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水文化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水文化概论》部分送审稿(连载四)
(发稿时间:2007-6-1 9:51:16 点击数:567)
水文化研究的提出及进展情况
“文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越来越受到政治界、思想界以及经济界人士的高度青睐和积极关注,都试图用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社会成员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已成为“三个代表”这一全党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把文化建设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列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的大会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好地掌握主动权。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这些都说明文化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
我国当代水利事业正面临着大力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新的挑战。
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为了立足长远,把握全局,抓住重点,统筹兼顾;为了从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我们的水利事业。
这些都要求水利事业以先进文化和科学理论为引领,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开创新的局面。
提出开展水文化研究,加强水文化建设正是为了适应这一客观要求。
水文化,是一个看似亲切,又很陌生的概念。
说它陌生,是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从未听到水文化这个名词,直到今天,各种辞书、字典中也找不到水文化这个辞条的踪影。
说它亲切,是因为水与人,水与文化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
人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就创造了水文化,这种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之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形态。
所以,当水文化的概念一经提出,人们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感到特别亲切,并逐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水文化,作为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历史特别悠久,内容特别丰富。
但是,把这位重要成员正式引荐给社会大众还是近些年代的事。
一、水文化研究的提出和宣传
1988年的10月25日,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的水利宣传工作人员聚集在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驻地蚌埠市参加淮河流域的宣传工
作会议。
时任淮河水利委员会宣传教育处长的李宗新同志在他的《加强治淮宣传工作,推进治淮事业发展》的主题讲话中说:“现在有人提出要开展水文化的研究,要研究水事、水政、水利的发展历史和彼此关系;研究水文化与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研究水利事业的共同价值观念等。
我们认为这种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应成为我们宣传工作的重要内
容。
”这是至今我们所了解到较早在社会上提出的“水文化研究”。
1989年,李宗新又在《治淮》杂志第4期发表《应该开展对水文化的研究》的文章。
编者按说:“李宗新同志首次提出了水文化研究这个新课题。
我们希望有兴趣的同志来稿参加讨论,以便更好地开拓水的开发利用新领域。
”与此同时,时任淮河水利委员会宣教处副处长的吴宗越同志在《中国水利》发表了《漫谈水文化》的文章。
同年11月5日,由《中国水利报》淮河记者站和《治淮》杂志编辑部联合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召开水文化研讨会的倡议》,并印发了《水文化讨论参考提纲》。
这些有关水文化的讲话、文章和倡议,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
提出水文化研究的社会背景和客观必然性是:当时,商品经济在我国开始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正在酝酿过程之中,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业都在提出建设自已的行业文化,很快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文化热”。
在这种“文化热”的影响下,人们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别的行业都有自己的文化,水利行业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文化呢?当然,提出水文化研究,并不是出于感情的冲动,而是有它现实的土壤和深厚的根基,也就是说,有其客观必要性。
首先,中华民族是创造世界最古老人类文明的民族之一。
在考查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史时发现,水与民族文明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人们习惯把黄河称为中化民族的母亲河和摇篮。
随着考古的新发现以及运用高新科技来研究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时,发现长江、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等,一切在远古时代有水的地方,都有我们的祖先在那里活动,共同孕育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也同时孕育了这个伟大民族的文明和文化。
所以说:水,是民族之源,也是文化之源,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我国是一个治水历史悠久、治水经验丰富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当时治水事业正在从行业进一步向社会延伸,社会办水利和大水利的观念已逐步深入人心。
今后,水利事业发展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通过研究水文化,建立水文化科学,把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巨大的成就和广阔的前景,从理论上进行概括和总结,对深刻认识水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基础设施的战略地位,对指导当今和将来水利事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三,水,不仅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水,也是一种载体,可以构成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对水的认识,不仅要从自然科学的领域去研究,还应该从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学、艺术、历史广阔的领域来认识水的地位和作用。
水利事业是影响人类生存、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一项伟大的基础性事业。
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创造和形成的中国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水文化研究,加强水文化建设,对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对民族振兴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水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形态,是一种历史十分悠久,又具勃勃生机的水行业文化,当然它又不仅仅是水行业文化。
过去,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和认真研究,使这一独具魅力的文化形态被人们忽视了。
现在,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用
的更加重要,随着人们对水工程、水环境的文化要求日益提高,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的任务被历史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最后,任何一个行业,如果只有物质产品,没有精神产品,没有自己行业的文化,没有自已行业的思想、精神、理论和哲学,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完整的行业,就不可能立足社会,更谈不上发展了。
水利事业是一项历史悠久,而前程远大的伟大事业,它有自己悠久灿烂、博大精深的行业文化,即水文化。
在国际上,面对经济走向全球化和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各国政府都强调要保持文化的本土化。
在国内,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行各业为了提高竞争力,都在努力提高本行业科学技术文化水平,采取文化制胜的战略促进本行业发展。
为了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建设水文化应是明智之举。
因此,水文化研究提出后,很快在水利行业引起良好反映。
陕西省水利厅水保局副局长张骅同志说:“水文化的确立和研讨,意义深远,必将载入史册,我愿意积极参与这一活动。
”1990年,在全国水利电力期刊工作会议上,会议的主持者吴舜龄所长在会议总结时,高度赞扬了水文化研究的活动,他说这是一种创新。
四川省水电厅的高级工程师冯广宏同志说:“重视水文化研究,令人钦佩,是独具慧眼,在开拓水文化领域方面是有功的…….确实是开风气之先。
”黑龙江省《水利天地》主编高砚同志说:“倡议研究水文化,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我赞成。
自水文化研究的倡议发出后,已赢得了各方面的响应。
”
为了扩大对水文化的宣传,1989年10月,淮河水利委员会编印了《水文化文辑》。
四川省《水利电力技术》杂志相继发表文章组织讨论。
不久,黑龙江省水利厅编辑出版了《水文化与水科学》,四川省水利厅编辑出版《四川水文化》,这是正式出版的两本水文化文集。
与此同时,《治淮》杂志、《水利水电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水利史志专刊》、《中国水利》等,都先后开辟了“水文化”专栏。
中国水利水电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与中国水利报社联合举办了“葠窝杯水文化知识竞赛。
”
1992年当联合国把每年的3月22日确定为世界水日时,李宗新为迎接笫一个世界水日,写了一份水文化初探的材料,呈送时任水利部办公厅副主任审阅时,在他的指导下进行了修改,在他的推荐下,在《中国水利水电政工研究》刊物发表,对以后水文化研究的开展发挥了良好作用。
1994年,水利部举办的全国首届水利艺术节,把水文化论文的征集评奖作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编辑出版了《水文化论文集》,随之,黄河水利出版社也出版了李宗新同志的《水文化初探》。
这些都为水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创造了条件。
为了扩大水文化研究的影响,中国水利文协又及时与松辽委共同创办了《水文化》双月刊,时任国务委员的陈俊生同志为刊物题写了刊名,并鼓励要协好《水文化》,宣传水文化。
在这种形势下,全国各地的水利部门均涌现出一批水文化研究的积极分子,为水文化的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成立组织开展水文化研究
1993年,在筹备中国水利文协第三届理事会的过程中,当时中国水利文协的孙秀蕊同志提议,在新一届的水利文协下成立水文化研究会,这一提议得到文协领导付希文同志的支持,于是文协第三届理事会决定成立水文化研究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于1995年12月17日,中国水利文
协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同时举行了首次全国水文化研讨会。
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来自水利部、各流域机构、部分省市水利厅局、水利企事业单位、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单位,共50余人。
大会收到中纪委驻水利部纪检组组长、水利部党组成员李昌凡同志和一些单位的贺信、贺电。
会议经过民主协商,通过了水文化研究会章程,推选出理事会成员,讨论安排了下一步的工作。
研讨会发扬学术民主,畅所欲言,互相切磋,充分体现了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水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开始有组织地进行水文化的研究。
全国不少单位和个人积极要求和申请参加水文化研究会的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并积极从事水文化的研究和水文化活动。
在水文化研究会成立以后,全国许多地方也成立了一些水文化研究的组织,如江苏省的无锡市成立了太湖文化研究会,泰州市成立了泰州市水文化研究和咨询组织,在山西省成立了水文化文学研究会。
有了水文化研究的组织以后,广大水文化研究爱好者,认真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五大报告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论述,进一步提高了对水文化研究和水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开拓了思路。
水文化的研究,对兴水治穷、治国安邦、涵养水土和水利实施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从理性上提高了认识。
水文化研究逐步植根于实践的土壤,不少单位把水文化研究作为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家庭、文明职工的重要内容。
由于各种新闻媒体的传播,特别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对水文化的连续报道,使水文化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涌现出了一批水文化研究的积极分子,取得了一批水文化研究的成果。
水文化研究也逐步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
1997年初,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同志为中国水利出版社出版的《漫谈中华水文化》(李宗新编箸)一书题词:“发展水利事业,弘扬水利文化” 。
1997年11月20日至22日,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水文化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二次全国水文化研讨会。
这次会议是在第二届全国水利艺术节水文化论文征文的基础上召开的。
研讨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以党的十五大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的精神为指导,以弘扬以水利行业精神、塑造水利行业形象、培育水利行业作风为重点,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水利行业的企事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和流域水文化建设,为水利行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来自全国水利行业的70余名专家、学者、水文化研究的爱好者和水文化研究会的理事参加了会议。
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文协、中国水利报社、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的领导出席并主持了会议。
中纪委驻水利部纪检组组长、部党组成员、水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李昌凡同志代表部党组发来贺信。
会议还收到了水利部老部长张季农、王继兴等领导同志发来的贺信。
这次研讨会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论文数量多,第二届全国水利艺术节和这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44篇,比第一次研讨会增加了6倍多。
作者面广,特别是各级领导同志参加征文活动,首届艺术节仅一位司局级领导同志纂写论文,这一次司局级领导和具有教授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共有15人参加征文活动。
二是论文内容重点突出,涉及面广。
许多论文都围绕水利
改革与发展服务的主题,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探讨了水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地位。
论文还涉及了水文化概念的内涵与界定,如何加强水利行业的事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如何加强流域水文化的研究以及如何从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的视角来研究水文化等。
三是对水文化研究的深度有所加深,在一些课题中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意识,显示出水文化研究逐步走向深入。
1998年至2003年,由于水文化研究会领导同志的工作变动,曾使水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一度处于滞后的状况。
但全国水文化研究的爱好者仍然致力于水文化的研究活动,开展了一些有组织的水文化活动。
1998年,由水利部教育司彭建明同志纂写的《水文化与水利精神》列入水利部编写《水利概论》一书的重要内容,成为全国水利干部的培训教材。
1999年9月,山西省水利文协举办了首届水文化及文学研讨会,并出版了《笔谈水文化》。
中国水利学会及有关的专业委员也开展一些水文化的活动。
为了迎接水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的召开,远方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了李宗新同志编著的《水文化文稿》。
第一届水文化研究会的挂靠单位为淮河水利委员会。
淮委的领导对研究会的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积极筹备和组织研究会的各项活动,从精力上、人力上、财力上支持研究会的工作。
为水文化研究活动的开展和今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时任淮河水利委员会的主任,第一届水文化研究会的会长赵武京同为开展水文化的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宝贵
的心血。
2004年4月23日至25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的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分会第二届理事会暨第三次全国水文化研讨会,标志着水文化研究进入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新阶段。
根据民政部关于社团组织的要求,将水文化研究会更名为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分会。
这次会议,通过民主协商,选举产生了水文化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的领导成员。
研讨会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新时期的水文化”为主题,征集论文60余篇,论文密切联系水利事业发展中新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进行探讨。
这次会后,水文化研究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其主代表有三:
一是北京市水务局由冉连起同志策划,编辑出版了《北京水文化丛书·水和北京》,目前已出三本;《永定河》、《水利历史规划选编》、《城市水系变迁》。
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祖国首都悠久而丰富的水文化。
二是江苏省泰州市水利局编辑出版的《泰州市水文化研究与实践》,全书共收集有关水文化研究的文章和水文化工程项目创意70余篇(项),总计47万字,各色照片166幅,全面汇总结了当时泰州市水文化研究与实践的成果。
三是海河水利委员会靳怀堾同志著的《中华文化与水》正式出版。
这是一部水文化的鸿篇巨制。
作者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历时七八年的时间,用了长达90万言的文字,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水文化,成为当今人们了解我国古代水文化的百科全书,同时为新中国水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05年6月23至25日在天津市召开了水文化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四次全国水文化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城市与水”,共收到论文70余篇,与会人员达70多人。
这次会议的主要特点是研讨会的
主题简洁明确,具有鲜活的时代精神,把水文化研究与水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把水文化建设的经验介绍与水文化学术研讨紧密结合。
北京市水务局,天津市水利局、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泰州市水利局、姜堰市水利局在会上介绍了他们在开展水文化研究,加强水文化建设,把水文化的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这些单位的共同经验是:(一)指导思想明确,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引入水文化建设,增加了艺术含量,提高了文化品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治水新思路。
(二)紧紧抓住了水文化研究与水利建设实际相结合,以治理江河为载体,以城市建设为依托,以历史文化为背景,以社会和谐为目标,使水利工程除在挥防洪、排涝、供水等功能的同时,还发挥了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促进旅游、彰显特色文化,提供市民文化休闲生活,推动经济发展等多目标的功能。
(三)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的具体运作加强水文化的建设。
水利部门及时将水文化研究与水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规划设计向政府领导汇报,争取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水利部门巧妙地运用市场运作方式付诸实践。
这样做出的工程,领导满意,群众满意,水利部门的社会地位和声誉形象也随之提高。
与会代表认为这些经验对全国水利行业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中国水利文协主席李昌凡同志在会上作了《开展水文化研究,加强水文化建设》的主题讲话。
讲话总结了水文化研究与实践结合较好的成功经验,论述了水文化研究和水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水文化建设一定要与水利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对加强水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007年6月12日至15日,第五次全国水文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84篇。
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原水利部副部长、中国水利文协主席敬正书在会上作了题为《》的报告。
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在会上作了题为《》的学术报告。
会上还重点介绍了绍兴市水利局、聊城市水利局、北京市水务局、江苏省泰州引江河和淮安水利枢纽两个管理处水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
这次会议反映出水文化研究发展的两个新特点:一是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水文化的研究活。
世界水文化研究会主席李复兴教授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并提了论文。
二是加强全民水文化教育,特别是水利院校的水文化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水利院校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人数明显多于往次。
三、社会上对水文化的关注
水文化研究开始提出来的时候就很快引起了社会的反响,许多专家、学者都高度评价了水文化研究的意义。
北京大学哲学系王守常教授说:“将水利提到文化问题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将一个具体对象提升到文化层次来认识,将会加深人们对此问题的了解。
水治理和管理不完全是技术问题,也是观念问题所使然。
” 《人民中国》杂志社编委沈兴大同志说“提出水文化研究,的确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
一部人类史,其实就是一部水文化史,而我国的水文化尤其悠久,尤其丰富,尤其值得研究。
这种研究,尤其具有现实的和战略的意义。
”1995年3月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由张耀南,吴铭能编著的《水文化》一书也摆上了新华书店的书架。
接着在1998年4月,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山水文化系列丛书》中出版了郑国铨同志的专著《水文化》,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的江河文化、湖泊文化、海滨文化。
同时水文化开始进入我国的高等学府,河海大学、清华大学等
全国知名大学都开展水文化活动,并邀请水文化研究会同志去介绍水文化研究的情况。
2002年江苏省姜堰市《现代快报》工作站站长王荣华同志,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视角热衷水文化,从事了许多重大的水文化活动,组织考察了黄河,在黄河源头立纪念碑等,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王荣华同志发起成立了姜堰市水文化研究所。
2005年王荣华同志又创办了中国水文化网站,目前在全国涉及到水文化内容的网站己达30多个,初步统计有44300项水文化的选项,其中有不少是房地产商家和旅游商家的水文化广告。
这样在水利行业和社会上扩大了水文化的影响。
十分有意义的事是,2005年全国十运会的闭幕式上,以“江、河、湖、海”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演出。
人们也许并不意识到这就是水文化。
但这确实是一部高品位水文化的精品大作,是一曲高亢宏亮水文化的时代凯歌,是一束姹紫嫣红水文化的动人鲜花。
值得注意的是由大陆人士李复兴教授倡导于2005年在我国香港注册了世界水文化研究会,并在2006联合国把这一年的“世界水日”的主题确定为“水与文化”时,于3月22日,由世界水文化研究会和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发展中心主办的以“水、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中国首届水文化高峰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出席这次高峰论坛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科协、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研究会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约200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卡贝丝女士在论坛上指出:联合国把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确定为“水与文化”。
就是希望能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文化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中重要性的认识,让文化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注入新的活力。
“水与文化”这一主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水的管理和支配的信念紧密相关。
为了找到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平等、和平与发展的目标,水资源的管理和支配必须充分考虑到文化和生物多样性。
正因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水的文化层面值得进一步探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它的效应。
高峰论坛还通过了《北京水文化宣言》。
宣言中指出:水不仅是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解决水资源的问题,不仅要依靠技术、工程及行政的力量,也要依靠文化力量的支撑。
因此,《北京水文化宣言》倡导开展水文化研究,加强水文化建设,要在人们的心目中,在全社会树立起一面鲜艳的“水文化”旗帜,激励人们为发展先进的水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水行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照片两张)
四、关于本书的编写
简要地回顾水文化研究提出后近20年的发展过程,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第一,水文化是一门以历史学、水利学,文化学、社会学为基础涉及到多门类、多学科的人文科学。
不仅有理论的基础,而且有实践的根底,因而已经得到水利界和社会上的广泛认同。
古往今来的历史和当今的现实,都说明先进的水文化对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水文化研究,推进水文化建设。
第二,目前对水文化研究和水文化建设还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探索过程中,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
与此同时,还涌现了一大批水文化研究与实践的爱好者和积极分子。
以这一批人才为骨干,初步形成了一支水文化研究与实践的队伍。
随着党中央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