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5年
一、病名
中医病名:跟骨骨折
西医诊断:跟骨骨折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
(1)有明确外伤史。
(2)好发于青壮年,多由高处坠下致伤。
(3)跟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类。
X线片表现:跟骨侧位及轴位片对了解骨折移位,分型至关重要。其中侧位片对识别骨折线,关节面塌陷及骨片旋转程度有一定帮助;轴位片能清晰显示距下关节面的载距突解剖邢台及内外侧壁骨折移位情况,以及跟骨结节、跟骨体部内外翻移位情况。
(5)常规检查是否有合并症:颅底骨折、脊柱骨折。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症状与体征:典型的跟骨骨折临床表现包括后跟痛、肿胀、淤
血、跟骨横径增宽、跟部外翻畸形、足底扁平,应注意有无颅底骨折或脊柱骨折。
(2)辅助检查:正确诊断与分类则有赖于X线,或辅以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了解骨折移位、塌陷方向及程度。
(二)骨折分类及症候诊断
1.骨折分类
(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结节部纵行骨折或呈“鸭嘴样”骨折,骨折片可向后上方移位,甚至有翻转移位,但不触及跟距关节面。(2)关节面轻度受累的骨折:跟骨体部粉碎性压缩性骨折,结节关节角减少,但骨折线未直接进入关节面。
(3)关节面严重受累的骨折:严重移位的粉碎性骨折,碎骨片挤压关节面,结节关节角减少,消失或称为负角,跟骨横径变宽,甚至将距骨挤压至跟骨之中,形成“摇椅”状。
2.证候诊断
(1)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骨折早期,伤后1周-2周。血离经脉,淤积不散,气血不得宜通;局部淤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骨折中期,伤后3周-5周。瘀血未尽,筋骨未愈,淤肿渐退,筋骨不舒。
(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骨折后期,伤后5周后。筋骨未坚,肝肾不足;淤肿已消,筋骨不舒,并可伴体倦乏力,腰膝酸软等。(三)常见合并症
如果暴力巨大,引起跟骨骨折后的残余暴力可继续向上传递,进而引
起脊柱的压缩骨折或骨盆、髋臼的骨折,故凡是跟骨骨折如系从高处坠落致伤,均应检查骨盆、脊柱以防漏诊。
二、治疗方案
治疗目的主要是恢复Böhler’s角,恢复跟骨外形(足弓高度和宽度)以及距下关节面的平整,重建距下关节面和跟骰关节面,恢复关节活动功能。对关节面塌陷、横径增宽、骨片有旋转移位的跟骨骨折,首选C形臂透视下经皮撬拨复位、手法挤压复位,并用克氏针固定,辅以管型石膏外固定。
(一)手法复位、钢针撬拨经皮内固定并管型石膏外固定。
手法整复的要点:①运用双掌给予跟骨体横向挤压,以恢复跟骨体宽度;②纵向拔伸牵引,以纠正跟骨塌陷、嵌插,恢复跟骨正常高度;③牵引时保持跖屈位,以后跟部发力为主,有助于恢复Böhler’s角;④在持续牵引的同时,小幅度内外翻和背伸跖屈踝关节,有助于恢复距下关节面的磨合平整与正常活动范围;⑤固定时在跖屈位基础上,适当保持内收,可防止骨块挤压腓骨长短肌腱产生的后期疼痛。
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整复方法。在整复的过程中,往往多种方法同时运用,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需手法复位,可给予石膏托或U型石膏固定。
1.未波及根据关节面的骨折
(1)跟骨结节纵行骨折:若跟骨结节骨骺分离,骨块上移明显者,应予以整复,整复方法:使患膝屈曲90°,一助手扶持小腿,另一助手握前足使足跖屈。术者两拇指置于移位骨折块上方跟腱两
侧,余四指托于足底,相向用力挤压使骨块复位。如未能复位者,可在局麻下以斯氏针穿过结节中部,钢针两端连接牵引弓,术者紧握牵引弓先将骨块向后牵拉,以松解骨折面的交锁,然后向下牵引复位。
(2)跟骨结节横行骨折:系跟腱牵拉造成的撕脱骨折。若骨折块大且向上移位明显者,需给予手法复位或钢针撬拨固定术,必要时手术治疗。
(3)跟骨体骨折:患者屈膝90°,近端助手扶住小腿,远端助手握前足并使足踝部跖屈。术者面对患者站立,双手四指交握足跟底,双掌侧鱼际部相对挤压跟骨两侧,纠正股骨体增宽畸形,然后双掌扣住跟骨结节,轻缓摇动松解嵌插,并用力向后下方牵引,恢复结节关节角。此外,尚可采用牵引挤压法恢复结节关节角。若结节关节角仍难以恢复,可以加用钢针牵引。
2.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
3.硬膜外麻醉后,取侧卧位,患足在上,消毒、铺巾,患足置于C形臂X线机上,沿跟腱外缘自跟骨后上缘(跟骨结节最高点处)用骨钻自后外向前内下方向经皮穿入一枚直径
4.0cm的骨圆针达骨折线,针走行方向与患足外缘向内倾斜约15°,与足底呈60°。C型臂X 线机透视下将针尖插入到塌陷的跟骨后关节面骨块的跖侧,尽量贴近塌陷骨块。把执针尾作牵引,并摇摆松解嵌插骨块利用X线监视复位情况和关节面塌陷情况,必要时为防止撬拨时骨块发生旋转,可在此针外侧的0.5cm处平行再钻入一枚骨圆针。当两枚针尖均到达上述位置后,助手用力跖屈前足,以一手四指抓住骨圆针,拇指抵住足底部,
另一手四指抓住前足中部,拇指亦抵住足底部,三点顶折,借助这种杠杆力量,撬起塌陷的跟骨后距关节面的骨折片,旨在恢复Böhler’s角至正常范围。再于内外踝下方、跟骨内外两侧用两手掌根部挤压,使跟骨外侧壁膨突移位之骨折块复位,纠正增宽的横径,C形臂透视跟骨外形正常后,可将骨圆针锤击或电钻钻入相邻跗骨内,或用1-2枚斯氏针旋入内侧跗骨内,以求维持复位固定跟骨,针尾留皮外。包扎针孔。术后患肢固定于跖屈位管型石膏靴内6~8周。2个月后复查X线片如骨折初步愈合可拔除骨定针,扶双拐不负重的功能活动,结合中药外洗。3月后开始负重,逐渐练习步行。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复元活血汤方加减或桃核承气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天花粉、当归、红花、生甘草、炮山甲、大黄、桃仁等。每日一剂,煎约400ml,早晚空腹温服。对老年气血虚弱者,不宜重用桃仁、红花之类,宜用三七、丹参等使淤去而不伤新血。
中成药、院内制剂:活血止痛口服液(原院内制剂:骨伤一号口服液)、益气润肠口服液、四磨汤口服液。
静滴中药制剂:培丙酯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
2.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
治法:活血和营,接骨续筋。