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笔记: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新学期开学,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仍旧延续中班时角色分配的办法:从材料箱中找出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道具:帽子、领结、头巾等戴上即可上岗了,而没有拿到角色道具的就去做顾客或客人。游戏中发现:从中班开始约定俗成的角色标记让孩子们已经形成习惯,一直以来孩子们在角色分工中没有矛盾产生。
但是,这样一种没有矛盾发生的角色分配形式适合大班幼儿吗?从《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我了解到:在相互交往中,大班幼儿开始有了合作的意识,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由此可见,对于大班这一年龄段来说,正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大好时机。而怎样让大班幼儿更好地进行合作,提高合作的水平呢?针对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分配的行为表现,我有了以下教育策略的调整。
“今天,你想玩什么游戏?”星星、佳佳等能力强的幼儿说出了游戏的名称,于是,我请这几个孩子自由选择游戏伙伴,商定游戏角色。星星、佳佳等孩子召集了需要的几个角色人员后,指派角色了:“你做爸爸、你做妈妈……”、“我做厨师、谁做点心师、谁做服务员”……分析:
看似是孩子们自己在确定游戏的角色,但却是某几个主角的行为,能力强的幼儿扮演了“组织者”、“指挥者”,致使其他的孩子成了其游戏的“随从者”。虽然,有的小组也在按意愿分工,但是这一过程中没有矛盾产生,协商的机会少,不利于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将各游戏区材料分布于各处,我说道:“找到自己想玩的游戏区材料,想一想这个游戏需要几个角色,大家一起商量分配好角色再玩。”听到老师的指令,孩子们各自找到了自己想玩的游戏区。但是,矛盾发生了,“人太多了,你是慢来的,你走吧!”后来的孩子悻悻地离开了。“多了一个,我们俩‘石头剪子布’。”输的孩子离开了。也有几个孩子坚持要参加自己选定的游戏,不愿退出,大家僵持在那儿,老师出面解决:“想想办法,能不能增加一个角色呢?”“那你做收银员吧!”接下来,“我做点心师”,“我做服务员”……孩子们很快分配好了角色。
分析:
这次游戏中,有了孩子们自主分配角色的过程,但是,随即也出现了很多矛盾,因为都是意愿选择游戏,一些热门游戏的参加者就比较多,怎样解决角色人数限制的矛盾呢?游戏中,有的小组以后到者退出为规则,有的小组以猜拳形式定人数,也有的小组能力较弱,或碰到固执的同伴不肯让,只好由老师出面协调。
虽然,孩子们协商解决矛盾的能力还比较弱,需要老师的指导,但是游戏中协商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正是合作能力培养的契机吗?相信,为幼儿创设温馨和谐的游戏情境,提供充分的与同伴自由交往合作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幼儿的协商分工、合作游戏的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的。
《我爱你,中国》主题活动的第二周周日计划的礼仪部分,要求孩子们学会和懂得在完成一件事情时,同伴之间的协商和合作很重要。而指导要点在于集体活动中的故事引导;日常生活中结合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情与幼儿交流协商和合作的重要性。那什么是合作?合作对于幼儿来说是指在游戏、学习、生活、运动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合作能力的发展是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标志。大班面临幼小衔接,更需要尝试在一日生活中对分组、交往技能和合作行为进行训练,促进发展,为其进入小学参与合作学习打好基础。那么一日活动中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一)提供幼儿同伴间相互交往的机会。
1、鼓励与同伴交往,给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
孩子们之间的交往首先开始于共同的游戏和活动,在说、笑、打、闹中相互熟悉,获得交往经验的。提供尽可能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自由,教师仅作为观察者或参与者,应鼓励幼儿相互间交流。例如当幼儿间遇到冲突时,便相互争吵与告状。此时教师应作为旁观者,大方的将解决问题的权利让给孩子。教师应鼓励用和平的方式,自己去解决矛盾,让双方达成共识。在游戏玩耍时,成人要给予充分
的自由,不要因为怕与同伴玩耍时起冲突,怕受伤而干预的自由游戏。让在游戏中与同伴自由交流协商,分配角色,并达到友好的合作。
2、为提供需要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活动。
在一日活动中,有许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在班级区域活动的观察中发现:虽然会有几个幼儿在一起玩同一样玩具,但实际上,都在按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得事,虽然他们也会适当的交流,但并不是共同完成同一主题活动,只属于平行游戏。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安排情景,给提供必须要多人参与,分工合作的游戏。让懂得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必须相互依赖、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努力。
3、合作活动过程要有一定的“难度”。
提供的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当然,活动的任务也不能太容易,要带有一定的难度。如让制作道具,如果教师提供了相应的制作图纸、材料、工具,教给了制作方法,完成起来很轻松,活动就没有了难度,也不存在解决困难、共同合作。如果教师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故意”投放不足量的材料,孩子们遇到了困难,会尝试协商解决,体验分工合作带来的快乐。
(二)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
1、让幼儿学会用语言交流
幼儿通过语言交流就某一个共同话题或任务交换意见,展开讨论,通过语言交流使彼此建立起更深入广泛的联系,加深印象,增加双方的信任和好感,以便于更好的合作。(1)鼓励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求、愿望,用语言解决各种矛盾。
用语言较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求和愿望,是为了更好的与人沟通,更好的满足自己的需要。调查表明,现在的独生子女当与同伴有矛盾时,有90%的是用哭声来吸引成人的注意,或是用打架来解决问题,反而使成人因为不能清晰地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怕孩子再与同伴发生矛盾而减少本来就已少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因此要鼓励用语言去解决矛盾,不仅可以增进与同伴之间的友谊,与他人更好的交流合作,同时也丰富、发展了幼儿的词汇量。(2)丰富语言,满足需要
游戏对幼儿来说,是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在游戏中常常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根据别人的意图做出语言反映。因此,应丰富幼儿的语言让幼儿用丰富的语言在游戏进程中更好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