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教学案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我设计这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从生活到理论,再回到生活的思路,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 知道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3.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球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照相机;2. 学具:笔记本、彩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照片,提问学生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 讲解:介绍眼球的成像原理,解释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3. 实践:让学生用照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观察成像的变化,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通过改变照相机的参数来矫正近视眼,并展示讨论结果;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眼球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2.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其他视觉问题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如远视眼、散光等。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物理知识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上,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照相机与眼球的成像原理:1. 我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我解释道,照相机通过镜头(凸透镜)将景物的光线聚焦在底片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眼球。
2.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我使用了眼球模型进行演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与眼球的相似之处;二是视力矫正的方法,包括远视、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
2. 让学生了解远视、近视的成因,掌握视力矫正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的结构及其视力的矫正方法。
难点:远视、近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照相机、眼球模型、视力矫正仪器。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思考如何用照相机捕捉到这些画面。
2.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介绍照相机的光学原理,如焦距、光圈、镜头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 眼球与照相机的相似之处:分析眼球的结构,如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并与照相机的各个部分进行对比。
4. 视力的矫正:讲解远视、近视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佩戴眼镜或进行激光手术等方法进行视力矫正。
5.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关于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矫正的例题,让学生现场解答。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视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7. 板书设计:将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远视、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进行板书,以便学生复习。
8. 作业设计:题目1:请简述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答案:照相机通过镜头将景物聚焦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题目2:请解释远视、近视的成因,并给出矫正方法。
答案:远视是由于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近视是由于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方法分别为:远视可通过佩戴凸透镜眼镜或进行激光手术等方法进行矫正;近视可通过佩戴凹透镜眼镜或进行激光手术等方法进行矫正。
2019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
2019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程,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们能够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基本概念,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教学法,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们能够认识透镜,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原理,以及视力矫正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认识透镜,了解其对光线的作用。
2. 掌握照相机和眼球的原理。
3. 学会视力矫正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照相机和眼球的原理。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视力矫正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透镜、光线演示器、眼球模型、照相机。
学具:放大镜、小卡片、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光线演示,让幼儿们观察到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
2. 讲解:向幼儿们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讲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实践:让幼儿们自己动手操作,用放大镜观察小卡片上的图案,感受光的折射现象。
4. 讲解:介绍照相机和眼球的原理,让幼儿们理解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5. 实践:让幼儿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远处的物体,感受眼睛的调节作用。
6. 讲解:介绍视力矫正的方法,如戴眼镜等。
7. 实践:让幼儿们模拟视力矫正的过程,体验戴眼镜的感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照相机和眼球的原理。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视力矫正的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原理,以及视力矫正的方法。
在课后,可以让幼儿们自己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透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也可以让幼儿们观察身边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形状和颜色是如何形成的,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镜的基本概念:为了让幼儿们能够理解透镜的作用,我准备了放大镜和小卡片,让幼儿们亲自体验放大镜下的世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之照相机综合实践活动课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之照相机综合实践活动课我设计的这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通过对比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引导学生发现近视的成因,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矫正视力的方法。
教学目标:1. 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
2. 知道近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3.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近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难点:理解近视的成因,学会矫正视力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照相机、眼球模型、视力矫正仪器。
2. 学具:笔记本、彩笔。
活动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1. 展示照相机和眼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者的相似之处。
2. 提问:“你们认为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二、讲解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10分钟)1. 使用PPT讲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 提问:“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与眼球的成像原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 讲解眼球的成像原理。
三、探究近视的成因(10分钟)1. 提问:“你们知道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吗?”2. 引导学生观察眼球模型,找出近视的成因。
3. 讲解近视的成因。
四、实践活动:矫正视力(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视力矫正仪器。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了解矫正视力的方法。
3. 提问:“你们学会了怎样矫正视力吗?”1. 提问:“通过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活动重难点:重点: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近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难点:理解近视的成因,学会矫正视力的方法。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这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讲解近视的成因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困难。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 教案(1)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照相机、眼球的构造,眼睛的视物原理及成像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办法。
(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研究究矫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过程。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2)通过情景互动因引入,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3)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理解眼睛的构造及其成像原理,投影仪的制成原理。
四、教学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产生原理及矫正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同学们学过凸透镜的应用,知道了老花镜可以解释人眼为什么会看见物体,会看见活动的画面。
【思考】眼睛近视了为什么要带近视眼镜,老龄人为什么要戴老花眼镜。
我们就来探索这些问题的奥妙——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
(二)讲授新课1.探究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课堂上用教学工具展示照相机的相关图片,介绍照相机的构造: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工作原理是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性质。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哪种情况来成像的?【结论】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眼睛的视物原理眼球的结构:展示眼球的图片,介绍结构: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视物原理:看近景时,晶状体变厚,晶状体的焦距变小.看远景时,晶状体变薄,晶状体的焦距变大和照相机类比: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3.成像原理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屈光)来改变晶状体焦距获得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远的点叫调节远点,正视眼所能看到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点叫调节近点,两点之间称为调节范围。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案例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案例《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为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四节的授课内容,现将其教学过程展示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照相机和眼球成像的基本原理。
2.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三、教具?时?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光具座、物体F、f=10cm 的凸透镜、光屏。
学生用: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光具座、物体F、f=10cm 的凸透镜、光屏。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实际是介绍“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在生活中的应用,借助比较和类比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把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珠穆朗玛峰全景图,雄伟的珠穆朗玛峰是怎样被装进小小的照相机的呢?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它又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由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探究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引导学生回顾凸透镜成像实验,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体和像的大概位置;物距变大时,像距和像的大小如何变化,从而引入照相机的原理。
出示照相机的结构图,让学生结合实验对比分析得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同时画出照相机成像的简图。
再让学生分析照相机拍近景远景时,镜头如何移动,像的大小如何变化,适时播放照相机成像的动画,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印象。
3.探究眼球的成像原理人的眼球也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呢?生:晶状体、视网膜(师画眼球简图)引导学生回答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实验时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相当于实验时的光屏。
三组图对比,学生一目了然。
眼睛要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如何调节的呢?出示动画,介绍正常眼晶状体的形状,看近处远处的物体,观察晶状体是如何变化的。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孩子们的好奇心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因此,在设计这次《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的物理教案时,我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照相机和眼球的原理以及视力矫正的方法。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
2. 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3. 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球的成像原理,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照相机、眼球模型、幻灯机、视力表。
2. 学具:笔记本、画笔、剪刀、胶水。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照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思考,照片是如何形成的。
引导孩子们认识到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眼球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分组操作,使用照相机拍摄不同距离的物体,观察成像效果。
4.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如何利用照相机的原理,矫正近视、远视。
5. 展示分享:每组选择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拍摄经验。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眼球的成像原理,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2. 活动重点: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践操作环节,他们积极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许多有趣的矫正方法。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设计的一节幼儿园课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了解照相机与眼球的关联,以及视力矫正的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照相机与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使孩子们掌握视力矫正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与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视力矫正的方法。
难点:理解照相机与眼球的关联,以及视力矫正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片、模型、图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幻灯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照相机和眼球的结构。
2.讲解:详细讲解照相机和眼球的结构,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
3.实践:让孩子们分组,每组制作一个眼球模型,并展示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4.讨论:让孩子们讨论视力矫正的方法,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照相机与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视力矫正的方法。
难点:理解照相机与眼球的关联,以及视力矫正的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我发现孩子们对照相机和眼球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也能够理解视力矫正的重要性。
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也学会了合作和分享。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我也会加强对孩子们的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复杂的科学原理。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孩子们将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关注和深入解析。
孩子们对照相机和眼球的结构的理解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是眼球的结构和视力的矫正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了解照相机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 眼球的结构:掌握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球各部分的功能。
3. 视力的矫正: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眼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球各部分的功能。
3. 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眼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的结构,视力的矫正方法。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眼球各部分功能的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眼球、眼镜模型、照相机。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清晰的照片,提问学生照片是如何拍摄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展示照相机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眼球的结构:讲解眼球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如角膜、瞳孔、晶状体等。
(3)视力的矫正:讲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展示眼镜的佩戴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眼球结构及视力矫正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的结构、视力的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画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在设计这次《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的物理教案时,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思路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以及视力的矫正方法。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 让孩子们知道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和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难点:理解眼球的折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凹透镜和凸透镜进行视力矫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眼球、模型照相机、凹透镜、凸透镜等。
2. 学具:每人一个模型眼球,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照相机和眼球的相似之处。
2. 讲解:讲解照相机和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让孩子们理解眼球的折射原理。
3. 实验: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模型眼球,观察并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
4. 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思考如何通过凹透镜和凸透镜进行视力矫正。
5. 实践:每组选择一个模型眼球,尝试用凹透镜或凸透镜进行视力矫正,观察效果。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照相机和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2. 难点:理解眼球的折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凹透镜和凸透镜进行视力矫正。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表现出很高的兴趣。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孩子对视力矫正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第4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照相机的原理,眼球的结构及其视物原理,以及视力矫正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原理,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的工作过程。
2. 掌握眼球的结构和视物原理,能解释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的原理,眼球的结构和视物原理,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眼球结构与视物原理的关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机、凸透镜、照相机、眼球模型。
学具:凸透镜、光屏、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幻灯机投影片,引导学生思考幻灯机是如何成像的。
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的原理。
同时,展示眼球模型,讲解眼球的结构和视物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遇到的视力问题,如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5. 知识拓展:介绍现代眼科技术,如激光手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球结构及视物原理、视力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一个物体在不同距离时的成像情况。
答案: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在两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 题目:简述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答案:近视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角膜曲率过大,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矫正方法有佩戴凹透镜、激光手术等。
远视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者角膜曲率过小,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矫正方法有佩戴凸透镜、激光手术等。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在这次物理课上,我将带领学生们探索照相机与眼球的奥秘,以及视力矫正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了解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以及掌握视力矫正的基本知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比照相机与眼球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通过讲解视力矫正的方法,使学生们能够了解并正确对待视力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
2. 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对比加深对眼球理解。
3. 让学生掌握视力矫正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对待视力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眼睛的工作原理,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
难点:视力矫正的方法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眼球模型,照相机,幻灯片。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工作的吗?”2. 讲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使用眼球模型,详细讲解眼球的各个部分,如角膜、瞳孔、晶状体等,并解释它们的功能。
3. 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通过幻灯片,讲解光线如何进入眼睛,经过哪些部位,最终形成图像。
4. 对比照相机与眼球:引导学生思考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如镜头、光圈、感光元件等,并解释它们之间的联系。
5. 讲解视力矫正的方法:介绍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并讲解对应的矫正方法,如眼镜、隐形眼镜、激光手术等。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使用照相机拍摄同一物体,观察并讨论拍摄效果的差异,从而加深对眼睛工作原理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眼睛的工作原理,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
难点:视力矫正的方法和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次课程很有趣,也很有启发。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教案: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4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二是视力矫正的方法。
1. 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通过探究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让学生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原理,包括光线传播、折射、成像等。
2. 视力的矫正:介绍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如凹透镜、凸透镜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原理。
2. 掌握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原理,掌握视力矫正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幻灯片、投影仪、显微镜、模型眼球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视力情况,发现有的同学佩戴眼镜,有的同学视力较好。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 探究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通过展示幻灯片和投影仪,让学生观察照相机与眼球的结构,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分析光线传播、折射、成像等原理。
3. 分析视力问题的成因:让学生观察模型眼球,了解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的成因。
引导学生分析凹透镜、凸透镜在视力矫正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视力问题,如佩戴眼镜的同学应该是近视还是远视,以及应该使用何种透镜进行矫正。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视力问题的计算方法,如近视、远视的度数计算等。
6. 作业设计:(1)请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画出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
(2)请分析一位佩戴眼镜的同学的视力问题,判断是近视还是远视,并说明理由。
(3)请计算一位同学的近视度数,给出计算过程。
七、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2.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2. 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能够分析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眼球模型;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引导学生思考投影仪是如何成像的。
2. 理论知识讲解:(1)介绍眼球的结构,解释视觉形成过程;(2)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讲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例题讲解: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放大镜、照相机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结构图及视觉形成过程;2. 凸透镜成像规律;3.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绘制眼球结构图,并简要描述视觉形成过程;2. 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生活中的实例;3. 解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并提出矫正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研究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在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部分内容不仅涉及到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还包括了如何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与眼球的相似之处;二是视力矫正的方法,包括远视和近视的成因、矫正方法和常用矫正仪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让学生了解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知道近视和远视的成因、矫正方法和常用矫正仪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视力矫正的方法和原理。
2. 教学重点: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近视和远视的成因、矫正方法和常用矫正仪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照相机、眼球模型、视力表、矫正仪器(如眼镜、隐形眼镜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清晰的照片,提问学生照片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介绍照相机的光学原理,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照相机如何捕捉和呈现清晰的图像。
3.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讲解眼球的结构,如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以及视觉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眼球如何产生清晰的视觉。
4. 视力的矫正:讲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眼球轴过长或凸度过大等,以及矫正方法和常用矫正仪器,如眼镜、隐形眼镜等。
5.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关于照相机和眼球的例题,如“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是多少?”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照相机、眼球和视力矫正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2.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3. 视力的矫正:近视、远视的成因,矫正方法和常用矫正仪器七、作业设计1. 描述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第四章四、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物理课程《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1. 掌握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成像原理,能够解释生活中照相机的工作过程。
2. 理解眼球的构造和视觉形成机制,认识视力问题及其成因。
3. 了解视力的矫正方法,学习并体验不同屈光矫正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重点:1. 突出照相机和眼球成像原理的相似性,对比两者结构和工作方式。
2. 强调视力问题的识别与矫正方法,尤其是眼镜镜片对光线的调整作用。
难点在于:1. 深入理解光线经过眼球折射形成视觉的复杂过程。
2. 掌握不同类型屈光不正的矫正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节课顺利进行,需准备以下教学工具和材料:1. 照相机实物或模型、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供学生直观观察照相机内部结构。
2. 人体生理模型或图谱,展示眼球结构及视觉形成过程。
3. 不同度数的近视、远视眼镜镜片,供学生体验矫正过程。
4. 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如光线折射实验装置等,以增强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会展示一系列精美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光影的魅力。
接着,教师可以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照片是怎么来的吗?”当学生们充满好奇时,教师再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我们首先会探讨一下照相机的原理,再类比到我们的眼睛。
”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们不仅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对接下来的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探究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接下来,教师会详细介绍照相机的原理。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包括镜头、快门、胶卷等部分。
然后,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光线是如何通过镜头汇聚到胶卷上形成图像的。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镜头能够汇聚光线?这里可以结合凸透镜的原理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照相机镜头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相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精心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这次的活动主题是“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眼球视力矫正的方法。
一、设计意图在这次活动中,我将采用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实践,理解照相机和眼球视力矫正的相关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 让孩子们了解眼球视力矫正的方法。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视力矫正的方法。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眼球视力矫正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照相机、眼球模型、视力矫正仪器。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风景照片,引发孩子们对照相机的兴趣。
然后,我会向孩子们介绍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拍摄出美丽的照片。
2. 实践:让孩子们亲手操作照相机,尝试拍摄不同的场景,从而加深对照相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3. 眼球视力矫正:通过展示眼球模型,向孩子们介绍眼球的结构和视力矫正的方法。
然后,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视力矫正仪器,了解视力矫正的过程。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视力矫正的方法。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眼球视力矫正的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认真反思这次活动的效果,看看孩子们在活动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同时,我也会根据孩子们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拓展延伸,我计划让孩子们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相机拍摄一些照片,并写下自己的拍摄心得。
这样,既能够巩固他们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的活动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教案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及成像的原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用眼镜矫正视力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教师自制照相机模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简化照相机成像原理。
(2)通过拍照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学以致用。
(3)通过对眼睛缺陷的模拟实验,找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树立眼保健意识.(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
【教学重、难点】重点:(1)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1)眼睛的调节(2)视力的矫正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教具】调焦照相机、眼球模型、圆纸桶、半透明塑料膜、胶带、剪刀、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近视镜片、远视镜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猜谜语:黑黑一间房,没亮也没光,打开窗儿看,把你关进房。
打一物品:照相机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首先从照相机学起.二、新课教学(一)照相机的构造及基本成像原理1、用多媒体展示照相机图片,结合调焦照相机实物介绍照相机各部分名称及功能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上面涂有一层感光物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
物体的像被记录在它上面,经显影\定影为底片,冲洗底片得到相片.快门:控制曝光时间,数字越大,时间越短。
(例:百米冲刺照片暴光时间应短一些)光圈:改变进入照相机光的强弱,数字越大,进入镜头的光越少。
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像距),使胶片上成清晰的像教:现在大家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如果我们要自制一个简易的照相机模型,需要哪些器材?镜头用什么?胶片用什么代替?(学生讨论)镜头————凸透镜胶片————半透明膜视频:自制照相机模型2、照相机成像基本原理(1)学生观察老师的自制模型过程。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照相机的构造;了解眼球的构造(2)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3)会探究近视眼的原因视力的矫正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近视眼的原因”的分组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备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细心观察的基本技能和精诚合作、善于交流、乐于探究、综合推理的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教学难点探究出“探究近视眼的原因”和矫正方法教学过程照相机及成像原理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2、照相机里的胶片相当于:光屏3、成像原理:物体在距凸透镜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的调节照相机为了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的清晰像落在底片上,调节镜头往前或往后移动,即改变像距的大小。
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镜头后,在胶片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眼球像神奇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例用照相机拍照时,物到镜头的距离应__大于__(填“大于”或“小于”)镜头的两倍焦距,如图所示,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__凸_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__倒立_(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解析: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类似的,眼睛也是利用物体在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两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总结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变焦距光学系统,能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成像过程中,像距不变,焦距根据物距发生相应的变化。
近、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眼睛的工作原理正常人的眼睛,是一个精密的凸透镜当观看远处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所成的像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人就可以看见物体了提出问题远近不同的物体为什么都能成像在视网膜上?眼睛的工作原理晶状体有自动调节焦距的功能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如图甲)。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之照相机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之照相机综合实践活动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是眼球的结构和视力的矫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眼球的结构,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的结构及视力的矫正。
难点:照相机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眼球结构与视力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照相机、眼球模型、视力矫正仪器。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照片的拍摄原理。
2. 照相机工作原理讲解:引导学生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解照相机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拍摄出清晰的照片。
3. 照相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照相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
4. 眼球结构讲解:介绍眼球的结构,让学生了解眼球各部分的功能。
5. 视力矫正讲解:讲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让学生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
6.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视力问题,如近视、远视,让学生学会判断自身视力状况。
7.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照相机模型,并尝试拍摄照片。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照相机工作原理、眼球结构、视力矫正方法等关键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简述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 画出眼球的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功能。
3. 举例说明照相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分析自身视力状况,判断是近视还是远视,并提出矫正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讲解眼球结构和视力矫正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案例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为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四节的授课内容,现将其教学过程展示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照相机和眼球成像的基本原理。
2.过程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三、教具?时?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光具座、物体F、f=10cm的凸透镜、光屏。
学生用: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光具座、物体F、f=10cm的凸透镜、光屏。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实际是介绍“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借助比较和类比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把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珠穆朗玛峰全景图,雄伟的珠穆朗玛峰是怎样被装进小小的照相机的呢?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它又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由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探究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引导学生回顾凸透镜成像实验,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体和像的大概位置;物距变大时,像距和像的大小如何变化,从而引入照相机的原理。
出示照相机的结构图,让学生结合实验对比分析得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同时画出照相机成像的简图。
再让学生分析照相机拍近景远景时,镜头如何移动,像的大小如何变化,适时播放照相机成像的动画,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印象。
3.探究眼球的成像原理
人的眼球也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呢?生:晶状体、视网膜(师画眼球简图)。
引导学生回答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实验时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相当于实验时的光屏。
三组图对比,学生一目了然。
眼睛要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如何调节的呢?出示动画,介绍正常眼晶状体的形状,看近处远处的物体,观察晶状体是如何变化的。
引导学生归纳出:看近处物体晶状体变厚,看远处物体晶状体变薄。
人眼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晶状体改变厚薄,从而改变焦距,从而使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
4.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正常的眼睛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但是如果眼睛的调节功能下降,看到的物体就会不清楚(出示图片),这是什么眼看到的现象?(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是近视眼)。
可叫一名患有近视的学生演示不戴眼镜看书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说明远处物体成的像不在视网膜上,戴上凹透镜就能看清,凹透镜起了什么作用呢?而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说明近处物体成的像不在视网膜上,戴上凸透镜就能看清,凸透镜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提出问题,实验探究。
出示活动:
利用f=10cm的凸透镜使烛焰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及时记下像距。
在镜前加上近视眼镜,光屏往哪儿移,才能使像重新清晰?记下像距。
若在镜前换上远视眼镜呢?
汇报实验现象及数据:(师及时填表)
(1)对照板图分析: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先分析带近视眼镜的现象,近视眼带上近视眼镜后,像能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画出有凹透镜的图)。
如果取下近视眼镜后,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画出没有凹透镜的图)。
教师追问:为什么近视眼要带凹透镜?凹透镜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像能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
(2)对照板图分析: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远视眼带上远视眼镜后,像能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画出有凸透镜的图)。
如果取下远视眼镜后,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画出没有凸透镜的图)。
教师追问:为什么远视眼要带凸透镜?凸透镜有
什么作用呢?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像能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
这里的教学设计改变了课本的结构,先分析戴眼镜成清晰的像的情况,再分析不戴眼镜像成在哪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简图,有对比更直观。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学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我觉得有这样几个特点:
1.板书独特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照相机和眼睛的构造及原理,学生看完后检测,教师板图,先画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情况,在对应位置画出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情况,成像原理相同,结构相似。
再分析远近不同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时改变光屏位置改变像距,照相机镜头前伸后缩改变像距,而眼睛改变晶状体的厚薄改变焦距,对比明显。
2.视力的矫正教学改变了课本的结构,先让学生实验模拟眼睛使凸透镜成缩小的像,记录像距,在凸
透镜前加凹透镜,记录新的像距,再换成凸透镜记录像距
比较像距,重点分析凹透镜和凸透镜的作用,也就是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作用,学生容易理解。
编辑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