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绪论
![植物生理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77f73b4c25c52cc58bd6beb5.png)
2019/2/12 4
植物生理学的特点
1、营养类型的特点; 自养性特点是具有光合作用色素的植物特有的能力。 2、代谢类型的特点: 具有多样性和彻底性。 同化作用(assmilation);异化作用(disassmilation) 3、繁殖类型的特点: 具有无性和有性生殖多样性的特点。 4、发育类型的特点: 具有全能性、极性、轴性、渐进性等特点。 5、运动类型的特点: 多数植物体整体属于非移动性,器官的运动具有局限性的特 性。
2019/2/12 22
2019/2/12
23
2019/2/12
24
结束
2019/2/12
25
讲课记录
2009年3月3日,下午1-2节 生态环境学院草原专业二本班合计33人 1学时.
7
基本代谢 生理
生长发育 生理
逆境生理
2019/2/12
现代植物生理学
( 第二版) 主编 李合生
目录 Ⅰ 细胞生理 1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 Ⅱ 代谢生理 2 呼吸作用 3 光合作用 4 水分代谢 5 矿质营养 6 植物生长物质 Ⅲ 生长发育 7 生长生理8 生殖生理 9 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 Ⅳ 环境生理 10 植物的逆境生理 Ⅴ 植物生理学的分子基础和应用 11 植物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 12 植物生理学与农业应用
2019/2/12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植物生理学的萌芽与奠基 公元前14~前11世纪,殷墟甲骨卜辞拓片… 公元前3世纪,战国荀况《荀子.富国篇》… 韩非《韩非子》… 公元前1世纪,西汉《氾胜之书》… 6世纪30年代,北魏贾思勰(xie)《齐民要术》… 8世纪末,罗马人开始利用肥料… 1149年,宋陈剪《农书》指出生长相关性… 1637年,清宋应星《天工开物》论述气体代谢… 1725年,Stephen Hales 提出气体代谢…
植物生理学教案绪论
![植物生理学教案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f6d902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1.png)
植物生理学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掌握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 理解植物生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应用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 教学难点: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投影仪或白板3. 教学PPT或幻灯片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有趣现象,如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等,引发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介绍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即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接着阐述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吸收与运输、生长发育、逆境生理等。
3. 介绍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讲解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如通过调节植物生长环境、改良栽培技术、选用优良品种等手段,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 阐述植物生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介绍植物生理学与植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联系,强调植物生理学在多学科交叉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探索植物生理学领域的未知世界。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六、教学延伸与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例如参观植物园或农田,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理现象。
2.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例如测定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植物生理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植物生理学知识点总结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8ddbff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6.png)
植物生理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一、绪论1.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是合理农业的基础●定义●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细胞生理●代谢生理●水分、矿质、呼吸、光合、同化物质运输和分配●生长发育生理●逆境生理及生产应用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细胞壁、液泡、质体(叶绿体)、胞间连丝2.细胞壁的主要内容●组成●初生壁、次生壁、胞间质●生理功能●有支持作用●维形●控生●运输通道●物运●信船●保护功能●防御●抗性●识别●其它功能●参与代谢3.生物膜的主要内容●定义●构成细胞的所以膜的总称,分为质膜和内膜●主要成分●磷脂双分子层→膜骨架●膜蛋白质→功能的提现者●外在蛋白●内在蛋白●功能●分室作用●反应产所●物质交换●识别功能●识别功能●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4.原生质体主要内容●定义●组成●细胞器和细胞浆●细胞器分为微膜系统、微梁系统、微粒系统●产能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自杀性武器→溶酶体●代谢库→液泡●调控中心→细胞核●胞基质或细胞浆●胶体性质●带电性与亲水性●凝胶作用●液晶性质●相变温度●原生质的胶体状态与其生理代谢联系●状态●溶胶:代谢活跃,抗逆性弱●凝胶:活性低,抗性强●胶体性质:带电性与亲水性●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微管、微丝、中间纤维5.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定义: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是细胞分化的主要基础●是植物组织培育技术的理论依据6.链接细胞与外界的信息方式→通过细胞信号转导●胞间信号传递●膜上信号转换●胞内信号转导●蛋白质可逆磷酸化7.胞间连丝的主要内容●定义●是穿越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生理功能●物质交换●信息传递●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联系●胞间连丝将不同细胞间的交流分为两个通道●共质体(内部空间)●质外体(外部空间)●功能:是植物体内物质与信息运输的主要通道三、植物的水分生理1.植物的水分代谢:吸收→运输→利用→散失2.水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生理作用●细胞质的重要组分(70%-90%)●代谢过程中反应物质●优良的溶剂和反应介质●维持细胞固有姿态●维持细胞分裂和生长●生态作用●调节环境温度湿度、调节植物体温、提高光的通透性3.水势(ψw)●定义●简单定义●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单位●MPa●ψ纯水=0(最高)●溶液水势为负值●溶液越浓,水势越低●水中溶质增多,水势下降,ψw为负值●水分移动的总原则:从高水势→低水势●水势组成●渗透势●压力势●衬质势4.植物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吸水方式●渗透性吸水●吸胀性吸水●代谢性吸水●风干种子、分生细胞(吸胀吸水)●ψw=ψm●成熟细胞(渗透、代谢吸水)●ψw=ψs+ψp●当细胞水势低于外界水势→细胞吸水5.植物细胞的水分移动总原则●高水势→低水势●判断方式●计算水势大小●计算公式●ψw=ψs+ψp(成熟细胞)6.根系吸水的部位和途径●部位●根尖的根毛区●途径●质外体●共质体●跨膜途径●被动吸水与主动吸水的比较●相同点●水流途径一样●水势差引起●不同点●形成水势差的机理不同●被动吸水→蒸腾拉力●主,,,→根压7.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因素●土壤水分状况●,,通气状况●,,温度●,,溶液浓度8.植物的蒸腾作用●指标●蒸腾速率、,,效率、,,系数(需水量)●蒸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g/dm2.h●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的克数●蒸腾效率与蒸腾系数的关系●蒸腾系数=1000/蒸腾效率(g/kg)●实质●水分从高水势到低水势●控制--气孔运动●气孔运动的实质●两个保卫细胞内水分的得失引起●气孔运动的规律●一般:昼开夜关(景天等CAM植物的则与此相反)●气孔的特点●气孔蒸腾量相当于同等叶面积的自由水面蒸发量的15%-50%,甚至100%.●解释气孔蒸腾量的原理●小孔扩散率●扩散速率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不与小孔面积成正比●解释气孔运动机理的学说●淀粉-糖转化学说●K+累积学说●苹果酸代谢学说●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光照●温度●CO2●水分●风●植物激素●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蒸腾速率=扩散力/扩散阻力●内部因素●叶内部面积和气孔●外部因素●光照主导、温度、湿度、风●蒸腾作用使水分在植物体内形成连续性的原因●内聚力学说---解释水柱沿导管上升保持连续性的学说9.植物需水的关键时期●水分临界期●定义:植物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植物生理学教案绪论
![植物生理学教案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957d349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3.png)
一、教案名称:植物生理学教案绪论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重点: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 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2. 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参考书籍。
2. 教学PPT或黑板。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有趣现象,引发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植物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
解释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作物产量、品质的提高等。
3. 互动:分组讨论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实例,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 总结:强调植物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植物生理学的动力。
七、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或参考书籍,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思考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阐述。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九、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互动讨论的质量,评估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绪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十、扩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现象,加深对植物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案名称:植物生理学教案第一章——水分与植物生长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机制。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兴趣和科学思维。
八、教学重点:1. 水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机制。
九、教学难点:1. 植物细胞渗透压的调节。
2. 植物对水分逆境的适应机制。
十、教学准备:1. 教材或参考书籍。
2. 教学PPT或黑板。
植物生理学-绪论
![植物生理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6e48462158fb770bf78a5509.png)
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 《荀子· 富国篇》“多粪肥 田”; 西汉《氾胜之书 》 将施肥方式分为基肥、种肥、追 肥; 公元6世纪,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 “热进仓”贮麦 法; “七九闷麦法”=“春化”法。
西方古代的植物生理学 亚里士多德:光是叶片变绿所必需的。 古罗马人利用动物排泄物、矿物质作肥料。
植物生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植物生理学的孕育阶段
1627年 荷兰人 J.B.van Helmont 柳枝实验 19世纪40年代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 von Liebig) 创立植物矿质营养(minerral nutrient)学说
1804 年 , 瑞 士 植 物 生 理 学 家 索 苏 尔 (deSaussure)《对于植物的化学分析》, 矿质与光合的研究; 法国的G.Boussingault(布森格)通过砂培法, 证明碳、氢、氧是从空气和水中得来,而矿 质元素是从土壤中得来。
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生产(略)
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 信号传递 生物代谢与其调节 植物与环境 From “Plant Biology,2000”
附: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拟南芥 (Arabidopsis thaliana)——植物界的果蝇
拟南芥作为模式植物的优点
1.
2.
3. 4. 5. 6. 7.
法国的G.Boussingault(布森格)
Justus von Liebig
(1803-1873) Organic Chemistry in its Application to Agriculture and Physiology.
Development of the mineral nutrient theory of plant nutrition.
植物生理 绪论
![植物生理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72e3db73a417866fb84a8ed0.png)
绪论第一节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教学大纲基本要求:通过绪论学习,了解什么是植物生理学以及它主要研究的内容、了解绿色植物代谢活动的主要特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史;了解植物生理学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和发展趋势;为认识和学好植物生理学打下基础。
1、定义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的运输与分配、以及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等代谢基础上表现出的种子萌发、生长、运动、开花、结实等生长发育过程。
植物的生命活动十分复杂,但大致可区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代谢、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三个方面。
(1)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导致的植物体积和重量的增加;二是由于新器官的不断出现带来的一系列肉眼可见的形态变化,即形态建成(morphogenesis),包括从种子萌发,根、茎、叶的生长,直到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人类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认识正是从对其生长发育的观察和描述开始的,所谓“春华秋实”,“春发、夏长、秋收、冬藏”等等,便是人类对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直观认识的写照。
(2)物质和能量转化在植物形态变化的背后,是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而物质转化与能量转化又紧密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统称为代谢(metabolism)。
植物的代谢活动包括水分的吸收、运输与散失;矿质营养的吸收、同化与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的转化、运输与分配等方面。
代谢过程归根结底是运行于植物体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的变化,而生长发育则是代谢作用的综合表现和最终结果。
代谢作用是生命的基础,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不复存在,生长发育更无从谈起。
某些代谢环节如果发生重大变化或遭到破坏,也必然会影响到生长发育。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1ddac16cddccda38366baf03.png)
一、绪论1.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包括种子萌发→生长→运动→开花→结果生育周期中一系列生命活动。
2.研究的核心是植物自养生理性。
3.研究内容:①细胞的生理形态、结构、生理功能②代谢生理物质(水分,矿物质等)、能量代谢③生长发育生理④逆境生理4.植物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植物生产实践中。
5.现代植物生理学发展的几大特点:①研究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微观:分子水平;宏观:个体到群体、群落水平。
②学科间相互渗透③研究手段现代化④理论联系实践二、植物的水分代谢1.水分代谢(water metabolism):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2.水分对植物的生理作用:(1)原生质的主要组分(2)参与植物体内的代谢过程(3)生化反应和物质吸收、运输的介质(4)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5)维持细胞的分裂和伸长3.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调节植物体温调节生态环境4.束缚水(bound water):被植物细胞的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吸附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
5.自由水(free water):不被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吸引或吸引力很小,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分。
6.自由水直接参与代谢,束缚水不参与代谢。
7.自由水/束缚水比值较高时,植物代谢活跃,但抗逆性差;反之,代谢活性低,但抗逆性较强。
8.水势(water potential)指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一个系统中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差。
用Ψw表示。
9.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吸胀吸水——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胀作用吸水。
渗透性吸水——具中心液泡的成熟细胞以渗透性吸水为主。
代谢性吸水——直接消耗能量而与渗透作用无关。
10.osmosis渗透(作用), 渗透性: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水势高的区域向水势低的区域转移的现象。
11.质壁分离 (plasmolysis):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体和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植物生理学》绪论教案
![《植物生理学》绪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e6030fc1c708a1294a445d.png)
绪论(1学时)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即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方法,研究植物生长、生殖、衰老、死亡等一系列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所发生的代谢变化,以及这些代谢变化与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等。
研究的对象是植物任务是探索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机制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物质与能量代谢,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二)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1.细胞生理主要讲授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生化、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等,作为学习其它各部分的基础。
2.代谢生理是植物生理学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等。
主要研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通过叶片从空气中吸收CO2,利用日光能制造各种有机物质并贮存能量,以及植物体内各种有机物质的合成代谢的同化过程。
同化即由简单物质转变成复杂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
另一方面植物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也同时进行着把复杂物质氧化分解为简单物质(CO 2、H 2O),并放出能量为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利用的异化过程。
异化即把复杂物质分解成简单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3.生长发育它是各种功能与代谢活动的综合反应,包括生长、分化、发育、成熟与衰老,主要研究植物在代谢的基础上,细胞的分生与分化,植物体积的逐渐长大和重量的增加,在生长的过程中包含着许多分化,在一定阶段开始生殖,最终衰老死亡的过程,以及环境条件对这一过程的影响,植物生长物质在这一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等,并探索控制这一过程的途径。
4.逆境生理主要研究植物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植物的适应性,植物生理代谢机能的变化。
为改善植物本身的抗逆能力,选育抗逆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为扩大在逆境下植物的种植面积作出贡献。
这四个过程相互联系构成了植物生理学的整体,其中包括信息传递与调控。
从四个研究组成也可反映植物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分子→亚细胞→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
植物生理学教案绪论
![植物生理学教案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b34d2c7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1.png)
植物生理学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掌握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 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应用领域和发展历程2. 教学难点: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应用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植物生理学》等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2. 教学工具:投影仪、PPT、黑板、粉笔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引发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2. 介绍植物生理学的定义: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 介绍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运输、植物激素等。
4. 介绍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了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
5. 介绍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植物生理学理论到现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进展。
6. 介绍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观察方法和技术应用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展示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植物生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通过展示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植物生理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讲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结合实验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知识。
六、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发育:介绍植物从种子发芽到成熟植株的过程,包括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等。
2. 光合作用: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影响因素以及植物对光合作用的利用。
七、教学过程1. 植物的生长发育:通过展示植物生长发育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
2. 光合作用: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植物生理学 第 版 潘瑞炽编 知识要点
![植物生理学 第 版 潘瑞炽编 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d0c8820740be1e640e9a57.png)
绪论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内容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2.植物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植物生产实践中被称为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1882年编写了《植物生理学讲义》),Sachs和他的弟子Pfeffer 被称为植物生理学的两大先驱4.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层次越来越宽广:1)从生物大分子复杂生命活动2)代谢调节3)信号转导4)植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1.水分在植物细胞内通常分为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种状态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2.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2)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3)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3.水通道由水孔蛋白组成(水孔蛋白是膜整合蛋白),水通过水通道选择性跨膜运输4.水分移动需要能量做功,即动力化学势(浓度差)——扩散动力集流(压力)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5.水势: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水分子从体系中逃逸的能力)注:纯水的水势定为零,溶液的水势就成负值,溶液越浓,水势越低6.相邻两细胞的水分移动方向,取决于两细胞间的水势差异,水势高的细胞中的水分向水势低的细胞流动7.土壤中的水分分为3种:重力水、毛细管水、束缚水重力水: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土壤颗粒间的孔隙下降的水分毛细管水:是指存在于土壤颗粒间毛细管内的水分(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是毛细管水)束缚水:是土壤颗粒或土壤胶体的亲水表面所吸附的水合层,植物一般不能利用(分为吸湿水和薄膜水)8.根系吸水的途径有3条: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共质体途径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的部分移动,阻力小,速率快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速率慢9.根系吸水的动力根压:靠根部水势梯度使水沿导管上升的动力(包括伤流和吐水)蒸腾拉力:叶片蒸腾时,气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因蒸腾失水而水势下降,所以从旁边细胞取得水分。
《植物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植物生理学》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001467c77da26924c5b0a5.png)
4、产量形成的两大漏洞和植物生理学 的机遇
●光合午休
●产量形成期叶片光合功能的过早衰退
(二)环境恶化与作物抗逆性
在全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下,日益恶化的环 境成为农业生产甚至人类基本生活条件的巨大威胁。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形势更加严峻。
萨克斯(Sachs,1882)的植物生理学讲义的问世, 费弗尔(Pfeffer)《植物生理学》巨著的出版,才使植 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与农学中脱颖而出。
JULIUS v. SACHS (1832-1897)
W. Pfeffer
3.第三阶段 发展、分化与壮大阶段
Ø 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植物生理学也快速壮 大发展
一是由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体积的扩大导致的植 物体积和重量的增加,这就是植物的生长;
二是由于新器官的不断出现带来的一系列肉眼可见 的形态变化,即形态建成(morphogenesis)。
2. 物质和能量代谢
代谢过程是运行于植物体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和 生物物理的变化过程。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等。
绪论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一)定义: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 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要点: 1. 研究的对象是植物 2. 基本任务是探索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物质与能量代谢
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
1. 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是植物生 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
揭开了数十年所不能解决的CO2固定与还原之谜。 v 六十年代左右C3、C4、CAM途径与光呼吸的发现把光合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全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全](https://img.taocdn.com/s3/m/bcc54cd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68.png)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全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一、绪论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细胞环境相互关系(de)科学,在细胞结构与功能(de)基础上研究植物环境刺激(de)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二、植物(de)水分生理1. 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de)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de)水与一偏摩尔体积纯水之间(de)化学势差称为水势.把纯水(de)水势定义为零,溶液(de)水势值则是负值.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de)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de)过程.2.衬质势:由于衬质(表面能吸附水分(de)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de)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de)数值.3.压力势:植物细胞中由于静水质(de)存在而引起(de)水势增加(de)值.4.渗透势:溶液中固溶质颗粒(de)存在而引起(de)水势降低(de)值.5.渗透作用:溶液中(de)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de)现象.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de)现象.6.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体和细胞壁分离(de)现象.7.吸胀作用:亲水胶体物质吸水膨胀(de)现象称为吸胀作用.胶体物质吸引水分子(de)力量称为吸胀.8.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de)压力.伤流和吐水现象是根压存在(de)证据.9.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de)现象. 10.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常用g·kg-l表示.11.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de)g数,它是蒸腾效率(de)倒数,又称需水量.12.气孔蒸腾:植物细胞内(de)水分通过气孔进行蒸腾(de)方式称为气孔蒸腾.13.气孔运动主要受保卫细胞(de)液泡水势(de)调节,但调节保卫细胞水势(de)途径比较复杂.14.保卫细胞:新月形(de)细胞,成对分布在植物叶气孔周围,控制进出叶子(de)气体和水分(de)量. 形成气孔和水孔(de)一对细胞.双子叶植物(de)保卫细胞通常是肾形(de)细胞,侧(腹侧)比较厚,而外侧(背侧)比较薄,所以随着细胞内压(de)变化,可进行开闭运动.15.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de)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de)力量.16.水孔蛋白:存在在生物膜上(de)具有通透水分功能(de)内在蛋白.水通道蛋白亦称水通道蛋白.17.内聚力(the cohesion value)又叫粘聚力,是在同种物质内部相邻各部分之间(de)相互吸引力,这种相互吸引力是同种物质分子之间存在分子力(de)表现.18.蒸腾拉力-内聚力-张力学说19.萎焉:水分亏缺严重时,植物细胞因失水而松弛,靠膨压维持挺立状态(de)叶片和茎(de)幼嫩部分下垂,这种现象叫萎焉.20. 暂时萎焉:当蒸腾作用强烈,根系吸水及转运水分(de)速度较慢,不足以弥补蒸腾失水时,发生暂时萎焉,当蒸腾速率降低时,根系吸水(de)水分足以弥补失水,消除水分亏缺,即使不浇水或者通过荫蔽能恢复,这种靠降低蒸腾就能消除(de)萎焉.21.永久萎焉:如果土壤中缺少植物可利用(de)水,永久萎蔫:降低蒸腾仍不能消除水分亏缺恢复原状(de)萎蔫.22..水分临界期: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de)时期.一般而言,植物(de)水分临界期多处于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这个时期一旦缺水,就使性器官发育不正常.作物(de)水分临界期可作为合理灌溉(de)一种依据.23.三、植物(de)矿质与氮素营养1.灰分元素:亦称矿质元素.当干燥(de)植物体经过充分燃烧后,会留下一些呈灰白色(de)残渣,这就是所谓(de)灰分.矿质元素以氧化物(de)形式存在于灰分中,将灰分进行化学分析,就会发现其中含有磷、钾、钙、镁、铁、钴等多种元素,通常将这些元素称为灰分元素.2.必需元素:若生物体在缺少某种元素(de)情况下不能维持正常(de)生命活动,重新补充该元素后,生命活动恢复正常,则该元素为必需元素.3.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占植物体干重达万分之一(de)元素,称为大量元素.植物必需(de)大量元素是:钾、钙、镁、硫、磷、氮、碳、氢、氧等九种元素.4.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含量甚微,约占植物体干重(de)、600.001—0.00001%(de)元素,植物必需(de)微量元素是铁、锰、硼、锌、铜、钼和氯等七种元素,植物对这些元素(de)需要量极微,稍多既发生毒害,故称为微量元素.5.有益元素:6.溶液培养: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de)溶液中栽培植物(de)方法.7.砂基培养:8.简单扩散:是被动运输(de)基本方式,不需要膜蛋白(de)帮助,也不消耗ATP,而只靠膜两侧保持一定(de)浓度差,通过扩散发生(de)物质运输.简单扩散(de)限制因素是物质(de)脂溶性、分子大小和带电性.9.杜南平衡:细胞内可扩散正负离子浓度乘积等于细胞外液可扩散正负离子浓度乘积时(de)状态.10.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 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de)膜蛋白(de)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 不消耗ATP进入膜内(de)一种运输方式.11.被动运输:是指由于扩散作用或其它物理过程而进行(de)吸收,是不消耗代谢能量(de)吸收过程,故又称为非代谢吸收.12.主动运输:是指细胞利用呼吸释放(de)能量作功而逆着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离子(de)过程.13.生理酸性盐:对于(NH4)2SO4一类盐,植物吸收NH4+较SO4-多而快,这种选择吸收导致溶液变酸,故称这种盐类为生理酸性盐.14.生理碱性盐:对于NaNO3一类盐,植物吸收NO3-较Na+快而多,选择吸收(de)结果使溶液变碱,因而称为生理碱性盐.15.单盐毒害:植物被培养在某种单一(de)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这种现象叫单盐毒害.16.离子拮抗: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盐类可消除单盐毒害现象,这种离子间相互消除毒害(de)现象为离子拮抗.17.自由空间 free space 指植物组织内(de)某个空间,其外液中(de)物质通过代谢产生(de)能量无消耗地进入这个空间,称此空间为自由空间.18.生物固氮:微生物自生或与植物(或动物)共生,通过体内固氮酶(de)作用,将大气中(de)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de)过程.19.工业固氮:20.硝酸还原酶:一种氧化还原酶,可催化硝酸离子还原成亚硝酸离子(de)反应.可分为参与硝酸盐同化(de)同化型还原酶和催化以硝酸盐为活体氧化(de)最终电子受休(de)硝酸盐呼吸异化型(呼吸型)还原酶.同化型存在于高等植物、藻类、菌类及细菌,小(de)含有2个亚基,大(de)含有8个亚基,是由含钼复合体(Mo-Co)、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和正铁血红素(de)亚单位所成(de)酶,即分子内具有小(de)电子递体.21.需肥临界期:对某种元素(de)要求虽然不多,但生理作用强,敏感迫切.此期缺肥将严重影响或抑制植物生长,即使以后弥补,也很难挽回损失.四、植物(de)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阳光(de)能量,同化CO2和H2O,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O2(de)过程.2.光反应: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de),由光引起(de)光化学反应.3.碳反应:在暗处或光处都能进行(de),由若干酶所催化(de)化学反应.4.荧光现象:指叶绿素溶液照光后会发射出暗红色荧光(de)现象.5.吸收光谱:6.作用光谱:7.光合电子传递链:在光合作用中,由传氢体和传电子体组成(de)传递氢和电子(de)系统或途径.8.光系统Ⅰ(PSI):能被波长700nm(de)光激发,又称P700.包含多条肽链,位于基粒与基质接触区和基质类囊体膜中.由集光复合体Ⅰ和作用中心构成.结合100个左右叶绿素分子、除了几个特殊(de)叶绿素为中心色素外,其它叶绿素都是天线色素.三种电子载体分别为A0(一个chla分子)、A1(为维生素K1)及3个不同(de)4Fe-4S.9.光系统Ⅱ(PSⅡ):吸收高峰为波长680nm处,又称P680.至少包括12条多肽链.位于基粒于基质非接触区域(de)类囊体膜上.包括一个集光复合体(light-hawestingcomnplex Ⅱ,LHC Ⅱ)、一个反应中心和一个含锰原子(de)放氧(de)复合体.D1和D2为两条核心肽链,结合中心色素P680、去镁叶绿素及质体醌.10.双增益效应:如果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和短波红光(650nm)同时照射植物,则光合作用(de)量子产额大增,比单独用这两种波长(de)光照射时(de)总和还要高,这种增益效应称为双增益效应.11.量子产额:指每吸收一个光量子所合成(de)光合产物(de)量或释放(de)氧气(de)量,又称为量子效率.12.光合磷酸化:叶绿体(或载色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并形成高能磷酸键(de)过程.13.解偶联作用:所有破坏生物氧化与磷酸化相偶联(de)作用,即抑制氧化磷酸化(de)作用即解偶联作用.14.卡尔文循环:15.Rubisco: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通常简写为RuBisCO)是一种酶(EC 4.1.1.39),分子量约为53kD,由8个大亚基和8个小亚基组成,是光合作用中决定碳同化速率(de)关键酶.它在光合作用中卡尔文循环里催化第一个主要(de)碳固定反应,将大气中游离(de)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体内储能分子,比如蔗糖分子.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可以催化1,5-二磷酸核酮糖与二氧化碳(de)羧化反应或与氧气(de)氧化反应.同时RuBisCO也能使RuBP进入光呼吸途径. 同时,它(de)活性也由光照影响,在暗处,rubisco(de)活性受到抑制,这也是为什么在黑暗时,碳反应难以进行(de)原因.16.磷酸运转体:17.光呼吸:)是所有使用卡尔文循环进行碳固定(de)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de)一个生化过程.它是卡尔文循环中一个损耗能量(de)副反应.过程中氧气被消耗,并且会生成二氧化碳.18.C4途径:有一些植物对CO2(de)固定反应是在叶肉细胞(de)胞质溶胶中进行(de),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de)催化下将CO2连接到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上·形成四碳酸:草酰乙酸(oxaloacetate),这种固定CO2(de)方式称为C4途径.C4植物每同化1分子CO2,需要消耗5分子ATP和2分子NADPH.19.CAM途径:即为景天酸代谢途径.景天科植物晚上气孔开放,吸进CO2,在PEP羧化酶作用下,形成草酰乙酸,进一步还原为苹果酸,积累于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de)苹果酸便运到细胞溶质,在NADP苹果酸酶作用下,氧化脱羧,放出CO2,参与卡尔文循环,形成淀粉等.这种最初CO2固定和碳水化合物合成(de)反应分别在夜间及昼间进行,苹果酸合成日变化(de)代谢途径.20.CO2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增加而增加,当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增加时(de)CO2浓度称为CO2饱和点.21.CO2补偿点,当光合吸收(de)CO2量与呼吸释放(de)CO2量相等时,外界(de)CO2浓度.22.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de)增加而加快,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增加时(de)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23.光补偿点:指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de)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de)CO2等量时(de)光照强度.24.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de)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累积(de)有机物中所含(de)能量,占照射在相同面积地面上(de)日光能量(de)百分比.五、植物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指生活细胞内(de)有机物质,在一系列酶(de)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de)过程.2.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de)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de)过程.3.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de)氧化产物.4.发酵作用:指微生物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在厌氧(de)条件下以某些有机化合物作为末端氢(电子)受体,氧化降解有机物获得能量(de)过程.5.糖酵解:是指在细胞质内所发生(de)、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de)过程.6.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de)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生成CO2(de)过程.又称为柠像酸环或Krebs环,简称TCA循环.7.戊糖磷酸途径:简称PPP或HMP.是指在细胞质内进行(de)一种葡萄糖直接氧化降解(de)酶促反应过程.8.呼吸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electron-transport chain):由一系列可作为电子载体(de)酶复合体和辅助因子构成,可将来自还原型辅酶或底物(de)电子传递给有氧代谢(de)最终(de)电子受体分子氧.9.末端氧化酶:是指处于生物氧化作用一系列反应(de)最末端,将底物脱下(de)氢或电子传递给氧,并形成H2O或H2O2(de)氧化酶类.10.抗氰呼吸:某些植物组织对氰化物不敏感(de)那部分呼吸.即在有氰化物存在(de)情况下仍能够进行其它(de)呼吸途径.11.交替氧化途径:12.氧化磷酸化:是指呼吸链上(de)氧化过程,伴随着ADP被磷酸化为ATP(de)作用.13.巴斯德效应:氧可以降低糖类(de)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de)积累(de)现象叫巴斯德效应14.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强度.以单位鲜重千重或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放出(de)CO2(de)重量(或体积)或所吸收O2(de)重量(或体积)来表示.15.呼吸商:又称呼吸系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植物组织释放CO2(de)摩尔数与吸收氧(de)摩尔数之比.16.磷氧比;指呼吸链中每消耗1个氧原子与用去Pi或产生ATP(de)分子数.17.能荷:能荷是指细胞中可利用(de)高能磷酸化合物(de)摩尔数与细胞中总(de)腺苷磷酸(de)比值,细胞中能荷高低对呼吸速率具有(de)调节作用称为能荷调节.18.呼吸跃变:指花朵、果实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其呼吸强度突然增高,尔后又逐渐下降(de)现象.19.种子含水量:六同化物(de)运输、分配及信号(de)转导1、共质体:是通过胞间连丝把无数原生质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连续(de)整体.2、质外体:是一个开放性(de)连续自由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及导管等.3、代谢源:指制造并输送有机物质到其他器官(de)组织、器官或部位.如成熟(de)叶片.4、代谢库:指植物接受有机物质用于生长、消耗或贮藏(de)组织,器官或部位.如正在发育(de)种子、果实等.5、胞间连丝:是贯穿胞壁(de)管状结构物,内有连丝微管,其两端与内质网相连接.6、转移细胞:7、同化物分配:8、同化物再分配:9、压力流动学说:压力流动学说:又叫集流学说,是德国人明希提出(de).该学说认为从源到库(de)筛管通道中存在着一个单向(de)呈密集流动(de)液流,其流动动力是源库之间(de)压力势差.10.比集转运速率:比质量转移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横切面积运输(de)干物质量:比质量转移率(SMTR)= 运输(de)物质干重/韧皮部(de)横断面积×时间七植物生长物质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本身合成(de),数量很少(de)一些有机化合物.它们能从生成处运输到其他部位,在极低(de)浓度下即能产生明显(de)生理效应,可以对植物(de)生长发育产生很大(de)影响.2、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de),在很低浓度下能够调控植物生长发育(de)化学物质.它们具有促进插枝生根,调控开花时间,塑造理想株形等作用.3、植物生长物质:是在较低浓度(de)情况下能对植物产生明显生理作用(de)化学物质,主要包括内源(de)植物激素与人造(de)植物生长调节剂.4、生长素燕麦测定法:以燕麦芽鞘(de)伸长,来表示对生长促进物质(de)敏感反应,生长素(de)定量法.5、生长素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de)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6、吲哚乙酸酶:7、酸生长理论:“酸生长理论”(de)要点是:①原生质膜上存在着非活化(de)质子泵(H+-ATP酶),生长素作为泵(de)变构效应剂,与泵蛋白结合后使其活化;②活化了(de)质子泵消耗能量(ATP),将细胞内(de)H+泵到细胞壁中,导致细胞壁基质溶液(de)pH下降;③在酸性条件下,H+一方面使细胞壁中对酸不稳定(de)键(如氢键)断裂,另一方面(也是主要(de)方面)使细胞壁中(de)某些多糖水解酶(如纤维素酶)活化或增加,从而使连接木葡聚糖与纤维素微纤丝之间(de)键断裂,细胞壁松弛;④细胞壁松弛后,细胞(de)压力势下降,导致细胞(de)水势下降,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酸生长理论用来解释生长素(de)作用机理.8、吲哚乙酸结合蛋白:9、赤霉素:赤霉素,是广泛存在(de)一类植物激素.其化学结构属于二萜类酸,由四环骨架衍生而得.可刺激叶和芽(de)生长.已知(de)赤霉素种类至少有38种.赤霉素应用于农业生产,在某些方面有较好效果.例如提高无籽葡萄产量,打破马铃薯休眠;在酿造啤酒时,用GA3来促进制备麦芽糖用(de)大麦种子(de)萌发;当晚稻遇阴雨低温而抽穗迟缓时,用赤霉素处理能促进抽穗;或在杂交水稻制种中调节花期以使父母本花期相遇等.10、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cytokinin, CTK)从玉米或其他植物中分离或人工合成(de)植物激素.一般在植物根部产生,是一类促进胞质分裂(de)物质,促进多种组织(de)分化和生长.与植物生长素有协同作用.是调节植物细胞生长和发育(de)植物激素.在细胞分裂中起活化作用,也包含在细胞生长和分化及其他相关(de)生理活动过程中,如激动素(KT)、玉米素(ZT)、6-苄基氨基嘌呤(6-BA)等.11、激动素:激动素是一种非天然(de)细胞分裂素,化学名称为6-糖基氨基嘌呤(或N6-呋喃甲基腺嘌呤),分子式C10H9N5O.不溶于水,溶于强酸、碱及冰醋酸中;除具有促进细胞分裂(de)作用外,还具有延缓离体叶片和切花衰老,诱导芽分化和发育及增加气孔开度(de)作用.12、脱落酸:指能引起芽休眠、叶子脱落和抑制细胞生长等生理作用(de)植物激素.一种抑制生长(de)植物激素,因能促使叶子脱落而得名.可能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除促使叶子脱落外尚有其他作用,如使芽进入休眠状态、促使马铃薯形成块茎等.对细胞(de)延长也有抑制作用.13、乙烯:乙烯是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de)化合物.两个碳原子之间以双键连接.乙烯存在于植物(de)某些组织、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de)条件下转化而成(de).生理作用是:三重反应、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片衰老、诱导不定根和根毛发生、打破植物种子和芽(de)休眠、抑制许多植物开花(但能诱导、促进菠萝及其同属植物开花)、在雌雄异花同株植物中可以在花发育早期改变花(de)性别分化方向等.14、油菜素内脂:油菜素内酯又称芸薹素内酯,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de)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由于其生理活性大大超过现有(de)五种激素,已被国际上誉为第六激素.属新型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15、乙烯利:乙烯利,有机化合物,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工业品为淡棕色液体,易溶于水,甲醇、丙酮、乙二醇、丙二醇,微溶于甲苯,不溶于石油醚.用作农用植物生长刺激剂. 乙烯利是优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果实成熟,刺激伤流,调节性别转化等效应. 16、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不仅对植物,例如水稻、蔬菜等,而且对动物,例如家蚕、小白鼠等具有优良(de)生理调控作用,是一种新型(de)动、植物双重生长调节剂. 17、三重反应:乙烯可抑制黄化豌豆幼苗上胚轴(de)伸长生长,促进其加粗生长,地上部分失去负向地性生长(偏上生长).18、激素受体: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结合特异激素并引发细胞响应(de)蛋白质.19、结合蛋白:结合蛋白质:结合蛋白质是单纯蛋白质和其他化合物结合构成,被结合(de)其他化合物通常称为结合蛋白质(de)非蛋白部分(辅基).按其非蛋白部分(de)不同而分为核蛋白(含核酸)、糖蛋白(含多糖)、脂蛋白(含脂类)、磷蛋白(含磷酸)、金属蛋白(含金属)及色蛋白(含色素)等.20、乙烯受体:21、生长素:即吲哚乙酸,是最早发现(de)促进植物生长(de)激素.22、生长延缓剂:生长延缓剂(growth retardant),是指那些对植物茎端、亚顶端分生细胞或初生、分生细胞(de)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de)人工合成(de)有机物.23、生长抑制剂: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组织生长,使植物丧失顶端优势,植物形态发生很大变化(de)物质.八植物(de)生长生理1、生长:2、分化:分生组织(de)幼嫩细胞发育成为具有各种形态结构和生理代谢功能(de)成形细胞(de)过程.3、4、发育:5、极性:极性:指在器官、组织甚至细胞中在不同(de)轴向上存在某种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de)梯度差异.6、生长大周期: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无论是细胞、器官或整个植株(de)生长速率都表现出慢——快——慢(de)规律.即开始时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达到最高点后又减缓以至停止.生长(de)这三个阶段总合起来叫做生长大周期(grand period of growth).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生长量为纵坐标,则植物(de)生长呈“S”形曲线.7、生长曲线:如果以植物(或器官)体积对时间作图 ,可得到植物(de)生长曲线.生长曲线表示植物在生长周期中(de)生长变化趋势,典型(de)有限生长曲线呈S形.如果用干重、高度、表面积、细胞数或蛋白质含量等参数对时间作图,亦可得到同样类型(de)生长曲线.根据S形曲线可将植物生长分成三个时期,即指数期(logarithmic phase)、线性期(linear phase)和衰减期(senescence phase).在指数期绝对生长速率是不断提高(de),而相对生长速率则大体保持不变;在线性期绝对生长速率为最大,而相对生长速率却是递减(de);在衰减期生长逐渐下降,绝对与相对生长速率均趋向于.8、三基点温度:温度三基点是作物生命活动过程(de)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de)总称.在最适温度下,作物生长发育迅速而良好;在最高和最低温度下,作物停止生长发育,但仍能维持生命.如果继续升高或降低,就会对作物产生不同程度(de)危害,直至死亡.9、相对生长:相对生长 relative growth 指生物体(de)整体生长与部分(器官)生长、体重与身长、或某一部分(de)生长与其他部分生长(de)相对关系.10、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de)现象.11、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de)鲜重或干重(de)比值.它(de)大小反映了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de)相关性;在作物苗期,为了给作物创造良好营养生长条件,要促进根系生长,增大根冠比.具体措施有:创造良好(de)土壤条件、中耕断根、蹲苗等措施,肥水措施是:施磷肥,控水.12、营养生长:营养生长指植物根、茎、叶等营养器官(de)发生、增长过程.13、生殖生长:当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便开始分化形成花芽,以后开花、授粉、受精、结果(实),形成种子.植物(de)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de)生长,叫做生殖生长.14、昼夜周期性:植物(de)生长速率按昼夜变化发生(de)有规律(de)变化,为昼夜周期性.影响植物昼夜生长(de)因素主要是温度、水分和光照.在一天(de)进程中,由于昼夜(de)光照强度和温度高低不同,体内(de)含水量也不相同,因此就使植物(de)生长表现出昼夜周期性15、生物钟:又称生理钟,指植物内生节奏调节(de)近似24小时(de)周期性变化节律.16、向性运动:由外界刺激而产生,运动方向取决于外界(de)刺激方向.17、感性运动:由外界刺激或内部时间机制而引起(de),外界刺激方向不能决定运动方向.九植物(de)成花生理1、花熟态:植物能感受外界刺激而诱导开花(de)一种生理状态,称为花熟状态.2、一年生植物:一年生植物是植物生活型(de)一种,指在一年期间发芽、生长、开花然后死亡(de)植物.此类植物皆为草本,因此又常称为一年生草本(植物).3、多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是寿命超过两年以上(de)植物.由于木本植物皆为多年生,本词通常仅指多年生(de)草本植物,又称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草等.。
植物生理学教案绪论
![植物生理学教案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8dcb2f5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1c.png)
植物生理学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
2. 掌握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3. 培养对植物生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3.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4.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5. 植物生理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植物生理学》2. 教学PPT3. 教学视频或图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有趣现象,引发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介绍植物生理学的定义: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讲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营养、抗逆性等方面。
(3)介绍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方法、比较方法等。
(4)讲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分子植物生理学、细胞植物生理学、环境植物生理学等。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生理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作物产量提高、抗病育种、环境治理等。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物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植物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六、教学目标1. 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理解植物组织的分类和功能。
3. 了解植物器官的构成和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植物组织的分类与功能3. 植物器官的构成与特点4.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组织的分类与功能、植物器官的构成与特点。
植物生理学总结
![植物生理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c1fd2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e.png)
第一章绪论总结名词解释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简答:1,植物生理学的主要内容:①物质和能量代谢②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③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④逆境生理2,植物生理学的发展:①孕育阶段(17-18世纪)②诞生与成长时期(19世纪)③发展与壮大时期(20世纪至今)④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发展3,植物生理学发展的特点:①研究层次越来越广②学科之间相互渗透③理论联系实际④研究手段现代化第二章植物的水分生理总结名词解释:1,植物的水分代谢:是指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2,自由水:是指不被植物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所吸附、能自由移动、并起溶剂作用的水。
3,束缚水:是指被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吸附而存在于大分子结构空间中,不能自由移动的水。
4,束缚能:不能用于做有用功的能量5,自由能: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体系可以用来对环境做功的那部分能量。
6,化学势:用来描述体系中各组分发生化学反应的本领及转移的潜在能力。
7,水势:指在等温等压下,体系中每偏摩尔体积的水与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用Ψw表示。
纯水的水势为0;溶液水势为负值。
8,水孔蛋白AQPs:专一性运输水的膜蛋白9,蒸腾拉力:是指因叶片蒸腾作用而产生的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10,根压:是指由于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11,伤流:是指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12,吐水:是指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和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1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现象,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还受到植物体结构和气孔行为的调节。
14,气孔振荡:植物在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下,气孔以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为周期的节律开合的现象为气孔振荡,能够有效降低蒸腾,但对光合速率几乎没有影响。
15,内聚力学说:水分子的内聚力大于张力,可以保持导管或管胞中水柱的连续性。
16,空穴化:导管或管胞中的水柱并不总是连续的,导管壁是导管中最脆弱的部位,任何增加木质部张力或导管负压的因素,如水分胁迫和维管病害等因素,都可使气体或病毒粒子通过导管壁纹孔进入导管,或使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释放出来,在导管或管胞中形成小气泡,即空穴化。
植物生理学 绪论
![植物生理学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da29611ec281e53a5802ff79.png)
4、19世纪后半期,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学说 为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费弗尔和凡特•霍夫(Vont Hoff)提出渗透理论。 6、19世纪60年代,俄国科学家季米里亚捷夫证明光 合作用遵从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俄国科学家巴赫、巴拉琴和科斯梯切夫提出呼 吸作用是一种“生物燃烧”。
7、19世纪末,达尔文关于植物运动的研究;对 植物向性的研究导致生长素的发现。 8、1882年,Sachs《植物生理学讲义》。 9、1904年,费弗尔《植物生理学》。
(三)植物生理学迅速发展的时期(20世纪至今)
光合作用中C3
、C4 、CAM途径和光呼吸的发现。
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获得成功。
植物光周期现象和光敏色素的发现。
许智宏 (北京大学 植物发育生物学); 李家洋 (中国科学院 植物分子遗传学); 薛勇彪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 植物分子遗传学); 朱玉贤 (北京大学 植物分子生物学); 陈晓亚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 植物次生代谢与分子生物学) 种康 (中科院植物所 植物发育生物学); 左建儒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 植物分子遗传);
植物生理学围绕如何解决食物、能源、资源 等全球性问题向宏观和微观方向深入发展。
对矿质营养的研究 奠定了化肥生产基础,提供了无土栽 培新方法,并对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 做出了贡献。 光合作用研究 为农业生产上间作套种、多熟栽培、 合理密植、矮杆化和高光效育种等提供理 论依据。
植物激素的研究 推动了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的人工合成 及应用,为防止器官脱落、打破休眠、控制 生长、调节花果形成、插条生根、贮藏保鲜 和提高产量质量开辟了新途径。
植物生理学
Plant physiology
《植物生理学绪论》课件
![《植物生理学绪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e46ac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e.png)
植物的节水灌溉
植物生理学在节水灌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通过研究植物的 水分吸收、运输和利用等生理过程,可以制定合理的灌溉制 度,实现节水灌溉。
例如,通过监测土壤湿度和植物水分状况,可以确定最佳的 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水分浪费和过度灌溉对植物造成伤害 。
植物的抗逆栽培
植物生理学在抗逆栽培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植 物的抗旱、抗寒、抗盐等生理过程,可以采取相应的管理 措施,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植物生理学绪论》 ppt课件
目录
•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 植物的基本生理活动 •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 植物的抗逆性 • 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0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与重要 性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
植物生理学定义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 的科学,主要探究植物对环境条件的 反应机制以及植物体内物质代谢和能 量转化的过程。
水分代谢
总结词
水分代谢涉及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排泄等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水分代谢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水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物质 ,它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运输等过程。水分代谢的正常进行对于维 持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观察法、比较法、模拟法 等。
植物生长发育、物质代谢、能量转化 、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过程。
植物生理学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的需要
植物生理学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 支持,指导作物栽培、育种和施 肥等农业技术措施,提高作物产
量和品质。
生态平衡的维护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 相互作用,有助于理解植物对环境 的适应机制,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 供科学依据。
植物生理学教案绪论
![植物生理学教案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86fdb71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c.png)
植物生理学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掌握植物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3. 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的研究动态。
二、教学重点: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植物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3.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的研究动态。
三、教学难点:1.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理解;2. 植物生理学中的分子和细胞水平的机制的阐明。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素材;2. 投影仪、白板、教学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的兴趣;2. 讲解:介绍植物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应用领域,通过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3. 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植物生理学中的问题和现象,提问并回答学生的问题;4.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3. 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的研究动态。
教学重点: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植物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3.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的研究动态。
教学难点:1.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理解;2. 植物生理学中的分子和细胞水平的机制的阐明。
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素材;2. 投影仪、白板、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的兴趣;2. 讲解:介绍植物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应用领域,通过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3. 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植物生理学中的问题和现象,提问并回答学生的问题;4.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视频和图片,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讲解过程中通过案例和实例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体) (细胞)
(亚细胞)
(分子)
3 植物生理学的展望
3.2 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与植物分子生物学的渗透 与植物形态解剖学的渗透 与植物化学的渗透 等等、、、、、、
3 植物生理学的展望
3.3 理论联系实际
虽是基础学科,但其任务是指导生产实践
3 植物生理学的展望
3.4 研究手段现代化
数学、物理、化学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应用于植物生 理的研究中,使仪器设备精密度和精确度越来越 提高。
transformation): 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环节。
信息传递:信息感知部位向发生反应部位传递,即环境 的物理或化学信号在器官或组织上的传递。 信号转导:在单个细胞水平上,信号与受体结合后,通 过信号转导系统,产生生理反应,即信号在细胞水平上 的传递。
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1.2 植物生理学的任务 (1)研究和了解: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种苗生理和生殖生理及其与环境的 关系研究---促成了作物栽培的“白 色革命”
(设施栽培、反季节栽培等)
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促进了名、优、新、稀、特花卉、果 树、林木等新品种无性快速繁殖、脱 毒或其特殊成分的生产
呼吸作用与采后生理研究
果蔬保鲜 鲜切花保鲜
减少损失 延长供应期
扩大供销范围
逆境生理
生物工程技术导入抗逆基因、极 地条件下植物栽培等
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 (2)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一切利用植物
生产的事业中。
植物生理在农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任务:
为改善栽培技术,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 低耗提供理论依据
为改良和培育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标
为控制植物生长发育、保护植物产品提供有效 的方法(技术措施)
研究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生存并获得一定产量的 生理机制
植物生理学与未来农业
未来农业的三大特点:
A)高度计划化(而不是“靠天吃饭”) B)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益农业) C)充分综合利用(植物全身是宝)
4 小结
• 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 内容有3个方面 • 发展源于农业生产,共经过3个发展时期 •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4大特点 • 国民经济中的任务:2个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
植物生理学正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
微观——把植物整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物质、能量、信
息的转化还原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
宏观——由植物个体进入到群体、群落,研究植物间相
互影响,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 态系统中所出现的生理学问题
幼苗生长→细胞分裂和增大→膜和壁的变化→激素及受体、酶等
1.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内容 物质能量转化:
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两种有紧密联系,构 成统一的整体,统称为代谢(metabolism)。 如:水分和养分吸收和利用、糖类化合物的合成 和代谢、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太阳能转化为化 学能。
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1.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 信息传递(message transportation)和信号转导(signal
植物矿质营养研究
• 促成了化肥的大量生产和使用 • 为合理施肥与营养诊断奠定基础 • 使无土栽培技术成为可能并得以推
广应用,使园艺生产实现工厂化、 自动化
植物激素类物质的研究和应用 使植物的生长发育进入“化控时代” 光合与光能利用研究---实现了 “绿色革命”
培育矮化型植株品种(超高产育种) 优化株型结构(超密型栽培)
植物生理学
绪论
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2. 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3. 植物生理学的展望 4. 小结
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1.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内容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
研究植物生பைடு நூலகம்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命活动:(1)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2)物质和能量转化 (3)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
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1.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内容 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
植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生长:增加细胞数目,扩大细胞体积 发育:细胞的不断分化,形成新组织和器官, 即形态建成,如种子萌发、根茎叶生产、开花、 结果等。
细胞分裂和生长
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的道理
2 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2.2 第二时期:成长时期(18-19世纪)
德国的J. von Liebig——利用化学肥料理论的创始人 德国的J. von Sachs——于1882年编写《植物生理学讲
义》,他的弟子W. Pfeffer在1904年出版了《植物生理 学》,标志着植物生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因此 Sachs被称为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 Sachs和Pfeffer 被 称为植物生理学的两大先驱。
植物主要生命活动:
一、物质产生和光能利用
水分代谢——水分的吸收和散失; 矿质营养——矿质的吸收、同化和利用; 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光能→化学能。
二、物质和能量的转变
呼吸作用——有机物分解、能量释放; 有机物的代谢、运输。
三、生长和发育
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物质;光形态建成;植物的生长生理、生殖生理;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植物的抗性生理
谢谢!
如:IR、HPLC、HPLC-MS、GC、GC-MS、 ICP、UV、EM、LI6400
3 植物生理学的展望
3.5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主要任务
第一 深入基础理论研究 第二 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生产研究
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农业生产实践孕育了植物生理学,而植 物生理学又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植物生理 学的每一个重大成果都使得农业技术产生 重大变革。
2 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2.1 第一时期:孕育时期 (16-17世纪)
荷兰的van Helmont——探索植物长大的物质来源 英国的S. Hales——研究蒸腾,理论上解释水分吸收与运
转的道理 英国的J. Priestley——老鼠与绿色植物的关系 荷兰的J. Ingenhousz——了解绿色植物在日光下清洁空气
2 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2.3 第三时期:发展时期(从20世纪——)
相关学科及先进仪器设备的问世有关
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程
起步晚、发展缓慢 钱崇澍(1883-1965):《钡、锶及铈对水绵的特殊作用》
论文
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
3 植物生理学的展望
3.1 探究层次越来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