASTM D6580-2000 〕37 流挂性"色漆流挂性的测定"〔GB/T 9264-1988 〕38 耐洗刷性" 建筑涂料涂层耐洗刷性的测定"〔GB/T 9266-2009 〕39 最低成膜温度"涂料用乳液和涂料、塑料用聚合物分散体白点温度和最低成膜温度的测定"〔GB/T 9267-2008 〕/ "塑料聚合物分散体白点温度和最低成膜温度的测定" (ISO 2115 ∶1996)40 乳胶漆耐冻融性"乳胶漆耐冻融性的测定"〔GB/T 9268-2008 〕41 体积固体含量" 色漆和清漆通过测量干涂层密度来测定涂料的不挥发物体积百分率"〔GB/T 9272-2007 〕〔ISO 3233:1998 〕42 漆膜无印痕试验"漆膜无印痕试验"〔GB/T 9273-1988 〕43 耐冷液性"家具外表耐冷液测定法"〔GB/T 4893.1-2005 〕44 耐液体介质性"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GB/T 9274-1988 〕45 耐碱性" 建筑涂料涂层耐碱性的测定"〔GB/T 9265-2009 〕"海港工程混凝土构造防腐蚀技术规"〔JTJ 275-2000 中附录C.1 〕46 耐油性"漆膜耐油性测定法"〔HG/T 3343-1985 〕47 绝缘漆耐油性"绝缘漆漆膜耐油性测定法"〔HG/T 3857-2006 〕48 巴克霍尔兹压痕试验"色漆和清漆巴克霍尔兹压痕试验"〔GB/T 9275-2008 〕/ 〔ISO 2815:2003 〕49 耐划痕性"色漆和清漆划痕试验" 〔GB/T 9279-2007 〕/ 〔ISO 1518:1992 〕50 耐码垛性"色漆和清漆耐码垛性试验" 〔GB/T 9280-2008 〕/ 〔ISO 4622:1992 〕51 漆基软化点"色漆和清漆用漆基软化点的测定环球法"〔GB/T 9284-1988 〕52 杯突试验"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 〔GB/T 9753-2007 〕/ 〔ISO 1520:2006 〕53 光泽"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 °、60 °85 °镜面光泽的测定" 〔GB/T 9754-2007 〕/ 〔ISO 2813:1994 〕54 铅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1 局部:铅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T 9758.1-1988 〕"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C 〕55 镉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4 局部:镉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和极谱法"〔GB/T 9758.4-1988 〕"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E 〕56 六价铬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五局部:液体色漆的颜料局部或粉末状色漆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GB/T 9758.5-1988 〕"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五局部:液体色漆的颜料局部或粉末状色漆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ISO 3856.5:1984 〕57 铬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6 局部:色漆的液体局部中铬总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GB/T 9758.6-1988 〕58 汞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7 局部:色漆的颜料局部和水可稀释漆的液体局部的汞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GB/T 9758.7-1988 〕59 铁含量"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D 〕60 耐沾污性"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GB/T 9780-2005 〕61 酸性盐雾试验"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 10125-1997 〕"人造环境中的腐蚀试验盐雾试验"〔ISO 9227:2006 〕62 船舶漆耐盐水性"船舶漆耐盐水性的测定盐水和热盐水浸泡法"〔GB/T 10834-2008 〕63 漆膜颜色"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一局部:原理"〔GB/T 11186.1-1989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二局部:颜色测量"〔GB/T 11186.2-1989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三局部:色差计算"〔GB/T 11186.3-1989 〕"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GB/T 9761-2008 〕/ "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 (ISO 3668:1998)64 总铅含量"色漆和清漆总铅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13452.1-1992 〕65 漆膜厚度"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 13452.2-2008 〕/ (ISO 2808:2007)66 丝状腐蚀试验"色漆和清漆钢铁外表上涂膜的耐丝状腐蚀试验"〔GB/T 13452.4-2008 〕"色漆和清漆耐丝状腐蚀的测定第1 局部: 钢构造" (ISO 4623-1:2000)67 粉末涂料烘烤时质量损失"粉末涂料第7 局部:烘烤时质量损失的测定法"〔GB/T 21782.7-2008 〕/ 〔ISO 8130-7:1992 〕68 拉伸性能"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528-1998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9 〕69 粘结强度"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7 、8 〕"海港工程混凝土构造防腐蚀技术规"〔JTJ 275-2000 中附录C.3 〕70 撕裂强度"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0 〕71 定伸时老化"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1 〕72 加热伸缩率"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2 〕73 低温柔性"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3 〕74 低温弯折性"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4 〕75 不透水性"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5 〕76 电阻率"石油罐导静电涂料电阻率测定法"〔GB/T 16906-1997 〕77 胶化时间"热固性粉末涂料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GB/T 16995-1997 〕78 二异氰酸酯单体含量" 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异氰酸酯树脂中二异氰酸酯单体的测定"〔GB/T 18446-2009 〕79 玻璃化温度"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2 局部: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GB/T 19466.2-2004 〕/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 2 局部: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ISO 11357-2:1999 〕"色漆和清漆用漆基—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ISO 16805:2003 〕80 异氰酸酯基含量"聚氨酯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基含量的测定"〔HG/T 2409-1992 〕81 脱漆剂脱漆效率"脱漆剂脱漆效率测定法"〔HG/T 2881-1997 〕82 催干剂催干性能"催干剂催干性能测定法" 〔HG/T 2882-1997 〕83 击穿强度"绝缘漆漆膜击穿强度测定法"〔HG/T 3330-1980 〔1985 〕〕84 体积电阻、外表电阻"绝缘漆漆膜体积电阻系数和外表电阻系数测定法"〔HG/T 3331-1978 〕85 电泳漆电导率"电泳漆电导率测定法"〔HG/T 3335-1977 〔1985 〕〕86 电泳漆泳透力"电泳漆泳透力测定法"〔HG/T 3336-1977 〔1985 〕〕"电泳漆泳透力测定法〔钢管法〕"〔HG/T 3339-1979 〔1985 〕〕87 吸水率"漆膜吸水率测定法"〔HG/T 3344-1985 〕88 绝缘漆吸水率"绝缘漆漆膜吸水率测定法"〔HG/T 3856-2006 〕89 水分"稀释剂、防潮剂水分测定法"〔HG/T 3858-2006 〕90 白化性"稀释剂、防潮剂白化性测定法"〔HG/T 3859-2006 〕91 挥发性"稀释剂、防潮剂挥发性测定法"〔HG/T 3860-2006 〕92 胶凝数"稀释剂、防潮剂胶凝数测定法"〔HG/T 3861-2006 〕93 涂层耐冻融循环性"建筑涂料涂层耐冻融循环性测定法"〔JG/T 25-1999 〕94 抗氯离子渗透性"海港工程混凝土构造防腐蚀技术规"〔JTJ 275-2000 中附录C.2 〕95 粒度分布"粉末涂料第13 局部:激光衍射法分析粒径分布"〔ISO 8130-13:2001 〕〔GB/T 21782.13-2009 〕96 流动性"粉末涂料第5 局部: 粉末/ 空气混合物流动特性的测定" (ISO 8130-5:1992)97 异氰酸酯单体含量"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异氰酸酯树脂中单体二异氰酸酯的测定"〔ISO 10283:2007 〕98 VOC 含量"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那么"〔GB/T 9722-2006 〕"色漆和清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含量的测定差值法"〔GB/T 23985-2009 〕(ISO 11890-1:2007)"色漆和清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3986-2009 〕(ISO 11890-2:2006)"色漆和清漆低VOC 乳胶漆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罐VOC) 含量的测定"〔GB/T 23984-2009 〕〔ISO 17895:2005 〕99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凝胶渗透色谱(GPC) —第1 局部:四氢呋喃(THF) 作为洗脱剂"〔ISO 13885-1:2008 〕100 MEQ 值"色漆、清漆和清基水性涂料和漆基MEQ( 毫克当量) 值的测定"〔ISO 15880:2000 〕101 含水量"气相色谱法测水稀释性涂料含水量"〔ASTM D3792-2005 〕102 耐溶剂擦拭性"用溶剂擦拭法测定硅酸乙酯〔无机〕富锌底漆的耐MEK 擦拭性"〔ASTM D4752-2003 〕"采用溶剂擦拭法测定有机涂料耐溶剂擦拭性"〔ASTM D5402-2006 〕"涂料耐溶剂擦拭性测定法"〔GB/T 23989-2009 〕103 残留单体含量"毛细柱气相色谱法测定〔苯丙〕乳液中残留单体的含量"〔ASTM D4827-2003 〕104 T 弯"预涂漆试板涂层弯曲试验方法"〔ASTM D4145-83 〔2002 〕〕"卷材涂料试验方法第7 局部:弯曲时涂层抗开裂试验〔T 弯试验〕"〔DIN EN 13523-7-2001 〕105 抗石击性"试验方法标准涂层抗石击性"〔ASTM D 3170-03 〕" Erichsen 抗石击性测试仪规"〔VDA 621427 〕"外表涂层耐石击性试验"〔SAE J400-2002 〕106 涂料鉴定"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那么"〔GB/T 6040-2002 〕107 金属元素含量"化学试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那么"〔GB/T 9723-2007 〕108 化学元素含量"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通那么"〔GB/T 15337-2008 〕109 比照率"白色和浅色漆比照率的测定"〔GB/T 23981-2009 〕110 抗粘连性"木器涂料抗粘连性测定法"〔GB/T 23982-2009 〕111 耐黄变性"木器涂料耐黄变性测定法"〔GB/T 23983-2009 〕112 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含量"涂料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3990-2009 〕113 可溶性有害元素含量"涂料中可溶性有害元素含量的测定"〔GB/T 23991-2009 〕114 氯代烃含量"涂料中氯代烃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3992-2009 〕115 甲醛含量"水性涂料中甲醛含量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 23993-2009 〕116 施工性( 重涂适应性) GB/T 6748-2008 中5.14 ;GB/T 9755-2001 中5.4 ;HG/T 2592-94 中6.3 ;JG/T 3049-1998 中5.5 HG/T 3346-1999 中4.9117 初期枯燥抗裂性GB/T 9779-2005 中5.6 ;JG/T 24-2000 中6.8118 容器中状态GB 9755-2001 中5.3 ;HG/T 2594-94 中6.1 ;JG/T 3049-1998 中5.4 119 鲜映性GB/T 13492-92 中5.15 120 渗色性( 耐硝基漆性)GB/T 13493-92 中4.18 ;HG/T 2009-91 中4.9 ;HG/T 2576-94 中附录C ;HG/T 2594-94 中6.8 ;HG 2239-91 中4.11 ;HG/T 3354-1987 中3.9121 筛余物HG/T 2006-2006 中5.5122 溶剂可溶物中硝基HG/T 2277-92 中4.14 ;HG/T 2592-94 中6.12123 溶剂可溶物组成HG/T 2594-94 中附录C124 适用期HG/T 2661-95 中4.16 ;HG/T 2884-1997 中4.9 ;HG/T 3668-2000 中5.9 125 白度JC/T 423-91 中5.8126 耐干擦性JC/T 423-91 中5.12127 溶解性HG/T 3380-1987 中3.3128 混合性HG/T 2884-1997 中4.5129 透水性GB/T 9779-2005 中5.9130 苯酐含量HG/T 2453-93 中6.14 ;HG/T 2576-94 中附录D131 不粘胎枯燥时间GA/T 298-2001 中6.1.5132 玻璃珠撒布试验GA/T 298-2001 中6.1.13133 玻璃珠结实附着率GA/T 298-2001 中6.1.14134 环氧树脂检验HG/T 2884-1997 中4.13 ;HG/T 3668-2000 中5.14135 耐砂浆性HG/T 3792-2005 中5.19136 溶剂可溶物氟含量HG/T 3792-2005 中附录B137 树脂中PVDF 树脂含量HG/T 3793-2005 中附录A138 动态抗开裂性JG/T 157-2004 中附录B139 泳透力HG/T 3952-2007 中5.4.2.7140 L- 效果HG/T 3952-2007 中5.4.2.8141 Gel 分率HG/T 3952-2007 中5.4.3.12142 热稳定性"颜料在烘干型漆料中热稳定性的比较"〔GB/T 1711-1989 〕143 密度"颜料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GB/T 1713-2008 〕/ "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0 局部: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ISO 787-10:1993)144 水悬浮液pH 值"颜料水悬浮液pH 值的测定"〔GB/T 1717-1986 〕145 颜色"颜料颜色的比较"〔GB/T 1864-1989 〕146 水溶物"颜料水溶物测定冷萃取法"〔GB/T 5211.1-2003 〕"颜料水溶物测定热萃取法"〔GB/T 5211.2-2003 〕147 105 ℃挥发物"颜料在105 ℃挥发物的测定"〔GB/T 5211.3-1985 〕148 装填体积和表观密度"颜料装填体积和表观密度的测定"〔GB/T 5211.4-1985 〕149 颜料耐性"颜料耐性测定法"〔GB/T 5211.5-2008 〕150 水溶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颜料水溶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的测定"〔GB/T 5211.11-2008 〕(ISO 787-13:2002) 151 水萃取液电阻率"颜料水萃取液电阻率的测定"〔GB/T 5211.12-2007 〕152 水萃取液酸碱度"颜料水萃取液酸碱度的测定"〔GB/T 5211.13-1986 〕153 筛余物"颜料筛余物的测定机械冲洗法"〔GB/T 5211.14-1988 〕"颜料筛余物的测定水法手工操作"〔GB/T 5211.18-1988 〕"颜料筛余物测定法"〔HG/T 3852-2006 〕154 吸油量"颜料吸油量的测定"〔GB/T 5211.15-1988 〕155 消色力"白色颜料消色力的比较"〔GB/T 5211.16-2007 〕〔ISO 787-17:2002 〕156 白色颜料比照率"白色颜料比照率〔遮盖力〕的比较"〔GB/T 5211.17-1988 〕157 遮盖力"颜料遮盖力测定法"〔HG/T 3851-2006 〕158 相对着色力和冲淡后颜色"着色颜料的相对着色力和冲淡色的测定目视比较法"〔GB/T 5211.19-1988 〕159 易分散程度"颜料易分散程度的比较振荡法"〔GB/T 9287-1988 〕160 相对着色力、相对散射力"着色颜料相对着色力和白色颜料相对散射力的测定光度计法"〔GB/T 13451.2-1992 〕161 干粉耐热性"颜料干粉耐热性测定法"〔HG/T 3853-2006 〕162 流动度"颜料流动度测定法"〔HG/T 3854-2006 〕163 二氧化钛含量GB/T 1706-2006 中7.1164 硫酸钡和总锌量GB/T 1707-1995 中5.1165 氧化锌含量GB/T 1707-1995 中5.2 、GB/T 3185-92 中5.1166 总铁含量GB/T 1863-2008 中8.1167 铬酸铅GB/T 1863-2008 中8.7168 总钙量GB/T 1863-2008 中8.8169 有机着色物存在GB/T 1863-2008 中8.9170 总铅含量GB/T 3184-2008 中6171 金属物含量GB/T 3185-92 中5.2172 氧化铅含量GB/T 3185-92 中5.3.1173 锰的氧化物含量GB/T 3185-92 中5.4.1174 氧化铜含量GB/T 3185-92 中5.5.1175 二氧化硅含量HG/T 3007-1999(2007) 中5.3 ;HG/T 3006-86(2007) 中2.2176 氧化钡含量HG/T 3007-1999(2007) 中5.1177 三氧化二硼含量HG/T 3007-1999(2007) 中5.2178 水可溶分HG/T 3007-1999(2007) 中5.4179 盐酸不溶物含量GB/T 3185-92 中5.6180 灼烧减量GB/T 3185-92 中5.7 ;HG/T 2248-91 中5.5 181 干粉白度182 油膜白度。

涂料密度测定原理及方法

涂料密度测定原理及方法

涂料密度测定原理及方法在涂料工业中,密度是一个关键性质,它不但用于质量掌控,还可以帮忙优化涂料的性能。

通过测定涂料的密度,我们可以了解涂料的配料准确性、质量稳定性,以及涂料在施工时单位容积能够掩盖的面积。

本文将深入探讨密度在涂料工业中的紧要性以及密度测试的原理和方法。

密度的紧要性密度是涂料工业中一个至关紧要的物性参数,具有多重紧要作用:测定涂料的密度有助于掌控产品的质量。

通过比较实际密度与预期密度,可以发现潜在的配料错误或生产问题,确保每批产品的全都性。

密度测试还有助于确保涂料生产中的配料准确性。

准确的配料是生产高质量涂料的关键,由于不正确的成分比例可能会导致产品性能下降。

密度对于涂料的性能优化也至关紧要。

通过调整密度,可以转变涂料的流动性、遮盖力和施工性能,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了解涂料的密度可以帮忙涂料施工人员计算每单位容积可以掩盖的面积,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料子利用率。

密度测试原理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通常以克/毫升(g/mL)或克/立方厘米(g/cm³)表示。

在涂料工业中,密度通常使用比重瓶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测定。

依据GB/T6750的规定,密度测试的一般原理如下:校准比重瓶:首先,需要使用蒸馏水来校准比重瓶。

这是为了确保比重瓶的精准明确性和准确性。

用涂料替代水:接下来,将涂料替换蒸馏水,以测定涂料的密度。

这是通过在比重瓶中加入肯定体积的涂料并记录质量来完成的。

计算密度:最终,通过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涂料的密度:密度(g/mL)=涂料的质量(g)/涂料的体积(mL)这个计算得出的值将给出涂料的密度,通常以g/mL表示。

测试方法密度测试是一个相对简单但需要高度精准明确性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执行密度测试的基本步骤:比重瓶需要进行充足的清洗和干燥,以确保没有任何残留物影响测试结果。

使用蒸馏水对比重瓶进行校准。

这是确保比重瓶准确度的紧要步骤,由于后续测试的准确性倚靠于此。

将肯定体积的涂料注入比重瓶,确保填充均匀,没有气泡或液面不平。

油墨密度的测量实验指导书

油墨密度的测量实验指导书

实验项目名称:油墨密度的测量实验项目性质:一般实验所属课程名称:印刷色彩学实验打算学时:3一、实验目的密度测量是印刷出版行业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测量方式,不管是在印前设计,仍是在印刷车间,和在样品质量的分析进程中,都离不开密度测量。

本实验的目的利用测色仪器来获取颜色的密度。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用密度计来获取颜色样品的密度值。

实验前要对实验进行预习,明确技术要求、内容;实验中要认真、严肃、踊跃、主动,联系课堂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实验后要认真总结,依照要求写实验报告并回答试探题。

三、实验要紧仪器设备和材料爱色丽500系列分光密度仪(见图)颜色样品(印刷色谱)。

图关于爱色丽500系列分光密度仪的介绍与利用。

OFF:关闭电源。

ON/DEN:打开电源,同时选择“密度”测量功能。

DOT:选择“网点功能”NULL:归零按键,利历时需与READ同时按READ:测量按键Bat:电池电力不足指示,会有“←”显现:刻度校正用调整孔四、实验方式、步骤及结果测试(一)刻度校正。

1.利用所附之校正片,找到CAL格,测量正中央密度,假设超过标准值(+-)以上,那么需做校正2.校正时,利用所附小螺丝刀,插入孔内,顺时针为增加密度,逆时针为降低密度4.重复归零校正与刻度校正,直到稳固为止。

(二)归零。

1.电源关闭超过一秒钟以上,要从头做归零。

2.步骤如下:(1)选择测量密度(ON/DEN)(2)将底片从测量小光桌移开(3)按下测量臂,同时按NULL与READ键(4)压住两键直到光源熄灭,荧幕显现000为止(三)测量密度步骤。

1.选择DEN键,荧幕上显现小数点“.”2.依(二)步骤归零,将底片置于小光桌上方,药膜面朝上3.按下测量臂,并按READ键直到光源熄灭,数字固定为止。

现在显示的数字即为油墨的密度值。

五、实验报告要求详细记录不同颜色样品的密度值大小。

六、试探题1.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大小反映了什么?密度和那些因素有关系?答:用印刷油墨量的大小来表示密度。

涂料密度的检测方法

涂料密度的检测方法

密度的测定QB8004-2002本标准规定了使用金属比重瓶在规定的温度下测定涂料密度的方法,以克/毫升表示。

本标准适用于静止时能够消泡的油性涂料密度的测定。

本标准引用GB/T6750-86《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eqvISO2811:1974。

1.设备及用品:金属比重瓶;天平:精确到0.2mg;温度计:分度为0.1℃,精确到0.2℃;水浴或恒温室:能够保持在试验温度的±0.5℃的范围内。

2.比重瓶的校准2.1在试验前,用蒸发后不留下残余物的溶剂清洗比重瓶,且将它干燥;将比重瓶放置至室温,并将它称重m1(精确到0.2mg)。

2.2在低于试验温度(23±0.5℃)不超过1℃的温度下,在比重瓶中注满纯水。

2.3盖上比重瓶,使留有溢留口开口,严格注意防止在比重瓶中产生气泡。

2.4将比重瓶放置在恒温室或水浴中,直至瓶的温度和瓶中所含物的温度恒定为止。

用有吸收性的材料彻底擦干比重瓶的外部。

2.5不再擦去继后的任何物质。

2.6立即称量该注满纯水的比重瓶m2(精确到0.2mg)。

2.7比重瓶容积的计算按式(1)计算比重瓶的容积V(以ml表示):m2-m1V =────ρ式中:m2——比重瓶及水的质量,g;m1——空比重瓶的质量,g;ρ——水在23℃或其他温度下的密度(见表),g/ml。

水的密度3.产品密度的测定3.1用产品代替纯水,重复2.1-2.6的操作。

用沾有合适溶剂的吸收材料擦掉比重瓶外部的残余物,并用干净的吸收材料拭擦,使之完全干燥。

3.2密度的计算:b-aρt=────V式中:b––比重瓶及试样质量,g;a––比重瓶质量,g;t—测定时温度,℃;V—在试验温度下按2.1-2.6规定所测得的比重瓶的体积,ml。

4.注意事项:严禁加盖后重压金属盖。

涂层密度测试标准

涂层密度测试标准

涂层密度测试标准一、测试方法涂层密度测试主要采用比重瓶法。

此方法是通过测量涂层与已知密度的液体之间的重量关系,计算出涂层的密度。

比重瓶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各类涂层的密度测试。

二、样品准备在进行涂层密度测试前,需要准备以下样品:1. 待测涂层样品;2. 已知密度的标准液体(如纯水);3. 比重瓶(容量一般为50ml~100ml,精度要求0.01g);4. 天平(精度要求0.01g);5. 砂纸(用于打磨比重瓶内壁);6. 实验器材清洗液。

三、仪器设备比重瓶、天平、砂纸、实验器材清洗液等。

所有设备应符合相关精度和稳定性要求,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测试环境涂层密度测试应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以减小环境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一般测试环境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5%。

同时,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测试环境中不应存在明显的空气流动。

五、操作步骤1. 使用砂纸打磨比重瓶内壁,确保内壁光滑无痕;2. 用清洗液清洗比重瓶,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3. 使用天平称量比重瓶的质量(m1);4. 将待测涂层样品均匀涂抹在比重瓶内壁上,注意涂层厚度要均匀一致;5. 再次使用天平称量涂层与比重瓶的总质量(m2);6. 将比重瓶内壁的涂层样品完全浸入已知密度的标准液体中,并轻轻晃动比重瓶,使涂层与液体充分接触;7. 使用天平称量涂层、液体与比重瓶的总质量(m3)。

六、结果计算涂层密度(ρ)的计算公式为:ρ= (m2 - m1) / (m3 - m1)。

其中,m1为比重瓶质量,m2为涂层与比重瓶的总质量,m3为涂层、液体与比重瓶的总质量。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涂层的密度值。

七、精度要求在进行涂层密度测试时,应满足以下精度要求:1. 比重瓶的容量误差应在±0.5%范围内;2. 天平的精度应达到0.01g;3. 测量温度应控制在±0.5℃范围内;4. 测量重复性误差应小于±3%。

化学品密度测试标准

化学品密度测试标准

化学品密度测试标准
测量化学品密度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其中三种常用的方法:
1. 称量法:使用精密天平称取液体的重量,再用容量瓶或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通过密度公式计算密度。

2. 浮力法:使用浮力计测量液体的密度。

3. 电导率法:使用电导率仪测量液体的电导率,再转换成密度。

这些方法都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和设备,并且测量结果可能受到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注意校准和确保精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化学实验相关书籍或咨询化学领域专业人士。

液体石油化工产品密度测定法

液体石油化工产品密度测定法

液体石油化工产品密度测定法
液体石油化工产品的密度测定法有多种方法,以下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1. 针管密度计法:
a. 准备一个针管密度计,包括一个试样针管和一个配重。

b. 将试样倒入试样针管中,使其装满。

c. 用滴管或注射器将试样针管中的液体排出,直到液面与试
样针管的顶部对齐。

d. 吊称试样针管和配重,记录其质量。

e. 使用力计将试样针管和配重沿垂直方向拉出液体,测量拉力。

f. 根据拉力、试样针管和配重的质量计算密度。

2. 浮力法:
a. 准备一个测量容器和一个天平。

b. 将测量容器装满去除气泡的液体。

c. 将一个已知质量的固体块放入测量容器中,并记录其重量。

d. 将待测液体放入测量容器中,测量液体与固体块的混合物
的重量。

e. 根据固体块的密度和重量差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3. 密度计法:
a. 使用密度计测量待测液体的密度。

可选用的密度计包括密
度计、连续密度计、振动管密度计等。

以上方法仅为常用方法之一,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待测
液体的性质和实验室的设备条件。

在进行实验前应先了解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方法,并按照实验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液体密度的测定

液体密度的测定

带温度计的 密度瓶
密度瓶是测定液体相对密度的专用精密仪 器,是容积固定的玻璃称量瓶,其种类和规 格有多种。常用的有带温度计的精密度瓶和 带毛细管的普通密度瓶, 在一定温度下,同一密度瓶分别称取等体积 的样品溶液和蒸馏水的质量,两者之比即为 该样品溶液的相对密度。
(二)、操作方法
先把密度瓶洗干净,烘干并冷却后,连同 温度计、侧孔罩等附件一起称量其质量 用新煮沸并冷却至约20℃的蒸馏水充满密 度瓶,将密度瓶置于恒温水浴中约20分钟,并 使侧管中的液面与侧管管口对齐,取出密度瓶, 称量。 将密度瓶水样倾出、干燥,用待测液体试样 代替水,按上法操作。测出同体积20℃的待测 液体试样的质量质量。
(三)、计算
m1 ρ =—— m2
×0.9982 g/cm3
式中 m1——20℃时充满密度瓶的液体试样的质量 g ; m2——20℃时充满密度瓶的水的质量.g; 0.99823——20℃时水的密度,g/cm3。
(四)、说明
①本法是测定液体试样密度最常见的方法,可以 准确测定非挥发性液体的密度特别适合于样品量 较少的场合, ②水及样品必须装满密度瓶,瓶内不得有气泡。 ③拿取已达恒温的密度瓶时,不得用手直接接触密 度瓶球部,以免液体受热流出。应带隔热手套取 拿瓶颈或用工具夹取。 ④水浴中的水必须清洁无油污,防止瓶外壁被污 染。 ⑤天平室温度不得高于 20℃,以免液体膨胀流出。
(三)操作
将待测液体盛放在适当容积的量筒中,将密 度计小心垂直插入待测液体中,待稳定后, 直接从密度计上读出液体的相对密度值。读 书时,视线与液面及密度计刻度在同一水平 线上。
实验四 液体化工产品密度的测定
一 、基本概念
1.密度 (ρ ):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每单位体积物

涂料密度 比重的检测方法

涂料密度 比重的检测方法

实验8 涂料密度的测定本标准规定了使用金属比重瓶在规定的温度下测定涂料密度的方法,以克/毫升表示。

本标准适用于静止时能够消泡的油性涂料密度的测定。

本标准引用GB/T6750-86《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eqvISO2811:1974。

1.设备及用品:金属比重瓶;天平:精确到0.2mg;温度计:分度为0.1℃,精确到0.2℃;水浴或恒温室:能够保持在试验温度的±0.5℃的范围内。

2.比重瓶的校准2.1在试验前,用蒸发后不留下残余物的溶剂清洗比重瓶,且将它干燥;将比重瓶放置至室温,并将它称重m1(精确到0.2mg)。

2.2在低于试验温度(23±0.5℃)不超过1℃的温度下,在比重瓶中注满纯水。

2.3盖上比重瓶,使留有溢留口开口,严格注意防止在比重瓶中产生气泡。

2.4将比重瓶放置在恒温室或水浴中,直至瓶的温度和瓶中所含物的温度恒定为止。

用有吸收性的材料彻底擦干比重瓶的外部。

2.5不再擦去继后的任何物质。

2.6立即称量该注满纯水的比重瓶m2(精确到0.2mg)。

2.7比重瓶容积的计算按式(1)计算比重瓶的容积V(以ml表示):m2-m1V =────ρ式中:m2——比重瓶及水的质量,g;m1——空比重瓶的质量,gρ——水在23℃或其他温度下的密度(见表),g/ml。

水的密度3.产品密度的测定3.1用产品代替纯水,重复2.1-2.6的操作。

用沾有合适溶剂的吸收材料擦掉比重瓶外部的残余物,并用干净的吸收材料拭擦,使之完全干燥。

3.2密度的计算:b-aρt=────V式中:b––比重瓶及试样质量,g;a––比重瓶质量,g;t—测定时温度,℃;V—在试验温度下按2.1-2.6规定所测得的比重瓶的体积,ml。

4.注意事项:严禁加盖后重压金属盖。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操作规程

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操作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1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概念1.1密度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称为密度,单位g/cm³、kg/m³、g/mL,由于密度和温度有关,通常用ρ表示t温度时的密度。

国家标准规定20℃时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的密度为标准密度,其他t温度下测得密度为视密度。

根据GB/T1885《石油密度表》,可由测得的视密度查表或换算出标准密度。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20-t=ρ+γ()20tρ-----油品在20℃时的密度,g/cm³;式中20ρ-----油品在温度t时的密度,g/cm³;tΥ-----油品密度的平均温度系数,即密度随温度的变化率,g/cm³·℃;t-----油品的温度,℃1.2相对密度油品的相对密度是某温度下液体油品密度与规定温度下纯水的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各种油品的相对密度大约是:原油0.65—1.06;汽油0.70—0.77;煤油0.75—0.83;柴油0.82—0.87;润滑油0.85以上。

2测定油品密度的意义2.1用于油品计量2.2用于指导生产2.3判断油品质量2.4判断燃料使用性能3测定油品密度的方法测定油品密度的方法通常有密度计法、比重瓶法和密度测定仪法。

生产分析中液体石油产品通产使用密度计法。

密度计法测定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是按GB/T1884《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的试验方法进行的,该方法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3675:1998。

国家标准规定了使用玻璃石油密度在试验测定通常为液体的原油、石油产品以及石油产品和非石油产品混合物的20℃密度的方法。

这些液体的雷德蒸汽压小于100kpa。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易流动透明液体上弯月面与密度计干管相切处读数。

4密度计法的原理使试样处于规定温度,将其倒入温度大致相同的密度计量筒中,将合适的密度计放入已调好温度的试样中,让它静止。

当温度达到平衡后,读取密度计刻度读书和试样温度。

用石油计量表把观察到的密度计读数换算成标准密度。

涂料密度的测定

涂料密度的测定

涂料密度的测定
密度: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量,以ɡ/ml表示。

ρ=m/v
式中ρ—密度,ɡ/ml;
m—质量,ɡ;
v—体积,ml。

涂料的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颜填料的密度,并与配方中颜填料的体积浓度,基料及溶剂的密度有关,一般采用金属氧化物作为颜填料的密度要比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密度要高。

测试方法
测试涂料密度的种类及方法有很多,目前实验室所使的为BYK 100 ml的1130型号的比重杯。

1、使用适当的溶济清洗比重杯,并确定其完全干燥,将比重杯称重后﹐15分钟再称重,两次称得之重量差不得超过0.02ɡ。

2、将比重怀及其盖子称重:M1(单位:g)
3、将待测物混合均匀后,倒入比重杯,避免产生气泡,盖上盖子,使多余的待测物由盖子上小孔溢出,擦拭干净后,称重:M2(单位:g)。

4、涂料比重(密度)=(M2-M1)/100 (单位:g/ml)。

中国新型涂料网。

测定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测定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测定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1. 引言液体涂料、油墨以及相关产品密度是紧要的物理参数,对产品质量掌控和生产性能评估有侧紧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液体涂料、油墨及相关产品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2. 试验仪器- 密度计:包括质量式密度计、浮力式密度计等。

一般使用质量式密度计进行测量。

- 秤:电子秤或平衡式秤- 试验容器:具有肯定容积、密封性好的玻璃或塑料容器- 温度计:用于测量液体的温度- 粉碎机:可选用,用于将样品粉碎并均匀混合。

3. 试验原理液体涂料、油墨及相关产品密度的定义为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试验时,将待测样品置于密度计中,通过比较水和样品的体积,计算出相应的密度值。

4. 试验步骤4.1 样品制备装入2-5g的样品到样品瓶中,注意避开空气进入瓶中。

4.2 温度调整将样品放入密度计缸中,使样品与密度计接触。

将密度计缸中的水加热至约25℃,然后测量水的密度。

4.3 密度计测量将密度计缸内水及待测样品分别加热至所选温度后测量。

将样品缓慢倒入密度计缸中,避开气泡进入液体中。

测量初次读数,并将样品离开密度计,再次读数。

反复此步骤直至读数稳定,取最后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密度计测定结果。

5. 注意事项5.1 试验之前将密度计和样品充分恒温至试验温度。

5.2 加热过程中应注意不要溢出,并避开样品与容器的热胀冷缩产生误差。

5.3 在加热过程中应避开水汽进入密度计缸。

5.4 对于不同类型液体,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密度计进行测量。

5.5 为了除去建筑物含水量对密度值的影响,建议测试时应将样品与密度计缸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6. 结语液体涂料、油墨及相关产品密度是产品质量掌控及生产性能评估的紧要标准参数。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液体涂料、油墨及相关产品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希望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有所帮忙,从而保证严格的产品质量掌控及生产性能评估。

测定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测定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测定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1. 引言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密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确地测定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的密度不仅能确保其质量,还能帮助用户选择正确的产品和工艺配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

本文介绍测定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以供行业内从业者参考。

2. 设备和试剂•密度计:精确度为0.001g/cm³。

•量筒:容积为100ml,误差不超过0.1ml。

•清洁布。

•记录表格。

•待测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

3. 实验步骤1.在实验室温度下,将待测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搅拌均匀。

2.使用量筒将待测样品取样100ml,并清洁干净容器外壁。

3.将装有待测样品的量筒轻轻放在密度计的测量架上,保证液面与液面计的液位相同,并等待15秒钟直到密度计测定出稳定的密度值。

记录该值。

4.重复以上步骤3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将其记录在记录表格上。

5.将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彻底清洗,并清洁密度计和量筒。

4. 结果和讨论本实验目的是测定待测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的密度,其结果应记录在记录表格上。

密度的计量单位为g/cm³。

不同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密度的差异可能表明它们之间存在质量不同的现象。

如果实验中得到的密度结果与预期值不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分析,找出可能的错误来源和解决方案。

5. 注意事项•此实验应在恒定的温度下进行,建议在20℃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确保使用的量筒和密度计完全清洁和干燥,以避免误差。

•所有实验都应按照标准试验方法进行,并进行正确的记录和文档管理。

6. 结论测定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的密度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步骤。

本文介绍的标准试验方法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水平。

建议在使用前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白色油墨密度

白色油墨密度

白色油墨密度1. 引言白色油墨密度是指白色油墨在单位体积内所含有的颜料的质量。

白色油墨广泛应用于印刷、涂料、塑料等行业,其密度的测量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生产过程的优化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白色油墨密度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挑战。

2. 白色油墨密度的定义白色油墨密度是指白色油墨中颜料的质量与油墨体积的比值。

通常使用克/升(g/L)作为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油墨中颜料的浓度,从而判断其质量和性能。

3. 白色油墨密度的测量方法3.1 比重法比重法是最常用的测量白色油墨密度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原理,通过测量浸入油墨中的密度计或浮力计的读数来计算油墨的密度。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定体积的白色油墨样品和一只密度计或浮力计。

2.将密度计或浮力计放入油墨样品中,使其完全浸入。

3.记录密度计或浮力计的读数。

4.根据密度计或浮力计的读数和已知的体积计算白色油墨的密度。

3.2 水浮法水浮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量白色油墨密度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了油墨和水的密度差异,通过比较白色油墨和水的浮力来计算油墨的密度。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定体积的白色油墨样品和一只密度计。

2.在一个容器中加入足够的水,使得密度计能够浸入其中。

3.将密度计放入水中,记录其读数。

4.将白色油墨样品缓慢地注入容器中,直到密度计的读数恢复稳定。

5.记录此时的密度计读数。

6.根据密度计的读数和已知的体积计算白色油墨的密度。

3.3 密度计测量法密度计测量法是一种便捷的测量白色油墨密度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了专门的密度计仪器,通过测量油墨样品中的密度计读数来计算油墨的密度。

这种方法通常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重复性。

4. 影响白色油墨密度的因素4.1 颜料的选择白色油墨中使用的颜料种类和含量会直接影响油墨的密度。

不同的颜料具有不同的密度,因此在选择颜料时需要考虑其密度对油墨密度的影响。

4.2 溶剂的选择溶剂的选择也会对白色油墨密度产生影响。

涂料和油墨树脂检测标准与方法

涂料和油墨树脂检测标准与方法

涂料油墨树脂检测标准与方法一.取样方法:检测标准:GB/T 318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二.颜色测定方法:检测标准: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GB/T 1722-1992三.粘度检测方法:检测标准:胶黏剂黏度的测定单圆筒旋转黏度计法GB/T 2794-2013;四.细度检测方法:检测标准:色清、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细度测定法GB/T1724-1979(1989)、GB/T6753.1-2007;五.不挥物含量(固含量)检测方法:(一)检测标准: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1725-2007;(二)注意事项:称量约1g,加热温度和时间(105±2℃,2h)。

六.醇酸树脂酸值检测方法:(一)检测标准:塑料用聚酯树脂、色漆和清漆用漆基部分酸值和总酸值的测定GBT 6743-2008;(二)注意事项:按GBT 6743-2008 中方法A的规定进行测试,计算按8.1.2的规定进行。

溶解样品用溶剂甲苯:乙醇=1:1或双方商定的其它溶剂。

(三)酸值的检测步骤:1.仪器碱式滴定管,250ml锥形瓶,天平。

2.试剂0.15N氢氧化钾标准溶液,1%酚酞溶液,乙醇和甲苯的混合液(乙醇:甲苯=1:2)。

3.测定方法称取0.3-0.5g的样品,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30-40g混合液,稍微加溶解样品,冷却至常温。

以酚酞为指示剂(即加入5-8滴酚酞溶液),用0.15N的KOH标准溶液滴定至淡红色为终点,记下消耗KOH溶剂的体积。

4.计算酸值=V*C*56.1/M式中:V----试样消耗KOH溶液的体积,mlC----KOH溶液的溶度,NM----试样的质量,g七.软化点检测方法(环球法):松香树脂软化点测定(环球法)标准操作规程(一)、仪器(1) SYD-2806F型全自动软化点测定仪一套。

(2)烧杯:容量约为800ml,直径90mm,高度不低于140mm。

(二)、实验步骤称取直径约 5mm的松香试样约5g于具柄瓷皿中,慢慢加热在尽可能低得温度下熔融,避免产生气泡和发烟。

液体化工品密度和相对密度

液体化工品密度和相对密度

液体化工品密度和相对密度警告:本标准涉及某些有危害性的材料、操作和设备,但使用本标准并不意味着和所有安全问题有联系。

本标准使用者应在操作前建立起适当的安全和保健措施及规章制度。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使用数字式密度计测定液体化工品的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蒸气压低于100 kPa,测试温度下的运动粘度低于15000 mm2/s的液体化工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密度 density指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mL或kg/m3。

3.2相对密度 relative density指定温度下某物质的密度和参考温度下水密度的比值。

4 方法概要把少量(约1 mL~2 mL)液体样品注入到振动试样管中,试样管质量的变化引起振动频率的变化,结合标定数据计算样品的密度或相对密度,手动进样或自动进样均可。

注1:由于液体化工品种类繁多,测定时确保样品不会损伤数字式密度计(如腐蚀进样头或试样管等),并易清洗。

注2:蜡类和高粘度样品则需要有能升温的分析池,以确保样品的测试部分在分析池通过升温后以液体的形式进行分析。

5 仪器5.1 数字式密度计:装有U型振动试样管并具有电子激发、振动频率计数及显示功能。

测定过程中,能精确测定试样的温度或具有如5.2所述的控制样品温度的能力,同时应达到本标准所要求的精度。

注:在确定样品在U形振荡管中没有形成气泡的前提下,本法也可适用蒸气压高于100 kPa的液体化工品。

5.2 循环恒温水浴(可选):能使循环液体的温度保持在要求温度±0.05 ℃的范围内,温度控制单元可作为密度计的一部分。

5.3 注射器:手动进样的主要设备,容积至少2 mL,带有尖嘴或与振动管口相配套的接口。

油墨涂料测试方法

油墨涂料测试方法

一、涂料的流变性与测量涂料一般为粘稠液体或粉状物质,可以用不同的施工工艺涂覆在物体表面,干燥后能形成粘附牢固、具有一定的强度、连续的固态漆膜,赋予被涂物以保护、美化和其它预期的效果。

由于涂料在涂装的过程中,一定要经过流体这个阶段,所以流变性能是涂料的一项重要性能。

流体按大类可以分为牛顿型和非牛顿型,非牛顿型流体又分为剪切速率依存型和时间依存型。

剪切速率依存型是指流体的流动行为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包括假塑型、胀流型和塑型。

时间依存型是指一定剪切速率下流体随时间而变化的流动特性,包括触变型和震凝型,实际中的涂料大多数是触变型流体。

在涂料的生产、贮存、施工和成膜过程中,所受到的力可以分为纯剪切、拉伸剪切和简单剪切等,其中主要是简单剪切,当涂料受到简单剪切做单向层流,层间有速度差,若剪切应力为τ,剪切速率为Ý,则粘度η=τ/Ý,称为动力粘度,单位为Pa.s(泊),常用单位为mPa.s或者cP(厘泊)。

粘度是涂料流变学的一个重要指标,与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密切相关。

表1即是按照涂料受到简单剪切估计的一些施工方法以及流平流挂的剪切速率:表1 各种施工方法的剪切速率(S-1)施工方法喷涂刷涂/滚涂搅拌投料流平/流挂颜料沉降剪切速率>104 103-104 101-103 100-102 10-3-100 <10-3涂料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成膜物质、溶剂和填料。

这几种物质对涂料流变性的影响主要在低剪切速率方面,如颜料的絮凝,各种助剂的存在,所形成的结构使粘度变化很大;在高剪切速率下,结构被破坏,所呈现的粘度接近树脂溶液本身和分散颗粒对粘度的影响。

高低剪切速率下的粘度配合,使涂料有一个符合储存和施工所需的流变性能。

例如在涂料贮存中,希望体系有较高的粘度,防止颜料和填料的沉淀;在施工时开始要求体系粘度较低,有利于涂膜流平,但要求涂膜粘度在一定时间达到较高粘度,以免涂膜产生流挂和流淌现象;粉末涂料只有它的熔融体有足够低的粘度时才有足够的流平,另外粘度也对颜料在涂料中的分散有很大影响。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实验室用石油密度计测定石油和液体石油密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按GB/T8017测定雷德蒸气压不超过180kPa的原油、石油产品和石油产品与非石油产品混合物。

密度计法最适合于测定透明、低粘度液体的密度,也适用于粘性液体,但要让石油密度计停留足够的时间,以达到平均状态。

2引用标准GB/T1885石油计量换算表GB/T4756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术法(手工法)GB/T8017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SH0316石油密度计技术条件3 术语3.1密度: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含物质的质量数,用ρt 表示。

其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常用的倍数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千克每升(kg/L)。

3.2标准密度:石油及石油产品在标准温度下(我国规定20℃)的密度,用ρ20 表示。

其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常用的倍数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千克每升(kg/L)。

3.3视密度:用石油密度计测定密度时,在某一温度下所观察到的石油密度计读数,用ρ'3)。

常用的倍数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千克每升t 表示。

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kg/L)。

4 方法概要将试样处理至合适的温度并转移到试样温度大致一样的密度计量筒中。

再把合适的石油密度计垂直地放入试样中让其稳定,等其温度达到平衡状态后,读取石油密度计刻度的读数并记下试样的温度。

如有必要,可将所盛试样的密度计量筒放入适当的恒温浴中,以避免实验过程中温度变化太大。

在实验温度下测得的石油密度计读数,用GB/T1885换算到20℃下的密度。

5仪器5.1石油密度计:符合SH0316规定。

各支石油密度计的测量范围见表1。

表1 石油密度计的测量范围型号SY---ⅠSY---Ⅱ最小分度值0.0005 0.001测量范围支号0.6500~0.6900 0.650~0.710 12 0.6900~0.7300 0.710~0.7703 0.7300~0.7700 0.770~0.8304 0.7700~0.8100 0.830~0.8905 0.8100~0.8500 0.890~0.9506 0.8500~0.8900 0.950~1.0107 0.8900~0.93008 0.9300~0.97009 0.9700~1.0100为石油计量而测定密度时,要使用SY---Ⅰ型石油密度计,也可使用精度与其相当或更高的石油密度计.5.2密度计筒:可用清晰透明玻璃或塑料制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液体涂料、油墨和相关产品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涂料、油墨、清漆、罩光漆及其除颜料之外组分液态下密度的试验方法。

1.2 为得到更高的精度, 当试验无颜料材料(干性油、清漆、树脂和相关材料)时, 可用试验方法D 1963测定相对密度和密度。

1.3 本标准未说明其应用时有关的全部安全问题。

在使用本标准前, 使用者有责任制定相应的安全和保健措施, 并明确所限制的适用范围。

有关特殊安全预防措施的陈述见8.1.1。

2 参考文件2.1 ASTM标准D1193 试剂水规格D1963 测定干性抽、清漆、树脂和相关材料25℃/25℃密度的试验方法D 4052 用数字式密度计测定液体密度和相对密度的试验方法E180 确定工业化学品的ASTM试验和分析方法精密度的规程E 691 确定试验方法精密度的实验室间试验的实施规程3 术语3.1 定义3.1.1 密度物料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在本方法中以在规定温度下液体每毫升多少克表示;或者以每U.S加仑多少磅(英制)表示。

在没有其它温度规定的情况下即默认为25℃。

3.1.2 相对密度在规定温度下, 物料单位体积的质量与同样温度同样体积蒸馏水的质量之比。

4 方法概述4.1 用蒸馏水在各个温度下(表1)准确已知的绝对密度来标定容器体积。

再测定涂料液体组分装入同一容器后, 在标准温度(25℃)或在一个一致同意的温度下的质量。

计算在规定温度下组分密度, 以每毫升的克数表示或以每加仑的磅敷表示。

表1 水的绝对密度(g/mL) 温度/℃密度温度/℃密度150.999127230.997566160.998971240.997324170.998772250.99707218 0.998623260.996811190.998433270.996540200.998231280.996260210.998020290.995972220.997798300.9956845 意义和用途5.1 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

它是对各种物料鉴定、表征和质量控制的关键性质。

以每加仑磅计的密度量度, 通常用于检定涂料质量。

如果密度不在规定值之内, 就有可能出现一系列麻烦或其他严重问题。

5.2 本试验方法适合于测定涂料和相关产品和组分在掖态下的密度, 它特别适用于当用密度天平测定的流体黏度太高或组分太易于挥发的情况。

5.3 本试验方法提供了对强遮盖力涂料最大的精度。

做法和较低精度需要的一样。

它是借助于重复校正、考虑温度差别以及用一个’每加仑质量’杯做容器来实现的。

5.4 某些制造商提供了测定密度的自动仪器(见试验方法D4052), 那些仪器已被用于树脂、乳胶漆以及油品和溶剂。

但在应用那些仪器之前, 对给定产品还必须很仔细地校订结果, 特别是涂料、油墨和树脂有可能胶结、污染或随着操作而受到其它干扰的影响。

6 干扰6.1 高黏物料可能夹带空气, 得出密度偏低的错误值。

6.2 涂料、油墨液体可能在仪器部件中的玻璃磨口或金属接头处积留, 得出密度偏离的错误值。

7 仪器7.1 比重杯或比重瓶任何一种金属相对密度(‘每加仑质量’)杯或玻璃比重瓶均可使用。

但要求能很容易被黏性液体所充满, 能调整到准确的体积, 带有盖子能避免挥发物损失, 并便于清洗。

注1:对于含有易挥发溶剂的物料, 应使用熔接型玻璃比重瓶, 应具有窄颈塞子和外罩。

7.2 温度计分度值0.1℃, 例如随比重瓶提供的温度计。

7.3 恒温水溶需要能控制(25±0.1)℃。

7.4 实验室分析天平。

注2:普通的质量/加仑杯和类似的标准比重瓶在装满试样后, 其总质量会超过一般实验室分析天平的称量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 用具有吊盘的、刻度0.01g的三梁天平称量, 可以得到与本方法精密度和准度一致的平均结果。

7.5 干燥器和干燥天平;最好使用恒温恒湿的房间。

8 比重杯或比重瓶的校正8.1 在规定温度下, 按以下步骤测定容器的体积:8.1.1 洗净井干燥比重瓶, 使其恒重。

清洗玻璃比重瓶时可用铬酸洗液(见8.1.1)或其他有效的玻璃清洗剂, 并且无残渣溶剂均可用于玻璃容器;而一般溶剂可用于金属容器。

为得到最大的准确度, 应连续清洗、干燥和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结果之差不超过容器质量的0.001%。

容器上的手印会使质量变化而应予避免。

记录容器质量M, 以g计。

预防措施—铬酸洗液会腐蚀皮肤、眼睛和黏膜, 造成严重灼伤。

应防止它同眼睛、皮肤或衣物接触。

在制备稀溶液时一定要把酸小心地倒入水中。

铬酸洗液也是强氧化剂, 要避免同有机物或还原性物质接触而造成着火。

请阅读供货商的材料安全数据手册得到进一步的资料。

其他清洗剂可以更安全而有同样的效果。

8.1.2 在略低于规定温度下, 用符合D1193规格的Ⅱ类试剂水装满容器, 盖好瓶盖, 并使滥流孔打开, 随即移去溢出的过量水或用吸湿材料吸干, 使水位下降, 避免容器中产生气泡。

8.1.3 把容器及其内容物放入规定温度的恒温槽内, 或者有必要时也可以放在恒温室内。

这样又会造成因温度升高水膨胀而从滥流孔少量流出。

8.1.4 用吸湿材料仔细吸干除去过量的滥流水, 避免水虹吸出溢流孔,立即用已准备好的盖子盖住溢流孔。

必要时用吸湿材料擦干容器外壁。

在达到规定温度、初次擦干容器后, 再发生的溢流水不要除去(注3)。

立即称量装满的容器, 准确到其质量的0.001%(注4)。

记录该质量(N, g)。

注3;直接触摸容器将会增高温度, 使水进一步溢流, 并会留下手印。

因此建议拿容器时要用夹具或用清洁干燥的吸湿材料做护套的把柄。

注4:建议立即快速地称量已充满试样的容器, 以便尽量减少质量损失, 这种重量是由于水通过溢流孔蒸发和达到规定温度第一次擦干后的溢流水的蒸发所造成的(这此溢流水不在已带密封盖的容器内)。

8.1.5 按下式计算容器的体积:V=(N—M)/ρ式中V—容器的容积, mL;N—容器和水的质量, g(7.1.4);M—干容器的质量, g(7.1.1);ρ—在规定温度下水的绝对密度, g/mL(见表1)。

8.1.6 得出至少三次测定的平均值。

9 步骤9.1 用试样代替蒸馏水, 用适当的无不挥发物的溶剂代替丙酮或酒精(见注5), 重复上述第8章的操作。

记录容器装有试样的质量W和空容器的质量ω(以g计)。

注5:漆液在磨口玻璃或金属接口处的截留, 会导致密度偏高, 它随着黏度和物料的密度而明显增加。

应塞紧这些接口, 尽量减少这些误差。

注6:气泡的积累会造成密度偏低。

这一倾向随黏度增加而增加。

如果有气泡或泡沫, 试样即不应用来试验。

轻轻摇运或抽真空可以除去气泡。

倘若这些都不见效就只能靠稀释了, 见附录A。

9.2 按下式计算密度, 以每毫升克数计:Dm=(W-ω)/V式中Dm—密度, g/mL。

9.3 按下式计算密度, 以每加仑磅数计:D=(W-ω)K/V式中D—密度, 1b/gal(1lb/gal=119.826kg/m3);K—8.3454(注7);V—容器体积, mL。

注7:K因子8.3454是根据下列体积质量关系得出的:8.345404=[(2.54)3×(231.00)]/(453.59237)式中2.543—是毫升换算成立方英寸的因子;231.00—是立方英寸换算成加仑的因子;453.59237—是由克换算成磅的因子。

10 报告10.1 在关于密度报告中, 应注明试验温度(精确到0.1℃)、单位, 并计算到小数点后三位值(例如:D:×.×××lb/gal或g/mL, 25.0℃)。

注明平均值、范围和重复测定的次数。

11 精密度和偏差11.1 涂料精密度的确定根据实验室间试验;它是在6个不同的实验室, 其中每个有一名操作者在两天之内做了5个涂料样品, 密度在1018, 52~1497.83kg/m3(8.5~12.51b/gal)范围;所得结果按照E180规程做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在同一实验室内相对误差是0.20%(自由度25);而实验室之间相对误差是0.61%(自由度20)。

基于以上值, 下列判据可用来判定结果的可接受性(95%量信水平)。

11.1.1 重复性—如果同一操作者在不同日得出的两个结果, 每个都是两次重复测定的平均值, 相对值超过0.6%应认为是可疑的。

11.1.2 再现性—如果不同实验室操作者得出的两个结果, 每个都是重复测定的平均值, 相对值超过1.8%应认为是可疑的。

11.2 油墨用这个试验方法对油墨进行了独立实验室间试验。

在这项研究中是在7个实验室, 每个有一名操作者对4种不同的膏状油墨样品做3次测定,选用膏状油墨是因为它们的黏度高, 预期用本方法试验困难, 油墨的密度范围是1006.54~1066.45kg/m3(8.4~8.91b/gal), 并相应于黏度范围从很软的新闻黑到较浓重的重磅纸印刷油墨;结果按E69l做统计分析得出。

实验室内标准偏差为3.59kg/m3(0.030lb/gal)而合作实验室标准偏差为5.39ke/m3(0.0451b/gal)。

基于上述值下列判据可用来判定结果的可接受性(95%置信水平)。

11.2.1 重复性—如果同一操作者得到的两个结果相差超过10.07kg /m3(0.0841b/gal)(1%)应认为是可疑的。

11.2.2 再现性—如果不同实验室的操作者得到的两个结果相差超过14.98kg/m3(0.125lb/gal)(1.5%)应认为是可疑的。

11.3 偏差(涂料和油墨) 因为没有合格的参照物料, 偏差不能确定。

附录A 有助于空气逸出的物料稀释方法(非强制性资料)A.1 为了减低黏度和有助于空气逸出, 一个已知质量的夹带空气的物料可用一个已知质量溶剂(或已知密度的稀释剂)稀释。

小心混合达到均匀和逸出空气之后, 用本方法描述的技术测定稀释后物料的密度。

按下列公式计算原始物料的密度:式中D0—原始物料密度;Dd—试验测定出的稀释物料密度;Dd—稀释剂密度;ω0—原始质量;ωd—稀释剂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