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
呼吸衰竭处理原则
![呼吸衰竭处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6eb8b5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4.png)
呼吸衰竭处理原则呼吸衰竭是指呼吸系统功能紊乱或受限,无法维持身体正常气体交换的状态。
呼吸衰竭包括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两种类型。
急性呼吸衰竭通常由于急性肺部疾病、心脏病、中毒等原因造成,而慢性呼吸衰竭则多为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
处理呼吸衰竭的原则包括:提供适当的通气支持、纠正原发病因、防治并发症等。
首先,在处理呼吸衰竭时需确保患者的通气功能,维持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采取非侵入性通气(NIV)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方法。
非侵入性通气适用于患者自主呼吸功能较好,肺部病变可逆转的情况。
对于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策,如患者的呼吸功能丧失,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气胸等紧急情况需要考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其次,要纠正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因。
例如,对于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慢性呼吸衰竭,应进行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来减轻气道阻塞及炎症反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
此外,呼吸衰竭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心脏疾病、肺部感染和脑缺氧等,因此,及早发现并积极处理这些并发症非常重要。
对于呼吸衰竭伴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应该加强心脏监测,及时纠正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对呼吸衰竭伴发肺部感染的患者,应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另外,对于出现急性脑缺氧的患者,则需给予充分的氧供,保证脑组织的正常代谢。
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呼吸衰竭,还需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急性呼吸衰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调整通气支持参数,有选择性地使用辅助呼吸肌的镇痛药物,以促进呼吸负荷的减轻。
慢性呼吸衰竭则需制定长期稳定的治疗计划,包括规范用药指导、肺康复训练、氧疗计划等。
总的来说,处理呼吸衰竭的原则是保证适当的通气支持,纠正原发病因,预防并治疗并发症。
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疗计划,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呼吸支持技术
![呼吸支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431fb1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b.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呼吸支持技术呼吸支持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器械,对患有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等疾病的患者进行辅助或代替自主呼吸,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和氧供的一项医疗技术。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临床情况,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等。
一、非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非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是指通过鼻面罩或口鼻面罩等装置,将呼吸机通气气流与患者呼吸气流混合,从而减少或消除患者的呼吸功。
常见的非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包括:1. 鼻导管通气(NCV):适用于患者无需高浓度氧气和呼吸机支持的情况下,辅助其吸入氧气。
它适用于一些中度呼吸衰竭的患者,如急性肺炎、COPD 等。
2. 面罩通气(NIV):适用于患者需用较高浓度氧气或呼吸机支持的情况下,通过面罩与呼吸机连接,患者可通过鼻子或嘴巴呼气和吸气。
它适用于一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困难吸气等情况。
二、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是指将插管置于气道内,通过插管与呼吸机连接,对患者进行通气和呼吸支持。
常见的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包括: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插管机械通气(IMV):通过口咽插管或气管插管将呼吸机与患者连接,对患者的呼吸进行全面辅助,包括吸气和呼气。
它适用于一些严重呼吸衰竭、神志不清、重症监护等情况。
2. 气管切开机械通气(ETV):通过气管切开术将气管插管固定在气管内,与呼吸机连接,对患者进行长期或永久性的呼吸支持。
适用于一些气管狭窄、气管全切除等情况。
呼吸支持技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病情、气道情况、年龄、合并症等因素综合考虑。
呼吸支持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有效改善和维持氧供和呼吸功能,减轻呼吸肌疲劳,提高生存率。
临床研究表明,在某些特定的患者群体中,呼吸支持技术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但是,呼吸支持技术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导管脱出、气胸、气道损伤、过度通气等。
因此,在使用呼吸支持技术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气道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呼吸衰竭的分类和辅助呼吸支持
![呼吸衰竭的分类和辅助呼吸支持](https://img.taocdn.com/s3/m/b21035a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5.png)
实验室检查在呼吸衰竭中的意 义
血常规
评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 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有感染、贫血或凝 血障碍。
生化检查
评估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血糖等 ,有助于判断是否有器官功能障碍或 电解质紊乱。
血气分析
评估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 值等,是诊断呼吸衰竭的重要指标。
细菌培养
判断是否有感染,以及感染的病原体 种类,为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
避免空气污染
避免接触空气污染,如雾霾、烟尘等,可以保护肺部,预防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预后影响因素
1
2
3
疾病严重程度
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决定了预后,早期诊 断和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基础疾病
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会影响预后,如心血 管疾病、糖尿病等。
患者年龄
老年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儿童患者的预 后相对较好。
原因
呼吸衰竭的原因多种多样,包 括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神 经系统疾病、中毒等。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气促、呼吸急促、 呼吸费力等。其他症状包括呼吸音改变、咳嗽、咯血等。
全身症状
呼吸衰竭还会导致全身症状,如疲乏无力、头痛、头晕、嗜睡、 意识障碍、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
4
分泌物潴留
患者无法有效咳出痰液,导致呼吸道阻塞,需要气管插管吸痰,清除分泌物。
体外膜肺氧合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优势
ECMO 可为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提供有效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支持 ,为患者争取时间,等待肺功能恢复或进行其他治疗。
局限性
ECMO 是一种复杂的技术,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并且存在并 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等。
危重病人呼吸衰竭评估与呼吸支持护理要点
![危重病人呼吸衰竭评估与呼吸支持护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a59242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0.png)
危重病人呼吸衰竭评估与呼吸支持护理要点在医疗护理领域中,危重病人呼吸衰竭的评估和呼吸支持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相关的要点,以确保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准确评估,并提供适当的呼吸支持护理。
一、呼吸衰竭评估要点1. 了解呼吸衰竭的定义和分类:呼吸衰竭是指肺部或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导致氧合和/或通气功能降低的病理生理状态。
根据原因,呼吸衰竭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
2. 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以及氧合状态,以及进行血气分析等相关检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呼吸衰竭程度。
3. 监测意识状态:意识状态的改变可能是呼吸衰竭的征兆之一。
评估患者的清醒度、神经定向等,可以帮助评估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
4. 观察症状和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稳、发绀、咳嗽、痰液的性质等症状和体征,以便及时判断病情变化。
5. 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光胸片、CT扫描等,有助于评估肺部病变和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因。
二、呼吸支持护理要点1. 氧疗:根据患者的氧合水平和病情,合理给予氧气吸入。
但需注意不可过度和不可长时间使用高浓度氧气,以免造成氧中毒或呼吸中枢抑制。
2. 密切观察:对危重病人进行密切观察,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意识状态以及氧合情况等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 呼吸机支持:对于氧合和通气障碍严重的患者,可选择进行有创性或无创性的机械通气支持。
机械通气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参数的设定。
4. 痰液引流:危重病人常伴有痰液潴留和引流困难的问题。
护理人员需定期进行痰液引流,并注意痰液的性质和颜色的变化,及时评估患者病情。
5. 支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危重病人常伴有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和静脉输液情况,并调整饮食和药物给予,以保持合适的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6. 安抚和心理支持:危重病人往往处于生死线上,情绪低落和焦虑是常见的心理反应。
第三节 呼吸支持技术
![第三节 呼吸支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e45c012cc175527072208d4.png)
第三节呼吸支持技术(一)氧疗通过增加吸入氧浓度来纠正患者缺氧状态的治疗方法即为氧气疗法(简称氧疗)。
合理的氧疗能使体内可利用氧明显增加,并减少呼吸做功,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1.适应证一般而言,只要PaO2低于正常即可氧疗,但临床实践中往往采用更严格的标准。
对于成年患者,特别是慢性呼吸衰竭者,PaO2<60mmHg是比较公认的氧疗指征。
而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氧疗指征应适当放宽。
(1)不伴CO2潴留的低氧血症:此时患者的主要问题为氧合功能障碍,而通气功能基本正常。
可予较高浓度吸氧(≥35%),使PaO2提高到60mmHg以上或SaO2达90%以上。
(2)伴明显CO2潴留的低氧血症:对低氧血症伴有明显CO2潴留者,应予低浓度(<35%)持续吸氧,控制PaO2于60mmHg或SaO2于90%或略高。
2.吸氧装置详见本章第一节。
其他氧疗方式还有机械通气氧疗、高压氧疗、气管内给氧或氦一氧混合气吸入等,除机械通气氧疗和高压氧疗外,其他方式在临床上使用相对较少。
3.注意事项①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 FiO2>0.5),防止氧中毒;②注意吸入气体的温化和湿化;③吸氧装置需定期消毒;④注意防火。
(二)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在危重症急救治疗工作中,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充分的通气和换气,防止呼吸道并发症及呼吸功能不全,是关系到重要脏器功能保障和救治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
1.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①解除气道梗阻;②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③防止误吸;④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时实行正压通气治疗。
2.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1)气道紧急处理:紧急情况下应首先保证患者有足够的通气及氧供,而不是一味强求气管插管。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简单的方法能起到重要作用,甚至能避免紧急气管插管,如迅速清除呼吸道和口咽部的分泌物或异物,头后仰,托起下颌,放置口咽通气道,用简易呼吸器经面罩加压给氧等。
(2)人工气道建立方式的选择:气道的建立分为喉上途径和喉下途径。
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试题练习
![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试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b8779d3eff9aef8951e0680.png)
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学习要求]1.掌握呼吸衰竭的概述、病因、分类与发病机制。
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熟悉呼吸衰竭病理生理及并发症。
3.了解防治和营养支持。
[习题]一、名词解释1.呼吸衰竭2.Ⅰ型呼吸衰竭3.氧合指数二、选择题A1型题1.符合I型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变化是A.Pa0255mmHg,PaC0250mmHg B.Pa0265mmHg,PaC0240mmHgC.Pa0250mmHg,PaC0240mmHg D.Pa0270mmHg,PaC0235mmHgE.Pa0280mmHg,PaC0255mmHg2.关于慢性呼吸衰竭二氧化碳潴留的精神症状正确的是A.昼夜颠倒现象 B.先抑制后兴奋C.严重失眠者可酌情使用镇静药 D.如出现扑翼样震颤可排除肺性脑病E.不可能出现锥体束征阳性3.机械通气对ARDS患者治疗的最佳通气模式是AA.呼气末正压 B.压力支持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D.控制通气E.压力调节4.缺氧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是DA.心率加快 B.兴奋C.头痛 D.发绀E.呼吸困难5.有关通气/血流比例错误的描述是DA.通气/血流比值大于0.8,导致无效通气 B.肺泡通气量约4L/minC.肺血流量约5L/min D.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可导致CO2潴留E.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形成动静脉分流6.肺组织弥散功能障碍时引起单纯缺氧是由于AA.氧的弥散能力是二氧化碳的1/20 B.氧的弥散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倍C.氧的弥散能力是二氧化碳的1/30 D.氧的弥散能力是二氧化碳的30倍E.氧的弥散能力是二氧化碳的1/107.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结果pH7.21,PaC0278mmHg,PaO290mmHg,HCO3-27.6mmol/L。
该患者酸碱失衡类型是A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8.Ⅱ型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不包括BA.动一静脉样分流增加 B.肺泡膜损伤通透性增加C.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D.弥散功能障碍E.肺泡通气功能障碍9.呼吸衰竭时发生二氧化碳潴留的主要机制是由于CA.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B.弥散障碍C.肺通气不足 D.动静脉分流E.无效腔通气10.导致Ⅱ型呼吸衰竭的最常见疾病是EA.支气管扩张 B.重症肺结核C.肺间质纤维化 D.大叶性肺炎E.COPD11.对于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最适宜的吸氧浓度为DA.10%~50% B.35%~45%C.51%~60% D.28%~30%E.10%~50%12.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有效的措施为BA.持续高浓度吸氧 B.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C.持续低浓度吸氧 D.迅速应用糖皮质激素E.应用正压机械通气13.有关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ARDS的原理错误的是A.增加肺脏功能残气量 B.扩张萎陷的肺泡C.增加吸入氧浓度 D.促进肺泡水肿消退E.减少肺内动静脉分流14.体内C0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A.静脉血液 B.毛细血管血液C.动脉血液 D.组织液E.细胞内液15.有关ARDS的概念,描述不正确的是A.临床表现为呼吸频数和呼吸窘迫B.可在ALI阶段进行早期治疗,提高临床疗效C.ALI/ARDS往往是MODS中最后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D.呼吸支持技术是治疗ARDS的重要技术方法E.ALI和ARDS为同一疾病的两个过程16.氧分压对氧饱和度影响最明显的在氧离曲线的A.全过程 B.陡直部分C.平坦的前半部分 D.平坦的后半部分E.起始部分17.弥散障碍不会导致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是由于A.二氧化碳的弥散能力是氧的 1/30 B.二氧化碳的弥散能力是氧的 1/20C.二氧化碳的弥散能力是氧的10倍 D.二氧化碳的弥散能力是氧的20倍E.二氧化碳的弥散能力是氧的30倍18.呼吸衰竭时出现电解质紊乱少见的是A.高钾血症 B.低钾血症C.低钠血症 D.低氯血症E.高钙血症19.低氧血症对大脑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轻度缺氧时脑血流量增加,改善缺氧 B.中断脑的氧供应5分钟内即可死亡C.临床表现先兴奋后抑制 D.重度缺氧使颅内压升高E.重度缺氧,脑血流量减少20.慢性呼吸衰竭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DA.紫绀、呼吸困难 B.出现神经精神症状C.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 D.PaO2< 60mmHg,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mmHgE.通气功能明显障碍21.动脉血气分析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pH7.35~7.45 B.BE5mmol/LC.SaO297%D.PaO295~100mmHg E.PSCO135~45mmHg22.肺性脑病不宜吸高浓度氧的主要原因是A.可引起氧中毒 B.缺氧不是主要原因C.促使二氧化碳排出过快 D.诱发代谢性碱中毒E.解除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的兴奋性23.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AA.慢性阻塞性肺病 B.重症肺结核C.广泛肺间质纤维化 D.胸膜增厚粘连E.肺动脉高压24.慢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指征不正确的是A.PSO2<45mmHg B.PH7.30,PSCO280mmHgC.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D.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E.呼吸道分泌物多,有排痰障碍2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A.紫钳 B.呼吸困难、吸氧不能改善C.早期双肺广泛水泡音 D.烦躁、多汗E.多有严重感染或外伤史26.下列哪项不符合ARDS表现A.PaO2<60mmHg B.PaCO2<40mmHg C.P(A-a)O2增加 D.肺内分流增加E.氧合指数大于20027.对ARDS治疗最主要的是A.氧疗 B.治疗基础病C.应用糖皮质激素 D.呼气末正压通气E.维持水电平衡28.下列哪项反应了肺的顺应性A.肺血流量 B.肺的扩张性C.呼吸功能 D.气道阻力E.每分钟静息通气量A2型题1.男性,20岁,既往体健,3天前车祸致脾破裂,急诊手术治疗,4小时前开始出现呼吸困难;查体:呼吸频率40次/分,脉搏130次/分,BP140/80mmHg,两肺听诊未发现异常;吸氧8L/分时血气分析示:pH7.42,PaC0225mmHg,Pa0240mmHg,HCO3-16mmol/L。
呼吸支持技术
![呼吸支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5f0855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5.png)
***提醒转院上机患者的机器设置,医生*护 士*
常见病种参数调节原则
•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疾病:COPD,哮喘
– 低通气,慢频率,长呼气
•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术 后病人
– 生理性参数设置
• 换气功能障碍疾病:ALI/ARDS,ILD
– 以改善换气为主:高浓度吸氧,增加吸气时间和PEEP
气管内导管 气管切开导管
Venturi面罩
T型管
氧帐或头罩 高压氧疗
呼吸机给氧
体外膜氧合(ECMO)和 腔静脉氧合(IVOX )
Venturi面罩又称文丘里面罩,根据文丘里(Venturi)原理 制成。按通气原理,氧以喷射状进入面罩,而空气从面罩 侧面开口处进入。如果氧流量增加,进入空气量也相应地 增加,以保持吸入气中氧浓度不变 。是面罩吸氧的一种。
概念:当呼吸器官不能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发生(或可能发生)呼吸衰竭时,以机械 装置代替或辅助呼吸肌的工作,此过程称 为机械通气。主要是呼吸机,使患者恢复 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呼吸支持疗法。
目的:改善肺的气体交换,纠正低氧血症或 高碳酸血症,缓解呼吸窘迫,改善压力-容 量关系。
需行机械通气的参考指标
足
低
呼吸机气源报警
• 原因:设置的氧气压力未达到呼吸机 所需的要求。
• 处理方法: 保证双头氧气表的低压 表压力在2.5kg/cm2以上方能带动呼吸 机。
窒息报警
• 原因:在使用辅助方式机械通气时,呼吸机靠病 人触发后才能送气。假如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 病人在15秒内没有触发呼吸机,机器则发出警报。 可能原因为:病人无力触发,潮气量过低呼吸频 率过慢,呼吸管道及连接处脱开或漏气,病人无 自主呼吸等中。
ICU中的生命支持技术-呼吸支持治疗精选全文完整版
![ICU中的生命支持技术-呼吸支持治疗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e5511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5.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ICU中的生命支持技术-呼吸支持治疗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均为医院危重症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中,患者需要得到24小时全天护理,一旦出现突发症状,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给予患者及时治疗。
重症监护室主要目的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给予患者生命支持。
如果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也可以为患者给予器官功能支持,避免由于脏器功能受损而导致出现严重症状。
重症监护室生命支持方法种类繁多,其中呼吸支持技术最为重要。
1什么是呼吸支持技术呼吸支持是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最佳方法,在临床上呼吸支持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含开放气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氧等技术。
通过给予患者呼吸支持,能够让患者维持呼吸正常,逐渐改善和恢复呼吸功能,对危重症患者治疗有重要意义。
2呼吸支持技术2.1氧疗通过增加患者吸入氧浓度,促使患者缺氧状态得到纠正,此种方法属于氧疗法。
采用科学氧疗方式,能够促使患者体内氧明显增加,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概率。
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血氧浓度较低,均可以采用氧疗方式,但在实践中治疗要求较高。
对于成年人而言,如果属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氧浓度低于60毫米汞柱,则可以实施氧疗技术治疗。
如果患者属于急性呼吸衰竭,则可以将氧疗要求放宽。
如果患者属于氧合功能受到限制,但患者通气功能基础正常,可以给予较高浓度吸氧。
如果患者存在低氧血症,同时有明显二氧化碳潴留者。
则可以适当使用低浓度持续吸氧方式。
吸氧治疗方法包含机械通气氧疗、高压氧疗和气管内给氧等方法。
在临床中常见为高氧氧疗和机械通气法。
2.2人工气道建立和管理在救治危重症患者过程中,需要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气体交换充足,避免出现呼吸道并发症等症状,有利于患者重要器官得到保障。
建立人工气道是为了解除气道梗阻,及时将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清除,避免患者出现误吸状况。
如果患者属于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等,均可以采用正压通气治疗。
建立人工气道方法:紧急处理气道,如果患者处于病情危急情况,则需要保证患者有足够通气和氧供。
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ppt课件
![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8b4b7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d.png)
Ⅱ型呼衰肺功能的改变主要是肺泡通气功能障碍
20
阻塞部位对呼吸的影响
中央气道阻塞
吸
胸
气
外
性
呼
吸 困 难
吸气
呼气
21
阻塞部位对呼吸的影响
.
中央气道阻塞
胸 内
吸气
呼气
呼 气 性 呼 吸 困 难
22
阻塞部位对呼吸的影响
用力呼气时等压点移向小气道
浅快→浅慢、潮式
42
. (二)发绀:缺氧的典型症状 SaO2<90%,(还原血红蛋白≥50g/L— 发绀) 中央性发绀 — 由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所致 周围性发绀 — 末梢循环障碍
43
.
(三)精神神经症状 肺性脑病是CO2潴留的典型症状 缺氧 急性:错乱、狂躁、抽搐、昏迷 慢性:智力、定向障碍
.
0
0
10
20 20 25 20
30
10
呼
20 15 20
气 性
20
呼
20 35 20
20 25 20
吸 困
难
正常人
肺气肿
23
1、通气功能障碍
限制.性通气障碍 肺泡的扩张受限引起的通气不足
原因
机制
呼吸中枢抑制 呼吸肌不能收缩
胸廓及胸膜疾患 肺组织变硬
呼吸动力 顺应性
限制性 通气 障碍
24
2、弥散障碍
气胸、胸腔积液、外伤 → 通气减少 → PaO2↓
(五)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和呼吸肌疾患
脑血管病变、脑炎、脊髓灰质炎等 → 呼吸中枢 抑制、呼吸动力下降 → 通气不足 → PaO2↓
内科学_呼吸衰竭[1]
![内科学_呼吸衰竭[1]](https://img.taocdn.com/s3/m/c9a99f7327284b73f242508a.png)
诊断
动脉血气分析 肺功能检测 胸部影像学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氧疗 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 病因治疗 一般支持治疗 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危害:
呼吸阻力增加,呼吸功消耗增加 加重膈肌疲劳 加重感染 肺不张 气体交换面积减少 窒息、死亡
按 病 程 分
慢性:一些慢性疾病导致呼吸功能
损害逐渐加重,经过较长时间才发展 为呼衰。
按 发 病 机 制 分
通气性:泵衰竭,表现为Ⅱ型呼衰
换气性:肺衰竭,表现为Ⅰ型呼衰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和病理生理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 肺通气不足 弥散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 氧耗量
病例导入
初步诊断: COPD、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病例导入
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
1.为什么诊断为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2.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3.导致II型呼吸衰竭主要病因是什么?
4.呼吸衰竭分几型?
呼吸衰竭
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
(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 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 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 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 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清醒能够合作 血流动力学稳定 不需要气管插管保护 无影响使用鼻/面罩的面部创伤 能够耐受鼻/面罩
第二节 慢性呼吸衰竭
病因:以支气管-肺疾病所引起者 为常见,胸廓和神经肌肉病变亦可 引起。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 发绀 精神神经症状 循环系统 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教案及课件
![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教案及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53fcd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f.png)
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教案及课件教案章节一:呼吸衰竭的基本概念1.1 呼吸衰竭的定义1.2 呼吸衰竭的分类1.3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1.4 呼吸衰竭的诊断与评估教案章节二: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2.1 呼吸系统疾病2.2 心血管系统疾病2.3 神经肌肉疾病2.4 其他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教案章节三:呼吸支持技术概述3.1 氧疗3.2 机械通气3.3 无创呼吸支持技术3.4 有创呼吸支持技术教案章节四:氧疗的应用4.1 氧疗的适应症4.2 氧疗的方法4.3 氧疗的副作用及处理4.4 氧疗的效果评估教案章节五:机械通气的基本概念5.1 机械通气的定义5.2 机械通气的适应症5.3 机械通气的禁忌症5.4 机械通气的基本操作流程教案章节六:机械通气模式与参数设置6.1 常用机械通气模式6.2 参数设置的原则6.3 潮气量、呼吸频率与吸呼比6.4 吸入氧浓度与呼气末正压教案章节七:机械通气的监测与评估7.1 通气参数的监测7.2 血气分析的解读7.3 患者状态的评估7.4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处理教案章节八:无创呼吸支持技术8.1 无创呼吸支持技术的种类8.2 无创呼吸支持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8.3 无创呼吸支持技术的操作与护理8.4 无创呼吸支持技术的效果评估教案章节九:特殊类型的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9.1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呼吸支持9.3 神经肌肉疾病与呼吸支持9.4 其他特殊类型的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教案章节十:案例分析与讨论10.1 案例介绍10.2 呼吸衰竭的诊断与评估10.3 呼吸支持技术的选择与应用10.4 治疗效果与后续管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呼吸衰竭的分类:区分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理解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与急性呼吸衰竭的区别。
二、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掌握呼吸衰竭的典型症状如呼吸困难、发绀、意识障碍等,以及非典型症状,如乏力、恶心、呕吐等。
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a0dc89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0.png)
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引言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一旦发生,可能导致氧气供应不足,进而影响人体器官的功能。
对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旨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维持生命。
本文将介绍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呼吸衰竭的定义与分类呼吸衰竭是指由于氧合和/或通气功能受损而导致体内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除受限的状态。
根据呼吸衰竭的发生原因,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1.急性呼吸衰竭:由急性疾病、创伤或突发事件等引起的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2.慢性呼吸衰竭:由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导致的持续性呼吸系统功能低下。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在护理呼吸衰竭患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支持呼吸支持是呼吸衰竭患者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呼吸支持方式,包括:•氧疗:通过给予高浓度氧气补充,提高患者的氧合水平。
•无创通气:采用面罩或鼻罩等设备,通过正压通气的方式提供支持,改善通气功能。
•机械通气: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通过机械通气设备维持呼吸功能。
2. 病情监测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和评估病情变化。
3. 体位护理正确的体位护理可以帮助呼吸衰竭患者改善通气功能,减轻呼吸负担。
对于不同类型的呼吸衰竭,采取不同的体位,例如:•默认位置: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建议采用半卧位或30度俯卧位,以提高氧合水平和呼吸机械效能。
•低位抬头床位: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建议采用低位抬头床位,有助于改善通气功能。
4. 防治感染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呼吸系统功能低下,易发生细菌感染等并发症。
为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包括正确洗手和使用消毒剂。
•使用无菌物品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如气管插管或切开护理。
•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物品,保持环境清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的弥散量取决于
肺泡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 弥散的面积与弥散膜厚度
气体的弥散常数
血液与肺泡接触的时间
气体分压差 · 溶解度 · 弥散面积
弥散速度 ∞
弥散膜厚度
人工气道
• 目的
– – – – 解除气道梗阻并保持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防止误吸 连接呼吸机有创机械通气
氧疗
• 1774年普利斯特里、舍勒 、拉瓦锡 发现氧气。 • 1885年3月6日,美国一名医生用火焰加热容器内 的氯化钾和氧化锰产生氧气,用橡胶管连接输送 给一位急性肺炎的年轻人,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了一系列评价氧疗在慢 性低氧血症患者中作用的研究,为现代氧疗奠定 了基础
急、慢性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
定义
急性呼衰:突发致病因素,短时间内引起 慢性呼衰:各种慢性疾病,较长时间发展 慢性呼衰急性加重:兼有急性呼衰特点
机体的适应性
VS
acute
chronic
病因举例
脑血管意外 有机磷中毒 急性大气道梗阻 哮喘急性发作 气胸 连枷胸 重症肺炎 ……
acute
COPD 支气管扩张 胸膜增厚 胸廓畸形 特发性肺纤维化 结核肺毁损 尘肺 ……
无创通气的适应症
• COPD急性加重期和 稳定期 • 有创通气提前拔管之 序贯治疗 • 急、慢性心功能不全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综合症 • 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呼 吸衰竭 • 低通气 • ALI - ARDS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 有创通气拔管失败
机械通气
• 定容 • 定压
机械通气——参数设置
• • • • • • 通气模式 呼吸频率 潮气量 支持压力 呼气末正压 吸气时间 • • • • • • 触发灵敏度 吸气流速 吸气波形 氧浓度 报警范围 湿化器温度
机械通气——通r
CPAP
P-CMV
PSV
机械呼吸直接引起的并发症
• • • •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血流动力学影响 呼吸机相关肺炎 气囊压迫
撤机
• • • • • 病因的到控制 重要脏器功能的到改善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得到纠正 良好营养状态 患者心理准备
自主呼吸试验
• T管 • CPAP • PSV
chronic
临床表现
急性呼衰
呼吸困难 发绀
慢性呼衰
精神神经症状
循环系统 消化和泌尿系统
诊断
• • • • 血气 肺功能 影像 支气管镜
治疗
• • • • • •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氧疗 增加通气量 病因 一般支持治疗 重要脏器功能的支持与监测
急性呼衰病程
慢性呼衰病程
呼吸支持技术
• 氧疗 • 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 • 机械通气
口插管
鼻插管
气管切开
环甲膜穿刺
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
• • • • 插管损伤 型号不配 咳嗽、气管痉挛、心律失常、血压升高 插管过深
机械通气
• 有创
– 气管插管 – 气管切开
• 无创
– 口鼻面罩 – 鼻罩 – 全面罩
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有什么区别?
———————————————————————— 有创通气 无创通气 ———————————————————————— 建立机械通气 复杂 简单 病人界面 人工气道 鼻(面)罩 人工气道并发症: 有 无 出血 `` `` 感染 `` `` 气管坏死 `` `` 喉头水肿 `` `` 气压伤 可发生 无 呼吸肌肉萎缩 可发生 无 呼吸机依赖 可发生 无 撤机 复杂 简单 护理工作量 很大 较小 带机时间 长 短 费用 昂贵 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