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 谷文昌 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全)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全)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全)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全)他不仅会被我们记一段时间,而且会被我们记一辈子。

一段时间来,有一个人的名字被我们深深铭记,上至中央高层领导,下至基层普通党员,都在传诵他的“一辈子”精神,他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们、感染着我们。

他,就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他那“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的传奇人生和感人事迹,让我们在泪水中见证了一种“伟大”,在我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信念党旗凝聚无穷力量,信念锻铸坚强意志。

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们对美好前景的向往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是人生的“总开关”。

信念决定追求,追求体现信念。

彩云烟站职工始终保持满腔热情、富有激情、充满智慧、奋力创新的精神状态,时刻以为烟草事业、为“卷烟上水平”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的理想信念主导自己的思想,我们就有了清晰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就有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能有效避免走弯路和犯错误。

在方向的引领下,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就能始终坚持“两个至上”的行业价值观,不为谋求局部利益而牺牲国家利益。

就能秉承“利国为上、惠民为宗、至爱为怀、大成为志”的理念,创造价值、奉献国家,普惠烟农、服务客户,热爱烟草、成就事业、开创未来。

就能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突出对烟农的优质服务,突出对社会的真情回报。

就能坚持“稳定规模、优化布局、主攻质量、突出特色”的发展方针,以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为中心,以骨干品牌原料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走“品牌引导特色,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支撑特色,质量稳定特色”的烟叶发展道路,升华彩云烟叶的品牌。

在事业的峰峦上,有辛勤的汗水流淌;在智慧的珍珠里,有勤奋的心血闪光。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谷文昌事迹,焦裕禄心得体会,杨善洲先进事迹简介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谷文昌事迹,焦裕禄心得体会,杨善洲先进事迹简介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谷文昌事迹,焦裕禄心得体会,杨善洲先进事迹简介(文章一):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之一xx、省委领导关于学习杨善洲的讲话精神xx:要广泛宣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会25日在xx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共xx 政治局常委、xx书记处书记、国家xxxx会见报告团全体成员并讲话。

他强调,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广泛宣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社会之优,进一步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杨善洲生前曾任xx省原xx地委书记,xx年退休,2xxx年10月因病逝世。

他60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

退休后主动放弃省城舒适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历尽艰辛义务造林20多年,建成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洲。

2xxx年4月,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

xx指出,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xx人的精神风貌。

他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的优秀代表。

广大党员、干部包括离退休老干部,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争创优秀业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光添彩;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

xx强调,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贯彻落实好xx出台的一系列惠及离退休老干部的政策措施,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老同志,切实保障老同志安度晚年。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体会(一):向离退休干部的楷模杨善洲同志学习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播出杨善洲同志退休后回乡造林的先进事迹,使我很受感动。

由此回想起我们年轻时学习雷锋同志事迹的情景,那时雷锋才二十几岁,如果他还活着,也该七十多岁了。

雷锋的事迹仍流传至今,谁说雷锋精神今不在雷锋、杨善洲两人的模范事迹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是,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

雷锋参加工作时,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作为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生活俭朴,一贯以助人为乐为己任。

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后,他的事迹从此在中国家喻户晓。

杨善洲同志是一位离退休干部。

退休前,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改革开放后,在社会物质礼貌大大丰富的年代,退休后的杨善洲本应在家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但他选取了回家乡,带领村民开荒造林,为建设新农村做贡献,一干就是22年。

在造林的过程中,杨善洲不仅仅身体力行,在资金不足时,还要搭上自己的养老金。

这种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20多年的劳动成果已见成效:林场人工造林5.8万亩,其中3万亩已成林,林场价值3亿元人民币。

杨善洲却将这个初具规模的林场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

该林场现已被命名为善洲林场。

杨善洲同志的遗愿是:“林场收益之后,首先应惠及当地村民。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杨善洲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品格。

我们要学习杨善洲什么呢不是去造林(造林要因人而异),而是学习他的高尚品格。

我想用毛主席的话来评价他的为人: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造林受客观条件限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但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危害人民利益的事,人人都能够做到。

毛主席还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现实中国社会中,像雷锋、杨善洲这样的人大有人在。

如在杨善洲事迹播出后,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感动中国2010年新闻人物评选颁奖大会”的实况,我自始至终收看完。

廉洁教育人物案例范文(2篇)

廉洁教育人物案例范文(2篇)

第1篇一、背景杨善洲,男,汉族,1927年出生于云南省施甸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49年,杨善洲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屡建战功,先后立功受奖10余次。

1954年转业后,杨善洲同志被安排到云南省保山地委工作,他扎根边疆,奉献一生,带领群众植树造林,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8年,杨善洲同志因患肺癌晚期,临终前留下遗嘱:“我死后,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不举行遗体送别仪式,不铺设灵堂,不摆放花圈,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举行遗体送别仪式,不铺设灵堂,不摆放花圈,不请客,不收礼,把省吃俭用积攒的36万元党费作为党费上交给党组织。

”杨善洲同志的廉洁事迹,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当代焦裕禄”。

二、人物事迹1. 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杨善洲同志在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谋福祉。

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群众需求,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在扶贫工作中,他带头深入贫困山区,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

他廉洁奉公,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2. 热心植树,绿化边疆杨善洲同志热爱大自然,关心生态环境。

他深知植树造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性。

1988年,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施甸县,带领群众植树造林。

他亲自选址、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将一片荒山变成了绿洲。

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被誉为“当代愚公”。

3. 严于律己,传承家风杨善洲同志一生廉洁自律,严于律己,传承家风。

他教育子女要勤俭节约,不攀比、不浪费。

他告诫子女:“做人要正直,做事要公道,不要贪图小利。

”在他的影响下,子女们都能做到廉洁自律,为官清廉。

4. 立遗嘱,彰显党性杨善洲同志病重期间,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便写下遗嘱,要求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铺设灵堂,不摆放花圈,不请客,不收礼。

焦裕禄杨善洲心得体会

焦裕禄杨善洲心得体会

焦裕禄杨善洲心得领会【篇一:学习《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心得领会】学习《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心得领会营子中心小学张连才4 月 28 日下午,我们营子小学的全体党员教师在党员活动室集中学习了《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的学习资料,经过学习,深受教育。

经过学习先进典型事迹,提升了每一位共产党员的思想觉醒,全部党员表示要带头弘扬典型事迹精神,言传身教,联合各项工作,深入推动,把学校的工作做到最好,最扎实,最有实效。

党的性质和主旨,决定了共产党人一定永久保持清正清廉的本色。

做到清正清廉,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具备的政治品格,是新期间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怎样固守防线,无需追究,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同志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严格恪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民众工作纪律,同伙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求实为民,不故弄玄虚、与民争利。

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永久保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作为党员教师,经过仔细学习先进典型事迹,使我深受教育,此次学习是对自己心灵的清洗,灵魂的浸礼。

我们要学习他们有始有终的固守共产党员的崇高情操,学习他们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大公至正、清廉奉公,学习他们艰辛朴实、节俭节俭的优秀作风。

就要从自己做起,从此刻做起,从仔细执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做起,确实保护人民民众的根本利益。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敬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我相信,只有我们仔细贯彻落实国家领导人的精神,坚持民众路线,立足本员工作,就必定能办妥令人满意的教育。

篇二:教师学习《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心得领会教师学习《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心得领会3 月 12 日下午,我们邯山区实验小学的全体党员教师在党员活动室集中学习了《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的学习资料,经过学习,深受教育。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党性分析材料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党性分析材料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党性分析材料“他走了,就像一个操劳了一生的老农民一样,走了……身后留下一个依然需要刨土取食的家,家里有风烛残年的老伴,有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有开着农用车运输的孙子们……他奋斗了一辈子,掏心扒肺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自己却两手空空而去,而把价值几个亿的森林送给了大山里的群众”。

这就是杨善洲,一个共产党人的一辈子,我们的好党员好干部。

他是一面镜子,真实;他是一面旗帜,引领;他是一种精神,感召。

学习他,做好人;学习他,为好官;学习他,履好职;学习他,尽好责,是每个党员干部的一种责任。

作为一名即将到基层挂职锻炼的干部,不但要学习弘扬他的精神,更要践行这种精神,落到具体的工作中,持之以恒,才能凑效。

一、学习收获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先进模范始终是党员干部群众中的优秀分子,他们来自群众,又扎根于群众,能够在群众中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和桥梁作用,能够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一起前进。

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忠诚坚守党的事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员干部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是要有平淡朴实的人生价值观。

身为国家干部,杨善洲同志谢绝了诸人羡慕的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机会,坚持回家乡种树、造林,用实际行动演绎了共产党员干部的平淡却光耀价值人生。

当前,腐败已成为困扰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其原因正是党员干部人生立场不正。

杨善洲同志正确的人生观,在干部群众中竖起了一面大旗,不求官耀但求光耀的奉献观念,给广大干部群众做了一个优秀的示范表率;二是要有无比坚定的事业追求。

杨善洲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思想信念和政治品质几十年来始终不变,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扎更荒山植树造林,为山区谋得长远发展的感人事迹,正是执着于党的事业追求的具体表现;三是要有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杨善洲植树造林,为的是广大山区百姓,为的是改变山区日益恶化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绝不参杂任何自私的念头。

学习焦裕禄、杨善洲、沈浩、郭明义先进事迹、撰写心得体会

学习焦裕禄、杨善洲、沈浩、郭明义先进事迹、撰写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心得体会》学习《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心得体会营子中心小学张连才4月28日下午,我们营子小学的全体党员教师在党员活动室集中学习了《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的学习资料,通过学习,深受教育。

通过学习先进典型事迹,提高了每一位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所有党员表示要带头发扬典型事迹精神,以身作则,结合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把学校的工作做到最好,最扎实,最有实效。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永远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

做到清正廉洁,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是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如何坚守防线,无需深究,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同志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务实为民,不弄虚作假、与民争利。

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永远保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作为党员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先进典型事迹,使我深受教育,这次学习是对自己心灵的洗涤,灵魂的洗礼。

我们要学习他们始终如一的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学习他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就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做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我相信,只有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领导人的精神,坚持群众路线,立足本职工作,就一定能办好令人满意的教育。

篇二:《教师学习《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心得体会》教师学习《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心得体会3月12日下午,我们邯山区实验小学的全体党员教师在党员活动室集中学习了《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的学习资料,通过学习,深受教育。

通过学习先进典型事迹,提高了每一位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所有党员表示要带头发扬典型事迹精神,以身作则,结合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把学校的工作做到最好,最扎实,最有实效。

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学习资料全

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学习资料全

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学习资料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内容提要:一九二二年,正是军阀混战时期。

那家军阀打过来,派捐要款;这家军阀打过来,抢粮抓夫,闹得民不聊生。

就在这年八月十六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

焦裕禄青少年时代正处在万恶的旧社会。

他饱赏了人间的苦难。

后来,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他参加了民兵,入了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经历了战火的考验和锻炼。

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了苦难的煎熬。

7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考试成绩总在前几名。

1932年,家乡遭遇灾荒,家境十分贫困,11岁的焦裕禄被迫退学,跟随穷乡亲推着独轮小车,运煤卖煤。

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焦裕禄的家庭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深受帝、官、封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焦裕禄十几岁时,日本鬼子侵占了山东博山。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被迫到黑山煤窑当小工。

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得到的仅仅是一点橡子面,别说是养家糊口,连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饱。

焦裕禄的父亲因无钱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

眼泪未干,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的一个煤窑作苦工。

在日本鬼子、汉奸的刺刀威逼下,他每天在煤窑里干十五个小时以上的苦工,和焦裕禄同志住在一个工棚的二十三个人中,两三个月里,就有十七人被折磨死去。

每当工友们不幸死亡的时候,焦裕禄的心比针剌还要难受。

他不忍受日寇的非人折磨,和工友一道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了虎口。

焦裕禄逃出了虎口,又掉进了人间狼穴。

他逃荒要饭跑到江苏宿迂县,不得不给一个姓胡的地主当长工。

焦裕禄进一步受到了残酷折磨,甚至在他生病的时候,地主还逼他干活。

这阶级仇、民族恨,在焦裕禄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45年,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焦裕禄的家乡解放了。

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抱着要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回到了家乡。

焦裕禄: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内容提要:一九五三年,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了。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第1篇: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通过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有感触。

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如一的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要学习他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杨善洲的一生有两个舞台,一个是从政的舞台,一个是退休后的舞台。

在从政的舞台上,当有的人在想着如何进步时,“草鞋书记”正在地里种甘蔗;当有的干部纸上谈兵、发号施令时,“粮书记”正在稻田推广“三岔九垄”插秧法。

在退休后的舞台上,当有的人躺在功劳簿上享清福时,“种树书记”在山上建毛毡房;当有的人牢骚满腹时,“富书记”将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捐献给国家。

当成功以金钱、地位为衡量标准时,杨善洲给我们上了一课,面对山枯水竭的大亮山,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他让不毛之地变成了生命的绿洲。

事实上,人生舞台并无大小,身居要职能出政绩,在普通岗位同样也能做出成绩;从政能出成绩,当普通百姓也能干出一番事业。

杨善洲用20余年的时间,用生命的余热把曾经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为官30余载,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事实上,回家的时间极少。

他的小女儿在奶奶生病时,才第一次看到父亲回家,当时她已经8岁。

他的老伴一直是农民,组织多次提出把他家人转为城镇户口,他坚决不同意:“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我们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他植树造林20余年,他遭遇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

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他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

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奉献的境界。

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甘为群众忘我奉献一生。

他是群众心目中优秀共产党员的鲜活形象,他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是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焦裕禄先进事迹材料

焦裕禄先进事迹材料

焦裕禄先进事迹材料篇一:焦裕禄先进事迹材料焦裕禄先进事迹材料的介绍以及个人的一些事迹材料小编已经收集完整,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时年四十二岁。

以下这篇:焦裕禄先进事迹材料)部调整工资时,因提资名额有限,谷文昌说服了老伴,主动把名额让给其他同志。

一九六四年,谷文昌赴省任职之前,有关部门要把他在财政局当临时工的大女儿转为正式干部,随父一起调到省里工作,谷文昌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县委书记的孩子不能特殊,还是留在东山锻炼好。

?谷文昌同志于一九八一年元月三十日在漳州病逝,享年66岁,遵照他生前嘱咐,其部分骨灰由其子女撒在东山岛上。

?为表彰谷文昌老书记的功绩,激励后人,东山县委、县政府于一九八七年七月特立丰碑,以志纪念。

碑的正面写着:谷文昌同志万古长青。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穷尽一生书写为民情——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采访期间,记者听说了一件事:杨善洲自1950年把妻子迎娶进门以后,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就再也没有时间去过妻子家。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他的岳母到姚关去赶街,看到一辆汽车从街上过时听人提到了女婿的名字,老人想上去和久未见面的女婿打个招呼,可一晃车子就直奔乡下去了。

直到临终前,老人都没再见过自己的女婿杨善洲。

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会?无情?和忘我到这种地步?从1955年任施甸区区委书记到1988年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30多年的时间,他都在忙些什么?与杨善洲谋面是在他的家中。

老人穿着一件灰色的旧卡基布中山装,坐在一张枣红色的老式木沙发上。

那一刻,让人感觉像是穿越时空,回到那久远的年代。

---1965年的一天,一个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的中年人出现在施甸县某人民公社,打听公社领导在哪里。

接待的同志一看来了个老农,而领导正准备接待县委书记,就随口打发说领导不在。

来人一听没作声,转身就去村子里面转悠了。

过了约定好的时间,公社领导仍然没见到县委书记,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接待员把县委书记当成老农给打发走了。

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学习资料

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学习资料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穆青冯健周原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

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

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多么苦难的景象呵!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困难,重重的困难,象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

但是,焦裕禄是带着《毛泽东选集》来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

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鲜血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

只要加强党的领导,一时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要杀出条路来。

第二天,当大家知道焦裕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了。

他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去了。

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

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他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

见到沙丘,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

”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转了一圈回到县委,他向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

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

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焦裕禄的话,说得大家心里热呼呼的。

大家议论说,新来的县委书记看问题高人一着棋,他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能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

“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改变”连年受灾的兰考,整个县上的工作,几乎被发统销粮、贷款、救济棉衣、烧煤所淹没了。

有人说县委机关实际上变成了一个供给部。

那时候,很多群众等待救济,一部分干部被灾害压住了头,对改变兰考面貌缺少信心,少数人甚至不愿意留在灾区工作。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白了开展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是一种心灵的影响活动,需要具有崇高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按照--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先进事迹,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一、学习情况1、个人学习情况。

在乡党委的要求以及村党支部的精心组织下,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精神,深刻地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谈出了自己对学习的认识,通过这次学习,对我开展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变被动主动,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深刻反思和认真领悟,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认真观看了杨善洲先进事迹专题片《大山佐证》,并认真撰写观后感。

2、杨善洲生平简介。

1988年4月,杨善洲同志从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达5.6万亩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

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

他恪守信念,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是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二、学习收获(1)通过教育,认识了学习杨善洲老书记的意义和重要性。

开展学习杨善洲老书记教育活动,能够使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开展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教育,能够用广大党员的行动来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证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完成党的执政任务和执政使命。

杨善洲先进事迹

杨善洲先进事迹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发布时间:2011-3-21 10:47:00 浏览次数:483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一、杨善洲同志生平介绍杨善洲,男,1927年1月出生,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陡坡行政村大柳水自然村人。

1934年至1949年,在家务农;1950年,参加乡农会和武装队,任小队长;1951年,在施甸区摆马乡政府工作;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土改小组长,同年10月调保山县董官乡、打渔乡搞“复查”工作,任副队长,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月至7月,在施甸区委搞“复查”工作,任队长;1953年8月至1955年,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区委副书记;1955年至1957年,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区委书记;1957年至1958年,在中央第七期党校学习;1958年至1963年,在保山县委工作,任县委副书记;1963年至1965年在施甸县委工作,任县委书记;1965年至1966年,在大理、保山搞“四清”工作,任党委书记、团长;1966年3月至1977年,在保山地委工作,任地委副书记;1977年至1988年,在保山地委工作,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至2008年11月,退休后回家乡施甸县大亮山义务造林,创建林场;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享年84岁。

二、义务植树绿荒山,晚年做出新贡献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

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是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2619米。

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贫困境地。

学习杨善洲同志相关材料

学习杨善洲同志相关材料

学习杨善洲同志相关材料曾有这么一座山,山秃水枯,在人的记忆中除了荒芜便是贫瘠;曾有这么一个老人,脚穿胶鞋,肩扛锄头,一步一镐丈量完了这座山,在他汗水洒落的地方,树苗茁壮成长。

春去春又来,花开花又落,那些树苗长成了绿色的海洋。

于是人们记住了这个老人的名字——杨善洲,这三个字像刚劲的隶书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老书记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住自己的梦想。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他用自己的实践兑现了对党的承诺。

前有十里长街送总理,今有十里长街接书记。

老书记走了,却留下了上亿元的林场,更留下了一份厚重的精神礼物。

他用自己平凡的生命谱写出不平凡的人生,把生命酿造成一坛醇醇的好酒,为岁月留香,品后让人唇齿芬芳。

走近老书记,阅读老书记,那些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点滴往事像一个神奇的传说。

初读时,让人目注神驰,怦然心动;再读时,让人深入其境,浓酣忘我。

回顾老书记走过的道路,那深深浅浅的履迹像无声的文字,悄悄地在身边耳语:想作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别人灵魂的时候,更要用老书记的那种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对生活的从容和淡泊来塑造自己的灵魂。

阅读老书记,我懂得什么叫热爱。

作为教师,无论你曾经向往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静闲适,或是追求“生当作人杰,死亦如鬼雄”的轰轰烈烈,当你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时,你必须拥有老书记的那份责任心。

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

”而责任心则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这种热爱是一份不依不饶全力以赴的专注,是一种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的从容;生活的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工作的酸甜苦辣不诉诸言,永远让浓烈的热爱溢满心间。

把它化作云,让学生仰首便能望到一片;把它凝成雨,让学生俯身便能掬到一捧;把它写成诗,让学生一举手一投足便能嗅到愈久弥香的气息。

老书记用热爱创造出大亮山上的奇迹,我们也可以用热爱为自己平凡的职业招来祥云喜雨,吹开万紫千红。

阅读老书记,最让人动容的是他那份“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善良,如一抹阳光,温暖心房;如一缕春雨,润泽心田,让荒凉的心灵葳蕤着一片青葱。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同志之所以成为共产党员的楷模,最根本的是他有着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

下面是语文迷网整理提供的学习杨善洲的事迹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1:重要的是坚守一辈子——一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事业,是崇高的事业。

在这样的事业中坚守一生,无论身居什么岗位,都会成就伟大;无论历程怎样艰辛,终将书写传奇。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195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

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他两手空空离开那片他奋斗了一辈子的土地,留下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下身后悠长的思念和由衷的敬佩。

“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杨善洲坚守一辈子的理由,也是他奋斗一辈子的写照。

坚守一辈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前半辈子,杨善洲身在其位,手中有权,权只为老百姓所用。

几十年里,杨善洲不知为多少群众“散过钱财”,帮多少百姓解过忧困,自己一家却始终过着清苦的生活。

妻儿户口留在农村,二三十年无力盖起一栋新房,三个女儿靠不上他一点关系,因为“他当官是为国家当,又不是为我们家当”。

无情未必真豪杰。

几十年里,杨善洲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愧对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

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

奋斗一辈子,需要坚忍,更需要激情。

后半辈子,杨善洲离开领导岗位,发挥余热,全心为群众织就一片绿荫。

从不为家人办事、不为家乡办事的杨善洲,信守“退休后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白手起家,捡果核做树种,在荒凉的大亮山上营造起几万亩林木,为乡亲开辟致富的'道路,把价值数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

学习杨善洲同志事迹及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学习杨善洲同志事迹及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个人党性分析材料近日,公司印发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

结合这次活动高潮,我认真学习了公司规定的重点篇目以及中央、省、市领导的讲话精神,在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有提高,党性修养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通过学习,使我对新时期加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意义和领导干部如何以身作则等问题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还认真反思了自己在学习、思想、作风、工作、纪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现自就我个人的学习心得做以下回报:一、学习杨善洲精神的心得体会杨善洲同志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他一生鞠躬尽瘁,至死不渝地带领群众谋发展,他的形象如苍松屹立、青山不老。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节衣缩食,生活简朴,两袖清风,清正廉洁,团结干事,作为一名党员和领导干部,对照杨善洲先进事迹,我要结合岗位,强化工作意识,树立奉献典型。

学习杨善洲的精神就是要以杨善洲为榜样,坚定信念,克己奉公,无私奉献,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牢记宗旨,扎根基层,扎根人民,常怀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忘我工作、不懈奋斗,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

二、存在的不足及产生的原因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不够深入上。

几年来,自己虽然注重了政治和业务学习,但总感到在学习的深入性和系统性上还有很大不足,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有时对政治学习还停于形式,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只从字面上理解社会主义理论,理解不深不透,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致使自己对新知识、新思维掌握不多,了解不透。

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处理事务多而具体,造成了自己有时只顾忙于一些具体的工作,自觉主动挤出时间来学习不够,闲时学一阵子,忙时学的少,结果对专业上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新问题理解还不深,使专业水平不能尽快得到提高。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风风活活、雷厉风行干事业的劲头还不足,只争朝夕、"任务不过夜"的要求还未达到,工作效率还需提高。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6页word资料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6页word资料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男,汉族,施甸县人,中共党员,1927年生,曾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geming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退休以後,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峰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

XX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

XX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XX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李源潮同志重要指示2019年9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人民日报内参》第1542期《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记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

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

建议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

省委书记白恩培的批示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

他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

望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精心安排,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

精选-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范文资料

精选-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范文资料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老书记植树造林的大亮山,大部分位于我们姚关镇。

当初,老书记要到大亮山栽树,乡亲们都劝他,那地方风吹石头跑,栽树根本不可能。

可老书记说:“以前,乡亲们不止一次地来找我,让我多为家乡做一些贡献。

我承诺过,就一定要兑现!只要我们有决心,就一定能把树种下去,而且一定能种活。

”当时,大亮山周边十几个村寨缺树、缺水、缺粮、缺电、缺钱,村民的生活处于“一人种三亩,三亩不够吃”的困难境地。

缺水的问题特别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马驮地运回来。

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

村里哪一家遇上红白喜事,做客的人不仅要送礼,而且还要提上一桶水,挂在礼单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

当别人家请客的时候,不但要还礼,特别是要足额归还“水账”。

乡亲们最真切地体会到老书记造林带来的好处,是在去年的大旱当中。

春夏,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长达半年的持续干旱使群众种不上地,喝不上水。

但就在大亮山周边的村子,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流着甘甜的泉水。

群众情不自禁地说:“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真不知道这样的大旱我们怎么熬过。

”老书记在创办林场的同时,还想方设法为周边的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首先是修路。

雷打树村委会的8个自然村土质肥沃,盛产生态蔬菜,青菜、萝卜、卷心菜等都是出了名的,但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便,只能靠人挑马驮走几十里山路去出售,运不出去的蔬菜只能烂在地里!老书记跑省上、跑市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又发动群众投工投劳。

修路需要一笔勘测费,为了节省这笔开支,他买来水准仪自己勘测。

老书记带着錾子和手锤,和大家一起选石头,一起砌石头路,一干就是一整天。

有时,大家去吃午饭了,他还在埋头选石头。

18公里弹石路,就在老书记的带领下,朝着大亮山的边边角角延伸。

通电,也是老百姓多年的希望。

老书记亲自带人到保山买来电线和设备,又和大家一起勘察线路,架杆拉线,几个月后,电架通了,芭蕉林村成了大亮山方圆几十里第一个通上电的村子,村民们从街上买回来的灯泡终于亮起来了!电接通的那天,兴奋的村民们自发筹钱宰了一只羊,敲锣打鼓地送到了林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先进典型事迹学习资料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内容提要:一九二二年,正是军阀混战时期。

那家军阀打过来,派捐要款;这家军阀打过来,抢粮抓夫,闹得民不聊生。

就在这年八月十六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

焦裕禄青少年时代正处在万恶的旧社会。

他饱赏了人间的苦难。

后来,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他参加了民兵,入了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经历了战火的考验和锻炼。

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了苦难的煎熬。

7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考试成绩总在前几名。

1932年,家乡遭遇灾荒,家境十分贫困,11岁的焦裕禄被迫退学,跟随穷乡亲推着独轮小车,运煤卖煤。

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焦裕禄的家庭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深受帝、官、封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焦裕禄十几岁时,日本鬼子侵占了山东博山。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被迫到黑山煤窑当小工。

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得到的仅仅是一点橡子面,别说是养家糊口,连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饱。

焦裕禄的父亲因无钱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

眼泪未干,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的一个煤窑作苦工。

在日本鬼子、汉奸的刺刀威逼下,他每天在煤窑里干十五个小时以上的苦工,和焦裕禄同志住在一个工棚的二十三个人中,两三个月里,就有十七人被折磨死去。

每当工友们不幸死亡的时候,焦裕禄的心比针剌还要难受。

他不忍受日寇的非人折磨,和工友一道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了虎口。

焦裕禄逃出了虎口,又掉进了人间狼穴。

他逃荒要饭跑到江苏宿迂县,不得不给一个姓胡的地主当长工。

焦裕禄进一步受到了残酷折磨,甚至在他生病的时候,地主还逼他干活。

这阶级仇、民族恨,在焦裕禄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45年,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焦裕禄的家乡解放了。

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抱着要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回到了家乡。

焦裕禄: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内容提要:一九五三年,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了。

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大道上迈出了矫健的步伐。

这时,党从各个方面抽调大批优秀干部,派往工业战线。

焦裕禄怀着无限激情,抱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崇高理想,从农村工作岗位,来到了洛阳矿山机器厂。

解放前,焦裕禄只读过几年小学,文化低,科学知识更差,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崭新的、十分艰巨的课题。

如何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呢?他想:单凭热情,不懂业务、技术,根本不适应现代化的工业生产。

工厂党委深切体察到焦裕禄的心思,就派他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他刻苦钻研。

艰辛劳动,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时,他是优秀党员;在大连起重机厂实习时,职工称他是:“最棒的车间主任;”在洛阳矿山机器厂任调度科长时,大家热情地称他为、“政治科长”。

最后终于由外行变内行,成为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

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谷文昌(1915年——1981年),原名程栓,河南省林县郭家庄人,一九四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林县的区长、区委书记,中共东山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溪地区林业局长,龙溪地区农办主任,龙溪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龙溪行政公署副专员等职。

---谷文昌于一九五o年五月十二日随军解放东山岛。

从此,他在东山这个美丽的海岛上辛勤耕耘了十四个春秋。

东山岛东南部几十里风沙滚滚,侵袭村庄,吞噬田园,埋没房舍,严重破坏生产,威胁人们生存。

谷文昌担任东山县长时,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排除群众的疾痛,为造福东山人民,他把治理风沙害列为政府工作重点。

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

多次探风口、查风源,摸清“沙老虎”来龙去脉,制定治理风沙的规划。

一九五四年,谷文昌调任县委书记,他与县委一班人,在三年的时间里,组织全县人民先后八次在沙滩上筑堤挡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造林防沙,这些办法,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谷文昌同志矢志不移,来回于张牙舞爪的沙滩,寻找制伏沙害的有效办法。

不久,林业干部在白埕沙滩上发现了几株屹立于风沙中的木麻黄树。

谷书记获悉后,立即组织林业技术员到实地研究、分析,证实木麻黄具有耐旱耐咸、抗风力强的特点,是制伏风沙的好武器。

就这样,谷文昌同志下了决心,召开各种会议,倡导栽种木麻黄运动,他说:“不种活木麻黄,制伏风沙,就把我这副老骨头埋在东山岛。

”他一面呈请中央林业部进口木麻黄树籽,一面派林业干部到广东电白县学习木麻黄的种植技术。

之后,他亲自在下溪村建立了一个试验苗圃,在白埕村大园埔搞了一个试验林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谷文昌同志的关心下,大面积试验林初步成功。

---一九六o年,一场“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的战斗打响了,党政军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风雨无阻,鏖战数年。

全县四百多座大小山头,三万多亩赤白滩,种上树,造了林,三十公里长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昔日‘沙老虎”制伏了。

沙滩造林。

调节了气候,保持了水土,平衡了生态,沙滩变良田,一熟改三熟,粮食产量上去了,经济作物发展了,过去缺粮短柴的沙区人民,现在不仅柴米自给有余,还为工农渔业提供一定数量的生产和建设用材。

在带领广大党员、群众造林制伏风沙的同时,谷文昌同志还发动人民群众挖塘、打井、修渠、筑水库,开发地下水源。

有效地利用水利资源。

为了便利交通,发展经济,谷文昌同志领导全县人民兴建八尺门海堤,从此天堑变通途,孤岛成半岛。

东山地处海防前线,是对敌的桥头堡,也是对台工作、统一祖国的要地。

谷文昌同志经常教育干部、群众要提高警惕,保家卫国,加强民兵训练,重视对去台人员家属的政治工作。

一九五三年七月十六日,蒋军海陆空一万多人,向东山县进犯。

在谷文昌为首的县委领导下,会县党政军民全力以赴,坚守海岛,配合解放军作战,夺取了东山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谷文昌同志大半生都在和树林打交道,可是从没有向国家要过一根木材。

五十年代,组织部门建议提拔他老伴当副县长,他极力反对裙带风,坚决谢绝。

一九六三年,机关干部调整工资时,因提资名额有限,谷文昌说服了老伴,主动把名额让给其他同志。

一九六四年,谷文昌赴省任职之前,有关部门要把他在财政局当临时工的大女儿转为正式干部,随父一起调到省里工作,谷文昌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县委书记的孩子不能特殊,还是留在东山锻炼好。

”谷文昌同志于一九八一年元月三十日在漳州病逝,享年66岁,遵照他生前嘱咐,其部分骨灰由其子女撒在东山岛上。

“为表彰谷文昌老书记的功绩,激励后人,东山县委、县政府于一九八七年七月特立丰碑,以志纪念。

碑的正面写着:谷文昌同志万古长青。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穷尽一生书写为民情——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采访期间,记者听说了一件事:杨善洲自1950年把妻子迎娶进门以后,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就再也没有时间去过妻子家。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他的岳母到姚关去赶街,看到一辆汽车从街上过时听人提到了女婿的名字,老人想上去和久未见面的女婿打个招呼,可一晃车子就直奔乡下去了。

直到临终前,老人都没再见过自己的女婿杨善洲。

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会“无情”和忘我到这种地步?从1955年任施甸区区委书记到1988年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30多年的时间,他都在忙些什么?与杨善洲谋面是在他的家中。

老人穿着一件灰色的旧卡基布中山装,坐在一张枣红色的老式木沙发上。

那一刻,让人感觉像是穿越时空,回到那久远的年代。

---1965年的一天,一个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的中年人出现在施甸县某人民公社,打听公社领导在哪里。

接待的同志一看来了个老农,而领导正准备接待县委书记,就随口打发说领导不在。

来人一听没作声,转身就去村子里面转悠了。

过了约定好的时间,公社领导仍然没见到县委书记,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接待员把县委书记当成老农给打发走了。

这位县委书记就是杨善洲。

做过9年石匠、工农干部出身的杨善洲,当了保山地委书记,依然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

他脸色黝黑,双手老茧,和农民一起锄田、栽秧,走家串户体察农民的困苦,给受冤屈的人主持公道,自掏腰包给困难户力所能及的帮助,下乡不给农民添负担,从来都自掏饭钱。

“每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

”给杨善洲担任秘书11年,祝正光印象最深的就是杨善洲时常和农民群众一起下地干活。

“那时他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基层,每天天不亮,我们就出了地委大门,天黑之后才回来。

地委开会都在晚上。

”祝正光说,“书记一直认为,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

”---1980 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到保山考察。

总书记提前抵达,地委的同志迅速到板桥公社去通知地委书记杨善洲,到了公社才发现,他正在田里头和农民一起插秧,裤腿挽到了膝盖上,猫着腰只顾忙碌,听到工作人员的喊声,他才回过神来,赶紧拔腿往回跑。

“杨书记是换了衣服才去见胡耀邦总书记的,可他和农民一起插秧的事还是传到了总书记的耳朵里。

总书记感叹说像杨善洲这么朴实的地委书记还真不多见。

”祝正光说。

---在杨善洲眼中,人民的事马虎不得。

1988 年,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杨春兰老人的申诉。

老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猪,并扯着老人来到了地委工作组要求主持公道。

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人轻信了对方的话,责令杨春兰立即将猪送还给对方,并罚款80元。

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

杨善洲得知此事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并要求将处理结果报告他本人。

经过认真核查,事情很快真相大白,原来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

“我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

”事后,工作组专门派人当面向杨春兰道歉,并赔还所收的罚款。

---“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我们来到了施甸县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的老家。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较之于周围的院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他的老伴。

在丈夫为了事业和理想顾不了家60多年的岁月里,这位叫张玉珍的老人默默地担起了家庭的全部责任。

杨老家现已是四世同堂,他的大女儿、孙子、重孙和老伴一起生活。

2008 年,孙子攒够钱新建盖了房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平凡而融洽。

但是,在杨善洲常年顾不得回家的岁月里,这家人曾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