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09.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五、生活压力导致的机体受 损
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各种职位对人们 家庭压力
工作压力 的学历要求赿来赿高,对人们的综合素质 社会交往压力
要求也居高不下,工作中的压力也大大增 加。工作带来的紧张是现代人常见的一个 不容回避的应激源,包括过劳死等。
35

四、生活中的失慎与失范导致直接的伤亡
反常的、病态的 或偏差的社会行 现代社会,有了飞机、火车、汽车等交 为或现象
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但与过去简单的交通工具不同,过去的马
拉木车出现的事故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有
限,但今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不同,稍有
不慎,就会酿成人身损失甚至死亡。
• 明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对健康有害,还坚持自 己的生活方式,这一社会现象在人格缺陷方面 的解释在于意志力的缺乏。缺乏意志力和自制 力的人,他们会放纵自己的行为。
25
三、社会压力和从众心理

有些人是迫于社会压力和从众心理而形成了不良生活方 式。北方人请客时饮酒是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俗话说 无酒不成席,以酒来进行庆祝或招待客人会显的气氛热 烈,当酣醉之时,什么话都可以说,形成了一种社会文 化,有些人喜欢这种文化,也有些人对此非常反感。
莫县是埃博拉病病毒传播重灾区,调查发现,
该地区发生疫情初期的死者生前曾食用过病死
的猴、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的肉。所以,加蓬
政府一直号召加蓬人提高警惕,切忌猎食野生
灵长类动物,以防止埃博拉病的再次肆虐。
“大腹便便、富贵富态”
这是人们在经济短缺时代在吃上形成的一
种不健康生活方式错误的观念。如:超量
饮酒、高糖高脂饮食、高胆固醇饮食等,
我们说人为了生存而吃饭,这是吃饭的目的,其 动机是解决饥饿问题,此类需要是一种生理需要 的范畴,这是合理的需要。但是在不同的社会条 件下,本来为了生存的这一社会行为发生的需求、 目的和动机的错位。 在现代社会中,为了口味而吃饭,目的是享受生 活,动机是满足口感;不断出入酒店而吃饭,目 的是为了社会交往或者是工作应酬,在这些情况 下解决饥饿成了其次的需要。这种需要的异化在 穷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而对富人来说也可以看作 是合理的需要。
• 近20年来,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恶
性肿瘤和糖尿病发病率在明显上升,而且它们是死亡 原因中的主要杀手。1997年我国报道每年新增50万糖 尿病人,1998年这个数字又增至75万。
慢性病趋向于年轻化
1991至1994年北京、南宁、宁波15-39 岁冠状动脉硬化的比较研究,三地早期病 变的发生率在50%以上。
一、错误的生活观念导致的“病从口入”
“病从口入”一直是人们患病的一种原因, 主要来自人们错误的生活观念。
不干不净,吃了不长病。 生吃蟹子活吃虾,半生不熟吃蚂蚱。 大腹便便、富贵富态。
30
生吃蟹子活吃虾,半生不熟吃蚂蚱” 人可能通过吃灵长类的肉而感染埃博拉病毒。
比如,刚果(布)西盆地地区的凯来县和姆博
27

体育锻炼有益健康是有条件的,尽管我们有着锻炼的 生活方式,当我们患病时却不能进行体育锻炼。

有一位研究生正在患流感,自恃身体强壮,继
续打篮球,在篮球场上晕倒再也没有起来,原
因是当时流感导致了心肌炎,患者并没有按照 医嘱要求卧床休息,而是进行剧烈的活动,这 是由于无知导致的悲剧。
28
第三节 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途径 • • • • • • 生活观念导致的“病从口入” 生活放纵造成机体的衰竭 享受型生活方式“废用”性的机体退化 生活中的失慎与失范导致直接的伤亡 生活压力导致的机体受损 挑战生理极限的心理、生理代价
• 1、饮食的品种方法;2、服装的款式与时尚程度;3、交 通工具的类型;4、日常交往的对象与途径;5、闲暇消费 的形式与种类;6、生活设施的样式;7、住宅与周围环境 的配置;8、家庭生活的安排;9、日常生活活动的节奏等 等。
三、类型: 1、行为生活方式社会学的分类






从生活主体上,可分为社会生活方式、群体生活方式和个 人生活方式。 从生活活动领域上,可分为生产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 式、交往方式等。 从生活方式和社会进步的关系上,可分为积极的生活方式 和消极的生活方式。 从经济生活水平上,可分为贫困型、温饱型、小康型、富 裕型。 从交往方式特点上,可分为封闭型、开放型。 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点上,可分为自主型、依附型。 从生活态度上,可分为上进奋发型、消极型、堕落型等。
农村增长幅度大于城市
1998年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城市分 别上升53%和32%,而农村分别上升 128%和36%。20世纪70至90年代, 我国城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了 22.63%,调整死亡率下降了1.16%, 而农村死亡率上升32.15%,调整死亡 率上升18.02%。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上述规则来解释的。
34

拉马克(Jean Baptiste de Lemarck 1744— 1829),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伟大的奠基人 之一,生物学一词是他发明的,最先提出生物 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
他在《动物的哲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 学说(被后人称为“拉马克学说”),提出了 两个法则: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获得性状 遗传。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 适应形成的过程。

上了酒桌,我们发现不喝酒者总是少数,而这不喝酒的 少数总是被那喝酒的多数牵着鼻子走,在众人劝酒文化 的影响下,从拒绝喝,到随着喝,后来变成我要喝,心 态也在一步步地变化,由社会压力“被迫喝酒”,到 “别人喝、我也喝”的从众心理。这是一个社会心理的 转变过程。
26
四、无知者无畏


总的来说,我们这个社会文化素质并不高,2001年,全 国人口文盲率是 6.72%。虽然文盲并不等于无知,但 文盲肯定是少知。也有一部分人虽然上过学,读过书, 但对健康知识却知之甚少,在自我保健方面还是一个 无知者,由于无知出现的蛮干屡见不鲜。 北京市的一项调查发现,居民对生活方式疾病的知识 相对匮乏,知道吸烟如何危害健康的居民不足 20 %, 知道酗酒有害的为5.6%,知道肥胖有害健康的为 35.6 %,高血压相关因素知晓率仅为 14.3 %,能够说出盐 与疾病关系的居民也不足20%。
教学要求
• 掌握行为生活方式(behavior and life style) 的概念、分类。 • 掌握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的特征。 • 熟悉影响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形成的原因。 • 了解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途径。 • 掌握健康的四大要素。 • 了解建立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途径。
问题的提出
• 慢性病被WHO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 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定义为: 进行性的,不能自然痊愈及很少能够治愈的疾病。 • 从类型上看,一类为生理性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高 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 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另一类为心理 疾病如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 • 慢性病特点: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 重等。
33
三、享受型生活方式“废用”性的机体退

• 生物规律总是遵循“用进废退”的规则,拉马克发现了
这条法则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但人类的社会行为却
往往与这一规则背道而驰。 •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 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享受型的生活方式,但这一方 式潜在的健康风险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由拉马克提出的
美国心理学的大师马斯洛从社会学的角度, 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但是对这些需 要的合理性未涉及。 从健康的角度可分为健康有利性的社会需
• 自我实现 要和健康不利性的社会需要。
这一划分的目的在于从健康的角度出发, 来分析生活方式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 安全需要
• 生理需要 • 社交需要
• 尊重需要
会性、播散性、可塑性、多样性等特点。 • 健康生活方式的特点 主动性、高尚性、和谐性、适宜性和健康 有利性。
不良生活方式的特点
选择:自创性与社会性
传播:社会播散性
修正:可塑性
类型:多样性
潍坊医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研究所
16
第二节 不良行为生活方式产生的 原因
生活目的、需求和动机的错位 人格缺陷 无知者无畏
行为生活方式的概念
行为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 生,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物质条件下形 成,在一定的社会意识(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和 社会心理)以及传统文化习俗影响下发展的一 定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模式。
二、行为生活方式构成的要素
• 在“生活方式”的这一结构中,包括以下四 项要素: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间、 生活空间。 • 国内有的社会学学者给出了反映生活风格的 指标
行为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慢性病之间的影响
第一节 行为生活方式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一、行为生活方式的概念 广义的生活方式,既包括人们的生活活动,也包 括人们的生产活动。 狭义的生活方式指生产活动以外的人们生活活动 的总和。
生产本身又有两种,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 类自身的生产——种的繁衍。
10
流行特征
• 慢性病占据了目前城乡居民死因顺位中的 前四位。 • 发病人数多,发病增长快。 • 慢性病趋向于年轻化。 • 农村增长幅度大于城市。
发病人数多,发病增长快
• 高血压现患人数达1亿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2000
万,糖尿病患者4000万。每年新发病例肿瘤160万,脑 卒中150万,冠心病75万。
13
2、行为生活方式在健康角度上的分类
自然型 享乐型 自罚型
对待生活的态度
健康 生活方式 对健康产生的后果 主动不良 生活方式 不良 生活方式 过度竞争型 过度安逸型 过度纵欲型 被动不良 生活方式
14
四、行为生活方式的特点 动与静的和谐;
•Fra Baidu bibliotek
劳动与休息的和谐; 不良生活方式定义为对人类健康存在显在 人际关系的和谐; 饮食结构的和谐; 或潜在的损害生活方式,具有自创性、社 心理上的和谐
主要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 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表演型(癔症型)人格障碍,强迫型 人格障碍等。
24
• 人格缺陷除了与一些疾病直接有关外,还影响 到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一些酗酒的人,每 当喝酒时,都喝的酩酊大醉,甚至打人骂人, 这些行为的产生常常不是醉酒本身所能解释的, 人格的缺陷是重要的原因。
20
解决
饥饿
交往 资源
口味
吃 饭 生 存
吃 饭 社会交往

饭 享受生活


另一方面,在物质短缺社会或者是现代社会的 贫困阶层,人们为了生存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饮 食习惯,从历史的观点看是合理的需求,但从 健康的角度却是不合理的。 如山东人和东北人一样喜欢吃泡菜,这与过去 北方天气寒冷,新鲜蔬菜缺乏,只能通过用一 个一个大缸在秋收时将新鲜的蔬菜腌制后储藏 起来,以便春冬食用,而这种泡制咸菜的方法 世代相传,慢慢形成一种生活方式。现在人们 在冬天也能食用到大棚种植的新鲜的蔬菜,但 我们的饮食习惯中却多了吃泡菜的生活方式。
22
然而,吃泡菜的生活方式使得我们过多的摄入
了亚硝酸盐,成为胃肠癌的高发因素。这是人
们为了生存所付出的代价。而我们的后代,则
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从我们祖辈那里多获得了
这样一些口味而已,然而,他们为此付出这样
的代价意义有多少呢?
23
二、人格缺陷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健全 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人格异常则是心理障 碍、心理疾病的根本起因。 人格异常在影响自己和妨碍他人的工作和生活时 ,称为 人格障碍,一般是在青少年期比较明显。
这种饮食习惯是导致高血糖、高血脂、糖
尿病等现代富贵病的主因。
二、生活放纵造成机体的衰竭
• 生活放纵既受观念的影响,又受人格的
支配。像赌博成瘾、网络成瘾、博彩成 瘾、色情成瘾等,这些不良的行为生活 方式不仅会导致机体的过度利用,反应 性下降,重要的是由于陷入其中不能自 拔,从而使之心力交瘁、心理衰竭。
社会压力和从众心理
一、生活目的、需求和动机的错位
动机是人采取社会行动的心理原因, 目的是人的社会行动所要达到的结 果.动机和目的是相互依赖,缺一 不可的,有动机必有目的。
目的 行 为
需求是动机产生的社会基础。当人 们的需要有了某种特定目标时,需 要就转化为动机,推动人去从事某 种活动。

机 社 会 需 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