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化经典阅读指导及训练——《孟子》篇(通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经典阅读指导及训练——《孟子》篇

发表于《语文周报·福建版》2009年第40期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现山东省邹县)人,一生崇拜孔子,他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学生。他曾游历宋、滕、齐、梁诸国,向他们推行“仁政”主张,但都不被采纳。晚年只好回家著书——《孟子》。《孟子》中记录他的思想和政治学说。

孟子主要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他的“仁”主要体现在政治上,主张通过施行“仁政”去统一天下。具体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制民之产”;二是“与民同乐”;三是“谨庠序之教”。

孟子不仅讲“仁”,也强调“义”。孟子把“义”作为人的行为选择的最高标准。强调利义选择,应轻利取义;生死面前,也要舍生取义。

孟子又是“性善”论者。也是《三字经》上的“人之初,性本善”的本义。他把“性善”具体阐述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这“四心”,认为对应这“四心”的仁义礼智是“我固有之”的,但他又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即要自觉地向自身内心去追求,才能得到。

孟子的“人格”论影响深远。他认为人格远远高于财富、权力、地位。主张做人要做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怎样蓄积“浩然之气”,那就是:一要持志养气,坚持崇高的志向追求;二要“动心忍性”,有意识地在逆境中磨砺意志;三要“存心养性”,就是要清心寡欲。

孟子的教学思想也值得后人重视。告诫学习一定要专心致志、循序渐进和独立思考等。

《孟子》一书被后人奉为圣书,在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考点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①;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②,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 ①东败于齐,长子死焉:指前343年马陵之战,齐威王派田忌、孙膑率军队救韩伐魏,大败魏军于马陵。魏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②比:全,都。洒:同“洗”。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一般的请教到寻求雪耻图强的良策,梁惠王已经对孟子信任多了。

B.孟子直截了当地对梁惠王提出了他的仁政主张,即“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不外乎物质生产和修养两方面。

C.在教育方面,孟子认为在在当时情况,文化知识的修习是第一位,德育是第二位,因此强调的是“孝悌忠信”。

D.孟子认为国家无论大小,只要施行他的主张就可以发展壮大,小国可以变成大国,弱国可以战胜强国,因此“仁者无敌”

2.请你概括孟子是怎样认为“仁者无敌”?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①,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注释] ①囿:古代畜养禽兽的园林。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在文献上有说文王有七十里的园林,百姓还觉得小了。

B.“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这正体现了孟子的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内容。

C.“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孟子指出齐宣王所占有园林是不能与民共用的,所以民认为太大了原因。

D.“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形象的写出齐宣王所占的园林象陷阱一样百姓不敢靠近,暗示了齐宣王的治国策略是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2.本段孟子告诉的是什么道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②,虽万镒③,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梁惠王下》)

[注释] ①工师:管理各种工匠的官员。②璞玉:未雕琢加工过的玉。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举木工为例,劝诫齐宣王不应该因自己的喜好而去确认木工的称职。

B.“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说的是一个人在小时学到了一种本领,长大后想好好地去运用它。

C.“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就是学了就要为我有所用的意思。

D.孟子在文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强调统治者要发挥人才的特长,不能因统治者的武断而浪费人才。

2.文中用玉人治玉道理说明了一种什么思想?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①,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②。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注释] ①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曾奉舜命治理洪水,后成为夏朝开国君主。②与(yǔ):帮助,赞许。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和“禹闻善言,则拜”也是“与人为善”的一种。

B.孟子认为“与人为善”的基础是吸取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

C.孟子认为君子最高的境界是与别人一起来行善。

D.孟子这里所说的“与人为善”和我们现在的“与人为善”是一样的。

2.请你概括孟子这段话的观点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