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三《几何概型》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几何概型优质教案
§3.3 几何概型§3.3.1 几何概型一、教材分析这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了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但是对几何概型的要求仅限于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所以教科书中选的例题都是比较简单的.随机模拟部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几何概型是另一类等可能概型,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在于试验的结果不是有限个,利用几何概型可以很容易举出概率为0的事件不是不可能事件的例子,概率为1的事件不是必然事件的例子.利用古典概型产生的随机数是取整数值的随机数,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一个样本;利用几何概型产生的随机数是取值在一个区间的随机数,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一个样本.比如[0,1]区间上的均匀随机数,是服从[0,1]区间上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的一个样本.随机模拟中的统计思想是用频率估计概率.本节的教学需要一些实物模型为教具,如教科书中的转盘模型、例3中的随机撒豆子的模型等.教学中应当注意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以使学生相信模拟结果的真实性,然后再通过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均匀随机数进行模拟试验,得到模拟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结果的随机性与规律性,体会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结果的精度会越来越高.随机数的产生与随机模拟的教学中要充分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亲自动手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活动.几何概型也是一种概率模型,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是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它的特点是在一个区域内均匀分布,所以随机事件的概率大小与随机事件所在区域的形状、位置无关,只与该区域的大小有关.如果随机事件所在区域是一个单点,由于单点的长度、面积、体积均为0,则它出现的概率为0,但它不是不可能事件;如果一个随机事件所在区域是全部区域扣除一个单点,则它出现的概率为1,但它不是必然事件.均匀分布是一种常用的连续型分布,它来源于几何概型.由于没有讲随机变量的定义,教科书中均匀分布的定义仅是描述性的,不是严格的数学定义,要求学生体会如果X落到[0,1]区间内任何一点是等可能的,则称X 为[0, 1]区间上的均匀随机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 (A )=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3)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2、 过程与方法:(1)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教案
参赛课题:几何概型使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人教A版)《几何概型》教案说明一、《几何概型》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的第三节几何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古典概型情况下教学的。
它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主要是要把概率问题与几何问题完美的结合,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建立基本事件与相应点的对应,实现从有限到无限形式上的转化,使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延伸,进而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解决相关概率问题。
此节内容也是新课标中增加的,反映了《新课标》对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方面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它在概率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高考中的题型的转变。
二、《几何概型》教学目标定位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思路,体会几何概型计算公式及几何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多个问题的分析及试验让学生理解几何概型的特征,归纳总结出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渗透有限到无限,转化与化归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目标教会学生用数学方法去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帮助学生获取认识世界的初步知识和科学方法。
2、教学目标的设置意图几何概型概念中的核心是它的两个特征,(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所以教学的重点不是“如何计算概率”,而是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举出大量的几何概型的实例与数学模型使学生概括、理解、深化几何概型的两个特征及概率计算公式。
同时使学生初步能够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并能够合理利用随机、统计、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有效解决有关的概率问题。
三、《几何概型》的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几何概型概念及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2、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几何概率模型,并求解。
3、诊断分析:本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感受基本事件的个数不可数的情形下,从而引起思维的困惑,进而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建立等量替代的关系,实现有限和无限之间的对应转化,从而解决了无限性难以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理解这样的对应是内在的,逻辑的,因此建立的度量公式是合理,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教案及教案说明
课题:《几何概型》教案及其说明教材:人教版(A)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教案说明一、《几何概型》的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几何概型的特点,明确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
(2)通过学生玩转盘游戏,分析得出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3)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2、教学目标的设置意图:几何概型概念中的核心是它的两个特征,(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尤其是特征(2),所以教学的重点不是“如何计算概率”,而是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举出大量的几何概型的实例与数学模型使学生概括、理解、深化几何概型的两个特征及概率计算公式。
同时使学生初步能够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并能够合理利用随机、统计、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有效解决有关的概率问题。
几何概型是对古典概型有益的补充,几何概型将古典概型的研究从有限个基本事件过渡研究无限多个基本事件,几何概型是区别于古典概型的又一概率模型,使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其适用条件: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成比例。
在强化几何概型概念教学的同时,将几何概型概念形成的教学通过猜想验证思想逐步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体会概念形成的合理性。
二、《几何概型》在教材中的地位:1、几何概型是区别于古典概型的又一概率模型,几何概型是对古典概型有益的补充,将研究有限个基本事件过渡到研究无限多个基本事件;2、学习几何概型主要是为了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
三、《几何概型》的重难点分析:1、《几何概型》的重难点:重点:(1)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及应用。
(2)如何利用几何图形,把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问题。
难点:无限过渡到有限;实际背景如何转化几何图形;正确判断几何概型并求出概率。
2、几何概型的学习是建立在古典概型的学习基础之上,少数学生受古典概型学习的影响,容易忽视对几何概型的判断与选择,不善于把求未知量的问题转化成几何概型求概率的问题,而常常转化成古典概型进行分析;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课前练习]、[问题初探]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判断几何概型的特点以及重要性,利用回顾、猜想、试验、对比等手段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人教版高中必修3(B版)3.3.1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3(B版)3.3.1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分段讨论和间断函数的求解方法。
3.能够解决常见的几何问题,如角平分线、垂心、垂线等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几何概型的性质。
2.学会运用几何概型的思想解决几何问题。
三、教学难点
1.掌握分段讨论和间断函数的求解方法。
2.学会几何问题中常用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
1.人教版高中数学(B版)教材。
2.电脑和投影仪。
3.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学习的内容,如线段平分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2. 理论讲解
1.讲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和性质。
2.介绍分段讨论和间断函数的求解方法。
3.讲解如何运用几何概型的思想解决几何问题。
3. 练习环节
1.给学生提供一些几何问题,引导他们通过分析和运用几何概型的思想
来解决问题。
2.带着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几何知识,解决一些常见问题。
4. 总结反思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帮助大家理解几何概型和解题思路。
同时告诉学生,几何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
1.在练习环节中观察学生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以及对几何概型的掌握程
度。
2.根据课堂互动、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
3.希望学生课后主动做一些练习,加深对几何概型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数学几何概型教案
高中数学几何概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掌握几何概型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概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几何概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几何概型的定义与特点2. 几何概型的分类3. 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方法4. 几何概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几何概型的概念、特点和概率计算方法。
2. 难点:几何概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几何概型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几何概型的空间想象力。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几何概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抽奖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抽奖活动的概率问题,从而引入几何概型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与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几何概型的分类和概率计算方法。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几何概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几何概型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几何概型的概念、特点和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几何概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数学几何概型相关内容。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几何概型的图形和实例。
3. 练习题库: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4. 实际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将几何概型应用于实际问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几何概型的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讲解几何概型的分类和概率计算方法。
3. 第三课时:课堂练习和应用拓展。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数学优质教学设计3:3.3.1几何概型 教案
3.3.1 几何概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几何概型的特点,明确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
(2)通过学生玩转盘游戏,分析得出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3)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几何概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辩证的思想,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初步形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及应用。
2、如何利用几何图形,把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问题。
难点:正确判断几何概型并求出概率。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感知用几何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2、教学用具: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四、教学基本流程:复习古典概型的概提出问题,引入课题五、教学情境设计:问题问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复习巩固谁能叙述古典概型的有关知识吗?复习上节课相关知识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生:回忆、概括。
问题情境1.小红和小黄玩转盘游戏,猜想在四种情况下,小红获胜的概率是多少?2.在区间[0,1] 内随意说一个数,它大于0.5的概率是多大?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几何概型的特点及计算公式。
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猜想,得出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生:观察、思考、猜想。
建构数学1.几何概型的概型、特点及概率公式2.你能说说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吗?分析、比较,更加深对几何概型的理解。
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概型的区别,明确几何概型要求的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明确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
生:思考,比较,理通过转盘游戏和数字游戏、猜想相应的概率几何概型的概念、特点、与古典概型的区别例题的教学,明确几何概型的计算步骤练习和小结解。
《必修三《几何概型》教案
《必修三《几何概型》教案教案:几何概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几何概型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属性;-掌握计算几何概型的可能性和概率;-能够运用几何概型解决实际问题。
2.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几何概型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几何概型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属性;-计算几何概型的可能性和概率。
2.难点:-运用几何概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绘制几何概型相关图形。
2.导入与引入:-向学生提问:“大家了解什么是几何概型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引导,介绍几何概型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属性。
3.概念讲解:-讲解几何概型的基本概念,例如:平面上点、线、面,三维空间中体等;-讲解几何概型的相关属性,例如:相似、相等等;-通过示例和图像说明几何概型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工程测量等。
4.练习与讨论:-让学生通过绘制几何概型图形,进行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几何概型的相关问题,例如:如何计算不同形状的房屋占地面积等。
5.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例如:如何计算一个无规则形状的花坛的面积;-学生利用几何概型的知识和技巧,分析并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解决过程和答案,并进行讨论。
6.解决问题与拓展:-继续给学生出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几何概型的知识和技巧解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拓展几何概型的应用领域,发现几何概型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四、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检查学生对几何概型的掌握情况,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几何概型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思考。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几何概型的知识和技巧解答;-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结,总结几何概型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属性。
六、教学反思-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几何概型教案
3-3.3 几何概型一、教材分析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中,几何概型被安排在必修3的第三章第三节,是继古典概型后对另一常见概型的学习,是在古典概型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将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延伸至无限。
学好此节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概率知识和进一步形成辩证思想。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含义以及古典概型的计算方式,对概率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概率求解方法,掌握了古典概型的相关知识。
通过对比分辨两种概型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几何概型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操练,使学生从多种维度体验几何概型的实际应用,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将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掌握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能够运用线性规划等方法解决复杂的几何概型问题。
通过思维拓展,使学生初步了解随机模拟方法的使用及其实际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创新意识和处理数据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初步形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②会用几何概型概率公式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教学难点①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来判断一个试验是否为几何概型;②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概型,并灵活运用各类方法解决几何概型问题.五、教法选择“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教学,讲授法,谈话法六、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共分为五个部分:一、知识梳理二、情境导入三、问题探究四、思维拓展五、回顾小结七、教学设计一、知识梳理【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典概型,通过以下情景我们来回顾一下。
情景一:区间[0,4]上取一整数,恰好在区间[0,1]上的概率是多少?(板书在右边)这个情境里,基本事件是什么?基本事件有哪些?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多少?什么情况下事件A发生?【生】:所取得的整数;01234五个;1/5;0,1;2/5【师】:非常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情景一下的概率为2/5.那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古典概型有什么特点呢?【生】:基本事件可数,发生的可能性相同。
高中数学必修三《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教材选自人教A版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部分第3.3节的内容.几何概型是概率必修章节的收尾篇,共有两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它是继古典概型之后学习的另一类等可能概型;是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对它的要求仅限于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几何概型的研究,是古典概型的拓广,将古典概型试验结果有限个拓广到无限个;课本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了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运用数学方法去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让学生初步形成用随机的观念去观察、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态度,并获取认识世界的初步知识和科学方法.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和古典概型,初步学会了用古典概型公式解决概率题,大多数学生对于概率的学习以及概率试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会把一些问题模型化.但是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尚有待加强.二.设计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就是认知结构的组建,其过程一般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发现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进而联系所学的旧知识,首先明确问题的实质,然后总结出新知识的有关概念和规律,形成知识点,把知识点按照逻辑线索和内在联系,串成知识线,再由若干条知识线形成知识面,最后由知识面按照其内容、性质、作用、因果等关系组成综合的知识体。
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基于以上理论,本节课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建构几何概型的概念以及归纳出几何概型公式,运用实物、多媒体辅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流程如下:→→→三.教学过程设计:课题引入:你出行要坐公交车,如果公交车每15分钟一班,其中包括公交车在站台等待的时间3分钟,你到站台的任意时刻是等可能的,那么你刚到站台,就能坐上车,不用等待的概率是多少呢?(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故不是古典概型)教师:这个模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导入新课问题情境[情景一]教师取一根长度为3米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使得剪出的两段的长都不小于一米(记为事件A),求此事件发生的概率.师生共同探究:此试验中,从每一个位置剪断都是一个试验结果,剪断位置可以是绳子上任一点,试验的可能结果为无限个,发现不是古典概型,不可以用古典概型的方法求解.探索:如图所示,把绳子三等分,于是当剪断位置在中间一段时,事件A 发生,于是1()3P A 中间线段长度=整条线段长度[情景二]十一节期间,“XX 百货”超市为了扩大知名度,特意举行了大型的购物抽奖促销活动,有的顾客在购物后抽奖时,有点犯蒙了,原来聪明的商家为促销活动设计了三种方案:飞镖游戏:如图所示,规定顾客射中红色区域表示中奖 聪明的你能帮他们分析一下选择哪种方案中奖的概率大?五等分 圆心角之比为1:2:3 半径之比为1:2问题1:在三种情况下某顾客中奖的概率分别是多少?学生思考并回答,可见在图中,顾客中奖的概率分别为51、61、41 问题2:上述每个红色区域对应的位置和形状都是不同的,从结论来看,顾客中奖的概率与红色区域的哪个因素有关?哪些因素无关?(与面积有关,与其位置和形状无关)[情景三]一只小蜜蜂在一棱长为6cm 的正方体笼子里飞,它距笼边大于1cm 的概率是多少?问题3同学们观察对比,找出三个情景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问题4同学们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几何概型?【设计意图】三个情景设置让学生发现试验的结果有无限个,此发现它们不是古典概型, 无法用古典概型的方法求解,然后师生探索此问题怎样解决,最后教师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何概型. 情境一的设计是从长度方面考虑问题,是为了引入概念,情境二、三的设计从面积和体积方面考虑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并且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组的讨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概念形成在问题情景的铺垫下,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何概型的概念: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A 发生的概率的计算公式为:A ()P A =构成事件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设计意图】通过用表格列出相同和不同点,既体现了数学中类比的思想又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几何概型,从而突出教学重点.通过递进式地设置问题,使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概念,体验到了探寻数学规律的乐趣,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和对公式的探究,突出教学重点.(三)实际应用例1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此例师生共同探讨解决)解完此例题后归纳求解几何概型问题的步骤:记事件例2一海豚在水中自由游弋,水池为长30m ,宽20m 的长方形,求此刻海豚嘴尖离岸边超过2m 的概率.(此例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教师再画龙点睛的分析并求解)课堂训练:1.如图,假设你在每个图形上随机撒一粒黄豆,分别计算它落到阴影部分的概率.2、你出行要坐公交车,如果公交车每15分钟一班,其中包括公交车在站台等待的时间3分钟,那么你刚到站台,就能坐上车,不用等待的概率是多少呢?【设计意图】实际应用部分有问题,有例题,也有学生的训练,练习2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题的设置让学生对几何概型的题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几何概型主要是要把概率问题与几何问题完美的结合,几何度量中到底是长度、面积还是体积呢?我们要认真加以判断,要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概率问题.(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1.几何概型的定义、计算公式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 比 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A P )( 2.注意理解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教案.doc
古典概型1、古典概型的特2、事件的概率公(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岀现的可能性相等。
A包含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几何概型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掌握几何概型的特点,明确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
(2)能识别实际问题中概率模型是否为几何概型。
(3)会利用几何概型公式对简单的几何概型问题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几何概型的特点及与古典概型的区别(2)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把求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求概率的问题;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通过对几个试验的观察分析,提炼它们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从而亲历几何概型的建构过程,并在解决问题中,给学生寻找发现、讨论交流、合作分享的机会。
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掌握数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知识回顾】【课前练习】判断下列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否为古典概型?(1)抛掷两颗骰子,求出现两个“4点”的概率;(学生口答)(2)5本不同的语文书,4本不同的数学书,从中任取2本,取出的书恰好都是数学书的概率;(学生口答)(2)(3) 取一根长度为3m 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度都 不小于lm 的概率;学生分析:剪刀落在绳子的任意一个位置是等可能的,但剪刀落的位置是无限个 的,因而无法利用古典概型;(4) 下图中有两个转盘,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黄色区域时, 甲获胜,否则乙获胜.你认为甲获胜的概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分析:指针指向的每个方向都是等可能性的,但指针所指的位置却是无限个 的,因而无法利用古典概型; (5) 有一杯1升的水,其中含有1个细菌,用一个小杯从这杯水中取出0. 1升, 求小杯水中含有这个细菌的概率.学生分析:细菌在1升水的杯中任何位置的机会是等可能的,但细菌所在的位置 却是无限多个的,因而不能利用古典概型。
人教版高中必修3(B版)3.3.1几何概型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3(B版)3.3.1几何概型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几何概型是高中数学必修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初中数学学习中重要的过渡环节。
在高中课程中,几何概型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立体思维,还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几何方法。
本课程主要是以建立学生对几何概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认识为主要目的,同时也要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几何知识并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高中必修3(B版)。
该教材对几何概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平面几何、空间几何等内容。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会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和辅导。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让学生掌握几何概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让学生掌握几何概型的基本定理和证明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何概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基本定理和证明方法、平面几何与空间几何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将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解法。
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定理,并且让学生能够掌握证明方法。
2.实例法。
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几何概型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几何知识。
3.讨论法。
通过讨论教材上的例题或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实验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性认识几何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测试、作业评定、实验报告、考试等。
其中,考试是本课程的重要评估方式,在考试中将会设置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不同考试题型,从而全面考察学生掌握几何概型的情况。
除了考试,本课程也将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习惯、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从而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师教学PPT、教材、讲义、练习册、作业、实验器材等。
高中数学《几何概型》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几何概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几何概型的特点,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归纳几何概型的特点以及推导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的过程,提升抽象概括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几何概型的特点以及概率计算公式。
【难点】几何概型特点的归纳以及概率计算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古典概型。
出示问题情境:往一方格中投一个石子。
请学生思考石子可能落在哪里,如何求概率。
在学生明确事件所有的可能结果是无限个,无法用古典概型求解的情况下,说明今天这节课将解决这样的问题。
引出课题。
(二)讲解新知
出示问题情境:如图有两个转盘,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
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
请学生在两种情况下分别求出甲获胜的概率是多少。
(四)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有什么收获?回顾几何概型的特点以及概率计算公式。
作业:从几何概型的角度思考,是否概率为0的事件都是不可能事件,概率为1的事件都是必然事件?
四、板书设计。
【优质文档】必修3教案3.3几何概型
不多于 10 分钟的概率.
分析:假设他在 0~60 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到车站等车是等可能的
, 但在 0 到 60 分钟之间
有无穷多个时刻 , 不能用古典概型公式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 可以通过几何概型的求概
率公式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 . 因为客车每小时一班 , 他在 0 到 60 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到站
解:( 1)抛掷两颗骰子,出现的可能结果有
6×6=36 种,且它们都是等可能的,因此属于
第 1页 共 5页
古典概型;
(2)游戏中指针指向 B 区域时有无限多个结果,而且不难发现“指针落在阴影部分”
,概
率可以用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来衡量,即与区域长度有关,因此属于几何概型.
例 2 某人欲从某车站乘车出差,已知该站发往各站的客车均每小时一班,求此人等车时间
(面
构成事件 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 积)
P( A )=
;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 积)
(3)几何概型的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
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 例题分析: 课本例题略
例 1 判下列试验中事件 A 发生的概度是古典概型,
还是几何概型。
[0 ,3] 内的任意数, 并且每一
第 2页 共 5页
个实数被取到都是等可能的。因此在任意位置剪断绳子的所有结果
(基本事件)对应 [0 ,3]
二、重点与难点:
1、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运用到概率的实际应用中.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 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 掌握数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2、教学用具:投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设想:
高中数学几何概型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几何概型优秀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射影几何的概念,掌握相关定理,并能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射影几何的基本概念、相关定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射影几何的概念及解决相关问题时的思维逻辑。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幻灯片、教材
教学安排: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射影几何的概念,并通过图像展示让学生初步了解射影几何的特点。
二、课堂讲解及示范(15分钟)
1. 教师讲解射影几何的基本概念,如射影平面、射影圆、射影线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2. 教师讲解射影几何的相关定理,如射影线的夹角定理、射影线与射影圆的位置关系等。
三、学生实践操作(20分钟)
学生们根据教师的示范,自行完成几道射影几何相关问题,加深对射影几何概念的理解,
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讲解案例及讨论(10分钟)
学生们将自己的解答展示出来,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通过案例讨论加深学生对射影几何
的理解。
五、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化射影几何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式:板书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探讨
教学评价:学生学习兴趣、参与度、主动性、学习成绩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际教学情况,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3.3.1几何概型
《几何概型》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目标:(1)经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特色,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2)会依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差别与联系来鉴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仍是几何概型;(3)经过解决详细问题的实例感觉理解几何概型的观点,掌握基本领件等可能性的判断方法,逐渐学会依照详细问题的本质背景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掌握数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情境引入,经过师生共同对“问题链”的研究,运用察看、类比、思虑、研究、归纳、归纳的方法领会数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领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育逻辑推理能力。
(2)经过小组的研究议论,让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看法,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特色是切近生活,领会概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随机试验多,学习时养成好学谨慎的思想习惯。
经过学习,让学生领会生活和学习中与几何概型有关的实例,加强学生解决本质问题的能力;同时,适合地增添学生合作学习沟通的时机,培育学生的合作能力.二、要点、难点1.教课要点:领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几何概型的观点和公式的应用,注意理解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差别与联系2.教课难点:在几何概型中把试验的基本领件和随机事件与某一特定的几何地区及其子地区对应,而且从中理解怎样利用几何概型的知识把本质问题转变为各样几何概率问题,从而娴熟应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计算有关事件发生的概率。
三、教课方案情境引入设计企图问题1 : 若A={1,2,3,4,5,6,7,8,9},则从 A 中任拿出一个数,这个数不大于3问题 1、2 设计意图:复习稳固古的概率是多少?典概型的特色及其概率公式,为变式 1:若 A=(0,9], 则从 A 中任意拿出一个数 , 则这个数不大于 3 的概率是几何概型的引入做好铺垫。
多少?变式 1、2 设计意问题 2:2008 年奥运会时期,某厂商为销售其生产的福娃产品,特举办了一图:次有奖活动 : 顾客任意掷两颗骰子,假如点数之和大于10,可获取一套福娃1.以本质问题引玩具。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几何概型》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几何概型》教案《几何概型》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可以辨别某种概型就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掌控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2.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3.通过自学与探究活动,体会理论源于课堂教学并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及应用领域;2.难点: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各自的适用范围.教法与学法:1.教法挑选:使用鼓励辨认出和概括归纳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明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教学过程,观测对照、归纳概括几何概型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2.学法指导: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本课的实际需要,作如下指导:对于概念,学会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比较;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好典型例题;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几何概型.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出概念教学教学过程环节问题开篇以一个游如图,存有两个旋钮.甲、乙两人玩玩旋钮游戏,戏开篇,唤起学规定当指针指向b区域时,甲获得胜利,否则乙获得胜利.生自学兴趣,引发学生的主动教师以游戏开篇,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情形下,明确提出问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引人深思问题: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分别谋甲获得胜利的概率.题中甲获得胜利的概率只与图中几何因素有关,我概念介们就说道它就是几何概型.特别注意:(1)这里“只”非常关键,如果没“只”字,那么就意味著几何概型的概率可能将还与思索.得出概念,学生在认知概教师得出概念的基础上,举念,使学生互相出来适当例子,浅探讨,并派遣代表化认知概念.列举适当例子.绍其他因素有关,这就是错误的.为时程难点并作铺垫(2)正确理解“几何因素”,一般说来指区域长度(或面积或体积)如果每个事件出现的概率只与形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表示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缩写为几何概型.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二、例题揭秘,深化概念教学教学过程环节趁热打例1:假设你家订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可能在早上6:30~7:30之间把报纸送到你家,而你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在早上7:00~8:00之间,问你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通过例题的讲解,深化对事直接点学生回答,教师予以点设计意图师生活动铁深化概念(称为事件a)的概率是多少.件的分类的理解.评.分析:利用几何概型的公式计算事件的概率.解:如图,正方形区域内任何一点的横坐标表示送报人送到报纸的时间,纵坐标表示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假设随机试验落在正方形内任一点是等可能的,所以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根据题意,只要点落到阴影部分,就表示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即事件a发生,所以三、归纳小结,课堂延展教学教学过程环节设计意图师生活动1.几何概型就是区别于古典概型的又一概率模概括小结作业稳固作业布置:课本练型,采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时,一定必须特别注意其适用于条件:每个事件出现的概率只与形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2.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将发生稳固新知,由学生谈论体会,师生共同概括总结.础.学打下一定基的结果(基本事件)存有无穷个(2)每个基本事件发生为学生的时程研习的可能性成正比.3.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教学设计说明1.教材地位分析:“几何概型”这一节内容是安排在“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概率模型,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此节内容是为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而在新课标中增加的,这是与以往教材安排上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同时也暗示了它在概率论中的重要作用,在高考中的题型的转变.2.学生现实分析: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缺少兴趣,自学数学缺乏主动性,太少动手解题.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一步增强学生自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自学数学.3.本节课中,从概念的形成到应用建模,再到知识的巩固拓展都是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完成,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思考、讨论、探究,从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这种学习方式除了贯穿课堂,也延伸至课外.教师不要一气呵成,而应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效果才是好的,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才.。
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几何概型
教学目标:1.了解几何概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意义;2.了解测度的简单含义;3.了解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4.能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问题.教学重点: 测度的简单含义,即:线的测度就是其长度,平面图形的测度就是其面积,立体图形的测度就是其体积等.教学难点:如何确定事件的测度(是长度还是面积、体积等).教学方法:谈话、启发式.教学过程:二、学生活动从每一个位置剪断都是一个基本事件,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但在每一处剪断的可能性相等,故是几何概型.三、建构数学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对比.相同:两者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不同:古典概型要求基本事件有有限个,几何概型要求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积等)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等)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A P )( 四、数学运用1.例题.与面积(或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1 在1L 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粒带麦锈病的种子,从中随机取出10mL,含有麦锈病种子的概率是多少? 解:取出10mL 麦种,其中“含有病种子”这一事件记为A ,则 .1001为含有麦锈病种子的概率:答1001100010所有种子的体积取出种子的体积P(A)===变式训练:1.街道旁边有一游戏:在铺满边长为9 cm 的正方形塑料板的宽广地面上, 掷一枚半径为1 cm 的小 圆板.规则如下:每掷一次交5角钱,若小圆板压 在正方形的边上,可重掷一次;若掷在正方形内,须再交5角钱可玩一次; 若掷在或压在塑料板的顶点上,可获 1元钱.试问:(1)小圆板压在塑料板的边上的概率是多少?(2)小圆板压在塑料板顶点上的概率是多少?解 (1)考虑圆心位置在中心相同且边长分别为7 cm 和9 cm 的正方形围成的区域内,所以概率为.8132979222=- 探究提高: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中的“测度”,既包含本例中的面积,也可以包含线段的长度、体积等,而且这个“测度”只与“大小”有关,而与形状和位置无关.与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例2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在斜边AB 上任取一点M ,求AM 小于AC 的概率.解:在AB 上截取AC′=AC , 故AM <AC 的概率等于AM <AC ′的概率. 记事件A 为“AM 小于AC ”,222)(=='==AC AC AB C A AB AC A P 答:AM <AC 的概率等于22. 思考: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过点C 在∠C 内作射线CM ,交AB 于M ,求AM 小于AC 的概率.此时的测度是作角是均匀的,就成了角的比较了. P (A )=43283'==∠∠ππACB ACC D d 例3 课本的例4. AC B M C ’ A CBM C’可化为几何概型的概率问题例4 甲、乙两人约定在6时到7时之间在某处会面, 并约定先到者应等候另一人一刻钟,过时即可离去. 求两人能会面的概率.思维启迪: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用x 轴表示甲到达 约会地点的时间,y 轴表示乙到达约会地点的时间,用0分到60分表示6时到7时的时间段,则横轴0到60与纵轴0到60的正方形中任一点的坐标 (x ,y )就表示甲、乙两人分别在6时到7时时间段内到达的时间.而能会面的时间由|x -y |≤15所对应的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以x 轴和y 轴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到达约定地点的时间,则两人能够会面的充要条件是|x -y |≤15.在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下,(x ,y )的所有可能结果是边长为60的正方形区域,而事件A “两人能够会面”的可能结果由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 .167600302526003604560)(222=-=-==S S A P A 所以,两人能会面的概率是.167 2.练习.(2)如果甲船的停泊时间为4小时,乙船的停泊时间为2小时,求它们中的任何一条船不需要等待码头空出的概率.解 (1)设甲、乙两船到达时间分别为x ,y ,则0≤x <24,0≤y <24且y -x ≥4或y -x ≤-4. 作出区域⎪⎩⎪⎨⎧-<->-<≤<≤44,240,240x y x y y x 或设“两船无需等待码头空出”为事件A , .362524242020212)(=⨯⨯⨯⨯=A P 则 (2)当甲船的停泊时间为4小时,乙船的停泊时间为2小时,两船不需等待码头空出,则满足x -y ≥2或y -x ≥4,设在上述条件时“两船不需等待码头空出”为事件B ,画出区域 .2882215764422424222221202021)(.24,240,240==⨯⨯⨯+⨯⨯=⎪⎩⎪⎨⎧>->-<≤<≤B P y x x y y x 或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适当选择观察角度,把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求解;2.把基本事件转化为与之对应的区域D;3.把随机事件A转化为与之对应的区域d;4.利用几何概型概率公式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3.3.1 几何概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随机试验多,学习时养成勤学严谨的学习习惯,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会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培养学生从有限向无限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会用公式计算几何概率。
教学难点:在几何概型中把实验的基本事件和随机事件与某一特定的几何区域及其子区域对应,确定适当的几何测度。
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点:(1)所有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发生都是等可能的.那么对于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相应的概率应如何求呢?
二、新课讲授:
创设情境:
问题1:某人在7:00-8:00任一时刻随机到达单位,此人在7:00-7:10到达单位的概率? 问题2:比赛靶面直径为10cm,靶心直径为1cm ,随机射箭,假设每箭都能中靶,射中黄心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3:500ml 水样中有一只草履虫,从中随机取出2ml 水样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问发现草履虫的概率?
[师生互动]
1.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本题中基本事件是指什么?
2)基本事件的个数?
3)满足条件的基本事件个数?
2.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什么是几何概型?它有什么特点?
活动:学生根据问题思考讨论,回顾古典概型的特点,把问题转化为学过的知识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概括。
几何概型:
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的每一个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中的点.这里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用这种方法处理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
()(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构成事件A
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讨论结果:经分析,第一个试验,从每一个时刻都是一个基本事件,到达的时刻可以7:00-7:10内的任意一点。
第二个试验中,射中靶面上每一点都是一个基本事件,这一点可以是靶面直径为10 cm 的大圆内的任意一点。
在这两个问题中,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虽然类似于古典概型的“等可能性”,但是显然不能用古典概型的方法求解。
考虑第一个问题, 设“某人在7:00-7:10到达单位”为事件A
于是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10/60=1/6
第二个问题,如右图,记“射中黄心”为事件A,由于中靶心随机地落在面积为
×π×102 cm 2的大圆内,而当中靶点落在面积为
×π×12 cm 2的黄心内时,事件A 发生,于是事件B 发生的概率P (A )=1/100
第三个问题草履虫在这500ml 中的分布可以看作是随机的,取得的2ml 水可视作构成事件的区域,500ml 升水可视作试验的所有结果构成的区域,可用“体积比”公式计算其概率。
解:取出2ml 水,其中“含有草履虫”这一事件记为A ,则P (A )=2/500=1/250
结论:1.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 2.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联系是每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区别是古典概型的基本事件是有限的,而几何概型的基本事件是无限的,另外两种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的含义也不同。
三、应用巩固
(1)在区间(0,10)内的所有实数中随机取一个实数a ,则这个实数a>7的概率为
(2) 在1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中有40平方千米的大陆架储藏着石油,如果在海域中任意点钻
探,钻到油层面的概率
(3) 在1000mL 的水中有一个草履虫,现从中任取出2mL 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草
履虫的概率
四、例题讲解:
例1 某人午休醒来,发觉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整点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短于10分钟的概率。
4141)
()(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构成事件
A
[师生互动] 分析:1.教师提出问题:
1) 本试验的所有基本事件所构成区域在哪?
2) 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所构成区域在哪?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分析:某人醒来在整点间即60分钟是随机的,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可以看作构成事件
的区域,整点即60分钟可以看作所有结果构成的区域,因此本题的变量可以看
作是时间的长度,于是可以通过长度比公式计算其概率。
解:设事件A={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 事件A 发生的区域为时间段[50,60] 显然这是一个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问题,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也易于理解。
例2(1)x 和y 取值都是区间[1,4]中的整数,任取一个x 的值和一个y 的值,求 “ x – y ≥1 ”的概率?
(2)x 和y 取值都是区间[1,4]中的实数, 任取一个x 的值和一个y 的值,求 “ x – y ≥1 ”的概率?
[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
1) 本题的两个问题所有基本事件分别是什么?
2) 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是什么?
分析:第一个问题的x 和y 取的是[1,4]中的整数,它们是一个个整数点,所以是一个古典概型的问题;第二个问题x 和y 取值都是区间[1,4]中的实数,它们是[1,4]这一片区域里的点,所以是一个几何概型的问题。
解:(1)总的基本事件有(1,1)(1,2)(1,3)(1,4)(2,1)(2,2)(2,3)(2,4)(3,1)(3,2)(3,3)(3,4)(4,1)(4,2)(4,3)(4,4)有16个
设事件A={“ x – y ≥1 ”}则A 包含的基本事件有(2,1)(3,1)(3,2)(4,1)(4,2)(4,3)有6个,所以
P(A)=
6/16=3/8
(2)总的基本事件为{(x,y )1≤x ≤4, 1≤y ≤4}这一片区域里的点, 设事件A={(x,y )1≤x ≤4, 1≤y ≤4且 x – y ≥1 }这一片区域里的点,所以事件A 发生是几何概型的区域的面积问题,
P (A )=2/9
师生总结:首先我们要审清题目,分清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古典概型我们要数清基本事件的个数,几何概型我们要知道它表示的是区域的面积问题。
四.课堂练习
1.两根相距8m 的木杆上系一根拉直绳子,并在绳子上挂一盏灯,求灯与两端距离都大于3m 的概率?
2.取一个边长为2a 的正方形及其内切圆,随机向正方形内丢一粒豆子,求豆子落入圆内的概率?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从以下方面小结:
(一).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 6
160106010)(===分钟里醒来的时间长度所有在分钟时间长度等待的时间不多于A P )
()(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构成事件A
(二).几何概型的特点以及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及联系: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六、课后作业:
1.取一根长为3米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少于1米的概率有多大?
P142页 A组1、2题
设计感想:
本节课首先对古典概型进行了复习,使学生掌握古典概型的适用条件,巩固了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接着设计了多个试验,从课题的引入,到问题的提出都非常有针对性,引人入胜,接着从求概率问题引出几何概型这一不同于古典概型的又一概率模型,并通过探究,归纳出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同时比较了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区别和联系,通过不同的例题类型和层次, 本节主要是长度模型加深理解和运用,由于它们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所以要反复练习,达到为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服务,然而这部分内容高考是新内容,因此同学们要高度重视,全面把握,争取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