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北京的春节》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逛庙会 初六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思考2: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孩子们准备过年 新年的“彩排” 除夕以前 除夕 元旦光景 初六开张 元宵节(春节的高潮)
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 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 索)。
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本文的重要日子有:腊月初、 腊八、二十三小年、除夕、大 年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重点写了高潮和开 始即腊八、除夕、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6节):腊月初旬开始到除夕之 前,人们为过年做准备。 第二部分(7节):介绍除夕这天的热闹景象。 第三部分(8--10节):介绍初一至十五之间 人们过年的一些活动。 第四部分(11--12节):介绍元宵节人们观灯、 放鞭炮、吃元宵的习俗。 第五部分(13节):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思考3:作者如何将叙事与风俗的
介绍穿插进行的?
举例: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神祭祖的,可是细一想,它 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是小型的农 业展览会。
作者将传统旧俗赋予时代内涵。
送灶: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有大家享用, 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动刀剪不吉利的迷信”,表现了我们确是爱 和平的人。
传统节日为我 们的生活添加斑斓 的色彩。家庭的温 暖,亲友的深情, 都让我们感到浓浓 的惬意。
做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 民族传统节日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是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 的重要载体,是千百年来岁月长途中欢乐 的盛会……




老舍

老舍(1899~1966)原 名舒庆春,字舍予,满 族,中国现代小说家、 戏剧家、著名作家,因 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 艺术家”称号。主要作 品有:长篇小说《骆驼 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龙须沟》《茶馆》 等。作品收在《老舍文 集》里。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 "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 君的说法。
拜年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
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 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 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 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说说你家乡的 春节习俗。
3、各地风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 国家,共有56个民 族,民俗风情各不 相同,有的风俗在 现在看来,多少都 有点陋习,但他们 共同表达出人们对 美好生活的一种愿 望与企盼。
蒙古族
蒙古族春节前家家户 户都备下了当年生产各 种奶制品及几坛美酒。 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 亮的蒙古袍,全家集聚 在蒙古包中央,午夜开 始饮酒进餐,要多吃多 喝,酒肉剩的越多越代 表新的一年酒肉不尽。
思考6:“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句在 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上文,揭示这几段文字的中 心意思,流露出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
思考7:“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 日子”一句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上文,揭示这几段 文字的中心意思,流露出对 新社会元宵节的喜爱之情。
主旨
通过对北京春节的热闹 景象的描写,表现人们欢喜 过春节,也反映北京人热爱 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4、春节的传统食物
年糕多为南方地区的食品,以南方特有 的糯米磨粉而制的,取“年高”之意。
饺子最初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春节食品, 饺子形如元宝,有“招财进宝”之意。
课堂小结
《北京的春节》: 按时间的顺序记录人 们一年之中最为多姿 多彩的一段社会生活, 从而突显春节这一传 统节日在节日文化中 的重要地位。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 ,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 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 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 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 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叙事与写人往往密不可分, 优秀的叙事散文不但生动地告诉 人们某件事情,而且事件中地人 物也是个性鲜明的。说说散文中 写人与记事的区别。
北京的春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 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 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 ;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 ,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 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 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 ”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 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 ,即大年夜。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 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 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民 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 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 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一一一在财 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 神贺辰。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 ,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 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 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 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初五接 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 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 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 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 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 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 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 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 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 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 政协常委。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 称号。1966年“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 尽。
孩子孩子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 略写的好处。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 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从而激 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 情感 。
思考4:元宵节美在何处呢?
美在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 炽而美丽。
思考5:作家抓住一个“灯”字做足了
文章,请问他是从哪些方面写灯的?
作家抓住一个“灯”字做文章。围绕“灯”, 先写“灯展”,再写“观灯”。写灯展,先写哪 些地方有灯:商店里、大街上、家中庭院、到处 是灯,真是灯的世界、灯的海洋。再写灯的用材: 有名的老店的灯常常有几百盏,“有的一律是玻 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还 有“制成各样的冰灯”。然后写灯的形状:“有 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 《水浒传》故事”,“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 的长龙”。最后写灯的种类:有“悬灯”、“花 盒”、“火判”、“天灯”等。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 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 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 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 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 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 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 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 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 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 新桃换旧符。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 心情的流露。
手 扒 肉
马奶酒
布衣族
居住在我国西南 边疆的布依族有这样 一个风俗,就是除夕 晚上通宵到天亮,姑 娘们便挣着到屋外去 挑水,谁先挑回第一 担水,谁就是最勤劳 的姑娘。可以得到人 们的祝福。
哈尼族
春节前几天,哈 尼族的妇女们就要忙 着做一种用糯米做的 饼子,供春节的时候 享用。而小伙子们则 忙着上山砍竹子,准 备立秋千,哈尼族不 管男女老少,都在过 节这天穿上漂亮的衣 服去荡秋千,呈现一 片祥和的景象。
春节习俗是我国最大的传
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
受到人们,由此也形成普遍

重视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
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
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
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
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
日”、“元旦”。辛亥革命
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
为春节。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 着贴在门里、衣柜里,寓 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 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 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 批”,内廷、王公府第, 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有 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 庙宇用黄纸。北京人喜欢 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 喜”,屋外贴上“出门见 喜”,院内贴“全院生辉” 等春条。
思考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 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腊八、除 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四天写 得详细,其他略写。
按时间顺序
时间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腊月二十二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本文怎样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呢?
小孩子们:买杂拌、买爆竹、买各 种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
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 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 守岁。
“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 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 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 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பைடு நூலகம்春节习俗,还 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旬熬蒜醋饺 翡拌榛栗筝 鞭麦寺逛
读读写写
初旬 熬夜 米醋 蒜瓣 饺子 翡翠 杂拌 榛子 栗子 风筝 鞭炮 寺院 麦芽糖 逛庙会
轻声: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规矩 掺和 红火
儿化: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多音:万象更新 正月 间断
分外
研读《北京的春节》
思考1: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 线索的?
提示:散文记叙线索一般为时间或 事件过程。
作家简介:
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1918年夏天, 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 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 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 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 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 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 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 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