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货运信息化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

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

《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运输型物流企业评估指标(表1)注2 :货运营业收入包括货物运输收入、运输代理收入、货物快递收入。

注3:运营网点是指在经营覆盖范围内,由本企业自行设立、可以承接并完成企业基本业务的分支机构注4 :顾客投诉率是指在年度周期内客户对不满意业务的投诉总量与企业业务总量的比率。

注5 :顾客满意度是指在年度周期内企业对顾客满意情况的调查统计。

仓储型物流企业评估指标(表2)注2 :仓储营业收入指企业完成货物仓储业务、配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注3 :顾客投诉率是指在年度周期内客户对不满意业务的投诉总量与企业业务总量的比率。

注4 :顾客满意度是指在年度周期内企业对顾客满意情况的调查统计。

注5 :配送客户点是指企业当前的、提供一定时期内配送服务的、具有一定业务规模的、客户所属的固定网点。

注6:租用货运车辆是指企业通过契约合同等方式可进行调配、利用的货运专用车辆。

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评估指标(表3)注2 :综合物流营业收入指企业通过物流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取得的收入总额。

注3:运营网点是指在经营覆盖范围内,由本企业自行设立、可以承接并完成企业基本业务的分支机构。

注4 :顾客投诉率是指在年度周期内客户对不满意业务的投诉总量与企业业务总量的比率。

注5 :顾客满意度是指在年度周期内企业对顾客满意情况的调查统计。

注6:租用货运车辆是指企业通过契约合同等方式可进行调配、利用的货运专用车辆。

注7 :租用仓储面积是指企业通过契约合同等方式可进行调配、利用的仓储总面积。

延伸阅读:以标准引导物流企业健康发展――关于《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的编制与实施《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 GB/T 19680-2005)2005年3月24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5月1日起实施。

标准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物流企业界和学术界有关人士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对该标准的认识、理解与看法,这说明,我国物流标准化以及物流企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级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建设指南

级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建设指南

省级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建设指南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交运规〔2019〕12号)有关建立省级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省级监测系统)的部署安排,对网络货运经营者经营行为进行信息化监测,规范网络货运经营行为,特制定本指南。

一、总体架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实现与网络货运经营者信息平台、部交互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传输,对接省级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并建立与税务、保险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共同规范网络货运市场,提升网络货运管理水平。

省级监测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税务︑保险等部门信息系统省级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部网络货运信息交互系统应用服务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数据交换信息服务运行监测行业监管网络主机存储备份安全系统软件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省级道路运政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全国道路货运车辆主题数据数据交换平台网络货运经营者信息平台图 1 省级监测系统总体架构图各省份应根据建设条件和省级交通运输信息化的统一规划,按照资源集约的原则,合理确定系统布局方案。

省级监测系统应合理配置相应的网络系统、主机系统、存储系统、备份系统、安全系统及系统软件等基础资源,并集中存储数据。

省级监测系统数据库建设涉及网络货运经营者、实际承运车辆、从业人员等基础数据库,电子运单、资金流水单、驾驶员位置信息等业务数据库,以及统计分析等主题数据库。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一数一源”的原则,避免重复采集。

通过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或数据交换接口,实现部省间、与其他部门间信息交换共享。

省级监测系统功能应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交换、信息服务、运行监测、行业监管等。

各省份可结合本省实际业务需求和交通运输信息化的统一规划,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完善扩展相关服务功能,提升网络货运信息化水平。

二、系统功能该系统需要建设的功能包括数据交换、信息服务、运行监测、行业监管等模块,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货运系统的评价指标

货运系统的评价指标
货运系量的指标。常见的货运系统评价指标包括:
1.可靠性:衡量货运系统在承担运输任务时的可靠性。
2.安全性:衡量货运系统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3.效率:衡量货运系统在运输过程中的效率。
4.时效性:衡量货运系统在保证货物运达目的地的时效性。
5.费用效益:衡量货运系统在保证货物运达目的地的同时的费用效益。
6.客户满意度:衡量货运系统在
7.货物损耗率:衡量货运系统在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损耗情况。
8.运输能力:衡量货运系统在运输过程中的运输能力。
9.设备维护保养:衡量货运系统在保证运输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的维护保养情况。
10.运输路线:衡量货运系统在保证货物运达目的地的同时的路线选择情况。
11.人员素质:衡量货运系统的人员素质。
12.环境保护:衡量货运系统在保证货物运达目的地的同时对环境的保护情况。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社会物流是指物流企业与社会各主体之间的物流流动关系。

它包括物流运输、仓储、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监测社会物流的运行状况,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方法。

下面,我将介绍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

一、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1.运输指标:(1)物流运输总量:指物流运输的总量,包括货物和客运量。

(2)货运量:指一定时期内货物的运输量。

(3)客运量:指一定时期内人员的运输量。

(4)货运周转量:指货物从运输开始到达目的地所经历的全过程中,物流企业所完成的货物运输量。

(5)平均运输距离:指一定时期内货物或人员的平均运输距离。

(6)运输效率: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货物或人员的运输量。

2.仓储指标:(1)仓储总量:指一定时期内物流企业提供的仓储面积,包括冷库、普通仓库等。

(2)货物周转率:指货物在仓储环节上的周转速度。

(3)仓储设施利用率:指仓储设施的利用率,包括库存周转次数、货位利用率等。

(4)仓储服务质量:指仓储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包括货物存取效率、货物检验等。

3.配送指标:(1)配送总量:指一定时期内配送的货物或人员数量。

(2)配送频次:指单位时间内所进行的配送次数。

(3)配送时间:指货物或人员从发货到到达目的地所用的时间。

(4)配送准时率:指货物或人员按时到达目的地的比例。

4.信息处理指标:(1)信息处理能力:指物流企业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存储等。

(2)信息流动效率:指信息在物流流动中的传递效率。

(3)信息准确率:指信息的准确程度,包括数据输入和输出的准确性。

二、社会物流统计方法1.现场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物流活动,收集统计相关数据,并通过抽样调查来进行统计。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了解物流活动的实际情况,但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向物流企业和相关主体进行调查,获取相关统计数据。

这种方法相对简便,可以广泛收集信息,但可能存在回答不准确或回避问题的情况。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 2021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 2021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 2021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是指基于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为交通运输行业提供一套完整的标准框架和规范体系,旨在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现代化、智能化与数字化进程的标准集合。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和挑战。

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快速、高效、安全、环保的需求,因此信息化成为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旨在统一行业标准,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现代化、智能化与数字化进程,提高行业综合竞争力。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包括通信、网络和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通信设备接口标准、网络规划和布局标准、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标准等,以确保信息的高速传输和安全存储。

二、运输管理标准体系:包括智能交通系统、行车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等交通运输管理的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交通信号控制标准、道路运输管理规范、车辆追踪与监控标准等,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三、信息服务标准体系:包括旅客信息服务、货运信息服务等交通运输信息化服务的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旅客信息查询标准、货物运输跟踪标准、航班动态查询标准等,以提高旅客和货物运输的信息透明度和服务质量。

四、数据标准体系:包括数据采集、共享、存储、处理和分析等数据管理的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数据采集与交换标准、数据存储与处理标准、数据分析与挖掘标准等,以实现交通运输数据的高效利用和价值挖掘。

五、安全标准体系:包括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安全管理的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网络安全防护标准、数据备份与恢复标准等,以保障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推广,不仅可以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还可以促进交通出行的智能化和便利化。

通过标准化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可以实现交通流量的精准调控、交通状态的精确监测、旅客信息的个性化服务等功能,为交通运输行业提供有力支撑。

XX年交通运输行业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XX年交通运输行业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站在交通运输行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网站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用户体验、网站访问量、内容更新等多个方面,建立XX年交通运输行业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一、用户体验在评估交通运输行业网站绩效时,用户体验是至关重要的指标之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网站的可用性:通过评估网站的页面布局,导航结构,功能等,以确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能够方便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2.页面加载速度:通过测量网站的平均加载时间,以及响应速度等来评估用户访问网站时是否有良好的体验。

3.跨平台适应性:评估网站在不同设备上的呈现效果,包括桌面端和移动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4.用户反馈:通过用户调查、反馈意见等方式,了解用户对网站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二、网站访问量网站访问量是评估网站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网站流量:通过统计网站的访问量、独立访客数等指标,了解网站的受欢迎程度和用户群体特征。

2.页面浏览量:评估用户在网站上的停留时间、访问页面数等,以了解用户对网站内容的浏览兴趣。

4.跳出率:评估用户在进入网站后的停留时间,以及直接离开网站的比例,以了解网站是否能够吸引用户并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内容。

三、内容更新内容更新是评估交通运输行业网站绩效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资讯发布频率:评估网站发布相关行业资讯的频率,以及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内容质量:评估网站发布的内容质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以及专业性和权威性。

3.配图和排版:评估网站发布的内容的配图和排版是否美观、易读,以提高用户阅读体验。

4.新闻发布渠道:评估网站的新闻发布渠道,包括自媒体平台、社交媒体等,以提高新闻的曝光度和传播效果。

综上所述,XX年交通运输行业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以从用户体验、网站访问量、内容更新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电商平台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电商平台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电商平台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一、背景介绍随着电商平台的普及,物流服务已成为电商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物流服务是商品从出售到消费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消费者和商家而言,物流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体验和信任感。

因此,电商平台的物流服务质量愈加受到关注。

二、电商平台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时效性、服务质量、运输安全、配送覆盖率、售后服务等。

1. 时效性时效性指的是物流服务所需时间的长短,包括发货时间、运输时间、到货时间等。

这是电商平台的重要指标,因为时效性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使用感受。

电商平台的物流时效性越高,消费者的购物成本就越小,消费体验就越顺畅。

2. 服务质量服务质量包括物流服务员的服务态度、物流服务质量等因素。

它也是评价电商平台物流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

服务质量好的电商平台,在物流服务中能够提供周到的服务,如定制化服务、智能仓储、即时配送等。

3. 运输安全运输安全指的是物流服务过程中,商品是否被保持完整和安全。

运输过程可能会受到天气、路况、运输公司等多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运输企业提供配备有安全设备、科学规划路线的质量保证。

4. 配送覆盖率配送覆盖率指的是物流服务企业能够覆盖到的地区范围。

现今物流企业为了拓展市场,通常会将配送网络覆盖范围广,以达到更多客户的服务。

物流企业覆盖范围越广,能满足更多的消费需求。

5. 售后服务售后服务包括:<br>(1)消费者签收后出现破损、缺陷等问题的处理;<br>(2)商品质量问题的处理;<br>(3)快递拒收、推迟配送等问题的处理;<br>(4)消费者投诉和售后服务等问题的处理。

三、电商平台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物流服务实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才能得到客观、准确的结果。

1. 直接调查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购物用户进行调查的方式,来掌握用户对物流服务质量的感受。

网络货运经营者视角下实际承运人信用评价体系构建

网络货运经营者视角下实际承运人信用评价体系构建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引言•网络货运市场概述•实际承运人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实际承运人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实际承运人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的总体框架•实际承运人信用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实际承运人信用评价的实施保障•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背景网络货运作为物流行业的新兴业态,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实际承运人是网络货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用状况对网络货运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目前缺乏针对实际承运人的信用评价体系,无法有效评估其信用状况。

意义构建实际承运人信用评价体系,有助于网络货运经营者更好地了解实际承运人的信用状况,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风险,提高物流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物流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适用于网络货运经营者的实际承运人信用评价体系。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梳理相关政策和法规、搜集和分析实际承运人相关数据、运用适当的信用评价方法和模型进行信用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验证和优化。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数据挖掘、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等。

其中,文献综述将重点梳理实际承运人信用评价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案例分析将关注网络货运经营者和实际承运人的合作模式和信用管理实践;数据挖掘将搜集和分析实际承运人的相关数据;模型构建将运用适当的信用评价方法和模型进行信用评估;实证分析将对评估结果进行验证和优化。

研究内容与方法02网络货运市场概述从无到有高速发展前景广阔030201信息化高效性透明化缺乏规范网络货运市场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容易产生不正当竞争。

信息不对称由于网络货运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容易导致欺诈行为。

信用问题由于网络货运市场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容易产生信用问题。

03实际承运人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提升网络货运经营者竞争力的需要提升网络货运经营者竞争力01完善物流服务标准02增强网络货运经营者风险控制能力03保障物流运输安全提升物流运输稳定性促进物流行业规范化发展保障物流运输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手段促进物流行业标准化提高物流行业整体水平推动物流行业规范化促进物流行业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必要措施04实际承运人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的可行性政策法规财政支持政策环境支持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技术条件具备市场需求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货运市场对实际承运人的需求不断增加,实际承运人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符合市场需求。

综合型物流企业A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分解

综合型物流企业A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分解

物流企业A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分解一、经营状况1、年综合物流营业收入*指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上年度审计报告或财务报表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所显示的主营业务收入科目里,企业通过物流业务活动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与物流项目有关的代理服务等所取得的收入总额。

此项营业收入应剔除企业非物流业务收入。

(非物流业务收入指企业年度审计报告或财务报表中所显示的商品贸易、仓储设备租赁、运输设备租赁、客运、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收入。

)佐证材料: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企业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企业年综合营业收入总表》(业务构成、年业务收入、物流业务收入与非物京戏业务收入之比)附表一:物流业务构成清单附表二:非物流业务构成清单2、营业时间*指企业《营业执照》上公司成立日期至今的年限。

因改制新成立的企业,应参考原企业的营业时间;因并购、重组等原因新成立的企业,应参考企业中具有最大股东权益公司的营业时间。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改制企业须附原企业营业执照或相关证明;并购重组的新企业须附最大股东权益公司的营业执照或相关证明。

二、资产3、资产总额/元*指企业上年度审计报告或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所显示的资产总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4、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5%)指企业上年度审计报告或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负债合计与资产总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的比率。

佐证材料:《资产负债表》复印件三、设备设施5、自有/租用仓储面积/㎡*自有仓储面积指企业所拥有《房地产权证》或《国有土地使用证》,并作为仓储设施使用的土地上的库房和堆场的面积总和。

租用仓储面积指企业通过契约合同等方式可进行调配、利用的库房和堆场的面积总和。

附表三:自有仓储设施清单(后附《房地产权证》或《国有土地2使用证》复印件)附表四:租用仓储设施清单(后附租赁合同复印件)企业必要设施、设备清单及证明6、自有/租用货运车辆/辆自有货运车辆:指企业拥有车辆所有权和运营权的货运专用车辆。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硕 士 研 究 生:李春燕 导 申 学 所 答 在 辩 单 日 请 学 师:王伊芹 位:管理学硕士 科:企业管理 位:经济与管理学院 期:2010 年 6 月
授 予 学 位 单 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Classified Index: E917 U.D.C:623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Candidate: Supervisor: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Speciality: Affiliation: Date of Defence: Degree-Offering-Institution: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2010 年 6 月
国内图书分类号:E917 国际图书分类号:623
学校代码:10213 密级:公开
I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ogistics, which also requires establishing conesponding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method, in order to scientifically and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of implementation. In such circumstances, establish a set of effective, can operat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help enterprise to promote the manageme nt level, and improve it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existing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synthetically analyzed combining with the case study method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and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studied.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of the schem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rying to establish a suitable for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level evaluation system and evaluation of project, and further enrich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evaluation theory system, Through the use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HuaSheng mudanjiang, and scheme of destiny logistics Co., LTD, and evaluat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for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to improve informatization level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modern management. Firstly, the concept of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and content,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related theory made a detailed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established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according to the expert questionnaire and ahp,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system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evaluation. Secondly, this paper conduc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evaluation system, to research the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data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uaSheng mudanjiang destiny of informatization level of logistics Co., Finally,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 nd puts forward HuaSheng mudanjiang destiny logistics Co., LTD. Informatiz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the existing theories and material, on the basis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in evaluation is primarily discussed, strive to provide some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发布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发布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发布近年来,中国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交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交通事业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国交通运输部近日发布了《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将成为评价我国交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指标: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规模扩大、安全保障、绿色发展、智能化水平、服务质量提升。

通过这六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情况,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是交通运输领域的基础,也是评价一个国家交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包括交通网络的建设情况、道路质量、铁路线路密度、港口和机场的设备设施等方面,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和不足之处。

其次,运输规模扩大是交通运输领域的核心目标之一、该指标包括客运量、货运量的增长情况,以及交通运输贡献率等指标。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我国运输规模的发展情况和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程度。

第三,安全保障是交通运输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该指标包括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安全记录等指标。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我国交通安全工作的成效和问题所在。

第四,绿色发展是当前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该指标包括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耗情况、环境污染排放情况等指标。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绿色发展的程度和可持续性。

第五,智能化水平是衡量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指标包括交通信息化建设情况、智能交通系统的覆盖程度、无人驾驶技术应用情况等指标。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我国智能交通建设的进展和潜力。

最后,服务质量的提升是交通建设的根本目标。

该指标包括交通运输服务的便利性、效率等各方面指标。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我国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提高程度和问题所在。

总之,《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布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发展方向,对于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提高交通体系的运营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关于推动我省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关于推动我省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关于推动我省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交通厅•【公布日期】2021.09.08•【字号】豫交文〔2021〕72号•【施行日期】2021.09.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关于推动我省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豫交文〔2021〕72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交通运输局,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辖市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税务局:根据《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交运规〔2019〕12号)、《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信息化监测工作的通知》(交办运函〔2020〕1520号)要求,为强化行业监管,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推动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以下简称“网络货运”)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网络货运发展规律,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

健全完善规则制度,强化技术支持,探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数字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

培育壮大品牌企业,补齐服务能力短板,持续激发增长动力,以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引领道路货物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任务(一)提升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1.构建便捷申报受理模式。

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便利企业申请事项办理,提升服务效能。

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为企业提供包括线上服务能力认定在内的申报指导,对企业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实行“一次告知”。

2.建立规范化准入体系。

统一审批流程,按照县级初审、市级复核、省级认定的程序进行线上服务能力认定(附件1)。

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核企业申请材料和平台系统功能要求;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申请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系统功能进行复核,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省级税务部门共同对企业平台线上服务能力进行最终认定。

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

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

A级物流企业综合评估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依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19680-2005国家标准开展一项贯标工作,是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自2005年开展以来,依据标准评估标的A级物流企业已达到1200多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 GB/T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物流企业的定义与分类原则、方法、明确了我国物流企业的类型与评估指标.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界定,物流市场对物流企业的评价与选择,也可作为对物流企业进行规范与管理的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8354 物流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T 18354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物流企业 L ogistics cnterprise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市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非法人物流经济组织可比照适用.注:改写 GB/T 18354-2001,基本概念术语.物流服务 Logistics service物流供应方通过对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管理等基本功能的组织与管理来满足其客户物流需求的行为.综合物流服务 integtated logistics service为客户制定整体性的物流方案,并对物流活动要素进行规划、组织、实施和系统化运作.物流信息管理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完成物流过程中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交换,实现物流信息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4. 分类原则、方法分类原则如下:a 符合的企业;b 相近业务合并为同一类型;c 应将传统单项服务功能与物流服务功能相结合.分类方法根据以物流服务某项功能为主要特征,并向物流服务其它功能延伸的不同状况,划分物流企业类型.5. 物流企业类型运输型物流企业运输型物流企业应同时符合以下要求:a以从事货物运输服务为主,包括货物快递服务或运输代理服务,具备一定规模;b可以提供门到门运输、门到站运输、站到门运输、站到站运输服务和其他物流服务;c企业自有一定数量的运输设备;d具备网络化信息服务功能,应用信息系统可对运输货物进行状态查询、监控.仓储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应同时符合以下要求:a以从事仓储业务为主,为客户提供货物储存、保管、中转等仓储服务,具备一定规模;b企业能为客户提供配送服务以及商品经销、流通加工等其他服务;c企业自有一定规模的仓储设施、设备、自有或租用必要的货运车辆;d具备网络化信息服务功能,应用信息系统可对货物进行状态查询、监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应同时符合以下要求:a 从事多种物流服务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运输、货运代理、仓储、配送等多种物流服务,具备一定规模;b 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制定整合物流资源的运作方案,为客户提供契约性的综合物流服务;c 按照业务要求,企业自有或租用必要的运输设备、仓储设施及设备;d 企业具有一定运营范围的货物集散、分拨网络;e企业配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建立完备的客户服务体系,能及时、有效地提供客户服务;f具备网络化信息服务功能,应用信息系统可对物流服务全过程进行状态查询和监控.6 物流企业评估指标等级评估原则能够全面、系统反映企业综合能力,对于具备一定综合水平的三种类型的物流企业,按照不同评估指标分为AAAAA、AAAA、AAA、AA、A五个等级.AAAAA 级最高,依次降低.物流企业评估工作可由全国性物流企业组织设立评估机构具体实施.评估指标6.2.1 运输型物流企业运输型物流企业评估指标见表16.2.2 仓储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评估指标见表26.2.3 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评估指标见表3表1 运输型物流企业评估指标表3 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评估指标。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 2021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 2021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 2021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是指在交通运输领域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建立一套符合行业要求的规范和标准,来推动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水平提升的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交通运输行业也面临着信息化的时代趋势。

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交通运输行业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应用、业务协同等目标,提高各个环节的效率,提升运输服务的品质。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标准体系:为了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应用,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

包括数据格式、数据结构、数据标识等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例如,统一的车辆信息标准、货物信息标准等。

2.通信标准体系:交通运输行业需要建立高效可靠的通信系统,以实现各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通信标准体系包括通信协议、通信接口、通信网络等方面的标准,确保通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车载通信标准、物联网通信标准等。

3.应用标准体系: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涉及到很多方面,如物流管理、运输调度、车辆监控等。

应用标准体系旨在规范和统一这些应用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应用的可用性和易用性。

例如,运输调度系统标准、车辆监控系统标准等。

4.安全标准体系:信息安全是交通运输信息化的重要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标准体系,保护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安全标准体系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设备安全等方面的标准,确保交通运输信息的安全可靠。

例如,网络安全标准、数据加密标准等。

5.管理标准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还需要相应的管理标准体系来支撑。

管理标准体系包括标准的制定、实施、评估等方面的标准,确保标准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例如,标准化管理体系标准、风险管理标准等。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高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少物流成本,降低环境污染。

同时,它还可以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省级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建设指南

省级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建设指南

省级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建设指南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交运规〔2019〕12号)有关建立省级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省级监测系统)的部署安排,对网络货运经营者经营行为进行信息化监测,规范网络货运经营行为,特制定本指南。

一、总体架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实现与网络货运经营者信息平台、部交互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传输,对接省级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并建立与税务、保险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共同规范网络货运市场,提升网络货运管理水平。

省级监测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税务、保险等部门信息系统省级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部网络货运信息交互系统应用服务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数据交换信息服务运行监测行业监管网络主机存储备份安全系统软件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省级道路运政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全国道路货运车辆主题数据数据交换平台网络货运经营者信息平台运车辆、从业人员等基础数据库,电子运单、资金流水单、驾驶员位置信息等业务数据库,以及统计分析等主题数据库。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一数一源”的原则,避免重复采集。

通过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或数据交换接口,实现部省间、与其他部门间信息交换共享。

省级监测系统功能应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交换、信息服务、运行监测、行业监管等。

各省份可结合本省实际业务需求和交通运输信息化的统一规划,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完善扩展相关服务功能,提升网络货运信息化水平。

二、系统功能该系统需要建设的功能包括数据交换、信息服务、运行监测、行业监管等模块,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企业监管企业接入综合考核统计排名基本信息查询网络货运经营者数据接入省级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数据交换信息服务运行监测运单接入资金流水单接入企业信息查询车辆信息查询车辆基本信息接入驾驶员基本信息接入行业监管报警信息提示申诉信息上传报警信息跟踪处理驾驶员信息查询联调测试向部交互系统上传数据运单上传资金流水单上传车辆基本信息上传驾驶员基本信息上传相关平台数据交换省级运政系统全国货运平台异常信息查询接入异常查询资质异常查询车辆入网异常查询运输轨迹异常查询运单与资金流水单匹配异常查询税务保险部门信息系统运单重复异常查询业务信息查询运单信息查询资金流水单查询业务规模统计总货运量规模统计总货运周转量统计企业运费总额统计整合运力数量统计完成运单数量统计接入认证驾驶员位置信息上传图2省级监测系统功能框架图(一)数据交换。

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信息化体系构建及应用效果持续评估与优化

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信息化体系构建及应用效果持续评估与优化

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信息化体系构建及应用效果持续评估与优化随着全球贸易的蓬勃发展和物流业的不断壮大,物流设施的运营管理越发重要。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并满足客户的需求,物流企业逐渐引入信息化技术,构建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信息化体系。

本文将探讨这一体系的构建过程,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持续评估与优化。

一、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信息化体系构建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信息化体系的构建旨在实现对物流设施运营过程的全面监测和调度管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物流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1. 信息系统平台搭建在构建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信息化体系之前,物流企业需要搭建相应的信息系统平台。

该平台应该能够进行数据采集、信息存储和分析处理等操作,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同时,该平台还应能够与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

2. 设备联网与数据采集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信息化体系的关键是实现设备的联网和数据的及时采集。

通过使用传感器、RFID等技术,物流企业可以实时监测货物的位置、温度、湿度等参数,并将这些数据传输至信息系统平台。

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物流企业可以了解货物的运输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度。

3.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信息化体系构建的另一个关键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能力的提升。

物流企业应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潜在的运营优化机会。

同时,物流企业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和优化算法,为运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应用效果持续评估与优化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信息化体系的应用效果不能仅仅停留在初期阶段,而是需要进行持续评估与优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物流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评估与改进物流企业应该定期评估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信息化体系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实际运营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信息化系统应用效果评估及持续优化

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信息化系统应用效果评估及持续优化

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信息化系统应用效果评估及持续优化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是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效与否直接影响着物流链的畅通与顺利。

为了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了解决物流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并探讨其持续优化的方法。

一、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信息化系统应用效果评估1. 提升效率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信息化系统能够对物流运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实现全链条的运作信息交互与共享。

通过系统的集成与优化,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干预,提高操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 优化服务质量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物流设施运营与调度的智能化,通过数据分析与算法模型的运用,系统能够对各个环节进行实时预测与调度,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运作风险。

同时,系统还能提供准确的物流信息追踪与查询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3. 优化资源配置信息化系统能够对物流设施的运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提供准确的指导与决策依据,优化物流设施的调度与配置。

通过合理分配运力、储备库存等资源,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仓储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4. 提高安全性信息化系统通过对物流设施运营与调度的实时监控与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预警与处理。

同时,系统还能够对物流设施的安全防护与监控进行迅速响应,提高物流运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信息化系统应用效果持续优化1. 数据分析与挖掘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物流运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挖掘,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发现规律性问题,并优化系统的参数与算法模型,提高系统预测与调度的准确性。

2. 创新技术应用不断跟踪与应用最新的物流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通过技术的革新与应用,进一步提高物流设施运营监测与调度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系统的效果与质量。

3. 用户需求优化根据用户反馈与需求,持续改进与优化系统的功能与界面设计,提高用户的操作便捷性与体验感。

XX年交通运输行业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XX年交通运输行业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XX年交通运输行业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2010年交通运输行业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一、部直属机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一)基本内容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权重
信息公开(40)
主动公开(25)
组织机构
是否建设有关栏目并公布机构职责、内设机构及直属机构、领导简介及分工等组织机构信息;
2
政策规定
网站提供的搜索功能、导航链接、使用帮助、联系方式等基本功能实现情况;
3
网站管理(8)
组织保障(3)
归口部门
网站归口管理部门与运行保护部门是否明确;
1
人员保障
网站管理人员与专职人员的职责分工是否明确;
1
经费保障
网站管理及建设经费保障情况是否明确;
1
内容保障制度(2)
政务公开制度
是否制定了政务公开办法或者细则、保密审查制度;
5
表格下载
1、考察网上提供的办事事项表格下载的丰富程度,办事指南中提及的申请表格是否全面;2、考察电子表格的规范情况,包含链接名称是否与实际办事表格相一致;表格内容是否与链接名称相一致;是否有填表说明、下载表格是否可用;是否提供示范文本;
5
在线办理
考察办事事项实现在线办理的数量与程度;
是否制定了安全检测、安全管理(网络配置、帐号管理等)、系统安全、数据备份与恢复、应急响应、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制度;
1.5
网站安全保障措施
是否安装、部署或者提供了防火墙、入侵防护设备、安全设计设备、身份鉴别认证措施、防病毒软件、访问操纵措施、网页防篡改系统;
1.5
(二)特色栏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网络货运信息化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网络货运信息化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网络货运信息化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一、技术合规性指标1.单据上传率。

统计期内,正式上传运单、资金流水单、车辆和驾驶员基本信息、驾驶员位置信息共5个单据的企业数量与辖区内取得网络货运经营资质的企业数量之比,单位:%。

2.驾驶员位置信息上传率。

统计期内,正式上传驾驶员位置信息的企业数量与辖区内取得网络货运经营资质的企业数量之比,单位:%。

3.单据接入正常率。

(1)运单接入正常率。

统计期内,符合《部网络货运信息交互系统数据交换接口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和《部网络货运信息交互系统代码集》(以下简称《代码集》)要求的运单数量与上传至部交互系统运单总数之比,单位:%。

(2)资金流水单接入正常率。

统计期内,符合《规范》和《代码集》要求的资金流水单数量与上传至部交互系统资金流水单总数之比,单位:%。

4.运单与位置信息单匹配率。

统计期内,运单与位置信息单进行双向匹配,匹配一致的单据数量与上传至部交互系统的单据数之比,单位:%。

5.数据逻辑正常率。

统计期内,运单与资金流水单中起讫点、货物毛重、运费金额等关键数据项逻辑正常的单据数与上传至部交互系统的单据数之比,单位:%。

二、经营合规性指标6.车辆资质合规率。

统计期内,运单中车辆信息与全国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运政系统)的车辆信息比对,合规(取得《道路运输证》且在有效期内、基本信息与运政系统一致)的车辆数与部交互系统统计的车辆总数之比,单位:%。

7.驾驶员资质合规率。

统计期内,运单中驾驶员信息与运政系统的驾驶员信息比对,合规(取得从业资格证且在有效期内,基本信息与运政系统一致,未被列入诚信考核“黑名单”)的驾驶员数量与部交互系统统计的驾驶员总数之比,单位:%。

8.实际承运人资质合规率。

实际承运人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与运政系统相关信息比对,合规(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且在有效期内)的业户数与部交互系统统计的实际承运人业户总数之比,单位:%。

9.超载监管正常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货运信息化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一、技术合规性指标
1.单据上传率。

统计期内,正式上传运单、资金流水单、车辆和驾驶员基本信息、驾驶员位置信息共5个单据的企业数量与辖区内取得网络货运经营资质的企业数量之比,单位:%。

2.驾驶员位置信息上传率。

统计期内,正式上传驾驶员位置信息的企业数量与辖区内取得网络货运经营资质的企业数量之比,单位:%。

3.单据接入正常率。

(1)运单接入正常率。

统计期内,符合《部网络货运信息交互系统数据交换接口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和《部网络货运信息交互系统代码集》(以下简称《代码集》)要求的运单数量与上传至部交互系统运单总数之比,单位:%。

(2)资金流水单接入正常率。

统计期内,符合《规范》和《代码集》要求的资金流水单数量与上传至部交互系统资金流水单总数之比,单位:%。

4.运单与位置信息单匹配率。

统计期内,运单与位置信息单进行双向匹配,匹配一致的单据数量与上传至部交互系统的单据数之比,单位:%。

5.数据逻辑正常率。

统计期内,运单与资金流水单中起讫点、货物毛重、运费金额等关键数据项逻辑正常的单据数与上传至部交互系统的单据数之比,单位:%。

二、经营合规性指标
6.车辆资质合规率。

统计期内,运单中车辆信息与全国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运政系统)的车辆信息比对,合规(取得《道路运输证》且在有效期内、基本信息与运政系统一致)的车辆数与部交互系统统计的车辆总数之比,单位:%。

7.驾驶员资质合规率。

统计期内,运单中驾驶员信息与运政系统的驾驶员信息比对,合规(取得从业资格证且在有效期内,基本信息与运政系统一致,未被列入诚信考核“黑名单”)的驾驶员数量与部交互系统统计的驾驶员总数之比,单位:%。

8.实际承运人资质合规率。

实际承运人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与运政系统相关信息比对,合规(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且在有效期内)的业户数与部交互系统统计的实际承运人业户总数之比,单位:%。

9.超载监管正常率。

统计期内,运单中货物质量与车辆核定载质量比对,未超过车辆核定载质量的运单数量与上传至部交互系统运单总数之比,单位:%。

10.违规转包率。

统计期内,委托运输的实际承运人仅有“网络货运”经营资质的运单数量与上传至部交互系统运单总数之比,单位:%。

11.超范围经营率。

统计期内,运单货物类型与实际承运人、车辆的经营范围比对,超范围经营的运单数与上传至部交互系统运单总数之比,单位:%。

12.运单重复出现率。

统计期内,车牌号、起讫地、时间、货物重量等相同或相似的运单数量与上传至部交互系统运单总数之比,单位:%。

13.闭环监管正常率。

(1)运输轨迹正常率。

统计期内,运单起讫点信息与车辆、驾驶员位置信息比对,三方信息一致的运单数量与上传至部交互系统运单总数之比,单位:%。

(2)资金支付正常率。

①运单与资金流水单匹配率。

统计期内,运单与资金流水单进行双向匹配,匹配一致的单据数量与上传至部交互系统单据数之比,单位:%。

②资金流水单比对符合率。

统计期内,与运单匹配一致的资金流水单和金融机构相关信息比对,合格的资金流水单数占与运单匹配一致的资金流水单总数的比例,单位:%。

三、能力类指标
14.整合运力规模。

统计期内,部交互系统根据各省份网络货运监测系统上传的单据,统计各省份网络货运企业整合车辆总数,单位:万辆。

15.完成运单量。

统计期内,部交互系统根据各省份网络货运监测系统上传的单据,统计各省份网络货运企业完成的运单总量,单位:万单。

16.完成货运量。

统计期内,部交互系统根据各省份网络货运监测系统上传的单据,统计各省份网络货运企业完成的货运总量,单位:万吨。

指标说明:
1. 对总质量 4.5吨及以下普通道路货物运输车辆不计算车辆资质合规率。

2. 对使用总质量4.5吨及以下普通道路货物运输车辆的驾驶员不计算驾驶员资质合规率。

3. 对仅使用总质量
4.5吨及以下普通道路货物运输车辆从事普通货运的经营业户不计算实际承运人资质合规率。

4. 总质量12吨及以下普通道路货物运输车辆运输轨迹正常率只进行运单起讫点信息与驾驶员位置信息的比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