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卷(共2套试卷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卷(共2套试卷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卷(共2套试卷附答案)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A卷一、选择题▲(广东高考)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单纯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

则()A.甲运输被促进B.乙运输被促进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1.(2010·连云港调研)如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B.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C.②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2.下列不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是()A.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B.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过程C.浆细胞分泌抗体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3.(2010·海口调研)下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单纯扩散B.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C.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D.该物质只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4.有一位科学家分离到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他将膜放在特制的仪器中,分隔两边装蒸馏水的槽。

当他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pH没有变化。

于是他将动物细胞匀浆磨碎,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加到加过乙酸的一侧,这时发现另外一侧的pH下降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A.质子通过主动运输跨膜运输B.质子通过单纯扩散跨膜运输C.质子通过协助扩散跨膜运输D.细胞滤液能溶解膜中的脂5.如图中Ⅰ~Ⅲ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图中均为主动运输B.所有图中均为被动运输C.图Ⅰ、Ⅱ和Ⅲ可表示单纯扩散D.图Ⅲ中细胞内ADP含量会增加6.(2010·沂南模拟)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卷(共2套试卷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卷(共2套试卷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卷(共2套试卷附答案)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A卷一、选择题▲(广东高考)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单纯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

则()A.甲运输被促进B.乙运输被促进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1.(2010·连云港调研)如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B.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C.②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2.下列不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是()A.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B.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过程C.浆细胞分泌抗体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3.(2010·海口调研)下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单纯扩散B.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C.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D.该物质只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4.有一位科学家分离到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他将膜放在特制的仪器中,分隔两边装蒸馏水的槽。

当他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pH没有变化。

于是他将动物细胞匀浆磨碎,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加到加过乙酸的一侧,这时发现另外一侧的pH下降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A.质子通过主动运输跨膜运输B.质子通过单纯扩散跨膜运输C.质子通过协助扩散跨膜运输D.细胞滤液能溶解膜中的脂5.如图中Ⅰ~Ⅲ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图中均为主动运输B.所有图中均为被动运输C.图Ⅰ、Ⅱ和Ⅲ可表示单纯扩散D.图Ⅲ中细胞内ADP含量会增加6.(2010·沂南模拟)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

范文2高三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pdf

范文2高三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pdf

2012--2013高中生物一轮必修一第四章综合练习ZWJ1.在干旱地区正常生长的一棵植物,从理论上推测,其体内哪一部位的细胞细胞液浓度最低()。

A.根毛区细胞 B.叶肉细胞 C.导管细胞 D.茎的皮层细胞2.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中,其吸水力的变化应当是()。

A.由大到小 B.由小到大 C.吸水力不变 D.吸水力等于03.下表表示某一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变化的实验记录,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蔗糖溶液(g/mL)细胞变化发生质壁分离无明显变化有胀大趋势A.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测定细胞液浓度为0.25g/mL左右C.验证原生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D.证实细胞是有生命的4.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的植物,分布在()。

A.热带雨林 B.荒漠 C.草原 D.森林5.将人类的红血球置于不同浓度蔗糖液中,浸泡半小时之后的结果如图4-3。

依照血球外形的变化判断蔗糖液的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丙>丁>甲>乙 D.丙>乙>丁>甲6.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7.在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同点是()。

A.两种模型都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B.两种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C.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D.两种模型都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8.(2011·北京海淀期末测试)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肌肉细胞积累K+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叶肉细胞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相邻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D.液泡中能积累大量离子是由于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9、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

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检测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检测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检测题及答案篇一:生物必修1第四章单元测试题一生物必修1第四章单元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A.磷脂含量多蛋白质少 B.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C.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且蛋白质有流动性 D.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2.人的血型属于A、B还是O型,主要取决于红细胞表面的一种化学物质。

这种物质是()A.脂质分子B.糖类C.多肽D.核酸3.根据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可知()A.蛋白质与磷脂形成有一定规则的重复结构B.膜是一刚性结构C.脂质形成双分子层,其极性头部对顶着D.蛋白质可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进行侧向移动4、假定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5.甜菜根细胞的液泡中有花青素,使块根为红色。

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再放人蒸馏水中,则能使水变红。

其原因是( )A.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 B.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D.细胞壁被盐酸破坏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B.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C.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D.动物细胞一般不会吸水胀破,是因为细胞最外层有细胞壁7.如图所示,在火棉胶袋(半透膜)内注入淀粉和食盐溶液,插入细胞管后,用线系紧密封并使细玻管内的液面刚好高出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液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验蒸馏水。

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细玻管内液面上升B.细玻管内液面不变C.烧杯内液体遇碘变蓝色 D.烧杯内液体遇硝酸银溶液无变化8、观察在0.3g/mI.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9、下表表示某一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变化的实验记录,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A.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测定细胞液浓度约为0.25g/mLC.验证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D.证实细胞是有生命的10、将新鲜马铃薯切成5cm的长条(粗细相同),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课后习题 第四章 第二节 细胞通过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课后习题 第四章 第二节 细胞通过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

第二节细胞通过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课后篇巩固提升学考达标练1.在实验条件下,矮牵牛叶片细胞能发育成完整植株。

这说明该细胞具有()A.普遍性B.统一性C.全能性D.特异性2.下列为人体内四种生命活动过程的示意图。

其中能表示细胞分化的是()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后产生多种类型的细胞B.分化后的细胞不再具有全能性C.细胞无限增殖是细胞异常分化导致的D.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的改变,A项正确;分化后的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因此仍具有全能性,只是全能性降低,B项错误;无限增殖是癌细胞的特征,而癌细胞是细胞异常分化导致的,C 项正确;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的改变,D项正确。

4.(2021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二期中,改编)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的是()A.细胞器的种类、数量发生改变B.细胞内遗传物质改变C.细胞内RNA种类改变D.细胞的全能性发生改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因此细胞器的种类、数量会发生改变,A项不符合题意;细胞分化后,细胞中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B项符合题意;细胞分化的实质是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因此细胞中RNA的种类会发生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细胞分化后,细胞的全能性一般会降低,D项不符合题意。

5.在下列自然现象或科学研究成果中,能为“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观点提供直接证据的是()A.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B.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C.蜜蜂的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雄蜂D.克隆羊“多莉”的诞生6.下列动物细胞代谢产物中,能体现出细胞分化的是()A.糖酵解相关酶B.血红蛋白C.核糖体蛋白D.染色体上的蛋白质,因此含有糖酵解相关酶不能体现出细胞分化,A项错误;血红蛋白只存在红细胞中,因此含有血红蛋白体现出细胞已经分化,B项正确;几乎所有细胞都含有核糖体蛋白,因此含有核糖体蛋白不能体现出细胞分化,C项错误;几乎所有细胞都含有染色体蛋白质,因此含有染色体蛋白质不能体现出细胞分化,D项错误。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选择题1.将下列细胞或细胞器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A.红细胞B.叶绿体C.线粒体D.洋葱表皮细胞2.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A B C D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4.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骨架特征的是()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B.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5.维生素D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C.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6.红细胞吸收甘油与吸收葡萄糖相同的是()A.低浓度→高浓度B.载体蛋白协助C.高浓度→低浓度D.消耗能量7.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B.细胞膜上的磷脂排列紧密C.木糖的浓度太低D.木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太小8.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作用9.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A.氧气、甘油B.脂肪酸、水C.葡萄糖、水D.钾离子、氨基酸1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积累K+ 需消耗能量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二、非选择题1.下图表示细胞某一部分的亚显微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示示意的是的亚显微结构;(2)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化学物质名称分别是、、和;(3)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其生理特性是;(4)②、③在①上的排布方式是。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单元测试卷 附答案第4章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单元测试卷 附答案第4章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测试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用含有35S标记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

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时不经过()A.核糖体B.线粒体C.内质网D.囊泡2.(2019·延安校际联盟高一期末)水池内某种藻类所分泌的一种物质能抑制蝌蚪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减缓水池中蝌蚪的生长和发育。

下列哪种结构最可能是该物质直接作用的目标()A.中心体B.核糖体C.液泡D.溶酶体3.(2019·大庆四中高一期末)一颗猕猴桃能提供一个人一日维生素C需求量的两倍多,被誉为“维C之王”,吃起来酸甜可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

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于猕猴桃细胞的()A.细胞壁 B.细胞质C.液泡 D.叶绿体4.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率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A.细胞内的氧浓度B.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数量C.细胞膜上相应载体蛋白的数量D.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5.如图是真核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③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B.细胞识别与①有关C.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D.③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所有膜面积的两倍6.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称为膜蛋白。

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部分膜蛋白具有催化作用B.膜蛋白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对称分布C.载体蛋白的种类决定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种类D.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7.实验表明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中有一类相同的蛋白质,而且这类蛋白质在细胞膜中含量较少,在内质网中含量较多,在高尔基体中的含量介于两者之间。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细胞膜是由内质网膜直接转化而来的B.同一细胞中不同生物膜的成分、结构相同C.高尔基体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加工D.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8.如图为物质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②所示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物质C.需要消耗细胞中能量的过程是①②③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②有关9.科学家研究蚕丝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时,取得了下表中的数据。

2023届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2023届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胞吞:大分子与膜上蛋 白质结合,细胞膜内陷 形成小囊包围大分子, 然后与细胞膜分离形成 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胞吐:外排的大分子形成 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 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 出细胞。
胞吞、胞吐均消耗能量,但不是跨膜运输。
思考·讨论 P71 胞吞、胞吐过程的特点及意义
1.胞吞、胞吐过程的实现与生物膜结构的特性有什 么关系?
4.小肠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与这一结构
特征相适应的细胞膜功能是( D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渗透作用
D.主动运输
5.下列哪种物质分子不能以跨膜运输的方式进入
细胞( D )。
A.水分子和脂质分子 B.小分子 C.小分子或离子 D.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
6.下图为物质出入生物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2.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 )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细胞膜上甘油载体的数量 C.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 D.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
3.海带细胞中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碘的浓度高很多倍,
但仍然能吸收碘,原因是 ( C )
A.海带细胞能够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碘 B.海带细胞膜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碘 C.海带细胞膜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碘 D.海带细胞不断消耗碘元素,细胞内碘浓度不断降低
小结:
不带电荷的小分子: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离子和有机小分子:借助转运蛋白质通过协
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进出细胞;
转运蛋白质具有专一性,其种类和数量 对物质的跨膜运输起决定性作用(细胞膜选 择透过性的基础)。 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或胞吐的方式进出细
胞,需要蛋白质的参与,也与 膜的流动性相关。
课堂总结
自由扩散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4章 章末检测试卷(四)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4章 章末检测试卷(四)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4章章末检测试卷(四)含答案章末检测试卷(四)(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是骨髓、脾等免疫器官B.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C.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D.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答案C2.下列对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B.其包括三道对付病原体的防线C.皮肤、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线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其第二道防线答案B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功能,它包括人体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的第二道防线。

3.(2022·北京西城高二期末)在免疫调节中,不具有特异性的是()A.巨噬细胞吞噬病菌B.抗原呈递细胞活化辅助性T细胞C.抗体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D.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杀死被感染的靶细胞答案A4.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B细胞激活的信号来自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C.激活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D.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与细胞内、外的抗原结合答案D5.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细胞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

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X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细胞Y还能产生细胞因子增强免疫能力C.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控制管理免疫活动D.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细胞Y能迅速分裂增殖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X是B细胞,细胞Y是浆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A项正确;浆细胞只能产生抗体,不能产生细胞因子,B项错误;下丘脑通过分泌激素影响免疫活动,C项错误;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可直接刺激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增殖,D项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综合测试03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综合测试03含答案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4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生物膜和半透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半透膜是生物膜的一种B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C .生物膜和半透膜的主要成分都是脂质和蛋白质D .半透膜可以让小分子通过,生物膜可以让部分离子和部分小分子通过2.下列有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B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相同C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低时,哺乳动物红细胞失水皱缩D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低时,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吸水涨破3.向猪膀胱注入一半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扎紧入口,然后将其浸入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中,每隔半小时称一次质量。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 第4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 第4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1节:被动运输一、概念检测1.√××2.D3.B二、拓展应用1.提示:可以配制出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置于配好的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适当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情况。

记录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所用的蔗糖溶液度,以及刚好尚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据此推算出细胞液溶质浓度应介于这两个浓度之间。

2.假设:温度变化会影响水分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率设计实验提示:可以借用本节问题探讨中的渗透装置进行实验。

将该渗透装置于不同温度的环境中,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漏斗管液面上升速度的快慢,判定温度是否影响⽔分子的扩散速度,实验中要注意排除各种无关变量的干扰,如置于不同温度中的漏斗内的蔗糖溶液的量和浓度必须相等,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第2节:被动运输一、概念检测1.×××√2.A3.A二、拓展应用1.放入蒸馏水中的草履虫,其伸缩泡的伸缩频率加快,放入海⽔中的则伸缩频率减慢。

2.提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之一是否需要能量⽔能量来自细胞呼吸,故可通过抑制根细胞呼吸,并观察无机盐离子吸收速率是否受影响来判断其吸收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具体步骤:取甲、两组⽔⽔状态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的溶液中;甲组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乙组抑制细胞呼吸;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K+的吸收速率,若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为被动运输;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说明柽柳从壤中吸收无机盐是主动运输。

复习与提高一、选择题1.A2.A3.C4.D二、非选择题1.见下图2.(1)K+和Mg2+这两种离子的浓度细胞内大于细胞外,细胞若要吸收这两种离子必须逆着浓度梯度进⽔。

(2)Na+和Cl-这两种离子的浓度细胞内⽔于细胞外,细胞若要排出这两种离子必须逆着浓度梯度进⽔3.(1)渗出增⽔(2)缓慢增大后趋于稳定蔗糖溶液清⽔(3)乙二醇增⽔(4)大液泡1。

生物必修1课后练习答案(人教版)

生物必修1课后练习答案(人教版)

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P4:〖思考与讨论〗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

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P6:〖思考与讨论〗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

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

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

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同步习题:第四章复习提升(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同步习题:第四章复习提升(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不能正确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1.()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2.(2020北京丰台高二上期末,)绿脓杆菌感染是烧伤患者伤口化脓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常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但用药前要对病人进行过敏测试。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烧伤后的伤口容易感染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有关B.该免疫应答过程中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C.某些人会发生青霉素过敏是因为患有免疫缺陷病D.若患者是第一次使用青霉素可以免去过敏测试直接注射易错点2不能正确辨析各种免疫细胞及其功能3.(2020山西高二上期中,)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毒性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来的D.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4.(2020山东济宁一中高三上月考改编,)辅助性T细胞与巨噬细胞在识别过程中,多种跨膜分子在接触部位会形成一种特殊膜结构,称为免疫突触。

研究表明,只有形成免疫突触的辅助性T细胞才能活化并增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分化为成熟的B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B.免疫突触部位的神经递质能够促进辅助性T细胞的活化C.形成免疫突触的辅助性T细胞能够裂解靶细胞消灭抗原D.每个成熟辅助性T细胞只带有识别一种抗原的特异性受体易错点3不能正确区分B细胞和T细胞的功能5.(2020天津一中高二上期中,)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甲为辅助性T细胞,需要B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促进其增殖分化B.细胞乙是浆细胞,它不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细胞丙是吞噬细胞,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抗体复合物D.细胞甲和细胞乙的起源相同,但二者细胞中的DNA不同6.(2020辽宁高二上期末改编,)下图表示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免疫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相同器官中成熟B.与浆细胞相比,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更多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图中的甲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D.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靶细胞死亡并不能直接消灭清除其中的抗原易错点4不能区分免疫失调疾病7.(2020福建高二上期末改编,)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过敏原不都是蛋白质B.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C.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不能引起过敏反应D.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并且刺激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过敏反应8.()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B.艾滋病、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免疫失调病C.过敏反应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艾滋病患者比健康人更不容易被细菌和病毒感染答案全解全析易混易错练1.A2.A3.D4.D5.B6.D7.D8.B1.A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能够遗传,如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记忆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产生的,C 错误;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D错误。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课后习题 第四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细胞周期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课后习题 第四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细胞周期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第四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增殖第1课时细胞周期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学考达标练1.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周期中各期时长,该细胞的分裂间期时长为()A.1 hB.4 hC.12 hD.21 h,细胞周期长2×(7+3+1)=22(h),其中分裂期长1 h,则分裂间期长21 h。

2.关于“模拟探究细胞的大小与扩散作用的关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琼脂块体积是自变量B.NaOH溶液扩散速率是因变量C.处理时间是无关变量D.细胞体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琼脂块的体积是自变量,A项正确;NaOH溶液在大小不同的琼脂块中的扩散速率相同,NaOH溶液在琼脂块上的扩散体积与琼脂块的体积的比值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是因变量,B项错误;处理的时间是无关变量,C项正确;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体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D项正确。

3.下图所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最便于观察和研究染色体的是()4.(2020丽水四校高二段考)高等植物细胞不断分裂使植物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开B.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C.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A、D两项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B项正确;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此时形态稳定、数目清晰,C项正确;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D项正确。

5.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B.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C.受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数目和种类的限制D.与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有密切关系,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A、D两项正确;细胞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与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有关,B项正确;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数目和种类与其功能有关,而与细胞的生长无关,C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2019新教材)第1节被动运输1.下列关于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具有半透性必然具有选择透过性②具有选择透过性必然具有半透性③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④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半透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鱼鳔膜的通透性。

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等高,实验中观察到漏斗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上升。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漏斗中液面上升速率逐渐减小B.水分子只能由鱼鳔膜外进入膜内C.液面静止时,鱼鳔膜内外溶液浓度相等D.实验结果表明鱼鳔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3.(多选)如图甲、乙为两个渗透装置。

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时的初始状态,乙图是较长时间之后通过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状态。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③为半透膜,水分子能自由通过B.图甲中溶液②的浓度小于溶液①的浓度C.图乙中溶液①的浓度与溶液②的浓度相等D.图甲中溶液①和②浓度差越大,则图乙中的水柱越高4.蔗糖不能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

将红细胞分别浸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和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形态发生的变化是()A.皱缩、涨破B.涨破、皱缩C.皱缩、皱缩D.膨胀、膨胀5.当你连续嗑带盐的瓜子时,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干涩的感觉。

其原因是() A.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失水B.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小于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失水C.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D.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小于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6.(多选)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置于生理盐水中,下列不能发生的现象是() A.细胞失水皱缩B.细胞吸水膨胀C.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D.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7.右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两层半透膜B.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C.当外界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D.当外界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水分子也能进出细胞8.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之所以用已经成熟的洋葱外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大而醒目的液泡9.(多选)下图中甲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乙、丙两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变化可用图乙表示B.水分子由半透膜外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变化可用图乙表示C.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可用图丙表示D.半透膜内外溶液的浓度差的变化可用图乙表示10.如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练习)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练习)

(四)细胞物质的运输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水分○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半透膜、细胞内外浓度差○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半透膜: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拓展应用于:(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①证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②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③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④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2. 无机盐等其他物质①不同生物吸收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与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②物质跨膜运输既有顺浓度梯度的,也有逆浓度梯度的。

3. 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

□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是严格的半透膜。

二、流动镶嵌模型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但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它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②蛋白质:镶嵌、贯穿、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③糖蛋白:蛋白质和糖类结合成天然糖蛋白,形成糖被具有保护、润滑和细胞识别等三、跨膜运输的方式○大分子或颗粒:胞吞、胞吐不是跨膜运输,不穿过膜四、小结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 结构 功能(物质交换)具有 运动性 流动性 物质交换正常 选择透过性成分组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因此决定了由它们构成的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把相应的物质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到到另一侧。

由于细胞膜上不同载体的数量不同,所以,当物质进出细胞时能体现出不同的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的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性。

可见,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无论细胞是否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关系,流动性总是存在的,而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生理特性的描述,这一特性,只有在流动性基础上,完成物质交换功能方能体现出来。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4章 第2调配合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4章 第2调配合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4章第2节第2课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含答案第2课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学习目标] 1.概述细胞免疫的过程。

2.认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一、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1.细胞免疫的概念: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

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

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判断正误(1)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2)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直接将病原体消灭()答案(1)×(2)×任务一:分析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1.探究细胞免疫的研究历程资料1:1883年,俄国学者梅契尼科夫提出原始的细胞免疫学说,他认为吞噬细胞是执行抗感染免疫作用的细胞。

资料2:1942年,蔡斯和兰德施泰纳用致敏豚鼠血清给正常动物注射后做结核菌素免疫实验,结果没有出现阳性反应。

当转输淋巴细胞后,结核菌素反应出现阳性结果。

证实了此免疫反应是由淋巴细胞引起的。

此后,科学家将细胞免疫的概念改为由淋巴细胞引起的特异性免疫,这是现代的细胞免疫概念。

资料3:1974年,辛克纳吉和杜赫提证实小鼠T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时,不仅需要特异性识别抗原种类,而且同时需要识别MHC分子,这种现象也称为MHC限制性。

注:当细胞被病原体感染时,细胞降解抗原并将其加工成抗原多肽片段,再以抗原肽-MHC 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一、选择题
1.将下列细胞或细胞器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
A.红细胞B.叶绿体C.线粒体D.洋葱表皮细胞
2.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A B C D
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4.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骨架特征的是()
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
B.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
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维生素D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
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
C.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
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6.红细胞吸收甘油与吸收葡萄糖相同的是()
A.低浓度→高浓度B.载体蛋白协助
C.高浓度→低浓度D.消耗能量
7.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
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B.细胞膜上的磷脂排列紧密
C.木糖的浓度太低
D.木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太小
8.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作用
9.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A.氧气、甘油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D.钾离子、氨基酸
1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植物细胞积累K+ 需消耗能量
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二、非选择题
1.下图表示细胞某一部分的亚显微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示示意的是的亚显微结构;
(2)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化学物质名称分别是、
、和;
(3)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其生理特性是;
(4)②、③在①上的排布方式是。

2.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尿素含量。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作用,为细胞提供。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的特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解析: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洋葱表皮细胞,因为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

2.A解析: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可知:当细胞液浓度为甲>乙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从乙流向甲;乙>丙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从丙流向乙。

3.B解析:因为能够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现象的细胞一定是活细胞,A、C、D三项错误。

A选项不应该在酒精灯上加热;C选项若用过高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后,有可能会导致细胞快速过度失水而失去活性,不再复原;D选项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说明细胞已经死亡,不再具有生物活性。

B选项是正确的,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可以维持细胞形态,所以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4.B解析:细胞膜基本骨架特征是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

细胞膜结构特点是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A解析:维生素D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维生素D是固醇(脂质),据相似相溶原理,维生素D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

6.C解析:红细胞吸收甘油(自由扩散)与吸收葡萄糖(协助扩散)相同的是高浓度→低浓度。

7.A 解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8.B解析:缬氨霉素起到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
且并未消耗能量,说明是协助扩散的方式而非主动运输。

9.D解析: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会抑制呼吸作用,减少能量产生,抑制物质的主动运输,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钾离子、氨基酸。

10.D解析:植物细胞积累K+是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液泡膜是一层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积累大量的离子。

二、非选择题
1.(1)细胞膜
(2)磷脂或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蛋白质糖蛋白
(3)具有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4)覆盖、镶嵌或贯穿
2.(1)降低增加细胞代谢(代谢)
(2)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呼吸(分解)能量(ATP)
(3)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裂解)
(4)选择透过(选择通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