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

合集下载

幼儿教育“小学化”之思考

幼儿教育“小学化”之思考

幼儿教育“小学化”之思考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地引入小学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

首先,家长们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焦虑和期望。

他们认为,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能够在起跑线上领先一步,为将来的升学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纷纷开设小学化的课程,以吸引更多的生源。

此外,社会上对于幼儿教育的评价标准也存在偏差,往往以孩子掌握的知识量和技能水平来衡量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蔓延。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从生理方面来看,幼儿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长时间的坐姿学习和过度的用眼会影响他们的视力和身体发育。

在心理方面,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容易让幼儿产生厌学情绪和焦虑心理,不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而且,这种教育方式剥夺了幼儿游戏和玩耍的时间,限制了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违背了幼儿教育的本质和初衷。

幼儿教育应当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游戏和活动来探索世界、发展认知、培养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好奇心强,喜欢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

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和学习。

为了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趋势,需要政府、幼儿园、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标准,规范幼儿园的办学行为。

同时,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反思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反思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反思近年来,幼儿教育呈现出小学化的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反思。

本文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的背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增加,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实施小学化的教学方式。

即使是幼儿园,也出现了功课繁重、零起点学习等问题,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引发小学化的原因1. 信息饱满的社会:家长和学校容易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过分关注孩子的知识学习,忽视了幼儿时期的玩耍、探索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2. 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学校资源紧张,家长为了确保孩子能够进入好的小学,提前将幼儿送进某些“名校幼儿园”,从而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3. 家庭期望过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对高分数的追求使得幼儿园不得不过早地引入小学课程,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影响1. 增加幼儿的学习压力:小学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失去了玩耍和自由探索的时间,过早让幼儿接触学习内容,给幼儿增加了过重的学习负担。

2. 影响身心发展: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过早引入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容易忽视幼儿个体的身心发展需求,影响其全面发展。

3. 压抑创造力和想象力:小学化教育模式偏重记忆和应试能力,缺乏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限制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四、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方案1. 幼儿园教育要更加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强调游戏和探索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2.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要过分追求高分数,应重视孩子的成长过程,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3. 政府要加大对幼儿园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保障幼儿的权益和安全。

4. 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五、结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家长、学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摘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是指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强调学习成绩,模仿小学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可能是家长过于重视学业成绩,社会竞争压力大,将学前教育视为竞争的起点。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可能会导致幼儿失去快乐学习的机会,增加学习负担,影响心理健康。

为了应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当回归幼儿教育的初衷,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未来,我们应当推动幼儿园教育向着更加关注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让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反思, 未来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方向, 结语。

【关键词】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定义、原因分析、影响、应对措施、发展趋势、反思、发展方向、结语。

1. 引言1.1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是指幼儿园教育逐渐向小学化方向发展的现象,表现为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学业化、功利化教育的倾向,以及对幼儿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评价。

这一现象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和反思。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原因。

社会对学业成绩的重视导致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孩子能够在幼儿园阶段就取得好成绩。

幼儿园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学习内容和考核评价,以吸引更多家长选择该幼儿园。

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政策的影响也会使幼儿园教育向小学化方向发展。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方面,过早的学习压力可能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增加幼儿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过度的功利化教育可能会削弱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影响其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也会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使一些幼儿失去了平等的教育机会。

为应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方面,幼儿园应该回归本质,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摒弃功利化的教育观念。

家长和社会应该正确引导,不要过分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而是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毕业论文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毕业论文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毕业论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幼儿教育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引发了不少争议。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1.教育内容小学化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将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提前教授给幼儿。

这种现象表现在幼儿的学习内容过于注重学科知识,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

2.教育方式小学化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采用小学化的教学方式,如课堂教学、作业、考试等,使幼儿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

3.教育环境小学化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期望,将教室布置得如同小学课堂,缺乏幼儿游戏和活动的空间,使幼儿失去了童年的乐趣。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1.家长观念的影响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幼儿阶段就应该学习小学知识,以便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种观念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产生。

2.教育体制的制约我国幼儿教育体制尚不完善,部分幼儿园为了提高知名度,迎合家长需求,采取小学化的教育模式。

幼儿园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素养,难以适应幼儿教育的要求。

3.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家长和幼儿园普遍认为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有助于幼儿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这种观念加剧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1.更新家长观念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身心发展,而非提前学习小学知识。

家长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特长,为幼儿创造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

2.完善教育体制我国应加大对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力度,提高幼儿园师资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课程体系。

同时,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杜绝小学化现象。

幼儿园应创设一个充满游戏和活动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同时,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逐渐普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思。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幼儿园教育过度注重学习内容和学习成绩,忽视了幼儿个体的发展需求,过早引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给幼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背后的原因有多重复杂因素。

社会竞争压力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逐渐被强调,许多家长认为培养出色的孩子是他们的责任。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未来,一些家长迫切希望在幼儿园阶段就提前打下好的学习基础,以便顺利进入小学。

家长对教育认知不周。

一些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认为孩子越早学习,越容易成功。

他们焦虑于让孩子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忽视了孩子的身心成长和全面发展。

教育机构的商业化运作。

为了吸引更多的家长,有些幼儿园将学习成绩作为其优势宣传,强调幼儿已经学会了小学的内容和能力。

这一做法无疑加剧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过早引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会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

幼儿园应该是幼儿游戏、探索和社交交往的场所,而不是小学的延伸。

如果幼儿过早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会给他们带来应试压力,容易导致学习焦虑和心理问题。

幼儿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探索世界、培养兴趣和发展个性。

如果幼儿园只注重学习,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将会限制幼儿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容易导致孩子失去童年的乐趣和无拘无束的玩乐时光。

幼儿期本应该是孩子们自由玩耍、快乐学习的时光,过早引入学习内容会剥夺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容易引发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

一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过度学业化不满,而一些幼儿园则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造成了家园矛盾。

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政府应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的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幼儿园教育的办学宗旨和内容。

幼儿园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反思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反思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反思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学前教育阶段。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原因1.1 表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为:过早地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发展;过度追求学术成绩,忽视幼儿的情感、社会和身体素质的培养;过分强调规则和纪律,使幼儿失去了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1.2 原因1) 社会压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早日成才,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就开始过早地灌输知识。

2) 教育观念:部分家长认为,幼儿时期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只要把握住这个时期,孩子将来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这种观念导致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出现。

3) 学校和教师的责任:部分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过分追求学术成绩,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3.1 对幼儿的影响过早地强调知识传授和学术成绩,会使幼儿失去童年的快乐,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过分强调规则和纪律,会使幼儿失去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对家长的影响家长在面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象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焦虑。

他们可能会过分关注孩子的学术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3.3 对社会的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会导致人才结构的失衡,过多的优秀学者和专业人才,而缺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这种现象还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因为过早地投入学术研究的孩子在未来可能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4.1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幼儿时期是孩子兴趣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不是学术成绩的比拼时刻。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

4.2 改革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学校和教师应该改变过于重视学术成绩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社会和身体素质。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相关认识与思考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相关认识与思考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相关认识与思考【摘要】现今社会普遍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包括教育制度、社会竞争压力等。

小学化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有负面影响,并限制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需要调整教育方式,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家长参与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与学校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应倡导健康教育观念,引导社会更加重视幼儿教育,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要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潜力,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为幼儿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影响因素,身心发展,学习能力,教育方式,家长参与,健康教育观念,个体差异,全面发展。

1. 引言1.1 了解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是指在幼儿教育中过早引入小学化教学方式和内容,使得幼儿面临过重的学习压力和任务。

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幼儿时期是儿童成长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过早的学习负担可能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了解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需要对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只有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也需要关注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受到的影响,以及调整教育方式和加强家长参与的重要性,来有效应对这一现象带来的挑战。

通过进一步了解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可以更好地引导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一个快乐、积极、有利于发展的成长环境。

只有通过努力共同努力,才能建设起一个更好的教育体系,为孩子们的未来创造更好的可能。

2. 正文2.1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社会背景、家庭教育观念、学校教育制度等方面。

社会背景是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开始更加注重学习成绩和学业成就,认为早期教育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当前学前教育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教育中,过早地引入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评价标准,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这种现象的存在,给幼儿的成长带来了诸多危害。

首先,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时期,孩子的身体和心智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还未达到能够接受系统学科知识学习的程度。

在这个阶段,他们更需要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来感知世界、发展各种能力。

例如,幼儿的手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全,过早地要求他们长时间握笔写字,不仅难以写出规范的字体,还可能影响手部骨骼的正常发育。

再者,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会抑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形象和感性的,他们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当他们被过早地要求按照固定的模式学习知识,接受标准化的答案,就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比如,在美术活动中,如果老师总是强调要画得像、画得标准,孩子们就不敢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意,画出心中独特的世界。

幼儿教育“小学化”还会损害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本该快乐玩耍的年纪,却承受着过重的学习压力,很容易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一旦学习兴趣丧失,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涯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原本学习应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由于过早地进行小学化的教育,使得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孩子们可能会在还未正式进入小学时,就已经对学习感到厌倦。

此外,这种现象也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在幼儿园阶段,重要的是学会与同伴相处、合作和交流。

然而,“小学化”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孩子们可能会因为过多的学习任务而减少了与小伙伴互动的机会,从而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

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也给家长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

家长们看到幼儿园里教授小学的知识,担心自己的孩子如果不跟上,将来会落后于他人。

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童星幼儿园的实践与思考

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童星幼儿园的实践与思考

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童星幼儿园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在我国越来越严重。

很多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过早地引入了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导致孩子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童星幼儿园作为一所致力于幼儿教育的机构,始终秉持着“寓教于乐”的理念,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

本文将结合童星幼儿园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一、明确教育目标,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童星幼儿园在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过程中,明确了教育目标,将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性格形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学习。

二、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童星幼儿园注重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内设有功能齐全的活动室、宽敞的户外场地、多样的游戏设施,为孩子们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去玩耍、探索。

幼儿园还定期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如节日庆典、亲子活动等,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共同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兴趣爱好。

三、引进优秀教育理念,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童星幼儿园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理念,如蒙台梭利、华德福等,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意愿,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自信心和自律性。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童星幼儿园重视教师的培训和成长,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会、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教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幼儿教育的特点,避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是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五、家园共育,共同抵制幼儿教育小学化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童星幼儿园通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童星幼儿园将继续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引进优秀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培训,家园共育,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空间。

幼儿教育“小学化”之思考

幼儿教育“小学化”之思考

幼儿教育“小学化”之思考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一现象不仅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也违背了幼儿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原因、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

在教育内容上,过早地教授小学的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如拼音、识字、算术等。

忽视了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剥夺了幼儿通过游戏和活动获取经验的机会。

教育方法上,采用小学式的课堂讲授,要求幼儿长时间静坐听讲、完成作业。

这种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压抑了幼儿的天性和创造力。

教育评价方面,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幼儿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准,给幼儿带来了过大的压力。

忽视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兴趣培养和能力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1、家长的期望过高家长普遍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希望孩子在起跑线上就领先一步。

认为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能够让孩子在进入小学后更具优势,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2、社会竞争压力当前社会竞争激烈,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

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希望通过早期的知识灌输,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幼儿园自身的利益驱动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打着“特色教育”的旗号,开设小学化课程,以吸引更多的生源。

4、小学教育的影响一些小学在招生时,对幼儿进行入学测试,导致幼儿园不得不提前教授小学知识,以帮助幼儿顺利通过测试。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容易导致身体疲劳、近视等问题。

同时,也会使幼儿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

2、抑制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愈发严重,这一趋势不仅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也给家长们带来了不少困扰。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1.教学内容小学化:很多幼儿园在教学中过早引入小学课程内容,如拼音、算术等,使得幼儿的学习负担加重。

2.教学方法小学化:一些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灌输式、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3.课程设置小学化:部分幼儿园将小学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导致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

4.评价标准小学化:幼儿园评价幼儿的标准逐渐向小学靠拢,过分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1.家长观念:一些家长过于重视幼儿的学业成绩,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

2.教育体制:当前教育体制下,小学招生考试竞争激烈,部分幼儿园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提前教授小学课程。

3.教师素质:部分幼儿教师缺乏专业素质,对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认识不足,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小学化倾向。

4.社会环境: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不断提高,使得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不得不迎合家长和社会的需求。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1.转变家长观念:通过宣传教育,让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兴趣、习惯和综合素质,而非提前教授小学课程。

2.完善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降低小学招生考试的竞争压力,使幼儿园教育回归到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初衷。

3.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践行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

4.优化课程设置: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5.改进教学方法:幼儿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幼儿园教育在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人们对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幼儿园应该是一个以游戏为主,以生活和情感体验为基础的教育场所,但是却出现了小学化的现象,家长和老师们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甚至开始给幼儿园孩子额外的文化课培训,这是否违背了幼儿园教育的初衷?如何看待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以下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小学化现象的原因1. 家长的焦虑情绪无可否认,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看重,希望他们能够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社会竞争的激烈,家长们产生了焦虑情绪,认为只有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竞争意识,才能够使其在将来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2. 教育机构的竞争压力随着幼儿园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一些幼儿园开始提供额外的文化课培训,强调学术能力培养,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招生率。

一些家长也会选择这样的幼儿园,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培训有助于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3. 教育体制的评价指标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学术成绩,这使得学术成绩成为了评价一个教育机构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标准。

为了追求较高的综合素质评价,一些教育机构也会采取一些小学化的教育手段,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小学化教育是否真的适合幼儿园阶段的孩子?1. 儿童心理发展受损幼儿期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发育阶段,而过早的接触学习成绩的压力和竞争,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甚至可能导致学习焦虑症等问题。

改变了幼儿园以游戏、亲子关系体验和社交能力培养为主的特点,会限制孩子的自我探索和创造力的发展。

2.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家庭可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给孩子提供额外课外培训,而一些家庭可能无法负担这样的费用,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备受关注。

传统上,幼儿园是为3-6岁儿童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和培养基础,强调游戏、体验和情感上的培养。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家长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担忧,一些幼儿园开始向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转变,注重学习和考试成绩,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习的压力。

分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些幼儿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纷纷推出小学化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注重学习和考试成绩,家长普遍认为这样的教育更能让孩子在升入小学后有竞争力,因此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来选择这样的幼儿园。

这促使了幼儿园学历趋同的现象。

家长们的焦虑心理也是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在大城市,竞争激烈,家长担心孩子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压力,因此选择让孩子提前接触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以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内容和节奏。

在一些传统观念下,家长认为孩子能早学习早考试,将来有更好的发展。

还有一方面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制度的影响。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入学考试会包含一部分学习内容,比如认字、数数、背唐诗等。

这使得幼儿园不得不在教育过程中加入小学化的学习内容,以提高幼儿的入学考试成绩,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家长选择。

面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教育机构应重视幼儿园教育理念的规划。

幼儿园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兴趣、想象力以及社交技能,让他们在游戏与学习中全面发展。

幼儿园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语言能力等基本技能,而不是过早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

家长们也需要正确看待幼儿园教育的初衷。

幼儿园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应该仅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能适应小学的标准。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幼儿园教育。

政府可以制定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和内容,以避免过早地引入小学化的学习内容。

政府也可以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确保幼儿园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教学。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逐渐受到关注。

幼儿园教育本应是针对3-6岁儿童进行的启蒙教育,但在一些地方和家庭中,幼儿园教育变得越来越像小学化教育,给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可以理解为过度强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将小学中的学习方式和学科内容引入幼儿园教育中。

这种现象表现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过度强调学科知识、进行大量的课堂教学和书本学习,而忽略了幼儿性别、智力和情感的差异,给幼儿带来过多的学习压力。

一些家长也希望通过幼儿园教育提前为孩子打下基础,导致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加剧。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是家庭对教育的过度焦虑和追求。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们希望通过提前教育为孩子赢得竞争的机会,因此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是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一些幼儿园教师可能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过度强调学科知识和书本学习,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和情感发展。

是社会对幼儿园教育的评价体系。

一些地方和家长更加看重学科成绩和学校硬件设施,导致了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纵容。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初衷和本质进行了偏离。

幼儿园教育是针对3-6岁儿童进行的启蒙教育,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而不是过度强调学科知识和书本学习。

对幼儿的心理和情感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幼儿是处在高度敏感期的成长阶段,如果幼儿园教育过度强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会给幼儿带来过多的学习压力,导致幼儿焦虑和厌学情绪。

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少。

教师需要具备更专业的教学知识和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趋势,但同时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心理和情感发展。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思考。

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幼儿教育小学化,这是一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在担忧,孩子们过早地承受了学业压力,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那么,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思考,又有哪些对策呢?先来说说问题的思考。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1.家长观念的影响。

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提前学习知识,有利于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于是,他们给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早教班,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业压力。

2.教育资源的分配。

在我国,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竞争激烈。

为了让孩子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家长和老师不得不提前给孩子传授知识。

3.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普遍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种观念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发严重。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过早地承受学业压力,让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可能导致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影响身心健康。

2.扼杀孩子的兴趣。

幼儿时期,孩子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

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过早地陷入学科知识的学习,可能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3.影响孩子的发展。

过早地学习小学知识,可能导致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产生依赖性,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谈谈对策。

一、转变家长观念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而非提前学习知识。

2.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尊重孩子的兴趣,不过分追求学业成绩。

二、优化教育资源分配1.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使更多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2.促进教育公平。

改革教育制度,打破教育资源的地域、城乡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三、改革幼儿教育模式1.强化游戏教育。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通过游戏,孩子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充分利用游戏,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随着家长对教育资源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也越来越突出。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指的是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要求等方面越来越趋于小学化,将过多的小学教育元素引入到幼儿园教育中。

这种现象不仅剥夺了孩子们快乐学习的权利,也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背后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家长的心态。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于幼儿园教育,家长们更加追求学科知识的传递,不断向幼儿园施压,要求孩子早早地学会字母、数字等,希望他们优秀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这种心态导致家长忽略了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幼儿发展的规律,进而影响到了幼儿教育的方向。

二、幼儿园的盲目追求。

在追求升学率、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园也开始出现了“小学化”现象,更加注重正规化、学科化。

他们会不断引入课程、升学培训甚至是大型考试等元素,来刻意让孩子的教育更加像小学。

这种做法本质上是从幼儿园教育的本质出发去思考,而是被市场和商业的目光所束缚。

三、教育主管部门的压力。

在近年来教育部门不断加强学前教育管理监管的情况下,导致一些孤立的幼儿园却难以获取监管机构的认可和支持。

这种情况下,这些幼儿园可能会选择在教学内容、教师素质等方面的不当取舍,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在教育市场上的地位。

为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去努力:一、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上,首先需要重视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尽量地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积极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产生愉悦的学习体验。

此外,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儿童游戏、读绘本、音乐、运动等手段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舒适感。

二、加强教师培训。

幼儿园的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

同时,还应该在教学方式和教育形式上不断探索和改进,让幼儿能够在快乐中学习。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思考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思考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思考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愈发严重,不仅让家长们焦虑不已,也让教育者们深感忧虑。

原本属于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却过早地被沉重的学业负担所取代。

今天,我就来谈谈这个让人头疼不已的问题。

先来说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现在的幼儿园,孩子们不再是以游戏为主,而是开始学习拼音、数学、英语等课程。

课堂上,孩子们端端正正地坐着,认真听讲,做笔记,仿佛一个个小大人。

这种现象,让人不禁想起那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名言。

家长们担心孩子将来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于是过早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让他们提前适应小学生活。

然而,这种做法真的好吗?我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

孩子们过早地承受学业负担,会导致他们的童年变得单调乏味,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过早地学习小学生课程,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理负担过重,影响身心健康。

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模式,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为什么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会如此严重呢?原因有很多。

应试教育制度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罪魁祸首。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得不提前给孩子施加压力。

社会风气也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之一。

如今,许多家长把孩子的成绩视为自己的面子,认为孩子成绩好,自己才有面子。

在这种观念的驱动下,家长们纷纷给孩子报名各种补习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

面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要从根本上改革应试教育制度,降低孩子们的学业压力。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要过分追求孩子的成绩。

幼儿园和小学要加强衔接,让孩子在平稳过渡中适应小学生活。

1.幼儿园要坚持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不要盲目跟风报班。

3.幼儿园和小学要加强沟通,共同探讨如何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2024年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思考

2024年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思考

2024年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思考一、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的表现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传授过早过多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主要处于感性认知阶段,需要通过游戏、观察等方式来感知周围的世界。

然而,一些幼儿园为了追求“成果”,过早过多地向孩子们传授小学知识,让孩子们承受了过大的学习压力。

教育方式单一一些幼儿园在教育方式上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不能很好地满足孩子们的不同需求。

他们往往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听讲、记忆,缺乏实践和探索的机会。

忽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但是在一些幼儿园中,教育的内容往往过于统一,缺乏个性化,无法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优势和特长。

二、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的原因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的出现,既有教育环境的原因,也有家长和教师的观念问题。

教育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和社会的需求,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提高,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家长和教师的观念问题一些家长和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只有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这种观念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三、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的影响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的影响是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幼儿园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过早过多地传授小学知识,会让孩子承受过大的学习压力,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阻碍孩子的个性发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如果教育的内容过于统一,无法满足孩子们的不同需求,就会阻碍孩子的个性发展。

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过早过多地传授小学知识,容易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四、解决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的策略针对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加强教育环境建设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的投入,提高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学习“幼儿园去小学化”反思后的感悟与心得

学习“幼儿园去小学化”反思后的感悟与心得

学习“幼儿园去小学化”反思后的感悟与心得幼儿园去小学化是指幼儿园中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渐渐趋近于小学,在一些幼儿园中,已经开始教授一些小学的学科知识。

这种趋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在学习“幼儿园去小学化”后,我深感这一问题是十分复杂和多层次的,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通过反思,我从不同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要更加注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儿童的兴趣和综合素质,而不是简单地教授一些知识。

幼儿园阶段是儿童最关键的成长时期,他们需要通过游戏和探索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如果幼儿园过早地引入小学的学科内容,可能会给儿童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

其次,要重视幼儿园阶段的特点和任务。

幼儿园是一个独特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该围绕着儿童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展开,以培养儿童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早引入小学的学科内容,可能会打破这一平衡,限制了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再次,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应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强迫他们达到某种标准。

当幼儿园追求小学化时,可能会过度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儿童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尊重。

同时,要重视家庭的作用和影响。

幼儿园和家庭应该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并与教师一起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和计划。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相互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

最后,要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面对幼儿园去小学化的趋势,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儿童的发展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和活动,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学习环境。

通过学习“幼儿园去小学化”后的反思,我认识到幼儿园去小学化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多方面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摸索和实践,找到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其作用的发挥、内容的选择、方法的采用等,无不与它所处社会的发展水平相关联。

我国的幼儿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尤其是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和学术自由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早期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是从幼儿园的入园率,还是从幼儿机构与组织的建立等,都呈现出一种较好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与教育民主化的逐步实现。

这种现象就表面看是可喜可贺的,但就本人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情况却并不容乐观。

其中,越来越凸显的小学化趋向成为制约幼儿教育进一步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当遵循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将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中[1]。

然而,在幼儿园实践教学中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来教育的倾向日益突出。

最初一些私立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要求,让幼儿学到“知识”,开始让一群三至五岁的孩子学识字、学拼音、学算数、写字。

在这种教育下,一些幼儿确实学到了所谓的“知识”,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严重地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早期教育的基本规律,也势必影响到幼儿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健康发展。

基于这种情况,本人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原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阐发,并试图从中寻求走出这一教育误区的对策和方法,为能够真正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而和谐的快乐成长,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体系,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1.2 已有的相关研究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八十年代就被提及过,在近几年才引起关注。

随着这种现象在幼儿园中日益明显,一些期刊上陆续出现一些相关研究。

在CNKI中以“小学化”为检索词,检索1995年至2011年之间的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发现:表 1.1如《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黄绍文,学前教育研究,2005.09)、《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研究与对策》(吴红娟,学前教育研究,2007)、《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与对策》(周小青,当代教育研究,2011),这些研究指出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成因、危害,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幼儿教育中的异化问题,对幼儿教育的不负责任的盲从敲响了警钟,指出了幼儿园教育中的偏差。

在幼儿园市场化的今天,再次强调幼儿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树立起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但每项研究只是从理论上进行表层的分析探讨,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对于这种教育背后的现象和本质的深层根源,没有进行深入探究。

也没有真正走进幼儿课堂,从实践中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更没有对在幼儿园中已经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幼儿进行跟踪调查,从幼儿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去分析这种教育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本人真正走进幼儿课堂、小学一年级课堂,从实际出发,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原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阐发,并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1.3 概念的界定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没有统一的概念,李建轩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倾向化的思考》中指出,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为适应家长的错误需要,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少动少玩,勤奋好学,甚至要求幼儿无论课堂还是课间都要整齐划一;在学习知识方面,几乎按小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上课、训练、作业,一味向幼儿灌输文化知识,甚至还布置家庭作业,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生动的教具要求,缺少图案色彩,缺少游戏化的教学过程。

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小学化,内容也是以教学活动为主[2]。

黄绍文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中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进行教育,但实践中有不同层面的表现。

有的小学化侧重于课程内容,如开设各种各样的技能特色班、兴趣班,要求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学习读写算。

人们对这种小学化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知识是可以提前学的,只要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和喜欢接受的方式就可以了;有人则持反对态度,认为小学的知识还是超过了幼儿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幼儿也容易忘记,没有多少效果,即使有效果,也会导致幼儿进入小学后对知识没有新奇感,不认真听讲而导致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幼小衔接;有的小学化侧重于幼儿的行为要求及幼儿教育形式。

把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搬来,往幼儿身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插嘴,要坐得端端正正,手脚有一定的放法,不许离开座位,不经允许不能上厕所,不能随意喝水;教学的形式则完全是满堂灌,缺少教具,缺少图案色彩,没有幼儿喜欢的游戏,课后还有一堆作业等等。

这种小学化在农村学前教育较为常见[3]。

前两种定义是两种不同的定义标准。

前者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来定义,后者从教育小学化表现的侧重点来定义。

其实幼儿教育小学化经常被谈起,但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本研究中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教育违背了它自身的教育宗旨和教育任务,背离了它本身的教育活动,把小学的教育提前到幼儿园中来。

第2章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调查研究2.1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平鲁区一家幼儿园的实地调查,从而了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并对研究所搜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对策。

2.2 研究对象本研究对平鲁区蓓蕾幼儿园幼儿家长和教师以及附近两所幼儿园的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

其中教师问卷50份,家长问卷200份,回收率100%。

家长问卷中4份条目回答不完整的问卷被剔除,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8%;教师问卷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100%。

2.3 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实地调查法,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问卷调查法,该调查采用自编幼儿教育小学化家长及教师问卷,仅用于搜集资料信息,不涉及信效度。

家长问卷有15道选择题,其中5道为多选,1道开放型题;教师问卷共11道选择题,调查内容包括家长及教师的基本信息和教育观念、行为。

(2)访谈调查法,访谈幼儿园的小朋友、幼儿园的行政人员、家长、教师,深度挖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以及影响,弥补问卷调查的局限;(3)参与观察法,深入幼儿园,观察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教师的上课、家长的态度等方面的情况都会深度的观察、了解。

2.4 数据的处理Excel软件2.5 调查结果及分析2.5.1 课程表2.1表2.2 家长希望孩子学什么学会学习,为小学打基础96.5%学做人37%学自信21%学能力38%养成良好习惯64%游戏15%外语和特色教育68%开发智力54%学自理32%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所教科目中,侧重的是语文、数学、英语,调查的50名教师的班级都开设了这三门课,音乐、美术等所谓的“副课”在有的教师班级没有开设。

音乐有22个班级开设,美术有31个班级开设,科学有27个班级开设,常识仅有13个班级开设。

在问及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时,96.5%的家长回答学会学习,为小学打基础,而且有68%的家长回答学外语和特色教育,有37%的家长回答学做人,21%的家长回答学自信,38%的家长回答学能力,64%的家长回答养成良好的习惯,54%的家长回答开发智力,32%的家长回答学自理,仅有15%的家长回答游戏。

以上数据表明:家长过于注重知识学习,从而使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也侧重知识,进而使幼儿园的教学变成一种束缚儿童思维空间的活动。

本人参观了家乡的一所民办幼儿园,并对这所幼儿园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非正式的访谈。

该园园长坚定且骄傲地说:“我家(幼儿园)生源特别好,因为我们对他们(指儿童)认真负责,尽可能多教给他们一些文化知识、识字和算术,不像有的幼儿园,天天就是看着他们玩,唱两首歌,说几个歌谣……”。

这种现象在他们的周计划安排中突出地表现出来,下面为幼儿园中班的周计划安排:表 2.3幼儿园中班的周计划安排从课程安排上看,幼儿园把识字、拼音、计算看作教学的重点,课程间也看不出其相联性,几乎是相对独立的学科教学。

陈鹤琴先生反对分科教学,提倡“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

而现实中幼儿园的教学与所要求的严重不符。

2.5.2 评价表2.4 表2.5调查结果显示:再被调查的50名教师中,99%的班级有评优的做法,只有1%的班级无此做法;在问及怎样评价时,70%的教师回答考试,按成绩,28%的教师回答按平时表现,仅有2%的教师回答综合评价。

以上数据表明:幼儿园在评价幼儿时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

在与教师的交谈中本人了解到,幼儿园中经常会考试,考核幼儿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多少,把幼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多少作为评价幼儿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实质即是重视结果、轻视过程。

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幼儿教师不关心幼儿如何学习,不了解幼儿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不清楚幼儿发现探索时的乐趣、遇到困难时的迷茫、尝试活动中的期待,也就不能根据幼儿的实际进行评价,完全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

这种评价标准势必会制约幼儿创造的热情,泯灭他们活泼的天性。

2.5.3 课堂表2.6 表2.7表2.8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50名教师中,当问及您所教班级的座位排列方式时,90%的教师的回答是小学的秧田式,2%的教师回答马蹄式,6%的教师回答圆形,2%的教师回答组块式;当问及所采用的授课方式时,86%的教师回答小学最普遍的讲授式,12%的教师回答活动式,2%的教师回答启发式;当问及是否给幼儿布置作业时,98%的教师回答是,每天布置一次作业的占68%,不给幼儿布置作业的仅为2%。

以上数据表明:幼儿的座位排列、授课方式、作业布置都接近小学,小学化倾向明显。

本人在幼儿园观察到,不少幼儿园将小学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身上生搬硬套。

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守纪律,做事规规矩矩,专心学习少玩耍,认为幼儿游戏是浪费时间。

幼儿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不得没礼貌,如果幼儿稍出差错就大声训斥。

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精神要集中,老师时常以提问的形式检测幼儿是否认真听课。

上课不许做小动作,不许说话,坐姿要端正,回答问题要举手。

课间活动时间非常紧张,要快速喝水、上厕所。

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偶尔有幼儿禁不住玩具诱惑去摆弄一番,马上会受到老师的批评……。

如此这般,不是过早地把军营中的纪律移植进入到幼儿园吗?试想,一个从小就面对一堆清规玉律,被管制严格的幼儿,长大后又如何获得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2.5.4 活动在幼儿园里幼儿的活动日程被排得满满当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