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类药物的提取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类药物的提取进展
尹利顺, 张亚红,王小鹏(药物制剂B0902,图西106) 生物体类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市在特异的酶的催化下进行的,故而酶类药物起着重要的作用。药用酶最早是从动物脏器中提取而来,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逐渐发展到从未生物发酵液中获取大量酶类。进入70年代后,开始利用人的某些组织的细胞培养技术和基因工程
的书段来获取有关酶的研究资料与信息。
(一)生物提取法
1.提取
一般在提取前,应通过调查研究,文献检索,详细了解欲提取酶的性质,例如等电点、pH、温度、激活剂、抑制剂、稳定性等。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溶液法,有机溶剂法和表面活性剂法三种。
(1) 水溶液法
常用稀盐溶液或缓冲液提取。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包括组织糜、匀浆、细胞颗粒以及丙酮粉等,都可用水溶液抽提。为了防止提取过程中酶活力降低,一般在低温下操作,但对温度耐受性较高的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却应提高温度,使杂蛋白变性,以利于酶的提取和纯化。在胃蛋白酶的提取中,为了水解粘膜蛋白,需37℃,2~3小时
的水解提取。pH的选择对提取也很重要,应考虑:①酶的稳定性;
②酶的溶解度;③酶与其它物质结合的性质。选pH的总原则是:在酶稳定的pH范围内,选择偏离等电点的适当pH。例如,透明质酸酶为pH3.6,鸽肝乙酰化酶为8.0,前列腺素酶为pH5~6。这是一般规律,在特殊情况下还得采用特殊方法。如胰脏中的核酸酶、胰蛋白酶、胰乳蛋白酶要在酸性条件下提取,因为这些酶在酸性条件下稳定。一般来说,碱性蛋白酶用酸性溶液提取,酸性蛋白酶用碱性溶液提取。
许多酶在蒸馏水中不溶解,而在低盐浓度下易溶解,所以提取时加入少量盐可提高酶的溶解度。盐浓度一般以等渗为好,相当于
0.15mol/L NaCl的离子强度是最适宜于酶的提取。
(2) 有机溶剂法
某些结合酶如微粒体和线粒体膜的酶,由于和脂质牢固结合,用水溶液很难提取,为此必须除去结合的脂质,且不能使酶变性,最常用的有机溶剂是丁醇。丁醇具有下述性能:①亲脂性强,特别是亲磷脂的能力;②兼具亲水性,0℃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5%;③在脂与水分子间能起类似去垢剂的桥梁作用。丁醇提取法有二种。一种称均相法,丁醇用量小,搅拌后即成均相,抽提时间较长。然后离心,取下层液相层,但许多酶在与脂质分离后极不稳定,需加注意。另一种称二相法,适用于易在水溶液中变性的材料。其方法是:在每克组织或菌体的干粉中加5ml丁醇,搅拌20分钟,离心,取沉淀(注意:均相法是取液相,二相法是取沉淀)。接着用丙酮洗去沉淀上的丁醇,再在真空中除去溶剂,所得干粉可进一步用水提取。
(3) 表面活性剂法
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或憎水性的原子基团。有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的,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如胆酸、磷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均属之。表面活性剂能与蛋白质结合而分散在溶液中,故可用于提取结合酶,但此法用得较少。
(二) 微生物发酵法与动物细胞培养法
1.提取法
把酶从菌体中或培养液中提取出来,并使之达到与使用目的相适应的纯度,这是酶提取和精制的任务。用途不同,对酶的质量要求也不同,其生产方法亦有明显不同。工业生产的酶有二种剂型,即液体制剂和粉剂。
(1) 盐析法
盐析法是酶制剂工业中常用方法之一,MgS04、(NH4)2S04、Na2SO4
是常用的盐析剂,其中用得最多的是(NH4)2S04,因为它的溶解度在较低温度下仍相当高,这点很重要,因为不少酶在低温下才稳定。盐析法的优点是在常温下不会造成酶的失活,若分级沉淀应用得当,杂蛋白杂质也较少,适用于多种酶沉淀。
(2) 有机溶剂法
用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及用分级沉淀法纯化蛋白质已有悠久的
历史。其沉淀蛋白质的能力为丙酮>异丙醇>乙醇>甲醇。当然上述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还要受温度、pH、离子强度等因素影响。丙酮沉淀能力最好,但挥发损失多,价格较贵,所以工业上通常采用乙醇作为沉淀剂。
(3) 喷雾干燥直接制备粉末酶制剂
喷雾干燥是一种干燥手段,但它有很大局限性,尤其药用酶制剂都很难过温度这一关。喷雾干燥用于干燥菌体,药用酶常用冷冻干燥。
(三)酶的化学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是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生产酶的新技术。1969年,美国科学家首次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了含有124个氨基酸的核糖核酸酶。但是,化学合成法的成本比较高,并且只能合成那些已知化学结构的酶。所以,化学合成法目前仍然停留在实验室内合成的阶段。
除上述方法外,工业上提取酶制剂的方法还有丹宁沉淀法、白土活性氧化铝吸附法、pH或加热沉淀法,蛋白质表面变性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