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概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臵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 2016年1月2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2]
面对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

[3]
一、改革背景
在计划经济时代,央企的生产力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自2003年后,央企生产力变革变得很缓慢,主要原因就是央企的体制与机制很陈旧。

第一是央企的机制缺乏活力,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第二是政企不能分开,尤其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牢牢捆在一起;第三是央企的发展以扩张型为主,造成目前严重的产能
过剩;第四则是央企被内部人控制严重,腐败加重。

国企改革应该从解决过剩产能入手。

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几大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80%,产业的利润下降幅度最大,产能过剩很严重。

截至2015年12月初,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这几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了70%—80%。

由于产能过剩的企业占据着大量人力、资金、土地资源,使得生产以及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

因此,势必要建立有效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

“僵尸企业”不退出,企业转型就不可能实现。

“僵尸企业”都普遍处于一种按兵不动的“熬”冬状态,或在等待来年形势转好,或想把这种情况拖下去移交给下任解决。

而领导层则希望其能够腾“笼”换“鸟”,这其实是很困难的事。

供给侧要通过产业的调整,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率,来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

通过结构性改革调整,应该对2016年经济的增长有一个乐观的预期。

[1]
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

“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

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4]传统的先增长后治理、追求增长忽视公平等发展方式失去了可持续性,必然走到尽头。

新常态下,结构调整是一种大逻辑、大格局、大趋势,是中国无法回避、必须进行的一场变革。

结构性改革是改革的重头戏,也是考验中国经济能不能转型升级的关键。

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需要结构性改革来推进,需要在需求结构、投资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等方面发力。

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为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普遍认识到推动结构转型、改革原有经济运行模式势在必行。

[5]中国过去主要采取需求管理政策,拉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推进经济增长。

虽然取得了一些经济增长效果,但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和后遗症,以至于中国不得不对这些前期政策进行消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为了保增长或稳增长,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主要针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宏观调控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

这些政策确实起到了保增长或稳增长的效果。

但是,宏观调控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虽然连续多次采取了稳增长措施,但GDP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
度之后,一直在震荡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而且尚未扭转下行趋势。

这就使得中国不得不重新思考:为什么抚平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宏观调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其核心原因恐怕是没有完全找对病根,没有对症下药。

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问题。

针对结构性问题,不能用解决周期性波动的宏观政策去应对,而要采取结构性改革去化解。

[6]
二、存在问题
中国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问题。

[6]
这六个方面的结构性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叠加,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去有针对性地解决。

1.产业结构问题
产业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而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比重偏低。

为此,需要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动力;需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去淘汰落后产能和“三高”行业等。

2.区域结构问题
区域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不合理。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尤其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大大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为此,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推进农民的市民化进程,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区域结构的另一个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

例如,有些地方享有很多“特权”政策,有些地方发展严重滞后。

为此,需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制度改革、区划体制改革等,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解决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使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自由流动、优化配臵。

3.要素投入结构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投入,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导致中低端产业偏多、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等问题。

为此,必须要加快科技体制、教育人才体制等改革,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更多地实现创新驱动。

4.排放结构问题
中国排放结构中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排放比重偏高。

这种不合理的排放结构导致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比较大。

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特别是推进自然资源
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以及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5.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三驾马车”来拉动,特别是过度依赖投资来拉动。

其实,“三驾马车”只是GDP的三大组成部分,是应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需求边短期动力,只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对应着改革、转型、创新)“三大发动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们要更多地依靠改革、转型、创新,来提升全要素增长率,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6.收入分配结构问题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居民贫富差距都比较大,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地区、少数行业和少数人中。

因此,有必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和财税制度改革等,促进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6]
三、概念提出
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中
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

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7]
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8]
四、改革实质
(一)供给方式
供给侧改革实质上就是改革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方式,也就是改革公共政策的产生、输出、执行以及修正和调整方式,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臵资源中的决定
性作用。

说到底,供给侧改革,就是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来规范政府的权力。

离开市场在配臵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谈供给侧改革,以有形之手抑制无形之手,不仅不会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也会损害已有的市场化改革成果。

(二)供给结构
从中国中央政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供给体系的供给效率和质量”等明确表示看,供给侧改革就是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市场所需供给约束为标准的政府改革。

从供给侧改革的阶段性任务看,无论是削平市场准入门槛、真正实现国民待遇均等化,还是降低垄断程度、放松行政管制,也无论是降低融资成本、减税让利民众,还是减少对土地、劳动、技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限制,实际上都是政府改革的内容。

(三)政府改革角度
从中国政府改革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可谓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时间里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

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多方面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供给约束,使产业、企业的自然活力非受限于作为公共政策供给方的政府约束。

[9]
五、改革重点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推进供给的结构性调整,即通过创新供给结构引导需求的结构调整与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
国经济新常态特点时特别强调中国经济面临三大结构调整,即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增长方式结构的重大调整。

推进供给侧改革应当以推进上述三大结构调整为重点:
1.经济结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经济结构按层次包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是推进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调整产品结构包括生产性消费品结构和生活性消费品结构,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推进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调整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2.动力结构
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投资、消费一直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出口与投资贡献率最高。

美国次贷危机以后,特别是我国经济已步入自然回落周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内需逐渐成为主要动力。

因此,供给侧结构改革要适应和推进动力结构的调整。

3.经济增长方式
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构调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经济新常态第三个特点时指出,中国经济正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时,将创新发展确定为五大发展战略之首。

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当在供给侧理论、供给侧制度、供给侧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改革应当同步推进,不能顾此失彼。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显然,供给侧与需求侧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不能强调一侧,忽略另一侧。

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运行正面临着供给侧和需求侧都亟待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供给侧方面的问题是结构性供给过剩和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

只有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同步结构性调整,实现新的平衡,才能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4]
六、实施路径
1.针对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点,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5]
七、各方反应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更多地发挥好企业和个人的作用。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把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制定好,给企业和市场相对稳定的预期,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多次呼吁,各国务必落实结构性改革,提高国家长久竞争力和风险抵抗能力。

[5]
“十三五”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大突破,应争取更大力度“放水养鱼”,激发社会资本创新创业活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消除服务业与工业要素价格差异,同时加快推进以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改革,推动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和消费需求相适应。

[5]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十三五”时期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在需求结构上,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在产业结构上,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带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升级发展。

[5]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务之急是要做好“加减乘除”——做加法就是补短板,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要让民营企业参与进来;做减法就是去产能,钢材、水泥、玻璃、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尤其要注意合理去产能;做乘法就是发挥好技术、管理、制度等各领域的创新,这是个慢工细活,但效果会很明显;而做除法,意味着不仅要减少产能,还要加强环境保护,做到清洁生产,将对环境冲击降到最低。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
普遍的供给约束、供给抑制和供给结构老化是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就可以恢复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开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周期。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显示了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重视,以及真抓实干的决心。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们继续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减税力度,取消更多行政管制,放松供给约束。

同时,解除对人口和劳动力、土地和资源、资本和金融、技术和创新、制度和管理等五大财富源泉的供给抑制,提高供给效率,降低供给成本,并依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11-12]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
参考资料
1、供给侧改革成中国经济热词国企加速清退僵尸企业.新浪网.2015-12-17[引用日期2015-12-16]
2.习近平: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新华网.2016-01-27[引用日期2016-01-28]
3.供给侧改革首登政治局会议结构性改革是重点.新浪网.2015-12-15[引用日期2015-12-16]
4.专家:为什么现在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浪网.2015-12-15[引用日期2015-12-16]
5.结构性改革该如何推进——解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新华网.2015-11-10[引用日期2015-12-16]
6.结构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11-23[引用日期2015-12-15]
7.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新华网.2015-11-10[引用日期2015-12-15]
8.[视频]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森林生态安全工作.央视网.2016-1-26[引用日期2016-01-27]
9.从产业结构调整看供给侧改革.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12-08[引用日期2015-12-16]
10.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