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判读
![脑电图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e9724a0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0.png)
脑电图基本知识
位相(phase):指同一部位在同一导联中所导出的脑波,于前后不同时间里波的位置, 或两个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里所导出的脑波的位置,即时间关系。 – 同位相 –识
波形:是由波的周期,波幅,时间等因素决定的,他们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的波 形。 – 正常波形: 安静闭目状态下所见的波形: – 正弦波或类正弦波 – 半弧状波 – 锯齿状波 – 后头部孤立性慢波 – 复合波和多形波
脑电图基本知识
脑电图的导联法 – 单极导联法:将头皮上的活动电极与脑电图机放大器的栅极 (G1)相接,把 无关电极与栅极(G2)相接,因此单极导联法的一切特性取决于无关电极。 特点: – 波幅 电位差 – 异常波 – 参考电极活化
脑电图基本知识
双极导联法:将头皮上的任意两个活动电极分别与脑电图机放大器的栅极 (G1)和栅极(G2)相接,而不使用无关电极,即波幅值为两个电极间电位 大小的差,即栅极(G1)波幅减去栅极(G2)波幅的差。 – 特点: • 波型 波幅 电位差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尖波 80-200ms 100μv – 棘慢波 200-500ms 100-200μv
局灶性棘慢波 泛发性棘慢波 多棘慢波 – 尖慢波 80-100ms 500-1000ms – 三相波 1.2-2.7Hz 50-100 μv C1<C2<C3 A2>A1A2>A3 – 高幅节律异常
脑电图基本知识
脑电图诱发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 睁闭眼试验 正常反应: – 反应速度 – 反应程度
脑电图基本知识
异常反应 – 潜伏期延长 – 后作用延长 – 活化作用 – 原有病理波的改变 – 出现病理波
脑电图基本知识
– 过度换气试验 正常反应: – 脑电图改变 – 主观反应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abd4c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6.png)
脑电图的原理
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这些信 号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脑电图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收集这些微弱的电 流,并将其转化为可观察的图形。
脑电图的波形和频率可以反映大脑的不同状态和功 能。
脑电图的应用
01
02
03
04
癫痫诊断
脑电图是癫痫诊断的重要手段 ,有助于发现异常的脑电波活 动。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质量、数量或时序上出现异常的疾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 综合症等。脑电图可以检测到睡眠障碍患者的脑电波异常,帮助医生确诊病因和 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脑电图监测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结构、睡眠周期和睡眠深度等指标,医生可 以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电图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 应用于认知过程、情绪调节、 学习与记忆等领域,有助于深 入了解大脑的认知机制。
对未来脑电图发展的展望
02
01
0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脑电图技术将更加精准和便捷 ,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和科研领域。
脑电图与其他神经影像学技术的结合将有助于更全面 地揭示大脑的功能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脑电图是诊断 癫痫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脑电图可以检测到癫痫发作时脑 电活动的异常变化,帮助医生确诊癫痫的类型和病灶位置。
在治疗癫痫时,脑电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医生可以根据脑 电图的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种类、剂量和服用 时间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脑电图简介 • 脑电图的记录与解读 • 脑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脑电图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 结论
01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444dbdc928ea81c758f578e0.png)
正常成人脑电图
成人正常脑电图的判定
• 正常成人在觉醒、安静闭目时,由α波和快波构成,有少量 θ波散在出现,不出现明显的θ波和δ波。 • α波连续在枕部优势出现 • 波幅两侧对称,可有轻度的波幅差,多数为非优势半球侧较 高,但不应超过20%,在枕部不超过50% • 波幅不应过高,α波平均波幅小于100微伏,β波小于50微 伏 • 在睁闭眼、精神活动及感受到刺激时,α波应有正常的反应 • 睡眠时脑波应左右对称。无异常电活动 • 无发作波:不论在觉醒和睡眠,均不应有棘波、棘慢综合波 等异常波形。
2.肌电伪差
常见的肌电伪差来源包括咀嚼、 吞咽、额肌活动、面部肌肉痉挛或 震颤。
•
肌电伪差
肌电伪差(1)
咀嚼所致伪差(1)
•
动作伪差:描图中患儿抽泣,脑电图呈现类似癫痫样放电的尖样波。技术员对于记录同时动 作的描述能够帮助鉴别。
3.电极质量不佳及与头皮接触 不良所致的伪差
电极完全或将要离断 头皮部脱脂不完全,致电极的电 阻增高。
参考电极:一般使用耳垂、鼻尖和乳突部 等相对零电位点的电极作为。
地电极:一般放置在前额正中或颅顶,另一端 接入仪器头盒的接地(ground或G)端口。
EEG临床意义
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技术及临床意义
CT,MRI DSA MRA,MRV CTA SPECT PET EEG MEG EPs EMG 反映脑和脊髓形态 反映脑脊髓的血管形态 反映局部脑血流灌注 脑代谢 脑功能 周围神经和肌肉病
NREM睡眠Ⅱ期(浅睡期):顶尖波逐渐减少主要标志是出现 14Hz左右(12.5-15.5)的睡眠纺锤。此期还可出现比较多的K综合波。
• •
正常成人睡眠图(2期NREM) 可以见到中央、顶部为著的顶部尖波、K综合波以及14—16Hz的睡眠纺锤,双侧同步对称。
脑电图判读1教学大全讲解
![脑电图判读1教学大全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0e06c3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3.png)
著 的 左 右 差 (
20%
可
见)
同,
样左
的侧
左波
右幅
差低
。,
第四十二页,共四十六页。
枕基
慢 波 ,
本 节 律
α 78
频波
率为
相 当
~
高高赫
轻 度 异 常 脑 电 图
, 基 本 节 律 有 轻 度 的 慢
, 顶 部 也 看 到 同 样 的
兹 , 考 虑 到 年 龄 因 素
(yīn sù)
波慢
化波
。稍
快波与α波同样,在正常者其波幅和频率在左右 半球的对称部位大体对称,因而假如快波仅在一 侧缺如,波幅有显著的左右差时,对病变的局灶 定位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六页。
快波
药物(yàowù)产生的快波——女,54岁,地西泮15毫克,每日3次口服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六页。
8 由睁眼产生(chǎnshēng)的α波抑制
第十三页,共四十六页。
Step 8 正常成人 觉醒时 (chéng rén) 脑电图的阅读方法
成人正常脑电图的特征: 1 脑电图由α波和快波构成,仅有极少量的θ波散在
出现,不出现明显的θ波和δ波。
2 α波和快波表现为后述那样的正常分布。 3 左右对称部位波幅差不超过20%.
4 左右对称部位脑电图波的频率,波的时限(周期 (zhōuqī))差不超过10%.
所 见
易 出
~
。
现 于 额 、
微 伏 的
波
是
由
于
第四十四页,共四十六页。
波
α8
幅 左
波 是
右 差 , 右 侧
中 央 、 额 部 也
脑电图判读1
![脑电图判读1](https://img.taocdn.com/s3/m/b364256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1.png)
2 α波的频率、分布
α波的频率规定为8~13赫兹,成人通常是10赫 兹左右。8赫兹左右时称为慢α活动,估计存在 脑功能障碍。正常成人也有相当一部分显示 12~13赫兹的α波,与10~11赫兹的α波相比, 其出现频度较低。一般在额部的α比枕部要慢, 其频率差可达到一个。一般在顶、枕部优势出现, 特别在枕部,波幅高而出现频度也高。
Step 7 脑电图的诱发试验
安静时记录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度脑 电图的状况变为出现异常波或使异常程 度增加所采用的操作技术称为脑电图的 诱发试验(methods of activation). 1 睁闭眼诱发试验 2 过度换气诱发试验 3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 4 睡眠诱发试验
1 睁闭眼试验
1 方法:在脑电图记录中指示被检者睁眼, 经过10秒钟左右让其闭眼。
快波
药物产生的快波——女,54岁,地西泮15毫克,每日3次口服
8 由睁眼产生的α波抑制
α波最具特征的性质之一是通过睁眼被抑制, 称之为α波抑制。国际脑电图学会联盟推荐使 用衰减这个术语来取代抑制。
α波的衰减,不仅由外界的刺激(如光刺激), 而且精神内心的活动如心算等也发生。由光 刺激等产生的衰减,在枕部的α波中最明显, 通常全导程各部位的α波也都会衰减。
1 年龄:EEG在新生儿几乎近于平坦,幼小儿慢 波多,相当于α波顶频率也慢,随着年龄增长接 近成人,α波顶频率增加接近10赫兹。
2 意识状态:与从觉醒到睡眠由于各种意识水平 相对应,EEG表示与觉醒不同特征的图像,因 此反过来能够由脑电图像,推定睡眠的阶段。
3 睁、闭眼:EEG受到身体内外的感觉刺激的影 响,特别是被检者睁眼、闭眼,表示不同的 EEG像。
睁闭眼试验
③ 在睁闭眼中,癫痫性的爆发异常波往往 被诱发,特别在睁闭眼之后容易诱发广 泛性棘慢波、高波幅慢波等。光敏性癫 痫因睁闭眼容易诱发异常波。
EEG基本知识及判读(进修)
![EEG基本知识及判读(进修)](https://img.taocdn.com/s3/m/7b0de345dd3383c4ba4cd25e.png)
睡眠深度减少,Ⅲ、Ⅳ期睡眠比例减少,而睡眠 期中的醒觉时间随年龄增加。REM睡眠减少, 70-80岁REM睡眠减少到总睡眠时间的20%以 下。
整理ppt
41
正常脑电图 <小结>
EEG的成熟发展过程
整理ppt
11
脑波特征--波幅
代表一个波的高度
表示方法
-用µV 表示 -通过测定一个波的垂直距离与定标信号的高度比较确定
如果定标信号高度是5㎜=50 µV ,那么1 ㎜ =10 µV 10 ㎜ =100 µV ㎶
按波幅大小分为
低波幅 <25 µV ㎶,中波幅25~75 µV ㎶,高波幅>75 µV
电能转 化为机 械能
头皮EEG是脑电活动的间接图像。
整理ppt
4
整理ppt
5
整理ppt
6
电极安放10/20系统
整理ppt
7
EEG临床意义
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技术及临床意义
CT,MRI DSA MRA,MRV CTA SPECT PET EEG MEG EPs EMG CSF
反映脑和脊髓形态
多形性δ波 局灶δ波以不规则无节律性发生。 病灶中心部分的慢波通常比病灶周围的慢波更持
续,频率更慢,但波幅不一定是最高的。一般不 被睁眼抑制,也不因HV有反应。 δ波病灶周围常为θ波,此种θ波可能对睁眼及HV 有反应。
整理ppt
50
局灶性慢波和棘波
女,62岁,右蝶骨翼脑膜瘤术后1年。 EEG示右颞区连续1~3Hz局灶慢波及1个棘波。
正常的。 - 癫痫病人,如果在EEG描记期间没有异常放电或癫痫源病灶距记录电极过远,
EEG基本知识及判读
![EEG基本知识及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d42e30db763231126fdb11b6.png)
1
1
1
脑波特点---出现方式
短程:持续出现1~2秒钟 长程 :持续出现5~10秒钟
节律性:有规律的反复出现
无规律性:高度节律失调
散在或偶尔出现 游走性
爆发出现
间歇出现
1
1
脑波特征---分布与广度
普遍性或弥散性 一侧性分布 局灶性分布 应与普遍分布所伴有的某个区
域偏盛区分。 局灶慢波 在波幅高的区域波率最低 局灶尖波(有波散倾向)在病灶部位尖
在大多数异常脑电图中,异常类型不完全代替正常电 活动,它们可能间歇地或仅于某个或某些区域出现, 或添加在正常背景之上。
1
异常EEG
类型 异常脑电图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A.癫痫样活动 B.慢波 C.波幅的异常 D.偏离正常类型的异常。
1
异常电活动的出现
1
慢波活动异常
局灶性慢波异常 普遍非同步慢波异常 双侧同步慢波异常
EEG基本知识及判读
前言
1929年德国神经精神 病学家Hans Berger首先报 告了在人类完整的头皮上安 放电极,描记人类大脑的自 发电活动。此后他的研究成 果不断得到电生理及神经生 理学家的证实,使EEG学在 全世界范围得以发展,并开 始为临床和科学服务。
1
EEG的临床意义
定义 EEG是通过在脑的各相应区域 (在头皮、硬膜下等)安放电极,描 记大脑神经细胞活动所产生的生物电 活动,因此EEG是反应大脑功能状态 的电生理技术。
1
正常EEG <小结>
正常EEG的含义及与脑功能关系
不同年龄组的个体,EEG存在差异 。19岁以前,正常 EEG变化十分明显。20~60岁的正常EEG变化 相对较少, 60岁以上个体的EEG,与60岁以前的成人相似,但少数 类型在60岁以前被认为是异常的,而在60岁以上的成人 可能是正常的。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a377026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d.png)
脑电图伪差及干扰的辨别
•由于脑电活动的特性,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识别伪差是对脑电图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 •包括:生理性伪差,仪器和电极等外界伪差
生理性伪差:呼吸运动、出汗、肌电、心电、 眼球活动、肢体活动等。
其他类型伪差:交流电干扰、其他人员走动、 电极伪差、电磁干扰等。
呼吸运动
出汗-少量出汗
>300 µV
脑电波的调节
• 调节:指脑电波的频率调节,反映脑电活动的规律
性。 • 正常成人同一次记录中,同一部位的频率差不应超
过1Hz,两侧半球相应部位的频率差不应超过0.5Hz ,否则为调节不良。 • 节律失调(失节律)指脑电波完全没有规律。(例 如,婴儿痉挛的脑电图特征)
婴儿痉挛(高度节律失调)
暴发-抑制
暴发-抑制是严重的脑电图异常现象,表现为高波幅的暴发活动与低电压状 态交替出现,或在低电压的背景上间断出现暴发性电活动。(暴发电活动可 有多种成分,棘波、尖波、慢波等,可同时出现或单一节律暴发)
低电压和电静息
• 波幅<5µV——低电压 • 波幅<2µV——电静息 • 在任何年龄均为异常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的定义
脑电图检查是通过精密的电 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 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 形。用于描记大脑神经细胞活动所 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因此脑电图是 反应大脑功能状态的电生理技术。
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国际10-20系统 (the 10-20 international System)电
• >60岁老年人波幅降低,大多数健康老年人α频率保持在8 ~9Hz,在60岁以后,头后部主要频率平均衰减0.08Hz/ 年
女,33天,闭目吸允受检,主诉手抖动3天
4个半月女婴,安静清醒状态
脑电图基础知识总结和入门
![脑电图基础知识总结和入门](https://img.taocdn.com/s3/m/c5b110f6964bcf84b8d57bee.png)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一:原理脑电图的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将大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所产生与临近部位的5—100微伏电位差用电极加以引导接入放大和记录装置,放大100-200万倍,以脑细胞电活动的电位为纵轴,时间为横轴,记录或显示的电位一时间关系曲线,就是脑电图.不管是哪一类型的脑电图仪,至少包括有输入、放大、调节、记录/显示、电源等五大部分.脑电图的基本特征有周期、频率、振幅(波幅)、波形和位相.周期:一个波从它离开基线到返回基线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或称为1周波,其计算单位为毫秒(1秒以内为短程;1-3秒为中程;3-10秒为长程)。
频率:每秒出现的周波数,分为4个频率带(δ频率带:3。
5/s以下;θ频率带:4~7。
5/s;α频率带:8~13/s;β频率带:13/s 以上)。
以周/秒(c/s)表示。
振幅:一个波由波顶到波基底线的垂直距离,其计算单位为微伏(25微伏以下为低波幅;25-75微伏为中波幅;75-100微伏为高波幅;100微伏以上为极高波幅)。
波形:即波的形状(安静、闭目和清醒状态下的波形:正弦波或类正弦波、半弧状波、锯齿波、后头部孤立性慢波、复合波与多形波;睡眠状态时的脑波:驼峰波:又称顶尖波。
在浅睡期出现;睡眠纺锤波:又称σ节律,12-14Hz的波.在中睡期出现)。
位相:一个波由基线向上、下偏转便产生位相,向上为负相,向下为正相(正常人中除额部与顶枕之间位相常相反外,在同侧半球其他部位前后(或左右)两个导联之间出现位相倒置是应属于异常)。
脑电图的频率,从0。
5~30Hz是为目前普遍使用于临床的频率范围(脑电图仪常用的有16导、24导、32导;滤除高于30Hz或60Hz以上的高频信号,因一般的脑电图有用信号在30Hz以下;滤除低频信号,降低低频干扰(呼吸、动作等)的影响,通过选择时间常数来限定和滤除低频信号.常用0.1秒和0.3秒).脑电的振幅,从几微伏到几百微伏。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6f7e8bb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a.png)
α波泛 化
成人异常脑电图的判定
• 基本节律为8c/s以下或14c/s以上的快节律 • 基本节律的平均波幅特别高或特别平坦并有低波幅
的慢波混入 • 基本节律对于各种生理刺激一侧或两侧性缺乏反应 • 基本节律波幅明显不对称,>50%。或两侧波幅相
• 过度换气反应:正常反应为随着深呼吸的进行,脑波波率逐渐变慢,波幅逐渐增高,出现双 侧性频率在1.5-4Hz左右的δ活动节律性慢波
➢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
将闪光灯置于被检者眼前20~30cm处,给予不同 频率的间断闪光刺激,观察脑波有无变化。一般由低 频逐渐转换至高频。对光敏性癫痫具有重要价值。
节律性的间断散光刺激直接兴奋枕叶初级视觉皮质。当刺激频率接近枕区本身的频 率时,视觉皮质的神经元可在刺激的作用下同步兴奋,导致节律性同化现象。
T3
C3
Cz
C4 % T4
A1
A2
20%
T5 P3 Pz
P4 T6
O1 Oz O2
枕外粗隆点
Fp1/Fp2=左/右额极(frontal pole) F3/F4=左/右额(frontal) C3/C4=左/右中央(central) P3/P4=左/右顶(parietal) O1/O2=左/右枕(occipital) F7/F8=左/右前颞(anterior temporal) T3/T4=左/右中颞(mid-temporal) T5/T6=左/右后颞(posterior temporal) Fpz=额极中线(frontal pole midline point) Fz=额中线(frontal midline point) Cz=中央中线(central midline point)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fe144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7.png)
结果解释
结合临床知识和实验目的,对 脑电图结果进行解释,为临床 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04
CATALOGUE
脑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癫痫的诊断和分类
癫痫是脑电图在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 领域之一。脑电图能够检测到脑部异 常放电,帮助医生确诊癫痫并对其进 行分类。
02
脑电图是神经电生理学的重要检 测手段,用于研究大脑功能和诊 断癫痫、脑部疾病等。
脑电图的原理
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这些电化学信号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当电极放置在头皮上时,可以检测到这些微弱的电流,并通过放大器将信号放大, 记录为脑电图。
脑电图的波形、频率和幅度等特征反映了大脑的功能状态。
脑电图信号处理算法的创新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开发新型脑电图信号处理算法,提 高信号解析能力和准确性。
脑电图与其他神经影像技术的结合应用
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MRI)的结合
通过MRI的高分辨率结构成像与脑电图的功能成像相结合,更全面地揭示大脑活动和功能 连接。
脑电图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结合
的枕叶部位。
频率为14-30Hz,通常 在大脑皮层活跃时出现。
频率为30-80Hz,与认 知功能和注意力集中有关。
频率为0.5-3Hz,主要 出现在婴儿和成年人的
深睡眠阶段。
脑电图的节律和频率
节律
指脑电波的规律性波动,如快波和慢 波。
频率
指脑电波的频率范围,如阿尔法、贝 塔、伽马等。
脑电图的异常波型
脑电图的干扰和伪迹处理
干扰来源
伪迹识别与去除
外部电磁干扰、肌电干扰、眼动干扰 等。
通过算法和软件识别并去除伪迹,确 保脑电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常脑电图
异常脑电的出现方式
按部位分: 广泛性:出现于两侧脑的全部区域里 局限性:出现于脑的某一部分 半球性、区域性、局灶性
按时间分:(多指慢波) 散在性:混在基本节律中 间歇性、爆发性:突然开始突然结束,区别
于背景脑电活动,主要用于描述癫痫样异常放 电。
连续性:基本节律为慢波
异常脑电主要波形
电极与头皮接触不良所致的伪差
改为双极导联
接触不良所致伪差(2)
改为双极导联
眨眼或眼球运动产生的伪差
在单极导联,睁眼时出现负相(向 上),闭眼时出现正相(向下)的电位 变化。
在额极、额部最为明显。
眼动伪差(1)
眼动伪差(2)
出汗所致的伪差
基线缓慢漂移;多见于额、颞部 等易出汗的部位。
临床常用检查方法
常见伪差的识别
心电伪差
多见于肥胖患者。若改为双极导 联记录,此伪差往往消失。
心电伪差(1)
心电伪差(2)
肌电伪差
多见于额极、前颞部,轻轻张口 或放松后消失。
肌电伪差(1)
肌电伪差(2)
咀嚼所致伪差(1)
咀嚼所致伪差(2)
电极质量不佳及与头皮接触不 良所致的伪差
电极完全或将要离断 头皮部脱脂不完全,致电极的电 阻增高
同位相:两个波的波顶与波顶、波底与波底 完全一致。
位相倒置:波的周期和波幅相等,但方向 相反(呈针锋相对)。
位相倒置
正常成人脑电图
清醒期EEG
➢ 正常成人在觉醒、安静闭目时,由α波和 快波构成,有少量θ波散在出现,不出现明显 的θ波和δ波。
10Hz左右,波幅50μV左右的α波连续在 枕部优势出现,其中常混有波幅10~20μV的 快波。
➢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
将闪光灯置于被检者眼前15~30cm处, 嘱其闭眼,给予某个频率的闪光5~10s, 刺激中止后10s用下一个频率刺激。一般由 低频逐渐转换至高频。
光驱动:顶、枕部的脑电频率出现与闪
光节律一致的变化或与此成比例的变化。
➢ 睡眠诱发试验
自然睡眠 药物诱导睡眠
一般癫痫患者中,棘波或棘慢波等爆 发异常波大多数在清醒时不清楚,进入睡 眠期即开始明显出现。
• 普通脑电图(无纸或走纸) • 动态脑电图(Holter) • 录像脑电图(Video-EEG)
动态脑电图(Holter)
将脑电信号记录于随身携带的磁带记录盒或微 型数字磁盘,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 而后重放分析。
➢ 优点:观察到的是自然活动及自然睡眠状态的 长时间记录,对于发作性异常的捕捉有意义。
正常表现为α波抑制。背景脑电活动 中的慢波、局灶性棘波等常不被抑制。
➢ 过度换气诱发试验
让被检者闭眼,以20~30次/分的速率 进行3min过度换气。
多数小儿及一部分成人可见脑电图慢波 增多、波幅增高,通常在过度换气结束后 30秒内恢复背景。
该试验对于癫痫失神发作是最为有效的 诱发试验,可诱发出典型的3Hz棘慢波。
8Hz左右时称为慢α活动。
➢ 多数情况,α波及快波在左右大脑 半球的相同部位大体左右对称。
一般枕区α波有左右波幅差时,多 为右侧波幅高,正常情况下两侧波幅差 不超过20%。
α波波幅的递增、递减(waxing and waning)
➢ α波对于睁眼、感觉刺激、精神活动等 有抑制反应。
➢ α波和快波不显示异常的高波幅。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基础知识
定义
脑电图是借助电子放大技术,将脑部神 经元的自发性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百万倍并 记录,以研究大脑功能有无障碍。
将脑电活动的电位作为纵轴,时间作为 横轴,把电位与时间的相互关系记录下来。
原理
➢ 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础是神经元的 电活动,因此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可以反映中枢 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和病理变化。 ➢ 脑电图是目前监测脑功能较为敏感的指标, 通过放置适当的电极,将神经元综合电位变化 放大记录显示于屏幕上或描记于纸上。脑电图 的电位来自于皮层大锥体细胞顶树突的突触后 电位。脑电位的节律则由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 系统调节。
记录方法
电极:一般为扁平盘形电极或杯形电极 (金质或银质),连接有绝缘导线,昏 迷病人可用针电极。
电极安放位置:国际电极放置法(1020电极放置法)
鼻根点
Fp1 Ppz Fp2
F7
F3 Fz
F8
F4
20%
20% 20% 10%
T3
C3
Cz
C4
T4
A1
A2
20%
T5
P3
Pz
P4 T6
O1 Oz O2
提示颞叶尖波,可通过蝶骨电极明确。
无关电极活化(1)
蝶骨电极(1)
无关电极活化(2)
蝶骨电极(2)
背景中慢波增多
慢波背景
单、双极导联比较
单极导联—最标准,可观察到活化现象 双极导联—伪差少,利于定位
常用诱发试验
➢ 睁闭眼试验
在脑电图记录中指示被检者睁眼,经 过10秒钟左右让其闭眼。
➢ 不出现尖波、棘波等爆发性异常波。
正常清醒期EEG
α波泛化:α波不仅在枕部,而且 在额、中央、顶、颞部等全导联部 位都持续出现。
多见于脑外伤后遗症、脑动脉硬化 患者,提示存在有脑的广泛性轻度 功能低下。
α波泛化
正常成人睡眠期脑电图
➢ 1期睡眠(思睡期) α波逐渐解体,慢波渐增多,
双侧顶部出现顶尖波。
➢鼻咽电极
➢鼓膜电极
脑电图判读
脑波的分类
慢波 0.5~3Hz(不足4Hz)→δ波
4~7Hz(不足8Hz)→ θ波
α波 8~13Hz 不足14Hz
14~17Hz(不足18Hz)→中间快波
快波 18~34Hz(不足35Hz)→β波
35Hz~
→γ波
滤波:0.5-100Hz
走纸速度:每秒3cm
位相:脑电波各部分之间的时间关系。
脑电图导联的种类
单极导联(参考导联):一个作用电极与
一个非作用电极(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 差。最标准,但易受颞部脑电活动影响。
一般只能使用耳垂、鼻尖和乳突部等相对零电 位点的电极作为参考电极。
双极导联:头皮上两个作用电极之 间的电位差。用于异常波定位。
平均导联
头皮以外部位的电极
➢蝶骨电极:从颧弓与下颌切迹间刺入针电 极,尖端达到卵圆孔外侧部的头颅底。记录 颞叶前极部和颞叶眶面附近的脑电活动。
枕外粗隆点
Fp1/Fp2=左/右额极(frontal pole) F3/F4=左/右额(frontal) C3/C4=左/右中央(central) P3/P4=左/右顶(parietal) O1/O2=左/右枕(occipital) F7/F8=左/右前颞(anterior temporal) T3/T4=左/右中颞(mid-temporal) T5/T6=左/右后颞(posterior temporal) Fpz=额极中线(frontal pole midline point) Fz=额中线(frontal midline point) Cz=中央中线(central midline point) Pz=顶中线(parietal midline point) Oz=枕中线(occipital midline point)
➢ 2期睡眠(浅睡期)
睡眠纺锤波(14Hz左右)与K复合波显 著,可见低幅θ波、δ波。
➢ 3期睡眠(中度睡眠期) ➢ 4期睡眠(深睡眠期)
2Hz以下、波幅在75μV以上的慢波 增多。纺锤波时出现,时不出现。
3期和4期睡眠合称为慢波睡眠。
➢ 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睡眠期)
脑电图类似1期睡眠表现,出现 快速眼球运动,肌张力明显下降,被 唤醒后多诉在做梦。
➢ 缺点:在脑电图有变化时看不到当时患者的行 为或病情变化伪差较多是其缺点。
录像脑电监测(Video-EEG, VEEG)
在一个荧光屏上同时显示脑电图变化和患者的 视频图像
➢ 优点 可以进行长时间监测并可现时观察到患者的 情况和脑电图变化 对于发作性疾病特别是癫痫的正确诊断和癫 痫起源的确定极有价值 对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护也有重要意义。 可及时排除干扰和伪差
➢ 多棘慢波:棘慢波中的棘波成分为
多棘波。
➢ 尖慢波:慢波接着尖波后形成的复合
波。
尖波、棘波的极性
波峰向上——负相 波峰向下——正相
左侧中央部尖波
左枕、颞后尖波
棘波(左额、中央、前中颞)
棘慢波(双额为著)
无关(参考)电极活化
使用电极导联描记EEG,当颞叶内侧出现 高幅异常波时,影响其附近的耳电极,可在 耳电极记录到高幅异常波。在无异常波部位 (如顶、枕部等)记录到正相尖(棘)波。
➢ 缺点
病人活动不方便 摄像范围有限 小儿难以长时间监测 监测环境的限制,影响病人的生 物发作规律
➢ 适应症 鉴别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 确定发作类型判断发作起源 适用于发作频繁的病人
谢谢!
➢ 尖波:时限为1/14~1/5s(70~200ms),
波幅高而尖锐,区别于背景脑电。
➢ 棘波:时限为1/50~1/14 s(20~70ms),
波幅高而尖锐,区别于背景脑电。
向上的波峰为负相,向下的波峰为正相。
➢ 多棘波:连续出现2个以上的棘波。
➢ 棘慢波:在棘波之后跟随一个300ms
左右的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