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免疫学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医免疫学
1、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
2、免疫器官:是控制和担负机体免疫功能的器官,其组成以淋巴组织为主,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
3、抗体:由抗原致敏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补体:是存在于人和动物正常新鲜血浆中具有酶样活性的一组不耐热的蛋白
5、免疫耐受:在某些情况下,抗原也可诱导相应的淋巴细胞克隆对该抗原表现出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6、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7、免疫原:在具有免疫应答能力的机体中,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8、抗原决定簇:暴露在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
9、半抗原-载体现象:用半抗原-载体复合物免疫动物所引起的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藉以研究半抗原抗体在免疫应答中的机理。
载体效应:如只有用原来的半抗原-载体复合物,才能引起再次应答
10、佐剂:即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将其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射机体,能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11、抗体的多样性:不同的抗体分子能与多种多样的抗原决定簇发生反应,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异样
12、单克隆抗体(McAb):是由B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上一种特定的抗原决定簇的纯抗体。
13、细胞因子(CK)是指一类由机体的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
14、攻膜复合体:C9为一种有聚合顷向的糖蛋白,与C5b678结合并进行环状聚合,共同组成1个大分子量
15、补体的调理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3b与细菌或其他颗粒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
16、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机体内与排斥反应有关的抗原系统多达几十种,其中能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者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其编码基因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17、炎症反应:是一种病理过程,也是机体一种防御和消灭异物的积极方式,它是动物机体对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方式。
18、免疫应答(Ir)抗原物质进入机体,激发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该抗原的过程,
19、细胞免疫(CMI):为由T细胞活化而介导的杀细胞作用或免疫炎症反应。
20、体液免疫:以B细胞作为主要效应细胞(T 细胞也参与辅助),通过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21、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指能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并将处理后的抗原肽提呈给T、B淋巴细胞,并使之活化的一类免疫细胞。
22、免疫突触:T细胞在免疫识别过程中,TCR-CD3复合体可识别APC提呈的MHC-抗原肽复合物,并且在T细胞与APC之间形成复杂的超分子结构。
23、黏膜免疫:是区别于全身免疫的一种局部免疫系统,主是局部黏膜组织及免疫活性细胞在病原体等抗原的刺激下诱导出的免疫应答反应。
24、非特异性免疫:机体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正常组织及体液中的抗菌物质。
25、特异性免疫:以抗体作用为中心的体液免疫、以T细胞及淋巴因子为中心的细胞免疫。
26、被动免疫:是动物依靠输入其他机体所产生的抗体或细胞因子而产生的免疫力。
27、主动免疫:是动物受到某种病原体抗原刺激后,自身所产生的针对抗原的免疫力。
28、疫苗:就是指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用于免疫预防。
29、生物技术疫苗: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的分子水平制备的疫苗。
30、多价苗:将同一种细菌或病毒的不同血清型混合制成的疫苗.
31、联苗:是以两种以上不同的细菌或病毒制成的疫苗,以达到一针防几种疾病的目的。
32、超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作出因过于强烈或不适当而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的一类反应。
33、克隆忽略:是指自身反应性T、B细胞未能察觉自身抗原的存在:
34、凝集现象: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电解质参加下,抗原颗粒相互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35、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
36、沉淀反应: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
37、免疫标记技术:是指用荧光素、酶、放射性同位素、SPA、生物素-亲和素、胶体金等作示踪物,对抗体或抗原标记后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38、免疫失败:是指免疫后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率甚至引发疾病。
39、变应原:凡经吸入或食入等途径进入体内后能引起IgE类抗体产生并导致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
40、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已与非已,并能将非已成分排出体外的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41、中枢免疫器官:发育在胚胎早期,是免疫细胞产生、发育、接受抗原刺激和分化、成熟的场所,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
42、半抗原:只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43、交叉反应:抗原除与其相应抗体发生反应外,也常与其他相关抗体发生反应。
44、简单半抗原:既不能单独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与相应抗体结合后也不能出现可见的反应,但却能阻止抗体再与相应抗原结合。又称为封阻性半抗原。
45、中和抗体:指病毒表面的具有吸附穿入作用的抗原所诱生的抗体
46、免疫逃避:寄生虫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有些寄生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
46、异嗜性抗原:不同动物种属间,或不同生物类别之间的共同抗原
47、免疫耐受:在某些情况下,抗原也可诱导相应的淋巴细胞克隆对该抗原表现出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48、ADCC:当靶细胞与相应的IgG 结合,K 细胞或NK 细胞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G 的Fc 结合,从而使自身活化,释放细胞毒,裂解靶细胞,这种作用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
49、带现象:在经典免疫血清学反应中,因抗原过多或抗体过多而出现抑制可见反应的现象称为带现象。
50、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
复循环。使带有各种不同抗原受体的淋巴细胞不断在体内各处巡游,增加与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接触机会;便于激发再次免疫应答。
胸腺哺育细胞(thymic nurse cell, TNC);淋巴细胞归巢受体(LHR);粘膜相关淋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