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不良事件分析防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儿科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科2009到2011年儿科发生的45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制定防范措施。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违反操作规程等有关。结论:为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安全,应加强护士责任心,强化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不良事件的管理,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儿科;不良事件;原因;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61-02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再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等其它与患者安全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本文通过对我科近年来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减少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09—2011年3年来发生的45例不良事件,事件记录内容包括涉及人员的基本情况、事件的描述以及事件原因。
1.2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9-2011年本科发生上报的不良事
件进行回顾性研究。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3 讨论
3.1不良事件发生原因
3.1.1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研究显示,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责任心不强在不良事件中占比例较高。主要表现有:未能认真落实查对制度,不严格用药查对,只喊床号,不喊姓名甚至喊错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不看药名,只看药品包装,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用法、浓度及药液质量查对不严,盲目执行错误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拖后或提前;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观察内容不全面;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致病人液体漏输、护理措施不到位等;不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认真落实抢救工作制度,急救物品、药品用后不及时清理、归位、补充、查对。
3.1.2 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3.1.3护士沟通技巧欠缺本组研究发现,部分护理不良事件的起因是护士沟通技巧的缺乏。儿科护士在为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的时候,未能考虑到患儿及其家长的理解力问题,健康宣教完成之后,患儿及家长未能掌握或者事后忘记,结果常常导致患儿在院期间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并引起护理纠纷。
3.1.3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儿科病人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在病人高峰时期,护理工作量往往会陡增,而护士人手较少,出现部分患儿未能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由于患儿家长催促,护理人员急于完成治疗,最终忙中出错。
3.1.4 护士不严于职守,慎独意识差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
3.1.5护士对患者的评估能力不足不良事件相关的护士5
4.1%的护龄在5年以下,她们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业务能力差,缺少临床经验,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对患者评估不全面,遗漏有价值的护理资料。
3.1.6监管不到位,护士长忙于日常事物工作,没有把安全管理放在重要位置,环节质量检查不仔细,没有及时发现问题,缺少事前控制,没有把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4 不良事件防范对策
4.1.1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护士对护理
风险意识认识不足是导致发生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护士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2]护士长要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护理的各种法律法规,护理风险案例分析,做到警钟长鸣,提高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及执业的安全意识。
4.1.2加强护理安全监控机制
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对科室护理安全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重点检查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理规范落实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加强对重点环节监控,即重点人员(新入科、低年资、责任心差)、重点时段(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操作(特殊操作、高难度操作)的护理安全。
4.1..3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选用年资高,专科理论扎实和技术水平高的护士对新入科、低年资护士进行传、帮、带,使其尽快适应儿科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除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外,还应对其进行对患者风险评估和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其对评估和沟通重要性及风险管理认识,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减少因评估不足或沟通不良而引起的不良事件。
4.1.4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正常运行的保证,通过每月考核,平时监控,督促护士掌握并落实各项核心制度,重点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等。要求护士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备皮方法、药物剂量换算、输液滴速、新药特药知识等,不断提高专业技
术水平,以娴熟的操作,热情的服务,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与尊重[3]。
4.1.5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1.6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多数护患纠纷源于沟通不良,护士在做任何治疗和护理时都应向患儿家长做好告知,解释清楚,取得家长的同意和认可,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耐心、细致,反复多次,针对性强。护士树立沟通意识,提高沟通技巧,进行有效沟通,可避免很多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4.1.6 弹性排班儿科常见病具有非常强的季节性,因此护理人员的忙闲反差较大。改革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制度,真正按患者需求安排护理人员资源是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4]排班时注意护士能力搭配、能级对应,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人员安排,保证护理安全。工作量较小时休息,工作量较大时加班,或者及时申请补充护理人员数量,有效防止因为工作量过大而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5 结论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科的护理安全管理初见成效,护理差错事件明显减少,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处于良好、有序的运行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