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11
小学“课前德育三分钟”微型精品教案10
小学“课前德育三分钟”微型精品教案10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介绍,展示自己的特点。
2.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增进彼此了解。
3. 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展示自己的优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自备小镜子、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3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的礼物盒,引导学生猜猜里面是谁的礼物。
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的独特性。
2. 自我介绍(5分钟)学生轮流进行自我介绍,要求语言简练,突出自己的特点。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给予评价。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关于自我认知的例子,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展示自己的优点。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拿出自备的小镜子,观察自己的外貌,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特点,并进行互相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我是谁2. 内容:自我介绍沟通交流正确评价自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自画像,并写一段介绍自己的话。
答案示例: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喜欢笑,性格开朗。
我的特长是唱歌,在学校的合唱队担任领唱。
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语句通顺,真实反映自己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人沟通交流,了解他人的优点,学习借鉴。
同时,关注自己的成长,不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2. 自我介绍环节的引导。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一、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关键环节。
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一个神秘的礼物盒引导学生猜猜里面是谁的礼物。
这一设计旨在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的独特性,为后续的自我介绍和正确评价自己打下基础。
补充说明:1. 礼物盒的设计要富有创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11.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1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五章节“尊重与包容”,详细内容包括: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尊重差异、包容他人,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实践尊重与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与包容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品质。
2.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学会在不同情境中运用尊重与包容的原则。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认识到尊重与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尊重与包容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尊重与包容的概念、意义及实践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故事为例,引出尊重与包容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1)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倾听他人的意见。
(2)尊重差异:了解不同人的特点、接纳不同的观点、尊重不同的价值观。
(3)包容他人:宽容他人的错误、体谅他人的难处、给予他人改正的机会。
3. 例题讲解:教师给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尊重与包容的原则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如何实践尊重与包容,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大尊重与包容小1: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小2:尊重差异小3:包容他人2. 副人际交往的艺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尊重与包容的理解。
(2)列举三个实际案例,分析其中尊重与包容的表现。
2. 答案:尊重与包容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尊重他人意味着尊重他们的权益、观点和价值观,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包容他人则能让我们在面对不同的人和事时,保持宽容的心态,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案例一:在班级讨论时,小明提出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观点。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小学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小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德育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具体内容包括第9课“家庭小帮手”和第10课“家的温暖”。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培养他们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学会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家庭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心家人、为家庭做贡献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堂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家庭生活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都展现了家庭的哪些美好时光?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 德育三分钟(10分钟)(1)讲述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快乐时光,培养他们热爱家庭的情感。
3. 新课导入(10分钟)(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9课“家庭小帮手”,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学会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一道关于家庭责任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5. 随堂练习(15分钟)设计一道关于家庭责任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观察家人在家庭中的付出,为家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1. 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我们的避风港家庭是我们的温暖源泉2. 家庭责任尊重家人关心家人为家庭做贡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家庭责任描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以及为家庭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高中生德育课教案设计11篇
高中生德育课教案设计11篇大班德育活动教案1诚实的花朵设计意图:诚实是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中人人必须具备的起码的品格。
要让诚实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风气,必须从孩子抓起。
在孩子心中播一颗诚实的种子,要让这种子开花、结果。
还要靠老师、家长去精心的培育。
而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我们人人都做孩子的榜样。
我们的孩子像一棵棵小树苗正茁壮成长着。
他们需要爱的阳光。
给孩子一个爱的世界,诚实的世界。
愿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幸福的人生!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了解生活中哪些是诚实的行为,并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知道诚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之一。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歌曲导入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歌曲吗?那就和我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吧!(课件播放:歌曲《好孩子要诚实》)你从这首儿歌中,知道了什么?这首儿歌的名字就叫《好孩子要诚实》(课件出示:歌曲名《好孩子要诚实》)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诚实的花朵》。
看看图中的小亮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二、学文明理1、播放课件,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逐幅出示)指名说图意。
讨论交流:小亮为什么会紧张?2、(课件出示:小亮可以这样做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呢?)讨论交流。
劳动教育德育教案2一、指导思想:教育幼儿从小热爱劳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同时能为他人、为集体服务,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让孩子们在“劳动真快乐”主题中亲身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光荣”,从而萌发热爱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二、具体安排:1、时间:20xx年4月26日30日2、地点:本园、各班3、参加对象:全体教师和幼儿4、活动负责人: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教师5、活动内容:各班结合“五一”劳动节主题活动,进一步挖掘潜在教育资源,开展“劳动真快乐”的主题活动。
同时对幼儿进行假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请家长协助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1、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如:收拾玩具物品,拿拖鞋,倒垃圾等。
课前三分钟德育教案
2.答案:
(1)答案略。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课后反思:
(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2.拓展延伸:
建议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国家政策,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贡献。
四、德育教育的融入
1.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融入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1.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课后反思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要清晰、有力,语调要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在强调重点内容时,可适当提高音量,加强语气,使学生产生共鸣。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不拖堂。
2.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实践时间,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三、课堂提问
1.提问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小组讨论环节
-重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得力文库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得力文库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诚信的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践。
教学重点:诚信的含义与重要性,个人诚信对社会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诚信手册》、笔记本、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诚信的短片,引导学生关注诚信问题。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诚信是什么?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2. 知识讲解(10分钟)(1)诚信的含义与重要性(2)个人诚信对社会的影响(3)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3.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内容,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诚信,每组派代表发言。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诚信建设2. 内容:诚信的含义与重要性个人诚信对社会的影响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
(2)举例说明诚信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诚信对社会的重要性。
2. 答案:(1)诚信是指遵循道德规范,言行一致,做到诚实守信。
(2)例如:考试不作弊,遵守承诺,按时还款等。
(3)诚信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查找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诚信方面的新闻,了解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学生参加诚信主题活动,培养诚信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情景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小学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小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我们的价值观”中的第22课《尊重你我他》。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尊重的含义,学会尊重他人,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的含义,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尊重他人的意义,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难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提高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3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不尊重他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2. 讲解尊重的概念(5分钟)通过讲解、举例,让学生理解尊重的含义,强调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3. 互动讨论(5分钟)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一个尊重他人的经历,并进行点评。
5. 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5分钟)讲解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礼貌用语,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六、板书设计1. 尊重他人了解尊重的含义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2. 学会尊重礼貌用语文明行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尊重他人”的短文。
2. 课后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如何改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践行尊重他人,提高道德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讨论和随堂练习3. 培养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4.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一、实践情景引入1. 创设生活情境: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如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让学生观察不尊重他人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2024年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小学
2024年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小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德育》教材第四册,第六章“尊重他人”的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尊重他人的意义,尊重他人的表现,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尊重他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能在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具体实践方法。
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意义,尊重他人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尊重他人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尊重他人的意义、表现及实践方法。
a. 尊重他人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b. 尊重他人的表现:列举具体事例,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体现在言行举止中。
c. 实践方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如礼貌待人、倾听他人发言、关心他人等。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个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尊重他人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尊重他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尊重他人2. 主要内容:a. 尊重他人的意义b. 尊重他人的表现c. 实践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列举三个尊重他人的表现。
b. 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尊重他人。
c. 谈谈你对尊重他人的认识。
2. 答案:a. 示例:礼貌待人、倾听他人发言、关心他人等。
b. 示例: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尊重他人的意见等。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在尊重他人方面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现象,发现尊重他人的好榜样,向他们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同时,可以开展一些关于尊重他人的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小学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小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德育》教材第三单元“学会尊重”,具体章节为第5节“尊重他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尊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含义,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将尊重他人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形成和谐相处的校园氛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尊重他人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尊重他人和不被尊重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尊重他人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经历,以及如何应对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尊重他人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尊重他人2. 板书内容:尊重他人的含义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在生活中实践尊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三个例子。
(2)当遇到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时,你会如何应对?2. 答案:(1)示例:给长辈让座、关心同学、耐心倾听他人讲话等。
(2)示例:礼貌提醒对方、避免与对方发生冲突、寻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身边的尊重他人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进一步提高道德素养。
同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尊重他人,从我做起”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尊重他人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目标中尊重他人意识的培养3. 教学难点:如何将尊重他人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中的思考与练习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本节课的关键环节,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情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11.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1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五单元《公民权利与义务》第11课“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具体内容包括: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认识到权利与义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2. 培养学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遵纪守法、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教学重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如何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材、教案、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内容包括:遵守交通规则、关爱留守儿童、保护环境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主题?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 自主学习(10分钟)(1)列举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2)分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3)思考如何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3. 课堂讲解(15分钟)(1)讲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2)分析权利与义务的统一;(3)阐述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4.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情景一:在学校,如何正确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情景二:在家庭中,如何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5.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教材中的例题为基础,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2. 权利与义务的统一3. 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三个权利和三个义务;(2)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如何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3)编写一个关于权利与义务的故事。
2. 答案:(1)示例:权利:受教育权、言论自由权、财产权;义务:遵守法律法规、孝敬父母、保护环境。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得力文库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得力文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思想品德》教材第八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第一节“德育的重要性”。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德育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德育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德育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德育的定义、作用和基本要求,掌握实践德育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德育的实践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德育的定义、作用和基本要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德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德育的定义、作用、基本要求和实践方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德育的内涵。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德育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德育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方法,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德育的重要性2. 内容:德育的定义、作用德育的基本要求、实践方法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德育的定义和作用。
(2)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德育实践方法的体会。
2. 答案:(1)德育的定义:德育是对个体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
作用:德育有助于培养个体的道德素养,促进个人成长;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示例:在家庭中,我学会了尊敬父母、关爱弟弟妹妹;在学校里,我学会了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社会上,我懂得了遵纪守法、关爱他人。
课前德育三分钟精品教案(得力文库
课前德育三分钟精品教案(得力文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七章《社会和谐》,具体内容为第一节“我们的价值观”。
该节内容主要讨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提高道德素养。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实际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社会现象的新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选择题,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促进思想碰撞。
六、板书设计1. 课前德育三分钟——《我们的价值观》2. 内容: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应用c.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答案示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柱,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具有道德品质、责任担当、奋斗精神的时代新人。
2. 作业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诚信与友善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诚信、友善的品质,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践行。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诚信与友善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
教学重点:诚信与友善的含义、价值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个关于诚信与友善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诚信与友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诚信与友善的含义、价值,以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1)诚信的含义与价值:诚信是指遵循道德规范,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诚信是人格的基石,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2)友善的体现和意义:友善是指以友好、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关心、帮助、尊重他人。
友善能增进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诚信与友善的例子,引导他们认识到诚信与友善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诚信与友善的选择题,让学生了解题目考查的重点。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诚信与友善的简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诚信与友善的认识。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践行诚信与友善的?(2)你认为诚信与友善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引导身边的人践行诚信与友善?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一次以“诚信与友善”为主题的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诚信与友善的重要性。
八、板书设计1. 诚信与友善2. 内容:诚信: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友善:友好、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启发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一、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课前3分钟思政教育内容XXX学校课前三分钟思政教育授课时间德育主题2019年5月6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友善。
二、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
这个表述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友善。
授课班级八1班德育内容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XXX学校课前三分钟思政教育讲课时间德育主题德育内容2019年5月6日授课班级法律法规教育九1班一、青少年法定的主要义务:1、遵守宪法和法令;2、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维护国家平安、荣誉和利益;4、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5、依法服兵役和征税;6、供养父母等。
课前3分钟思政教育内容XXX学校课前三分钟思政教育授课时间德育主题2019年5月8日讲课班级祖国的繁荣与富强八1班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德育内容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故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故国的大好国土,积极维护故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故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故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负心和自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2024年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11
2024年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1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德育》教材第四章《社会公德》第二节“文明礼仪”,主要内容包括:礼仪的含义、礼仪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及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并能自觉践行。
3. 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提高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礼仪规范。
重点:礼仪的含义、礼仪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材、PPT、案例视频、板书材料。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3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关于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礼仪的含义及重要性(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礼仪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15分钟)讲解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如问候、排队、礼让等。
例题讲解:以具体案例为例,讲解礼仪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并进行分享。
5. 礼仪实践(1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礼仪实践场景,让学生现场演示,加深理解。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行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文明礼仪》2. 板书内容:礼仪的含义礼仪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七、作业设计你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礼仪做得好?哪些需要改进?请举例说明,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哪些积极作用?2.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对礼仪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身边的礼仪现象,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礼仪,提升自身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礼仪规范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的关键环节。
2024年课前德育三分钟标准教案11.
2024年课前德育三分钟标准教案1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九章“法治与生活”第一节“法律保护我们权利”。
具体内容包括:解公民基本权利,认识法律对公民权利保护,掌握维权途径和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提高法治意识。
2. 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对公民权利保护,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3. 培养学生维权意识,提高他们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律对公民权利保护途径和方式。
教学重点:公民基本权利及维权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道德与法治》学习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3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新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法律在其中作用。
2. 新课导入(5分钟)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本节课主题:“法律保护我们权利”。
3. 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公民基本权利。
(2)阐述法律对公民权利保护。
(3)介绍维权途径和方式。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道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两道关于法律维权选择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互动环节(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法律维权案例,共同讨论如何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六、板书设计1. 法律保护我们权利①公民基本权利②法律对公民权利保护③维权途径和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
(2)谈谈你对法律保护公民权利认识。
(3)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如何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2. 答案:(1)略。
(2)法律保护公民权利,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基石。
通过法律规定,保障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法律维权知识掌握程度较好,但部分学生在维权途径和方法上还存在一定误区,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
课前德育三分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四章《共建和谐家园》,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家国情怀”,第二节“社会和谐”,第三节“法治社会”。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课前德育三分钟展开,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互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增强家国情怀。
2. 培养学生树立社会和谐、法治社会的观念,提高道德素养。
3.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并将德育观念内化为自身行为。
重点:培养学生树立社会和谐、法治社会的观念,提高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思想品德》学习笔记、随堂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庭、社会、国家关系的短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教材内容,阐述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实践情景引入:呈现一个关于家庭、社会、国家关系的德育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与德育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2. 德育观念的内化3. 社会和谐、法治社会的构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你对家庭、社会、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
答案: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我们要树立家国情怀,关注社会和谐,维护法治社会,为构建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2. 作业题目:列举一个你身边的德育案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德育三分钟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德育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 24 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党的十八大报告用 24 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
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德育内容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课前德育三分钟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德育主题法律法规一、青少年法定的主要义务:德育内容1、遵守宪法和法律;2、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5、依法服兵役和纳税;6、计划生育、7、赡养父母等。
课前德育三分钟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德育主题促进祖国的繁荣与富强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德育内容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 - 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课前德育三分钟授课时间 德育主题授课班级维护稳定生命是人的第一需要,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目前,由车祸、溺水、跌落、烧烫伤、中毒、窒息等意外伤害造成的非正常死亡已成为危及中小学生生命的首 要原因,据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单位对北京、天津、 上海等 10 多个省市的调查显示, 全国每年约有 1.6 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
意外伤害造成的非正常死亡已经成为危及中小学生生命、 德育内容影响学校和谐稳定的首要原因。
因而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水平,在学校经不起经济折腾和精力折磨的今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对人的终身发 展的深远意义, 这也是江津打造 “三个教育” 中,“平安教育” 是基础的意义所在。
课前德育三分钟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德育主题感动中国2015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10 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 德育内容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 尖山苗寨。
寨里有200 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 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 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
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课前德育三分钟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德育主题安全护稳饮食安全 1、不到小摊上买“三无”食品,不吃过期、变质的食品。
2、不喝酒精类饮料。
二、自我保护 : 1、在家遇生人,不要轻易开门。
如不速之客来访时,要先查明身份再开门。
如果不德育内容能确定身份,就打电话向父母询问,或求助邻居。
2、不要接受陌生人食品,不接受陌生人邀请去看展览、拍电影、做广告等,更不能到陌生人家里去玩。
帮助。
授课时间德育主题德育内容课前德育三分钟授课班级《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守则》明确要求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学校。
世界上,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非洲贫穷落后的国家,爱国都是人民所推崇的精神。
作为一名小学生,怎样做才是爱国呢?”爱国“绝不是空洞的口号,而应立足于我们身边的具体行为。
我想和大家先讲一个事例:在新加坡这个被誉为”花园城市“的国家里,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用英语书写。
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最起码的文明礼貌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
为什么呢?答案令每一个中国人汗颜: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人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
在今年暑假里,有一批中国的小学生到新加坡游学访问,也做出了在一些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在宾馆里追逐打闹等不文明的行为,导致一些当地人向该校的领队投诉,这又为祖国造成了不良的负面影响。
课前德育三分钟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德育主题维护稳定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
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
做为生长在新疆这片神圣土地的儿女,我们从小就要树立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牢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引导我们身边的人,我们的亲朋好友共同从做好民族团结的小事做起,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可以形成维护德民族团结的良好社会风尚,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同时也把它当作自育己的一项应尽的义务去做,将民族团结牢记在心。
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谁内也离不开谁。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就应当情同兄弟姐妹。
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休戚相关,它是衡量一个国容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各民族也就失去了依靠难以发展。
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中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课前德育三分钟德育内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兄弟民族五十六,祖国是个大家庭。
中华民族是总称,和睦相处手足情。
民族区域自治好,广西宁夏蒙藏新。
大杂居来小聚居,地理分布特点明。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在祖国的大家庭里,56 个兄弟民族亲如手足,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用一个形象的话来比喻,祖国960 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就像一个风景秀丽的大花园,56 个民族就像56 朵美丽的花朵,盛开在祖国的大花园里。
“中华民族”这个值得骄傲的名称,就是我国56 个民族的总称。
在我国12.95 亿人口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2000 年人口普查登记,有11 亿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其余 55 个民族人口较少,称少数民族,总人口约 1.06 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1%。
授课时间德育主题课前德育三分钟授课班级去极端化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宗教极端势力在世界各地不同程度地蔓延和发展,利德育内容用大多数信教群众文化素质低、宗教感情朴素,进行思想上的蒙骗、诱惑,甚至用金钱做诱饵进行蛊惑和煽动, 指使教民从事各种危害社会稳定的犯罪活动。
各族干部群众要以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准绳,明辨是非,认清宗教极端思想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认识,坚决铲除宗教极端思想传播渗透的土壤和条件。
我们对“三股势力”的打击,不是针对某个民族、某个宗教,而是针对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人和事,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应该让广大群众明白宗教极端势力的丑恶嘴脸,坚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打牢坚实的社会基础。
课前德育三分钟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德育主题去极端化宗教极端主义是当代世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毒瘤; 当前,民族分裂主义以宗教极端主义为手段,不断制造;极端化宗教思想打着宗教的幌子,披着宗教的外衣,不 ; 我们要从严治理“三非”,铲除宗教极端思想滋生、蔓;在这场全民反恐的战役中,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没有; 认、不容回避的; 它利用各种宗教形式,宣扬德育内容宗教极端主义、宗教狂热思想及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破坏社会稳定,企图达到其罪恶目的。
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是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反文明,因此宗教极端主义是人类社会一股邪恶的反动势力,是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敌人。
从宗教极端主义的定义和现实表现来看,它不属于宗教范畴的问题,而是纯粹的政治问题。
极端化宗教思想打着宗教的幌子,披着宗教的外衣,不断制造恐怖破坏活动,成为新疆社会稳定最现实、最直接的严重危害。
这是民族分裂破坏活动的新动态,我们必须擦亮眼睛,痛下决心,坚决反对宗教极端主义,下大力气铲除宗教极端势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课前德育三分钟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德育主题德育内容科学知识1、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2、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是谁?(许海峰)3、眼镜由谁发明的?(罗吉、培根)4、为什么自行车能动?(自行车的轮胎与地面相互摩擦)5、下面的称号各是谁?(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山水诗人——孟浩然、田园诗人——陶渊明)6、月亮围绕什么东西转?转一周期多长?(地球)(24 小时)7、我国三大平原是哪些?(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8、地震在地球上每年多少次?(大约 500 万次)9、最小最冷的星星是什么?(冥王星)10、地球的厚被是什么?(大气圈)11、飞机上为什么要装黑匣子?(它是用来记载失事时飞机上的各种情况的,帮助人们了解事故的原因的)12、春节有哪些风俗?(扫房、放爆、贴春联、吃年夜饭等)13、什么动物能预测地震?(牛、马、驴、兔、鸡、狗、蛇、鼠、狗、猫、燕子、鹰等)14、什么植物先开花,后长叶?(连翘、迎春花、腊梅、桃树、梨树)课前德育三分钟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德育主题聚焦十九大安全维稳生命弥足珍贵,安全重于泰山,安全维系着社会的稳定,牵动着家庭的幸福,关系着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德育内容1.是加强门卫管理,严防外来人员无故进入校园,同时对学生上学期间离校进行严格管理。
2.是加强对用电线路和配电设施的检查,严防火灾事故发生。
3.是加强饮食卫生管理。
例如:不购买三无食品、不购买过期食品等防止学生误食产生中毒现象,增加广大师生对公共卫生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积极把学校卫生安全工作做到实处。
课前德育三分钟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德育主题德育内容我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 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 。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 。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