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惊厥50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新生儿惊厥5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5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56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发病类型、发病时间及原因。

方法对收治的新生儿惊厥56例病例进行回顾研究。

结果新生儿惊厥病例56例,治愈43例,好转11例,治愈好转率96.4%。

1例因败血症死亡,1例病情危重放弃治疗。

结论对新生儿惊厥要提高认识,根据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并给针对性救治,可极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标签:新生儿;惊厥;临床分析新生儿惊厥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作为一种危重急症,如果救治不及时,其可致神经系统受损并带来严重的后遗症,多见于临床。

2009年1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新生儿惊厥病例56例,现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新生儿惊厥发病类型、发病时间及原因,并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组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新生儿惊厥病例56例。

其中,男43例,女23例;胎龄≤37周21例,42周31例,>42周4例;发病年龄≤1 d 39例,1~3 d 10例,>3 d 7例;所有患儿围生期检查均无异常,就诊前均有惊厥史。

1.2 惊厥类型该组研究56例病例中,该组研究56例病例中,微小型30例(53.6%);多灶性阵挛型12例(21.4%);局灶性阵挛型8例(14.3%);强直型7例(12.5%);肌阵挛型1例(1.8%)。

其中,强直型与微小型并存2例重复统计,占3.6%。

见表1。

1.3 发病时间及病因惊厥首次日龄:1~3 d 28例(其中,<1 d 11例,2 d 8例,3 d 9例),占50.0%;4~7 d 18例(其中,4 d 8例,5 d 5例,6 d 3例,7 d 2例),占32.1%;8~14 d 8例,占14.3%;14~28 d 2例,占3.6%。

以第1诊断统计,新生儿惊厥病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23例,占41.1%;颅内出血(ICH)14例,占25.0%;代谢性疾病12例,占21.4%(低血糖4例,低钠血症5例,低钙血症1例,低镁血症1例,苯丙酮尿症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例,占10.7%(化脓性脑膜炎3例,破伤风1例,败血症1例,先天梅毒l例);先天性脑发育畸形1例,占1.8%(脑积水)。

小儿烧伤并发惊厥50例临床探讨

小儿烧伤并发惊厥50例临床探讨

小儿烧伤并发惊厥50例临床探讨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并发惊厥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烧伤并发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

结果本组45例治愈,5例死亡。

惊厥时间在1min内控制者42例,在2~4min控制者5例,3例惊厥反复发作6~11h,随烧伤病情好转症状消失,2例死于败血症所致中毒性脑炎。

结论在正确处理烧伤创面的同时,及时抗休克、抗感染治疗,预防高热,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可有效防治小儿烧伤惊厥。

标签:小儿烧伤;惊厥;原因临床上小儿烧伤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就是惊厥,导致小儿烧伤并发惊厥的因素多种多样,若不能及时为小儿开展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本文就主要对我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小儿烧伤并发惊厥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小儿烧伤并发惊厥患者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1~9岁,其中有34例患儿是热水烫伤,有16例患儿是火焰烧伤,其惊厥发作的时间处于伤后的6h~6d。

1.2方法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积极为其开展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酸碱平衡紊乱、水电解质平衡、降温等一些基础治疗,对于存在大面积烧伤的患者,要能够积极为其开展液体复苏治疗,并要注意积极为其开展吸痰、给氧治疗,以便于其能够时刻保持保持呼吸道通畅,为了保证其吸氧流量,可以在其口腔中放置牙垫,并要注意帮助患儿保持侧卧位,防止其由于呼吸呕吐物造成呼吸道堵塞,引发严重后果;出现惊厥的患者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对于这类患者应该积极为其开展脱水治疗,应用0.5~1.0g浓度为20%的甘露醇开展快速的静脉滴注治疗,同时给予患者5mg的速尿静脉注射,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如有必要,可以为患者实施重复给药[1],并要注意做好患者病情观测工作,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开展相应的处理。

50例新生儿惊厥临床分析

50例新生儿惊厥临床分析
次为低钙、 感染 等。其 中缺 氧缺 血性脑 病 和颅 内出血共 2 6
和 IH 的诊断率 。 C 结合本 组资料 , 一步指 出 HI 引起 进 E是
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原因 , 其次为 I H, C 故强 调围生期保健 , 建 立高危新生儿监护是重要 的[ 。从惊厥 的发病类 型来看 , 1 ] 以
主, 亦有强直 型、 阵挛型及肌阵挛型 , 或混合 出现。其中微小 发作 2 3例, 强直 型 4例 , 阵挛 型 5例 , 肌 多灶 性 阵挛 型 1 2
眼皮颤动 , 面肌 抽动 , 反复吸吮 、 咀嚼动作 , 嘴; 2 眼部异 撅 () 常动作 : 凝视 , 眼球上翻 , 眼球水平或垂直震 颤 ;3 四肢异常 ()
医学理论与实践 2 1 年第 2 卷第 8 00 3 期 J dT er P a V 1 3 N . , u 0 0 Me ho & r o 2 , o 8 A g 1 c . 2 5 饶小春 , 玺诚, 刘 江沁波 , 儿童支原体肺炎 的纤维支气管镜诊 等.
治研究[]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0 7 2 () 2 4 J. 2 0 ,2 4 :6 .
在新生儿疾病 中, 惊厥是 常见 的一个症 状 , 由多 种疾 可
病引起 , 中枢神经 系统功 能暂时紊 乱 的一 种临床 表现 , 是 但 其病 因复杂、 病死率高 , 部分患儿还 留有 神经系统后遗症 , 因
此必须早诊断、 早治疗 , 尽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1 临床 资 料
钙、 低血糖者给予补钙及静 滴葡萄糖 , 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 。
动作 : 上肢划船样 、 游泳样 、 击鼓样 , 下肢踏步样 、 自行车样 踏
动作 ;4 ()植物神 经性发 作 : 屏气 , 阵发 性 面红或苍 白, 呼吸 暂停等。这些发作 形式较局 限或 隐晦 , 给诊 断带来 困难 , 会

小儿惊厥的例临床分析

小儿惊厥的例临床分析

小儿惊厥的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方法对67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热性惊厥48例(71.6%),癫痫10例(14.9%),颅内感染8例(11.9%),低钙惊厥1例(1.49%)。

发病年龄1~3岁比例最高,为48例,占71.6%;其次3个月~1岁6例,占8.95%;3~6岁9例,占13.4%;6~l0岁4例,占5.97%。

全年均可发病。

结论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惊厥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癫痫、颅内感染。

标签:小儿;惊厥;临床分析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症状,以婴幼儿多见。

有统计资料表明,5%~6%的儿童有过1次或多次惊厥发作,其病因多种。

惊厥发作对机体各个系统产生一定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容易造成家长的心理负担和恐慌,甚至引发过度医疗[1]。

为探讨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现对67例小儿惊厥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惊厥患儿67例,其中男38例,女29例,男女之比约为1.3:1。

其中≥3个月~<1岁的6例;≥1岁~<3岁的48例;≥3岁~<6岁的9例;≥6岁~<10岁的4例。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婴幼儿(54例)发病率最高,占80.6%。

热性惊厥48例(71.6%),癫痫10例(14.9%),颅内感染8例(11.9%),低钙性惊厥1例(1.49%)。

其中初次发生惊厥者42例。

发作2次及以上者25例,有热性惊厥家族史2例。

全年均有发病。

各年龄组的发生惊厥的原因分布见表1。

1.2原发病67例热性惊厥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5例,急性支气管炎1例,支气管肺炎2例,癫痫10例,病毒性脑炎5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低钙血症l例。

惊厥持续时间:≥1 min,<3 min者45例;≥3 min,<10 min 者20例;≥10min,<30min者2例。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分析与护理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任何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出现惊厥,其发生频率约占活产儿的5/1000[1]。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症,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必须紧急寻找原因,并立即给予处理。

为降低新生儿惊厥病死率,改善预后,本研究对60例新生儿的惊厥临床观察和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新生儿惊厥60例,男41例,女19例;足月儿32例,早产儿23例,过期产儿5例;体重大于4000g8例,小于2000g11例,2000-2500g41例;有异常分娩史42例,其中剖宫产18例,产钳助产9 例,臀位产6例,胎头吸引助产9例,有窒息史21例。

1.2 临床表现.1.2.1 惊厥.15例四肢呈游泳或踏车样运动;18例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展;17例阵挛性抽搐;10例突然发生双目凝视,两眼上翻或眼球固定,口吐白沫,肢体呈痉挛性抽搐伴呼吸暂停。

1.2.2 体温本组 4例体温不升,放入暖箱后12小时后体温升至正常过; 9例高热(>38.5);47例体温正常。

1.2.3 呼吸患儿惊厥发作时多伴呼吸减慢,偶有呼吸暂停,9例出现呼吸暂停。

1.2.4 心率高热患儿心率均增快,其中有4例心率高达170-180次/1.2.5 血氧饱和度患儿惊厥发作时多伴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5%左右,7例患儿急剧下降至70%左右。

2 护理2.1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电监护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意识、眼神、瞳孔大小、前囟等情况。

维持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在正常范围。

并做详细记录抽搐持续与间隔时间、发作类型、频度、发作恢复后情况。

2.2氧气吸入无论有无发绀,有惊厥先兆就应立即给予吸氧,惊厥发作时可提高氧浓度(6~8l/min)。

2.3 建立静脉通道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病情严重时可建立两个静脉通道,所需液体量在24h内平均输入,应用输液泵,速度为以3~5滴/min为宜。

出生1周内新生儿惊厥50例临床分析

出生1周内新生儿惊厥50例临床分析

出生1周内新生儿惊厥50例临床分析张雨;张璋【摘要】目的:探讨出生1周内新生儿惊厥临床特征。

方法选取我科收治出生1周内惊厥新生儿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

结果引发新生儿惊厥的类型主要有微小型发作28例(56%),强直性发作12例(24%),阵挛性发作8例(16%),肌阵挛性发作2例(4%);病因有缺氧性脑病20例(40%)、代谢性病症14例(28%)、颅脑出血9例(18%)。

结论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发病因素有缺氧性脑病、代谢性病症、颅脑出血这3类,主要类型有微小型、强直型、阵挛型、肌阵挛型3类。

对于新生儿突发惊厥症状,应当尽早明确其发病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Objective Discussion born 1 week neonatal seizures clinical features. Methods Selected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of neonatal seizures was born one week a total of 50 cases for the study of children with clinical data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ypes of neonatal seizures caused mainly micro and smal seizures 28 cases(56%),tonic seizures in 12cases(24%),clonic seizures in 8 cases(16%),myoclonic seizures in 2cases(4%), causes are hypoxic encephalopathy 20 cases(40%),14 cases of metabolic disorders(28%),brain hemorrhage in 9 cases(18%). Conclusion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neonatal seizures have anoxic encephalopathy,metabolic disorders,brain hemorrhage these three main types of micro and smal , tonic type,type clonic,myoclonic categories. For neonatal seizures sudden symptoms,its causes should be clear as soon as possible,and appropriate symptomatic treatment.【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7)007【总页数】2页(P37-38)【关键词】惊厥;新生儿;脑损伤;颅脑出血【作者】张雨;张璋【作者单位】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河南郑州450000;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多类原因所造成的惊厥,能够致使新生儿出现暂时性的脑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新生儿猝死亦或是神经系统后遗症[1-2]。

新生儿惊厥42例临床分析及治疗

新生儿惊厥42例临床分析及治疗

新生儿惊厥42例临床分析及治疗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表现的特点和急救措施。

方法:对我院42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急救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新生儿惊厥的病因顺位依次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9例,颅内出血8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7例,此3种病因占全部病例的80%。

惊厥发作类型以轻微型为主。

结论: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关键是做好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

新生儿轻微型惊厥在临床上不易被发现,需密切观察,及时诊治。

止痉药首选苯巴比妥钠静脉推注。

标签:新生儿;惊厥;病因;治疗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暂时性脑功能损害所造成,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或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

因此,一旦发现惊厥需紧急寻找病因,及时合理的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现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惊厥进行综合分析,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儿科接诊有惊厥症状的患儿42例,男27例,女15例,男∶女为1.8∶1。

入院日龄<1 d30例,1~3 d 14例,>3 d 4例。

足月儿30例,早产儿9例,过期产儿3例。

出生体重<2 500 g 8例,2 500~4 000 g 32例,>4 000 g 2例。

1.2 产科高危因素有围产高危因素者34例,其中有异常分娩史20例,因胎位不正、宫内窘迫、前置胎盘等因素行剖宫产12例,胎头吸引助产4例,早破水2例,脐带绕颈8例,羊水胎粪污染5例,有窒息史30例。

1.3 惊厥病因及发作日龄本组研究表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为新生儿惊厥的首位原因,HIE的患儿23例,占55%,其中11例(48%)于生后1 d内惊厥发作,颅内出血(ICH)为新生儿惊厥的第二大因素,共10例,占24%。

1.4 惊厥发作类型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的新生儿惊厥分类法[1],病因与发作类型的关系,42例新生儿惊厥分别为轻微型25例(60%),局灶性阵挛型6例(14%),多灶性阵挛型5例(12%),全身性肌阵挛型5例(12%),强直型1例(2%)。

新生儿惊厥5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56例临床分析

吸氧
根据患儿情况给予吸氧,以维持正常 血氧饱和度。
保暖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给患儿穿宽松、 柔软的衣服,注意保暖。
密切观察病情
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观察惊厥发作情 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如发现异常应 及时报告医生。
家庭护理及自我管理建议
定期随访
学会应急处理
在患儿出院后,应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 现并处理惊厥复发及并发症。
详细描述
该患儿为良性新生儿惊厥,症状较轻,对生 长发育无明显影响。该病例提示我们,对于 症状较轻的新生儿惊厥,可以采取观察和对 症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
病例五:新生儿癫痫样发作与惊厥鉴别诊断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病例是一位36周的男婴,因癫痫样发作与惊厥鉴别诊断 入院。患儿在出生后6小时内出现惊厥症状,呈全身性发作 ,持续时间数分钟不等。但与一般惊厥不同的是,患儿在 发作时表现为四肢抽动、呼吸暂停、两眼上翻的同时伴有 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等癫痫样症状。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 和体格检查,医生诊断为癫痫样发作而非惊厥。
VS
详细描述
该患儿感染症状明显,同时合并复杂型惊 厥。复杂型惊厥表现为局灶性发作,持续 时间较长,对脑功能影响较大。该病例提 示我们,对于感染引起的惊厥,应及时控 制感染,同时对惊厥进行治疗。
病例四:新生儿良性新生儿惊厥
总结词
该病例是一位37周的男婴,因良性新生儿 惊厥入院。患儿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惊厥, 呈全身性发作,持续时间数分钟不等,发作 时呼吸暂停,两眼上翻,四肢抽动,全身强 直。该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神经系统检查未 见异常。
新生儿惊厥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出现,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缺氧、感 染、脑出血、低血糖等。
新生儿惊厥的分类

新生儿惊厥54例诊治分析

新生儿惊厥54例诊治分析
1.2.2病因治疗对患儿抗惊厥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查明病因,及早进行病因治疗可减少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以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为例应采用综合性治疗,保持患儿体内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合理选用脑细胞代谢激活剂和高压氧治疗预防和控制脑水肿;采用止血药物,给予小剂量甘露醇和辅以ATP、辅酶A、氧气吸入等治疗患儿颅内出血改善患儿脑缺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低血糖症应静脉注射葡萄糖液来维持患儿血糖水平;低钙、低镁血症患儿应该及时静脉注入葡萄糖酸钙和肌肉注射硫酸镁来保持患者补充钙、镁平衡;破伤风、败血症以及化脓性脑膜炎等引起患儿惊厥应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54例新生儿惊厥患者,其中男37例,女17例;足月儿38例,早产儿11例,超产期儿为5例;顺产21例,剖宫产33例。所有患儿均在治疗前进行头颅CT、脑脊液以及血生化等三大常规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以及分娩史等进行综合诊断,对患者的发病原因、发作类型等进行分析。
新生儿惊厥54例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发作类型和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54例新生儿惊厥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 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惊厥患儿发病原因主要为缺血缺氧性脑病、产伤以及颅内出血;其中微小型、肌阵挛型、局灶性阵挛性、多灶性阵挛性和强直性惊厥患儿依次为18.12.10.8.6例;对54例惊厥患儿采取积极的抗惊厥治疗和病因治疗后,共有35例痊愈,好转12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3例。结论 新生儿惊厥主要由缺血缺氧性脑病、产伤以及颅内出血引起,经过早诊断以及积极的抗惊厥治疗和病因治疗可以有效提onatal seizures Seizure types Cause of treatment

新生儿惊厥50例临床诊治观察

新生儿惊厥50例临床诊治观察

新生儿惊厥50例临床诊治观察钱三建【摘要】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50例新生儿惊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本组患儿惊厥病因为高热惊厥、低钙、低血糖、颅内感染及围产因素等。

经积极对症处理及病因治疗后,50例患儿中痊愈35例(70%),好转8例(17.86%),死亡2例(5.36%),各种原因放弃治疗5例(10%)。

导致新生儿惊厥的原因很多,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及病因进行积极的治疗,以降低惊厥的发生给患儿造成的损伤。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2页(P2265-2266)【关键词】新生儿惊厥;治疗;对症治疗;病因治疗【作者】钱三建【作者单位】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湖北荆州 434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种疾病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障碍,是常见新生儿危重症之一[1]。

其起病急骤、病因复杂,且表现不易与新生儿正常活动区分,如处理不当可造成永久性脑损害。

为探讨临床抗惊厥治疗有效方法,减少惊厥对新生儿进一步不良影响,本组研究中收集了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50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共50例。

其中男29例,女 21 例;男:女=1.38:1;惊厥发生时日龄<1d 8 例,1~3d 22例,4~7d 14例,>7d 6例;足月儿35例,早产儿13例,过期产儿 2 例;出生体重<1500g 1 例,1500~2000g 12 例,2000~4000g 35例,>4000g 2例。

1.2 对症治疗新生儿抗惊厥药物首选安定。

在静脉推注后药物浓度后lmin达高峰,20min后浓度下降l/2,故安全有效,病人静注后3~5min内抽搐停止,必要时15~30min可重复使用。

50例小儿惊厥临床治疗分析

50例小儿惊厥临床治疗分析

50例小儿惊厥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性分析小儿惊厥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引发小儿惊厥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

方法整合性分析我院50例小儿惊厥的临床资料。

结果 50例小儿惊厥患儿通过精心治疗,治愈26例,比例为52%;病情明显好转21例,比例为28%;3例无效,比例为6%;总有效率是94%。

结论在治疗小儿惊厥的过程中,苯巴比妥钠是临床上首选的止惊药物,严格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探明病因,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对降低小儿惊厥病死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儿惊厥苯巴比妥钠高热前言在儿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小儿惊厥,临床症状表现为局限性、全身性抽搐,伴有凝视、双眼皮上翻、斜视及意识突然丧失等症状,通常发作时间持续为几秒到数分钟,有时惊厥时间超过0.5小时又或者几次惊厥发作之间意识丧失但却没有恢复[1]。

引发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因素是高热惊厥,目前其发病病因未完全明确。

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份收治的50例小儿惊厥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共收治50例小儿惊厥患儿,其中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18例,男女比例为1:7。

年龄:13例年龄超过29天,比例为26%,9例年龄在26天至1岁,比例为18%,10例年龄在1至2岁,比例为20%,14例年龄在2至6岁,比例为28%,4例年龄为6岁以上,比例为8%。

1.2病因5例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引起,占10%,25例因高热惊厥,占50%,4例因新生儿颅内出血,占8%,8例因低钙惊厥,占16%,3例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占6%,2例因癫痫引起,占4%,2例因中暑神经系统感染引起,占4%,1例因中毒引起,占2%。

1.3临床症状惊厥发作通常由于多种因素引起,临床中最常见的惊厥发作形式为阵挛发作、全身强直,部分性惊厥发作共有8例,其中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新生儿颅内出血,1例癫痫。

11例搐搦性发作,其中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8例低钙惊厥,1例癫痫。

新生儿惊厥6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6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60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为防治新生儿惊厥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惊厥的常见病因,多见于生后1 w内,其他依次为颅内出血、感染性因素、低血钙、低血糖、核黄疸、破伤风、大脑发育异常、原因不明。

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发生新生儿惊厥的常见病因,对高危患儿应加强治疗及密切观察,一旦出现惊厥应及早干预,避免神经系统进一步损伤及后遗症的发生。

标签:新生儿惊厥;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分析新生儿惊厥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新生儿期神经元过度去极化及同步异常放电导致的大脑功能紊乱,多表现为运动功能的异常,发生率为0.1%~0.3%[1]。

因新生儿大脑发育不成熟,反复严重的惊厥发作可造成患儿脑损伤,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癫痫、脑瘫、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等。

因此,早期识别高危患儿,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惊厥发生,避免神经系统损伤。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足月儿45例,早产儿14例,过期产儿1例;出生体重4000g4例;孕母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3例,糖尿病7例;异常分娩23例,其中因宫内窘迫、胎盘前置、胎位不正行剖宫产术16例,产钳助产5例,胎头吸引助产2例;在家分娩旧法接生2例;有窒息史21例,1分钟内Apgar评分≤3分3例,4~7分18例。

1.2惊厥类型[1] 60例患儿中微小发作38例,多灶性阵挛发作6例,局灶性阵挛发作4例,全身性强直发作4例,局灶性肌阵挛发作5例,全身性肌阵挛发作2例,混合型发作1例。

1.3头颅影像学检查60例患儿中行头颅影像学检查52例,表现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改变21例,脑实质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硬膜下出血2例,先天性脑发育不良2例。

1.4惊厥发作病因60例患儿中常见惊厥病因为HIE,多见于生后3 d内,其次为颅内出血及感染性因素。

新生儿惊厥5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50例临床分析

妥 静 脉 推 注 , 剂 1 ~2 mg k 最 大 负 荷 量 为 3 mg k lh 首 0 0 / g, 0 / g, 2 后用5 / k d维 持量 , mg ( g- ) 必要 时 用 安 定 或 水 合 氯 醛 灌 肠 。 E HI
此 , 旦 发 现 惊 厥 需 紧 急寻 找 病 因 , 时 合 理 的 处 理 是 改 善 预 后 一 及
20年 1 至2 1年 1 我院儿科接诊有 惊厥症状 的患儿5 08 月 0 1 月 O 例 , 3 例 , 1 例 ; : 为 1 8 1 入 院 日龄 <l 3 例 , ~3 4 男 2 女 8 男 女 .:} d 2 l dl 例 , d 例 。 月J 3例 , >34 足 L8 早产 儿7 , 期 产J 5 ; 例 过 L 例 出生体 重< 50 2 0g 1 例 ,5 0 0 03 例 , 00 4 。 2 2 0 ~409 4 >40 g 例 1 2 围产 期 因 素 .
表 明 窒 息 后 缺 氧 及产 伤是 新 生 儿 惊 厥 的 首 要 因 素 。 出生 1 内 的 周
例, Ⅱ度 3 ; 窒 息 史 2 例 , 中 重度 窒息 2 例 , 度 窒 息 8 ; 例 有 8 其 0 轻 例 产
妇 妊 高 征 5 ; 前 感染 3 ; 例 产 例 不洁 断脐 史 1 。 例 13 . 惊厥 病 因及 发 作 日龄
【 关键 词 】 生 儿 惊厥 病 因 治 疗 新
【 图 分 类 号 】R 2 1 中 7 . 2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1 7 - 7 2 2 1 ) 7c- 0 9 0 6 4 0 4 (0 10 () 0 2 - 2
惊 厥 是 新 生 儿 期 常 见症 状 , 由多 种 因 素 引 起 的 暂 时 性 脑 功 是 能 损 害 所 造 成 , 导 致 新 生 儿死 亡 或 留有 神 经 系 统 后 遗 症 …。 可 因

新生儿惊厥8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8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80例临床分析【关键词】新生儿惊厥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症状,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

惊厥对新生儿期后脑的发育有影响,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因此,一旦发生惊厥,必须紧急寻找病因,并立即给予有效处理。

现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惊厥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80例中男56例,女24例,入院日龄:≤3天48例,4~7天18例,8~14天10例,15~28天4例;胎龄<37周45例,37~41周3例,>41周3例。

出生体重<1500 g 15例,1500 g ~2500 g 32例,2501 g ~4000 g 33例;生产有异常者52例,其中剖宫产25例,胎吸8例,羊水早破或污染者11例,臀位产3例,急产5例,有窒息史36例。

2.惊厥发作日龄与病因生后3天内发生惊厥52例,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29例,颅内出血12例,低血糖6例,低血钙5例。

生后4~7天18例,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颅内出血2例,低血糖6例,低血钙5例,破伤风2例。

7天以后10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3例,败血症3例,破伤风2例,高热1例,低血钙1例。

3.惊厥类型按临床表现形式分类[1]:局灶阵挛型13例,多灶阵挛型17例,强直型7例,肌阵挛型2例,微小型32例,混合型9例。

4.治疗及转归入院后病因治疗和止痉治疗同时进行。

缺氧缺血性脑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血糖正常,预防及控制脑水肿,应用脑细胞代谢激活剂;有颅内出血者加用止血药物;低血钙者给予10%葡萄糖酸钙1~2 ml+5%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注;低血糖者给予10%葡萄糖1~2 ml/kg静注,后改为6~8 mg/(kg·min)静滴维持;对感染性疾病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止痉剂首选苯巴比妥,首剂10~15 mg/kg缓慢静注,若不能控制惊厥,可隔15~20分钟重复1次,最大负荷量为30 mg/kg,12小时后用5 mg/(kg·d)维持量。

小儿惊厥55例临床分析

小儿惊厥55例临床分析

小儿惊厥55例临床分析惊厥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或功能异常的症状,病理生理基础为各种疾病或病理改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引起细胞异常放电,其病因复杂。

早期明确病因,及时诊断,有效控制惊厥发作,对预后极为重要,现将我院2004 年7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55例小儿惊厥,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55例,男37例,女18例,年龄2 h~13岁,其中新生儿8例,占14.6%。

惊厥伴发热40例(其中高热惊厥29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例),无热惊厥15例(其中代谢、水电解质紊乱5例,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7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3例)。

1.2 临床表现新生儿惊厥以窒息后引起脑缺氧最多见,其次为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惊厥以微小型发作最多,多表现为眼睑反复抽动、眨眼、刺激性吸吮、咀嚼动作,以及呼吸暂停等[1]。

高热是婴儿时期最觉的惊厥原因。

主要发生在1~3岁,偶可见于4~5岁,5岁以后少见。

体温可高达39℃~4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惊厥仅次于高热惊厥。

在一次病程中,常反复发作,发作持续时间长,可呈持续状态。

非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5例,其中肠道感染4例,占80%,季节性较强,多由高热以及脑部微循环障碍,引起脑细胞缺氧、组织水肿等所致。

儿童惊厥除颅内感染外,尤以癫痫多见,本组患儿中3例癫痫,既往有多次高热惊厥史,占高热惊厥的13.5%。

2 治疗止惊治疗首选地西泮,多采用静脉给药或灌肠,其疗效安全,使用快,总有效率达98.7%。

对顽固性惊厥采用副醛静脉滴注,100~200 mg/(kg·h)(负荷量),1~2 h,再用维持量20~50 mg/(kg·h),效果较好。

止惊的同时,积极治疗病因,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和代谢、水电解质紊乱性疾病。

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再次发热体温达38.0℃时,即予以安全及退热药同服,对预防惊厥的复发尤以重要。

新生儿惊厥5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50例临床分析

缺血 性脑 病 和颅 内 出血 等发生 的概率 减小 , 谢紊 乱 等病 因 代 成为 主要 诱 因 。
2 结 果
治 疗 后 的 存 活 儿 有 4 %会 留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智 力 或 运 动 功 能 0 障 碍 。 且 新 生儿年 龄 很 小 , 质 与年 长 儿有 差别 , 此 引起 而 体 因 惊厥 的病 因也 与年 长儿 不 同 , 复杂 。有 文献瞄 道 , 生儿 更 报 新
熟练掌握 新生 儿惊 厥 的常见病 因与临床 表现 以及发 病 日龄 问的关 系 , 必定 能进一 步提 高此 症治 愈率 , 善新 生儿 的 改 预后情况 。
f 键 词 l 生 儿 ; 厥 ; 痫 关 新 惊 癫
【 中图分类 号】 2 R7 2 1 2 1 ) 1 b) 1 0 0 文 6 4 4 2 (0 10 ( 一 7 — 2
能 超过 3 /g 0mgk 。重 复后 若发 现仍 未止 惊 , 以改 用氯 消西 可
泮 静 注 , 次 0 1 03 mgk 。 2 每 .~ . /g 4 h后 改 用 苯 巴 比 妥 钠 维
8例 , 除顺产 儿外 其 他新 生儿在 围生期 都 出现 了不 同程 度 的
缺 氧窒息 情况 。
型、 灶性 阵挛 型 、 局 多灶 性 阵挛型 、 直型 以及 全身 性肌 阵挛 强 型 。新生 儿惊 厥 的病 因主要有 : 缺氧 缺血 性脑 病 、 内 出血 、 颅 低 血 糖症 、 钙 血 症 、 黄疸 、 低 核 败血 症 、 化脓 性 脑 膜 炎 、 伤 破
风、 热等。 高
13 治 、 玄 法 竟
出现 高热 . 些 也都 与 文献嘲 这 的报 道相 符合 。结 合表 l 表 2 和
中可 以发 现 , 氧 缺 血 性脑 病 2 缺 2例 (4 ) 引 发 新 生 儿 惊 4% 是 厥 的主 要原 因 , 内 出血 1 颅 1例 (2 ) 之 , 他 病 因 出 现 的 2% 次 其

新生儿惊厥5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56例临床分析

针对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使用抗惊厥药物减轻症状
病因与症状综合治疗
针对病因和症状进行综合治疗
新的治疗方法
如神经调节疗法、免疫疗法等
惊厥对新生儿大脑发育的影响
短期影响
可能导致脑组织缺氧、水肿、神经元损伤等
长期影响
可能导致认知障碍、行为异常、情感问题等
03
研究方法与数据
研究对象与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
56例新生儿惊厥患者
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均符合《新生儿惊厥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关于新生儿惊厥的诊断标 准,包括全身性惊厥、部分性惊厥和不明类型的惊厥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法
步骤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惊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病史、体格检 查、实验室检查等,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与处理
研究贡献与局限性
研究贡献
该研究通过对56例新生儿惊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 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有助于提高新生儿惊厥 的诊疗水平。
研究局限性
该研究样本量较小,未能对所有新生儿惊厥患者进行全面分 析,同时未能对不同病因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探讨,需要在 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深入研究病因之间的差异。
治疗与转归
治疗
所有患儿均给予抗惊厥治疗,包括苯巴比妥、安定等;同时根据检查结果给 予对症治疗,如颅内出血患儿给予止血、降低颅内压等治疗。
转归
经过治疗,56例患儿中48例患儿治愈,8例患儿好转。
05
讨论与分析
惊厥发作影响因素分析
围生期因素
主要包括早产、宫内感染、窒息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胎儿脑部受损 ,从而引起惊厥发作。
研究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惊厥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以及其与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和新生儿发病日龄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

结果:新生儿惊厥的治愈率为90%;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以轻微型(44%)和多灶性阵挛型(26%)为主;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主要是缺氧缺血性脑病(44%)和颅内出血(22%),出生≤3 d的新生儿发病率最高,随着新生儿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降低。

结论:熟练掌握新生儿惊厥的常见病因与临床表现以及发病日龄间的关系,必定能进一步提高此症治愈率,改善新生儿的预后情况。

标签:新生儿;惊厥;癫痫
惊厥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是新生儿期的常见急症之一,它会影响新生儿期后脑的发育,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1]。

因此,如何及时找出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并实施有效治疗的问题引起了儿科医生的广泛关注。

本文回顾分析了本院在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惊厥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2008年6月~2010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惊厥患儿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

胎龄:≤37周者11例,38~42周者32例,>42周者7例;体重:<2 500 g者10例,2 500~4 000 g者31例,>4 000 g者9例;首发惊厥日龄:32例≤3 d,9例在4~7 d,5例在8~14 d,4例>14 d;分娩方式:顺产20例,剖宫产16例,臀位产6例,胎儿吸引器助产8例,除顺产儿外其他新生儿在围生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氧窒息情况。

1.2 诊断标准
参照金汉珍等[1]编写的《实用新生儿学》制定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确诊。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主要有5种[2]:轻微型、局灶性阵挛型、多灶性阵挛型、强直型以及全身性肌阵挛型。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主要有: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低血糖症、低钙血症、核黄疸、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破伤风、高热等。

1.3 治疗方法
所有确诊患儿入院后做以下检查:头颅CT、脑电图、超声、血糖、血PO2、胆红素、血培养、脑脊液等检查。

新生儿惊厥主要是抗惊厥的治疗,主要使用苯巴比妥钠,首剂10~20 mg/kg,若20 min后发现未能止惊,可以再用一剂,但注意负荷量不能超过30 mg/kg。

重复后若发现仍未止惊,可以改用氯消西泮静注,
每次0.1~0.3 mg/kg。

24 h后改用苯巴比妥钠维持量5 mg/(kg·d),维持3~5 d。

根据病因的不同还要实施相应的治疗:病因是缺氧缺血性脑病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血糖正常,并使用脑细胞代谢激活剂;病因是颅内出血者还要加用止血药物;低血糖者静注时要用10%葡萄糖;感染性疾病患儿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破伤风患儿在抗惊厥治疗时要改用地西泮。

2 结果
2.1 新生儿惊厥的治愈率
治疗结束后,24 h内止惊的患儿有36例,24~72 h内止惊的患儿有8例,在72 h后止惊的患儿有1例,治愈率为90%,还有5例新生儿因惊厥不止、病情危重放弃治疗而死亡,死亡率为10%。

2.2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与其临床表现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与其临床表现间的关系见表1。

2.3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与其病发日龄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与其发病日龄的关系见表2。

3 讨论
惊厥是新生儿期的常见急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恰当的治疗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有文献[3]报道,经新生儿惊厥治疗后的存活儿有40%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或运动功能障碍。

而且新生儿年龄很小,体质与年长儿有差别,因此引起惊厥的病因也与年长儿不同,更复杂。

有文献[2]报道,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代谢性疾病、脑发育不全、新生儿惊厥综合征、新生儿撤药综合征、不明原因等,其中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颅内出血。

本文研究发现,新生儿惊厥的治愈率为90%,其中在24 h内止惊的患儿有36例(72%),因此这说明新生儿惊厥如果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治愈率比较高。

从表1可以发现,新生儿惊厥的主要表现为轻微型(44%),其次是多灶性阵挛型(26%),与文献[4]报道一致。

脑器质性损伤时常出现轻微型、局灶性阵挛型、多灶性阵挛型, 而代谢紊乱(低血糖低钙血症等)时常出现局灶性阵挛型、多灶性阵挛型,而强直型会出现高热,这些也都与文献[5]的报道相符合。

结合表1和表2中可以发现,缺氧缺血性脑病22例(44%)是引发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原因,颅内出血11例(22%)次之,其他病因出现的几率差不大且都较小,这些都与文献[2]报道的相符合。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加,新生儿惊厥的发病率逐渐降低,而且出生≤3 d的新生儿的发病率尤其高,出生2个星期后发病率基本持平。

在发病日龄≤3 d的新生儿中,病因以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主,颅内出血次之,随着发病日龄的增加,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等发生的概率减小,代
谢紊乱等病因成为主要诱因。

综上所述,熟练掌握新生儿惊厥的常见病因以及临床表现间的关系,同时了解好新生儿惊厥的常见病因与发病日龄间的关系,必定能大大缩短医生的确诊时间,避免耽误病情,也能帮助医生更快速的制定治疗方案,及时实施治疗,这样必定能进一步提高治愈率,还可以改善新生儿的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3-257.
[2]陈超.新生儿惊厥的处理[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8,3(增刊):49-50.
[3]陈自励.新生儿惊厥(一)[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2):125.
[4]刘文捐.吕梁地区新生儿惊厥69例病因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7):70.
[5]于桂新,孙启,姚莉.193 例新生儿低钙血症病因分析及治疗体会[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6):564-5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