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文论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笔记及习题正规版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笔记及习题正规版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笔记及习题(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笔记及习题20世纪西方文学笔记绪论20世纪西方文学的几个基本问题一、20世纪西方文学精神的发展形态一部西方文学史,是西方人的自由精神的发展史。

西方文学精神的演进,大约主要经历了人与自然、人与神、人与物三个发展阶段。

1857年法国作家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第一次从新的认识角度和反映角度——亦即作者本人内心体验的角度,反映了近代西方文化的没落和艺术家的精神危机。

20世纪初,社会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人被物化,人的异化现象日趋严重,在心灵深处切实的感到了人是非人的悲哀。

人的内在情感被现实中的物的关系无情的取代了。

人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变成了孤独冷漠、荒芜无序的物的天地。

20世纪西方作家用自己的全部创作表明,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人的本质并不只是异化成了某一种固定的物或仅仅是受某一种物的暴力的戕害。

在他们看来,“自我”丧失使人可以随时随地的变成任何一种物的奴隶。

物变成了与人的本质和自由精神格格不入的“暴力”形式。

人的本质在当代被理解为是超自然和社会、超越理性和意义、超越悲剧和苦恼,去开拓无限物质与精神时空的绝对自由。

二、20世纪西方文学的基本特征1、文学活动和文学作品表现出了原有的看待世界与人之间关系的视点的根本转变。

用现代人本主义取代了传统的人本主义。

2、由热衷于对社会的批判转向对自我深层意识的探讨,即强调对所谓人的真正本质的挖掘。

3、表现人独特的生存境遇是20世纪西方文学的友谊基本特征。

4、20世纪西方文学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反拨。

表现出对资本主义文明的不满和反抗,其中凝结着现代人对自身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西方作家在反映异化状况,并以非理性反抗异化,反抗现代文明,反抗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时,对人的非理性又常常表现出忧虑、恐惧甚至否定。

在这种危机意识和悲观情绪的背后,实则隐藏着作家们对人的处境及命运与前途的理性思考,依然有着更高意义上的追求。

20世纪西方文论整理

20世纪西方文论整理

1、20世纪西方文论的总体走向中,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各包括哪些主要流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直觉主义,精神分析◇突出的是文学的社会性和主体性(人本主义)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批评,解构主义批评◇对文本自身语言结构的分析研究(科学主义)读者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社会意识、主体意识与文本意识的结合(人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2、概述伊格尔顿对20世纪文论三条线索。

①精神分析与心理批评②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批评、叙述学、符号学、英美新批评③现象学、阐释学与接受美学3、弗洛伊德学派心理分析理论的关键词:无意识;性本能;创作家与白日梦;情结;无意识,指隐藏于人们内心的被压抑或遗忘的精神状态,它包括人们心理活动中的欲望、野心、恐惧、情欲和其他非理性的情感、意念等。

无意识的显现领域:口误(欲望在语言层面的错误型暴露)笑话(“玩笑,或是为了获得快乐,或是把自己已经获得的快乐用来攻击别人。

”弗洛伊德《论幽默》——快乐原则[欲望]的无意识满足)动作倒错(欲望在动作层面的错误型暴露)文学艺术(深层欲望的升华型显现)性本能(里比多Libido )第二个命题也是精神分析的创见之一,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意识到的。

更有甚者,我们认为这些性的冲动,对于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创作家与白日梦弗洛伊德对作家创作动机的揭示:文学创作是欲望的表现,作家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使本能欲望经过改装得到满足和升华。

对弗洛伊德“白日梦”说的批评:忽视了作家的理性因素和社会责任感。

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用来指称男孩对母亲的乱伦欲望和对父亲妒嫉、仇恨的潜在心理。

厄勒克忒拉情结(即)恋父情结,用来指称女孩对父亲的乱伦欲望和对母亲的妒嫉、仇恨的潜在心理。

◇性错乱现象里必有先天的基础,但是这种先天性几乎每个人都有,作为一种倾向,它可能时强时弱,在生活的影响下,可以变得十分的明显。

西方文论专题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专题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专题知识点总结西方文论是研究文学和文化现象的学科,它包括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涵盖了文学的起源、发展、结构、风格、流派、作家、作品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心理分析、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后人种主义等众多角度来总结西方文论的专题知识点。

一、结构主义1. 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结构主义是20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文论思潮,它的基本理论基础是对“结构”的研究。

结构主义通过对文本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文本内部的意义体系和结构规律。

2. 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有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弗洛伊德、赫拉德·格拉米希等。

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结构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3. 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结构主义的出现使得文学研究开始从传统的历史、作者、文学作品等观念转向了更加注重文本本身的内部结构和意义。

这种转变为后来的文论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二、后结构主义1. 后结构主义的起源和特点后结构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一种文论思潮,它在结构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后结构主义擅长发现和解读文本的多重意义,并试图揭示文本之外的更深层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2. 后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后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有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让-福科·利约塔、朱利亚·克里斯蒂娃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并对后结构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3. 后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后结构主义的出现加深了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和理解,并使得文学研究更加注重对文化、社会、权力等方面的分析和关注。

由此,后结构主义为后来的文论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思考和材料。

三、后现代主义1.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和特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种文论观念,它试图超越传统的现代主义范畴,反对现代主义所倡导的一切伦理、形式和结构的限制,强调个体主义和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20世纪西方文论终极笔记

20世纪西方文论终极笔记

20世纪西方文论终极笔记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0.1两大主潮: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包括: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表现主义、精神分析、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

科学主义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结构主义。

0.2★两次转移:从作家到作品(20、30年代形式主义和新批评兴起)和从作品到读者接受(30、40年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兴起;60、70年代解释学和接受理论完成。

)。

0.3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

非理性转向,主要就人本主义而言。

★语言论转向:古代:世界的本质是什么17世纪:我们如何知道世界的本质,笛卡尔。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们如何表述我们所知晓的世界前象征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

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

认为自然界万物互为象征,组成“象征的森林”,而人的诸感官之间亦相互应和沟通,最重要的是人的心灵与自然界之间也是互为应合、交流的,诗就是这种象征、应和的产物。

故该诗被誉为“象征主义的宪章”。

前期象征主义随着1898年马拉美的逝世而告终。

第一讲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一、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保尔·瓦莱里(1871-1945),法国人,1912年出版《旧诗集存》,1912年发表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1922年出版诗集《幻美集》,其中《海滨墓园》标志着其诗歌创作的顶点。

主要理论著作有《尤帕利诺斯》、《灵魂与舞蹈》、《文学杂集》和三本续集。

1、象征主义的现实存在第一,象征主义追求高于现实世界的丰富心灵世界及其内在生命力。

现实世界为可鄙的、不真实的,他们力图超越现实而进入超验的心灵世界和“内在生命的实体”,他们感到真切存在的只是“大自然和生命的某些面貌以及人类的某些作品”所赋予的激情,使人能从中汲取“珍贵的感觉、无限丰富的思想以及思想、情感、严谨的幻想的奇妙组合,还有与神秘相连的快感和活力”,并孕育出“应合”的象征主义诗作。

西方文论笔记整理

西方文论笔记整理

第一章总论§一、西方文艺理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1、学科性质§西方文艺理论又叫西方诗学、西方文论,是西方对文学认识和研究的总汇,是西方进步文艺思想的结晶。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下级学科。

文艺学有三大分支学科: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学理论的子学科。

§2、研究对象§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成果、理论主体和研究方法。

3、研究任务(1)、西方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研究(2)、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成果批判(3)、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主体研(4)、中西文艺理论比较研究4、研究方法§(1)、以人为本。

文学是人学,研究文学也就是研究人,研究文学如何显现人、表现人、理解人。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正确的理解人、尊重人,并把这作为评判西方诗学的重要尺度。

(2)、比较的方法。

包括中西比较、古今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3)、史实与史鉴相结合。

强调辩证法和历史观的渗透。

(4)、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5)、多学科融合。

二、西方文艺理论的典型形态§1、哲理性文论§2、经验性文论(诗性文论)§3、政治性文论§4、职业批评家的文论三、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走向:中心而非中心(一元而多元)§西方文艺理论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形,但理论家们大多有研究的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一元化态势。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研究者们不再有统一的研究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多元化态势。

固守某个中心或重点,虽有些固执甚至偏狭,但却踏实,没有统一的重点和中心,虽显得宽容、全面,但却彷徨。

1、自然中心(公元前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理论家们普遍视艺术为自然的模仿。

古希腊文论、古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启蒙主义文论、德国古典美学等无不如此,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对自然的理解不同而已。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读书笔记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读书笔记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读书笔记第一篇:《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读书笔记《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之读书笔记《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英国特雷.伊格尔顿著。

伊格尔顿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一般被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英美文学界的最新代表人物。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出版于1983年,是伊格尔顿向英国普通读者系统介绍和批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一本专著。

本书的目录是:序,导言,1、英国文学的兴起,2、现象学、诠释学、接受理论,3、结构主义与符号学,4、后结构主义,5、精神分析,结论:政治批评,参考书目,中外人名对照表,译后记。

本书确定本世纪文学理论变化发展的开端是在1917年,革命于俄国形式主义。

首先,伊格尔顿在导言中分析论证了文学是什么,通过对文学定义的假设分析及对相关价值判断标准的判定,伊格尔顿认为“文学并不存在”。

伊格尔顿在书中为我们勾勒了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发展的三条主要脉络。

一条是现象学、诠释学到接受理论,一条是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一条是精神分析理论。

下面来分而述之:一、现象学、诠释学、接受理论海德格尔的方法一般被称为“诠释现象学”,以区别于胡塞尔及其追随者的“先验现象学”,因为它建立在历史解释问题而非意识先验问题的基础上。

伽达默尔认为,在历史的天空下,沉思地综观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是一个起统一作用的本质—传统,一切有效的作品都属于这一传统。

历史不是一个斗争、割裂和排斥的场所,而是一条连续的链,一条永远流动的河。

伊格尔顿认为,诠释学视历史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并力图耐心地消除这一无止境的相互交流过程中的种种障碍,但却导致了一个系统性的交流失败,即诠释学无法面对意识形态这一问题:人类历史的这一对话至少有半数时间乃是权势者对无权势者的对白,交流双方,比如男人和女人,很少处于平等地位。

接受理论—现代文学理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全神关注于作者的阶段(浪漫主义和19世纪);绝对关心作品的阶段(新批评);近年来逐渐转向读者的阶段。

西方文论_笔记摘抄(3篇)

西方文论_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导言西方文论,又称西方文学理论,是西方哲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对文学现象进行理论探讨的产物。

它起源于古希腊,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个时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西方文论的一些重要理论进行摘抄和解读。

二、古希腊时期1. 柏拉图:《理想国》摘抄:诗人只是模仿者,他们的作品只是对现实的扭曲,而不是真实的反映。

解读:柏拉图认为诗人是模仿者,他们的作品是对现实的扭曲,而非真实。

这一观点对后来的西方文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关于文学本质的讨论。

2. 亚里士多德:《诗学》摘抄:悲剧是对人类痛苦和不幸的模仿,通过模仿激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

解读: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悲剧理论,认为悲剧通过对人类痛苦和不幸的模仿,激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从而净化心灵。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西方文论提供了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的重要依据。

三、中世纪时期1. 奥古斯丁:《忏悔录》摘抄:诗歌是一种神圣的语言,通过诗歌可以接近上帝。

解读:奥古斯丁认为诗歌是一种神圣的语言,通过诗歌可以接近上帝。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的宗教价值,对中世纪文论产生了影响。

2. 阿尔贝蒂:《诗的艺术》摘抄:诗歌是一种模仿的艺术,诗人应该模仿自然,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解读:阿尔贝蒂认为诗歌是一种模仿的艺术,诗人应该模仿自然,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的模仿性,对中世纪文论产生了影响。

四、文艺复兴时期1. 布尔乔亚:《论诗的艺术》摘抄:诗歌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诗人应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解读:布尔乔亚认为诗歌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诗人应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的创造性,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产生了影响。

2.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摘抄:戏剧是一种揭示人性的艺术,通过戏剧可以展示人类的善恶。

解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强调了戏剧在揭示人性方面的作用。

《20世纪欧美文学简史》自学笔记

《20世纪欧美文学简史》自学笔记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简史上编第一章:1900—1939年欧美文学概论[识记] 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1、由意大利诗人托马佐.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20日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为发端。

2、其成就主要在于诗歌。

如意大利马里内蒂、法国阿波利奈尔及俄国马雅可夫斯基。

3、主张是摈弃一切现在的文明成果,竭力创造“属于未来”的全新艺术。

4、由于主张流于偏激,且诗句艰深无规则等原因于20年代末趋于沉寂。

超现实主义:1、1924年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宣告该流派成立。

2、追求“超越现实”,主张写梦,展现自我内在的真实,向内在世界探秘,叙述“梦幻的人生”。

3、代表作家有阿拉贡(《巴黎的土包子》)、艾吕雅等。

4、在法国盛行于二三十年代,在世纪中叶扩展至各大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学流派。

后期象征主义:1、盛行于二十世纪20年代,代表作家法国瓦雷里(唯美主义理论)长诗《年轻命运的女神》、《海滨墓园》,英国艾略特《荒原》,爱尔兰叶芝,俄国勃洛克的长诗《十二个》。

2、仍旧坚持“审美至上”“象征最佳”的准则,追求用可感形式去体现理念、思想,用象征和意象去暗示生活哲理。

而且继续唯美主义诗歌的某些传统。

表现主义:1、流行于20世纪初,本是德国一种绘画派别,后来影响到文学创作。

2、该流派着重主观表现,强调表现主观的真实,而不意于再现客观的细节真实。

3、常用夸张、怪诞的手法突显主观的感情,达到极强的强烈的艺术效果。

代表作有奥地利卡夫卡《变形记》。

瑞典剧作家斯特林保是首创者。

诗歌方面有德国诗人海姆、贝恩等。

“意识流”:1、“意识流”一词来源于心理学,20年代被借用于文学创作理论。

认为文学应该表现人的意识流动,特别是潜意识活动。

2。

该流派作家致力于挖掘人物世界,让意识充分地自由流动出来因而淡化了情节、环境,时空倒置,结构松懈。

3、代表作家和代表作有法国普鲁斯特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爱尔兰的乔伊斯《尤利西斯》美国福克纳《喧嚣与骚动》,英国伍尔芙。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西方文论笔记1. 文学的三个功能:娱乐、教育、思考。

这三个功能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2. 可以通过文学来了解人类的情感、思想、信仰、社会文化等方面。

因为文学是一种表达和传递人类经验的方式。

3. 文学作品的主题并不是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或情感表达,而是探究人类普遍存在的主题(如爱情、人性、道德、自由、平等等)。

因此,文学是社会化的,是表达社会普遍意义的。

4. 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表达主题,更在于艺术地表达和传达主题,有时甚至在反复阅读中才能完全理解作品的内涵。

5. 文学经典作品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了解其他文化和思想体系。

6. 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互为表现,不能分离。

艺术性是文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并不是唯一的要素。

7. 文学评价不仅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更关注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的联系。

因此,文学评价也具有历史性和文化性。

8. 文学批评家的职责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需要具备广泛的文化和理论知识,以便对作品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和分析。

9. 文学批评的不同流派和方法(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都是用不同的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不同流派和方法之间并不存在对错之分,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而存在的。

10. 最好的文学批评不是提供简单答案的答案,而是提供挑战性问题的答案。

好的文学批评应当引导人们去思考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论文字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读书笔记模板

《论文字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读书笔记模板

精彩摘录
这是《论文字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作者介绍
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年7月15日-2004年10月8日),出生于阿尔及利亚,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 学校,当代法国解构主义大师,法国哲学家。青年时代,求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64年,担任巴黎高等师范 学校助理讲师。1984年,担任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教授。2001年,来到中国,在北京、上海、南京、香港进行了 系列的访问和学术交流,发表讲演,并受聘为南京大学名誉教授。2004年10月8日,因胰腺癌去世,享年74岁。 其一生总共发表超过40多部著作,以及数百篇散文。他对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以及众多学术界都有显著影响。
论文字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 经典)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特征
终结
经典
概念
起源
阅读
开端
西方哲 学
解构主义
文字
文字
语言学
二十世纪
卢梭
替补
文字学
莱维斯特 劳斯
暴力
自然
内容摘要
德里达是20世纪下半叶法国最重要亦最受争议的哲学家之一,他是解构主义之父,也是后现代哲学的重要奠 基人。初版于1967年的《论文字学》是他的成名作。《论文字学》全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解构主义的基本 精神出发着重追溯了文字概念的历史、深入剖析了以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言语中心主义为特征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 第二部分通过对莱维-斯特劳斯和卢梭的著作的解读,展示了一种新的阅读风格和阅读策略,揭示了文字的替补特 征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组织、情感世界、文化生活乃至生存方式的深刻影响。这本书是入门解构主义核心概念的必 读经典。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

管窥蠡测——现代西方文论略览1、背景①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文明和理性遭到破坏和怀疑②战后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加剧人的异化的精神危机↓导致对常识、理性和客观真理本身的怀疑在荒诞的形式中表现出来↓决定现代文学的特点2、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总趋势①以创作为中心→以作品本身和对作品的接受为中心②传统作品中的英雄越来越具有讽刺性③强调批评的独立性3、批评的时代“文评”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从社会各学科吸取观点和方法4、现代西方文论的发展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5、形式主义文评注重作品的语言文学【本义&肌质】传统文评注重传记和历史【背景&身世】6、新批评:以作品为中心,强调单部作品语言技巧的分析,忽略了作品之间的关系和体裁类型的研究结构主义:把每部作品看成文学总体的一个局部,透过各作品之间的关系,去探索文学的结构。

为结构主义文评奠定了基础。

7、语言&言语:二者是抽象规则和具体行动的关系——【瑞士】索绪尔↓影响作品之间的界限被打破,批评家的兴趣转移到作品之间的关系以及同类型作品的共同规律8、结构主义文评的特点①把语言学的模式应用于文学,研究文学的规律(“语法”)②作品的组织结构完全遵循文学语法的规则③把同一类的许多作品归纳简化成几条原理(删繁就简)9、决定文字符号的意义的超然结构→文字符号本身↓影响追求文学“语法”的枯燥抽象的趋势有所改变10、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特点①注重形式:把分析作品本文当做批评的主要任务或出发点②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在某些方面的玄虚和反理性主义倾向,都与其哲学基础有关第二节谁能告诉我:我是谁一、精神分析的产生1、人类认识自己的历史,是由外及内,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认识外界→认识自己→认识身体肌肤→认识思想心灵2、浪漫主义时代的探索:对个人心理的探索→对个人无意识的探索二、佛洛依德的基本理论1、许多精神病的产生都与医院和情绪受到过度压抑,得不到正常发泄有关↓“疏导疗法”把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意愿和情绪带到意识领域,使之得到发泄2、“疏导疗法”:人的精神活动如同冰山,只有很小一部分浮现于意识领域,具有决定意义的绝大部分淹没在意识水平之下,处于无意识状态3、人格结构:①本我:处于最底层,总是处于无意识状态,本我里包裹着里比多,即性欲的内驱力,成为一切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②自我:在本我要求和现实环境之间起调节作用,遵循现实原则,帮助本我实现要求,既防止多度压抑造成危害,又避免与社会道德发生冲突③超我:人格结构的最高层,代表社会利益的心理机制,总是根据道德原则,把为社会习俗所不容的本我冲动压制在无意识领域4、性本能佛洛依德认为性本能对人格发展起决定性影响,开始于儿童时期的俄狄浦斯情节(每个儿童暗中恋爱异性父母而嫉妒同性父母的倾向)5、自我的保护性措施:压抑&升华①压抑:把这类危险中途和念头排除于意识之外,不让它们导致危险行动②升华:把性欲冲动引向社会许可的某种文化活动的渠道,使之转变成似乎与性欲无关而且十分高尚的行为↓把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人类文化的创造活动,都看成里比多的升华,看成以想象的满足代替实际的满足6、梦在《梦的解释》一书中,佛洛依德认为,才能再现实中得到满足的欲望改头换面,在梦中以象征形式得到表现,梦中的许多形象都是性象征,含有隐秘的意义7、反面影响:泛性欲主义加快了社会道德的沦丧三、精神分析派文评1、“精神分析法的应用绝不仅仅局限于精神病的范围,而且可以扩大到解决艺术、宗教和哲学问题”——《大学里的精神分析教学》①默里对麦尔维尔名著《白鲸》的分析②玛丽·波拿巴论爱伦·坡的生平和创作2、精神分析派批评:作者的无意识通过作品得到象征性表现,获得意愿的满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自居作用,同样得到想象的满足佛洛依德透过意识活动表面寻找无意识机动的理论,对结构主义者追寻深层结构的努力很有影响。

江西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笔记

江西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笔记

一战使文论呈现出三种状态:革命化、精神分裂、形式主义。

20世纪西方文论,以五月风暴为标志,进入后现代时期。

后现代文论的重心是意识形态批判。

20世纪西方文坛,号称是“文学理论批评的时代〞,主要由哲学文论、文学理论批评、创作经验谈三大部分组成。

哲学文论、创作谈属于西方文论史的传统项目。

20世纪文论突出的特点是:文学理论批评在独立、自律、自成系统方面取得成功。

20世纪西方文论理论经历了从诗学文化到文化诗学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文论机器在苏联、东欧和波兰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女性主义的文化诗学是西方文论史上最为独特的景观。

20世纪下半叶的文化诗学,以意识形态为轴心。

20世纪文论的四大系统:作者作品读者世界系统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分析哲学运动、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是形成语言学文论的三大来源,标志着20世纪文论的三次重大转折。

20世纪西方文论在其自身展开的四个方面—总体形态、评论家、评论文本、影响—显示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20世纪西方文论:1属于一种思想领域2具有明显的文化创造性3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20世纪西方文论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集中体现在三大转折上:1.从文学言论向文学理论的转折,使文学学或文艺学从哲学和创作言论中走了出来,自立门户,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知识话语体系和科学形态;2.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有了自己的结构规模、名牌作品、广泛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效应;3.实现了从一般专门知识话语向边缘的学科诉诸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转折,取得相应发言权和地位。

作者系统表现主义诗学来自于欧洲浪漫主义克罗齐是浪漫主义诗学的集大成者。

克罗齐的直觉—表现学说,是他整个心灵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他最具个体的文学论。

直觉是起点,属于较低的层次,可以不依赖概念而生存,是艺术的生长点。

克罗齐把艺术分为四个阶段:诸印象、表现、快感的陪伴、由审美事实到物理现象的翻译。

克罗齐的评论方法:剥离方法批判方法历史方法语言学境界象征主义〔保尔*瓦雷里〕:20世纪西方文论最重要四国:法美德苏俄象征—首先是指完整的主体意识。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西方文论一、古希腊的文艺理论(一)、产生背景:政治背景: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荷马时代”的原始氏族制社会逐渐向奴隶制社会过渡。

到公元前6世纪已建立起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

后来由于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雅典的经济形式开始转型,新的自由民形成的工商业奴隶主也相应壮大,并和原有的占有土地的世袭奴隶主贵族展开争取平等自由民主的斗争。

经济背景:城邦国家时期,经济形势主要是农业生产,由于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雅典等城邦的经济形式由农业转向手工业和商业。

文化背景:史前希腊就有了较发达的文化,荷马史诗在公元前9世纪就已在民间流传,公元前6世纪形成文字。

文艺理论是文艺实践的总结,丰富的文艺实践为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的文艺理论: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的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因为万物都能用数去计算,所以认识世界就是认识支配世界的“数”,他认为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整个天体就体现着一种数的和谐。

他们从数量比例关系上着力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谐统一”的结论。

他的理论观点对后来的赫拉克利特、柏拉图、普罗提诺以及基督教神学美学和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家和美学家都有深远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赫拉克利特把“火”看做世界的本源,认为整个天体就是地、水、风、火的运动过程。

其运动变化的动力是是事物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

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说”:德谟克利特,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

他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他受赫拉克利特的影响,接受了“文艺模仿自然”的观点。

他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文艺模仿自然,不只模仿人的外貌,而且模仿人的才智、行为和心灵。

他把审美作为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提出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

苏格拉底的模仿说与功用说: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思想是神学目的论,他认为宇宙自然是由神创造的,人也是神创造的。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走向 (读书笔记)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走向 (读书笔记)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走向(读书笔记)20世纪被称为“批评理论的世纪”。

批评多元化,研究系统化、专业化正是20世纪西方文论明显的特征。

一、20世纪西方文论的两大主潮是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人本主义(Humanism)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旨在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索世界的本原。

这一哲学思潮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学批评,因此涌现出了人本主义文学批评流派,如象征主义批评(Symbolism)、意象派诗论(Imagism)、表现主义批评(Expressionism)、精神分析批评(Psychoanalysis)、现象学批评(Phenomenology)、存在主义批评(Existentialism)、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Western Marxism)、接受美学(Rezeptionsasthetik)和读者反应批评等流派。

在价值取向上,以上这些批评流派都基本上以人为本,例如象征主义诗论非常重视人的个性、个性的心灵活动和精神活动;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精神分析理论,重视“无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的存在主义理论高扬人道主义的大旗,把人的自由视为人的本质;接受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非常重视读者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文学阐释和艺术审美中的能动作用。

20世纪初,西方人本主义者继承并发展了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关于“人是宇宙的精神,是万物的灵长”的人文主义思想,并重新强调了以单个的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它们在象征主义批评与意象派诗论中首先得到了凸现。

他们重视人的个性、个体的心灵活动并试图重建个体的精神史,强调文学表现中的“非理性”的直觉对于文学创作的第一性,这在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中就曾提及,但真正丰富人本主义观点的是瓦莱里(Paul Valery,1871--1945)的象征诗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关于感情与理性的“复合”,特别是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关于艺术是“抒情的直觉和表现”的表现主义文论,甚至是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所剖析的文学中表现的个体精神史的创作理论都是人本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因。

20世纪西方文论整理

20世纪西方文论整理

1、20世纪西方文论的总体走向中,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各包括哪些主要流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直觉主义,精神分析◇突出的是文学的社会性和主体性(人本主义)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批评,解构主义批评◇对文本自身语言结构的分析研究(科学主义)读者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社会意识、主体意识与文本意识的结合(人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2、概述伊格尔顿对20世纪文论三条线索。

①精神分析与心理批评②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批评、叙述学、符号学、英美新批评③现象学、阐释学与接受美学3、弗洛伊德学派心理分析理论的关键词:无意识;性本能;创作家与白日梦;情结;无意识,指隐藏于人们内心的被压抑或遗忘的精神状态,它包括人们心理活动中的欲望、野心、恐惧、情欲和其他非理性的情感、意念等。

无意识的显现领域:口误(欲望在语言层面的错误型暴露)笑话(“玩笑,或是为了获得快乐,或是把自己已经获得的快乐用来攻击别人。

”弗洛伊德《论幽默》——快乐原则[欲望]的无意识满足)动作倒错(欲望在动作层面的错误型暴露)文学艺术(深层欲望的升华型显现)性本能(里比多Libido )第二个命题也是精神分析的创见之一,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意识到的。

更有甚者,我们认为这些性的冲动,对于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创作家与白日梦弗洛伊德对作家创作动机的揭示:文学创作是欲望的表现,作家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使本能欲望经过改装得到满足和升华。

对弗洛伊德“白日梦”说的批评:忽视了作家的理性因素和社会责任感。

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用来指称男孩对母亲的乱伦欲望和对父亲妒嫉、仇恨的潜在心理。

厄勒克忒拉情结(即)恋父情结,用来指称女孩对父亲的乱伦欲望和对母亲的妒嫉、仇恨的潜在心理。

◇性错乱现象里必有先天的基础,但是这种先天性几乎每个人都有,作为一种倾向,它可能时强时弱,在生活的影响下,可以变得十分的明显。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笔记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笔记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笔记(表现主义)表现主 义 代表人物克罗齐(意)《精神哲学》、《美学》《纯直觉和艺术的抒情性》科林伍德(英)《宗教与哲学》《艺术哲学新论》《艺术原理》 主要观点1、重视作家研究。

2、作家根本在于直觉-表现。

3、强调对艺术的心灵传达研究。

4、艺术的本质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

主要概念直觉:是抒情的表现。

艺术表现的四阶段:1、诸印象。

2、表现。

3、快感的陪伴。

4、由审美事实到物理现象的翻译。

艺术品只是存在作家心中。

评论方法:剥离方法。

批判方法。

历史方法。

语言学意境成就与缺憾成就:1、在对作家的思维层次的研究上,其文论有积极意义。

2、在对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上,有合理之处(作家创作过程中存在的情感、想象等活动进行哲学和艺术心理学的研究。

)缺憾:1、过分强调作家的直觉-表现的重要性,认为艺术只存在于作家的意象里。

根本否认作家审美实践的直接目的就是生产作品。

2、有意忽视艺术技巧对艺术创作的重要作用。

认为艺术实践不是一种创作活动,而是一种机械的实际操作与传达方式。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 代表人物 保尔·瓦雷里(法)《海滨墓园》法兰西学院院士。

叶芝、梅特林克、里尔克马赛尔·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驳圣考夫》主要观点1、读诗的乐趣在于逐渐猜透诗人的命意。

2、现实世界是不可信的,诗人的追求点不在于现实世界,而在于远离现实的更真实的世界。

3、重视抽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追求纯诗或文学的诗意性。

4、有的诗就是诗论,散文就是文论,小说就是文论或诗论,诗论就是精美的散文,就是作品。

主要概念 本体论(定位论)象征:是指完整的主体意识,一半留在意识里,一半以文学的形式留给人世间。

(纯洁论)诗人要显示人的内在精神的纯洁性,强调人的精神至高无上。

(真实论)希望文学能够在孤独的体验中展示心灵的精神的真实。

心灵过程论:在时间中展示心灵的流动性,在空间中显示心灵的无限性。

抽象思维:用抽象思维提高诗人认识真理、辨别社会生活中村在各种现象的能力,显示诗的灵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西方文论】复习笔记0 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一.知识掌握要求了解当代西方文论的发展概况及其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0.1 当代西方文论的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主潮。

0.2 当代西方文论的“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

三.应试指南0.1记忆: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和科学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0.2理解:“非理性转向”的含义和“语言论转向”的含义。

1 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一.知识掌握要求了解象征主义和薏象派代表作家及其论著,掌握其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1.1 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瓦莱里、叶芝及其主要论著。

1.2 瓦莱里的诗歌“音乐化”论。

1.3 瓦莱里强调抽象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1.4 叶芝对隐喻与象征的区分。

1.5 叶芝论感情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

1.6 庞德的“意象”定义。

1.7 休姆论“幻想”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三.应试指南1.1记忆:瓦莱里、叶芝及其论著。

1.2理解:瓦莱里“音乐化”论的要点:(1)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2)诗情世界与梦幻世界的内在联系;(3)语言的音乐化。

1.3理解:瓦莱里论抽象思维的重要性。

1.4记忆:叶芝对隐喻与象征的区分。

1.5理解:叶芝对象征的要求:包含着感情象征的理性象征。

1.6记忆:庞德的“意象”定义:“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1.7理解;休姆论“幻想”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2 表现主义一.知识掌握要求了解表现主义文论的发展概况和主要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2.1 表现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克罗齐和科林伍德及其主要论著。

2.2 克罗齐“直觉——表现”说的主要观点。

2.3 科林伍德对表现情感和激发情感的区分。

三.应试指南2.1记忆:克罗齐的主要论著《美学原理》、《美学纲要》;科林伍德的主要论著《艺术原理》。

2.2理解:克罗齐“直觉—表现”说的主要观点:直觉指心灵赋形式于杂乱无章的物质世界的活动;直觉即表现,两者不可分割。

2.3结合实际:科林伍德对表现情感和激发情感的区分:表现首先指向表现者自己;艺术创作不应为一般而忽略个别;表现的结果是使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界限趋于消失。

3 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一.知识掌握要求了解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的发展概况和主要作家;掌握该流派的主要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3.1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和日尔蒙斯基。

3.2 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理论主张。

3.3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

3.4 什克洛夫斯基对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区分。

3.5 雅各布布森论文学的“文学性”。

3.6 雅各布布森论隐喻与转喻。

3.7 艾亨鲍姆“创新”即“发现”的观点。

三.应试指南3.1 记忆: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和日尔蒙斯基。

3.2理解: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理论主张:(1)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2)文学创作的宗旨在于审美过程;(3)文学批评的任务是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

3.3结合实际: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

3.4理解:什克洛夫斯基对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区分:在日常语言中,说话的意义(内容)是最重要的;在文学语言中,表达本身(形式)就是目的。

3.5理解:雅各布布森论文学的“文学性”:诗性功能。

3.6理解:雅各布布森论隐喻与转喻:(1)隐喻即依靠相似性的比喻;(2)转喻即依靠邻接性的比喻。

3.7理解:艾亨鲍姆“创新”即“发现”的观点:新的艺术形式的创造,本质上是一种发现,此形式潜藏于以前阶段的形式之中。

4 精神分析批评一.知识掌握要求了解精神分析批评的发展概况,掌握该派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4.1 精神分析批评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

4.2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和“俄狄浦斯情结”的主要观点。

4.3 弗洛伊德论文学艺术与白日梦。

4.4 霍兰德论创作与阅读中人体身份、文化身份和个人身份的主导作用。

4.5 拉康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语言学阐释。

4.6 拉康对弗洛伊德“自我”概念生成的新解。

三.应试指南4.1记忆:弗洛伊德的主要论著《创造性作家与白日梦》、《〈俄狄浦斯王〉与〈哈姆雷特〉》、《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霍兰德的主要论著《精神分析学与莎士比亚》、《文学反应动力论》、《本人的诗歌:文学精神分析学引论》;拉康的主要论著《自我的语言》、《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4.2 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和“俄狄浦斯情结”的主要观点:本我与“快乐原则”、自我与“现实原则”、超我与“至善原则”;恋母情欲综合感。

4.3理解:弗洛伊德论文学艺术与白日梦:创造性作家本质上是白昼的梦幻者。

4.4结合实际:霍兰德论创作与阅读中人体身份、文化身份和个人身份的主导作用:儿童时代使每个人发展出一种与他人不同的个人风格或身份主题;所有文学反应都由包括人体身份、文化身份和使我们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独一无二的个人历史的那种身份所控制。

4.5理解:拉康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语言学阐释:以隐喻和转喻解释“压缩”和“移置”。

4.6结合实际:拉康对弗洛伊德“自我”概念生成的新解:从“想象态”到“象征性秩序”;“镜子阶段”的重要性。

5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一.知识掌握要求了解直觉主义与意识流文论的主要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5.1 博格森的直觉说和绵延说。

5.2 威廉·詹姆斯论意识流的不可分割性。

5.3 乔伊斯对阿奎那的美的三要素说的阐释。

5.4 沃尔夫论心理的真实。

三.应试指南5.1 理解;博格森的直觉说和绵延说。

直觉:是一种不依靠理性与经验、不证自明的知识能力,它追随对象的内在生命,达到物我同一的至境。

绵延:通过直觉体验到的时间,即“心理时间”。

5.2 理解:威廉·詹姆斯论意识流的不可分割性:意识中每一个鲜明的意象都是浸染在围绕它们流淌的活水之中。

5.3 理解:乔伊斯对阿奎那的美的三要素说的阐释:“完整”、“比例”、“鲜明”。

5.4 理解:沃尔夫论心理的真实:生活是一圈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的光晕。

6 语义学与新批评派一.知识掌握要求了解新批评派的发展概况,掌握语义学和新批评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6.1 新批评派的奠基者瑞恰兹和艾略特及其主要论著。

6.2 新批评派的发展概况。

6.3 瑞恰兹语义学批评的基本特征。

6.4 瑞恰兹的语境理论。

6.5 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的要点。

6.6 艾略特寻找“客观对应物”的观点。

6.7 兰色姆的“构架—肌质”理论。

6.8 布鲁克斯论悖论与反讽。

6.9 燕卜荪论复义的七种类型。

6.10 维姆萨特对“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的批评。

6.11 维姆萨特论隐喻。

6.12 韦勒克以文学的内部研究取代外部研究的主张。

6.13韦勒克对作品结构的八个层面的划分。

三.应试指南6.1记忆:瑞恰兹的主要论著《意义的意义》、《实用批评》、和《修辞哲学》;艾略特的主要论著《传统与个人才能》、《玄学派诗人》和《批评的功能》。

6.2 记忆:新批评派的发展概况:奠基阶段、“南方集团”和“耶鲁集团”。

6.3 理解:瑞恰兹语义学批评的基本特征:(1)“细读法”和语义分析;(2)对心理学问题的重视;(3)内在的批评。

6.4 结合实际:瑞恰兹的语境理论:(1)就共时性而论,语境包括与所要诠释的对象有关的某个时期中的一切事情;(2)就历时性而论,语境则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3)在特定的语境中,会产生矛盾的解释均应排除在复义之外。

6.5 理解: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的要点:(1)文学传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文学家应当适应传统;(2)文学家应当消灭个性;(3)文学家应逃避个人情感。

6.6 理解:艾略特寻找“客观对应物”的观点:强调感性和理性的密切结合,一种思想同时也就是一种经验。

6.7 理解:兰色姆的“构架—肌质”理论。

“构架”指文本内容的逻辑陈述;“肌质”指文本中的个别细节。

在文学作品中,“肌质”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构架”,只有它才是作品的本质和精华。

6.8 结合实际:布鲁克斯论悖论与反讽:悖论: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实的陈述;反讽:所说的话与所要表示的意思恰恰相反。

6.9 理解:燕卜荪论复义的七种类型:复义:“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微,只要它能使同一句话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

”6.10 结合实际:维姆萨特对“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的批评:“意图谬见在于将诗和诗的产生过程相混淆”;“感受谬见则在于将诗和诗的结果相混淆”。

6.11 理解:维姆萨特论隐喻:(1)隐喻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喻旨与喻本之间的相异性;(2)隐喻是一种具体的抽象;(3)隐喻不仅依靠异中之同,也能依靠相反之处;(4)隐喻离不开语境。

6.12 理解:韦勒克以文学的内部研究取代外部研究的主张:文艺作品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者符号结构”,它是内部研究的唯一对象。

6.13 理解:韦勒克对作品结构的八个层面的划分。

7 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一.知识掌握要求了解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文论的代表作家和主要论著,掌握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7.1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

7.2 胡塞尔的两种“悬置”说和“现象学还原的方法”。

7.3 杜夫海纳论审美知觉的三个阶段。

7.4 英伽登的文学作品结构的四层次说。

7.5 英伽登论“心理行为的客观的意向性关联物”与积极阅读。

7.6 海德格尔的“此在”和“存在”的定义。

7.7 海德格尔论文艺作品中“世界”与“大地”的冲突。

7.8 海德格尔诗论的三大要点。

7.9 萨特的文学本质论和文学接受论。

7.10 尤奈斯库论“超现实的真实”及悲剧性与喜剧性。

三.应试指南7.1记忆:杜夫海纳的主要论著《审美经验现象学》;英伽登的主要论著《文学的艺术作品》;海德格尔的主要论著《艺术作品的本源》、《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萨特的主要论著《什么是文学》。

7.2 记忆:胡塞尔的两种“悬置”说和“现象学还原的方法”:两种“悬置”说:“存在的悬置”和“历史的悬置”;“现象学还原的方法”:(1)现象的还原;(2)本质的还原;(3)先验的还原。

7.3 理解:杜夫海纳论审美知觉的三个阶段:(!)呈现;(2)表像与想象;(3)反思与感受。

7.4 理解:英伽登的文学作品结构的四层次说:(1)字音与高一级的语言组合;(20意义单元;(3)多重图式化方面及其方面连续体;(4)再现客体。

7.5 结合实际:英伽登论“心理行为的客观的意向性关联物”与积极阅读:将作品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意义单元是以字音所携带的意义为基础的,这种“意义”不同于作者和读者的主观意图而是一种公共意义。

作品本身的意向性关联物还只是一些图式化的方面,它充满了无数的“不定点”和空白,读者应当调动自己的想象,填补作品的不定点和空白,才能使作品变成活生生的审美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