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计划》(2002年1月修订)而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编号:040202B05(五)学时数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知识点: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知识点:运动训练的概念、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内容,现在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知识点:项群训练理论概念、基本内容,各项群训练特点,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项群体系的构成,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知识点: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类表现准确性项群、技能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技能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技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群、体能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体能类速度性项群、体能类耐力性项群的训练特征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知识点:运动成绩的概念、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第二节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知识点:竞技能力概念、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的建立知识点:状态诊断的作用、建立训练目标的作用、训练状态与训练目标的构成、训练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训练控制环节及条件、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四节系统训练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五节周期安排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竞技状态及其形成与发展、训练周期类型第六节适宜负荷原则知识点:运动负荷、生物适应现象、机体的劣变现象、渐进增加负荷的形式第七节区别对待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八节直观教练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九节适时恢复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疲劳程度的判别,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知识点:训练方法概念、意义结构及特点,训练是手段概念、意义及基本结构第二节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知识点:模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程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第三节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知识点:分解、完整、重复、间歇、持续、变换、循环、比赛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第四节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知识点: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的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知识点: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体能训练的意义、体能训练的要求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知识点:身体形态及其结构、各项群运动员的形态特征、身体形态的训练方法及基本要求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力量素质概念、力量训练方法、力量训练手段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速度素质概念、速度训练方法、速度训练手段第五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耐力素质概念、耐力训练方法、耐力训练手段第六节柔韧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柔韧素质概念、柔韧训练方法、柔韧训练主要手段第七节灵敏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灵敏素质概念、衡量灵敏的标志、灵敏训练的主要手段第七章运动员技术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技术和运动员技术能力知识点:运动技术概念、运动技术原理、动作要素、技术结构第二节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知识点:主体因素、客体因素第三节技术训练常用方法知识点:选择技术训练方法的要求,直观与语言、完整与分解、想象与表象、减难与加难训练法第四节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技术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技术内部机制与外部形态的关系、技术风格、“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技术结构及技术组合的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创新第五节运动技术评价知识点: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基本标准、运动技术评价的指标及方法、不同项目运动技术评价的特点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一节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知识点:竞技战术概念、竞技战术的构成、战术能力第二节战术训练方法知识点:分解与完整、减难与加难、虚拟现实、想象、程序、模拟、实战训练法第三节战术方案的制定知识点: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第四节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制胜规律、战术意识的培养、战术能力的培养、个人与集体战术的配合、战术组合、战术创新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知识点:运动员心理能力概念、心理训练的作用、心理训练类型、心理训练常用方法第二节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知识点:运动智能的概念、作用、运动智能的基本训练方法和基本要求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第一节多年计划的必要性知识点:竞技状态转移长期性、竞技状态转移阶段性、遗传性竞技能力与获得性竞技能力的最佳组合第二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知识点: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年龄特征及负荷特点第三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知识点:基础、专项提高与最佳竞技、竞技保持训练阶段的年龄、负荷、竞赛特征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知识点: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第二节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知识点:确定训练大周期日程的步骤、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第三节年度训练过程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知识点:比赛系列的安排、年度训练过程负荷的动态变化第四节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知识点:中短期集训计划的结构、负荷特点、训练计划的表述第十二章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知识点:小周期的类型,各种小周期的任务、内容、负荷特点,周期训练计划的一般格式第二节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知识点:训练课的不同种类及特点、训练课的结构、训练课的负荷量度第十三章运动队伍的管理第一节我国运动队管理工作的科学基础知识点:运动队管理的思想基础、组织保障、法规依据、经济基础、人本原则第二节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知识点: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运动队管理的各种关系第三节教练员与运动员知识点:教练员在管理中的作用、教练员的素质、运动员在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四、考试方法与要求(一)考试形式:本课程的结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作业和平时成绩考核,理论考试采取闭卷方式,作业以训练计划的设计为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以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
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引言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是衡量运动员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胜负。
在体育竞技运动中,优秀的运动成绩和突出的竞技能力不仅仅是对自己技术水平的肯定,更是激励自己和比赛对手的保证。
一、运动成绩1.定义运动成绩是指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所获得的成绩和表现,其中包括比赛成绩、个人纪录和赛事排名等指标。
运动成绩是衡量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
2.影响因素运动成绩的高低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身体素质:体重、身高、臂展、反应能力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运动成绩。
(2)技术水平:良好的基本功和先进的技术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3)心理状态:比赛前的紧张、兴奋和胜负欲望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表现和成绩。
(4)环境因素:比赛场地、气候、场馆设施和观众等也会对运动成绩产生影响。
3.意义(1)反映运动员个人的水平和实力。
(2)成为选拔优秀运动员和组建队伍的重要依据。
(3)激励和鼓舞其他运动员的积极性和斗志。
(4)成为运动员所属组织和国家的荣誉和声誉。
二、竞技能力1.定义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意志、毅力、耐力、技能和智慧等综合素质。
竞技能力是衡量运动员比赛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2.影响因素竞技能力的高低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素质:情绪稳定、自信、自控力和心理素质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
(2)体能素质:包括耐力、强度、速度、柔韧性和协调性等多个方面。
(3)专业技能: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策略能力,能够在比赛中有效应对场上形势。
(4)战术战略:能够对比赛形势准确把握,及时调整实施战术和策略。
3.意义(1)反映运动员承受压力、应变和抗挫能力的表现。
(2)能够在比赛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和发挥潜力。
(3)激发运动员的竞争意识和斗志,带动整个团队的气氛。
(4)在比赛中取得胜利,提高个人和团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 竞技体育2 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运动员选材5 运动训练学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1项群训练理论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 运动成绩2 竞技水平3 竞技能力4 运动能力5 训练水平6 运动员现实训练状态7 运动员目标训练状态8竞技能力结构9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的补偿效应10 运动训练过程11 运动员状态诊断12 竞技状态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 运动训练原则2 训练规律3 制胜规律4 三从一大原则5 竞技需要原则6 动机激励原则7有效控制原则8系统训练原则9周期安排原则10适宜负荷原则11区别对待原则12直观教练原则13适时恢复原则14 负荷强度15 负荷量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 运动训练方法2运动训练手段3模式训练法4程序训练法5分解训练法6完整训练法7重复训练法8间歇训练法9持续训练法10变换训练法11循环训练法12比赛训练法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体能2 延迟性转换3 力量素质4 相对力量5最大力量6爆发力7力量耐力8快速力量9 动作速度10反应速度11移动速度12耐力素质13柔韧素质14灵敏素质15 速度障碍16运动素质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 运动技术2技术风格3特长技术4 运动技术评价5动作轨迹6动作速率7动作基本结构8技术组合9 协调能力10 技术环境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2 战术意识3战术知识4战术观念5战术指导思想、6 战术形式7 战术行动8 战术配合9 战术风格10 制胜规律11 制胜因素12 个人战术行为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 运动智能2 运动员心理能力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1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2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3 基础训练阶段4 专项提高训练阶段5 最佳竞技训练阶段6 竞技保持训练阶段7 高原现象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1 训练大周期2 赛前训练3 赛间训练4 竞技性比赛5 训练性比赛6 适应性比赛7 检查性比赛第十二章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1 基本训练周2 赛前训练周3 比赛周4 恢复周5 训练课的结构特别注意:核心稳定性:又称核心力量,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的核心区域,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作用,另外腰—骨盆—髋关节肌群对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运动训练学2(1)(1) (1)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引论一、名词解释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填空题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为:(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学因素)、(社会学因素)。
2、第一届夏季运动会与(1896 )年在(希腊雅典)举行。
3、竞技体育的构成包括(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竞技体育管理) 四个组成部分。
4、竞技体育的特点有(竞争性)、规范性、(集群性)、(公平性)、(公开性) 、(观赏性) 、功利性。
三、判断题1、竞技体育是以创造优异成绩的社会教育活动。
(错是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有选材、训练、竞赛三部分组成。
(错还有竞技体育管理)3、竞技体育的竞争性主要表现在“竞“和”技“两个方面。
(对)四、简答题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有哪些答: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6)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8)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一、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二、判断题1、运动训练理论课分为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错还有项群训练理论)2、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错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3、运动员是训练的主体(错还有教练员)4、运动训练学对你从事的专项训练有直接的指导作用错5、运动训练理论二个层次中,项群理论研究适用于所有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错,三个层次)三、填空题1、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2、依理论所覆盖的领域,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北体历年博考题
第二部分是历年真题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1.运动训练(06、07年) 2.竞技体育
简答题:
1.简述运动训练的特点。(05年)
2.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07年)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1.项群训练理论(05年)
简答题
1.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06年)
简答题
1.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拳击、乒乓球、足球等)和不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跳高、体操、射击等)在比赛战术运用上有什么不同。(03年)
第十一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简答题
1.简述不同类型比赛的参赛目的。(07年)
发表于 2010-02-08 22:56:25
引用1 楼
论述题1.依比赛的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比赛都有什么样的训练学特点。(05)2.试述运动员竞技状态的阶段性变化与训练大周期分期的关系。(07年)3.竞技状态阶段性变化规律与大周期各时期的对应关 ...
2.简述小周期类型及其特征。(08年)
3.训练课的分类及特点。(09年)
思索题
1.从100米、1500米、3000米、跳远、跳高、排球、篮球项目中任选两个分析其耐力特点。(09年)
2.为什么各竞技项目在2008年奥运会中要深刻认识竞技项目的本质特征。(08年)
3.试述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不同之处,并分别根据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要求设计两个练习(从400米跑、篮球、50米自由泳、体操、射击、排球、拳击等项目中任选一项举例)。
2.氧离曲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以运动实践阐述。
第五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来自1.基础代谢 2.基础代谢率03 3.氧热价04 4.呼吸商 5.代谢当量
第三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高教2017版)
力量素质的影响因素
▪ 形态学因素: ▪ 肌肉体积、肌纤维数量、类型等 ▪ 神经生理学因素: ▪ 神经冲动的频率和强度、肌肉内协调
和肌肉间协调 ▪ 动机心理学因素。
传统力量练习方法示例(1983)P80
离心收缩
定速退让性 练习
变速退让性 练习
动力性练习
▪ 3、体能训练的意志力培养
主要是耐力的训练
二、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 (一)力量素质概述
▪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工作时克 服阻力的能力。
类型与影响因素分析
力量素质的类型
• 依与运动专项的关系, • 可分为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 • 依与运动员体重的关系, • 可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 • 依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力量素质的不
无氧训练之抗阻训练(训练计划的制定执行)
▪ 抗阻训练计划的设计变量:七个步骤 ▪ 需求分析 ▪ 训练动作选择 ▪ 训练频率 ▪ 训练动作顺序 ▪ 训练重量与重复次数 ▪ 训练量 ▪ 间歇时间
1RM百分率与可能的重复次数
▪ 1RM、RM与其的测定 ▪ 负荷以一次最大负荷(one-repetition maxi-
▪ 负荷強度
▪ 速度、远度、高度、难度、单 位时间的负重量。
运动训练学
(2017高教版第二版教材)
教师 李广文 副教授 授课班级 社会体育、体育教育本科 德州学院
现有2017版新教材的板块设置
▪ 第一章:运动训练学导论 ▪ 第二章: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 ▪ 第三章:运动员竞技能力与训练(体能与技能) ▪ 第四章:运动员竞技能力与训练(战术、心理、知识能力) ▪ 第五章:运动员训练方法及其应用 ▪ 第六章:运动训练负荷及其设计与安排 ▪ 第七章: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 ▪ 第八章:教练员职责与训练行为
运动训练学各章单选题总汇及答案概要
运动训练学各章单选题总汇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构成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 .运动选材 B. 运动训练 C. 运动竞赛 D. 体育管理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A .运动选材 B. 运动训练 C. 运动竞赛 D. 体育管理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 .运动训练 B. 运动选材 C. 运动训练 D. 运动管理(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 竞争性B. 公平性C. 规范性D. 公开性5. 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 教练员B. 运动员C. 裁判员D. 球迷和观众6. 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 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 振奋民族精神C. 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 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二、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4、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A. 运动选材B. 运动训练C. 运动竞赛D. 运动管理5. 运动员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A. 提高运动成绩B. 提高竞技能力C. 参加竞赛D. 增强体制6、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A. 遗传效应B. 生活效应C. 训练效应D. 社会效应(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4.构成运动员表现于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除了主导竞技能力,还包括:A . 主要的竞技能力B . 次要的竞技能力C . 一般的竞技能力D . 超常竞技能力5. 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A . 专一性B . 多元性C . 整体性D . 连续性6.运动员在训练时,训练负荷在什么情况下使机体产生劣变现象?A . 超负荷B . 适宜负荷C . 最大负荷D . 极限负荷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概念、基本内容4.下列哪一项不是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 . 各项目的诞生B . 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C . 各项群训练竞技能力的分析D .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5.速度性项目的主要特征是:A . 短时间内有效发挥体能B . 快速发挥力量C . 推迟疲劳出现D . 多用战术 6.运动员在体操和羽毛球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竞技能力是A . 心理B . 技能C . 体能D . 智能(二各项群训练特点4.对抗性项群除了采用适应法训练法以外,还常采用:A . 分解法B . 完整法C . 重复法D . 模拟训练法5. 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中,要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或力量等各种素质,一般不采用那种训练方法?A. 分解法B. 持续法C. 重复法D. 间歇法6、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要求运动员:A. 重视心理训练B. 全攻全守,发展特长C. 战术更为重要D. 大胆进攻(三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4、按竞技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属于变异组合的运动项目是A .游泳 B. 排球 C. 短跑 D. 铅球5、足球属于动作结构中的哪一类?A .固定组合 B. 变异组合 C. 同属多项组合 D. 异属多项组合6、下列哪一个不是单一动作结构的运动项目?A . 举重B . 摔跤C . 跳高D . 跳远(四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含运动训练学和教育学各分)
684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含运动训练学和教育学各150分)考试大纲《运动训练学》科目考试大纲一、参考书目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
(京)新登字040号。
二、考试的总体要求考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知识和学科发展的变化趋势,能够利用理论知识指导运动训练实践,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考生对运动训练学学科具有分析、总结和创新的科研能力。
三、考试范围、要点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的概述(2)运动训练的概念(3)运动训练学的概念(4)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内容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1)项群训练理论总论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数(2)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概念(2)竞技需要原则(3)动机激励原则(4)有效控制原则(5)系统训练原则(6)周期安排原则(7)区别对待原则(8)适宜负荷原则(9)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2)身体形态及训练(3)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素质及其训练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2)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
(3)技术训练常用方法及基本要求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2)战术训练方法(3)战术方案的制定与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1)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2)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第十二章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1)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四、各部分所占比例其中第一、三、四、五、六、七章为重点章节。
五、考试的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分值:150分。
(二)、考试时间:与《教育学》科目共计3小时。
运动训练学试题汇编.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判断题: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多选题: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判断题: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竞争性B.公平性C.规范性D.公开性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教练员B.运动员C.裁判员D.球迷和观众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振奋民族精神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多选题: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A.竞争性 B.规范性 C.公平性 D.观赏性8.为了保证竞技运动中的公平性,要求参加者共同遵循哪两个主要方面的行为规范?A.比赛项目B.比赛规程C.比赛规则D.比赛安排二、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知识点:(一)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判断题:1.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复习题(1)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判断题: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 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多选题: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A.生物学因素 B.个性心理因素 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判断题: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竞争性B.公平性C.规范性D.公开性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教练员B.运动员C.裁判员D.球迷和观众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振奋民族精神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多选题: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A.竞争性 B.规范性 C.公平性 D.观赏性8.为了保证竞技运动中的公平性,要求参加者共同遵循哪两个主要方面的行为规范?A.比赛项目B.比赛规程C.比赛规则D.比赛安排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理论体系知识点:(一)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判断题:1.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4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5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4.竞技体育的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集群性3规范性4公平性5公开性6观赏性7功利性8和平性9挑战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在社会的生活品味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6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7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8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7.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10.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水平11..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运动成绩+名次):A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C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运动训练学考研重点笔记
运动训练学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运动员选材是竞技运动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员的起始性工作,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将有潜质的运动员选拔出来从事运动训练的竞技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社会的媒介。
4运动训练(07,10):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5运动训练学(06,11):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05):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04,06,07):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和名次。
2竞技能力(08):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3竞技水平(05):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是运动成绩的构成部分。
4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在竞技运动的即称为竞技能力。
5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依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征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同性的模型。
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述,归纳,抽象。
反映着竞技能力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本质特征。
6竞技能力结构:运动员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第三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名词解释1、运动成绩2、竞技水平3、竞技能力4、运动能力5、竞技能力结构6、竞技能力非衡结构7、竞技能力结构模型8、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9、竞技状态二、填空题1、运动成绩是运动员_____________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_____________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态的综合评定。
2、对运动成绩的综合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也包括运动竞赛的_____________。
3、竞技水平是指运动员所具备的_____________在比赛中的表现。
4、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5、运动员竞技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_____________过程中。
6、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与对手的发挥程度取决于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7、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是_____________,而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称为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决定运动员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9、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_____________。
10、训练水平即反应_____________竞技能力发展程度,也可用于表达_____________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
11、根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征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
12、建立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可以为运动员确定竞技能力_____________提供标准的参照系,同时也对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起到远程导向作用。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的名词解释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的名词解释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参加比赛中展现出来的重要指标。
运动成绩是指运动员在特定项目中所获得的个人或团体成绩,它是衡量运动员在竞技场上表现的一个客观标准。
竞技能力则是指运动员在具体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术、战术和心理素质,它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体育竞技中,获得良好的成绩对于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
优秀的成绩不仅能体现出运动员的个人实力,还能为个人带来荣誉和认可。
运动成绩通常以单位时间、单位距离或单位量度来评估。
例如,田径运动中的短跑项目通常以百分之一秒为单位进行计时,游泳项目中以毫秒为单位计时,而跳高项目则以厘米为单位测量成绩。
通过不同的计量方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技巧和耐力等关键因素。
然而,仅仅依靠运动成绩来衡量运动员的能力是不全面的。
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所展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它包括技术水平、战术意识、体能耐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
技术水平是指运动员在具体项目中所掌握的专业技巧和动作要领。
例如,游泳运动中的蛙泳和蝶泳都要求运动员具备正确的手臂动作、腿部发力和呼吸技巧等。
而战术意识则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根据情况做出灵活的战术调整和决策。
体能耐力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出色表现所需的身体素质和耐力水平。
心理素质则是指运动员在面对压力、困难和逆境时的心理能力和抗压能力。
竞技能力对于运动成绩的影响至关重要。
即使一个运动员拥有出色的技术,并能持续保持优异的训练成绩,但在关键的比赛中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最终的运动成绩也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这就需要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培养竞技能力,使自己能够在比赛中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况和压力。
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运动员们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和准备。
他们将精力投入到针对性的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中,以不断提高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
此外,良好的营养和休息也是保持竞技状态和提高成绩的关键因素。
614-体育训练专业基础综合
614体育训练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体育教诲训练专业基础综合包括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两部分内容。
要求学生全面控制运动生理学、训练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并能运用生理学、训练学原理和知识来分析、论证以及综合解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中的详细问题。
按照运动生理学、训练学内容范围,控制好学科体系,着重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能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运动训练及小学体育实践中的问题,联系学术研究和教改动态,评价自立思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知识点的测试包括了:认识与记忆;理解与判断;控制与应用;分析与综合四个层面。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光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光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运动生理学150分运动训练学150分4、试卷题型结构(1)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40分(8小题,每小题5分)单项挑选题40分(2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70分(2)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40分(8小题,每小题5分)第1 页/共8 页综合应用题110分三、考查范围(一)第一部分运动生理学绪论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意,控制生命活动基本表现以及生理功能的反应和适应及其调节。
第一篇肌肉的活动第一章肌肉的欢喜与收缩了解肌细胞的结构及肌肉的电现象。
控制肌肉的收缩功能、肌肉工作的形式和力学表现。
第二章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控制两类肌纤维的生理特征及其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第二篇氧运输系统第三章呼吸了解呼吸的概念及呼吸的过程,控制肺通量,肺换气的原理。
了解呼吸逻辑的维持和呼吸运动的调节,控制运动时呼吸的变化调节。
第四章血液了解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控制血液各组成成分的功能。
第五章血液循化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和生物电现象,控制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评价主意。
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控制动脉血压的成因、影响因素和心血管的调节以及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特点和系统锻炼对心血管功能的变化特点和系统锻炼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运动训练学(第三章)
美国著名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在比赛中
夺 冠 后 的 菲 尔 普 斯
美国梦一队全体成员 乔丹与约翰逊击掌相庆
运及 动在 员比 的赛 竞中 技的 实发 力挥
运动员自身的竞技 实力及其发挥是影 响运动成绩的内因, 是最根本的和最重 要的原因。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争夺日趋激烈,各国 选手水平逐渐接近,有时候并不是自己的 实力决定比赛结果。
(二)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指向作用(耶鲁大学毕业生的追踪研究、目标明确实 验)
激励作用(费罗伦丝·棵德威克、山田本一)有效的 激发运动训练主体的责任心和进取心,但是目标必须 切合实际,否则起副作用)
制定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 评定训练效果的主要标准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一)训练状态的构成
竞赛结果的评定手段同样对 运动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术电 子 计 时 及 高 速 录 像 技
网 球 比 赛 的 “鹰 眼”
运动成绩 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竞技能力 先天性 后天性
比赛发挥
竞技 状态
比赛 条件
形 机 素 技 战 心智 态能质术术理力
训生
练物 安节 排律
气场观 候地众
()
6、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最根本内因。 7、相比较而言,对抗性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较少受对手的影响,
而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受对手影响较大。 8、对于竞技体育比赛的运动成绩,在许多情况下,比赛名次的意义要超过
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价值。 9、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状态。
器
材
设 备
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评 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理论中两个至为重要的基本概念。
一切训练活动都围绕着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而组织进行,所有运动员参加比赛都力求创造理想的运动成绩。
作为各项工作直接的期望目标,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对于整个运动训练及比赛活动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对训练和比赛效果进行科学诊断的客观标准,也是对训练和比赛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一、运动成绩释义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一)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平。
不同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比赛结果的评价方法也不相同。
田径、自行车、游泳、速度滑冰、举重、射箭及射击等项目,可运用标定的计量工具予以客观的测量,通过对时间、距离、重量和环数的准确测定评价其竞技水平的高低;体操、艺术体操、技巧和跳水等项目,由裁判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给予评分来确定该次比赛中各个选手竞技水平的高低;各种球类运动及摔跤、柔道、拳击等双方同场直接对抗性项目,则需要通过对与该专项主导竞技能力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指标参数的综合评定来反映运动员(队)竞技水平的高低。
(二)比赛名次比赛名次是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不论哪一个运动项目,比赛结果都必须要分出名次。
在许多情况下,比赛名次的意义甚至超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价值。
在世界性大赛中,人们追求的首先是金牌,是胜负和名次。
例如:球锦标赛决赛的结果是5:3还是3:2并不是最重要的,人们最关心的是谁是比赛的胜利者;自1972年第20届奥运会至1980年第22届奥运会,三届大赛中男子1500米决赛冠军所表现的竞技水平都不高,徘徊在3分36秒~3分39秒17之间(而同期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已从3分32秒1提高到3分31秒36),但这却丝毫无损于奥运会冠军的声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其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图3一1)。
(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
如前所述,对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评定方法。
其中,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基本上是个人竞技能力的表现,通常较少受对手竞技表现的影响,而分属得分类和命中类的各种球类项目以及制胜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则受着对手竞技表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二)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响。
在对抗性的竞赛项目中,同一名运动员在某一轮淘汰赛中与强劲的对手较量时,如果他的对手比他最好的表现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前几轮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被淘汰。
这一事实说明了一个简单而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道理,即作为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的胜负或名次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自己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对手的竞技水平以及比赛的评定行为。
国内外不少学者在分析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时,仍然只单方面地考虑决定运动员个人竞技水平高低的素质、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
这实际上是将运动成绩和个人竞技能力二者的决定因素混淆在一起了。
(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因素。
竞赛规则的改变,能带来运动成绩的显著变化。
例如1984年,民主德国运动员霍恩创造了男子标枪104.80米的世界纪录后,国际田联决定将标枪的重心前移4厘米,用这种标枪第一次参加比赛的优秀选手们的成绩还不到80米。
在篮球比赛中,在离篮筐6.25米距离外投篮得3分这一规则的制定,对远投技术的发展、对运动员在场上的活动和比赛的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评定手段对运动成绩起作用的最突出的例子是,近二十几年来电动计时装置的出现,消除了手计时中计时员的视觉、反应及空间判断等因素的干扰,大大提高了计时成绩的准确性。
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关键时刻,裁判员有意无意的一个错判,往往会决定着整个比赛结果。
足球比赛中误判一次点球,体操比赛中有意抬高0.05分,都会对金牌的归属产生重要影响。
在许多重大比赛中,贿赂裁判的事件屡有发生,对此,国内外许多体育组织都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一、竞技能力的释义(一)竞技能力的定义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在竞技活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人体的形态及技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予以判定。
战术能力则表现为力求出色地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以及对于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这样三部分。
高度发展的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合理的运动技术的重要先决条件;而除了技术基础之外,运动员智力状况及一般的和专业的知识水平则对其战术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运动员的的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竞赛中则集中地表现于运动员的参赛情绪及竞技意志。
威力成功地参加比赛,首先必须以积极的手段激励参赛选手,有效地动员选手的生理和心理系统,积极地参与竞技活动,而同时又要把运动员的情绪激励水平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
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运动员自觉主动、充满信心地参与竞技,以及在比赛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并顽强地、灵活地寻找竞技取胜的途径。
运动员保持高昂而湿度的参赛情绪和顽强意志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强烈的参赛动机和良好的性格特征。
(二)竞技能力与两个相似概念含义的异同竞技能力的相似概念有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
这两个概念与竞技能力的内涵及外延都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1、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含义的异同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称为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
因此可以说,运动能力的涵盖面比竞技能力更广,而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现中的一种。
2、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含义的异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但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可以说,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
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地表达所达到的程度。
二、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一)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依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征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括、归纳和抽象。
反映着竞技能力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本质特征。
每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又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
建立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即可科学地概括并准确地描述这些共性特征,以便为运动员确定竞技能力训练目标提供标准的参照系。
同时又对运动员早期选材和基础训练祈祷远程导向的作用。
建立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通常需要收集一定数量的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指标体系中各构成因素的指标值,经统计处理而建立定量的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结构模型。
随着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发展,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也应随之进行相应的修订。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每名运动员在参照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确定自己的训练目标并安排自己的训练计划时,应考虑个体特点,注意保持和发扬个人的优势能力。
刘大庆、田麦久(1997)的研究表明,相对于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的能够反映优秀运动员总体共同特征的远东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而言,每一名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这种非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
比较1980-1996年我国在不同年度获得男子体操世界冠军称号的8名选手竞技能力的特长点和薄弱点,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这种普遍窜在的非衡现象(表3—1)。
表3—1 我国不同年度男子体操世界冠军竞技能力特征(引自刘大庆、田麦久《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补偿理论》,1997)但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补偿效应。
上述8名体操选手尽管各自有自己的特长点和薄弱点,但最终都成为世界男子体操冠军,其中,优势能力对薄弱能力的补偿机制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分别标识着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的起点和终点,是训练阶段的划分、训练内容的确定、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恢复措施的选用及检查评定的设计等重要内容的基本依据。
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则是训练状态和训练目标的核心组成部分。
一、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1、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运动员的现实状态,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
运动员处于一种什么内状态,决定其总体竞技能力状态的各个因素的发展水平如何,运动员的发育状况如何,导致这一状态的成因又是什么等等问题,都对运动员训练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这些问题的中肯分析和准确判断,是有效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依据之一。
可以说,整个运动蓄念过程都是以对运动员先生状态的分析和判断为出发点而展开的。
只有建立在科学诊断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作出为实现指标所必需而有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如果教练员不对运动员的现实状态作出具体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或在不准确的诊断基础上去组织一个训练过程,就如何同一个裁缝不知道穿衣人的体型特点去做衣服,必然做不出合身的服装一样,使训练不可能取得成功。
2、对训练工作效率及时的检查评价通过科学的诊断,可以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及时掌握训练过程的进展情况及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状况,从而对训练指标的指定、训练周期的划分、阶段任务的确定、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是否适宜作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